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感(10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灵感(1000字)作文
9月1日,又是一个熟悉的日子,孩子们扬起青春的笑脸,背起小书包,踏进了期盼已久的温馨的校园。就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在雄伟的八达岭长城下,举办了一场群星璀璨的大型公益晚会《开学第一课》。
今年,正值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的特殊日子,所以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要认真的进行爱的教育,爱国的教育,努力继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并更要的把它发扬光大。
《开学第一课》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的形式,更融入名人演讲和游戏互动环节,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一台别开生面的晚会。
爱是什么?这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我相信一百个孩子会有一百个答案,而我想说:爱是分享。俗话说:当一个人把痛苦与人分享时,他的痛苦就减少了一半;当一个人把快乐与人分享时,他的快乐就增加了一倍。一群来自大草原合唱团的孩子们让我深深明白:爱是给予,爱是分享,苍茫的草原上,面对蓝天,白云,青草,牛羊,孩子们学会了用歌声去分享他们的快乐,我想:只有被分享了的爱,才是世界上最最有价值的爱,才能创造出奇迹。
爱是什么?爱是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身上闪耀着爱和力量的光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志愿者。5。12汶川地震灾区上,有他们的身影,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有他们的身影;台湾莫拉克台风的救援工作中,还是有他们的身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那么世界将充满爱。让着满载爱心的星星之火,燃遍全世界,让我们手拉手,把这力量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爱是什么?爱是承担!小男孩鹏飞与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并不富裕,仅仅住这一间破旧的小平房,奶奶生着重病,行动不便,小鹏飞就每天中午跑回家给奶奶做饭,寒来暑往,没有一句怨言,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但是,小鹏飞用爱的力量,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会坚强!
爱是什么?爱是荣耀!国旗护卫队的大哥哥们声情并茂的为我们讲述了升旗手的绝招是如何炼成的,从天安门城楼到升旗杆,整整138步,要走的器宇轩昂,就算脚心扎进了钉子也要忍耐坚持,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了吧,不过,我知道,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国家的荣誉,正是这崇高的荣誉,让人人的小爱汇聚成足以荣耀祖国的大爱!
开学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相信爱会让我们的祖国更美丽,我们的明天会更美。五年级:郭德纲520 篇一:灵感_作文的窗户
灵感——作文的窗户
我很喜欢读《格言》,每月都在报摊上等候甚至成了我的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许多文章都是在讲现在的中国学生不可教,那杂志中列举的大多数文章都是外国孩子的作品。这真的使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困惑。外国学生的作文与中国学生的作文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学生的作文结构严谨,前后照应,用词讲究,特别本分。而对于考试中的作文,往往像一盆清水,让人读起来枯燥乏味,却又提不出什么改进意见,因为没有什么错误——让人过后就忘的作文;而外国学生的作文特别注重情感的表达,以情感为主线,开门见山,构成了作文的一大特色。
我喜欢和学生交谈,和他们谈人生,谈诗句,谈名著。我曾经问过学生这样一个比较幼稚的问题:如果你是校长,你将给你的学生安排什么科目来学习?他们的答案在我意料之中,又在我意料之外。“老师,我要是校长,就保留体育课,音乐课,信息技术课,美术课。”“老师,我还会保留历史课,地理课和生物课。”这样的答案无非是对我们教师教学提出的一种否定。难道我们这些语、数、外、物、化老师都是摆设?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曾经在高中学习时,校长就给所有的学生上了这样一节课——分析学生学习的要素。而且班级里还挂着这样一个条幅——兴趣是成材的首要因素。所以我说,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我们这些语、数、外、物、化老师以及我们教的学科,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了兴趣。所以我就作文教学的兴趣培养进行了尝试。在大学学习《文学概论》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这个词——灵感,有了更加理论性的认识,还记得大学教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当灵感来的时候,都忘记了吃饭。那么,灵感就成了我培养学生兴趣的要素。
一、让灵感建构在积累之上
灵感不能靠消极等待,而要积极培养。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的那样:“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从本质上说,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在长期实际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表面上看来突如其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因此,灵感的培养离不开积累。
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
