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05:0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一种必然选择,专业成长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我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中,农村教师占到80%,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全局。然而,在部分农村中小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从教实践十几年、几十年,专业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呈弱化和下滑的趋势,只增教龄不增专业水平的现象十分严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出现这样的状态?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想成为优秀教师吗?我个人的看法是否定的。

经过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受社会环境影响,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繁重,受浮躁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影响,沉不下心来,虽有进步思想,却被社会风气所累,艳羡别人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自怨自艾、自甘平庸,这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难的思想根源。我们身边的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境遇,或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追求,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苦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平时工作中,他们对遇到的问题不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教学研究意识,靠惯性工作、生活。在沉重的生活负担和工作负担的压迫下,他们放弃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浅尝辄止,甚至不闻不问。一年四季忙碌于常规性事务中,不思锐意进取,惰性黯然滋长,教学热情消失,教师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而非为之奋斗终生的壮丽事业。

问题二:受专业水平限制,部分教师专业发展起点低,发展基础不牢。

1、学历与能力差距较大。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整体上学历水平偏低并且由于受培训质量等因素影响,农村教师学历、能力与达标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农村教师存在教育科学知识匮乏问题,而且受教育视野不够宽广、文化知识不够广博影响,他们无法运用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理论知识解决当前课改中存在现实问题;

2、教育科研水平偏低。从整体上看,教育科研水平是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标志。农村学校普遍不重视教研工作,教研组形同虚设,教师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即便参与了教科研活动,往往也是任务式;不少学校没有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即使有少数学校承担了相关部门指令性课题,也是敷衍了事,难以取得实效。多数农村学校不重视教育科研团队建设,没有将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导致了本来就处于薄弱环节科研工作缺乏专家指导而陷入窘境。

3、国家一直强调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但是,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执行中存在一定偏差,由于受经费、资源等因素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将专业发展对象锁定为城区学校教师群体,甚至是城区重点学校教师群体,积极推动名师工程、名校工程,忽视了广大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如此一来,农村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深造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教师能够参与由上级部门组织面向农村教改活动少之又少。因此农村教师无缘参与高层次、高水平教研活动机会,接触先进教学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问题三:缺乏人文性教学评价,迫使教师忙于应付。农村中小学缺乏科学而合理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是阻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村中小学量化管理风行,教师的一切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工作绩效,统统被量化为积分,与职称、荣誉、待遇挂钩。毋庸置疑,量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办学行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和个性。为了不被扣掉为数不多的工资,老师们不得不教死书、死教书、拼时间、搞题海,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徇私舞弊,疲于奔命于荣辱得失间,无暇顾及教学科研。

而且,农村教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即便有机会,要么由于经费或名额问题,要么由于培训不切合实际而流于形式,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再加上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也缺少有效的专业引领,特别是缺少课改专家面对面地提供技术性、专题性的咨询指导。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在次数有限的下乡督导检查中,“督”得较多,“导”得较少,教师听到“不能怎样”的要求较多,“应该怎样”的建议较少,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忙于敷衍,最终难成教育教学的明白人。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斟酌、认真思考,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难题任重道远而刻不容缓。它对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要使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必须研究这一课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策一:1.关注农村特色拓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空间,同事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敬业精神

可以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师范院校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主体作用,由部分师范院校牵头成立农村教师发展学校,进一步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搭建全新合作平台,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较差、农村教师待遇普遍不高,因此应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在教师宿舍建设、特殊津贴、子女教育、专业进修等应提供更加便利条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另外,还应为他们提供更多专业晋升机会,为促进他们专业发展提供动力。

在此基础上,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敬业乐业情操,让教师在以后的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认识教师这一职业,了解教师这一职业,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学习和自我修养,将个人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行为和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断加强教师职业修养,要求教师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身立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楷模,真正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全面完成教师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对策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学校应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分层要求、分类培训指导,努力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道路,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建立“入门——升格——形成风格”的专业成长模式,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入门”就是引导新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进行本地经济和教育发展透视、教育法律法规学习、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组织学生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还要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和面对面的跟踪指导;更要实行师徒结对的“期待工程”,要求新教师拜“教学师傅”,签订“一帮一”合同,每期交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大型活动、写一份工作总结„„促使新教师顺利地在教坛上闪亮登场。

“升格”就是给青年教师树立榜样,编辑《师德风范》之类书籍(或推荐有关书籍),宣传我国教育大师和本地名师,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不断进取。还要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成立“文化沙龙”,开展“教育论坛”,开辟校园网络,并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多种形式,给青年教师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更要重点培养事业心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让他们走出校、乡、县、市、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展示观摩和研讨培训,促使新教师快速升格。

