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浅谈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7:0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浅谈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浅谈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浅谈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四川长宁王 志 勇

指导教师冯维教授

摘要

本文就当前农村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角色适应方面的冲突,情绪障碍,工作认知偏差及职业倦怠等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措作一浅析,希望有助于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教师心理问题对策

教师担负着传递人类知识经验的主要责任,“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角色的真实写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对教师的要求将更进一步,再加上时代激烈的竞争,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也必然存在一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冲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报道常见诸报端。但专门针对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报道却并不多见,其实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其心理健康问题又有其独特的一面,并且不易被社会所关注。农村中学在中国的教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心理对学生的影响范围之大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很有必要关注农村中学教师的的心理健康。下面就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一浅析。

首先是农村中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农村中学教师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角色的适应问题:由于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扮演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同事时给教师的期望可能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要求,容易造成教师的角色冲突,导致心理矛盾,使教师不容易在对立中找到统一,处理起来难度很大。例如,教师既要树立角色权威,维护课堂纪律,严格管理学生,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不得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既要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又不得不考虑来自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升学压力。这些使许多教师感到苦恼,不知如何才能更好地协调和解决这些问题。还有些教师虽然已经在从事教师工作,但却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更有甚者看不起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 1

感。由此必然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热情,没有积极地投入工作,工作效率差,有些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体会不到师生情感相通的乐趣,有些教师工作中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混日子心理严重,得过且过。

2、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经常表现为情绪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大动肝火,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随意惩罚。这种放纵自己消极情绪的做法只能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使自己一遇到不如意的情况就采取某种冲动的方式。同时,这些做法根本就于事无补,它只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怕或无能,进而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3、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有些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凡此种种,往往是与教师的不良性格和缺陷性人格有关,诸如偏狭嫉妒、多疑、神经质,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4、工作中的认知偏差和态度偏差:有些教师基于某些教师片面的认识而形成了一些认知偏差和态度偏差。诸如学习好的学生品德也好,学习差的学生什么都差;对学生不要心慈手软,不严管不成器等等。这些偏差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是一种完美主义倾、向以偏概全倾向的反映。

5、职业倦怠症:这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竭的状态,是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有的表现为生理耗竭,如产生身体能量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有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疾患;有的表现为才智枯竭,如空虚感明显,觉得自己的知识好似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降低,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如有一位30多岁的男教师因为答不出学生的提问而自杀身亡,这是典型的才智枯竭的例子;有的表现为情绪衰竭,如对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绪烦躁、易怒、责备、迁怒于他人,悲观沮丧、抑郁、无助与无望,冷漠麻木、无情,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关心他人;有的表现为价值衰落,如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自我评价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怀疑自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工作,感到无能和失败、退缩,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缺勤,离职倾向加剧甚

至转行;还有的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打骂无辜的人,出现自残行为。

其次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包括抚养教育孩子的压力,和配偶分担家务以及处理家庭杂事的压力,与亲戚人情走动的压力。

2、工作的压力,这是最主要的压力。教师的工作压力有来自教学工作方面的压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学评估制度的建立,班级人数的增加,考试竞争,名次竞争,升学竞争的日益加剧,教师的教学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许多农村中学教师每周上20-30节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同时学校还要要求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教师要组织甚至必需参加,使本来不堪重负的教师产生心理疲劳甚至使倦怠感。育人工作方面的心理压力。社会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影响以及当代青少年变化的心理特点使教育工作难有成效,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所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中学生厌学、吸烟、酗酒、网络成瘾、看黄色影象制品、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更有中学生违法犯罪令教师头疼不以,尤其是班主任承受的心理压力更为沉重。对于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扰。进修、科研和职称评定方面的压力。中学都是学历提高成为一种趋势,大部分教师除了要参加各种岗位培训,还要参加大专或本科的自学考试,甚至研究生进修班和教育硕士班,否则学历不达标或没达到规定的继续教育学习时数,不但影响职称职务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投影仪和多媒体电脑的使用,有时还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学习压力考试压力交错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大部分学校还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写出甚至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果是骨干教师,还要承担各种教育科研课题的任务,加上评职称必须发表论文等,这又无形增大了老师的心理压力。经济方面的压力,近几年来,知识经济在我国已经初见倪端,有一部分人凭借自己的知识跃上了高收入阶层,然而中学教师依然是比较清贫的职业,如果没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教育事

