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方言的特殊功能
浅谈方言的特殊功能
方言是个很有趣的东西,但要细细说起来却一言难尽。据我观察,许多人讲方言是有“特殊”原因的。一般而言,谈方言多半与乡情联系在一起,而方言的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却很少引起关注。
我是英语专业的,由于家庭原因对学习外语有特殊爱好或者说能力。学习任何外语或者潜意识里把它当作“外语”的少数民族语言都很快。只要我想学,基本上3-5天就足以达到“听懂”或者“读懂”的地步。我这里所说的所谓“听懂”是指能够理解日常用语,基本理解讲这种语言的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正是这个原因才使我的孟加拉语口语比我学与用了大半辈子的英语还要强。因为我在孟加拉国工作过两年,在英语国家待的时间最多才一个多月。但是我学汉语方言的能力却比较差,虽然能够听懂绝大多数方言,但一个也讲不好。比如我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在洛阳度过,但却因为生活在工业区(涧西区),小学读的是拖拉机厂第三子弟小学。邻居、同学、老师以及父母所来往的大多是江浙沪人、北京人或东北人,出家门也主要去的是整体搬迁来的“上海市场”、“广州市场”和流行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市中心区(西工区)。所以直至上中学(洛阳市第五中学)之前,我听不懂河南话。进中学后我们几位拖研所子弟因为不讲河南话而备受歧视。那种情景现在想起来又好气又好笑。
方言的特殊功能
方言是一种现实存在,值得深入研究。研究方言其实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从宏观上来看,通过对不同方言的研究可以找出人类迁徙的路线图;微观上看,可以从一个人的方言推测出他的许多情况。
假如一个人日常讲的是方言或者精于一种或数种方言,大致可以判断出他的祖籍、生长地或者常住地,甚至可以推测他的爱好或所从事的职业。可以说,方言具有某些“特殊功能”。有一年我在西藏采访40天,其中许多时间都是和军警同行,既有安全考虑,也是出于工作需要。有一次陪我们去边防采访的是一位武警。他满口四川话,所以我认定他是四川人,聊起来才知道他是陕北人。我感到很奇怪,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四川话竟然是驻藏部队的“普通话”。这让我想起来了学术上所谓的“军语”。由于屯兵的原因,在国内许多偏僻的地方都存在“军语”。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某些军语甚至可能上升为方言甚至国语,由“军语”升格为国语的世界级典型要算巴基斯坦国语乌尔都语。杭州话很可能是由“军语”升格为方言的。关于杭州话的来历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只是一种推测。如果哪位朋友有研究不妨拿出来分享。
方言也存在“圈子”现象。某种方言是由某个行业、阶层的人“重点使用”甚至“创造”的。比如藏语普通话就是有八廓街的回族商人“创造”并使用的,后来渐渐成为藏语普通话。在比如许多讲上海话的外地人曾经在上海上过大学,其中许多人学的是理工科。其中一些人喜欢讲上海话。科学界的人讲上海话的比较多。许多讲上海话的中央领导人细究起来几乎都不是上海人,但他们讲上海话的兴趣远远超过讲普通话。
被迫学粤语
因为家庭环境和职业原因,我对许多方言都比较熟悉,有些是“被迫”熟悉的。比如广东话。尽管粤语歌曲那么流行,我却一直比较抵制粤语。潜意识里觉得粤语比较土,当然这种想法可能会让讲粤语的朋友很不高兴,毕竟在某种程度上粤语是“大老板语言”和许多年轻人的时髦用语。1999年澳门回归,各大新闻单位都派了大量记者前往报道,我们许多人都在澳门待了一个月左右。由于澳门实在太小(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MACAO, SMALL IS BEAUTIFUL的英文稿,发了没有忘记了。那段日子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大群的记者走在澳门的大街小巷里,我们神气活现地逛大街,附近常常突然冒出招呼声,扭头一看十有八九是外国妓女。在葡京采访时,更是受到妓女的“夹道欢迎”。“去不去?去不去?”不绝于耳。我常开玩笑说:“澳门回归的时候,大街上除了记者就是‘鸡’。”当然还有大批装扮成当地警察的内地公安。由于那时我对粤语一窍不通,遇到澳门警察我一般不打招呼。但有一次经过两位警察身旁意外地听见他们在讲普通话。定睛一瞧是两个北京警官装扮的澳门警察。我乐了。实际上当时澳门的“制高点”全部被大陆武装人员控制了。那个阵势吓得一些澳门黑社会分子半夜往外面的边角旮旯里扔枪。扯远了。言归正传,接着谈方言。
