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7学年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工作要点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7学年 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工作要点
第一学期:
本学期,学院与太仓职教中心两校中高职分离、学院机构布局有所调整,又是迎接07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及落实的关键时期,还正值学院“十一五”规划开局伊始阶段,为使科研及高职教育研究工作走上正轨,将本学期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2006年7月召开的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科研和高职教育研究工作。科研体制改革中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坚持以应用技术为导向,坚持以产业化前景为导向,实现产学研的真正结合。加强高职教育研究工作,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办出健雄学院特色、创办一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争创一流高职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院系两级科研管理,强化科研管理工作服务意识,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注重科研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实现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每个系部处室及教研室都有1-2项科研或教研课题。
3、培育学院浓郁的学术气氛,积极举办院系级学术交流活动,创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高职教育信息》等学术刊物和资料,建设科研处和高教研究室网站,建好科研和高职教育研究交流的平台。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院督导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人,定期编辑《督导报》,构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学院高质量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三、主要工作
1、迎评创建工作。按照07评估要求,切实做好本部门迎评建设和资料积累工作,督促和组织系部做好产学研工作的计划和总结,在学期开学二周内上交产学研工作计划表,在学期最后一周内上交产学研计划总结表,并在期中、期末对系部的科研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时作为依据。
2、科研工作会议。为浓厚学院学术研究气氛,规范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学院计划在十一月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总结成绩,鼓舞士气,找出差距,确定目标,并讨论实施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研工作条例、学院科技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条例和文件,对学院内所有部门和全体教师提出科研工作的要求,让学院科研工作蓬勃开展,更上新台阶。
3、课题和科研项目管理。在上学期各级项目、课题申报的基础上,对已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严格进行过程管理,以求研究实效。课题管理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每个课题或项目在学期初二周内要上交规定格式的研究计划表,学期末最后一周要上交研究记录表和总结表,所有研究资料交由系部存档,由科研处在期中、期末抽查并备案。学院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并做好使用管理工作。每个课题和项目视立项情况,由学院配套部分科研经费,课题组有权对科研经费进行支配使用,同时系部做好审核工作,科研处做好审批和记录工作。
4、学术交流活动。本学期争取举办一次院级学术交流活动,各系部至少组织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系部配合学院科技节活动,积极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所有学术交流活动申报表在开学二周内交科研处,在学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各系部要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在学期最后一周内连同活动总结表一并上交科研处。
5、科研档案建设。学院两校分离,人员变动较大,教师的科研工作档案要完善和修正,学期初,将组织全院教师填写教师科研工作档案,并组织人员录入计算机管理。以后每年底将组织教师填写一次,以便更新教师科研档案。
6、学院“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为落实每个系部、处室、教研室都有课题,每个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尤其是让教师深入了解高职教育、参与高职教育研究,我们规划了学院内部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要求广大教师、处室及系部积极申报。(具体申报工作要求及指南见有关通知文件)
7、创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学报是体现学院办学水平、创学院品牌的一个指标,也是我们对外宣传的窗口,是我们学院、教师与职教界交流的一个平台,学院要办出特色、水平和档次,必须办好高质量的学院。本学期要为创办学报进一步做好调研工作,做好出刊计划及经济核算,组建编辑部和学报评审委员会,建立编辑和审稿的一系列制度,物色信息员,举办论文征集评奖活动,为出版第一期创刊号做好准备。
8、编好《高职教育信息》。科研与高教研究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我们将科技、教育情报资料及时收集与整理,定期汇编成《高职教育信息》,提供给院、处室、系部及广大教师参考。
9、督导工作。建立督导工作机制,包括领导听课制度、督导员工作制度等,成立督导工作委员会,由领导、系部主任、骨干教师、退休教师、外聘专家定期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并将督导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公布在《教学简报》上,及时向学院领导汇报并向广大教师发布。
10、系部科研工作二级管理及评价。学院科研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科研处代表学院对系部的科研工作起到服务、组织、检查、督促的作用。科研处制订《评价体系》,力争科学、规范地评价系部科研工作,促进学院整体科研工作质量。
本学期学院科研与高职教育研究工作繁重,任务艰巨,科研处将与学院各单位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努力工作,为实现学院办学目标作出贡献。
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
2006年8月20日
第二学期:
本学期是健全完善学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学院第一次科技大会精神,迎评促建的重要阶段,为把本学期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学院的一件大事,本学期是迎评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处室将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以“评估”为抓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吴健雄博士“唯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科学献身精神”,认真做好本处室负责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院迎评创建工作贡献力量。
2、抓好学院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布置各系部学期初制定学期产学研计划,布置各课题组做好期初研究计划,保证、督促已立项课题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期末注意检查,布置各系部学期产学研工作总结,各课题组研究情况总结等。3、5~6月间,争取立项两个江苏省高校教育教改课题(每两年一次,有经费支持)。做好学院已立项江苏省两个课题、苏州市两个课题的开题工作。在院领导的指导下,计划邀请江苏省教科院、苏州教科院的专家来院对上述课题进行指导。