“形成风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以科研为先导,要求骨干教师根据学校实际进行教育科研,让成果丰硕的教师进行“开放教育”、“开放课堂”、“培养学习型教师”等活动,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最终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策三:抓好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训是提升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途径。它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常常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关注新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做一个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教师不仅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要担当“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的角色。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外在的、易于表达且能够从书本中找到的;而教学经验是内隐的,不易于口头表达的。这些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校本研训增加教师实践经验,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要充分发挥本土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通常外派外学习的教师认为听的观摩课、示范课和优质课实用价值不高,做秀成分较多。因此,我们培养和评选出自己的本土专家更有利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本土骨干教师,要建立相关档案,确立“人格修为高尚、文化底蕴深厚、专业发展领先”的骨干教师培养目标,采取相应措施,促使新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新老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拓宽渠道,邀请省、市、县专家来校指导,传递教改信息,传播教学经验,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订阅教育报刊,博采众长,丰富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不断深造,汲取他人经验。强化教学能力训练,抓好抓实备课、上课、反思、作业设计与批改等环节,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写教学反思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每月安排一两次新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给青年教师搭建展示平台,营造竞争向上的氛围,促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教改课或课题研讨课则选择骨干教师承担,做好示范与引领,彰显本土骨干教师的作用。而且,本土骨干教师有丰富的农村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与教师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共同参与集体备课,共同参与听课和评课,随时随地提要求、做指导,应该更有利于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训不是“闭门造车”,不是脱离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在当前信息时代,一个人的实践,如果没有理论指导,他的个体反思就具有盲目性;同伴之间的集体研讨,如果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往往造成低水平重复。因此,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新教师除了要向专家学习,要主动拜师,向同行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和研讨课,通过外出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养成网络查询的习惯,以此来开阔眼界,丰富文化素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对策四:转变学习方式,营造终身学习氛围。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借助读书和思考来实现,只有敬业乐业的教师才能真正愿意读书和思考。教师应该阅读大量的书籍,在学习中成长。书是人类几千年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如果不读书,不与大师对话,很多事情你就必须从头开始,你就面临着你的前辈甚至前辈的前辈他们的那种起点。只有不断学习,你才有更多的积累,也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教师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才能更从容地面对“那一双双充满好奇、渴求知识的眼睛”。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教师应该感到自己不懂、不知的东西越多,这反而能刺激学习欲望。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使教师的收获更丰。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善于思考。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教师才能不断反省自己,才能“对症下药”寻找对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提倡教师阅读教育理论,撰写教育论文,常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学习、落实新课标的任务还很繁重,为了满足新课程发展的需要,达到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目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一个浩繁而巨大的课题。研究这一课题,须要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亲身实践,教育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这样,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落到实处,才能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第二篇:农村教师与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教师与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04-04-07 来源: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孟凡平

最近我们就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基础教育发展,深入全区各乡镇近百所中小学进行调研。现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问题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02年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非所学”现象普遍

相当一部分乡中学,教师不配套,数学、外语、物理、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体育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物理,一个专业毕业生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在对4411名初中教师的抽样调查中,学教一致的有2324人,相关专业的1160人,文理跨科的703人,学历不达标的224人,教师专业化水平低。

6.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7.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对策

1.落实依法治教是根本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夯实省、市、区、乡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税费改革中,要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总体水平,并逐步有所增长,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三保”目标。对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分头包干的办法,中央财政包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财政包省级贫困县。对贫困地区农村“一费制”最好不一刀切,给县里一点调控空间,因为“穷县里面有富镇,贫乡里面有富村,穷村里面有富人”。

2.关键在改革

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调整中小学布局,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农村中小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3.建立稳定的供给渠道

我区去年为解决教师不足问题,采取了四点措施。一是聘用了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二是鼓励教管站人员重返课堂,全区共有72名教管站人员重上了讲台;三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32名高中教师,35名初中教师;四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110名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2年。今年我们面向全区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共有1701人参加资格认定,这些人中有近一半已在中小学教学岗位。对另一半人员,我们专门成立了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中小学和各级政府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源头”。

4.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

国外实行的城乡教师“轮岗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定期服务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应当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平桥区从1995年开始建立城镇富余教师到边远穷乡“支教”制度,8年来,有500多名城镇教师下乡支教。

