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物理解题的六大注意点解析
2018年高考物理解题的六大注意点解析
在高三的最后复习阶段,学生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高考物理也就是“6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和3道计算题,还有1道选做题”,总分120分.学生对于一般的物理基础题基本上没有问题,其错误大多是在不定项选择题上发生;另外,做计算题的能力还有些差,有时候没有一点解题的思路和程序,有时候理解题意有些偏差,有时候把问题搞得很复杂,有时候又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而对于实验题,简直是摸不着头脑,常考常新,基本上得不到分数.“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上述“物理场景”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是高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同学们要正视问题,调整心态,充满信心,更要注重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的积累,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物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分数.高考——分数是硬道理,学物理不能“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作就错”,而要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转化成分数.在这里我想从“物理场景”的角度谈谈物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关于6道物理选择题
1.选择题失分的原因剖析
物理考试中,选择题有6题共36分,分数非常可观,故考试成败的关键在于选择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选择题失分较多的关键是处理题目时过于草率,这和平时的练习有直接联系.无论单选多选,处理选择题时建议把它当做稍大些的题处理.在处理大题的时候,同学们会自觉地画图、审题、弄清物理情境中出现的系统、状态与过程,挖出隐含条件,同学们格外重视这些因素,也做得比较到位.但在处理选择题的过程中,画图、审题程序往往被忽略,这样就埋下了隐患,导致丢分.所以,选择题失分不要总是归结为马虎、粗心!一定要注重审题及其他程序,不能凭一种单纯的物理感觉去解题.2.选择题的求解技巧
解答物理选择题时也应从最基本的方法人手,如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不要认为题简单就可以跳过.放弃凭经验答题的习惯,经验只能用作类比,不能作为结论;除概念题外,多通过列方程推导结果,不要想当然凭感觉解题.对于多选题,第一步应该看清题干,审好题;第二步把四个选项都审一遍,找到合适的就选.做多选题不要优柔寡断,看准了就上;多选与单选的区别就在于你不能像单选一样用排除法,你得一个个仔细地看.同学们还要树立正确的心态,不必害怕,不要自己给自己增加思想负担,要有自信心,要像原来一样,相信自己能做好,仔细是关键!对于没有把握的选项要慎之又慎,要找到心理上的平衡.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选择题,我们解题的原则一是提高解题速度,二是提高解题准确度.为此必须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专项训练:解选择题时审题要清晰,不要解得太快,要运用各种特殊解法,如逐步淘汰法、直接判断法、特殊值代入法、作图分析法、极限分析法、量纲判断法,类比分析法、整体分析法、等效思维法等等.不能从多个选项中确定正确答案时不能太贪心.二、关于1道物理选作题
我们学的是3-5或3-3,做题时要先选定,再做题。选作题的难度系数为0.8,只要基础知识学好,就可以把11分全捞到。
三、关于2道物理实验题
每年高考的物理实验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常考常新,非常精彩,但学生得分甚少.这些实验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考查了基本实验的基本操作,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迁移创新能力.其中第一题一般是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而第二小题突出考查学生设计并表述实验过程的能力.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要注意有效数字(估读一位)和单位.要用实验原理去分析实验,其中电学实验的关键就是实验原理;要注意知识方法的迁移,例如电学实验原理利用的多是部分电路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还有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表本身也是一个普通电阻,如果精确知道安培表的电阻则它其实又是一只伏特表,如果精确知道伏特表的电阻则它其实又是一只安培表,要注意电源电动势是不是精确已知的.设计好电路后一定要试一试,不行则重新设计.要注意用图线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的运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虽然面目年年新,但都源于对课本的加工和深化.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进而提高灵活运用所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关于4道物理计算题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就是把“冷冰冰的表述”转化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最后形成诗歌式的表述呈现给阅卷教师!一次规范化的解题可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1.物理计算题的审题——“八字方针”过好审题关
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我建议在审题时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1)“眼看”是前提
“眼看”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方法,一定要全面、细心.“眼看”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用着重号加以批注;进而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这是解题关键.“眼看”时不要急于求解.有些学生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却不知所云;有些学生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这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眼看”过程中边思索、边联想,以弄清题中所涉及现象和过程,正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2)“嘴读”是内化,“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手段,也是一个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它能解决你漏看、错看等问题.例如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拿到一道题目不管是难是易,他都会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小声读或默读,遇到陌生的题目时他会更加兴奋、认真,逐字逐句研究,把做出一道难题看成一种快乐;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不然,看见难题有畏惧感,头脑中“我做不出”的意念缠住了思维,这时可通过“嘴读”的方法寻找灵感以解决问题.(3)“手画”是方法
“手画”就是针对题述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过程,搞清物理过程还原物理模型,找出题目关键,这是解题中重要的一环和解题突破口.要搞清物理过程,必须根据题中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象、分析、判断,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可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若对物理过程理解错了,则这道题便无法挽回了。
第二篇:2018高考历史几个注意点
2018高考历史几个注意点
热点一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上,众多的仁人志士为建设国家,促进社会发展与民生进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复习时需重视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
——命题视角——
角度一:地主阶级的探索。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主
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追求“坚船利炮”之梦;洋务派开展
洋务运动,追求“自强”“求富”之梦。
角度二: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追求“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
角度三:资产阶级的探索。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君主立
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向西方寻求复兴之梦。
角度四:中共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中共八大的决策体现的是实现社会主义以及工业化之梦;改革开放的历程体现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之梦。)
材料一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同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荐一荐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材料二
100多年前,法国文豪雨果曾有一个欧洲统一的梦想。雨果在住处的庭院里种下一颗橡树。雨果说,当这颗树长大之后,由欧洲各国统一而成立的“欧洲合众国”将在欧洲大陆建立起来。——摘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三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旧山河”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雨果心中的“欧洲合众国”之梦在现实中是如何一步步 建立起来的?(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新时期为实现“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举措(4分)它与“欧洲梦”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 参考答案