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于是我开始发动学生们去观察生活,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本“随手记”,每当看见校园里发生了什么事,就要记下来。学生们记的东西很有趣。起初很不规范,什么都记,没有目的性,我就进行了指导。在课余时间,总会找几个学生陪着他们在校园里走,或是站在窗前看操场上的同学,通过他们的表情去才他们的内心,并给学生归了类,有独来独往的,有成群结对的,有关心他人的,有自私自利的,等等。学生开始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渐渐地,他们开始关注细节。还告诉我说要拿着放大镜去看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会看天看云看路上的行人,回到家里开始看家人。效果很好。因为再要写亲情、写师生情、写友情,他们不怕了。
其二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不管教材怎样改,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从拼音到汉字,以字扩词。词语在我看来,就像建筑中盖楼用的每一块砖,如果我们不知道每一块砖的用法,不能把每一块砖造得结结实实,我们用什么去造高楼大厦。针对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差,我就引导他们去练习扩句。
如:老师进来了。
学生就开始一点一点地扩开来:语文老师进来了。
漂亮的语文老师进教室来了。
生气的语文老师拿着考试卷急匆匆地进来了。?? 渐渐地,字数多了,而且用词也精确了。
其次,要有足够的阅读量。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开辟
情的,有哲理的,有批驳的。正是百花齐放。此外,我还会引导他们读好书。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他们,这就是设置悬念,只给他们讲故事或文章的起始部分,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读结果。这样,我的学生到书馆中借书的人次是最高的。
二、让灵感遨游于生活的海洋 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
学生曾经写过这样的日记:“我们每天都在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家——学校。好羡慕自由翱翔在苍穹的小鸟,好羡慕愉快畅游在海中的鱼儿,好羡慕??什么时候也给我们自己的空间,让我们去上网冲浪,让我们去拜访武林,让我们与琼瑶共同垂泪,让我们也感受王小丫的智慧,让我们也领略江南的异域风情??”我们常感喟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学生的这篇日记就道出了原因。我们怕影响孩子的成绩,怕影响孩子学习的心境。限制他们生活的空间,告戒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
我这个人很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我认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
“眼”要多看。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有太多好的节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开心辞典》《幸运52》《走遍中国》《鉴宝》等电视节目都能在各方面弥补学生的枯燥生活,即使身在象牙塔,也可以走出自己的天空。看杂志,我的《读者》《格言》《中学生语文学习报》《语文大博览》等报刊,都成了他们的宝贝。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等等等等。每逢假日,我就会邀上几名“嘉宾”来做我的导游,去访名山——成山,桂花开了,我们一定要去才几片花瓣夹在书中。大集上,我一定要去凑凑热闹,去了解一下菜的行情,体味一下农民的辛苦。到瓜果成熟了,我们一定要去果园里摘果子。
“耳”要勤听。我经常给学生介绍好听的歌。每当歌星们出了新专集,我都会介绍给他们,我们听歌的旋律,听歌词。所以有一部分同学一写作文就能引入歌词。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在讲《吆喝》一课时,我就把侯宝林的经典相声段子下载给学生听。在讲《口技》时,就下载一些好的口技小品,如洛桑等人的作
品。学生就更加形象地了解了相声艺术,还经常模仿练习脱口秀。
“口”要常开。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辩论,练习口头作文。
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常说,并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何愁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
三、让灵感被勤奋所推动
爱迪生说:“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老人们有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妈在教育我的时候就总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这里就要谈到写日记。许多当代作家都有过写日记的习惯。这方面我也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学生的日记我经常检查,甚至作文课的时候我还拿到同学当中去念,大家评议:而另一组学生的日记我既不检查,也不许他们互相传阅,只是让他们随心所欲,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与真实情感,但并不是写流水帐。一个学期下来,是玉兰?是紫薇?是玫瑰?是菊花?是月季?不,是心花。是学生参透自然的心花怒放。当春天的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如何让灵感飞扬(作文指导)让灵感飞扬
詹淑华
-、导语:
(配轻音乐)请大家静下心,微微的闭上眼,随着音乐,打开你的思维,收集万仞浮游于心:那白云朵朵,那山涧飞流,那崇山峻岭,那鸟儿唧啾,这时,你是否有一种神奇的天外之物慢慢飘入心里,让你心中一震?有一种向往自然、奔向自然的冲动,随而浮想联翩?(提问学生)
这也许就是一种灵感吧!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灵感的魅力!让灵感飞扬起来!
二、什么是灵感;
1、词典中对灵感是这样解释的:在文艺、科学等活动中,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你瞧,太抽象了,太理论化了。
欣赏花开,聆听水声,看飞鸟掠过天际,朝阳跃上云端,这些自然景物、世间万象,无遮无碍入你眼目,你的天性恢复了,自然感应被调起了,于是你触目生春,文思涌动,这就是灵感的效应!
