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高考作文看思维训练
从高考作文看思维训练
武胜县青岩学校向敏
手机:***
写文章离不开想像、联想、幻想等思维活动。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好一篇文章,没有扎实的思维训练是不行的。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它需要一大批创造性人才。让未来的建设者有丰富的想像能力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想像和联想是在知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或在原有的生活材料基础上,按照表达主题的需要进行开拓和封闭的思考,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最终达到增加文章内容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的目的。
如读者读了关于秦罗敷容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每一个读者都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出一个心目中最美好的女性形象。
《文心雕龙》(梁刘勰)里是这样生动描绘作者进行想像和联想的情景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写作中运用想像,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利用事物之间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
出事物的形象性。如诗人闻一多的诗:
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给我以忠义,蓝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祯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
诗人把生命想像成一张无价值的白纸,新颖别致,而赋予7种颜色不同的含义,更显得诗人的想像力。
第二,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像。高考中一河
南考生是这样设想的: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世界将变得好可怕!试想,你身边的每个人都能
演奏交响乐;都能了解诗词歌赋及人生哲学;都能明白相对论;甚至都能造出原子弹。。。。每个人都成了爱因斯坦、贝多芬、莎士比亚。。。。第三,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
秦始皇本记〉的记载也不很祥。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但诗人杜牧超越时空限制,大胆想像,在世人面前再现出一座富丽堂皇的帝王宫殿。诗人是这样描述的: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近几年的高考也出现了专门的想像性作文题型。
如1997年全国高考题:材料是: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根据材料,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1998年全国高考题: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1999年全国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全国高考题:材料是:在一次报告会上,一位学者画了四个图形符号,让人说出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请根据这个材料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
一篇文章。
想像型作文思维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根据情节提示,想像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想像动物的运动与语言,想像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想像人们的生活、劳动场面,想像世间万物构成的美丽图画,想像山川大地、城乡村镇、街巷路桥、江河湖海、春夏秋冬、晨曦午夜、日月星光、风雷云雾、雨雪雾霜。。。
想像的天地无限宽广。我们要培养高尚的情操,要满腔热忱的对待周围事物,事事经心动情,注意从书本和生活中不断的汲取养料。这样,我们的想像才会日益丰富起来。
联想要求写作者从主体物出发展开思维,由次及彼,找到主体景物的联想物。如写《书》这个题目,顺时间联想,可以从原始人类的甲骨,想到早期笨重的木简、昂贵的帛书,想到后来因纸的诞生而出现的线装书,想到现在的胶卷、光碟、U盘,再想到将来的更先进的书。顺空间联想,可以想到教科书、辞书、图画,可以想到我们手中的教科书、MP3、MP4、图书馆里的藏书、书店里的资料书、电视台里的录像光碟、地摊上摆的盗版书、边远地区失学儿童的手抄书等等。从“书”这个基本立足点出发,循着时间或空间方向联想,能很快找到书的联想物进行描写了。
又如写《家乡的石拱桥》,除了抓住石拱桥这个主体物的特点来写以外,还要迅速进行辐射思维,找到石拱桥的联系物:桥下有流水,流水中鱼、有船、有倒影;桥上有行人,有往来的车辆,有欢歌笑语,有蓝天白云;桥头与路相连,路旁有店铺,有花草,有树木等等。所
有这些,都是桥的联系物,只要主题需要,都可以有选择的写到文章中去。
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但是如果运用反向思维,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范围和对象。
比如写《静静的夜晚》,引导学生思索: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做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动,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干警正整装待发,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
庖丁解牛的技术非常高超,他杀牛的刀用了19年,解剖了上千头牛,但刀刃还像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因为他“依乎天理”。天理就是天地间万物发展的固有规律。天地间客观事物的发展不但有其固有的规律,而且有其固有的顺序和线索,把这种规律和顺序移用到写作上来,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获得又快又好的效果。像“过去-现在-将来”、“天上-人间-地下”、“东-南-西-北-中”、“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春-夏-秋-冬”、“试验-失败-成功”、“捣乱-失败-再捣乱-灭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等,这些事理和物理的固有顺序都可以成为构思文章的顺序。
当然要写好文章,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善于观察生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与词汇,在丰富语言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写作者的情感世界。要知道熟视无睹、词语匮乏、感情淡漠都写不出好文章
来的。
第二篇:高考作文立意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立意思维训练
立意的思维基础及创新,解决立意的根本问题——什么样的立意是好的立意?什么样的立意是差的立意?
联想思维概念解说
说到立意思维,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写作思维。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活动。写作过程虽然很复杂,环节很多,但是,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个:写什么,怎么写。前者是立意的思维,后者是表现立意的思维。因此,我们可以把二者分别称为“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立意思维的任务是在某种生活现象或在给定的写作材料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或表达的基点、话题的中心。这就是所谓的“立意”,或称“主题”、“中心”。立意思维的结果就是要产生新颖的立意。这里的“新颖”指立意的“深刻性”、“深远性”、“高远性”、“高妙性”、“奇特性”、“生僻性”。一句话,就是我们的立意是巧妙而与众不同的,“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的,“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
立意思维的原则
我们经常说这样的话:这篇文章,我想说的是什么什么。在这个表述里,“什么什么”就是文章的立意。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如何确定我们想说的“什么什么”是好的立意呢?或者说,确定立意的原则是什么呢?
