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引发思维灵感(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3:3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作文如何引发思维灵感(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作文如何引发思维灵感(范文模版)》。

第一篇:高考作文如何引发思维灵感(范文模版)

高考作文如何引发思维灵感

为什么总有一些平时的语文尖子,作文成绩很棒的学生,在高考中失足?原因当然很多,但心理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平时在写作上痛苦一阵,在写作上遭遇一两次挫折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促使人去深思,会有利于考生心智的成熟,会形成敢于大胆去啃硬骨头的精神,不怕碰钉子,从而善于掌握方寸。但在平时也要尝到写作的甜头,并设法适时给自己减压,从而获得成功感或成就感,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增强写出高分作文的信心。这两者对形成最佳写作心态都很有好处。

考场应试写作特别需要一种最佳写作心态,但高考作文对多数考生来说,常常是看到题目时,常常会有某些出乎意料的感觉,有时还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迅速优化写作心态,获得写作的思维灵感呢?

一、运用好直觉思维,引发思维灵感

所谓直觉思维,即是对所思考问题的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常常是突然来临,又突然逝去,而且又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在无意识之时涌上心头。如果我们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注意引发和把握这种心理现象,常常会捕捉住写作的灵感,形成写作的最佳心态。例如,上海考生陈一菁说:“我看到作文命题《清流与活源》时,觉得这个命题较新颖,一时无所适从,更不知从何下手。脑子里更好像一下子涌现许多想法,又好像什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隐隐地体会到紧张与压力。„„当时我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围绕命题,完全放开自己的思绪,并及时用简练的语句记下脑中各种一晃而过、尚晦暗不明的思路。凡是与命题有关的联想,不论远近深浅,我都记下。随后我就利用‘这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比较,整理取舍,同时结合自身特点确定该篇作文的文体、框架等要素,这样一条作文的思路,便从无到有,从乱到清了。”

在这里,陈一菁同学所说的那些“一晃而过、尚晦暗不明的思路”或“有关联想”正是一种直觉思维,她把这些零星想法都“记”下来,正是不失时机把握有用的思维信息和写作灵感。陈一菁同学的应试写作过程是运用直觉思维引发写作灵感、构思成文的典型之例。我们姑且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直觉随记法”。

在考场上运用这种“直觉随记法”,可随时记在草稿纸上,然后等写作文时,作为立意构思选材的重要参考,这很可能成为考场作文“妙招”。

二、巧妙利用“一心二用法”,引发写作思维灵感

“一心二用法”,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人的心理和思维有时是可以一心二用的。考场作文写作的“一心二用法”,是指在拿到试卷后,先审视作文题,弄清内容和要求后,再把它

放置一边,然后再动手解答前面的各类基础试题,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脑子适当兼顾一下作文题,一旦脑海中跳出对作文有用的信息、想法、事例、思路等,便用中心词记下来,以免一晃即逝。采用这种方法,使构思打腹稿的时间延长,容易引发和捕捉写作灵感,使作文构思更严密、准确或有创新,一旦在解题过程中发现有些语句和材料正是作文所需要的时候,自然会喜出望外,而应试写作的最佳心境也会随之形成。

例如,写作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论据材料,就可“看看试卷前面的阅读材料(文言文、古诗、现代文等)和语言表述题提供的材料有没有与作文题相关联的内容,临时借来救一下急。(但是千万不要原文照抄!)这虽然是下策,但是能把作文补充完整了,总比不能完篇好,得分也要高一些。”(参考赵克明先生博客《高考作文应急方案》)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如果你在高考中打算写议论文的话,现代文阅读题所选钱谷融《不可无“我”》 梁衡《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等文中的一些材料,就很有启发意义,若心有“灵犀”,便可引发写作灵感,有利于文章的立意和论证。因为这个“邻”可以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可以是虚的,比如说是一种艺术、一种主义、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信念等等,这启发可很大呀,各位博友考生仔细想想。

三、学会用想象置身情境,酝酿情感,引发灵感

写作需要写作欲望和冲动,当写作欲望和冲动到来之时,作者常常会动情动心,非吐不快,行文时也便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那么,在考场作文中怎样引起这种欲望和冲动呢?即置身情境中,酝酿情感。首先要凝神静心,心志专一,剔除一切杂念,深入领会命题内容、要求和意图,然后通过想像把自己放入题目设置的情境中,进入角色,亲自感受那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让往昔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浮现于脑海,使那些与题目有关的可憎、可恶或可歌可泣的事件一起涌上心头,这时头脑中便会形成一种或愤怒或蔑视或景仰或艳羡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写作冲动,大有一吐为快的感觉。此时只要略作布局谋篇,即可能有“神思灵感”出现,若快速写作成篇,往往就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四、加强平时的作文训练,注重生活积累和思想修养及认识水平的提高

1.限时成篇,训练写作速度

高考语文考试时间共两个半小时,作文时间一般在50—60分钟之间,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需要考生具有快速写作能力。这种能力应在备考阶段多进行几次强化训练,使考生自己心中有数,从而做到临阵不慌。这样才容易引发写作灵感。

要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考生应有意识地训练快速准确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和必要的写作技巧,这有待于平时的材料积累和写作训练。

2.优化心态,训练毅力

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果考生意志薄弱,一提作文就害怕,必然造成“怯场”;而当碰到一些失误或一时想不好时,若意志薄弱或缺乏毅力,常会丧失信心。因此,平时作文时,要注意磨炼意志,不论作文多难写,也要“强迫”自己完成好;如果在高考中碰到“难题”时,也不要紧张、泄气,要想办法认真审题,从多视角、多层次来思考应写的内容,以便化难为易。

3.广泛阅读,丰富储备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平时广泛阅读、丰富知识储备,到考场上,才可能有神思灵感的出现。读是基础,只要读起来,读进书中,你才会感受到世界的博大复杂,才会感受到语言的美妙,才会感受到作家内心的热血在流淌,才会感受到哲人学者思想的博大精深。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来说,“读书”则是撬起地球的支点。当然,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是时刻不会停止的,而提高阅读和吸纳能力的关键,这在读、思中,要用头脑去感悟生活,用感情去体验生活。你读朱自清的散文《冬天》你要思考,为什么朱自清要精心描写那“白水煮豆腐”,你读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你要思考,作者为什么不赞美牡丹的秀韵多姿,雍容华贵,却极力赞美“牡丹的拒绝”?如果你在思考中,又忽然有所悟,原来朱先生也是那样由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的,人生其实全在奋斗努力中成功,原来作家张抗抗不仅仅是赞美牡丹的“品位”和“个性”,而是在赞美人的“品位”和“个性”,作家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个性呢?那么,这又使你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这种读书思考、感悟,岂止是在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其实已经在提升你的生命的高度,增加你生命的厚度。慢慢地你将会发现自己在潜滋暗长,也具有了生命的“品位”和“个性”。到考场写作时,这种“品位”和“个性”也将引发拟灵感,文思可能就会如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这将是怎样一种考试境界呀!

