第一篇:作文课呼唤“自我”的回归
一节呼唤“自我”回归的作文
作文背景:
3月29 日上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在教学楼前举行了‚一人一瓶水,爱心送旱区‛的捐款活动,大家都踊跃捐款。有的学生把存钱罐里的钱全部倒进捐款箱里,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下这感人的场景。可当我路过一楼的水房回办公室时,又用相机记录下了令人深思的一幕——我班的几名学生把瓶子中的凉开水‚哗哗‛地倒入水房的池子里,然后又从热水器中接热水。还有的学生在水管旁边洗手边打水仗。他们几分钟前倾囊相助旱区人民,而现在又出现了毫无节水意识的浪费行为。这让我联想到前几天他们写的内容雷同、毫无鲜活之感的保护水资源的作文。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学生自身没有经受过缺水的考验,单纯的资料宣传和说教无法使节水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也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保护水资源的作文。
为了让学生写好这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作文,我决定先让他们体验‚一天一瓶水‛的生活。
课前准备:
‚即日起,五年级一班的全体学生不能再去水房洗手、喝水,请自备一瓶500毫升的水作为一天的水源。‛面对小黑板上的通知,教室里炸开了锅——
‚为什么?‛
‚500毫升怎能够喝的?就别说洗手了。‛ ……
我用一句话回答了他们所有的疑问:‚这是为了让你们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写什么作文呀?‛
‚和水有关吗?‛
在学生的质疑声中我微笑着离开教室。
课堂实录:
两天后上作文课,我只字不提写作文的事,只是让学生谈谈‚一天一瓶水‛的活动感受。他们争着畅所欲言——
‚第一天上午上完体育课后,我用二分之一的水洗了手,中午吃饭前洗手又用掉四分之一,一天只喝了几口水,放学时感觉嗓子都快‘冒烟’了,回到家我一口气喝掉一大杯水……‛
‚你比我强多了,我愿以为只要饿不着,一天不喝水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我的水都用来洗手了。中午我只吃了半个馒头,就噎的吃不下去了。看着你们喝水,我哪个馋呀!‛
‚老师你看我的嘴唇抖掉皮了!‛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昨天我经过合理分配,最后还剩下一瓶底水呢。‛
……
我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学生往水池里倒水和打水仗的场面。(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已将学生的头部隐藏起来。)学生们都义愤填膺的指责:‚好好地水倒掉真可惜,他们太过分了!‛‚居然打水仗,不知道西南旱区的人连水也喝不上吗?‛那几位始作俑者在同学们的谴责声中羞愧的低下了头。我趁机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有的同学悄悄地低下了头;有的在用手挠头皮,满脸的不好意思;还有的同学在小声地议论着。
‚老师,我们这里真的会出现西南地区那样的旱灾吗?‛一个上课从不主动发言的女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会这样吗?‛‚那可怎么办呀?‛……教室里又出现了刚才那种喧哗的场面。我用具体的数字向学生进行说明:‚我国在世界上属于贫水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有8%,人均淡水拥有量只为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我们国家一些地区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水荒。‛说着便把幻灯片切换到西南地区的旱灾资料图片,在学生看图片的过程中,我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再像平常那样毫无节制地使用水,西南地区那样的旱灾迟早会降临在我们这里。通过‘一天一瓶水’的体验,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认识到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你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又一次陷入沉默。
在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的状态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水‛字,引出了这节
作文课的任务:‚下面请大家以‘水’为主题写作文,题目自拟,体裁、字数不限,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没有了以往作文课上茫然四顾、抓耳挠腮、咬烂笔头无从下手的表现,几分钟后都进入写作状态。
习作结果:
‚真情实感出佳作。‛学生这次的作文印证了这句话。路雪在《节水光荣,浪费可耻》中写道:‚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旱区儿童没有清水喝,我觉得很同情他们。现在通过‘一天一瓶水’这个活动,我也尝到了口渴的滋味。作文课上再次看到西南旱区儿童那渴望喝水的眼神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说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节约用水呢?我为以前浪费水源的行为感到羞愧。‛郑磊的作文更让人深省:‚上次写作文时我班很多同学都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人类如果再不保护水源,他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清水将是自己的眼泪。