2、你在平时中有过灵感体验吗?请大家畅所欲言。(学生发言)
师小结:有句名言“成功是九十九份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有成语“妙手偶得”、“胸中有丘壑”,比如,牛顿从苹果下落得到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都说明灵感的存在,灵感扮演的角色不一而足。
3、灵感的获得是有条件的:你的知识积累、你的阅历深浅,你的生活态度等都与是否获取灵感有关。
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对于牛羊来说它只是食料,对于我们来说也许能启心智,陶冶情操。你留意生活,你就会对某个具体的事物融会贯通,从而产生灵感,从他物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其实,经历生活,感受生活,以及在提炼生活的过程中,有一个理性的过程,也就是思考和再现的过程,这就是灵感。
如:我手中一支洁白的粉笔,每写一个字就消了一节,有人就想到无私奉献的老师。
又如:我写《那时??》这篇文章时,校园的小树,女生公寓的大榕树,给我灵感,我用小树长高了,树荫浓密了,阳光明媚了,来比喻树德十年的不断发展、繁荣,这些都是灵感所致!
二、如何捕捉灵感
1、你们说说什么时间最容易产生灵感?
(学生发言交流)
师:我说最容易引发灵感的时间是:傍晚、晚上、阴雨天。
傍晚,夕阳西下,大地处于迷蒙的不确定状态,你这时走出屋子,漫步在优美的校园小径上,会想得很多很多。例如我的《树德——不仅仅是吸引》《红肥绿瘦》等。
晚上、阴雨天,都是灵感的高发期。
2、什么地点最容易产生灵感?有人说最容易产生灵感的是:床上和浴室里。
因为人一旦放松下来,安静下来,就会思考很多东西,思维也异常活跃,灵感也不断袭来。(我有同感略)
我认为捕捉灵感有以下几个条件:
①营造环境:空间小、灯光暗。独处、幽静
其实寂寞是一段静止下来的时光,当你独自静下来时,也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境界,我们应该留一份寂寞给自己,让生命开阔起来。
②触景生情:我写抒情散文,要先看抒情的文章,这叫酝酿感情,电视散文,配乐诗朗诵,这些极易使人生情,有时一滴混浊的泪水,标志着灵感之神降临,一首深沉悠远歌,怀旧的情绪被撩起。李白的灵感来自酒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王勃的灵感是“引被而卧”,其实灵感触动也是因人而异。
③屏心静气:沉气、凝神、入境,这是画家作画的六字口诀,我觉得适用于临场作文。灵感需要虚静的情状:
虚—空—通—灵—动—灵感
静—清—明—聪明—灵感
提笔作文前,把心收起,把气沉下,进入状态,你会思维活跃,思路畅通,灵感袭来,有一吐为快之感。
小结:因此,灵感是一首无声曲,灵感好似马良的神笔,它时时的悄悄的跟随着你。
三、如何运用灵感(小黑板挂出)
(一)以下的句子能给你什么灵感?请你选择一句,然后写一段话。
1、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师评:这句把海棠花拟人化了,海棠花有情,也孤独也寂寞,我只想哭,给我无限的遐想)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的这一句诗我十分喜欢,这里描绘的是怎样一种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的境界啊!这让我想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起云舒。这句诗给我灵感也是十分丰富的,想象那庄严静穆的天地间是多么的悠闲自在,这何尝不是我人生的追求?来树德五年多了,一路走来,有多少的艰辛、孤独、寂寞,何尝不拥有那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境界?)
3、花未全开月未圆
(花全开了就快要谢了,月圆了就要缺了,人世间许多事不也如此?留一点空白更美,我会对我爱人说,把爱埋在心里,把恨抛上云霄)
4、一位同学随手把饮料瓶往窗外扔了
(这种让我们想到八荣八耻等社会公德问题)
(学生交流发言)
(二)师小结:
同一事物,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灵感,因为这与你的阅历的深浅,你的认知水平,你的心情,你的态度,你的价值观有关系。
例如:在我们面前有半瓶酒,悲观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乐观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又如:苏东坡与佛印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俩打禅,苏东坡对佛印说:“我看你坐在那像一堆牛粪。”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很内疚,回家把这件事告诉苏小妹:“佛印能以怨报德,这是为什么?”苏小妹说:“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一尊佛,你心中是一堆牛粪,所以看他像牛粪。”
这两则故事说明了人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不同和情感价值观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而产生的灵感也不同。
四、师总结:
我认为灵感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赐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自然万物都能唤醒你的内心的情绪,这是自然给你带来的灵感,有诗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我想只要你有一颗心去留意周围的一切,有一份情去钟爱你的生活,那么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也未必听无声。自然是你作文的近水楼台。