4、做好学院“十一五”课题(项目)的审报发动工作、评审立项工作。建立“十一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组;做好对各课题的调研工作、各审报材料的规范化填写等待指导性工作。
5、走访苏州市、太仓市科技局等科研管理部门,了解当前地方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政策、管理和规定,争取两级市地方科技资金的支持。
6、做好07全年《华东化工职教信息》稿件的采集工作,继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信息交流。
7、每一学期都有若干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奖活动,我们将认真做好这些论文评奖的组织工作,及时将征集通知发布出去,做好参评论文的指导工作。重点做好华东区论文送审工作、全国职业教育论坛(太仓)论文的征集、江苏省省级教育协会各项论文征集、送审工作。还要做好科研杂志、资料的发放工作,及时将上级部门发放的杂志等及时分发到有关处室、系部、教研室,提供给大家平时参考。
8、联合学院办公室和宣传处对学院的设施、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摄影,为学院对外宣传收集图片资料;做好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和《教育与职业》两本杂志上进行我们学院宣传的组织工作。
9、做好学院科技文化节的组织工作。为学院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全面成才提供舞台;为学院教师科技创新提供展台,为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影响力打好基础。
10、做好教师科研成果的登记工作,学期末及时做好奖励的计算和发放工作。
11、争取在上半年拿到学报准印证,编辑、出版第一期《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室、科研处
二○○七年三月十五日
第二篇:2007年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工作要点
2007年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工作要点
1. 上半年完成院内“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第一次评审立项工作。年底进行院内“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的第二次评审立项。
2. 4-5月间完成两个江苏省、两个苏州市“十一五”课题的开题工作(邀请江苏省教科院、省教育厅等专家来院)。
3. 争取立项2个江苏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抓住5-6月申报的机会,每两年一次,有研究经费支持的)。
4. 促使每个系(部)成立产学研实体(电子系研究所、化工系的研发中心可作重点,外语系的翻译社也可试行,其他各系部跟上)。每个系部要与地方企业联合搞科技开发,电子系、机电系、化工系进院经费不少于5万元,外语系、商贸系进院经费不少于3万元,基础部、师范系进院经费不少于1万元。全院争取申报成功1个省级工程中心或研发中心或测试中心。(年底前完成)
5. 修改《系部科研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对系部科研工作的考核。(6月底前完成)
6. 与太仓市科技局合作,搞一次太仓市民营企业与各系部对接活动(下半年)。
7. 邀请院外专家来院举办2次全院性的有影响的学术讲座(上、下半年各一次)。每个系部组织讲座不少于10场,鼓励本院教师开院内讲座。
8. 负责特色、创新项目,完成学院特色、创新报告。(10月前)9. 出2期《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月出一期,10月出一期),争取拿到江苏省准印证。
10. 加强学院科研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引进2名主要搞科研项目开发或科研管理的人才,充实学院的项目开发及科研管理办量。
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
2007.3.20
第三篇: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第3期2008年5月8日
【编者按】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如何准确理解工学结合的真正含义,对正确定位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也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什么是工学结合的课程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①明确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②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③通过职业资格研究确保职业分析的质量;④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⑤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⑥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⑦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⑧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⑨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⑩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一、综合职业能力。尽管“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目前我们对“能力”这个泊来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可以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则接受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不同理解影响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选择的教育结果,可能是保证学生实现当前的就业需要,也可能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对课程的实现方式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学习领域课程。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要想让企业对教育质量满
意,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专业课程也只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三、职业资格研究。过去我们在课程开发工作中,通过专家研讨会找到一些“能力点”后,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将它们归类并形成新的课程,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应当有可靠的职业和工作分析作为保障。要想培养学生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进行“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心理学译为胜任特征分析),即将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兼顾生产过程分析、生涯发展和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等程序化的方法,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即典型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工作要求”、“职业资格”以及“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四、典型工作任务。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由简单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的综合发展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
(转载:《职教论坛》2008[1]下,赵志群)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还应理清和解决以下问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作为职教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过程”目前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但是大家对它的理解却多种多样:如有的关注生产和服务流程,有的则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程序。事实上,作为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上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对工作过程的讨论至少应当涉及三个方面,即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应满足这三个要求,这与传统基于知识的课程相比有很大区别,也是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最大的困难和关键所在。