(1)“旧山河”: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 历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6分)•(2)建立过程:从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和欧元诞生。(3分)•(3)举措:完善三大民主制度;建立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修订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提出“依法治国”方略。(4分,任意两点即可)• 共同点:追求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2分)
• 热点二
城市化,以人为本。城市的发展从古至今有不同的原因、特点、表现与影响,复习该知识点时应注意多加以比较。
——命题视角——
角度一:唐代城市“市”“坊”分离,主要是政治、军事 重镇;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
强;明清时期兴起大批工商业城市。
角度二:工业革命,蒸汽机问世,人类摆脱自然条件的限
制,工厂集中而建,形成一批工业化城市,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角度三: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近代
城市,如上海、青岛等。角度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量劳动力剩余,乡镇企业发展,有利于城镇化建设。角度五: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逐步
走出一条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 瓦肆、妓院,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三 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据材料二、三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6分)• 答案:(1)特点:规模大;经济繁荣;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多;流民聚居;娱乐活动丰富。(4分,任答四点即可)
原因:城市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2分)中国城市化在1949—1978年间,曲折发展,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受制度和政策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2分,中国城市化特点答出一点即可)
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应统筹兼顾,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热点三
生态保护,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复习时应注意掌握相关知识。
4.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视角一 “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 3
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
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
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
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
陆。
——摘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
影响。
视角二 “太阳下的新事物”
就环境变化的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纪的环境变化前所未
有。……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 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
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 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
等,都将消失。——(美)麦克尼尔《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20世纪环境变化的主
要因素。
视角三 “着眼于未来”
1945年以来,惊人的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后果——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已经成为
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付出高额代价的增长将不可能长期
持续,而且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历史研究》(2013.3)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如何实现未来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
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
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2)影响因素:工业革命的进行。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口增 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3)实现: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
民众参与环保;创造清洁的能源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等。
• 热点四 重视“三农”问题,强化立国之路。搞好“三农”一直是我国发展的工作重心之一,因此复习时应重视古今中外在历史上发展农业的政策与举措。
——命题视角——
角度一:对中国古代重农措施、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
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
业生产方式的考查;考查对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
策的评价;对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原因和影响的考查,理解对 今天“三农”问题解决的启示。
角度二: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土地
纲领的内容、评价和比较及其涉及的民生问题的考查;理解认 识古今历史上重视农业,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及意义。角度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
整的命题考查,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问
题上的失误和成就。角度四: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 其原因切入,考查中国现代粮食生产问题,认识粮食生产的必
要性、危机性。
角度五:世界近现代史上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
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罗斯福新政有关农业 的措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
5.土地是所有财富之母,是一切物体的承载者,是建设和
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有过三次大的农地变革。第一次
变革是战国初秦国商鞅主持的“废井田、开阡陌”。要旨是打
破原有贵族领主世袭的“井田制”,“为田开阡陌封疆”,承 认新开垦的土地归开垦者所有,公平征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这次农地变革取得很大成功:“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
于孝公,诸侯毕贺。”为秦国富国强兵、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摘编自孟令伟《中国土地所有权问题系列探讨》 材料二:孙中山看到中国社会不断上演土地兼并的惨剧,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个人资本过度膨胀、“富者富可敌国,贫者 贫无立锥”的状况,创造性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接受了中国古代“均贫富”和“井
田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这从孙中山的解释中可 以看出。他说,“说到民生主义的事实,最要紧的是均贫富”; “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井田制的道理和平均地权的用意
是一样的”,平均地权“即井田之遗意也”,因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从土地政策上看,孙中山称得上是太平天国运动卓越的继承者。国民党“一大”
以后,孙中山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孙中山晚年把
它作为实现“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是他毕其生命,终未能实
现。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有过两次成功的农地变革。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中……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为20世纪50年代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
献。第二次变革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实质是将集体所有的农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形成所有权归
集体、经营权归农户、两权分离的农地格局。这次农地改革极
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迄今为止长达近30年中国农 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农地
承包没有触动集体所有权,农民对承包土地享有的权利残缺不 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越来越突出。
——摘编自孟令伟《中国土地所有权问题系列探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土地产权
改革的成功对秦国发展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提出土地思想的依据。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称得上是太平天国运动卓越的承继者”这
一观点。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愿景是怎样在中国成为现实 的?