2、人生感悟。
人生旅途,有一帆风顺,阳光明媚的时候,也有穷山恶水,雾锁云封的时候,还会有雾开云散,峰回路转,出现桃红柳绿的情境,这是人生境界给你带来灵感。你应该养成随想随记的习惯,这也是作文的活水源头。
3、语文馈赠。
语文可以说是 处处姹紫嫣红,春色无限,文中那多彩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都能让人启心智,长见识,诱发灵感。语文是距离灵气最近的地方,因此语文是你作文的近水楼台。
总而言之,灵感之神常常在我们的头顶上,用它的神棒撩拔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但灵感从来不拜访懒汉,它是顽强劳动后获得的奖赏,希望同学们能创造灵感,捕捉灵感,运用灵感,写出有疼痛感的文章来。
五、课后作业
以“ 给我灵感”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体裁不限。
篇三:灵感爆破作文
灵感爆破作文产生的背景及原理 很多学生为什么害怕作文?传统作文的教法,都局限于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左脑的训练,而写作状态等右脑的功能确很少关注。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
作文开头难,也主要是学生迟迟进入不了状态。只有当写到作文中间部分,灵感才逐渐打开,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自然流畅地完成主体部分。
写完作文后,孩子们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愉悦。这是让孩子让孩子喜欢上写作,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契机。怎么抓住这个机会,强化巩固,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作? 灵感爆破作文正好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首先通过特制的音乐和正能量的语言引导
篇四:作文灵感来自生活论文
作文的灵感来自生活
心理学上对“感受”的定义是这样界定的:感受是因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包含特定的感情体验因素,也可以包含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素,是一种整体综合心理感受,不是密闭的心灵幻影,是对生活的多方位“立体感”与活生生的氛围感。它侧重于主观内在的情绪活动。即使“观则同于外”,也会“感则异于内”。即外在观察人与人之间可以做到相同,但内在的感受却各有差异。能积极感受生活并善于捕捉独特的感受便是写作灵感之根本。
写作同感受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原是表白内心,与他人相感通”,深刻说明写作是在发表自己生命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对于学生,尤其小学生感受生活对写作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一、强烈的感受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丰富的社会给人们提供了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舞台。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会引起心灵的颤动,是心潮的闸门打开,情绪的洪水奔泻而出,写作的动机与愿望得以被激活。人们常说的“不吐不快”就是指感受缠身的激情达到一种饱和点,不能再沉默,而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感受同写作欲望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哪怕是生活中的细节,如一片飘零的黄叶、一个颓废的身影、一句温馨的叮咛等,在特定的情况下都能让人感动,激发思维,引出写作欲望,点燃灵感的火花,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二、细腻的感受能丰富文章的内容
感受不仅是写作的诱因也是写作的对象和内容。有了写作的热情,还要言之有物,仍然离不开感受,而且还应是细腻而真切的感受。人们对于一切事物,感受颇深,并细心分析体会,写起来得心应手,源源不绝。如鲁迅在一次回家接母亲的旅途中,从家乡人们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农村经济的破产,农村生活的困苦,他把这些写入文章,于是便留下了《故乡》这一著作。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也来源于对生活的感知。许多作家也是杂取生活中的感受颇深之物或形态合成一个,从而丰富文章人物情节。托尔斯泰说:“真正的艺术作品偶尔在艺术家的心灵中产生,那是从他所经历的生活中得来的果实,正像母亲的怀胎一样”,这个形象的比喻恰好也是作者从对生活对文学的感受中怀胎得来的。而现在,有些同学觉得作文无话可说,实际上就是因为经历单纯对生活的感受太少、太浅、不细腻,缺乏实际的内容,所以写作内容来自感受生活,细腻的感受能极大的丰富文章的内容。
三、真确的感受能使文章感人至深
感受生活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肯定、否定等情感活动,什么样的感受,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就把这种情感融于其中了,情感的深度决定于感受的深度。余光中的《乡愁》抒写从少年到老年的经历,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亲人不能团聚的乡愁。如没有真情的感受,自然写不出这样深沉的诗人,也难以打动读者。《庄子·杂篇》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的确,动人