二、职业成长规律。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教学主要关注学习的基本规律,而相对忽视了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著名学者德莱福斯(S.Dreyfus)等的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共分5个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知识形态。在此,经验积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过程。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这对课程开发技术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课业及课业文本设计。工学结合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这需要科学和系统组织的学习内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课业。课业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它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关键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传统课程和教材主要呈现和传授显性知识,由于缺乏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编写以“工作页”和“引导文”为代表的课业文本,包括任务描述、学习日标、内容说明、时间要求和评价标准等等,为任务引领式学习和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四、行动导向教学。工学结合课程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即让学生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这里的行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从各地教学实践看,目前亟需澄清以下问题:行动导向不是一个或一类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方案(德语Konzept),其基本特征体现在“行动过程完整”(获取信患、计划、实施与评价)和“手脑并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两方面。行动导向教学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实验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教学,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讨论、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关键是:强调学生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五、学习环境与实训基地建设。工学结合课程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应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在此,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特别是盲目追求设备高端化。与课程建设脱节,许多先进设备缺乏相应的课程支持,无法发挥最佳效益。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建设和校外基地的“工学整合学习岗位”建设。应特别注意“学习岗位”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加强相应的、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建设,以保证实习教学不流于形式。
六、课程质量控制。在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教学空间增大,加大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这样,课程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点应当从外部评估转向教学者的自我控制。应建立全面、系统而科学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估(M&E)体系,其核心任务是发展职业院校的自我质量控制能力,即“认清课程运行状况、识别成功潜能、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里,国际质量控制领域的诸多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如IS09000的质量因素控制、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EFQM)的“质量控制系统化工具”等。可借鉴经合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经验,对职业教育进行定期和动态的社会化评估,建立课程领域的决策者提醒机制,以及时纠正任何不利苗头。
(转载:《职教论坛》2008[2]下,赵志群)
第四篇:科研处2013年工作要点
科研处2013年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一次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学校“12331”发展思路,继续贯彻“科研强校”战略,切实树立“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科研服务”的思想,坚持“强基础、提内涵、重交流、畅信息”的工作方针,加强内涵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动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实现科研水平较大突破,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十二五”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2013年科研目标是:
1.纵向课题立项80项(省部级25项以上、厅局级55项)。
2.课题经费达到120万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60万元、横向课题经费60万元。
3.各类成果奖24项以上(省部级不少于6项、厅局级18项)。
4.发表论文30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0篇以上,各类检索、收录40篇。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
1.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主要包括:《山东女子学院杰出青年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山东女子学院校级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提高科研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课题(成果)申报的管理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课题(成果)申报工作中,坚持“个人申报,基层推荐,科研处审核,学术委员会评审”的工作程序,择优推荐课题(成果),为课题(成果)申报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科研处内部建设。一是加强工作流程管理,项目申报、成果申报、专家推荐、文件收发、签字盖章等工作,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二是加强档案管理。项目申报、成果申报、专家推荐、学科建设等基础材料纸质版要及时归档,电子版要妥善保存。
4.加强校外客座教授的管理工作。校外客座教授要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办证、发放的程序进行,而且要做好资料的保存工作。校外客座教授要明确责任和义务,切实为推动科研和学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加强科研平台管理,推进学科建设