在澳门参加的第一次采访就让我冒出一头冷汗。那天是时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陈绍基和澳门保安部门负责人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谈澳门回归期间的治安问题。现场人头攒动并没有让我感到有任何异样,待到两位“领导”开口说话时我才傻眼了:二位讲的都是“鸟语”,陈讲粤语,保安官也讲粤语或者葡语(印象不深了)。现场翻译只有葡粤互译。多亏我急中生智,挤到一位香港记者身旁抄她的英语笔记。那时什么也顾不上了,好在香港记者多见不怪。采访归来途中我赶紧跑进一家书店买了粤语和葡语的语法书和附赠磁带的口语课本。回到酒店恶补粤语和葡语,同时没事就待在房间里看粤语电视节目。葡语我主要是研究了语法,发现跟英语的差别小于西语,很快就可以“读懂”了。我还向同事介绍“经验”呢:“葡语其实就是写错了的英语。”后来我写稿时有时需要澳门政府部门提供材料,他们电话里常说只有葡语。我说:葡语就葡语吧,请赶紧发给我。没想到我在澳门回归期间写的许多有关澳门的英文稿参考的竟主要是葡语资料。
关于上海话
汉语方言里我最熟悉的要数上海话。许多人对上海人和上海话有偏见,存在争议我觉得很正常。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不是本文想谈的内容。
但有一点大家很少提及,在外地,上海话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即江浙沪人之间的“普通话”。所以在外地听到讲上海话,讲话的人不一定是上海人。老一辈人讲普通话好的不多,所以他们这种年龄的江浙沪人大凡会讲上海话的,凑在一起与其讲各自的方言不如上海话方便。这也是上海话在外地“流行”的原因。工业城市尤其如此。我家就是这种典型:母亲是无锡人但生在上海,父亲是宜兴人却在包括上海和苏北在内的许多地方生活过。我和弟弟都在上海出生,但青少年时代都在北方城市度过。父母单位里的江浙沪人聚在一起主要讲上海话,我们家来客中大多讲上海话。父母之间以及跟我们兄弟俩也讲上海话,但我们兄弟却只会讲普通话,听得懂许多方言却一个也不会讲。我下乡插队的时候跟村民也只能讲普通话,让我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我虽然东奔西走,外语会得不少,但任何方言也讲不了。这也是一件怪事。还有更怪的,我学许多种外语甚至少数民族语言都很容易,但学越南话和朝鲜话却因为潜意识里觉得他们像“中国人”而很抵触,现在出现一个新情况:年轻一代上海人以普通话为主,他们的父辈祖辈讲上海话,孩子们讲普通话。倒是许多“外地上海人”包括年轻一代坚持讲上海话。讲上海话其实主要是一种情结。
父亲的语言天才
我父亲其实才是个语言天才。他是俄语专业的,英语相当好,日语和德语等小语种也会一些。反正我小时候的“闲书”大多数父亲的语言类书籍,其中除了外语也包括不少汉语语言语法研究方面的书。可惜我父亲一辈子没当过老师,只会自己学,不会讲课。我考大学时他讲给我听我也不太理解,最后只能请他给我出了一本子作业题,我自己找了一本郑义里的英汉小词典和一本英文的中国小说《南瓜生蛋的秘密》,回到插队的村子自学去了。
说我父亲是语言天才并非指他的外语,而是指方言。父亲很善于学习方言,他能够流利地讲上海话、苏北话和基本标准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还基本上能讲无锡话、南京话、宜兴话和湖南话。换句话说,凡是他生活或工作过的地方的方言都基本上都能讲。但也有例外。比如他虽然在东北读书和工作过多年却毫无东北口音,在北大读书也没让他讲一句“京腔”。我推测应该是“小环境”的原因,他很少有机会跟当地人接触。
我渐渐发现父亲是怎么学方言的了。他有个最大的本事,见什么人说什么方言,而且敢讲。比如他其实不太会河南话,但遇见河南人他也尽量跟对方讲河南话。我在旁边听了好笑。有时我也嫌父亲啰嗦。记得有一次父亲把一些空瓶子卖给收旧货的。那个人捡出几个瓶子说:“这几个瓶子不收。”我父亲还想用河南话跟他解释什么,我过去抄起瓶子全部砸到围墙上了。
方言是“玩笑话”
相声小品里常常拿方言开玩笑,现实中我虽然不会完整地讲任何方言,但也喜欢用方言来开完或者想表达某些特殊的意思。比如我在兰州上的大学,跟兰州人或者在兰州待过的人提起与兰州有关的事情时我会有意识地带几句兰州话。许多城市有类似“满福楼”这样的餐馆,每当看见这个名字我会不由自主地用兰州话来说“满福”这两个字。“满福”在兰州话里含义深刻,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的。
驻外时,环球化工驻孟办的一位好友老家是开封。他其实是讲普通话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们在一起常常故意讲河南话。大家都觉得非常有趣。虽然我的河南话乱七八糟,讲得颠三倒四,但确确实实地在国外过了一把河南话的瘾。这是过去怎么也想不到的。
迄今为止我还讲过一次上海话。那也是“被迫”的。80年代我在北京跟一个捷克代表团谈判。吃饭时才发现在座的同胞基本上会讲上海话,而捷克人当中有一位是生于上海17岁才离开的犹太人。他只会讲上海话,不会讲普通话。因为不是谈判,气氛很轻松。我们大家干脆统统讲上海话。那是我唯一一次讲上海话,熟悉我的亲朋好友听了肯定都会感到意外。虽然我不讲上海话,但我对上海话的了解却比较深。因为小时候常在上海无锡跟表兄弟姐妹们一起玩儿。遇到年轻的上海人我有时会故意考他们的上海土话用词儿。比如有种小动物的上海话发音接近“噎死它”,上海年轻一代有几个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类似知了但比它小的动物,颜色偏绿、褐或灰。