5.加强教师教育

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6.减轻负担,提高待遇

在解决好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之后,有条件的县区、乡镇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或农村中心集镇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乐教。要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吸收农村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入党,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对于耕教矛盾比较突出的,各中小学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缩短教师本人的农耕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每年的农忙假要帮助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庄稼收好种好。要像宣传劳动模范、科学家那样,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第三篇:农村教师专业基本状况,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农村教师专业基本状况,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干驿初级中学 欧阳杰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振兴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教师专业基本状况,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的课题,以天门市干驿镇初级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教学资历教师的特点切入,试图探索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一、农村教师专业基本情况和问题分析

(一)30年以上教龄教师,基本教学掌控力强,自身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

干驿镇初级中学30年以上教龄教师共有20位,年龄均超过50岁,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优良的师德师风,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淡泊名利,甘于清苦,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教坛上默默耕耘,有着深厚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组织和管理好课堂教学,使学生有效听讲,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而且在地区范围内,从机关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到处可见的老、中、青、少都是老教师曾悉心培育的弟子,也就是同广泛的学生家长结下了深切的感情,因此更能够从学校之外课堂之外发挥影响力,在达到基本教育要求上游刃有余。

但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主流进程。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有特色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已成为教师工作新的要求和内涵。

部分资深教师因为目前的考试制度,过多的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水平的发挥,教学的机械性十分明显,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他们放弃了对教育问题的发现、思考,没有教学研究意识,靠“惯性”工作,对教育的新思想、教材的新内容、教学的新手段的学习毫无兴趣,主要表现在:

1.视教学科研为畏途,害怕厌倦教研活动。百分之九十的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方法论,科研工作中往往有心无力、事倍功半。

2.大部分课堂教学行为还是停留在传统教育层面,以训练学生掌握知识为目标,忽视学生情感,对智力、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不足,教师们最主要和常用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注重升学率为指向的高密度、训练式的应试教育课堂模式。

3.近年来各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农村教师们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却未能同步提高。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缺乏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冲击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大多数在教学中只会使用简单的电化教育设备,不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甚至一部分教师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远远落后于学生。

(二)15-30年教龄教师,作为学校教学教研的中坚力量,各项资源不能满足其专业化发展需求。

15-30年教龄教师,年龄在35-50岁之间,其本人正是年富力强,已经肩负着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的大部分。我校优秀教师陈亚林,从教20余年,一直工作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长期担任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因为知识基础扎实,工作勤奋,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陈亚林老师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臵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教学的核心位臵上,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设计了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语言文学。另一方面,陈亚林老师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臵,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研组、备课组活动,定期听本科组老师的公开课以及市语文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其教学专业化的学习和训练也到了定性定质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硬件软件资源来满足其教学设想和实践,需要对应层次的培训来答惑解疑并产生横向交流,然而这些需求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原因在于:

1.工作任务重、工作条件差,分散消耗了教师精力,目前农村初中不仅学生负担比较重,教师的工作量也很大,由于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往往身兼多职,同时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农村初中的教学设施、办公环境、信息技术设施相对简陋,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发挥;

2.学校没有形成学习研究氛围,不能提供专业成长的基础平台,学校的校本研修还停留在备课、赛课等浅层次活动,未能实现研训一体、主题研修,缺乏目标性。

3.培训实际与培训需求脱节,在参加各项培训中,由于培训目标、内容和乡村教育实际断裂,导致乡村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提升专业能力,培训中充斥着的大量专家讲座报告很难与乡村教育教学实际相契合。

(三)15年以内教龄教师,有强烈的专业追求,但尚未明确专业发展目标。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教师由于信息闭塞,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再加上自身一些因素的限制,教书授课往往经验化、随意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人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15年以内教龄教师大多接受了高等教育,更能察觉和顺应现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希望成为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理想、有道德、有专业追求的人;希望成为不仅是高起点的知识分子,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追求的人;希望成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专业技术人员一样的不可替代性。

我校办公室主任、历史学科教研组长杨成明老师,从教6年,本着教师专业化的追求,在校本培训的带动下,获得了专业上的长足发展。杨成明老师在校本培训中认准自己接受培训教师的身份,虚心地拜自己的培训负责人李立红老师为师傅,不仅多次虚心地进入李老师的课堂观摩学习,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向李老师请教怎样合理地布臵作业、批改作业。通过“两个一”(即“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比武活动,杨成明老师讲授的公开课《北伐战争》获得全校文科课程一等奖,他的说课稿《秦末农民起义》在省级课改交流活动中受到好评,他制作的微课《民族大融合》是全校教师观摩、学习的模板式经典之一。在自己主动实践的基础上,他还跨学科听课,在别人公开课的评课环节,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评课意见,学习别人的评课艺术,真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的杨成明老师现在已然成为学校的课改专家。