业的热爱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或跳槽,尤其是男性青年教师受到的经济压力更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经济方面的压力尤其严重。据报道安徽省截止到1999年底,累计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达16.7亿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乱收费等,使一部分迫于经济的压力而离开学校,此种现象决非少见,可见教师经济压力之大。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人际适应一向是心理健康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一份调查中中学教师的人际压力约占心理压力变异的64%以上,特别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处理不当,会引发很大的问题,其中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处理尤其要慎重。这涉及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的问题。这一问题因处理不当而引发的血案也时常见诸报端。工作压力已经很大的农村中学教师,学校的管理又缺乏一定的民主和和谐的群体气氛,领导管理方式不当,做工作简单化、形式化,对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缺乏正确的引导,访问演出等使领导和教师、教师和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时有发生。还有就是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环保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师生活条件已够艰苦,更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对环境中的噪声更敏感,更容易在这方面感到压力。事实上农村中学的环境虽没有城市的喧嚣,但一些社会不法分子时常到学校扰乱,使原本清静的学校变得热闹非凡!凡此种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三、简单谈一谈加强教师心理保健的对策。

当前,全面改善教师心理状况,已是教师使用、培养和提高的迫切问题。因为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改善和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整体素质的需要。

教师心理保健必须讲究针对性,即弄清楚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不少研究结果表明:不被重视、不胜任工作、工作不满意、人际关系不良是四项重要的职业心理问题的源,而这个四个源头又常常表现为综合因素互动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教师心理保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而老师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应重视与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开展展教师心理咨询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及时做好具有普遍性的教师消极心理的辅导,如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等。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应过分强调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聘的依据,以使教师心理松绑和减压,解决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让教师对工作保持永久的热情和持久的胜任工凭借的愉悦心理,让教师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进入课堂。

其次,适时调节,给自己留下一定的活动空间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不会随下班而结束的,我们必须在下班后再备课,进修,学习,家访等等。在这样的工作重压下,我们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调控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尽量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适当留出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留出一定休息喘气的时间,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我们可以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写作旅游都能有效地调节改善人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让我们的心灵走出紧张乏味的小圈子,进入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

另外,适当参加运动,把烦恼与汗水一起排泄出去。烦躁琐碎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忧愁烦恼,长期积郁在胸,虽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么表现,但内心受到消极感情的控制,使得工作没有激情,上课语调平平,影响工作效果。所以我们要采取对策,把烦恼排泄出来。如主动找人倾诉,每天晚上罗列下自己在这一天的闪光点,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等等,这些都能让自己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体育运动是健心的良药,能有效排解不良情绪,有效消除心理疲劳。只要你做一个有以,学校内这样的机会是很多的。在活动课上与学生打打球,既健身心又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与同事工同参加体育动也能排解烦恼增进同事间的友情。运动中心理得到调节,思虑得以澄清,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疏泻了心中的忧恼与不快。

早在1996年,联合国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与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因此,我们每个农村中学的教师都应及时克服消极心理的影响,满怀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能做到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每一名话都对他们饱含热情,每一次眼神都对他寄托希望,每一个手势都对他们亲近,每一个动作都对他以鼓励。

参考书刊:(1)《现代教育心理学》冯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心理世界》杂志社,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出版,2005-3-41。

(3)《心理世界》杂志社,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出版,2005-9-61。

(4)《心理世界》杂志社,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出版,2005-10-8。

(5)《心理世界》杂志社,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出版,2005-11-57。

(6)《中学教育心理学》,许其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7年版。

(7)《学校心理学概论》魏庆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二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期的大一新生,其心理并未达到真正成熟的水平。因而,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新生感到种种困惑,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现象,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大一新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严重。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期为大学新生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启发。

一、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产生了焦虑、自责心理。根据调查表明,高达57%?的新生对大学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着强烈的不适应心理。从高中迈入大学的门槛,意味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是基础教育,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大学则是高等教育,偏重于培养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很多知识需要自己课下学习与研究,很多新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目前大一新生绝大多数是“90后”,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他们中的大部分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更没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单独生活过,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断奶。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感到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了焦虑、自责等症状。(二)自负与自卑心理并存。新生在自我评价失衡,出现自卑、自负的心理。自我评价过高的从而产生自负心理。有些新生目空一切,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不屑于参加学院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学习方面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不求甚解。造成了他们的自负心理。总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高一等,希望别人以他为中心,都能围着他转,个人主义过于强烈。自我评价过低的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产生自卑,少数人甚至将贫困视为一种耻辱,经济贫困又会造成心理贫困。但是,他们往往又有着十分强烈的自尊要求,内心十分敏感。所以,对于涉及自身之事很容易引起十分强烈的情感波动。同时,与重点高校的新生相比,普通高校的新生的更容易产生自