之情来自真却实在的感受。而在现在的教学中,不少同学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平淡无味,要么滥用感情,煽动成份过重,这些都是对生活没有真却的感受造成的。可见感受生活才能做到情真意却是文章感人至深。
感受对于写作可说是举足轻重,那么怎样培养感受生活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训练敏锐的观察能力
人的感知依赖于感官对外界事物洞察。要有灵敏的观察力才能丰富观察的内容,全面正确认识观察对象,从而有自己的发现和独特感受,才能不失时机的追踪和摄取具有写作价值的信息。所以写作首先应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观察需要长期的锻炼才能获得,法国作家福楼拜深知其理,他让学生莫泊桑学会细致的观察,要求莫泊桑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杂货商、吸烟斗的守门人的姿态和外貌。又一次他还要求莫泊桑观察50匹马,写出不同的特点。这是冷静的观察,是观察的基本功训练,也是提高敏锐性观察基础与前提。当然仅仅是这种冷静的观察还不够,敏锐的观察是指在观察中能迅速的知悉、及时的捕捉新鲜的体念和认识,是指善于视听、善于发现、善于摄取的能力,它是感受的眼睛,它是人有所发现,发现事物的特点和美好,从多发面的(不单只是听发面)觉察中去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感受更多以主管的情绪为主,所以还应引导学生观察是善于透视,从平淡的事件中洞察期深邃的意义,从偶然事变中发现必然的规律,从细小
事物中的出人生的哲理,要用心去感受体验。
二、增强独特的体悟能力
独特的体悟能力是感受生活能独具特色、眼光独到、思维有所创新。只有有了独特感受的发生,才有了别具一格的文章出现。写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及时捕捉特定时间出现的独特的感悟,也在于有意识地培养善于感悟的习惯。清人徐增在《而庵诗语》中说“作者须思透出一路去,个人各自成家,不肯与人雷同”。要不与他人雷同就是从新角度出发,去感悟生活。如写柳有“柳者,留也,古人插柳话别离”。有“无意插柳柳成荫”,好个无意写出了柳枝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适应力。有“垂柳轻拂亲吻大地,是对生育养育它的大地的回报”,有“识时务者为俊杰,正因为柳能适应潮流,不被风吹折”,“柳枝轻拂,对风点头哈腰一脸媚态”,“”柳枝随风飘浮,随人谈长短,见风使舵等褒贬不一的语言,他们写的是同一物,但由于各种独特的心理心灵感悟故刻画出不一的形象来。所以增进独特的体悟能力就会出好的创意。这方面可结合创新思维,多向、侧向、反向思维训练来增进,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培养丰富的情感趣味
感受能力不仅包括感受的深刻性、独特性而且还包括感受的丰富性。感受的丰富性取决于情感情趣丰富性,对生活充满情趣,感受才可能丰富,写作中才有是文章丰满生动的土壤,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无情难以引起美感效应。
因此,写作要重视丰富的情感趣味的培养。情感产生于客观的生活中,但它还要在主观意识中发酵、酝酿,逐渐形成一种“内在生活”的个性特征。一旦由某些生活偶然产生了某些情感,就不要任其自然,不要让它淡化消失,而是应主观能动的深化、集中、梳理,使之成为一种情趣,增添生活的感受,增加触发点,从而是文章的写作有肥沃的情感土壤。
我们提倡有丰富生活,并从中获得多种的情感,也提倡神话情感,使之走向情深意浓。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正是由于情感趣味丰富,才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同时他们在写作时,情深意浓到不可抑制,如痴如狂,作出之情至善的文章,如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90余部作品各放光彩,而他创作其中《高老头》时几次伤心昏迷,可见丰富而专注的情感趣味的确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师更不能不能忽视对其培养。
第二篇:灵感现代诗歌
灵感
提起笔写诗,没有思绪,刻意寻找诗意,写起来却格外生硬、不顺利。
每当心灵被灵感敲击,是那种自然地、真切地声音,提起笔,诗总会写得顺畅、舒意。
不要为写诗而写诗,让一切从容随意。
写给诗歌
自从选择了你,就从未想着放弃,生活迷茫时,一想到你,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喜欢你,每一天都记挂着你,无论怎样都一定要让你在我的梦想里持续下去,你就是我的信念和意义,是我灵魂的天使,相信你也一定会尽力让我满意。
我会一天天充实你,让你越来越多彩多姿,越来越成熟独立。
我们会永远一起,不离不弃,共度风雨,共同努力,终有一日会闯出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
第三篇:有关灵感的作文600字
灵感有时来的太慢,有时来的太快,有可能来自一本书,可能来自一个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灵感的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灵感的作文600字1#
每日惺惺松松地张开双眼,我们就开始了新一天的遇见,遇见的可能是人,是事,或是什么抽象的东西:像温暖、像亲情、像故事……又或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又需要的东西:空气、环境、空间……
今天的我,又遇见了什么呢?