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成长来自于专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就没有追求的方向和动力。农村教师不但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借鉴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经验、研究成果运用与课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经要研究教材、教法,还要研究学情,总结出既适合本学科又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教师的专业性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学科理论知识,进行学科专业技能训练,与此同时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教育专业技能。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要立足于农村学校和教师队伍现状实际,从学校管理和教师自主发展层面探索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目的在于为农村教师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使农村教师充分认识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并结合学校层面的推进和辅助工作,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的要求。

(一)坚持问题导向,区分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合理调配资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外在支持。

1.大力支持教师继续教育,包括外聘专家授课和加强校本培训,推动农村教师接触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持续诱发专业化发展动力,夯实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基础。

结合目前农村教师的现状,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是:(1)帮助教师们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以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义务教育教学实践及改革的关系为线索,指导农村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与审视。

(2)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力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促进农村教师扩展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结构。

(3)在更新和扩展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学习和把握与现代教师职业需要相适应的新的职业知识、技能,如科学技术、社会文化与伦理价值、教育科研方法技术、心理健康知识、计算机技术等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4)加强校本培训,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学习的平台。立足本校,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织,促进个体性研究的教师之间的交流,最终形成有组织的课题研究,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激励群体创优。

2.科学设臵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成果在考核评价中的比例,协助教师平衡短期成效和长期成果的关系,解决教师发展专业化能力的后顾之忧。

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健全,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师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这样实际上完成了对教师精力和注意力的调配,教师不得不关心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适应学校的管理和评价,而其他活动乃至关系自身长足发展的专业化学习就被放在第二位。

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从而促进教师参与与专业化发展有关活动的积极性。

3.营造稳定有序的工作学习和专业成长环境,使追求专业化发展蔚然成风,使学校不仅是学生的学校,也是教师的学校。

长期以来,农村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束缚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其中与城市教育态势相比,最突出的就是竞争意识不强、合作意识差。因此学校就要在组织、协调和宣传上下足功夫,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范围推动形成“比、赶、超”的学习氛围,关心、理解、尊重、支持教师追求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化,提供每一位教师个体发展的实践和空间,成为广大教师追求事业理想的强大支撑。

(二)树立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保证。

1.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主体。

教师肩负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泛深厚的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工作的高度将决定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只有通过终生不断学习,自觉追求教育信仰、教育质量、教育品味,获取专业发展的各种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2.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切合农村教育的突出特点,适应农村教师队伍的特殊性,促进专业技能的快速提高。

学习与培训不仅能够更新、补充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而且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从专家、名师讲座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优秀的教学思想,从听优质课可以学习到优秀教师的经验和课堂处理艺术,从而迅速更新、补充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观摩研讨中,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完善培训机制,各种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培训水平和能力,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学习与培训要避免“虚、大、空”,提高“含金量”,形成“长效性”,从而促进教师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3.引导教师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和技能,通过这一自我培养的途径,内化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再思考、再改进,选择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式和方向的过程,是加快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问题直观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所做、所思、所想、所感进行回放,直观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教师只有从复杂多变的教学现象中捕捉到核心问题,才能达到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目的。

第四篇: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 28 卷第 3 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28.No.3 2012 年 9 月 JOURNAL OF 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Sep.2012 收稿日期: 2012 -02 -29 作者简介: 冯国瑞(1953—),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和教师教育。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冯国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摘要: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在财政教育资金分配、教师职后培训、教育科研、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等 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3465(2012)03 -0027 -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及农村教育 事业发生巨大变革。目前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 7 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50. 32% [1];全国普通 中小学专任教师 1 043 万人,县镇及以下农村中小 学教师占 81. 7% [2]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进一步推

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农 村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有关资料显示,2006 年农村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 格率分别达到 98. 9%、96. 3%;农村专科学历的小 学教师、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分别占到 53. 6%、30% [2]

。但一些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依 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学非所用现 象突出。各个学科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系统和能 力体系决定了教师所学学科知识是其专业化发展的 首要前提。但农村教师第一学历与职后进修学历、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不一致现象较为突出。调查资 料显示: 2004 年在湖北民族学院参加“义教二期工 程”培训的恩施州 100 多名初中英语教师中,第一 学历英语教育专科毕业的仅有 5 位,咸宁市通山县 小学英语教师只有 1 名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 [3]。