第二篇:DSA的特殊功能(共)
在CT诞生之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就很快地进人了人们的视野,并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诊断,目前已完全代替了AOT、Puck电影等,广泛地应用于介人放射工作,成为主要的导向设备及血管性疾病的诊断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影像增强器已被平板探测器替代;精尖复杂的X射线系统得到简化,这就使得DSA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近几年,DSA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新功能及特殊功能己经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一些新的特殊功能在临床应用方面作一说明。
旋转DSA
旋转DSA是利用血管造影机的C臂旋转来达到检查要求的新技术,理论上可以多方位显示血管解剖。它利用C臂的两次旋转动作,第一次旋转采集一系列蒙片像,第二次旋转时注射对比剂,在相同角度采集的两幅图像进行减影,以获取序列减影图像。旋转DSA的优点是可获得不同角度的多维空间血管造影图像;增加了影像的观察角度,能从最佳的位置观察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异常改变,提高病变血管的显示率。该技术实际上是对正侧位DSA检查的重要补充,而旋转起始位置及方向的设定、旋转角度的设定、对比剂注射参数及总量与旋转角度匹配等都影响病变血管的显示效果,而旋转速度的大小与图像质量有关系。
对于旋转DSA的临床应用,目前主要应用于
(1)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尤其是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应用旋转DSA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瘤颈,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确定;
(2)胸腹部血管病变的明确诊断,尤其是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应用此项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
(3)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由于能清晰显示病变,利于导管的超选择性到达病变部位的供血动脉内,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提高了超选择性插管操作的准确性。
3D—DSA 3D—DSA是近几年在旋转DSA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旋转血管造影技术.DSA技术及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作用原理为通过二次旋转化DSA采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次重建(VR).多曲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要显示的部位对病变进行任意角度观察,特点是能较常规DSA提供更丰富有益的影像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血管结构更迭的问题,可任意角度观察血管及病变的三维关系,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
(1)脑动脉瘤的治疗.可提高其确诊率,减少假阳性率,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载瘤动脉.瘤颈,并可提供填塞治疗的工作位。
(2)可清晰判断脑动脉狭窄。
(3)对胸、紧盆部用器肿瘤的供血动脉可清晰显示,并可显示一些异常血管的起源及走形;
(4)对于腹部一些血管的狭窄及变异亦可清晰显示,并可指导介入导管的临床使用;
(5)清晰显示骨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组织及病变与骨骼的关系,对栓塞治疗有利,更为外科医生提供一直观的影像,利干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使术中切除肿瘤组织更为彻底。
岁差运动