就写作触发点而言,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被世界外物打动,自觉地要表达;二是被要求写文章来表达某种意思。前一种情况是自觉自发的,后一种情况是被动的。前一种情况下,我们要表达什么,目的是明确的,方向是清晰的;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陷入一种纷纭繁复的思维的网络,有时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对于我们的写作现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表达是属于后者的。写作的多向性正是考试作文的基本特征。从这个角度去写,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从那个角度写,也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比如现在的中考、高考作文,成千上万人在写同一个作文题目,却有成千上万篇不同样子的优秀作文。可是,对于写作者来说,我们在一篇文章里只能表达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或一种感情。这就是我们的立意。
在看到作文的题目后,我们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1. 题目或材料要求写什么?
2. 从题目或材料中能发散出多少种角度和方向?
3. 从我的材料储备看,我准备选择哪种角度?
4. 我确定的角度或观点是不是新鲜独特的?
5. 假如是其他人,他们会选择哪种角度?
6. 我确定的方向和角度与他人有无雷同?
回答了以上的问题,我们就确立了我们的立意。也就是说,确定立意的原则就是上面的一些问题。说得更具体些,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新颖独特、避俗避熟。
只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当然才能在考试中得高分;只有避俗避熟的立意才能保持新鲜,在千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赢得喝彩。
立意思维训练速成作文和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作文则是有形的思维。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然伴随着思维训练。没有科学的思维训练,作文训练就好象闭着眼睛捉麻雀——瞎碰。由此看来,要学会写,就要先学会想。倘若我们的思考有广度深度,文章的立意才可能准确深刻;倘若我们的思考与众不同,文章的立意才可能新鲜独特。
一、立意的深刻高远
一般而言,高考作文在内容上的创新应侧重于立意的纵深和发掘以及选材的典型和新颖。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确,“意犹帅也”,战无不胜的军队少不了出类拔萃的将军,赏心悦目的文章必须具备深刻高远的立意。
以往届全国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在内容上,大多数同学以议论为主,而少数同学或编撰故事,或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生动的现实生活来演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题。这要比泛泛而谈的议论给人的印象深刻,效果也要好得多;还有的考生在立意上向纵深处开掘,从哲学的高度寻找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根源: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由无数各个不同的个体构成的,所以答案的标准往往就是丰富多彩的,由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标准所得出的答案也就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这种立意就要比单纯的罗列现象深刻得多、精辟得多。尤为可贵的是,天津市一位考生在《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吗?》一文中大胆地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反弹琵琶,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评判标准和角度不同”固然会形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并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用答案的多样性来否定答案的惟一性。对于这样独到深入而又新颖合理的观点,我们能不欣赏有加吗?评卷老师会吝啬笔下的分数吗?
追求立意的深刻高远,就是要我们能从现象看到本质,见微知著,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性。而这正是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比如2003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哥伦比亚号,我为你哭泣》,对哥伦比亚号的爆炸一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指出这是人类的灾难,而不应该因为美国在国际关系上的霸权主义存在而幸灾乐祸。这样的见解不可谓不深刻。而满分作文《移植记忆——写在地球末日之前》,就深刻地指出了“记忆移植”可能带有的负面影响,“也许记忆移植本身就是个错误”。这样的立意见解自然深刻,预见自然深远。
二、立意的与众不同
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俗套熟套,立意和题材撞车。如上文分析的一样,如果我们可以得知其他人也许会这样构思立意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无论有多不情愿,我们也要放弃。“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在话题作文的立意上,我们只有尽量求异、求新,才能获得高分。
如作文题《“三顾茅庐”之我见》,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构思立意:
1. 刘备是一位尊重人才,举贤任能的好领导,进而赞美当今求贤若渴的领导干部。2. 好人才要不惜屈尊去请。在用人上摆架子是不行的。
3. 作家叙述构思上的技巧手法。一次太少,五次太滥。三顾,恰到好处。
4. 好酒也怕巷子深。现今社会求职很难,我们青年应敢于“推销”自己,绝不能静待“知音”,应主动表现自我,使自己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有的同学大胆假设,从反面提出问题,如果刘备只去两次怎么办?诸葛亮只有老死隆中,埋没于荒山了。所以,诸葛亮不妨上门去找刘备,来一段“三顾刘皇叔”的历史佳话。
5. 从推销造势的方面讲,诸葛亮真正是一位销售奇才。你看隆中坐卧,却把刘备深深地吸引到他那里去。事先大量造势,三顾而才现,真正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自己。