1.加强科研平台管理工作。要加强建设过程和目标管理,对省“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进行总结,全国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制定建设任务书,从学科后备带头人、学科团队、学科方向、学科研究成果等方面加强校级科研平台建设。
2.制定《山东女子学院杰出青年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借鉴校外经验,结合我校特点,制定和出台《山东女子学院杰出青年基金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年轻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评选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启动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建设工作,以杰出
青年基金项目为突破口培植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增长点,谋划若干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3.要加强山东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和山东省性别/平等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突出学校科研特色,整合人员,多出成果。
4.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继续成立一批研究机构,为广大教师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5.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积极探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有效途径。
6.启动社会工作、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以及女性学硕士点的联合申报工作。社会工作以社法学院为主,学前教育以教育学院为主,旅游管理以旅游学院为主,女性学硕士点以社法学院为主。
7.筹划和建设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以教育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等为主,做好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的筹划以及建设工作。
三、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推进学术文化建设
1.举办“清照讲坛”。邀请校内外、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不定期为学校师生员工举办学术报告,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搭建平台。
2.举办“博士论坛”。继续举办博士论坛,以启迪思想,交流信息,活跃学校学术氛围。
3.鼓励广大教师加入各类高层次的学术组织,积极参加国内(境)外学术会议。
4.以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等为依托,举办“女性生存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基地的影响,提升研究水平,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空间。
5.要重视加强科研队伍的学术道德建设,整顿学风,避免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的倾向,倡导学术创新。
四、加强经费管理,为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保障
加强经费管理,保证全校科研工作正常运行。
1.落实省级、校级科研创新平台经费。通过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及运行经费的投入,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
2.落实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学术出版基金、科研成果奖励经费等,争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加大学校青年项目的支持力度,结合办学特色,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科研项目,争取高层次的科研立项。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提升科研水平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支持,争取在科研立项、成果评审、学科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2.加强与中国妇女研究会等有关学术团体的联系,扩大课题立项和成果评审渠道,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3.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学术专家,要做好各类专家的推荐工作,扩大学校的影响。
4.成立山东女子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女子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等组织,为教师申报课题、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5.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鼓励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争取更多的横向科研课题,做到以横向支持纵向。
六、其他具体工作
1.做好2012年项目和成果的统计、整理、上报、印刷、公布等工作。
2.科研指标分配。根据各单位教师人数和职称实际,考虑2012年完成情况,继续下达各单位科研指标,确保全年科研目标的完成。
3.做好学术出版基金的立项和资助出版工作,争取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4.设立“幸福女院”专项委托课题,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
5.召开山东女子学院第2次科研工作会议。评选表彰2011-2012年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2011-2012年优秀科研成果。
6.加强课题申报工作指导力度。积极做好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济南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省文化厅、国家(省)统计局等课题的申报工作。
7.加强课题成果申报工作力度。广泛动员教职员工积极申报各类成果,重点做好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文化厅优秀成果奖、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等的申报和评奖工作。
8.加强课题结题的管理力度。今后将规范课题结题手续、完善课题结题办法,对未按时结题对学校声誉产生不良影响的有关人员采取限制措施。
9.重点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申报工作。
10.重点做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
11.重点做好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申报工作。
12.梳理全年课题申请的种类、时间、要求等,为教师申报课题提供指导。
13.梳理全年成果评奖的种类、时间、要求等,为教师申报科研成果奖提供指导。
14.加强档案管理,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等工作。
科研处
2012年12月31日
第五篇: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工作要点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等会议及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开拓创新,立德树人,落实“省部共建”,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为双翼,以“工作精品年”为抓手,争创“世界一流、中国特色、铜仁标志”的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要点
(一)党的建设
1.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以及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开展好“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2.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迎接新一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工作,—1—