岁差运动是相对于旋转DSA的另一种运动形式,利用C臂支架两个方向的旋转,精确控制其转动方向和速度,形成了X射线管焦点在同一平面内的四周运动,增强器则在支架的另一端做相反方一圆周运动,从而形成岁差运动,它对于观察血管结构的立体关系十分有利。在临床应用中;岁差运动主要用于腹盆部血管重叠的器官,以显示血管立体解剖图像。有文献报道在肝脏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岁差运动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染色,并利干指导超选择性插管,而行肝段亚肝段栓塞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RSM—DSA
RSM(real—time smoothed mask)DSA是DSA的另一特殊功能,它是利用间隔很短的两次曝光,第一次曝光时增强器适当散焦,获得一幅适当模糊的图像,间隔33毫秒再采集一幅清晰的造影图像,两者进行减影可以获得具有适当骨骼背景的血管图像,它可以在运动中获得减影图像,免除了旋转DSA需要两次运动采集的麻烦和两次采集间病人移动造成失败的可能。由干蒙片像随时更新;且相间隔仅为33毫秒,因此不会产生运动伪影。基于这一特点,RSM可用于腹盆部出血的诊断,尤其是适合如下几种情况:
(1)腹盆部出血,病人处于休克前期;不能摒气而需要行DSA检查者;
(2)脸盆部出血;病人因其他特殊情况如高龄、小儿等,不能摒气,必须行DSA检查者;
(3)下肢血管性病变,病人不能控制下肢颤动者;
(4)胸部疾病,病人不能摒气又必须行DSA检查。
步进DSA
步进 DSA即下肢血管造影的跟踪摄影;为控制床面移动速度;分段采集n管造影回像,计算机减影后拼接连成长腿,并实时显示 DSA图像。该项功能用于双下肢血管病变的诊疗,特点为对比剂用量少,追踪显影,显示双下肢血管并可行双侧对比,利于病变血管的显示及正常变异的识别,尤其适用于不宜多用对比剂的患者。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步进DSA有单向的,即从头侧一足侧者,亦有双向的;即既能从头侧向足侧;也可以从足侧向头侧观察者。
Compas
Compas(Compus)从两个投影角度大干45o的血管图像;计算出两条平行走向的血管在360 o球体范围内的最佳展示投射角度,而在临床应用中可利用正侧位DSA图像,测算指出某一段迂曲走行血管的投照角度;一次可调整到显示此血管的最佳角度来显示此段血管,这样在临床上就可以清晰显示此段血管有无病变,若有狭窄性病变,可有助于制定施行球囊扩张术或内支架置人术。
软组织成像
软组织成像是平板探测器DSA与CT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厂家名称各不一样,是利用C型臂快速旋转采集数据重建成像。一次旋转可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由于平板探测器每个象素的面积很小,采集数据的信噪比差。目前的水平是空间分辨率优于C丁,而对比分辨率不及CT,图像可与3D血管图像相重叠;更直观。目前临床应用主要为头部,可以观察栓塞效果,尤其是在脑动脉瘤栓塞中,有无再次出血及显示微弹簧圈的位置.有无外逸出动脉瘤腔等则更清晰。其应用解决了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进行Ct检查的不便,方便了治疗。
3D 路径图
最初的路径回采用“冒烟”和峰值保持技术,将导管前端血管分布图像与连续透视图像重合,利于指导导管及导丝更容易地送入病变部位的血管内。最新的三维路径图技术则是对该部位行血管重建,形成三维血管图像后,随着对三维图像的旋转,C臂支架则自动地跟踪;自动调整为该投射方向的角度,这样使透视图像与三维图像重合;可以最大程度显示血管的立体分布,以利于指导导管或导丝顺利地进人到欲进入的血管内。另外;由于三维血管成像,则更容易选择性进入病变区的C臂工作位,且易显示病变形态;如颅内动脉瘤,可清晰显示瘤颈,易于确定微导管进入瘤腔内的角度和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可以指导体外对微导管前端进行弯曲塑型,使之更容易进入动脉瘤内,并可在载瘤动脉内有最大的支撑力,这样在送入微弹簧圈时才不易弹出,更能较容易地完全致密填塞动脉瘤。
虚拟主架置入术
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可使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再通,在治疗大动脉瘤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其治疗效果可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媲美。