我遇见了灵感,这听上去很实际,但仔细感受却又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事实是我不仅遇见了它,还和它来了一次讨论。
我盯着作文书上那些对于我来说“枯燥乏味”的一行行宋体字,脑子里像装满了乱糟糟的毛线团,怎么解也解不开。我放下书,感觉眼睛霎时明亮,便迈着轻快的步伐蹭蹭地跑下了楼,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大脑都放了空,倍感轻松。这时,灵感涌进我的脑海,我却并不珍惜,反倒埋怨起它来:“你啊,整天就知道出去玩,关键时刻用你了,你人哪儿去了?没事儿的时候,你反又回来了。你知不知道,上次我写作文的时候……”我的话犹如滔滔江水,不止不休,可没想到,它竟然开口了:“你不懂得珍惜,没有方法,有什么权利指责我?一个不懂抓住机会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会成功,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而一个懂得抓住机会的人,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就凭这点,凭他积累的机会,他的成功一定会比你多得多。”
这句话仿佛一道惊雷,我开始反省自己的过往,的确是有绝大多数像今天这样的事,那这样的话,岂不是有不下百十个机会与我擦肩而过?我的懒惰与逃避导致了今天的结果——失大于得。我却以为是我逃过了不少“苦头”,在沾沾自喜时,一切都从我指尖溜走了。
我遇见了灵感,而灵感又让我遇见了珍惜,遇见了人生,遇见了正确的做法,遇见了以后该走的路。
努力吧!别让成功从你指间溜走,捉住机会,它就在你我间游走,即使你看不见,也早晚会遇见。
#有关灵感的作文600字2#
生活中的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在某一瞬间记录生活中灵感的火花,抓住思维的敏感,再在实际应用中发散思维,从而开发新的思路与新产品,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
其实大脑时时刻刻都在思考运转,即使是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时,大脑某些皮层区域还是处于活跃的状态,创造性的思考以及深埋与生活表层现象下的潜意识思维,在这种时候就更可能爆发出来。比如,大多数伟大的作品小说文字剧本等,都是人将睡梦中的虚幻意识通过一种文化形式来表达现实。
有人偏爱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艺术与创意性活动创作,其实科学研究证明,在进行集中专注性思考的学习工作的时候,适量的背景噪音往往能激发我们大脑的活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能在嘈杂的列车上或诸如此类的环境中进行阅读、画画、思维导图、写工作计划备忘等。伟人主席自爱在喧闹的集市中进行阅读,他说这样不但嘈杂的声音不但不会影响到他的专注,反而更能让他身心融入到自己阅读的内容中去,并能激发他更多的思维火花。
所以说,如果我们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时,需要更好地激发自我灵感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许背景音乐,比如可以到较安静的自然环境中,鸟声虫鸣以及溪流叮咚,自然的声音让人感觉身心放松,大脑思考也达到较放松自由的状态;或者加入优美的人声音乐,比如古典歌曲,有节奏的慢摇滚,各种让你觉得适合的背景音乐,这样也不失为激发创造性灵感的一种好方法。
#有关灵感的作文600字3#
仓颉的灵感创造了汉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浓缩。每当用毛笔轻轻写下一个个方块字时,总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仔细凝视他们,仿佛感觉它们在跳舞,那优美的舞姿不停的冲荡着我炎黄子孙的血脉,是那样的震撼人心。
汉字,是中华民族处世的哲学。你看这个“富”字,它既是“福”中的“畐”,又是“灾”中的“宀”,富中有福又有灾,这不是正好体现了正反的辩证思想吗?再看“挚”字,拆开就是“执”和“手”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这人间真情的诠释吧。
汉字,是中华渊源流长文化中的经典。我曾一次次被隶书的清丽,行书的飘逸,草书的豪放,楷书的潇洒所打动。汉字代表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愫,一种高洁纯净的品质,一种豪情壮志的报负,一种自由洒脱的思想。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文化史上无可取代的经典。
汉字,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桥中之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开始学习中文,很多国家已经创办了孔子学庙,专门学习汉字。我想,我们应当骄傲的教会他们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应当自豪的让世界去领会书法作品中,一个撇,一个勾的神韵。
然而,我们面对着经典,心中不能只怀者崇敬,欣赏,赞美,自豪,更要传承这份经典。我们不能让这份宝贵的湮没在这网络文化中,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在长江和黄河处迸溅出的火花。
仓颉的灵感不灭,汉字的美丽永在。
#有关灵感的作文600字4#
灵感,通常解释为突如其来的想法或思路。但,没人能说得清这种东西到底来源于哪里,因为每个人产生灵感的背景都不相同。有人的灵感来源于亲身经历,有人的灵感来源于看书、看电视、看手机文章;有人的灵感来源于旅行;有人的灵感来源于听说。
我有过一些获得灵感的经历,这些经历告诉我,灵感是可以找到的。是什么呢?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读书、读报纸。读了一本书、看了一篇报道,突然对某个情节、某个观点有想法,这就是灵感。这种灵感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遇到这种灵感的时候,不要犹豫,拿起笔写下来吧:)