第三篇:农村教师问题

当代教育热点问题透视—— 农村教师问题

一、农村教师问题的由来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教师的主要来源: 师范学校毕业生和民办教师。

师资基本稳定,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正式教师和民办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异不大。

(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从“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向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 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三)师范学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学校任教。

脱离教育部门或者到县城以上的、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任教。

回到农村学校的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获得了职称之后设法调往大城市或沿海城市。

(四)1998年,中等师范学校改革

中等师范学校在大部分地区不再适合小学基础教育对合格师资的需要。1998年,中等师范学校并轨改革,被师范专科学校所代替,由三级师范成为两级师范。中师改革带来的问题 :

招生难(交学费)——分配难

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开始下降

以前农村中考生成绩最优秀者进中师,中师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师资队伍里。中师的消亡使得农村师资区域性的良性循环被打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每况愈下。

二、农村教师面临的七大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教师津贴补贴拖欠严重。

1、《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没有达到。

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中学教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为17729元、20979元,分别比国家机关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低5198元、1948元。部分县初中教职工人均月工资不足1000元。

2、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广东省小学、初中农村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仅为城市教职工的48.2%和55.2%。

3、农村教师津贴补贴、工资拖欠严重。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超编和缺编现象并存,边远地区教师严重短缺且补充困难。

不同学段:从总量上看,农村小学教师严重超编,农村初中教师数量有一定缺口,农村高中教师缺编严重。

从地区来看: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当地义务教育的需要。中西部9省,7万多所村小的班师比低于全国小学1:1.9的平均配置水平,仅为1:1-1:1.3。

年龄结构方面,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缺乏中青年教师。初中高中教师年轻化。(年龄断层现象)

中青年教师在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不多的教学成绩后,会流动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工资长期拖欠,中青年教师不堪经济压力,外出打工。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师范院校毕业生无法入编并存。

教师学科结构性短缺表现为:缺乏信息技术教师,英语教师,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类教师。

2006年,全国有508个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1名外语教师;西部山区农村小学平均10所才有1名音乐教师;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门学科教师平均每校不足1人。

师范院校毕业生只能充当代课老师,无法获得正式的教师编制。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有待提高。

1、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基本合格,初中、高中教师学历不合格率较高。在进入教师队伍时,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68.4%,农村为58.8%。此外,取得合格学历的途径主要是自学考试、函授、业余或广播电视大学。

2、所学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对口的现象突出。农村初始学历合格的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艺术和体育教师,学非所教的超过40%。

3、职称结构方面,城乡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差距较大:小学阶段,城市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比农村高9.5%以上。初中阶段,城市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比农村高19.2%。农村中小学缺乏高级教师,未评职称教师数量大于城市,配置不均衡。

原因:农村学校相对分散,学生人数少,学科教师少,很难产生学科带头人,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也容易调往城市。骨干教师多集中在县镇学校。

(五)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突出,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流失更为严重。

教师流失(流动):城乡之间:农村乡镇学校→县城学校

县域之间:经济欠发达县镇→经济发达县镇

区域之间: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大城市

学段之间:小学→初中→高中(学历、教学经验)

学校之间:非重点学校→重点学校

学科上: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流失严重(六)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缺乏保障,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1、农村教师没有稳定的教师培训经费来源,教师个人负担过重。

2、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层次低、培训形式单

一、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离。

城市: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外语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教师内涵和高层次能力的提高)

农村:职称培训、学历进修。(外在技能和低层次能力)(七)清退农村代课教师难度大、遗留问题多。

教育部官方统计结果,截止至2008年年底,全国公办中小学还有代课教师 31.1万。

农村代课教师多集中分布在各乡镇中心学校和村教学点,其中以处于普及基础教育阶段的村教学点为主。

2006年3月27日,教育部以“代课教师清退”为主题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

从2006年开始逐步取消、清退农村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工资过低,工作量超大,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现实迫切性来看,清退代课教师这一政策对于我国教育环境的改变是一个刚性的要求。

1、代课教师的身份:

(1)农村代课教师和城镇代课教师。

(2)代课教师没有教师编制。

(3)代课教师无证上岗,从教不合法。

(4)代课教师的聘用与清退—政府两难选择。

2、代课教师的产生过程?

