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理论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我校的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教师的学历有所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
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我校教师的学历有了较快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目前我校有教师人,其中本科学历人,专科人,中师人,尽管大家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需进行调整培训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年龄结构老化。
学校在岗的名教职工中,50岁以上教师人,占教师总数的10%,40岁以上教师人,占教师总数的40%,3040岁的中年教师人,占40%,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占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
3、课改意识较强,苦于在黑暗中摸索。
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有一定课改意识。但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虽然大家在积极探讨,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困惑。
二、教师队伍现状的反思及对策措施
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我校本学期以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为重要突破点,在局小学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局小学教研室2009-2010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坚持以实字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反思、改进、深入,切实提高了教学研一体的水平和实效,努力开创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校的十二字目标体内涵、高服务、把质量、争一流而努力。
(一)继续实施校本研修规划
本学期我校重点推进行动教育。确立校本教研的突破点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校本教研,使教师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行为跃进的全过程反思,同时学校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充分体现了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相结合。
(二)拓宽校本教研方式
我校校本教研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教育为模式,带着问题教研,围绕问题讨论,立足于解决现存的问题。
(三)构建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点是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高上。因此,我校校本教研采用了接受性学习教研,指导参与性学习教研和探究性学习教研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校本教研模式。下面把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1、扎实进行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和新教材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校继续围绕新教材执教工作采用集体培训、小组学习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新教材等内容的多次培训工作。教师们通过观看视频、文本材料等的学习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了解,使教师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技能,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继续组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a、听讲座,加强理论提升
本学期,我校分别组织观看了魏书生、吴宗宪、李烈等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聆听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b、看录像课例,体会教材、理论、实践有效结合
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分组观看了教师用书中的录像光盘,要求教师认真观看录像及课后专家的评析内容,通过读教材、看录像课、听专家评课和组内教师交流学习体会的学习过程使全体教师对教材、理论、实践教学三者如何有效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的理解和提升。
c、校领导进行教学专题讲座,用理论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校教师在教学观、理论知识、技巧等方面虽有了很大提高但经过听课、查作业等调查我们仍发现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代化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作文批改不规范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我校习校长、李副校长等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理论引领先后进行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备好一堂课、说好一堂课、如何评课、如何写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等专题讲座为教师解疑答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开展读好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为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课程改革新动态,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我校结合教研室提供的书单结合本校实际向教师推荐了教师必读好书,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坚持阅读、吸收,保证每学期读12本教育教学论著,并作适量的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点滴感悟、体验与思想火花,实践中的个案剖析与思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位学习型教师。
4、两课教研活动,促教师共同发展。
我校直面课堂教学实践,非常重视同伴互助,关注教师的层次和差异发展,为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让教师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接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开展了从组内一堂课、同上一堂课系列活动
我们经过实践,通过开展一人上课,众人研讨(组内一堂课)、多人上课,博采众长(同上一堂课)的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组内一堂课
组内一堂课,即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通过定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癣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各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推出一堂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在课后再进行评议、集体反思,写出课例反思等形式,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同上一堂课
同上一堂课是在组内一堂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从而博采众长。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同一内容教材,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独自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进行集中展示,组内成员带着目标,带着问题互听,(如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三维目标是怎样定位的?在课堂中又是如何落实的?效果怎样?不同的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理解的?如何在课堂中解决的?不同的教师对教学中的相同环节是怎样处理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等等),并进行组内交流集体反思,由于教师上的是同一内容,更加便于分析研讨,最后写出课例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同时我们在观摩后的研讨中,还尽量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的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教学价值。我们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研讨中,我们还利用归纳、分析等方法,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讨论中,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示范研究课,使我校本学期校本教研工作得以总结提升。