学教不一,固然能够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背景,但也 给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极难克服的先天障碍。(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实践能 力缺乏。把人类积累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传 递给下一代,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需要丰富的教 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但农村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的能力则 相对较差,致使其在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策略和 选择教学方法时缺乏理论支撑和灵活性。问卷调查 显示,农村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方面平均得分为 63. 33、48. 41,远低于城区语文教 师平均得分 72. 07、61. 60;不及格率则分别高于城 区语文教师 12%和 27% [4]。

(三)教育科研意识不强,深入研究教学能力较 差。教育教学及学科专业训练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 了必要的基础,但理论知识不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 合、不通过研究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创新理论知识,则教师的专业发展依然无法得到实质性改观。中部 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 6% 的农村教师没有意 识到教师应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开展教育科研,18. 3% 的农村教师虽有自己的教育科研项目,但进 展不大;28. 3% 的农村教师想搞教育科研,但不知 如何下手 [3]。

(四)内生动力不足,教师专业发展难以为继。教师的自觉是教师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的内在、稳定 的动力系统。由于相对于城镇教师物质待遇较低、信息聚集密度不够、上级财政资金支持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村教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教师 终身制的职业意识,仅仅将自己的工作当着养家糊 口的手段,成为专家建议的盲目服从者、各种教学参 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关部门行政指令的机械执 行者。

·27·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1994 年的 分税制改革,虽然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初步 实现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但由于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远多于第一产业,以农业 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与发达地区相 比依然差距较大。资料显示: 1993—2006 年 13 年 期间,我国城乡小学、初中生均投入相对差距由起

点的 1. 38 倍、1. 44 倍扩大到终点的 1. 54 倍、1. 59 倍,绝对差距由起点的 94 元、210 元扩大到终点的 1 005元、1 285 元 [5]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

接导致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捉襟见肘、困难重重。(二)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过重。农村学校 普遍规模较小,特别是一些山区学校的教学班人数 更少,按照师生比确定的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相对较 少,导致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相对过重,缺乏专业发 展所需的时间支撑。调查显示,农村中学教师平均 每周要上 15 节课,多的达到 24 节;农村小学教师平均每周 16 节,部分采用复式教学的教师甚至多达 20 节。因为教学任务重,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 师根本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三)职后培训缺乏针对性。教师职后培训内 容众多,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应当在培训内容、方式 和策略方面有所区别。尤其是农村教师,工作环境 和教育对象与城镇教师差别极大。但目前各地市组 织的教师培训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偏重于教育 学和教学法等内容,忽视学科知识和技能、创新型思 维品质、教育科研等要素;2)注重理论阐释,缺乏具 体教学实践示范指导;3)较多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 方式,难以产生全面影响;4)缺乏结合农村文化习俗、针对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师开发的特色课程。以 上原因,致使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大降低。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一)调整财政资金分配方向,大力支持农村地 区教育事业。温家宝总理在 2011 年 3 月 5 日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2012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 学校倾斜”,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4% 极有可能作为今后财政资金分配的一项硬性指标得 到落实。义务教育作为国家统一实施的、必须保障 的公益性事业,在教育资金尤其是县级财政资金的 分配中理应具有优先地位。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在 安排教育经费时,不仅应当保证农村地区生均教育 经费不低于城镇地区生均教育经费,同时在目前农 村地区师生比低于城镇地区的情况下,还应该保证 农村地区生均教育经费适度高于城镇地区,力争农 村地区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城镇地区教师工资水平、农村教师培训进修经费得到充分保障,以此建立优 秀教师投身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长效激励机制。(二)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 业发展。实践表明,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 键环节和有力支撑。市、县两级教师职后培训可以 参考借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及国外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ERZ 计划 [6]

等成功经验和做

法,切实提高职后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一是丰富培 训模式。在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的基础上,与高等师 范院校结合开展脱产置换培训、课题协作培训、远程 培训。二是充实培训内容。视地区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教 育技术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 龄、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是建立考评 机制。建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农村地区 学校多方参与、良性竞争的教师培训体系,把参加培 训的选择权交给教师,把确定培训机构的选择权交 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考评建立健全培训机构 和淘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培训实效。(三)加大教育科研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研 究教学能力。发动农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既是提 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 村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一是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设置教育科研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农村教 育研究课题比重,为农村教师参与、主持教育研究课 题提供更多机会。二是建立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与 农村中小学的科研协作机制。市、县两级教育行政 主管部门积极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结合,以市、县 两级教研室和若干具有特色的农村学校为基地,建 立研究人员与农村教师长效沟通和科研协作机制,共同开展农村教育科学实践研究。三是设立专项科 研协作培训项目,面向高校、研究机构公开招标,吸 引农村学校和教师参与,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深入认 识、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和水平。(四)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 展内生动力。教师要自觉地发展自己的专业,不仅 要有外在的激励因素,同时应有内在需求的原动 ·28·冯国瑞: 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力。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是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 时,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外 部激励条件;二是提高农村学校师生比,有效减轻农 村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 更多可能。农村学校一方面可以大力开展校本教 研,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教师所学专业调 整教师任教学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 一方面鼓励和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教 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内容主要涉及个人发展基 础、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以及所需要的 帮助等。农村教师自身可以根据时代进步、教育改 革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具有 可操作性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同时要用发自内心 的热爱、坚忍不拔的毅力,排除各种困难、干扰,自觉 持续推动个人专业发展,努力实现教育事业、任教学 校和个人发展的共赢。[参考文献]