第二篇:高考作文灵感之风土人情描写

2002年以后随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去了广西,安徽许多地方,现今回想其乐无穷。于是萌生将所见所闻,风土人情写下来的念头。

广西金秀是一个山上的小县城,夏天也很凉快,晚上睡觉不但不用吹空调风扇之类的,还要盖棉被,否则要着凉。据当地人说曾经有个风扇商人拉过一车电扇去卖了两个月,后来原封不动的打道回府。

但是当地也有凉茶卖,他们的凉茶不像我们现在一罐罐的,而是用一个类似脸盆的器皿盛着在街上一杯一杯的卖,盆里面还泡着一些不认识的大大小小的树根树枝,喝起来有点苦。我问当地人,你们这里这么凉快,也要喝下火凉茶吗,回答说他们喝凉茶是用来去湿的,因为广西一带湿气较重,容易产生瘴气,喝凉茶可以保护身体不受病邪侵袭。

有趣的是当地农户喂猪基本上是在家里前院散养的,它有点像小猫小狗一样可以在一个小围墙内自由活动,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养猪的,可能这种养法猪肉比较好吃吧。

说到吃,对当地的口味已经记忆模糊了,不过比较清晰的记得当地人喜欢吃地瓜叶和南瓜花。

第三篇: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

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

一.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概念分析”

分析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常所说的“概念的含义”就是概念的内涵。一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特性,二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属的范围。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语言、能思维,两足直立的动物。”其中“动物”是“人”所属的范围,“动物”前面那四个定语,揭示了“人”所具有的特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或者说,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比如“人”这个概念,就是诸如曹操、孙中山以及其他的具体的人。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外延,通常采用分类的方法。综合使用下定义和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对概念形成深刻而具体的认识。

概念分析中通常还运用下列方法:1.解释法。比如:“什么是成才?成才就是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2.打比方。比如:“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而停滞不前;自卑,像根受了潮的火柴,也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3.举例。比如:“文字要写得简练。”什么叫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很多(以上为解释)。举一两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只不过十四个字,可是包含多少情和景呀!4.定范围。比如:“在学业上要想取得成果,贵在一个‘勤’字,包括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这些方法,从根本上说,也可以说是具体化或抽象化方法的运用,只是更加通俗化了。

概念分析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议论文中心明确、集中。在短短的一篇议论文中,如果不将概念的内涵加以明确的界定,写作中极易造成中心不明确,甚至“偷换概念”。比如高考作文《习惯》,有些考生从学习习惯谈到生活习惯,从个人的习惯谈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样写下去,要想做到中心明确,大概是不可能的。

第二,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比如《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论点,一个判断,其中关键的概念是“自知之明”。对这个概念作分析,可以知道“自知之明”应该包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了解自己的短处”两个方面,据此中心论点就可以分为两个分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是可贵的”,“了解自己的短处是可贵的”。如果再作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知道,所谓“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在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据此分论点还可以分解为更多的分论点,所以说概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从而打开议论的思路。

第三,可以帮助我们展开论证。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要能够论证“知识就是力量”,可以对“知识”和“力量”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所谓“知识”,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所谓“力量”,既可以指个人的能力,也可以指某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客观规律,自然有助于增强个人的能力,增强这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据此论点便得以证明。

第四,对概念的理解正确、深刻,可以使立论正确、深刻。比如《谈成才》,这是一个明确了论述范围的题目,一个学生对“成才”的理解是“成为对祖国,对社会的有用之才”,而这样的人才,就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不仅需要具备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知识、能力,而且需要有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意愿。因此要能成才,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能力,而且需要树立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而一个班级集体如果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对于学生形成、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据此,这个学生作文的论点便确定为“班级里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是催人成才的沃土。”这篇文章的论点比起一味谈论成才与学习的关系的文章的论点,应当说是正确、深刻的。

第五,可以使议论文的立意推陈出新。一些概念,人们习惯于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它,也习惯于由此形成特定的判断。比如“得陇望蜀”这个成语,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贪心不足”,因此对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往往形成否定性的评价。但是如果我们将“得陇望蜀”用来指称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不断探索,追求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在事业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那么“得陇望蜀”则又成为值得肯定的了。

第六,明确概念的外延,将概念具体化,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可以以形象激活思路,激发感情。一篇习作《挑刺小议》,其论点是“我们要赞美‘挑刺’的精神”。文中首先明确“挑刺”的含义,便是敢于向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接着便联系实际,将“挑刺”这个概念具体化,指出工厂里的检验员检验产品,我们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进行抵制、批评,都属于“挑刺”,齐威王听从邹忌的意见,便是请人家挑刺,果戈理写好一部作品,总要请他的朋友、诗人茹科夫勘探基给他“挑刺”。这样,使读者对“挑刺”这个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由此生发出种种议论,在具体事实的描述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第七,以概念分析为主,还可以形成一种文体,就是所谓“阐释性议论文”,下面将专门介绍。

在概念分析中要注意四点。第一,对概念的分析力求准确、严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分析得准确、严密,文章的立论才能准确、严密,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第二,对概念的分析,求力丰富而又具有针对性。对概念的分析越是丰富,对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认识也越是丰富,这样便为论点的提炼、论证提供了思考的余地。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分析的目的性、针对性。只有明确了分析的目的,才能确定哪些地方要多加分析,哪些地方只须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一般说来,在初步构思阶段,可以尽可能多方面地思考,在明确论证中心以后,概念的分析就要考虑如何为论证中心服务了。二.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特性分析”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一般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比如茅盾先生的《阿Q相》中开头部分便将阿Q精神的表现作了如下描绘:“事实上失败或屈服的时候,便有‘精神上的胜利’聊以自慰,于是‘反败为胜’,睡觉也觉酣甜了。阿Q的名言,所谓‘被儿子打’,所谓‘我的祖宗比你强’,就是他‘精神胜利’的哲学。赵太爷或赵秀才的大棍子打将来时,照例是不敢抵抗;假洋人的小手杖打将来时,也是无抵抗;但在阿Q视为平辈或低一辈的王胡小D之类像朋友似的走近阿Q的时候,阿Q便要拿身份,甚至想建立他的权威了,虽然结果常常只有‘精神的胜利’,可是阿Q的‘壮志’永远不会消沉。这便是所谓‘阿Q’相„„”事物的现象是其本质的反映和表现,通过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给读者以形象的感性的认识,使读者易于把握事物的本质。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描绘,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倾向,从而感染读者。