我校为使本学期教研成果得以更好的交流和提高,2009年12月8日11日组织,刘桂香、佟怿、关丽华、刘冬艳、许晨静五名教师上了五节别开生面的示范研究课,在本次活动中,五位教师都花费了很多心血,作了精心的准备,贯彻了新的课改理念,体现了教研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关丽华老师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所教学科的特点,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实验器材,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老师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关老师的课在重、难点把握的较准确,处理的比较到位;教学设计很有特色。佟怿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整节课,佟老师以壮字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情读中揭示课文大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学生在趣味中发现、研读、品味,感悟,真正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她的独特教学设计充分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刘桂香老师更是结合我校五年级学生英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本学期将复习、检测、作业布置三个环节大胆的设计成分层教学,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证实了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大大加强了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掌握情况呈快速提高优势。在刘老师执教的lesson28 where is it?时五二班全体学生乐学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总之在此次活动中,五位教师都能将自己的教研成果充分体现出来,都能够比较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按时达成教学目标,整个课堂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三、提供保障措施
1、落实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了教研领导小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管理体系,对校本教研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建立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畅通渠道,责任到人。
组织机构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主要职能决策、规划→组织、协调→落实、研究在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校长(分管副校长)是校本教研的决策者和带头人;学校教务处履行校本教研和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职能,履行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服务等管理职能;教研组组织教师以学科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研究讨论活动。
(2)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发挥整体功能,保证对校本教研工作实施合理、科学、有效的管理。
具体而言:长、副校长、主任坚持听课,校长每学期不少于40节,教导主任不少于60节,教师间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校长、主任听后评课,交换意见已形成制度。
2、倡导三清,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三清即:堂堂清、课课清、单元清。
本学期我校在上学期常规教学考查的基础上,在方式方法上将作出逐步改进。(1)、关于常规考查时间:由定期通知向不定期不通知转变。
(2)、关于常规考查内容:我校常规教学检查的有备课、听课、作业批改等。※备课、上课的改进:备课要规范,上课见分晓
通过一年多的备课模式化管理,我校教师的备课已初具成效:课时量足、过程齐全、重难点突出。本学期我们将考查的重点向课堂教学转移,从上课中见分晓!采取教学调研的形式来诊断课堂,主要看上课的常规纪律、课堂准备、课堂效果等方面,方式上有的采用随堂听课的形式,有的采用平时观察了解的形式。作业批改的改进:批改规范准确,书写认真仔细、规范漂亮。
本学期我校作业批改从老师层面看批改规范准确,能把学生的错误都批出来,各班根据自班特色用一定的标注符号对作业差异进行评定,尤其加重了对作业字体规范性、艺术性的要求,一学期下来,学生作业书写认真、规范漂亮很多。
听课的改进:在外出听课、教研组听课、合作伙伴互相听课中学习。
外出听课由于一些活动对于参与人员的特殊要求和不同课程之间举办活动的不均衡等多种情况,肯定会出现一部分老师一学期无外出的情况,所以本学期我校从学校的教研课入手,多关注一周工作安排的教研课时间,教师互听节数明显增多
3、认真落实日常教学复习、测试。
(1)单元测试:本学期我校继续抓好日常学科教学质量,及时复习,及时测试,及时反馈!除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外,我校校分别于10月和12月组织了2次月验收,并进行了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2)单元复习自我整理:我校在备课中将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每位教师在每个单元教学后对知识点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全面整理一单元的复习内容,并在上面醒目地注明自我整理几个字,并将此项要求与日常考核挂钩。
(3)、做好每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篇:《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3,第43—46页。【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教材呈现了采访果品包装车间等现实生活素材,将混合运算的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价值。【教学目标】
1.经历将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收集、分类整理信息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计算方法,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解决有除法(包括带括号的)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去参观果冻包装车间。请看屏幕。(出示课件)2.提出问题。(1)问题。
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2)思考。
(3)交流。(引导学生搜集到以下数学信息:960个果冻,2个果包,4包装一盒。教师适时板贴。)
(4)小结。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观察,收集到了关于果冻的3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参观果冻包装车间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搜集信息,通过直观形象的情境信息抽象出数学信息。】
3.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1)问题。
冻装一谈话:仔细读一读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2)思考。
(3)交流。预设1: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包?”教师追问:你是根据哪几条信息提出的这个问题?能不能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回答后,再追问:要求一共有几包?谁会列算式?
预设2:
学生提出“一盒有多少个果冻?” ,处理方式同预设1.预设3: 学生提出“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或学生提不出这个问题来,教师就引导学生:“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是一步计算的问题,谁能提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来提出这个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相关联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既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红点问题“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探究连除运算的运算顺序。1.读题,弄清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先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下。2.分析解答
(1)问题: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能不能自己求一求?
(2)思考:在列式之前想一想,你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有了一种方法,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先自己独立解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3)交流。
谈话: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预设1: 960÷2=480(包)480÷4=120(盒)
追问:你先求什么?你是怎么想到先求一共有多少包?
小结:看来,从有联系的条件入手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预设2:960÷2÷4 =480÷4 =120(盒)
当学生列不出综合算式时,教师要进行引导:谁能把刚才的分步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追问:960÷2÷4,这个算式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960÷2? 小结:像这样几个数连除的算式,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预设3:2×4=8(个)960÷8=120(包)
谈话:你这是先求什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求一盒有几个?(老师点拨分析法思路:要求“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就要知道一盒装几个,因为1盒有多少个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1盒装多少个。重复强化:谁能说说这是从哪入手想的?谁再说说?)
小结: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预设4:960÷2×4 960÷(2×4)
=960÷8 =960÷8 =120(包)=120(包)
追问:你先算的什么?为什么要先算,按照前面学过的运算顺序能先算吗?为什么?那要先算,怎么办?