(3)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变革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
国农村发展的意义。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这次土地制度变革有着怎样的局限。答案:(1)意义: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井田制,改变了
原有的生产关系,加速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形成;推动了土地私
有化进程,顺应了土地买卖频繁的客观趋势,加速了土地流转,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了荒地的开垦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富国强兵,适应了秦国争霸的形势;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 史的发展。(任答3点即可)
(2)依据:中国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不断出现;借鉴欧美
国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古代“均贫富”思想;“井田制”
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分析:继承了太平天国平均分
配土地的办法,提出“平均地权”的土地分配方案,将之作为
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实现“耕者有其田”,并通过政府在政
治、法律上的种种措施保护农民,继承和发展了太平天国的理 想,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社会;洪秀全构想的是农业社会,孙中山构想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改变了太平天国的 “均产政策”,实施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现:1950年至1952
年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7
(3)原因:农户获得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适应了当时中国 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实际。意义: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扩大了农村的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整
体发展;奠定了中国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任答3点即可)局限:
农地承包没有触动集体所有权,农民对承包土地享有的权利残
缺不全;农业的经营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分散经营,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热点五 关注民生保障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的重大政治问题,重视民生并改善民生也是当今我国政府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
• 复习时要重视梳理古今中外历史上与民生问题相关的重大举措,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角度。
——命题视角——
角度一: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老子主张“无为”;孔
子提出“仁”,主张以德治民;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等)及其实践活动的理解。角度二:近代民生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实践活动(太平天国,提出“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无人不饱暖”的思想;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
权”,做到“家给人足”;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
制资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角度三: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与失误(新中国成立之 初农村土地改革、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进一步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新时期以来实行改革开
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角度四:近现代西方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文艺复兴
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说”;美国罗
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福利”国家 的建立)。8
角度五: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重视民生:新经济政策
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忽视民生: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和斯大林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 落后,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5.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
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
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
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 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
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
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
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9
(2)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
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4)依据上述西方社会和中国的民生政策,说明你对当代民
生问题的认识。答案:(1)发展变化: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
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或答出现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也可)。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
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2)措施:推行“以工代赈”。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
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利益。(4)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
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 的重要依据。• 热点六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高考命题中特别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和近代民族精神的考查。
——命题视角——
角度一: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演
变历程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的内涵、演变历程特征及影响。角度二: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历程体现的时代特征及 成就的考查。
角度三:从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三次大的思想论战、改革
开放以来的四次思想解放、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切入,考查 对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理解。10
角度四:从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及新
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探索切入,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特别突出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
精神、西柏坡精神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理解认识。
5.九十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