在把握事物的现象、表面特征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探求事物的内在特征,探求事物的本质。林放的《说“不”字》一文中写道:“党风抓得好,则‘庶人不议’,这是一种情况;相反地,党员和干部如果当官作老爷,也可能招致没有谁说‘不’字。非不说也,不敢说也。这两种情况的不说‘不’字,是需要仔细察辨的。”作者面对相同的现象“不说‘不’字”作了具体分析,指出其中的不同的本质。

特性分析不仅是对某事物特性的静态分析,而且应当包括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动态分析,以便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上的特殊性。比如有一篇作文《谈谈实事求是》,论述的中心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方针政策的根本点。”这篇作文回顾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阶级政策,这样,使我们不仅认识到党的农村阶级政策的共同特点——实事求是,而且认识到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阶级政策的个性特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说特性分析包括现象、本质、发展过程等方面,只是从大的方面说的,具体说来,事物的特性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事物的外观、结构、性能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许多议论文,通篇就是由特性分析构成的。同时,特性分析往往成为进一步的认识活动的基础。议论文中,特性分析往往成为论证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作文《时间就是生命》,中心是论述时间的宝贵。文章开头便指出:“时间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不可逆转性,”接着引用大量的事例,说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惊叹过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惋惜而追悔它的流逝。”从一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特性分析也是评价事物的基础。比如作文《自负和自卑》,指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的不同表现,一是趾高气扬,一是垂头丧气;同时又指出了它们的共同本质都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主客观世界。在此基础上,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自负者碰得头破血流,就转为自卑。自卑者因为偶然获得几次成功,便得意忘形,自负起来。”特性分析又是决策的基础。三.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因果分析”

1.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为主体,可以构成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大多是“为什么„„”、“„„探源”、“„„的危害”、“„„好处多”,如此等等。一篇题为《谈谈琼瑶热》的文章,探讨了琼瑶热兴起的原因:第一,“她以她女性的细腻感情,不落俗套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她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误会和善恶抗争的故事。”第二,“海峡两岸毕竟是植根于同一文化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对海峡两岸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再加上30多年的隔绝使得彼此都渴望了解对方的生活。”第三,“当前我国正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青年人对早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台湾小说自然会有一种新奇感。”第四,“时下出版界滥出质量低劣的作品,而琼瑶小说与之相比,则显得文雅可读。”一篇题为《比》的作文,集中分析了“比”的结果:比,有助于辨优劣,识别美丑;比,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比,能促使人奋进;比,会使人头脑清楚。如此等等。

2.因果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比如《说谦虚》这个题目,经过原因分析,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谦虚,从根本上说,反映了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有了高远的志向,才不会为暂时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方才能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而不至于骄傲自满。经过结果分析,可以知道谦虚有助于人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有助于搞好团结,有助于学习,工作、事业的进步,这样我们对谦虚这种美德的本质,意义就会有较多的了解。

3.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些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因而是写作“评论”的支撑。比如,《闲话“闲话”》,重点分析了“闲话”可能形成的危害,指出“闲话”可以杀人。在当前举国上下正大张旗鼓搞改革之际,闲话为害更烈,凡闲话盛行之处,当一天先进坏了一生名声者有之,至今候而不补者有之;奋马扬鞭中箭而滚鞍落马者有之„„闲话轻则可以损害一个人的名誉,挫伤人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或破坏家庭和睦,重则可以置人于死地,或搅得人心惶惶,破坏安定团结,使四化大业受到损害。所以闲话危害甚烈,不可低估。

4.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决策。正如医生治病,摸清了病因,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一篇作文《有关我县养猪,猪价等情况呈梁书记》中指出当时农村一个令人忧虑的情况,养猪量急剧下降,猪肉价格暴涨。作者分析了以上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是农民挣钱的门路广了,谁也不愿再干既脏又累获利极微的养猪之事,二是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只注重发展工商业,对养猪户没有必要的奖励政策。三是粮食价格搞活,以致失去控制,农民感到用粮食养猪远不如直接卖粮有利。四是目前农村养狗成风,狗争吃了猪的饲料。针对以上原因,作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畜牧业发展;第二,制定必要的奖励政策;第三,管理好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第四,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第五,限制养狗,取缔狗市。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使文章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性。

5.因果分析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构成因果论证。比如《谈“能说会道”》,中心论点是提供“能说会道”(实际上是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论证部分主要便是列举了能说会道的若干好处,用的是“以果证因”。

四.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比较分析”

对比就是将两种不相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对照。对比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被广泛地运用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臧克家的诗篇《有的人》,运用对比手法,赞扬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鞭挞了反动统治阶级的虚伪和骄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之中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少年儿童聪明才智的扼杀。以上是章法修辞中的对比。在语言表达中,对比的修辞手法,也有广泛运用。比如“满招损,谦受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即是。对比的修辞方法,实质正是运用了对比的思维方法。

对比在议论写作中有以下作用:一是用于引出论点。比如《夸夸其谈和实事求是》一文,开头便将二者的表现作了对比,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褒贬感情,为提出论点作了铺垫。二是用于提出论点(或作出结论)。比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开篇点题,将“提倡积极的思想斗争”和“反对自由主义”同时提出来,正反对比,使论点的表达鲜明而有力。三是用于论证论点,构成对比论证,增强论证力量。

下面我们介绍狭义的比较,即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比较是形成并证实新的认识的重要方法。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出版以后,和赫胥黎、海格尔等人,为了将生物进化论贯彻到底,将人类和高等哺乳动物(主要是猩猩、黑猩猩)这两类在当时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在解剖学、胚胎学特征和情感表现方面均有很多相似之处(异中求同),从而认识到人类是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有力地证明了进化论的观点。在记叙文写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才能发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这里的比较,往往现象、表面特征和本质、内在特征同样重要)。在说明文写作中,要能够说明事物的特征,也必须首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特征。如果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相同点,则可以帮助我们用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比如《景泰蓝的制作》中,在说明“掐丝”这道工序时,作者将掐丝和刺绣作比较,既写了掐丝和刺绣的相同处,让人体会到掐丝是精细活儿,也写了掐丝和刺绣的不同之处,让人对掐丝这活儿的特点有具体的了解。