6. 一唱一和,互助双赢,各取所需。刘备三顾茅庐,是需要人才,可是他的根本用意也在于向世人表明自己对人才的极端渴求,用人唯才的领袖风范。诸葛亮三顾而不见,也在于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才情盖世和无意富贵。你看,“三顾茅庐”就这样在两人的导演下成了千古佳话。
在以上的6个立意中,1、2是平淡和大众化的。3另辟了一条路,有点危险——倘若命题要求不这样要求的话。4、5、6三点,都是独特新鲜,与众不同的。
要实现立意上的与众不同,我们过去常常做求异思维的练习。求异思维的核心是标新立异。要求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如过去人们一直把“这山望着那山高”来指责那些见异思
迁、朝三暮四的人。有一位同学却勇于从新的角度进行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有什么不对吗?芽人类不就是因为不满足而不断攀登才进步的吗?因此,他的“把目光投向高山”写了一篇小议论文,赞扬不断进取的精神。在文中,还指责了某些人事业中的“高原现象”,文章有了时代性的新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求异,而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求新求异,不计后果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比如:“十年树木,百年育人”错!应该是“三年树木,五年育人”,因为现在的时代不允许我们这样漫长地等待一个人才的成长。“鹬蚌相争不好”错!因为如果不知道竞争的人是蠢材废物。“说南辕北辙是错误的人蠢”!因为地球是圆的,从任何角度出发总能会到原点。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与众不同的立意原则,那就无疑是抬杠了。因此,我们强调求异思维要准确揭示内涵,要合乎情理,不能脱离实际。
三、立意的巧妙
齐白石有一幅画,题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可是画面上没有一只青蛙,也没有山泉水,而是几只小蝌蚪,看似沿蜿蜒的溪水游动。这样的构思就是巧妙的。蝌蚪就是青蛙的联系,蝌蚪也是山泉的联系。蛙声就这样通过几只蝌蚪传递出来了。
2000年高考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湖北省一位考生的《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是一篇独树一帜的好文章。该文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上,续写出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正当三个和尚因为谁也不愿下山挑水而陷入僵局时,恰巧政府为落实宗教政策而为他们送来了自来水,没水吃的问题眼看解决了,谁知三个和尚又懒病复发,为谁开水龙头而争执不休,故事似乎走到山穷水尽之际,三个和尚却因为用水甚少而被评为“节水标兵”,而且还要出国传授节水经验。怪事咄咄,诙谐幽默,捧腹之余,读者既折服于作者的调侃和机智,又不难从中有所领悟。这样的构思立意,就是巧妙的。
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糖醋排骨有点酸》一文,其实写了“我”对妹妹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事物时不能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可是文章始终贯穿着制作“糖醋排骨”这样的过程,使文章的进程与烹调过程一致,立意构思就巧妙了。如果没有这一点,文章是得不了满分的。
有人研究出一种找材料因素法(材料分析法)的作文立意构思方法。比如下面一则材料作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材料作文贵在立意新,而新的立意的来源是多角度地分析材料,挖掘出材料中隐藏的含义。一般地说,写材料作文时所给的材料的含义不止一个,是否能写出新意,就看是否能多角度地分析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出材料的含义。这则材料中,分析的角度可以有四个:①卖马者、②伯乐、③买马者、④骏马,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不同的内涵。
①卖马者。应该说这个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马价增加了十倍。这说明他有对商品进行包装、宣传的意识,酒好也怕巷子深,经商者这种包装、宣传意识一定要强烈。如果不是推销员假装失手打破一瓶酒的话,或许中国的茅台就不会那么快进入国际市场,原因正在于此。从这个角度可确立中心论点为:“酒好也怕巷子深。”
②伯乐。马还是那匹马,但伯乐去了一次之后价格就上涨了十倍,幸好这是一匹好马,如果是匹劣马,伯乐的一世英名岂不要因此付诸东流。中央电视台某位著名主持人曾给某产品作过一次广告,产品的销售量一时上升了很多,但后来证实了该产品属伪劣商品,该主持人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
③买马者。同样一匹马,先是三天无人问津,只因为伯乐来看了一下,价格就涨了十倍,买马者的心态可见一斑。同样的马,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却等到伯乐来了、价格上涨之后才买,让人费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名人广告,购买者该何去何从,一定要考虑清楚,否则就会犯和买马者同样的错误,贻笑大方。千万不能盲目崇拜。
④骏马。马虽是骏马,但也只有在伯乐来了之后才显示出自身价值,马虽好,仍需识马人。诸葛
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徐庶的走马举荐,又怎得刘皇叔重用?美玉虽好,如果没有卞和的冒死相献,是不会被世人认识和了解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实中还有众多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的发现。马好仍需识马人。
只要能抓住材料中所提出的各个因素,从各个因素的角度对材料作整体分析,写出新意应不是难事。所以,不管作文命题如何,我们都可以找到巧妙的话题切入点,从而写出一篇精彩生动的好作文来。
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是字典词源里找来的字汇词汇。”写作立意的求新求变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我们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准确灵动的语言是文章的根本,锤炼思想是文章的目的!
立意思维训练题
一、多角度立意练习
很多情况下,我们要对物进行一些批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在做主题立意方面的练习。我们的思维逻辑往往依托在物本身的属性上,又有所突破。
1. 从矛盾中寻找不同的立意
比如“牵牛花”
例一:牵牛花,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你看你——爬上了竹竿,高高地吹着你的小喇叭,仿佛是胜利的号角。可是,请看看你所依托的竹竿吧,他什么也没有说!