1984年年底以前,农村代课教师被称为民办教师。1985年,开始民办教师的转正或清退工作。

1997年,为改善民办教师处境,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国务院提出“关、转、招、辞、退”方针,要求2000年结束民办教师历史。

2000年民办教师转正和清退后,不少农村因贫困招不到公办教师,一些空缺仍需临时教师来填补,一些乡村无奈只得自行招录教师,这些教师被称为“代课教师”。

3、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

(1)财政因素是地方希望继续使用代课教师的动因。

农村、西部远贫困地区政府财政拮据,无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正式分配的大中专毕业身共发放标准足额的工资。

(2)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语言、文化隔阂)

(3)微型的“麻雀学校”增多。

中西部山村地区还普遍存在一些教学点。“一人一校”的复式教学。

(4)许多西部农村学校教师缺口依然很大。

普九背景下学龄人口增加,使得农村教师缺乏,合格教师无法补充,只能聘请代课教师。

(5)教师招录考试不透明,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大学毕业生只能以“代课教师”的身份从教。

4、清退代课教师的障碍性因素:

(1)代课教师是个特殊而又复杂的弱势群体。

代课教师的贡献与报酬严重失衡。农村代课教师从未享受过《劳动法》规定的国家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必须的保险福利,薪金微薄。

(2)面向代课教师的考试录用因为地方教师编制问题难以操作。

(3)地方财政负担的经济利益。

代课教师群体的数目不小,县级财政能力有限,难以兑现代课教师的清退补偿。

为开源节流,一些农村奉行“缺编不补师范毕业生”,留用代课教师。1个正式在编教师的基本工资可以维持7-8个代课教师的工资费用。

(4)一些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一旦清退代课教师,正式在编教师都不愿意去,将陷入无人任教的局面。

(5)相当部分代课教师为争取早日成为公办教师、胜任教学,参加了各种培训,并投入了不菲的培训费用。如何弥补代课教师巨大的机会成本和经济费用?(6)部分大众媒体的质疑和对代课教师的同情。

“清退”成为2006年教育十大关键词之首。“清退”政策的内容、方式、结果以及清退后的安置问题受到多方媒体的质疑。把农村教育的责任完全推到代课教师身上并让他们承担后果是非常不公平的。

三、农村教师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基层政府挪用教育经费并存

1、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财政投入体制:以县为主,配合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大大增加了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但是县级财政义务教育经费紧张,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2、义务教育资金管理缺乏监督机制,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农村学校编制过紧与缺乏退出机制并存

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处于超编状况。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表明,农村中小学共有2090977班,按照每个班配备专任教师1.8人,需要专任教师3763758.6人,实际上农村专任教师数量达到4618384人,存在严重超编的现象。

农村中小学教师超编的主要原因:

1、教师编制标准尚未充分体现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小、成班率低等特点,不能适应这些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对教师的实际需求。

2、已有的制定农村教师编制的政策文件规定不尽合理,在相同班额的前提下,城市、县镇和农村教职工与学生比,初中阶段分别1:13.5,1:16,1:18。小学阶段分别是1:19,1:21,1:23。

3、小学适龄人口减少,缺乏教师退出机制。

学龄人口高峰向高中阶段转移,小学适龄人口减少;进城务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

按师生比计算的农村教师数量显示严重超编;已有事业编制身份的教师不能随意因生源减少而辞退;在编不在岗的教师存在。

4、西部边远农村地区严重缺编及老龄化现象

(1)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势先要,培训机会少、职称名额少、离家太远等因素很难吸引正式教师。

(2)随着西部普九力度的加大,“两免一补”“全免”解决了学生上学的问题,学生数量增加与教师短缺形成了对比。

(三)倾向“城市化”的县域教育发展政策助长了农村教师的流失。

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难以解决结婚生子问题,这是造成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的主要心理倾向。

县级政府主动吸引农村教师调离农村。

削减农村学校数量;调离优秀骨干教师

(四)师范学校教师教育职能淡化与农村教师职后培训滞后并存。

随着师范院校的改革,很多师范院校开始追求综合化发展,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都日渐淡化,不仅课时减少,教育实习也流于形式。

原来面向农村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逐渐解体,高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等方面,并不对应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因此出现农村小学师资培养的真空。

出身农村的师范生不愿意回到乡镇农村学校任教。

新课程改革于2006年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铺开。倡导学生主动探索,教材变化巨大(量大、过于城市化、新内容多),城乡教师都不适应。农村教师缺乏专业支持,难以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有待健全