但要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合适的置入支架,对于大动脉的动脉瘤,支架的选择一般根据CT测量的数据,而筋动脉和头颈部动脉的狭窄性病变支架的选择则主要依据血管造影的测量结果,但不管是CT测量还是血管造影的测量;两者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根据临床上的实际需要,虚拟支架置入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可在有待进行支架置入的病变血管部位形象地展示支架置人的效果,可清晰地模拟显示内支架置入后的情况,包括支架置入的位置、大小是否合适.支架贴壁情况.封闭部位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可再次更换支架,直至欲置人支架十分适合时;再选择同样支架置人体内,就会取得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对于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宽颈动脉瘤,在虚拟支架置入系统操作下,除了可以显示支架置入后的情况外,还可以利用工作站的处理,清晰显示瘤腔的大小,这样更容易确定第一次微弹簧圈置入的大小,这是因为微弹簧圈过小不能充分成篮;过大则可挤压支架使之变形。因此;利用虚拟支架系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目前临床应用的报告中,认为虚拟支架置入系统在提高有待置人支架的几何学数据方面具有有效快速和可观性等忧点,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操作。另外,该系统还可用于神经介人治疗的医师培训,尤其是对在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脑动脉瘤的填塞术。随着DSA技术的进步.电子工业的前进;相信会有更多的特殊功能产生。合理应用这些特殊技术,可以使介入治疗更快捷、更安全,治疗效果也会更佳,定会促进介入放射学健康地发展。
DSA 血管造影时对比剂的总量、流速控制及与曝光时间同步,是关系到检查成功与否及被检者的安全。高压注射器能够确保在短时间内按设置要求将对比剂注入血管内,高浓度显示目标血管,形成高对比度影像,使检查成功率提高。
第三篇:社会教案:特殊功能的车
大班社会活动:特殊功能的车
龙湾区第十六幼儿园 王盼盼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对汽车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爱观察车辆。中班的幼儿已能辨认出一些常见的汽车,而且喜欢把各种汽车玩具拆拆再装装。设计这节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复习、巩固对各种车辆的了解。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各种汽车的名称和用途,增强了幼儿的社会性常识,揭开了幼儿的在生活对各种车的好奇与困惑。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2.知道这些多功能的车与人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关系。3.激发幼儿对各种车的好奇心。
活动重难点: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 活动准备:
1.篮子、提供若干场景图片,《特殊功能的车》表格 2.各种特殊功能车多媒体课件
3.活动前幼儿认识各种车以及车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开车去玩游戏,请握好你们的方向盘,准备出发喽!滴滴……(开车进来)
2.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是怎么进来的?(开车)3.出示图片
师:对了,马路上有许多的车,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车吧!(出示图片)
二、认识车子的本领 1.幼儿观察
①师:小朋友们,你认识哪一辆车,请你说一说他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②小结:小轿车是给人带来方便的交通工具;救护车是专门救人的,车身上有红十字;消防车的车身是红色的,是用来灭火的。
2.交流讨论
①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除了这些车,平时你们还见过哪些车?它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本领?(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语言,如:我见过公交车,公交车是给人带来方便的交通工具)
②如幼儿回答不出,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导幼儿,师:(做骑车动作)这是什么车?(猜不出,教师引导幼儿猜谜:什么车有两个轮子而且要用双脚踩。)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师: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你们真厉害!还有呢,轰隆轰隆,呜~~~这是什么车?(火车)那它的本领呢?