例二:牵牛花,我赞美你!你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荷花的清高,也没有菊花傲世孤高的姿态,可是你从不自卑,哪怕是生在瓦砾堆中,破旧的墙角,你仍然开得轰轰烈烈,把你的小喇叭朝着太阳!在这两个片段中,对于同一个物体,表达出的感情立意却大相径庭。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我们迅速掌握发散的立意方式,并准确地使用材料。
请分别就“瓦砾”、“公鸡”、“青蛙”、“风筝”、“蜡烛”、“小草”、“荷花”、“向日葵”、“雾”、“雪”等物为立意的对象,仿照上面的方式各写两段话。
2. 发现寻常道理之外的立意
比如:孟母三迁
例一: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孟母三迁的典故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生存环境没有选择好,他就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变坏。伟大如孟子,也是环境教育的成功例子。
例二:我们且不说孟子本身的才能如何,但从孟母的三迁,就可以看出母亲对自己的子女是何等的呕心沥血,不辞辛劳。
例三:如果我们仅仅因为邻居的缘故而把家搬来搬去,岂不是在自寻烦恼?以这样的观点看,把家搬进图书馆,子女就成了博览群书的人了?显然是荒谬的逻辑。再者,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应该看本身的因素。社会不会因为你而变得纯洁或污浊,社会就是社会,我们得去适应它。正如穆罕默德的故事: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吧。
以上三个例子中,一、二两个立意是寻常的意义,而例三则是寻找了寻常里的深刻,发现了一般人不易发现的道理。
请分别以“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立意点,探究寻常意义之外的立意。
二、以“今夜月儿圆”为题,写一篇文章(刘维亭)
点拨出新: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作文题目,应该比较好写。但是,要想立意新颖深刻却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明确写作要求,引发学生讨论作文的立意。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同学们这样立意的较多:月圆之夜,我、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三世同堂,赏月团圆,尽享天伦之乐,月圆人也圆。以上立意,符合题意,但未免流于平庸。“文章最忌随人后”,要写得新颖别致,就应该做到“个个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突破思维的定势,言人所未尝言。
第二步,因势利导,让学生换个角度,逆向思考:“月圆人不圆”的事和现象有哪些?问题一出,学生踊跃发言:月圆之夜,我的哥哥守卫边疆,不能与家人团聚,月圆人不圆;月圆之夜,我爸爸因在外地工作,不能与我们团圆;月圆之夜,妈妈替人值夜班,不能与我们团圆……这样,立意赞扬委屈小家、顾全大家、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了较好的突破口。
第三步,借梯上楼,进一步思考,使文章立意再推进一步。启发思考:“月圆人圆或月圆人不圆”,人们对此的感触和由此引发的联想有无共同之处?稍加比较,学生不难归纳出“对亲情的期盼,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赞颂”这类共同点。由此,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对以上立意,可以从哪些方面再把它具体化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稍加讨论,诸如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对恐怖组织的谴责,对战争的厌恶,对病魔的痛恨,对美好生活的珍惜等等立意就应运而生了。第四步,拓展思维,把思维引入更广更新的领域。启发:以上立意都是睹月思人,围绕人而立。人有悲欢离合,但月也有阴晴圆缺,除了围绕人写,是不是也可以围绕月来做一做文章?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上也有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可以写月的美好;“阿波罗登月”显示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可写月的作用;月光朗照,常见不异,假使月光难觅,也可引发人对环保的思考;月圆月缺也可引发对人生世相的思考:人间万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人应辩证地看待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三篇:高考作文思维立体化训练
高考作文思维立体化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会学生通融教材内容,写好高考作文。
能力目标
学会调整写作角度,写好高考作文。
德育目标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通融教材内容,调整写作角度。
教学方法
分析法、示例法、训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些众所周知的古人、古事,多见于中学教科书,试问:高三同学中有多少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呢?只要我们思维更加通融一点,作文找材料并不困难。高考作文800字的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
如果你知道的例子不多,问题也不会很大。有的例子,很多作文都能用,关键还是你需要圆通一点,稍微调整一下角度。
二、通融教材内容,调整写作角度示例。
例如:
《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是司马迁《报任安书》里面广为人知的一段。这个段落提供的典型例子,下面这些话题中都是可用的。
话题1转折
话题2命运
话题3忍耐
话题4心灵的选择
话题5真正的价值
话题6平凡与伟大
话题7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话题8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里依次稍加点拨:
话题1转折:文王、孔子、屈原等,都遇到人生的波折。而这些波折,却构成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成为他们成为伟人的重要助力。
话题2命运:命运对所有人来说,其实都是公道的,文王、孔子、屈原等,照样逃脱不了命运的考验。只有接受命运的挑战和考验,才能迎接人生的辉煌。命运给予你磨难,也赐予你成就,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话题3忍耐:人生总会有挫折,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文王、孔子、屈原等,面对人生的苦难,坚忍不拔,刻苦忍耐,最终赢得了人生的辉煌。(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忍辱负重,等待时机,也是典型的例子。)
话题4心灵的选择:在人生的重大关头,何去何从,面临艰难的选择。孔子在仕与隐之间、屈原在自我价值与随波逐流之间,都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话题5真正的价值:人世间有很多所谓的价值。物质利益当然有其用处,功名利禄当然可以追求,但人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使自己成为真正“大写的人”?文王、孔子、屈原等为我们作出了回答。只向往物质利益的人,他所拥有的就是爱因斯坦所谓“猪栏的理想”。
话题6平凡与伟大:伟大来自平凡。当文王还是一个囚徒,当孔子四处奔波,当屈原在江边行吟,当陶渊明在篱下赏菊,那时谁知道他们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呢?伟大的人,最初都是平凡的,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不甘平凡。一切不甘平庸的平凡人,都有成为伟人的可能。