在论说文写作中,从整理材料到构思立意,从阐释论证论点到具体表达,都需要运用比较的方法。

1、同中求异这两种比较方法,它的作用在于揭示相近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相同的现象之中所包含的本质的不同。比如《谦虚和自卑》一文,将这两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作了比较,指出二者的不同点,“谦虚就是虚心,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是。”“而自卑是认为自己低下无能,自己看轻自己,缺乏上进的勇气。”“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够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知识不断增长,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自卑却是一种缺点。自卑的人往往自己瞧不起自己,时常自暴自弃。有了一点缺点或者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自卑,使人类丧失前进的信心,使青年人未老先衰,把才华埋没在唉叹声中。”在这篇文章中,同时求异构成了文章的主体,这种文章,人们称之为“区分型议论文”,像《虚心和虚伪》、《鲁莽和勇敢》、《赞扬和捧场》、《骨气和傲气》等题目,均可写成这类文章。

2、同中求异这种比较方法,也常常构成文章的一个重要段落。比如《自强者胜》一文,文章在引出论点之后,列举毛遂、张海迪等人的例子,论证了“自强者胜”的道理,接下去一段,则将自强与自傲作一番比较,指出“自强跟自傲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作者所以作这一番比较,目的是针对这样一种现象:将自强者与“逞能”、“好出风头”、“自傲”等混为一谈,并且横加指责。可见“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错误认识的错误所在(错误的判断,很多来自对概念或事物特征的错误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批驳,以破助立,有力地论证论点。

3、“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还可以使文章的论证思路更为严密。比如《浅谈自信》一文,中心论点是“自信是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文章以门捷列夫、居里夫人作为例证,进而运用因果论证:“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困难、冷漠、讥讽和挫折,但如果有自信作为忠实的伙伴,获得成功就大有希望。”至此,论点已经得到论证。这时文章分析了自信和自负的不同之处:“自信的基础是丰富的知识,它的力量来自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事业的必胜信念。而自负往往伴随着浅薄无知,听不进不同意见,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敢正视,而急于掩饰遮盖,这只能自己堵塞了自己前进的道路。”这一段比较,使我们认识到既要自信而又不可自负,于是文章接下去又论述了如何才能做到既自信而又不自负,论述的思路显得极为严密。

异中求同这种比较的方法,它的作用之一在于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比如一篇作文《自负和自卑》中指出,自卑和自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但究其根源,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主客观世界,而且其结果都是成为“前进道路上绊脚石。”以上这种“异中求同”的“同”,指的是本质的相同。异中求同的“同”字如果是指事物特征的相近之处,那么异中求同则可以帮助我们构成比喻。“比喻论证”方法就运用了“异中求同的比较”。

任何事物既不可能完全相同(近),也不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寻找相同点、寻找共同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往往可以综合运用。如作文《高分和高质量》,其中既指出“高分和高质量不是一回事”,既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又指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即相同点,最后得出结论说:“高质量是高分的充分条件,而高分则是高质量的必要条件。”

运用比较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比较的双方必须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木头的长度和夜的长度是不可以比的,因为一是空间的长度,一是时间的长度。智慧的多少与谷物的多少也是不可比的,因为一是有形的,一是无形的。第三,明确比较目的,制定比较点,逐项进行比较。在议论文写作中,经常要在事物的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方面展开比较。第四,安排好比较的结构,在表达形式上要做到前后照应、条理清楚,以增强比较的效果。通常采用的结构有两种。比如将“骨气”与“傲气”作比较,可以采用下面两种结构形式:

第一种 1.开头

2.骨气

①表现

②本质

③结果

3.傲气

①表现

②本质

③结果

4.结尾

第二种 1.开头

2.表现

①骨气

②傲气

3.本质

①骨气

②傲气

4.结果

①骨气

②傲气5.结尾

五.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综合与概括”

综合应当以分析为基础,但综合又不应当是分析中所得到的局部性的认识的简单的相加、凑合。根据这一原则,作为结论的综合,一方面要做到“水到渠成”、“顺乎自然”,而不能让人感到缺乏基础,生硬牵强,甚至无中生有,突如其来;另一方面还要力在综合中形成新的认识,让读者从中受到新的启发。其次,作为结论的综合,在表述上力求简明扼要,力求三言两语便能画龙点睛。

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概括和综合都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而且在议论文写作中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形成文章的结论。但是从根本上看来,二者是有区别的。概括是通过分析、抽象,从某类个别对象具有某种特性,推广到某类的全体对象都具有这种特性,在概括过程中需要运动归纳法。概括的基础是事物之间“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综合的基础是事物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比如,我们对某个农村来的学生进行分析,认为他具有勤奋学习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农村来的学生都具有勤奋好学的特点,这便是“概括”。我们对这个农村来的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劳动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这样的评价:这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勤奋刻苦、淳朴、踏实,这便是综合。在实际运用中,概括和综合可以交互为用。比如在综合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这个学生具有勤奋刻苦、淳朴踏实的特点。先经过概括,然后再进行综合,也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

概括时须注意如下三点:第一,尽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做到“胸中有数”。概括的目的是形成普遍性的认识,占有的材料越充分,所形成的普遍性认识越可能具有正确性。否则我们在概括时就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概括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概括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归纳法,从这个别事物的认识扩展到一般性认识,所形成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或然性。比如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一文,可以概括出苦练基本功、循序渐进、名师出高徒等论点。一个考生则概括出“观察、思考问题要全面”,这种概括既有新意,又有一定深度,这和该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是有关系的。第三,概括是为了形成普遍性的认识,但是要尽量防止所形成的认识笼统浮泛。首先,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殊性,其次,要注意将结论加以必要的限制,比如1983年高考作文题是一道供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挖井找水的人,挖了好几口井,都没有找到水,结果便扬长而去。大多数考生往往只抓往这个人没有恒心,结果干不成整整 这一特点,而没有注意到画面上清清楚楚地画着,每口没有挖到底的井下面都有水,而挖井的人所以没有坚持到底,根本原因是他认为“这里没有水”,把握住这一特点,论点的概括将会更为明确。否则,不加限制地强调干任何事都要有恒心,而不强调其前提条件——掌握准确情况,认准方向,立论便会有失偏颇。所以在把握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概括中形成的认识加以准确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对所形成的论点进行限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如:1.量的限制。要注意“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和“全体”等用语的区别。2.态度的限制。要注意“肯定”、“基本肯定”、“不完全肯定”、“可能”、“不能肯定”等用语的区别。其他还要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既追求尽可能广泛的普遍性,又要尽可能加以严密的限制,这就是概括中要遵循的思维的辩证法。

[思考和练习]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了四个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