我当时觉得这句话有点夸大其词、骇人听闻,可当同学们把饮用水哗哗的倒进水池和旱区土地干裂的画面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现时,我才领悟到那句话是在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如果继续浪费、污染水源,早晚有一天水源会被耗尽,我们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学生的作文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们不仅写出了自己‚一天一瓶水‛的真实体验,而且抒发了保护水资源的真挚情感,一个个真实的‚我‛鲜活的跳动在字里行间,‚自我‛的回归,让他们的作文‚活‛ 力无限……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应试而形成的模式化作文教学中,一般都由教师命题,学生缺乏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实践与体验,导致了人和文的分离,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自我。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东拼西凑或无病呻吟,根本就没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让学生写了一篇保护水资源的作文,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作文内容雷同,毫无新意可言。直到看见学生刚捐过款又在肆意浪费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后,我才意识到‚没有亲身的体验,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收效甚微的。‛即使在直观的看到西南旱区的灾情后,他们仍然把保护水资源的作文当作任务去机械完成,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完全把‚自我‛摒弃在作文之外。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同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也告诉我们:亲身的体验、实践是写作的源泉。所以我们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体验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从而进行联想思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事实证明,学生在进行‚一天一瓶水‛的活动体验后,写出的作文具有独特的自我感受,鲜活生动,颇具感染力。
所以,作文教学必须遵循人文合一的规律,呼唤学生‚自我‛的回归,为他们营造自然的习作氛围,使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写作文,为的只是写自己的经历,抒自己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商丘市民权县人和镇第一初级中学
王玉梅
内容提要:
一、给学生讲明作文的意义——言为心声
二、要说的话很多,要注意用真情这把尺子去选择。
三、教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四、结合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提高。关键词:
真实
真情
真话
记得叶圣陶先生给《学作文报》题词:“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老的这段话强调了作文的真实,可以说真实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真实就没有作文。可是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真情的失落业已成为很难治疗的顽症。特别是九年级学生的中招作文,出于应急之用,几乎很少有考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多为保险起见而不敢创新、不敢求异。说一些假话、空话、套话,记一些伪事,抒一点虚情。这样的作文怎么会得高分,他们的写作水平又将如何提高?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中,有些学生凭自己的想象去编故事、造情节。结果脱离了实际,使本来取材真实的记叙文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故事。
我曾经布置一篇命题作文《父爱》,在批改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他们的爸爸送他们到外地求学,他们在车站伤
心的流下了眼泪。还有一篇写同学的命题作文,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自己的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拾到钱包,等候失主的事。在课堂上总结作文时,我让那些在作文中写分别时父子抱头痛哭的同学说实话,结果90%的学生没有一个真正的痛苦过。可有的学生还振振有词:朱自清在《背影》中不也是哭过好几次吗?那都是真实吗?为了使同学们对这种虚假做法的不合理有更深的认识。我就把《背影》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并给同学们分析了当时作者哭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作者的这种哭真切、自然,毫无虚伪的造作之态,不是乔装打扮得来的。因此读来让人感动。同学们露出了信服的微笑。由此看来,文章要真挚动人,是以合情合理为基础的,不能凭想象去编造情节、夸大其词,这样不仅不能感动读者,反而让人觉得弄虚作假,产生厌恶之感。
由此可见,真情的回归是当今学生写作文的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写作应是真实情感自由的释放。对学生的写作自由应加以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对他们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因此,对于初涉文墨的孩子,要首先告诉他们作文应讲求率真、崇尚真诚。只有真情回归了,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我们学生的作文才会别出心裁、百花争艳,才会是另一番天地。那么作文中如何启发和指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到真情的回归呢?