话题7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伟大的人生中大多充满挫折。但伟人们不会毫无意义的放大自己的痛苦,文王、孔子、屈原等人,他们的挫折倍于常人,他们的痛苦倍于常人,但他们能正确地面对挫折,不是绝望,不是呻吟,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坚强地面对苦难,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话题8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孔子仕途不通,转而著《春秋》,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惠泽后世,成为中国文化的圣人。屈原理想难以实现,转而著《离骚》,他没有成为成功的政治家,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声名卓著的诗人。人生没有固定的剧本,生命的趣味在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生活的意义在于我们有选择的可能。
二、根据上例提炼方法,为学生支招
A、顺蔓摸瓜—— 由表及里,开掘取意
即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才能获得。这种方法反映作者思想的穿透力,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让思维像水向低处流那么自然。
B、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
转换角度,有所发现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采用转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有时反弹琵琶,反求其意,别出心裁。
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这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
三、请指出下列写作材料使用的方法:
秦一统六国
角度一:[以“优势”为话题]
过分的凭借自己的优势,不辨形势的发展,只会故步自封,甚至招致灭亡。战国七雄中,秦国是后起之秀,位居中原西缘,地形不是十分优越,财力不及齐国,军力不及楚国,但秦国却能最后一统天下,吞并六国。齐国富庶,优势在焉,却没有注意发展,秦国来犯,只会妥协,并在险恶的政治风云中轻易相信对方的友善,“与嬴而不助五国”,致使秦国能在卧榻之侧大行蚕食鲸吞的饕餮,最终亦难免自膏虎狼之吻。楚国兵多将广,不屈骁勇之豪俊如云,但却自恃雄厚的祖业,高估自己的实力,连犯险着,最终覆水
难收,长河落日。他们之所以有强大优势而灭亡,就是因为他们太依仗了他们的优势,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之上。所以优势不等于成功。但是如果恰当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在风云际会中成为叱咤纵横的英雄。秦国,“蒙故业,因遗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尽成秦国囊中之物!谁说优势只会成绊脚石,君不见,优势运用得当,就是一块坚实的垫脚石!秦与六国,“攻守之势异也”,优势在其中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这不正启示我们应该正确的运用自身的优势吗?
(方法B:另辟蹊径)
角度二:[以“优势”为话题]
拥有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绝对的优势,或许就是这曾经让你沾沾自喜的优势给你带来致命的一击。秦国“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信臣精兵把据要道,自以为凭借关中之固,成就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因为有了君临天下的优势,如月满山冈,水溢堤围,得意洋洋,不可一世,而忘记仁义治国,“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焚百家之言,削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倘若始皇没有被优势蒙蔽双眼,而是善于运用优势,历史或许可能又是另一种样貌?
(方法A:顺蔓摸瓜)
角度三:[以“团结合作”为话题]
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
(方法C:即小示大)
四、高考作文写作角度对照
角度四:(以“水的灵动”为话题)[附2004年高考江苏作文]:
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水的灵秀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一种蔚蓝,沉稳的大山却一年四季变幻出不同的景色。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包含两个方面,你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呀,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只配留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历史警示!流水无言,却是一位深切的凭吊者,忠实地见证者。
(方法B:另辟蹊径)
角度五: [以“山的沉稳”为话题](2004年江苏题)
沉稳从艰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怎能成就大事?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秦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方法B:另辟蹊径)
五、请在下列材料中任选二题,分别写一段的文章的开头,选择其中的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写的作文。
A、刘备与诸葛亮
角度一:[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
角度二:伯乐慧眼
角度三:才能与机遇
B、李密《陈情表》
角度一:[2003年全国卷作文以“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为话题]
角度二:[以“人生关怀”为话题]
C、屈原的不屈
角度一:[2005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
角度二:[以“纪念”为话题](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角度三:[以“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为话题]
D、李白的傲岸
角度一:[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
角度二:[以“吸收与给予”为话题]
附、积累方向(附带课外):
要求:(1)落实基本素材的故事原型(人物的具体事迹)(2)发散思维多求角度,尝试“一手五指”。类别
文学圈 课内 课外 屈原司马迁李、杜李清照 苏、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海明辛关汉卿吴、施、罗、曹(四大名威 著)鲁迅巴金金庸
秦始皇 汉高祖 楚霸王 汉武帝三国甘地格瓦拉富兰克林丘吉
英豪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尔拿破仑希特勒
孔孟老庄朱光潜冯友兰 马克
思尼采罗素 培根达尔文 政治圈 思想圈
科学圈
艺术圈
体育圈
经济圈
公益圈
张衡徐霞客祖冲之杨振宁 袁隆伽利略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平布鲁诺哥白尼 坦居里夫人霍金 王羲之王维贝多芬达芬奇 郑板桥徐悲鸿齐白石 凡高毕加索 罗丹 伏明霞(“跳水类”)李小双(“体操类”)邓亚萍(“乒乓球类”)刘翔球王贝利篮球乔丹网球阿加西马拉松 福特兄弟(“汽车类”)比尔·盖茨洛克菲勒松下 雷锋焦裕禄 孔繁深徐虎李素丽任长霞南丁格尔德兰修女
这样分门别类,以点带面,方便学生平时记忆,方便临场作文时快速检索,加快写作速度,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学生虽然不能像曹雪芹作红楼梦一样“一树千枝”、“一源万派”,但也要勇敢尝试,挑战自己!若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勇敢地向身边熟悉的事例深入开挖,他们必然开始领受有话可说的喜悦,其则必对写作提起兴趣,鼓起信心!所以,课内事例一源多脉,一例多用,对解决学生作文场上无例可用的困境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请不要入宝山空手而回,请不要与美丽擦肩而过!