没有编制或有编不补,有教师编制的人员不上岗任教,师范毕业生无法获得教师编制。中小学职称评审;教师招录问题 免费师范生政策:

1、提前录取

2、免费教育(免交学费、住宿费且有生活补助)

3、精心培养(突出实践环节训练)

4、确保就业(毕业后到基础教育阶段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不得少于10年,其中2年农村支教)

5、支教期间工作合格可以直接攻读教育硕士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特岗计划”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乃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放工作重点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

西部11省: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湖北、海南部分“两基”攻坚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团场。

现有中小学编制内实行聘任制。公开招聘,以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另招少量应届师范专科毕业生。30岁以下取得教师资格证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习支教的师范毕业生优先考虑。

第四篇:农村教师与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教师与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04-04-07 来源: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孟凡平

最近我们就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基础教育发展,深入全区各乡镇近百所中小学进行调研。现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问题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02年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非所学”现象普遍

相当一部分乡中学,教师不配套,数学、外语、物理、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体育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物理,一个专业毕业生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在对4411名初中教师的抽样调查中,学教一致的有2324人,相关专业的1160人,文理跨科的703人,学历不达标的224人,教师专业化水平低。

6.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7.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对策

1.落实依法治教是根本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夯实省、市、区、乡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税费改革中,要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总体水平,并逐步有所增长,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三保”目标。对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分头包干的办法,中央财政包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财政包省级贫困县。对贫困地区农村“一费制”最好不一刀切,给县里一点调控空间,因为“穷县里面有富镇,贫乡里面有富村,穷村里面有富人”。

2.关键在改革

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调整中小学布局,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农村中小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3.建立稳定的供给渠道

我区去年为解决教师不足问题,采取了四点措施。一是聘用了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二是鼓励教管站人员重返课堂,全区共有72名教管站人员重上了讲台;三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32名高中教师,35名初中教师;四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110名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2年。今年我们面向全区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共有1701人参加资格认定,这些人中有近一半已在中小学教学岗位。对另一半人员,我们专门成立了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中小学和各级政府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源头”。

4.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

国外实行的城乡教师“轮岗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定期服务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应当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平桥区从1995年开始建立城镇富余教师到边远穷乡“支教”制度,8年来,有500多名城镇教师下乡支教。

5.加强教师教育

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6.减轻负担,提高待遇

在解决好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之后,有条件的县区、乡镇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或农村中心集镇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乐教。要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吸收农村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入党,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对于耕教矛盾比较突出的,各中小学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缩短教师本人的农耕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每年的农忙假要帮助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庄稼收好种好。要像宣传劳动模范、科学家那样,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第五篇:浅谈高中女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女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日期:2011-12-20]

来源:官林中学 作者:钱 伟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近年来有较多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及目前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高中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着其健康发展。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往往超过男生,且生理、心理发展不同步更为明显,再加上社会、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她们更易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

一、高中女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本校高中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女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

1.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高中女生最严重的问题。通过班级调查,发现高中女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具体内容,高中女生主要涉及的人际关系是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与教师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调查可知,高中女生的人际困扰中,最为严重的是亲子关系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占53.2%。主要表现为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信任或者父母管得太严,干涉太多。有的女生写到:我知道顶撞父母是不对的,可他们不理解我,不懂我的心„„,我很少真正开心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第15名的总成绩„„妈妈大动肝火,要我退学„„母亲高要求的压力,使我在学习中无时无刻不感到紧张,怎么办?我们不是泥巴,可以捏出你想要的形状„„。

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也是高中女生人际烦恼的第二大问题,占30.5%。从她们的回答中发现,高中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

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对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早恋问题是高中女生心理困扰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其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我们把目前困扰高中女生的早恋问题分为“想涉足型”和“已涉足型”两类,从中可知,高中女生们有男女交往的需要,但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并且她们都表现为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这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学习,正如她们所描述的:“我们喜欢和男生玩„„和男生在一起就是和女生不一样,有朦胧异样的感觉„„。”

3.学习问题是高中女生心理困扰的第三大问题,从调查结果我们可知道高中女生普遍表现学习动力方面的困扰,占73.1%,尤其是学习的外界压力和干扰,特别是学习兴趣,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这是引起高中女生学习困扰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等问题,占24.7%。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较小的。

根据教师反映和与男高中女生的座谈观察,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及性别和爱美问题等方面,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高中女生更易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心理困扰。因为高中女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法,均可能使女生在这些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因此,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高中女生的心理困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中女生心理健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中女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