其次是看手机、看电视。这种灵感跟阅读的材料一样比较多,但因为这些信息太过于碎片化,而且这种灵感通常会一直在你脑中盘旋,不会很快消失。这时候就要想一想这个灵感是不是有用,是不是可以写,想好后再写也不迟。
还有就是旅行。这种灵感通常就是对一路所见的事物产生兴趣。这种灵感通常怪怪的,要是你不深入地想,它就过去了,但如果你在大脑中构思好相关的情节,他就不会那么快消失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先在路上多想想,等到有了可供你写的地方,再写出来。
当然,每个人获取灵感的方法都不同,真正的灵感还要靠自己去发现。
#有关灵感的作文600字5#
“吱。”发朽的木门在我身后关上,我颓然地坐在床上,胡乱地踢掉两只靴子,拉上被子,卧了起来。
我仿佛被万虫噬咬,焦急难耐,已经三天没有出新稿了,我要是再不出点什么,就要断粮了。
我茫然地环顾四周,未粉刷过的土墙上印着点点墨迹,床边堆着基本厚重的,泛黄的还有些掉页的旧书。噢,或许这并不能被称之为“床”,毕竟他只是一块厚点的毯子罢了。
墙上的图钉上挂着一件外套,外套口袋里可能还有几个芬尼,我出神地想着,一阵凉飕飕的风从窗外吹进,晾衣绳上的毛巾被吹了起来,阳光也开始晃动,我望着那条毛巾,上面的花纹似乎别有意图,我的思绪漂浮了起来,在半空中旋转,我尝试去抓住它,可是却失败了,我瞬间清醒了,我静下来,凝望着思绪的源头,周围的景物渐渐模糊了……
在意识的深处,那也是灵感的来源,我潜了进去,那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那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那仿佛是令人熟悉的画面,是那些青涩的记忆,它们融在了一起,又四散逃开,仿佛是一锅沸水里的气泡,不停地晃动,最后渐渐平复,只剩下了一个景物深深地印刻在那里。
那是一束光,稍有些刺眼,它仿佛几道金色的利箭,又好像亮白色的笼纱,那道光是纯粹的,不含其他的杂质,还带着一股清新的雨后阳光曝晒的味道。它是静止不动的,安静地斜立在那,可它的本质却是活泼温暖的,不该是这种记忆的暖色,一丝光违背了静,它突然调皮地晃了晃,霎那间一切如雪融,消逝了。
我寻找那束记忆深处的光,可它却消散了,我下意识地提起笔,开始写诗,想通过文字将它留住,全然不顾墨水飞溅在了身上,文字一个接一个,浮现了出来。
“沙沙沙……”羽毛笔在纸上滑动的声音格外清晰。
有关灵感的作文600字
第四篇:迟到了一年的灵感——要好好学字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研课,祝教导尝试了20分钟的微型课《桂花雨》,我不禁为她的执着钻研所感动,迟到了一年的灵感——要好好学字教学反思。去年参加微型课比赛《要好好学字》时留下的遗憾一直缠绕在我的心头,前段时间在阅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录时突然有了一点灵感,只是我还没有勇气像祝教导这样付诸实践,那就暂且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吧。
《要好好学字》第二自然的难点在于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毛主席”和“毛泽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虽然之前在教学设计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仍只停留在口头告诉学生“主席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一十分抽象的层面。
鉴于此,此次在上课初先教学生字“席”,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古人坐在席子上的图片,师边讲解边写:“广”是一间屋子,古时候的人经常在席子上铺上布巾坐在上面,所以下面有一个“巾”,教学反思《迟到了一年的灵感——要好好学字教学反思》。“席”有座位的意思。主席:就是主要的席位,现在就指坐在这个主要席位上的人。然后让小朋友回忆:学校里开会时谁坐在主要席位上?电视里看到过哪些人坐在主要席位上?最后教师小结:毛泽东当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主席是他的职务,所以人们称他毛主席。
有了这样一个具体直观的图片和联系实际生活的体验后,再让孩子仔细读读课文,看看毛主席在教两个小八路写字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孩子们应该能够体会到毛主席的平易近人、对小八路的友好亲切和谆谆教导,然后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反思一年前自己的教学设计,虽然也意识到了“主席”是个难点,也利用了图片和“席”的本意设置了教学环节,可惜的是我把这一环节错误地放在了课堂结束时教学生字的环节,没有起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过,虽然这个灵光乍现晚来了一年,但是对这一课自觉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疑惑也得以解决,甚是欣慰啊,呵呵。
第五篇:浅谈作文灵感的激发和培养
浅谈作文灵感的激发和培养
李益萍
灵感,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给它下一定义,就是指在创作过程中,突然间文思特别畅达,感情特别激越,形象渐趋明朗,语言运用格外得心应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敏锐的创作心境。灵感进发之时,作家的艺术创造力能够在瞬间达到一个高峰,平常状态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很长时间的思路阻塞在一时之间豁然贯通。对于创作活动而言,灵感是如此的难能可贵。在日常作文教学和写作中,它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灵感呢?