[1] 2010 年 第 六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主 要 数 据 公 报(第 1 号). [2011 -04 -29]. http: / /files / moe / s3575 /201004 /83107. html. [3]王金涛. 湖北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策略[J]. 湖北大 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 54 -56.

[4]卢秀琼,张大友. 重庆市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及思考[J]. 重 庆社会科学,2007(9): 126 -128.

[5]王元京.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别的制度障碍分析[J]. 财经问 题研究,2009(9): 3 -10.

[6]李祖祥. 美国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新动向[J]. 外国教育研究. 2010(1): 85 - 88. [责任编辑: 唐霞](上接第 26 页)5)练习空挥动作是焦作高校高尔夫参与人群 主要的参与高尔夫运动的方式,与练习场练习和下 场练习的参与方式相比更为经济.

6)参与者的运动频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 整体参与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提高技术水平需要社 会环境和高校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4. 2 建议

1)成立相关的高尔夫的组织,协助开展运动. 目前焦作高校缺乏相关的高尔夫组织,而高尔夫是 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在专业人士 指导下进行,开展相关的团体活动有利于高校高尔 夫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相关高尔夫运动企业应加大宣传和优惠力 度. 高尔夫运动在高校发展的直接经济受益者是焦 作市高尔夫相关产业者,所以高尓夫运动企业理应 加大优惠的力度,促进高校的高尔夫发展,使高校起 到引领作用.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很有感触,很多农村籍的 学生认为对于高尔夫这种富人的运动,农村的学生 一般都是不会去想的. 所以,对于高尔夫这样一项人 们意识中的贵族运动,只有生活水平上去了,才能有 实质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瑛. 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之研究[J]. 华章,2010(18): 75 -76.

[2]练高尔夫的各种好处[EB/OL].[2011 - 08 - 31]. 高尔夫运动

网,http: / /www.xiexiebang.com/.

[3]刘文涛. 广东省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 武汉 体育院,2009: 12. [4]金银日. 高尔夫球运动政策规制与舆论环境刍议[J]. 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2010(8): 7 -10.

[5]王鹏飞. 我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 [D]. 湖南大学,2011: 4. [责任编辑: 张全顺] ·29·

第五篇:农村教师问题

当代教育热点问题透视—— 农村教师问题

一、农村教师问题的由来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教师的主要来源: 师范学校毕业生和民办教师。

师资基本稳定,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正式教师和民办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异不大。

(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从“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向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 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三)师范学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学校任教。

脱离教育部门或者到县城以上的、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任教。

回到农村学校的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获得了职称之后设法调往大城市或沿海城市。

(四)1998年,中等师范学校改革

中等师范学校在大部分地区不再适合小学基础教育对合格师资的需要。1998年,中等师范学校并轨改革,被师范专科学校所代替,由三级师范成为两级师范。中师改革带来的问题 :

招生难(交学费)——分配难

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开始下降

以前农村中考生成绩最优秀者进中师,中师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师资队伍里。中师的消亡使得农村师资区域性的良性循环被打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每况愈下。

二、农村教师面临的七大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教师津贴补贴拖欠严重。

1、《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没有达到。

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中学教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为17729元、20979元,分别比国家机关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低5198元、1948元。部分县初中教职工人均月工资不足1000元。

2、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广东省小学、初中农村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仅为城市教职工的48.2%和55.2%。

3、农村教师津贴补贴、工资拖欠严重。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超编和缺编现象并存,边远地区教师严重短缺且补充困难。

不同学段:从总量上看,农村小学教师严重超编,农村初中教师数量有一定缺口,农村高中教师缺编严重。

从地区来看: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当地义务教育的需要。中西部9省,7万多所村小的班师比低于全国小学1:1.9的平均配置水平,仅为1:1-1:1.3。