师:坏人、小偷来了,警察叔叔开着它,这是?(警车)师:长长的手臂真神气,盖楼房时运重物。(吊车)
三、师幼互动
①小朋友们真厉害,见过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车。老师给你们也准备了几辆特殊的车,请你找到他们的本领。②教师示范并讲解
师:我这里有一张表格,请你们将车贴在小车下面,将本领贴在它的旁边,然后将垃圾放在你们的盒子里,全部完成后请你安静地坐到原来的位置上。(出示表格)
③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完成好的小朋友可以与旁边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 ④教师小结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叔叔开着它;吊车可以举起大重的物品,如木头;垃圾车是运载生活垃圾的。这些特殊的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还有许多特殊本领的车我们一起瞧瞧吧!
四、活动延伸
1.出示图片,教师讲解。
师:以前的科技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们用信件传递消息,邮政车是专门用来送信的交通工具。
马车是古时候的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坦克是战斗车,打仗的时候会用到它。
水路两用车可以在水上行驶,也可以在路上行驶。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特殊的车,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发现还有特殊的车,可以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龙湾区第十六幼儿园王盼盼
2015年10月15日
第四篇:大班社会教案(特殊功能的车)
社会教案《特殊功能的车》 菠萝十班 翟灵燕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幼儿对于汽车的结构、种类、功能有简单的了解。
2.知道这些多功能的车与人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关系。3.学习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行为。4.简单了角紧急电话的通途。
5.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活动准备:
1.提供若干场景的图片如:“受伤现场”和“火灾”
2.各种车辆的图片,模型
3.紧急电话的图片及红绿灯的图片
4.各种特殊功能车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特种车的音效
“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还请来了很多的车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出示多媒体课件。
认识这些特殊功能的车辆。如:洒水车、消防车,救护车、垃圾车、吊车等,老师再把车模型拿出来与幼儿分享。老师进行提问,让孩子们说一说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车,并且说出这辆车的用途。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爸爸妈妈送你来幼儿园的时候,你在马路上看到最多的是什么?那这些汽车好朋友长得一样吗?对了,它们长得不一样,它们还有很好听的名字,而且这些汽车好朋友的本领可大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猜谜语
1.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不好?请听清楚老师的谜底,然后告诉老师这是什么车?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开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盖楼房时运重物,长长手臂真神气。(吊车)
——失火,救人都要它来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信件信件用啥运。(邮政车)
——警察拿枪保护它,银行门口经常停。(运钞车)
2.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那除了这些车子,你们还看见过哪种车?