一、深入生活寻找源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的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水来。”因此,教师必须多花点心思,让学生凿开这一眼清泉。这样,他们在写作时才会灵感进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字句如泉涌。活动激趣,激发灵感。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为满足他们的这种内在需求。每学期,教师都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举行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有益身心的课内外活动,引导学生到形形色色的生活中,去把握生活的亮点,诱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以活动的直接感受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学生从“横眉冷对方格纸”的“苦写”中解放出来,换之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写”。比如,活动课上,教学生做手工、搞小制作;课间,和学生打成一片做游戏;课余,引导学生集邮、剪报;双休目,一起外出郊游、野炊等等。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感受着美,感受着爱,感受着生活。创作的灵感,一次次被激发,笔下的文字自然也就如泉水般汩汩流溢,绵绵不绝。以景激情,培养灵感。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作文的灵感,就要像把鸟儿放归森林、鱼儿放归海洋一样,把学生带入大自然。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风霜雨雪,鸟兽虫鱼,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绚丽动人的画卷。但缺乏审美意识、不留心身边景物的人会觉得“眼前有景道不得”。作为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同时提醒学生移情于物,用心于景,使学生在瑰丽的景和物中入境生情,情动辞发。比如,秋天到了,我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观察千姿百态的树叶,适时地指导学生创作一幅幅个性鲜明的“树叶画”。学生身临其境,显得兴致盎然,热情高涨。通过开展“看贴画——说贴画——写贴画”系列活动,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随之触发的灵感都一览无余地倾吐在各自的作文当中。
二、博览群书广泛积累
写作离不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阅读的意义不仅仅
归结为掌握阅读能力,而应使之成为借助书本来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手段。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培育学生的灵感,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仅要阅读教材,力求做到泛读中又有精读,从中领会文童的妙处,更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领悟语言,积累素材,为写作开辟希望的田野。勤作读书摘记。作家茅盾告诫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一是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看报时,把遇到的好题好词好句和读书心得及时摘记下来,既能增加记忆,积累知识,又便于日后查阅,一举多得。二是做好生活笔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许多新鲜事儿、生动的话语、奇妙的想象随时都可能闪现,如果能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做好记录,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三是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和佳作美文。背多了,积累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语言,写起作文来就能挥洒自如、意到笔随了。搭建阅读平台。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广泛订阅报刊,动员大家把自己的图书资料带到学校,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辟“新书架”,成立“读书读报小组”,介绍好书、新书。在保证每周至少一节课外阅读时间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心得交流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多样的读书读报活动及主题征文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在读写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给读书方法。好书使人终生受益。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诸如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使之读有方向,读有成效。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双方可相互推荐美文佳作,拿到班级中进行交流,观摩,可以由教师边读边讲评,也可以复印后让学生分组赏析、讨论,各抒己见,最后集中点评。从中学习方法,借鉴技巧,实现资源共享,美文共赏。
三、培养一颗敏感的心灵
人生如泉,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优美的;人生如诗,每一行都是热烈的;人生如酒,每一滴都是醉人的。关键是我们执教者要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即我们常说的“慧眼”,启动他们入微的感觉,培养他们敏感的心灵,让他们捕捉到生活中美的瞬间,鲜活的切片。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呢? 悉心观察,敏锐捕捉。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要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加之以头脑思考生活,有效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从而将生活中的景、物、人、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上升到情和理的高度。再以观察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渐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言语煽情,人情人境。要成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艺术。一次情绪激昂的讲演,一段充满激情、富于启发的作文导语,一篇饱含真情的“下水文”,都可能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他们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境的创设,氛围的酿造,必
将为学生贫乏的心灵注入感情的“酵母”,使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并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情境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进入作文所需要的“情境”,进而萌发写作意念,产生写作灵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在《青玉案》中的这番话,道出了灵感的两大特征:既有寻寻觅觅的艰辛,又有不期而至的惊喜,显得入木三分,又耐人寻味。“厚积薄发,博观约取”“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只要我们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博览群书,广泛积累,让学生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灵感就一定能够被激发,也一定能够被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