年龄结构方面,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缺乏中青年教师。初中高中教师年轻化。(年龄断层现象)

中青年教师在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不多的教学成绩后,会流动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工资长期拖欠,中青年教师不堪经济压力,外出打工。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师范院校毕业生无法入编并存。

教师学科结构性短缺表现为:缺乏信息技术教师,英语教师,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类教师。

2006年,全国有508个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1名外语教师;西部山区农村小学平均10所才有1名音乐教师;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门学科教师平均每校不足1人。

师范院校毕业生只能充当代课老师,无法获得正式的教师编制。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有待提高。

1、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基本合格,初中、高中教师学历不合格率较高。在进入教师队伍时,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68.4%,农村为58.8%。此外,取得合格学历的途径主要是自学考试、函授、业余或广播电视大学。

2、所学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对口的现象突出。农村初始学历合格的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艺术和体育教师,学非所教的超过40%。

3、职称结构方面,城乡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差距较大:小学阶段,城市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比农村高9.5%以上。初中阶段,城市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比农村高19.2%。农村中小学缺乏高级教师,未评职称教师数量大于城市,配置不均衡。

原因:农村学校相对分散,学生人数少,学科教师少,很难产生学科带头人,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也容易调往城市。骨干教师多集中在县镇学校。

(五)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突出,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流失更为严重。

教师流失(流动):城乡之间:农村乡镇学校→县城学校

县域之间:经济欠发达县镇→经济发达县镇

区域之间: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大城市

学段之间:小学→初中→高中(学历、教学经验)

学校之间:非重点学校→重点学校

学科上: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流失严重(六)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缺乏保障,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1、农村教师没有稳定的教师培训经费来源,教师个人负担过重。

2、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层次低、培训形式单

一、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离。

城市: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外语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教师内涵和高层次能力的提高)

农村:职称培训、学历进修。(外在技能和低层次能力)(七)清退农村代课教师难度大、遗留问题多。

教育部官方统计结果,截止至2008年年底,全国公办中小学还有代课教师 31.1万。

农村代课教师多集中分布在各乡镇中心学校和村教学点,其中以处于普及基础教育阶段的村教学点为主。

2006年3月27日,教育部以“代课教师清退”为主题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

从2006年开始逐步取消、清退农村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工资过低,工作量超大,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现实迫切性来看,清退代课教师这一政策对于我国教育环境的改变是一个刚性的要求。

1、代课教师的身份:

(1)农村代课教师和城镇代课教师。

(2)代课教师没有教师编制。

(3)代课教师无证上岗,从教不合法。

(4)代课教师的聘用与清退—政府两难选择。

2、代课教师的产生过程?

1984年年底以前,农村代课教师被称为民办教师。1985年,开始民办教师的转正或清退工作。

1997年,为改善民办教师处境,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国务院提出“关、转、招、辞、退”方针,要求2000年结束民办教师历史。

2000年民办教师转正和清退后,不少农村因贫困招不到公办教师,一些空缺仍需临时教师来填补,一些乡村无奈只得自行招录教师,这些教师被称为“代课教师”。

3、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

(1)财政因素是地方希望继续使用代课教师的动因。

农村、西部远贫困地区政府财政拮据,无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正式分配的大中专毕业身共发放标准足额的工资。

(2)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语言、文化隔阂)

(3)微型的“麻雀学校”增多。

中西部山村地区还普遍存在一些教学点。“一人一校”的复式教学。

(4)许多西部农村学校教师缺口依然很大。

普九背景下学龄人口增加,使得农村教师缺乏,合格教师无法补充,只能聘请代课教师。

(5)教师招录考试不透明,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大学毕业生只能以“代课教师”的身份从教。

4、清退代课教师的障碍性因素:

(1)代课教师是个特殊而又复杂的弱势群体。

代课教师的贡献与报酬严重失衡。农村代课教师从未享受过《劳动法》规定的国家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必须的保险福利,薪金微薄。

(2)面向代课教师的考试录用因为地方教师编制问题难以操作。

(3)地方财政负担的经济利益。

代课教师群体的数目不小,县级财政能力有限,难以兑现代课教师的清退补偿。

为开源节流,一些农村奉行“缺编不补师范毕业生”,留用代课教师。1个正式在编教师的基本工资可以维持7-8个代课教师的工资费用。

(4)一些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一旦清退代课教师,正式在编教师都不愿意去,将陷入无人任教的局面。

(5)相当部分代课教师为争取早日成为公办教师、胜任教学,参加了各种培训,并投入了不菲的培训费用。如何弥补代课教师巨大的机会成本和经济费用?(6)部分大众媒体的质疑和对代课教师的同情。