争取优异成绩。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聚焦中心任务,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主业,严肃追究责任,实施“一案双查”。以廉政文化进校园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廉政教育基地建设,以廉政文化精品工程、精品活动、精品栏目,着力建设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廉政文化。
4.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中坚力量;加强紧缺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做好离退休工作;开好学院党建工作会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两代会;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5.做好群团工作,召开共青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建立一支“组织有序、管理科学,多用途、有技能,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现代志愿者队伍;做好工会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增强工会活力。
6.做好统战工作,壮大统战工作基础,打造党外人士之家;跟踪好天坤集团与我院的合作项目,树立用统战力量协助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典范。
(二)教学工作
7.强化教职工职业教育理论学习。组织各教学单位、专业教研室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贵州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增强教师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新政策、新方向的认识。
8.加强教学管理。继续开展好三期教学检查,推进数字校园平台CRP教务系统应用工作,举办教授讲坛;做好专业带头人申报、教研室主任的聘任和考核工作,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制定专业预警与退出办法,对专业发展实施动态管理。
9.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有序、持续推进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已立项的各课程、专业项目建设。
10.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做好教师进企业(行业)锻炼工作;举办好新进教师教学竞赛。
1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三)招生就业工作
12.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制度建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13.实行分类考试招生,力争分类考试招生人数达到30%以上;力争单独招生、分类考试招生在校外的考点达到5个以上;扩大区外、省外新生比例;争取完成高职招生计划6000人以上,到校5000人以上,报到率80%以上;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继续争取政府订单。
14.开通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建立毕业班辅导员QQ群,—3—
搭建更加直观的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开展辅导员就业工作培训会,积极派遣就业人员外出参加就业创业资格培训;针对医护类毕业生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加大求职补贴工作力度,严格审核程序;确保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满意率达90%以上。
15.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在一年级普及GYB培训,分类分层开展SIYB培训,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开展第四届创业大赛,加强赛前指导,提高参赛项目质量;逐步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
(四)科学研究工作
16.继续做好“民族中兽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贵州民族中兽药与生态畜牧业人才基地” “贵州省民族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大高端科研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
17.继续在全院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SRT),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政治、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动态,培养科研素质。
18.加强科研创新工作,每个二级学院至少组建科研团队2个,全院组建协同创新中心至少5个;争取每个二级学院至少申报2项专利;做好科技服务,每个二级学院至少做好10项技术服务;加强教学科研。
19.力争科研立项或到位科研经费突破400万元,其中:国家 —4—
地方联合工程中心100万,农学院60万元,马列部10万元,体育教研室10万元,国际教育学院20万元,药学院、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经管学院40万元。
(五)学生工作
20.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实施五元文化育人。
21.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22.逐步完善学生“网上办事大厅”相关工作;确保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尽快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中心现有服务功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23.多方协调争取为心理咨询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24.启动建设学生成长发展协助中心。
(六)国际化办学
25.加强现代语言综合仿真实训中心和国家标准化考点建设力度。确保医护英语水平等级考试考点成功申请,力争申报国家能力级考点。
26.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制定《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留学生公寓管理规定》、《留学生请假须知》等规章制度,并翻译成外文。
27.积极拓展境外的合作伙伴,以扩大生源规模。
(七)新校区项目建设
—5—
28.继续完善新校区规划、用地工作,完成学院西端建设项目用地及南端工业学校的征地工作;完成工业学校北区的相关建设手续,开工建设工业学校教学楼,完成北大门、北区围墙、场坪、绿化等工程,力争启动工业学校体育馆等配套项目。
(八)财务工作
29.做好学院财务预算(决)编制工作,进一步健全财经管理制度,在执行预算计划的基础上,分期制定各阶段经费收入和支出使用计划。
30.多方筹措资金,为学院各项办学工作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各项专项资金;做好铜仁工业学校建设的融资工作,有效保证学院正常运转及各项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27.全面清理校内外的债权债务,完成学院及二级学院资产初核工作,确保学院资产、资金有序安全管理。
31.加强学院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程序管理、资金核算和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已完工并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结算并结转,以确保基本建设类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32.加强学院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九)审计工作
33.积极拓宽审计思路,依法全面履行审计工作职责。以内部审计为主要方式,重点开展财务审计、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及内部审计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工作,重点保障项目落实,干部干净。
—6—