一、给学生讲明作文的意义——言为心声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和经验信息的一
种手段,一种需要。用叶老的话说就叫“作文就是说话,用笔说话”。他还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的实际作文,皆有感而发,如作书信,起草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诉新见,对敌斥其谬论,言各有的,辞不徒作。平时学生的作文是一种语文实践,一种“语文技能训练”,不是“完成任务”或是“准备考试”。古人说”言为心声”、“感人心者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自己心灵的表白、心声的呼唤,只有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的真情文章才能感人。
二、要说的话很多,要注意用真情这把尺子去选择。
生活是一部五彩缤纷的教材,当你用心去读这本书时,你才感觉你想说的话很多,写的事太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来选择作文题材,进行写作训练。在这方面,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真情:当你怀着喜悦的心情挎着书包迈进中学校园,当你和几十位素不相识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当你打开眼前这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本时,你难道心中没有真情的涌动,不想对老师说什么?对父母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于是他们说出了上中学后的真实的见闻感受,谈了入学前的由衷的打算,来到新校园的发自内心的感想。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些内容加以分析,能抒发真情的详写,没有真情实感的略写。总之,要使学生用真情选材,围绕真情选材,无关痛痒、不关真情的材料舍去。
三、教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初中学生作文易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作文受小学模式影响,写的内容单
一、空洞、毫无感情。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应是发自内心的、想说的话。如《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做错的一件事》等,老师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自己身边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它蕴含的感情。如同样写《读书》,有的同学想到的是用知识武装头脑,将来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有的同学想到的是一个故事,表达出来一种求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的人想到的现在有些目光短浅的人不读书;有的想到的是贫困地区的孩子因贫困而不能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立意高、材料新,具有真情实感。
四、结合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提高。
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在活动中老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及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如每周第一节语文课前15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既培养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认识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又为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还可以把作文课堂建立在春游、踏青、祭扫、参观等实际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实的感受。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
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有了真情,他们对生活原来不敏感的心就会变的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涌动起喜怒哀乐之情,精美华章自然会奔赴笔端。“文学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感情厚,我们一定能叫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老舍语),这样即使不去着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情真意切的迷人魅力。
第三篇:呼唤师德的回归
呼唤师德的回归
无论是三百六十行,还是七百二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特定的具体的道德准则,行医要有医德,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经商要有商德,公平交易,货真价实;科研人员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教师要有师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最基本的要求。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挑起了这“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重担,就得把它挑好,挑像样,虽然并不要求你一定要培养出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才,但至少要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好每一步棋。爱岗敬业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忠于职守。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有的教师纷纷“下海”淘金,表示脱离教师这“清水衙门”;有的教师从事起第二职业,一边教书,一边赚钱,其乐融融,更有甚者在上课时接听手机,而将学生放在一边,可知“一心无二用”,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呢?在一些学校,有些教师大谈特谈“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没法教”等之类活题,孰不知作为教师的你,责任何在,目的何存——“教书育人”,如何“点石成金”才是我们要做的!
爱岗敬业提倡的是奉献精神,只有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中去,给学生以更多的耐心、爱心、细心和关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不误人子弟那就行了。
二、诚实守信是师德必备的条件。
诚实守信是各行业的立身之本,只有具备良好的信誉,才能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诚实守信,要知道,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好,只有言传身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有的教师在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应付了事,甚至课上传授了一些错误的知识,或作一些模棱两可的解释,而后又不肯抹下脸皮向学生认错,将错就错,最后损害的是教师
的形象,是教师的威信。反而若能知错就改,学生不但不会嘲笑你,而会更尊敬你,大大增强了你的威信,对教育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平时要求学生不说谎,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不说脏话等等,将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合在一起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那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要做到说一不二,“言必行,行必果”,在学生眼中是一位说到做到,明礼守信,尊重学生的好老师,那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三、无私奉献是师德的核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教师这神圣的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不正之风也在校园里漫延,请客送礼蔚然成风,甚至有教师向学生开口讨“孝敬品”,实在是败坏了教师的“一世清名”。
一年一度的评优活动,也不能得到很公平的对待,唯有利益最重,忘记“廉耻”二字,功利在教师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为了“一纸半文”,更多的是拍马吹捧、拉关系,因为“荣誉是财富”!?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才应该是我们每个从教人员所应该奉行的写照,别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了教师这“神坛”!