秋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振兴中华
民族的奋斗征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
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
1915年9月,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 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
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
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后,一般爱国青年无
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
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 且不敢撄其锋……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
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0年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
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 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 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
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
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1939年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11
材料四: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 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
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
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1941年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
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 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请回答: ——1943年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依据材料一,概括写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异同。
(3)根据材料四,简述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
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 复解释。答案:(1)原因: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解放的推动;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
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
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并认为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3)态度: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原因: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需要激发民族情绪;从传统文
化中汲取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看法:a.蒋的态度有失偏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建立 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或者传统的礼教只能强化农业社会制
度下的专制统治)。
b.蒋的态度比较理性,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的基础是民族凝
聚力,亟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注意:只要答到其中任何 一方面且言之有理即可)(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历史事件;不
同时代和不同立场的人们为各自目的以不同的视角选取不同的 内容解释五四时期的历史。12
• 热点七
中美、中日关系以及中国的多边外交。中美、中日关系是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史上很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中的合作与分歧、中日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与前景、中国倡导多极化和谐世界等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命题视角——
角度一:重视对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特别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史实以及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国际形 势与政治格局的考查。角度二:对近代日本两次侵华影响及中日两国关系邦交化 的考查。
角度三:对现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成就的考查。其他热点
1.政治制度的创新(政治智慧)
(1)古代中国: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制
(3)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英、法、美、德政治制度的发展 2.公平正义与公民意识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科举制、启蒙运动、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等。3.文明碰撞、开放包容意识与中国道路的选择
西学东渐、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4.其他
(1)世界意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规则责任意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3)政治妥协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等
第三篇:2013年高考六大热门专业解析
2013年高考六大热门专业解析 理工科四大专业推荐:自动化、材料、纳米、物联网
自动化:靠技术吃饭的“万金油”
有人说这个专业是“万金油”,有人说它囊括了整个现代化的世界。它就是自动化,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包含的内容却是极为广泛。它不仅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学科就业稳定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属于基础性学科,从民生制造到航天工程,无不与之有关联。下面,高老师博客与考生家长[微博]共同探讨一下这个应用广泛的学科。纳米材料与技术:小身材大领域
在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中,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是新材料领域的代表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纳米技术高级顾问米哈伊尔•罗科预言:“由于纳米技术的出现,在今后30年中,人类文明所经历的变化将会比刚刚过去的整个20世纪都要多得多。物联网工程:让万事万物开口“说话”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微博]三次会议上作政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使物联网概念迅速“火”了起来。产业未兴,人才先行。国家战略体系将物联网专业引入了高校。同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微博]、北京科技大学[微博]、哈尔滨工业大学[微博]等30所高校成为首批获准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部分高校于2011年首次招生。2012年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批准北京交通大学[微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博]、暨南大学[微博]等80所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部分高校已开始招生。至此,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设置了物联网专业。文理皆宜的选报热门:会计、注会专门化
会计专业:高层次人才是“香饽饽”
会计专业由于其发展空间大、收入稳定、专业技术性强、文理皆可报考等优势一直广受考生家长们的追捧,每年吸引着大批考生报考。
注会专门化:会计职业中的“金饭碗”
很多人听到“注册会计师”这个名称立刻会想到高职位、高薪酬的专业人士,这个响亮的名头成为了许多考生选择理想职业的动力。上一篇会计学专业的博文中,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的专业方向成为考生家长关注的焦点。