“清退”成为2006年教育十大关键词之首。“清退”政策的内容、方式、结果以及清退后的安置问题受到多方媒体的质疑。把农村教育的责任完全推到代课教师身上并让他们承担后果是非常不公平的。

三、农村教师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基层政府挪用教育经费并存

1、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财政投入体制:以县为主,配合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大大增加了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但是县级财政义务教育经费紧张,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2、义务教育资金管理缺乏监督机制,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农村学校编制过紧与缺乏退出机制并存

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处于超编状况。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表明,农村中小学共有2090977班,按照每个班配备专任教师1.8人,需要专任教师3763758.6人,实际上农村专任教师数量达到4618384人,存在严重超编的现象。

农村中小学教师超编的主要原因:

1、教师编制标准尚未充分体现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小、成班率低等特点,不能适应这些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对教师的实际需求。

2、已有的制定农村教师编制的政策文件规定不尽合理,在相同班额的前提下,城市、县镇和农村教职工与学生比,初中阶段分别1:13.5,1:16,1:18。小学阶段分别是1:19,1:21,1:23。

3、小学适龄人口减少,缺乏教师退出机制。

学龄人口高峰向高中阶段转移,小学适龄人口减少;进城务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

按师生比计算的农村教师数量显示严重超编;已有事业编制身份的教师不能随意因生源减少而辞退;在编不在岗的教师存在。

4、西部边远农村地区严重缺编及老龄化现象

(1)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势先要,培训机会少、职称名额少、离家太远等因素很难吸引正式教师。

(2)随着西部普九力度的加大,“两免一补”“全免”解决了学生上学的问题,学生数量增加与教师短缺形成了对比。

(三)倾向“城市化”的县域教育发展政策助长了农村教师的流失。

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难以解决结婚生子问题,这是造成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的主要心理倾向。

县级政府主动吸引农村教师调离农村。

削减农村学校数量;调离优秀骨干教师

(四)师范学校教师教育职能淡化与农村教师职后培训滞后并存。

随着师范院校的改革,很多师范院校开始追求综合化发展,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都日渐淡化,不仅课时减少,教育实习也流于形式。

原来面向农村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逐渐解体,高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等方面,并不对应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因此出现农村小学师资培养的真空。

出身农村的师范生不愿意回到乡镇农村学校任教。

新课程改革于2006年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铺开。倡导学生主动探索,教材变化巨大(量大、过于城市化、新内容多),城乡教师都不适应。农村教师缺乏专业支持,难以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有待健全

没有编制或有编不补,有教师编制的人员不上岗任教,师范毕业生无法获得教师编制。中小学职称评审;教师招录问题 免费师范生政策:

1、提前录取

2、免费教育(免交学费、住宿费且有生活补助)

3、精心培养(突出实践环节训练)

4、确保就业(毕业后到基础教育阶段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不得少于10年,其中2年农村支教)

5、支教期间工作合格可以直接攻读教育硕士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特岗计划”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乃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放工作重点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

西部11省: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湖北、海南部分“两基”攻坚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团场。

现有中小学编制内实行聘任制。公开招聘,以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另招少量应届师范专科毕业生。30岁以下取得教师资格证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习支教的师范毕业生优先考虑。

下载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栗自民 关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分析及对策

    关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分析及对策 单位:濮阳市范县颜村铺乡第二中学姓名:栗自民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ssuthdn@163.com *** 关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分析及对策......

    农村教师成长故事

    炎热的夏天已过去,还没反应过来已送走了秋天,又迎来了苦寒的冬天,忽然发现,三个多月的教学实践已过,现在已期末了。 时间过的很快,似乎我昨天还在学校的教室里,今天已成长为一名农......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篇范文)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使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得到落实。......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精选5篇)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陶六星 岳阳县麻塘镇中心学校 陶六星 著名教育学者顾泠沅说,如果一所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师,即使是在破庙里,也能办成一流的学校。可见教师在办......

    浅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其成长途径

    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成长途径汉川市刘家隔中学马家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育的核心是质量,质量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2016-06-02 10:52 云朵课堂 国务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以来,农村中小学在公用经费、免除杂费、免课本费以寄宿生补助费、建立危房改造长效机......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试图从当前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入手,寻找过量流失的原因及问题所在,同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已期对当前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

    浅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对策

    浅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对策 易县狼牙山镇教师李东清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必然。但在农村存在着软硬件跟不上,教师年龄偏大,无专业性知识,使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