第四篇:呼唤师德的回归
呼唤师德的回归
无论是三百六十行,还是七百二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特定的具体的道德准则,行医要有医德,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经商要有商德,公平交易,货真价实;科研人员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教师要有师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最基本的要求。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挑起了这“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重担,就得把它挑好,挑像样,虽然并不要求你一定要培养出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才,但至少要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好每一步棋。爱岗敬业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忠于职守。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有的教师纷纷“下海”淘金,表示脱离教师这“清水衙门”;有的教师从事起第二职业,一边教书,一边赚钱,其乐融融,更有甚者在上课时接听手机,而将学生放在一边,可知“一心无二用”,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呢?在一些学校,有些教师大谈特谈“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没法教”等之类活题,孰不知作为教师的你,责任何在,目的何存——“教书育人”,如何“点石成金”才是我们要做的!
爱岗敬业提倡的是奉献精神,只有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中去,给学生以更多的耐心、爱心、细心和关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不误人子弟那就行了。
二、诚实守信是师德必备的条件。
诚实守信是各行业的立身之本,只有具备良好的信誉,才能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诚实守信,要知道,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好,只有言传身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有的教师在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应付了事,甚至课上传授了一些错误的知识,或作一些模棱两可的解释,而后又不肯抹下脸皮向学生认错,将错就错,最后损害的是教师
的形象,是教师的威信。反而若能知错就改,学生不但不会嘲笑你,而会更尊敬你,大大增强了你的威信,对教育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平时要求学生不说谎,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不说脏话等等,将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合在一起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那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要做到说一不二,“言必行,行必果”,在学生眼中是一位说到做到,明礼守信,尊重学生的好老师,那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三、无私奉献是师德的核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教师这神圣的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不正之风也在校园里漫延,请客送礼蔚然成风,甚至有教师向学生开口讨“孝敬品”,实在是败坏了教师的“一世清名”。
一年一度的评优活动,也不能得到很公平的对待,唯有利益最重,忘记“廉耻”二字,功利在教师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为了“一纸半文”,更多的是拍马吹捧、拉关系,因为“荣誉是财富”!?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才应该是我们每个从教人员所应该奉行的写照,别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了教师这“神坛”!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呼唤人文性回归作文)
呼唤人文性回归作文
昭平四中 邓迎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鲁迅曾说过,写 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与“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该树立起大语文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忽视了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和创造活力的呵护与激励,逐渐使得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作文的人文性大大 流失,主要表现在:
1、题材陈旧,写作范围狭窄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一统标准的严酷束缚下,“分”已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唯一追求,教师经常在技巧上给予学生指导,却很少提醒学生去观察生活,学生在“家庭-学校”的两点一线中,在“上课-下课”“作业-考试”的活动中,对生活接触过少,缺少写作的素材,尤其是亲身感知过的第一手的活生生的材料,经常是闭门造车。写家庭生活,内容往往表现家庭的幸福快乐,如父母如何在生活上关心自己,如何在犯错误时教导自己,却绝不写母亲的偏执,父亲的懒惰;写刻苦学习,只强调“头悬梁,锥刺股”;交友,一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援引事例,是“陈芝麻烂谷子”的老论据。这些作文,不但千篇一律,如出一辙,而且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内容空乏,使人不忍卒读。
2、思路闭塞,程式化严重
教学过程中对“文体意识”的强调灌输使学生的写作不敢突破文体上框框的限制,议论模式、写景抒情模式、应用文模式等等,都深深积淀胸中,一个题目,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从词语的选择到句式结构到语气语调,如一个印板所刻;选材、立意、构思如出一辙。比如读后感,完全遵照“引”“议”“联”“结”四个部分先后布局,议论文,结构上动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方式上,无非是摆上几个事实,讲上一番道理,其中再来个正反对比。就连最有自由度的散文也被模式化了,有诗为证:“开头提出小问题,一线一定要到底,还要夹叙边夹议,结尾点出大道理。”这种作文模式变成了僵化的模式,在这样的作文中,闪光的思想不见了,启迪人的智慧不见了,感染人、凝聚人的情感不见了,留下的只是一些鸡零狗碎的符号和千人一面的包装。