材料:日本教育育木村久一披露了一则调查材料:美国康乃狄克州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在当地已繁衍了八代,他的儿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60多人当医生,80多人成为文学家。美国纽约州有个与爱德华同一时代的酒鬼兼赌徒马克斯·芒克,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成为乞丐、流浪汉,7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犯过盗窃罪,因喝酒夭亡或成残废者达400余人。

观点一:人的禀赋有一定的遗传性。

观点二:美国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观点三:美国社会的所谓“自由”、“民主”、“平等”是虚伪的。

观点四:要重视环境影响、家庭教育。六.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想象和联想”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或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联想有多种方式,如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自由联想等。由银杏想到民族的性格,由白杨想到不屈的抗日军民,由松树想到共产党人的品格,由街上的灯火想到天上的星星,这些都是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形成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和形态上有某种相似或相近。由红花想到绿叶,由土地想到庄稼,由春天想到夏天,由江河想到海洋,由荷塘想到采莲,这些都是接近联想。接近联想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由火刚强想到软弱,由假丑恶想到真善美,由“朱门酒肉臭”,想到“路有冻死骨”,这叫对比联想。对比联想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特点上的相反,相异。由冰雪想到寒冷,由骄阳似火想到大汗淋漓,由收获想到耕耘,由经济繁荣想到改革开放,这叫因果联想。因果联想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宇宙飞船在太空航行想 到建立空中城市,想到在其他星球上安家落户等等,不受任何限制,这是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联系和想象关系密切,他们都属于形象思维。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开端和初级阶段;想象是联想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形象思维活动。

议论文写作虽然主要依靠想象思维,但同样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想象和联想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作用,至少有五点。第一激活思路,帮助我们克服文思枯竭的毛病。有时面对提供的某一事实材料无法充分展开议论,通过联想,联系其他相似、相关、相反的事实材料,议论便可生发出来。比如巴人的杂文《况钟的笔》,从况钟的笔谈起,联想起蒙恬造笔和各种各样用笔的人,这是相关联想;又联想到戏中的“主观主义者”过于执的笔和官僚主义者周岑的笔,这是对比联想;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作风与过于执、周岑相似的人,这是类似联想。最后提出文章的主旨:“经常用笔而又经常信笔一挥的人,是不能不想想,况钟的用笔之法的。”第二,可以使议论形象化。形象化议论一般说来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1.运用比喻、象征的笔法。夏衍的《野草》是1940年8月在桂林为进步文艺刊物《野草》写的一篇发刊词,文中用种子、小草的形象象征进步的事业和人民的力量,用石块、瓦砾影射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侵略者和一切反动势力,形象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主题思想。2.运用举例法。宋振庭的《马尾巴·蜘蛛·眼泪及其他》,主题是揭露“四人帮”及其爪牙的可笑、可鄙和可憎,文中列举了“马尾巴的功能”和“蜘蛛教授”这两个典型事例,反映“四人帮”及其爪牙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和侮辱。3.讲故事。讲故事也是举例的一种,但它更形象,因此可独立出来。邓拓的《放下即实地》,中心论点是要了解、把握情况。文章从明代刘元聊《应谐录》中的笑话说起,将笑话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文章写得生动、有趣。4.形象对照法。鲁迅的不少杂文,都是替当时的一些帮闲文人画像的,如《二丑艺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用的都是这种写法。可以看来,形象化的议论,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的运用。第三,增强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议论文尤其是议论文中的杂文,在论说事理的同时,往往谈天说地、纵论古今,给人以知识,让读者读来感到兴味无穷。第四,激活感情、使文章生气贯注。朱光潜讲过:“我很相信说理文章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确实,如果议论文纯粹是概念、判断、推理,很可能是干巴巴的,读来令人乏味。而情感活动和想象,联想活动肯定是相互为用的,正如陆机《文赋》所说:“情臆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写作之初,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激活感情,写作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形象的描绘来寄托感情(当然,议论文中的感情表达还可借助于声韵节奏)。这样便可以使文章生气贯注,或慷慨淋漓,或委婉含蓄,或热情奔放,或幽默含讥。第五,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许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象征等,都和想象、联想有关,这里就不多谈了。七.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辩证思维”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1)联系观的运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所谓联系,指的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不了解整体,就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像形而上学那样,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评价一个同学,应当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考虑,而不能只考虑其中的某些方面。

联系的观点还要求我们联系具体的环境、条件评价人物或某种言论。比如对历史人物及其言论,就应当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分析、评价。邓拓在《不要秘诀的秘诀》一文中,引用了南宋陈善《扪心新话》中的一段文字,接着便具体分析:“用现在的眼光读这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多方面的探求、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前我们所介绍的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实际上都是探求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打开思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极大的作用。

第四篇:试论如何触发初中生写作灵感思维[范文模版]

试论如何触发初中生写作灵感思维

周永南

【摘要】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学生把作文当成沉重的负担,害怕、厌倦写作。触发初中生灵感思维,对于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增强他们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灵感思维的偶然性要求必须增加大脑信息的贮存量触发灵感思维。灵感思维的突破性与顿悟性要求必须进行多种思维方式训练提高灵感思维迸发率。

【关键词】灵感思维;写作;触发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从幼儿到大学,语文教育贯穿始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是这样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明确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写作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写作处于打基础阶段,要求学生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学生把作文当成沉重的负担,害怕、厌倦写作,老师则把写作教学当成章法、技法的论述课。学生作文难改,老师怕改、烦改。作文课上,学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咬断笔杆也只能写出“假太空”的文章。要说现今之作文教学,其低效性显而易见。

从上述的现状我们得知,如何触发初中生灵感思维,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增强他们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将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灵感思维对初中生写作有重要影响

“感知”、“运思”、“行文”与写作行为的发生、进展和归宿基本对应。感知、运思、行文,在写作行为过程中构成了纵向发展系统的核心,三者是一个整体,相互交叉、包容。不仅在写作灵感的初始就有运思的心理活动,而且做为心理的要求和言语试探行为的行文早期活动也已经存在。因为行文不是单纯的文字符号化,它要展示一定的文体形式。要展示某种问题形式,就必然和感知、运思联系在一起。从内在的角度进行质的考察,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贯穿写作的始终。[1]由此我们知道,感知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感知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那什么是灵感呢?灵感(inspiration)是创作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孜孜以求、冥思苦想之后,通过某一诱导物的启发,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正常人都可能出现灵感,1它以抽象思维只是水平高低不同而已,并无性质的差别。灵感具有以下特点:○