第四篇:从高考作文看教育改革
又是一年高考过去了,关于语文作文题,最乍眼的应该说是陕西‘中国的发展’,有一些专家说‘陕西太空’。如果说陕西的目大,或许可以理解,但如果说是空,也许并非如此,‘中国的发展’这个题目也许考前不会有人想得到,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或者说在近些年中国各个级别的考试中,这种题目是不多见的,这也就反衬出了中国教育的空虚,说得深一些,也是中国人内心的空虚。
冠冕堂皇的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是什么?是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但如果对于陕西这样的题目,也许我就不能‘畅所欲言’了吧,如果我写,‘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假象,因为中国依靠的是商品经济,而依靠商品输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又非常落后,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并不乐观’这样的论调会在高考作文中拿到高分么?也许不给零分就是好事了吧。但如果某某专家在某个访谈节目中这样说的话,大家就会一味的追捧。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说是‘冠冕堂皇’了吧。
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的高考作文题: 法国(任选其一):、文科:
1、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
2、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3、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
1、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
2、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
3、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这就是国外的作文题,以一个还没有定性或者很有争议的事件为作文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这些作文题是我在网上查到的:文章的标题为‘看看国外雷人的作文题’
今年辽宁的作文题就提到了实事‘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这看似是一大进步,但这种事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争议,更谈不上什么‘各抒己见’了,只能是千篇一律,更谈不上教育部门所说的‘有思想内涵’了。
这就是中外教育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为什会存在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形态的束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学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就成了中国人做事的标准,不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想法,一旦提出了反对的思想就立刻抹杀,久而久之,中国人的思想就统一了。即使现在‘言论自由’了,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已经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这里的言论自由仅指说‘错话’不会被杀掉)。也正因为这种思维,中国的教育很难改革。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倍感压力,于是不得不进行改革,并‘力争若干年后取消高考’,但我想以现在的改革措施上看,这是不切实际的。数据表明今年大学招生的比率依然在增加,现在之所以大学生就业困难就是因为大学生太多,因为当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所以大家一窝蜂的去考大学,大学扩招后,就业困难了,于是现在呈现出一种‘考研热’的趋势,也许几年后考研会取代如今高考的地位,于是人们欢呼‘高考制度改革了,中国教育进步了’。可笑!可悲!
换一个角度说,由于中国人保守的心态,高考制度一天不取消,我们就死读一天书,取消高考前的措施我就不会听,于是要想取消高考,一步一步的改似乎并不现实。
那还要怎么改呢?谁知道呢?从国外回来后才知道中外各方面的差距有多大,任凭他们去慢慢‘改革’吧,直到连博士都满大街跑找不着工作的时候再后悔吧。
第五篇: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思维训练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思维训练: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写作不可或缺的“双翼”!可以说,没有一篇文章不是想象和联想的产物;也可以说,没有想象与联想,是不可能写好文章的!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是由某一人物、事物或概念而想起其它有关的人、事物或概念的思维活动。想象是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联想,是从此及彼的过程,其对象是客观实际。
想象的作用,是以生活为源泉,以意旨为轴心,使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也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想象,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想象。所以,要激发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智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离不开想象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的作用,由此事联想到彼事,可以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层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以拓宽思路。不少考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其实,只是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而运用积累,靠的就是联想。种种联想的迁发、扩散、引申,常常是避免选材枯燥和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办法和主要途径。这就是说,联想还有助于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借景抒情等构思和表达技巧。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联想能力的提高。