⒈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

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是学生的主要目的。每一位高中女生都渴望在此方面获得成功,然而正如调查结果所示,这个问题仍然是困扰她们的主要问题之一,她们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来自父母、教师、社会压力和干扰太大,或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等等,使她们不能享受到以学为乐,乐在其中的道理,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反而严重地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加强高中女生的学习指导,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引导她们找到有效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给她们行之有 效的学习策略。要消除高中女生的学习困扰,教育者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学习的陈旧观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一般高中女生在学习问题上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归因: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对其进行学习辅导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有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教学效果比一般情绪状态要高得多。高中女生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偏高、偏多、偏难造成的,而往往与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活动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所以,可以认为高中女生学习负担过重往往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是学习成功的前提。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学习活动;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它既有认知、情感成分,又有行为成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促进其学习活动。

第三,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每位高中女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着认知和非认知的差异。所以传授学习策略必须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针对高中女生的不同特点施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她们进行学习策略教育,教给她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传授“条件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给她们识记材料、加工材料以及监控学习活动的策略等。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⒉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高中女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高中女生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家庭不和带来的情感受挫,社会消极文化因素的诱导,尤其是高中女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上急剧动荡与变化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高中女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正是她们所缺乏的。实施心理辅导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和部分理论工作者的强烈呼声。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她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关研究指出,由于心理障碍,至少有10%—40%的高中女生在学习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实施心理辅导一方面要重视对高中女生实施心理咨询。现代心理咨询正在由传统的治疗模式向现代的教育发展模式转移。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对高中女生已经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困扰乃至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行咨询,加以诱导,可以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能提高高中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自觉抵制、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训练和提高其意志力,扩大其兴趣,培养多种能力,塑造开朗性格,培养高尚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它们能使学生抗御过强的精神压力,是增进女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教育往往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只要她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对高中女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⒊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高中女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她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她们烦恼。总认为父母不理解她们或管教太严,干扰太多。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女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她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她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不信任或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等常常使她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相互抵触,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而达到相互认同。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在对高中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要努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高中女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她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她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中进行。父母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她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成功时肯定,失败或挫折时鼓励指导,应尊重她们的意见,鼓励她们参与家庭事务。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她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女学生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交流。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

4.重视早恋和性教育,引导情感健康发展

早恋问题是目前高中女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对高中女生影响更大,常常干扰她们的情绪,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些高中女生不能正确对待男女生情感,产生早恋。一方面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在生理上,高中女生的第二性征形成,其性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上,结束了性疏远期,进入异性向往期,她们对性和异性的了解欲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退化所致。近几年来各种大众传媒中对性的描写和宣扬,强烈地刺激着高中女生的性意识过早活跃,而大多数教师或家长对早恋问题采用粗暴干涉的手段,这严重地刺伤她们的情感和自尊心。一些研究指出,高中女生的早恋是客观存在的,有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并认为高中女生早恋存在着摹仿、崇拜、从众等几种类型。

面对高中女生的早恋困扰,教育者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早恋,早恋一般是指人在性成熟后,思想还不成熟,心理尚不稳定,经济还不独立时发生的恋爱行为。尽管这种恋爱行为是不合时宜,过早发生的,可能造成她们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下降,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和忧伤,造成多疑、紧张等心理疾病,但它却是高中女生的一种情感活动。高中女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并带有文饰性,她们往往渴望友谊,尤其是喜欢与异性交往,要求亲密、信赖、愉快的内心体验,对于这些,教师或家长应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教育者不要虚张声势,要善于观察作出判断,即使出现早恋,要有科学态度,不能视为邪恶,把它看成是“不良行为”或“下流行为”。其次,改变性教育观念,加强青春期性教育,现代教育者应用全新的恋爱观和性爱观对高中女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既要让她们正视其性意识的出现,又要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性行为不单是生理本能的冲动,而且要受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约束,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个体从性成熟到性要求得到满意,其间必须通过合法的婚姻,有一相当长的成熟过程,在青春期由于性冲动引起的心理困扰,只有通过理智和自我来调节。

下载《教育心理学》浅谈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浅谈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马原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高中的学生是社会群里的一部分,又是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但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在心理上也表现有别于社会群体和青少年......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6-08 15:51:00 ]作者:戴晶晶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当前,虽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当代国际以经济和综合国力较量为主的竞争态势显然明显,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和保......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课题研究体会(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

    浅析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中心学校宗志福一、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1)不容乐观的现状针对农村中小学生......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精选多篇]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篇范文)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使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得到落实。......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一种必然选择,专业成长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