34.认真做好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公租房建设项目、铜仁市示范性综合实验基地项目、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公租房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边坡治理建设项目等基建工程委托审计工作。
35.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审计工作转型。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对全院财务情况和业务流程进行评估,找出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重点关注各类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严格执行合同会审制度,严把合同的经济风险关,避免或减少经济纠纷,维护学院合法权益。
36.积极参与基建工程和物资采购、校园绿化及维修招投标、签审、验收等工作,将审计关口前移,注重事前、事中监督,发挥审计在重大建设项目和大额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作用,促进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
34.明确审计内部控制职责,建立健全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做好基建审计工作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确保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创新。
(十)安全保卫工作
37.制定和落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实施办法》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方案》;建立完善政府、学院、教职工、家长共同尽职尽责的学院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强化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及应急疏散演练;落
—7—
实安全教育十项制度。
38.落实必需的安全保卫经费在财政安排的公用经费中解决,提取一定比例确保学院“三防”设施及“学院安全围墙工程”等建设,全面提升学院的安全防范能力。
39.按照3‰的比例配齐配强安全保卫干部和保安人员,配齐配足安保装备“八小件”;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保安人员聘用及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
4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财务室、机要室等重点部位、区域安装防盗门、防盗窗等“三铁”建设等,完善校园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设施设备,完善校园周边交通标识标牌、减速带等;完善学院大门、围墙、食堂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其它电子管理系统,覆盖率达100%。
42.逐步推进学院安全管理信息化,健全完善全院风险转移机制,完善校方责任险,推动校方无过失责任险发展,进一步增强学院抗风险能力;建立全院安全管理专家信息库。
(十一)继续教育工作
43.争取继续教育到位经费400万以上,培训3万人以上(其中继续教育学院完成1.5万,各二级学院完成1.5万)。
44.组建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45.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积极争取培训项目。46.争取市农委支持,主动与各县农牧科技局联系,继续合作实施“现代农场主”培训项目。
—8—
47.争取市人社局支持,面向2016届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高级)。
48.加强第三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考评员的管理培训力度,提高鉴定质量。
(十二)对外合作
49.加强对外合作工作,完成校企合作项目2个以上。50.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检查,检查实训实习基地10个以上(9个二级学院)。
(十三)后勤工作
51.推进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实行“区域分工制,责任到人制,限时办结制”。
52.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53.探索改革食堂运营模式,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十四)图书馆
54.提前做好外文期刊及图书的采购方案,购买外文期刊30种、外文图书2000册,搜集地方文献300册。
55.争取图书馆改造项目,改善图书馆内部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读者满意率在80%以上。
(十五)附属医院
56.积极参与铜仁市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院体制机制。57.加强医院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零医疗事故。(十六)集团学校
—9—
58.理顺集团学校管理相关事宜。59.建好集团学校专题网站。60.筹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十七)铜仁市中等职业学校
61.做好中职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以及注册迎新工作(集团学校招生人数及专业依据各分校需要具体确定,院本部招收200人)。
62.加强中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集团学校各分校的教学管理、学生资助、学生流失等的检查。
(十八)铜仁工业学校
63.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64.完善招生工作机制,合理安排做好2016年招生计划,力争完成招生计划200人。
65.继续建设工业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逐步完善教学信息化资源库,建立教学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
66.继续完善工业学校校区建设相关手续并修建教学楼。(十八)铜仁市技工学校
67.加大招生工作力度,确保完成省人社厅、市人社局下达的招生任务。
68.完善专业设置,在现有专业基础上不断开发其他具有技工院校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
69.加强对各办学点教学质量检查与指导力度。联合市人社局 —10—
职建科,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到区(县)办学点进行教学检查与指导工作,推进各办学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70.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统计公告制度,成立技工学校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71.牵头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力争2016年培训鉴定高技能人才1000人次以上。
72.积极申报铜仁技师学院、2016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6年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重要改革和建设
(一)落实“省部共建”,推动国家民委和省政府出台《关于“十三五”期间落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协议〉的实施意见》。
(二)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创建工作;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出台《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出台学院“十三五”规划。
(四)推进实施“三定方案”改革。
(五)推进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合作项目。
(六)深化与大连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拓展学院
—11—
办学领域,提升办学层次。
(七)助推市政府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战略。
(八)推进组建电子商务学院、旅游学院工作。
(九)—12—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筹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