实际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选料剪材,都离不开联想,高考场上许多奇篇佳作,最赖此法,如《谏屈原书》《赤兔之死》《鼠辈致人类的一封信》,都是联想生动的创新成果;仅从行文语言上来说,前面的“引用添辉法”、“修辞增色法”也可以说是联想的产物。这里分列出来,专指没用修辞格和援引两途,也还可运用联想而使行文生动、语言俏皮的方法。它有些具体操作之途:
1.联想着比一比。所谓“比”,就是指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地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情景作比来描述,使道理与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也就是变直说为喻说。欲说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
娜,蠢才直言腰围几何,庸才则辅之以环抱的手势,天才则比描为“杨柳腰”“水蛇腰”之类。经这么一比描,女儿的腰便形象可感了。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①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
②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起来,我们会喜欢第②句,因为第②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不直说,以比之法说出的精妙处。“快要过去”用“帷幕徐徐落下”作比描,“世纪之交”用“驿站”作比描,“往事”用“如烟消散”作比描,三组,使同样一个意思表达起来更鲜活,有了情感,有了形象。
2.联想着换一换。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换一个说法”,超常规的组合词语,意思没有变,但却可以传达一种新的情趣。
如黄苗子《美丑》中的一段文字:
有一女孩今年十九,生得毫不“沉鱼落雁”。选这个那个“小姐”肯定是没有希望的,连校花、班花都没有人会考虑到她。
倘若还原为“生得一点也不漂亮”或“生得丑极了”,则一点幽默没有,呆板得酷似面瘫者的表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是中国有名的四大美人西施、王嫱、貂蝉、杨玉环,以此换元,自然可以拓宽读者的想象空间。
再如:
“由于公厕稀少且收费,于是出租司机的方便问题成了最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多快好省,多拉快跑,辛苦的司机们往往委屈了自己的生理系统,实在打熬不住,就随意停下,随意转个身,随意解决了,很随意的,不随意不行的,几步之外有人群走过仍旧十分自然的进行着。不这样还能怎样?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如此艰难,因此,方便成了竞争的一部分。”(《厕所没文化》)
3.联想着添一添。所谓“添”,是指给陈述对象添加相关信息或材料,从而使陈述的对象具体化,能够传达某种特别情味的语言技巧。如:
“家乡的海却似清水芙蓉的清纯少女。少女是柔和而恬静的,迷人的微笑不时的荡过来,漾开去,荡漾成一条条细细的、密密的海浪;少女又是顽皮而任性的,她会扯着风的手,戏着海水,踩着浪花,肆意的敲打着岩石,疯狂的亲吻着海滩。”
这里比喻、拟人、排比都混合在一起用上了。
“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爱情。”(台湾歌星齐秦爱情感言)
“诸葛亮出山前,没带过兵;女性头回临盆前,也没生过孩子——为什么用人单位都要求我们有‘工作经验’”?
像这样“添一添”,将陈述的对象具体化,说得形象而浅近了,风趣有味了,易被读者接受了。
【例文借鉴】
象棋哲学
象棋,确实是一个富于智慧的发明。一盘棋就是一个小小的规范社会,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车行线、马走日、象飞田、炮打隔山子,小卒子一去不复返„„正因为各有各的行为规范,大家都按规矩办事,才使这个小社会有条有理、妙趣横生,使下棋的人百下不厌,其乐无穷。
下棋的人必须按棋的规矩办事,这是获得棋趣的前提。假如有人不讲规矩,随心所欲,来邪的,耍横的,这棋局就乱了套,其中的乐趣也就烟消云散了。
规则是象棋的根本,在规则之内,下棋的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可以灵活地调兵遣将,一招一式都显示着自己的谋略和思考,因而在小小象棋盘中,在规则的基础上,任人想象、任人发挥,变化莫测,极为有趣。从这一意义上讲,规则的固定和不变乃至权威,正是象棋中多变复杂、富有情趣的基础,其中的哲学含义自不待言。
象棋的基础是规则,规则的基础是公平。包括老将在内,都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在象棋诸子中,没有超规矩的特殊棋子,这一点很重要。棋子不搞特殊化,没有“我就是法”,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权就是法”那种歪理邪说,棋盘内是一个“小法制社会”,没有半点虚假。
棋局中没有闲子,每个棋子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或负责进攻或负责守卫,或负责配合,总是各司其职,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棋子一致对外,同仇敌忾,从不搞“窝里斗”,不干勾心斗角、同室操戈的蠢事。为了大局的胜利,每个棋子都随时准备做出牺牲。一场棋局的胜利,既有留在棋盘上棋子的功劳,也有“牺牲棋子”的功劳,两者都是胜局的缔造者,不可偏废。棋盘上坚持到最后的棋子,不是惟一的英雄和元勋。它们没有资格居功自傲。这种棋局中的哲学已经超越了原始的竞技范畴,它暗示给世人的是谋生之道、为官
之道。对于一个口口声声标榜热爱法制的社会,游戏规则就是平等,就是没有法外之法、权外之权,这一条适合于平民百姓,也适合于国家元首。另外,危机四伏的经济社会,没有开诚布公的合作、肝胆相照的携手,最后只能是人家的附庸。棋局中的哲学也正告诫人们,要始终立足于不败之地,惟有“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的劲头儿才有希望。最难的是太平盛世,功劳远远不够瓜分,祸起萧墙、自相残杀的历史总是从此惊心动魄。棋局里有以身饲虎、杀身成仁的壮举;棋局外,接受过老庄哲学的中国人却没有勇气功成身退。为了高官厚禄、封妻荫子、虚名小利,不惜破坏社会法制,处心积虑,巧取豪夺,到头来“赢得猫来输去牛”。
深谙棋道的人至少也是位哲学家,其中奥妙倘若运用在为人处事上,绝对是棋高一招。没有想象和联想,哪能成就这样一篇俏皮文章?通篇用比喻论证法,借象棋之题,发挥出一番处事之理。妙!