(1)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谈一谈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倾听,适当的介入幼儿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语言(如:我见过公交车,公交车是给人带来方便的交通工具)
三、观察比较
(出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图片)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
师:既然你们认识这么多车子,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车子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
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警车是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救护车上有红十字。
观察这些车的车轮,有些车的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车子有两个,四个车轮或六个车轮等。
四、互动
1.师:而且这些不一样的车子都有不同的本领?下面就要用到这些汽车好朋友了。小朋友们看,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那我们应该找哪个汽车好朋友帮忙呢?
老师出示多媒体各种场景的图片,让幼儿想一想,(如:有人受伤了,需要什么车?发生火灾了,需要用到什么车?)
2.紧急电话及红路灯
师:刚刚我们帮助他们请来了汽车好朋友,开心吗?(出示110、120、119的图片)
(2)师:小朋友们这么了解我们的汽车好朋友,它们可开心了。现在它们要带着我们一起出去郊游。谁想做小司机,和它们一起去郊游?但是,在这之前小朋友们要和俞老师一起来学习交通规则。小朋友们,在过马路的时候遇到红灯时怎么办,绿灯怎么办,黄灯怎么办?(出示红绿灯图片)
学习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五、活动延伸
1.听各种车的声音
师:现在小朋友们帮助他们请到了这些汽车好朋友,我们的汽车好朋友就要出发了,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一个出发的是谁?
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
六、活动结束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反思:本次活动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猜谜、图文并茂的互动游戏等方式来进行展开,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即从视觉上加深了他们对各种车的理解和认识,又从感受观上体验了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013/4/26
第五篇: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
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 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没没。”“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从地域的民族构成来看,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 “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为方言。如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我们)、“那嘎哒”(那个地方)、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老公母俩)、“干哈”(干啥)、“稀罕”(喜欢)都是误读而形成的。
4.东北方言中的一字多义现象。一字多义也是东北方言的一种形成方式。如“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则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意思。“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近于“混蛋”的意思。但是语言环境不同意思也有不同。如“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儿的意思。
5.东北方言中的有待考查现象。
有一些东北方言很难找到它的出处和来历,外地人很难理解,但是东北人熟悉、认同、运用它。比如“埋汰”(脏)、“整个浪儿”(全部)等。东北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其形成不是单
一、孤立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顺着东北方言这条藤,挖掘蕴含着的丰富的东北文化现象。东北方言还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由于传输手段受限,加之东北口音影响,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成为东北方言的一部分。如“干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lèn”是“嫩”的误读;“得瑟”是“抖擞”的误读等等。这些误读在为东北方言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也传承了东北“黑土文化”,为东三省乡土文化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
第二,东北方言的特点。语音上,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一大显著特点。比如经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一句台词:今天的你我能否重(cóng)复昨天的故事(sì),我这(zè)张(zāng)旧船(cuán)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cuán)。宋丹丹作为一名北京人,以其过人的表演功力将这段话的“东北味”演绎得淋漓尽致。此外,这个特点在许多其他影视作品和小品中亦有所体现,它为这些文艺作品增加了不少亮色。在以元音“a”开头的词组前加“n”,是东北方言的另一大特点。如,“安排(”nān pái)、恩爱(ēn ài)等等。近些年来,由于普通话在东北地区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普及程度不断加深,这一特点已经很难显现,尤其在青年群体中,很少有人再使用具有此特点的东北方言。在东北方言中,一些发阳平音的字往往读成上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福”、“职”、“蠕”等。除此之外,东北方言中变“üe”音为“iao”音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如“乐”、“学”等。以上这些特点使得东北方言更加风趣诙谐,读起来虽有些“土气”,却十分亲切。东北方言从发音上体现出了东北人憨直豪放的性格和无畏的个性。