2它具有突发性,和形象思维为基础,与其他心理活动紧密相联。○且消失得很快。3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新颖,甚至是独特的。○4具有情绪性,灵感降临时,○人的心情是紧张的、高度兴奋,甚至陷入迷狂的境地。灵感的同义词有闪念或新想法(new idea)。[2] 写作的灵感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系列复杂的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这种反应和心理活动是在主体的实践行为中发生的。它以实践为前提,是一种生理的与心理的认知和接纳信息、触发情感、引发运思的活动。[3]灵感是一种思维形式,不同于逻辑思维,是真实而客观存在。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称其为“神理凑合”。“神理凑合”是指诗人在艺术构思或创造活动中所发现或者所建立的物我之间、情景之间、以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联系不是机械的、勉强的,而是十分自然地,毫无斧凿痕迹的,而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叶燮在《原诗·内篇》中陈其为“触兴”,并说“当其有所触兴也,其意、其辞、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易有,随在取之于心,出而为惰、为景、为事”。这些例子证明着灵感思维的实际存在。对这种异科常态的思维形式,写作教学中不应忽视,相反应予重视。教师应努力开发学生的灵感。教师应根据灵感思维特有的性质指导学生触发灵感思维。

二、增加大脑信息的贮存量触发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的发生,不同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发生。灵感思维的发生与进行很特别,它是一种奇特的突发性的心理现象。灵感的迸发,是发生在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相互撞击与沟通时。潜意识层与显意识层一旦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两者突然接通,就会文思泉涌。材料的积累对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相互撞击与沟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黑格尔在《美学》里指出:“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应外在机缘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真正的有生命的艺术家就地从这种生命里找到无数激发活动的灵感的机缘,这些机缘临到了旁人就不发生影响,就易放过了。”这道出灵感的机 缘性、偶然性的特点。要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应努力去提高这种机缘性与偶然性。学生不应该白白地让大脑这个仓库空关起来,而应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积贮在里面。古人云:“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句话强调生活实践、前句强调间接知识。只有博览、厚积大量存储起信息,才有可能在灵感思维中被择取到所需的某个信息。“厚积”可能“薄发”,但没有“厚积”就不会有“薄发”。灵感之火在霜种机缘下的偶然爆发,逃不过因果律,避不开事物的发生的内外因结合的辩证法。

因此,学生要提高灵感思维迸发的偶然性的机率,必须提高它的机缘性,也即必须投入生活、广泛吸取间接知识,尽多接触大自然,将更多的信息积储在显意识层、潜意识层里。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还必须引导学生对生活对周围事物多加观察,仔细观察。学生学会了观察,并善于了观察,并从有关事物中区分出有意义的与无意义的,这就会获取正负价值不同的信息,并把它储存进大脑的信息库里。这不仅扩大了灵感思维信息库存量,而且为日后灵感迸发时显意识层与浅意识信息双向的交流沟通的准确性和机缘性,提高了利率。那么,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将生活中的大量信息贮存在大脑中呢?

(一)树立初中生的人生观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明确定位了写作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同时也要突出“人文”意识。人文精神,一般指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比如对人的价值、权力、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它是人的灵魂的食粮,没有它,人的灵魂就会苍白而空虚。

阅读我们现有的初中学生的作文可以发现人文精神和意识的失落。在这里,我们很难发现视野开阔,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其文中更没有对“人”的思考与探索,所选之材也极为狭窄。内容空泛思想单薄,不能深刻地感染人、打动人。受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的影响,大多作品都做无病呻吟状,或是打打杀杀充斥满篇。新语文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而,引导学生将作文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把学生的目光推向社会生活前台去关乎“人”的思考,逐渐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考习惯,陶冶学生情操,让“人”融入“文”,“文”又包蕴着“人”。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语文寓于世界、人生、生活之中。只有对世界有一定知识,对人生、生活有一定思考才能把握好语文这门学科。如果一个人对世界、人生、生活、有所感悟,且不论文辞得当与否,他的文章必定感人至深。脱离实际的作文教学,只会使得学生如“笼中鸽”,不得不模仿言情小说的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缺乏时代气息,青春气息。和时代、国家、社会紧密相连,先大家后小家,为民工的工作环境、生存环境担忧,为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痛心,为城市贫困职工潸然泪下,为社会道德的沦落不安。一个内心有责任感有正义感的中学生,是会用眼睛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将国家命运与自身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的终极关怀,对人的价值、命运、权利的思考是为文的要义。明确这一点才能将文章演绎得更精彩。在对人的终极关怀中,对人生价值、命运、权利的思考中,不断活跃思维,为触发思维做好准备。学生在人文观念的指导之下才能吸纳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写作水平。

(二)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了解时事动态

世界在变,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都折射着世间百态方圆曲直,透露出社会的各种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收集每日大记事,可以是报刊的头版头条,也可以电视新闻的重要报道。将收集这些大记事后面附上几句感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每周再将这些材料进行整理。收集的材料可以以为作文的题材,自己的看法、感言则可以进行语段训练,为作文训练奠定基础。有了这些材料,可以使学生视野开阔,发现自己处身一个广阔的世界,每天都演绎精彩的事件。在作文选材上,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屏弃老学常谈的琐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都关乎“人”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

(三)引导学生审视自我意识

意识,指的是人的头脑对于可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显示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自我则是自己发出的动作。自我意识就是一种对自身的深层思考。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和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我意识增强了,作文的思维性和人文性就提升了。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受社会风气影响日益呈现出狭隘的功利色彩,崇尚名利,追求荣耀,过于的急躁和浮动。因而重塑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在现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潮之下,抓紧对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德育教育,培养他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发现美,崇尚美,用美好的事物占据他们的心灵。学生在美的指引之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文章真挚动人。对学生作文中体现出的时代感,对美的感悟,教师要予以肯定,并且多加鼓励、赞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利于他们的创作。这样也能够使得作文教学成为培养感情丰富、思想活跃、境界崇高的学生的人文学科。

艺术源于生活真实,高于生活真实。同样,作文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作文也是源于生活真实的。因此,我们的语文就是要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引导我们的学生关心国计民生,关注社会焦点为,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同情弱者,关爱生命,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秀美,一草一木生命的可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世界的精妙之处。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积攒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写作积累题材;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树立“大语文”理念;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让学生审视“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做人理念和作文理念,让生活去陶冶人,让人去生活中观察自己,继而磨砺和打造人文的眼光与精神。