【例文借鉴】
图书比女人
如果把书的封面比作女人的脸,一个“抓人”的书名,是放电的媚眼;一位名作家的芳名,是诱人的樱唇;封面其他部分的花花绿绿,是女人脸上的姹紫嫣红。敢于素面问世的图书,一般内容有真货;敢于素面朝天的女人,大多是真美人儿。
封面与内容般配的图书和女人越来越少。现在的图书大多是策划、设计出来的,现在的美人大多是手术和涂抹出来的。用心血写一本好书,太难太慢,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想一个好名字,设计一个好皮儿;从内容上做一个好女人,太苦太累,最经济的方式就是画出一个亮丽的容颜,让男人一见钟情,一瞥惊魂。所以,现在作者花在内容上的功夫越来越少,女人花在脸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印刷术与美容术与时俱进。书,UV呀,吹凸呀,想怎么漂亮就怎么漂亮;女人,隆鼻呀,美臀呀,想怎么电人就怎么电人。读者和男人,想不上当,也难。在这个读图的年代,图书和女人不再“因为可爱而美丽,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美丽而可爱,不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人们经常用书的文体比喻女人的年华:诗歌是少女的情怀,山桃带露,流盼横波;散文是少妇的韵致,软香酥玉,笑花生馨;小说是徐娘的妩媚,丰乳肥臀,柔情似水;论文是老妪的沧桑,面缩山壑,心含止潭。还有坏小子把60岁以后的女人比作考古报告,读者只剩
下自己。
有的女人像畅销书,眨眼就成旧挂历;有的女人如新华字典,相随相伴一辈子;有的女人如珍藏本,为拥有而惊喜,为拥有而忧虑;有的女人如豪华精装书,对穷秀才来说,看看还行,但买不起,养不起;有的女人如丛书(离婚带小孩的),男人只要相中了其中的一本,就得消受硬性搭配的无奈;有的女人(闺中怨妇)如书架上尘封的残书,怨恨男人不如更新自己;有的女人(女博士)如学术著作,学术含量越高,销量越少,学历越高,婚嫁越难。
男人总在买书,总在埋怨没有值得读的好书;女人总在买衣服,总在抱怨没有拿得出手的衣服。男人的书可以摆着不看,但别人借了会心疼;男人的女人可以闲着不用,但别人动了要拼命。女人的衣服可以挂着不穿,但不买会更年期发作;男人的书买错了或买重了会很慷慨地送朋友,女人的衣服买错了会对邻居二姐说:“这衣服你穿特合适,便宜卖你吧!” 世界上有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世界上有好女人,但这些女人只有对会欣赏她的男人才是好的。利希滕贝格说:书本是镜子,毛驴朝里看时别想照出圣人来。而且,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说:驴子是宁要草料而不要黄金的。判断一个男人的品位,看他读什么书,看他娶什么女人。
书非借不读,情非偷不美。最好的书,是朋友书架上的书;最心悸的女人,是艳遇的女人。一本喜欢的新书,就是一次艳遇,就是一把激情。教材和必读书目之类,如包办婚姻、如宝钗阿姨,实惠而不可爱,越中规中矩,越枯燥无味。书如林黛玉、如野蛮女友,越妖、越不实用,越可爱。读者朝三暮四,男人喜新厌旧,其实,得陇望蜀和贪婪是人类尤其是男人的通病。
年初读过一篇好玩的文章,标题是《传媒像个女人》,文中说:“如果说女人饶舌、夸张、情绪化,现在的传媒如若按照给女人的这种定义来界定,那么,一定是雌性的。”首先,雌性和传媒想像力都特丰富,而且都往坏里去想;其次,传媒和雌性的注意力都很短,没有一件事,会让其注意力超过三天;另外,女人和传媒都爱赶时髦。书亦如是。
不同年龄、不同场合、不同心情,读不同的书,课堂、枕边、上厕所读书是不同的。同一本书满足上述要求,很难;厨房、沙龙、床上需要不同的女人,记不清是林语堂还是梁实秋说的:“男人希望女人在厨房像泼妇,在沙龙像贵妇,在床上像荡妇。"同一位女人满足上述要求,更难。
唉,希望而已。
女人的头等大事是嫁出去,嫁得好,长相守;图书的首要问题是卖出去,卖得好,畅销书。靠打扮嫁出去的女人一般守不住,靠包装卖出去的图书大多没人读。张爱玲说:“女人的本性里有点狐媚子,正经女人虽然痛恨荡妇,其实若有机会扮个妖妇角色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一些人嘴上把畅销书骂得狗血喷头,其实若有机会让他的书畅销的话,没有一个不花枝乱颤的。
男人的大遗憾有二:一是想读书的时候没有钱买书,有钱买书的时候却没有了读书的时间和心情;二是想女人的时候没有吸引女人的资本,有了吸引女人资本的时候却没有了想女人的兴趣和能力。
柏杨问儿子:“你天天看书,怎么不见你写东西?”儿子:“等我书读多了再写。”柏杨:“我要是看遍天下的女人再娶你妈,能有你吗?”不读书当然不能写书,但书是读不完的,该写的时候要写;女人也是阅不尽的,该娶的时候要娶。
读书人,应该博览群书,但必须有自己精读的专业书;作为男人,你可以阅尽人间春色,但真正用爱去精读、去呵护的藏书只有一本,那就是你的妻子。最好是彼此读你,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构思新妙!用了一连串的相似联想,用极为类似情形来比喻描摹,将图书、女人作了异常形象新颖的表达,让读者也随作者的联想而联想,随作者的体会而体会,别具一格,诙谐、幽默、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