构词上,东北方言特别常用叠词表程度,除了前文说到的“杠杠的”“嗷嗷”,还有“磴磴”(形容结实)、“呼呼”(形容迅疾)、“咔咔”(形容灵敏)等等,这些副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之深,同时又体现出东北人直爽奔放的内心世界。
词语运用上,东北方言更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例如,东北方言中,人们把没精打采的人成为“瘪茄子”,这是由茄子被霜打或日晒而呈现出来的蔫状所引申的;再如,“香饽饽”原指一种好吃的面食,却常被用来形容人气高的人或事物;又如,“铁”是牢固坚硬的金属,因此东北方言中常用“铁子”来形容与自己关系亲密、牢不可破的人…… 东北方言灵活的词语运用,像是为东北人的生活注入一针兴奋剂,让东北人如此有激情地面对
三、东北方言的发展和影响东北方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语言根基,也是一种情结,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第三,东北方言的传播现状及形式。
近些年来,东北方言通过影视作品,相声小品,二人转等形式突破地域局限,逐步走向全国,说明东北方言有很强的感染力。小品演员赵本山就是在媒体传播东北方言的领军人物。1990年赵本山小品登上央视春晚,紧接着黄宏和宋丹丹的《超生游击队》与观众见面,东北方言通过春晚成为各方言中最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小品《卖拐》获得2001年“我最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小品类一等奖。接着,东北方言剧《刘老根》在央视一套播出,立刻奠定了东北方言剧的万人迷身份。“忽悠”之后,全国一片“咋整”声。从乡村爱情到不差钱,从忽悠到急眼„„这些作品和语言体现着浓厚的东北文化底蕴,通过方言表现人物形象,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东北人感到熟悉亲切,北方人感到新鲜有趣。南方人也能看得懂听得懂,在文艺百花园中又多了一朵奇葩,也为民族语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合、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壮大了我国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声势和影响,弘扬了地域特色,促进了文化交流东北方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语言根基,也是一种情结。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此,展望东北农村题材小品剧和电视剧的健康发展之路,必须持之以恒地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与时俱进,紧扣时代的脉搏,更密切地关注现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在这一原则下,继承优秀传统地域文化,恰当融入东北特有的诙谐、风趣、幽默元素,这样才能多出精品,进而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回报。
然而,东北话之所以能快速推广到全国不仅因为东北方言小品影视的精彩,东北方言自身也有很多明显的优势。
首先,东北话最接近普通话,其中黑龙江、吉林一带大多数东北人说的 甚至比老北京的方言味道还少,这是一种很大的优势。正因为东北话相对标准,读音咬的较为真切,所以运用各种拼音手法都得心应手。在这个信息时代,这是个很多大的优势。
其次,东北方言许多俗语隐含着高度的人生智慧,并且寓意积极、劝人向善。例如“吃人家最短,那人家手软。”也是告诫人们不可贪图一时便宜这些来自生活得词汇虽然没什么大道理,但富于哲理,耐人寻味,使俗语也成了一本学不完的教科书。
当然,现如今,普及普通话的政策对东北方言正在影响,许多有有特征的东北方言也消失了,只凭口耳相传的东北方言也应该得到整理和保护。寻找另一种方法来传承和发展这种民间的方言!
著名学者钱玄同曾说:“方言的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方言文学的本身,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它们自己发达,它们永远存在。”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文化。方言是与特定的地域和地域历史、文化相联系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的结晶。汉语方言承载着中国多元地域文化,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胡适在《海上花列传序》中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胡适认为方言土语是最自然的文学语言。一方地域的语言文化是自己一方水土独自创造的,是对人类文化多元化的具体体现。东北方言正以它独特、诙谐的语言特征强力的感染着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中华文化!我们祈愿东北方言和文化能以其独有的魅力创出精品,继续为丰富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添砖加瓦,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民族语言、文化之魂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邵则遂,刘宝俊 《大学生语言学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马思周、姜光辉 《东北方言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年
韩耀旗、林乾 《清代满族风情》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
金启孮 《满族的历史与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金芳 《解读东北喜剧小品》
中国喜剧网,2004年5月
张婧、陈坤 《东北文艺现象透视》
艺术百家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