(四)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吸纳人文精华

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先秦百家,有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学;有庄子的《逍遥游》,感受道家的脱俗出世;有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孙子的兵家理论。这些都能让我们领略到先秦百家争鸣的精彩。魏晋风骨,我们可以感受到曹操在文学上不一样的风采,感受到竹林七贤的超尘脱世,聆听嵇康、阮籍的绝世名曲。唐诗宋词元曲朗朗上口,有李白的浪漫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李清照的婉约的凄哀,张养浩的传唱千古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明清小说带我们进入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中,有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蒲松龄诡异的《聊斋志异》等神魔小说,晚清谴责小说尤为盛行。学习古典作品,能够让学生在熏陶中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化,自我的品位和内涵不断地提升。当然,在教学中也要举一些当代文学的作品,树立 学生的社会和历史意识,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为我们展现一幅巨大的史诗画面,方方的《风景》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性的压抑生活的残酷。还有很多优秀的当代作家,他们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要加以吸收借鉴。还有现在的电视台也有很多关于人文学科的学术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可以让人感受到多家学说的风采。这些人文学术节目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除了语文本学科知识之外,学生的阅读视野应该更加广阔扩展到多科学科,涉猎多学科。《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明确要求:“要求学生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这些图书报刊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及科普科幻读物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其中的科普科幻读物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就是突破了语文单学科的局限,涉猎多学科。

三、多种思维方式训练提高灵感思维迸发率

灵感思维从效果角度看,有突破性的与顿悟性的特点。它对思维主体而言,是顿悟的;对思维结果而言,是突破性的。但一般而言,我们对灵感思维的产物与结果,期望值不能太高,而应适应它。就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希望幸运降临到自己头上,能随时迸发出灵感来。但与常规思维比较而言,它的迸发毕竟较少。然而,我们可以培养它,磨砺它,而不是磨损它。要使人的灵感思维处于“火山爆发活跃期”,提高宽的迸发率,这在写作教学中,就须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显意识层的常规思维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要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要求保持思路的清晰性。这是因为:灵感的迸发,就是显意识与潜意识层的沟通的结果,是潜意识中的 个信息被显意识层所钓取,所捕获。这钓取捕获,就是显意识层来说是有选择的,有方向性的,它所要捕获的是自己所需的压抑的潜意识屋某个信息。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写作中,要开发自己的灵感思维,务必使自己的显意识的思维活动紧紧围绕着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积极思维,使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只有你冥思苦想,“独上高,望尽天涯路”,只有你“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增强显意识层潜意识层信息的选择性能力,并提高这种选择的机率。也只有进行积极的思维,才会在思维中把握住要解决某个思维的思维方 向,提高思维的清晰度。有了思维的清晰度,也就提高了显意识层对潜意识层某个信息的捕获的准确度。实践证明,不肯积极思维的人,思维常常处于疲软状态或没有明确的思维方向与思维清晰度的人,他往往写不好文章,写不出由灵感之火点燃起有的新意的文章来。钱学深在1981年时说到:“灵感是又一种可以控制大脑的活动,又一种思维,也是有规律的。”定作进行积极思维,并保持思维的清晰性,这是激发和控制灵感的方法之一,也是掌握其迸发规律之一。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发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大全》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祸从口出》这个文题时,教师就启发学生:古人说:“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意思是说,嘴是生产祸害的门,舌头是斩杀自身的刀子。因此,我们必须慎重说话,不要随便胡说八道。有的学生认为,不经过慎重思考就随便地指责别人的过失,会给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评论某些事情之前要有事实根据,不要靠猜测就妄加评论,这样会造成事情更加复杂,甚至会使得事情更加恶化。还有的学生认为,说话之前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就说出一些不适当的话,不但使得别人心理不好受,严重的话还会埋下祸根,因此说必须慎重。但是,其中有一个学生认为,古人日:“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说的就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说明了语言的威力。这一点,我们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期的那些辩士的身上,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从变幻莫测的外交风云中,感受到了 这一点;从唇枪舌剑的商务谈判中感受到了这一点。如果因为害怕祸从口出而缄口不言或者言微慎行就会有损语言表达。如果不想祸从口出就必须修心养性,端正自己的品行,同时以诚恳的心请求别人指出自己的言语行为过失。这样,多说多言反而可以预防祸从口出。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维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所人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例如,有次教师出了一道司空见惯的作文题目《春节记事》,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春节拜亲访友的见闻,或者写过春节街上的热闹景象,家中准备过春节的记事,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写这些不是不可以,但是见的多了,也就很乏味了。唯独有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春节的团圆饭。春节的团圆饭由以前的自家准备,逐渐演变到现在的酒楼团圆饭,由“小家”演变为“大家”的团圆饭,反映家乡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引导学生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三)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他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 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中考趋向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有它的优势,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如果长期的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和思考,学生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平时写文章或应试文章,只要能写出三五篇较好的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什么考试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局限于旧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

如《由黑板擦想到的》这个文题训练,教师可以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想法:

1、黑板擦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材料、工艺是怎么样。这就可以写一篇说明文。

2、黑板擦因为使用不断地发生变化,联系化学反应,想到人的一生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忘记自己的本职是什么。

3、黑板擦不断地损耗消磨,可以联想到爱岗敬业。

4、黑板擦制作的原料可以是废弃物品,引发环保意识。

5、黑板擦的外表平凡,做的事情也很平凡,但是教学工作中缺它不可。由此联想到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有了这么多想法,学生写作还怕没有灵感吗?

灵感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通过训练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等思维方法,可以在思维中把握住要解决某个思维的思维动向,提高思维的清晰度,有了这思维的清晰度,也就提高了显意识层对潜意识层某个信息的捕获的准确度,增加灵感思维的迸发几率。

触发灵感思维对初中生写作有着重大意义。触发初中生灵感思维的过程,也是训练初中生写作的综合指导过程。触发初中生的灵感思维也会对他们将来的高中、大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灵感思维在初中生写作中的重要地位。【注译】

[1] 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第70页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54.htm [3]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第70页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

[M]商务印书馆

1981年07月 [2][清]王夫之.姜斋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09月

[3][清]叶燮 原诗 一瓢诗话

说诗啐语——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09月

[4]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华夏出版社 2004年07月

第五篇:昆曲《牡丹亭》之人物造型灵感引发思考

昆曲《牡丹亭》之人物造型灵感引发思考

【摘 要】昆曲《牡丹亭》是戏曲界的经典之作,无论是戏曲的色彩、戏曲的元素,包括浪漫的爱情故事情节本身都是令人神往的。而现代服装品牌“吉承”,在服装设计和品牌发布上,能将古典的戏曲元素作为灵感来源,在国际化时装发布平台上宣扬昆曲戏曲文化,可谓是中华元素引领流行时尚的风向标。