第四篇:高考数学解题需要注意的问题(精选)
高考数学解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搞题海战术的方法固然是不对的,但离开解题来学习数学同样也是错误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对待题目的态度和解题的方式上。同学们应该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复习方法上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下面就对高考数学解题方法做一点一些建议:
一.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选题目,避免题海战术
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高考题的形式、难度。
2.认真分析题目
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
3.做好题目总结
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总结:
1)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3)能否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二.数学解题的一些技巧
1.思路思想提炼法
催生解题灵感。“没有解题思想,就没有解题灵感”。但“解题思想”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教师每天挂在嘴边,陌生就是说不请它究竟是什么。建议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做典型的数学题目,则可以快速掌握。
2.典型题型精熟法
抓准重点考点管理学的“二八法则”说:20%的重要工作产生80%的效果,而80%的琐碎工作只产生20%的效果。数学学习上也有同样现象:20%的题目(重点、考点集中的题目)对于考试成绩起到了80%的贡献。因此,提高数学成绩,必须优先抓住那20%的题目。针对许多学生“题目解答多,研究得不透”的现象,应当通过科学用脑,达到每个章节的典型题型都胸有成竹时,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3.逐步深入纠错法
巩固薄弱环节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说:一只水桶盛水多少由最短板决定,而不是由最长板决定。学数学也是这样,数学考试成绩往往会因为某些薄弱环节大受影响。因此,巩固某个薄弱环节,比做对一百道题更重要。
第五篇:湖北省高考填报志愿注意点
湖北省高考填报志愿注意点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从信息搜集、资料准备到自我认识、综合考量的复杂过程,是考生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如何提高志愿填报的成功率,是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以下由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专业老师为大家提点。
一、“圈定”学校要因人制宜
高考志愿填报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东填报志愿时,考生能够比较理性地对照自我条件和实力进行量体裁衣、度身定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自己已经“圈定”的学校,考生除了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师资状况、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之外,还要知道该校在自己的省(市、区)投放的招生计划数和招生专业,搜集近年来目标学校在当地录取的最低分、平均分、分专业录取分以及实际录取人数等数据。掌握了这些基础信息之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在省内的排名,在实力相当的基础上考虑学校。
一般来说,各个学校在某个省(市、区)投放的招生计划、招生专业都有一定的延续性,每年的变化不会很大。考生如果基本“锁定”了报考的学校,可以参考近三年(最好是五年来,可以看重近三年)来该校某些专业在该省的录取分数线高出相应批次省控线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有把握报考。
二、填报要拉开志愿“梯度”
所谓志愿“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由于多种因素,录取分数高低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志愿梯度还包括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被称为“专业梯度”。
三、“服从”与“调剂”不可忽视
目前重点高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到被录取考生的90%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也占到被录取考生的80%以上。除了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公布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部分热门院校外,建议考生不要把热门院校作为第二志愿,因为这类院校第一志愿的考生生源十分充足,一般不会录取第二志愿考生。
在录取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正好处在调档线的考生被录取了,而分数高者反而被退档。究其原因,除了专业志愿缺乏梯度、热门专业志愿过于集中之外,在志愿表上选择“不服从调剂”导致落榜也是原因之一。因此,选择“服从调剂”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降低因第一志愿落空带来的风险,这对考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考生应该是有利的。特别是平行志愿填报方式,更应抓准前三个志愿的填报院校。(其实第三个院校的机会已经很小了,除非分数突出)
有些高分考生由于担心自己被调剂到不想就读的专业,在填报志愿时往往选择不服从调
剂,事实上,许多学校的招办老师会选择专业倾向相近的专业为考生进行调剂。
从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有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倾向:一种是“死盯住”几个专业,比如在几个批次的院校中均只填报青睐的一两个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另一种漫无边际地“撒网式”填报,比如第一志愿侧重经济类专业,第二志愿又偏向电子信息类,平行志愿中又集中体现为医药类专业。
建议考生如果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专业志愿,可选择大领域的相关专业,比如化工材料类、土木建筑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管理类、社会科学类,等等,在这些大的专业门类中进行选择。
四、重视信息搜集、整理、比较
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场“战役”,只有提前作好各方面的信息储备,临战时才能胸有成竹、排兵步阵。
很多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的招生信息知之甚少,高中老师对填报志愿有一定研究的人也不多,而且但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学生辅导不够。报得好的志愿不是三五天突击准备就可以获得的。高考志愿填报与提高高考成绩同样重要。之所以一些中学以及考生和家长对此重视不够,除了对大学录取与志愿填报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之外,与志愿填报本身的不可重复性有关,所以考生和家长以及老师要未雨绸缪,不要浪费难得的高考分数。
五、慎报第一、不忽视第二志愿
第一志愿是考生挑选高校意愿时最具倾向的表达,是高校录取考生的首要依据。第一志愿有两个层次:一是每一录取批次有一个选择院校的第一志愿,二是每个院校的专业选择中有一个第一志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的高校第一志愿录取率甚至高达100%。知名度高的学校,一般竞争较激烈,报考的学生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妥善选择。对于学习成绩优良的同学来说,要破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在填报时避免过分保守。
第一志愿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着第二、三志愿就可以轻视和马虎。由于生源充足,各学校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持续升高,但名牌学校和热门专业的招生计划有限,录取时难免发生“撞车事故”,有些高分考生与名校失之交臂。这就要求考生重视并填报好二、三志愿,以争取录取机会。应当把眼光放开些,研究和选择填报招生计划多、有可能愿意接收非第一志愿的学校。
第二志愿是考生在每个录取批次中填在第二位的学校志愿,往往也是考生退而求其次的较为满意的学校志愿。当第一志愿不能如愿时,考生一般都寄希望于第二志愿能够实现。凡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不足招生计划数的学校,都要从填报了第二志愿的考生中补充选择录取新生。但考生要认识到,考生所填报的第二志愿只有当该校按第一志愿录取后尚未完成招生计划时才起作用。因此,考生所填报的第二志愿应该是这个批次中第一志愿填报人数较少、较“冷”的学校。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高职高专排名靠前的学校,其4G物联网、IOS软件开发、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三维设计、工程管理作为校企合作重点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