3、是非不分,缺乏感染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对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的培养,社会主义道德的培养,记得有位学生在记叙校运会上同学们长跑比赛时有这样的记述:“不就是为了那几本笔记本吗?用得着那么卖命吗?好像前世穷鬼转世”。学生在作文中迷失了自我,也丢失了灵魂,是非善恶观念发生偏差。学生不知不觉背叛了人文,于是鲜明的人文性枯萎了,鲜活的个性凋零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但别人读了索然无味,就连自己也觉 得意兴全无,更不必谈什么震撼力和感染力了。
面对学生作文中的“顽疾”,我们不能只是责难,而要从本质上理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这就要让学生观察生活,引入时代活水;思考生活,启迪学生悟性,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与人和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开拓视野,关注社会,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个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具体表现在:
1、观察生活,引入时代活水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①的理论观点,陶行知也说过“生活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②语文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巨细无遗,无微不至地表现着大千世界,它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清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③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和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要抓好生活这个源,使学生的作文语言的发展因获得源头活水而变得生机勃勃。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味埋怨现在学生的生活单调枯燥是不必要的。现代生活远比过去丰富多彩。关键是让学生们从应试的题海中解脱出来,放开他们的手脚,回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回到广阔的语文大课堂中去。培养他们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观察生活,引入时代活水,必须紧贴实际,紧贴社会,紧贴群众,可以不拘一格,百花齐放,让学生读时文,听广播,看电视,交朋友,阅读中外名著,访问名胜古迹,欣赏山川河流等等,从中觅取源头活水的广阔而丰富的写作素材。另外,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生活,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像我们无锡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古城,现代科技的发展又丰富了她的内涵,可带着学生参观寄畅园、鼋头渚,名人故居,革命博物馆;调查小桥流水人家的今昔,新区园地建设的成就;可访问阅历丰瞻的老人,自主创业的青年等等。眼观、耳听、分析、讨论、交流,为写作提供广泛的题材。新闻媒体的发展,多媒体的普及使学生观察生活的途径更方便更快捷了。可以这样说以前学生作文往往抱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
2、思考生活,启迪学生悟性
写作除了学生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外,还需要个人生活的感悟作为催化剂。所以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敏锐的生命感悟是不可能领会隐藏在文字里面的深刻含义的。而这种感悟能力的培养在于解放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心智,让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焕发出一种感悟的生命活力。要加强学生的感悟,除了上面提到的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去关心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用敏锐的眼光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要让对生活中的某一类事物,某一种现象多加思考,提出点意见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活,并且要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体味人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心灵,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我们在组织、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之后,接一来要做的事就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去思考生活,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作探究。看了书 籍,搞书评;看了影视,搞影评;听了报告,搞心得交流;访问观察后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了解生活到感悟生活。这样在作文中塑造一个丰富、美好的感悟的心灵,学生的作文园地才能开出茂美的 花,结得丰硕的果,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中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中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三是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中学的中学精神和理念,使中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我们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因为他们是开启智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而且还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健全的人格不仅使人掌握“何以为生”的生存方式,而且追寻“生以为何”的价值定位。可以说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作文教学由低到高的三个境界,它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素质发展的三个阶梯。这三个方面的合理构建,正是作文教学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