【关键词】牡丹亭;戏曲人物造型设计;时装国际化;中国元素

中图分类号:J82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77-01

传统与时髦并不冲突,中国独立设计师吉承于伦敦发布了2014春夏高级成衣系列――牡丹亭,并有雅诗兰黛作为独家彩妆支持,可谓是以《牡丹亭》之人物造型为灵感来源,继承传统文化,而又不拘泥于此,将中国元素与优雅、嬉皮混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以《牡丹亭》为灵感来源的服装设计意蕴

春夏系列“牡丹亭”,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昆曲《牡丹亭》。整个系列,宛若一场经典绝美的爱情篇章,弥漫着浪漫唯美的气息,黛绿青玉胭脂的色彩运用,描绘出一幅芳菲的春色美景。而在面料及剪裁上处处渗透着现代气息:精细的立体绣花、炫丽的阔形腰封、创新的多层约克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整个系列借用花似锦、人如水的轻柔之美。设计师吉承一贯在面料处理上精雕细琢,善于将繁复的传统手工艺用与众不同的手法重新创作。而在本季时装发布会上,设计师采用了多层约克褶的经典技艺,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艺方式,需要手工和机器配合将面料穿线打褶再进行高温定型,设计师苛求从平面到立体每个过程都不留瑕疵,令褶皱呈现出精致的奢华美感。为了配合本季别致的面料,设计师特别设计了两款传统的中国图案作为组合,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窗格纹路”和寓意海纳百川的“海水龙纹图型的提花效果”,并结合柔美现代的色系,最终呈现出独具东方美感的现代作品,成为本系列的点睛之笔。

二、以《牡丹亭》为灵感来源的化妆设计意蕴

《牡丹亭》的服装华美艳丽,妆容上虽然借鉴了传统戏曲的妆面,但是却采取了简约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晕染来烘托氛围,不与美服争艳,用轻灵细腻的笔触把人物的内心情绪一层层呈现烘托,顾盼之间,清丽悠远。”

在底妆上,选用水凝润颜粉底液1:1混合特润修护精华露,打造出更为润贴透亮的底妆效果。为突显古典美人的白皙感,化妆师使用了密集焕白粉饼和花漾腮红高光色来完成整个底妆。轻压美白粉饼于肌肤上,再用高光色腮红在额头、颧骨、下巴的高光点部位适当着粉,避免整个脸部因整片的白色运用过于平面而立体感缺失。

在双眉的处理上,在传统黛眉的基础上稍作改良,先以黑色眼线笔勾勒出双眉的轮廓,再用眼线膏在中间处加强,令双眉更富立体感。

时装版牡丹亭的眼、唇妆独具一格。不刻意强调眼线,选用五色眼影,从外眼角起笔晕染,和上眼角、下睫毛上扬的弧度相吻合,营造出充满古典气息的灵动眼眸。用同一种颜色利用深浅的晕染过渡,可以呈现出自然而富有立体层次的深邃感。

而在唇妆上,根据女主人公不同时期的状态,唇色上尽情渲染。初情期的懵懂少女,唇妆粉嫩可人;为人妇的娇艳,恰如正红的唇色,妩媚热情;和情郎分离时,唇色转为深红浓郁,类比于心境的凝重。

三、以《牡丹亭》时装发布会引发中华元素国际化的思考

外国人是不太容易理解中国元素的,对他们来说,东方文化是很神秘的,而如何呈现出时尚而现代的艺术表达方式,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中国传统经典,就必须通过像吉承这类的设计师来创新与传承。这就意味着中华元素要走向国际化舞台,不能只是固守传统,但又不能薄于传统,通过西方形式美设计语言来表达中华文化。使昆曲或其他戏曲形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发挥价值,达到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目的,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中国元素服饰美感获得认同,并且使中国元素服饰成为引领国际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带动品牌企业打入国际化市场,促进品牌消费,增加品牌附加值。而实际上,中国元素只有通过中国本土设计师去表达,才能触摸到、体会到最深处的意蕴。但目前,对于中国很多品牌来说,国内的企业还不够重视。只有将服装设计师送往国外进修学习,或是加强国际交流,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国文化与国际的共通性。目前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却在被动地接受纯西化的服装观念,多多少少也是在浪费着博大精深的中国精神的宝贵资源。所以,中国设计师将来的创作方向,还是要在满足基本可穿性的同时,还要在艺术表达上不断注入中国经典元素,深入发掘优势。而在产品之外,品牌理念和品牌运营上也要借鉴国际化的运作模式,使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品牌在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吉承这一服装品牌的首席设计师吉承就是海外留学归来的优秀设计师,她不仅将中国原创设计形成自建品牌,还在国际舞台上力推中国文化,扩大国际关注度,还吸引了像雅思兰黛这样的国际化化妆品公司联盟发布时装秀,在纽约时装周上可谓算是中国风格形成国际品牌的典范。

作者简介:

高 月,女,汉族,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艺术系教师。

下载高考作文如何引发思维灵感(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作文如何引发思维灵感(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立意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立意思维训练 立意的思维基础及创新,解决立意的根本问题——什么样的立意是好的立意?什么样的立意是差的立意?联想思维概念解说说到立意思维,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写作思......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

    2014广东高考作文思维拓展

    赵勇:独特的情感体验已消失 (2014-03-27 08:38:21)转载▼ 标签: 文化 赵勇:独特的情感体验已消失文/周亦楣1)书信写作是一次美学事件《凤凰都市》:从你的观察来看,家书大概是什么......

    高考作文思维立体化训练

    高考作文思维立体化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会学生通融教材内容,写好高考作文。 能力目标 学会调整写作角度,写好高考作文。 德育目标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

    高考作文灵感之一个普通人对企业的忠告

    能把企业做成功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经常会有一些成功人士,或者专家学者站在企业的角度给在职场拼打的上班族一些这样那样的忠告,今天,我作为一个普通人,要给企业几条忠......

    2012高考作文预测思维定势(5篇)

    2012高考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思维定势”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逃生大师胡汀尼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打开无论多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经定下一个目标:......

    从高考作文看思维训练

    从高考作文看思维训练 武胜县青岩学校向敏 手机:*** 写文章离不开想像、联想、幻想等思维活动。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好一篇文章,没有扎实的思维训练是不行的。当今......

    高考作文思维之道 —— 重复和对比

    各位大家、老师、朋友们,晚上好! 受群主郭常青老师邀请,我在此讲座,真是有点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在各位大家、名师面前,作为一名小辈,我只是班门弄斧,献丑了。简单谈谈我在高等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