小结:要想先算2×4,必须要加上小括号,也就是说在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解决了“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3.回顾总结
谈话:在解决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这个问题时,我们先读题,通过读题知道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我们在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时,可以从条件入手,找到相关联的2个信息,也可从问题入手,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哪个不知道,就先求哪个。想清楚后,再列式解答。在列式解答时,像连除的算式要怎样算?有小括号的,要怎样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这个问题,鼓励学生不仅要会求,还要想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有了一种方法,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理解了算理,明白了算法。同时,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析法、综合法分析问题的策略,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解决绿点问题“花鸭和白鸭一共有多少只”,巩固所学知识。谈谈:想不想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请看大屏幕。(1)提出问题
谈话:谁来读一读?能不能自己解答?请大家按照这三步,先认真读题,然后再分析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以从条件入手想,也可以从问题入手想。想好以后再列式解答。
(2)独立思考。谈话:有了一种方法,想想有没有第二种方(3)班内交流。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追问: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小结:同学们刚才先读题——分析——列式解答,用
不同
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法? 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才提炼的方法及时巩固、理解、体会分析问题的策略。在这里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老师都要给与肯定和表扬。】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小练习:
学生自主列式,说出每一步求的什么。集体交流。
2.说说运算顺序:
360÷(2×3)640÷8÷4 436-360÷4 380÷(132-127)
(1)提出问题: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思考。
(3)交流。
(4)小结:连除的算式,要从左往排头算;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回顾反思,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篇: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课
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教师】 屈菊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59--60例5、例6以及练习九3、4、5题。)【学习目标】:
1、了解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学习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学习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结和数量。
2、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下面的内容铺垫。】
4、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利用太阳、人和影子计算出某事物的实际高度吗?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吸引力是满大的,一定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
1、课件
出
示
例
5情
境
图,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我们家用了10吨水.张大妈李奶奶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
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
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的钱.每吨水多少元?12.8÷8=1.6(元)10吨水多少元?1.6×10=16(元)【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2)引入新课: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点明主题,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3)学生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4)集体交流、反馈 水费 用水吨数
2.8元 8吨
?元 10吨
水费:用水吨数 = 每吨水的价钱(一定)(5)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比例:
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X12.88=108X = 12.8×10X =12.8×108X = 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或跟算式方法比较结果来进行检验。(7)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学生可能通过复习题3的复习,想出不同的解法。)
2、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不仅用我们过去的方法解决了李奶奶的问题,还发现
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决李奶奶的问题,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请你们解决一下王大爷的问题吧!
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二)
教
学
例
6。这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课件出示例6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题意。
2、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1)自主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解决过程。(算式和比例)
解:设要捆X包.30X = 20×18X =20×1830X = 12答:要捆12包.3、例题改编。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呢?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用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概括总结。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统称“六步曲”:一找(找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六、答。
【设计意图:“检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质疑互动,比较建构
1、让学生阅读P59-60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学生可能会质疑:
(1)为什么学习了算术方法,还要学习用比例解?(2)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组织学生讨论:“用算术”和“用比例”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体会“用比例”和“用算术方法”解题思维过程相反,即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算术方法”没有比例的“模型”的要求,思维过
程更具灵活性、广泛性。
3、建议学生:“用比例解”、“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形成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思维。建议学生今后用比例解这样的问题,并在检验环节中用算术方法解题来进行验证,可以“一举多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教学环节,使学生建构起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理清了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思维和寻找策略的方法,即从“变”中发现“不变(规律)”,用“不变(规律)”探索“变”;沟通了用“比例”、“算术”不同方法解题思维及策略的联系与区别;理解了“用比例解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四、巩固提高。
1、教材60页的做一做:
1、2题。
2、教材练习九的第3、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五、全课总结。
师:
1、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2、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通过练习九的第3题的学习,现在你们懂得怎样利用太阳、人和影子计算出某事物的实际高度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设计】
1、通过例5和例6的仿例题改编练习检测学生对用比
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掌握。(学习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对相关联两种量的正反比例的判断训练,检测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学习目标2的检测)(评价样题如下):
很快判断出下面两种量成什么比例的量?并说出理由。
(1).每包书中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2).全班的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3).房间地面面积一定,房间里的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4).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6)小笑拿20元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7).小林从家到学校,已经行的路和没有行的路
3、通过质疑互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比较“用算术法”和“用比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从而建构不同的知识体系。(学习目标3的检测)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例5: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12.8 :8 =χ:10
8χ= 12.8×10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例6:解:设要捆χ包。30χ= 20×18 x=360÷30 x=12 答:要捆12包
第四篇:《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3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情况。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了铺垫。
教材在编排时以“世博园纪念品商店卖海宝”引出两个问题,都呈现了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两个小题给出的口算方法,都提示学生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来进行口算。两个小题 都通过小精灵启发性的问题,提醒学生笔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做一做”旨在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安排了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情况,让学生自主解决。
学情分析:
在前两个例题中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有笔算两位数加减的基础,因此,能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用口算来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列出竖式笔算也是学生较容易掌握的。但在算理上可能还不够清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交流等学习活动明白笔算法则,以启发性的思考提醒学生笔算加、减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过程,能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参与观察、计算、交流、展示等学习活动,掌握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理解其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方法 1.口算。
53+26= 85-45= 67+19= 72-36=
2.列竖式计算
38+55=
55-38=
学生练习本上完成后,说说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例3的情境图,看,来世博园纪念品商店买海宝的人可真不少,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
2.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一)教学例3第(1)题,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1.自主探究
选择“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的问题,请学生先独立解决,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算法4 列竖式计算
指导: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用到了竖式计算。
你能说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追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3.比较提升
观察口算和笔算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预设1:口算比较方便,不需要列竖式,节省时间。
预设2:在遇到简单的计算时用口算比较好,节省时间,遇到复杂的计算时列竖式计算比较好,不容易出错。
(二)学习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个问题: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2.怎样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探讨 预设:
算法1口算: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列竖式计算: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而不是5减3呢?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3.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观察我们今天研究的这些题目,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研究的是“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那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学了新知识,老师想考考大家学得怎样了?大家有信心吗? 1.第1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2.完成“练习三”第1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三”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五、课堂小结,加深认识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第五篇: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1—12页“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决。【教学目的】: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中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
重点:用连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连除的实际问题。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根据条件提问并列式解答:
有224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
师:利用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师:怎么列式呢?
2、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放了28本书,()? 师:这里给我们提供了几条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读一读吗? 师:利用这三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看看。出示两种不同的方法:(1)2×3=6(本)
(2)28×3=84(本)
6×28=168(本)
84×2=168(本)答:一共有168本书。
答:一共有168本书。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学校图书馆看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设计意图: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知识,两道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对本课新知的学习能起到迁移和渗透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看书吗?学校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
1、观察分析: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师: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3)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四层,一共放224本书。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4)师: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帮个忙。(课件出示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
2、合作探究:
(1)现在请4人一小组在一起商量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开始!(小组讨论商量一下,怎么解决)
3、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224÷2=112(本)
方法二:4×2=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师: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它?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
师:好,谁能完整地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第一种方法:第一步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本,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第二种方法:第一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如果学生出现方法三224÷4÷2,则请他说出理由,如果他说不上理由,就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看看谁能帮助他解释清楚!(师适时指点:这位同学的看法很特别,大家都是竖着看,而他却横着看,最后再把它和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和解释,建议他及其他同学尽量选择自己能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思维在碰撞中会发出炫目的火花,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又让一些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得到伙伴的帮助。
4、讨论比较。
师:这两种解决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不同点:第一步求的问题不同;第一步计算方法不同;单位名称不同。★设计意图:及时地安排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师:其实这两种方法间还存在着一些联系呢,224÷2÷4也就是224除以2乘4的积,既224÷2÷4=224÷(2×4)(边讲边板书)
★设计意图:两种方法的联系,实际在练习一中已经有所孕伏,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理解。
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会有几种方法解答呢,虽然解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达到了解决相同问题的目的,这两种方法最后都求出了“每层放多少本书?”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以后你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还要提醒你们,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师;你们帮图书管理员解决了问题,他很高兴,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再帮帮他,好吗?明天是周末,上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他想把三年级144人分成两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出示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1)你从图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你们能再次帮图书管理员解决这个问题吗?
(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用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2、听说同学们今天学习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本领,连老爷爷也要来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大家愿意么?(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
(1)你能看图说题吗?(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用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
程)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图,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看图说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间相互说说你每一步算出了什么。
4、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图,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看图说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间相互说说你每一步算出了什么。
师:这道题跟前面几道题有所不同,虽也用连除方法解决,但连除时,用哪一个数作第一个除数或作第二个除数都是可以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独立思考、汇报交流等形式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老师很佩服你们。老师这儿还有一道智力考验题想挑战吗?(本题可作为机动题)
(1)师:打开课本第12页,看思考题。同学们先用几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思考后再跟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合作讨论,试一试,填一填。(友情提示:用铅笔试填,这样可以方便修改。)(2)汇报交流,指名板演并讲述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这里教学时先让学生在不断试验中探索,然后展开讨论,在互相交流中发展思维能力,为后面解答类似的较复杂的思考题做铺垫。
6、布置课后作业: 想想做做第4、6、7题
师:这些题都可以用两种方法解题,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
四、总结全课 质疑解难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学得都很好,会选择合理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也可以找老师一起探讨。
姜堰市罗塘小学:王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