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修课《原声影视配音与赏析》的开发与实践
选修课《原声影视配音与赏析》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简介】
电影《泰坦尼克号》剧照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置增设了选修课。选修课程分两个系列,其中系列II 的课程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英语影视欣赏入门》成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推荐的欣赏类选修课之一,成为高中英语开设最普遍的选修课之一。
然而,我们调查发现,要上好《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这门选修课程并不容易,不少教师开设的英语影视欣赏类课成了“放羊课”,学生没有真正学到东西。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要求,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校条件,逐步开设和完善,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1]
一、英语影视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1966年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有促进作用,学习语言(或者任何其它知识)都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们是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下构建自己的语言的,换言之,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景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作用,所以学生应该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语言,这样才能重组以前的知识结构,积极有效地建构新知识。
教师通过英语原声影视手段,把“真实”的语言场景提供给学生,在视觉、听觉、文字的直观作用下,学生更容易融入真实的语言场景中,通过练习重建知识结构。英语原声电影不仅包含纯正的语音语调、地道的英语表达,还有丰富的感情世界、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多重信息。因此,英语原声电影是提高学生语音语调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资源,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良好平台。
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从表达信息的一种象征手段而言,电影是一门语言。因此,快乐影视英语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认识外国文化、民俗生活和人文思想。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有积极作用。
二、增加配音与赏析的必要性
《英语影视欣赏入门》作为《课程标准》推荐的选修课程,仅供各校参考。我们在充分肯定英语影视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欣赏类课程的缺点,我们对《英语影视欣赏入门》作了一定的改进。
首先,配音比赛是我校英语第二课堂的传统项目。通过配音使得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作为可视媒体,学生在观看影视的过程中不仅能听到人物的对白,而且能看到背景画面,演员的动作、表情、着装等超语言线索,这样可以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和阐释影片。”[2]
同时配音也有助于听力的提高。根据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同样的学习资料,如单用听觉,3天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15%;单用视觉,3天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40%;视觉听觉并用,3天后能保持75%。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英文字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单词辨识和单词拼写,中文字幕有助于学生对单词含义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中文字幕更有助于他们掌握单词的含义。
其次,由于选修课的开设对象是高中学生,考虑到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我们把欣赏入门提升到“赏析”层面。
英语电影全面、客观地展示了英语的民族个性、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从而使学习者把英语的词语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直至真正地掌握英语。
英语选修课必须体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定位,既要体现语言的工具性特性,也要体现语言的人文性特点。《原声影视配音与赏析》的配音课型实现了综合语言技能训练的工具性目的,而赏析课型则达到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目标。
三、《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的教学实践
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原声影视所富有的丰富内涵和多种功能,从而确定课程目标。《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对英语影视的兴趣,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配音及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化、民俗生活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纳入全校选修课课程目录,由全校学生自主选择,最后根据学生人数决定班级数量。每周1节课,共18学时。
《原声影视配音与赏析》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导向。《原声影视配音与赏析》分为配音教学和赏析教学两个板块。配音教学一般包含以下环节和内容:
①介绍影片的类别与影业公司、导演和制片
②介绍故事情节及专业人士影评
③分析人物性格
④分配配音角色
⑤配音实践
⑥成果展示
而赏析板块主要围绕人文情感和跨文化两个角度展开。采用多种课堂模式,如分组让同学推荐影片,开展影评,还有脱口秀和个人秀等。在赏析板块中,老师不仅是一个听众,也会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泰坦尼克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提出类似“Titanic 是悲剧还是喜剧?悲在何处?喜在何处?为什么在沉船时乐队还在继续演奏?”等问题,不仅使学生对于电影本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能从中感受人性的光辉。
“按照课标的理念,评价的功能是激励的功能,因而教师在一节课中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让他们都有所获有成功感是极为重要的。”[3]《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课程评价采取多元而灵活的评价方式——如果某个学生的语音纯正流利富有磁性,那么配音是他的首选;如果英语语音不够完美,学生可以参加影评类的考核。过程评价占主要地位。
按自我评价(30分),小组评价(30分),教师评价(40分)三部分考核相加,确定学生选修课程学习成绩。
结语
《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课程开发建设历时三年多,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程模式、评价模式和配套实践模式,出版了自编教材,逐步形成了合理的课程团队。课程历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2012年被评为杭州市选修课精品课程,2013年被推选为浙江省第二批网络课程。每年由学生会打造的校级“原声影视配音大赛”已经举办五届。在每年的大赛中,这些学生往往大显身手,表现惊人。出彩的配音使得大赛扣人心弦,高潮迭起,不仅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希望英语影视欣赏类选修课成为学生最喜爱、最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2]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6):48.[3]葛炳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49.
第二篇:法律影视赏析选修课结业作业
法律影视赏析选修课结业作业
1.《十二怒汉》影评;
2.《杀死一只知更鸟》影评。
《十二怒汉》观后感
第八周放映的《十二怒汉》是一部以陪审团为主角的法庭戏,是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之作。90分钟的片子,为我们展现了陪审员的会议表决全貌。所有的情节几乎全在一个屋子里展开,在那样闷热的夏季,十二个普普通通的素不相识的人,为了一桩杀人案件,坐在了一起。这十二个人,被这个司法制度挑选出来,组成了一个“陪审团”,并要开始决定别人的命运,决定他是有罪还是无罪,是活着还是死亡。他们是在法律强加的义务之下而被迫来到法庭的本来不懂法律。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和生活背景,从事不同的职业,有自身更关心的利益,有不同的人生经验,有自己的偏好和性格。这十二个人,该如何达成共识,以正义公平为秤,去行使他们的表决权利?
在经过六天冗长枯燥的听审之后,法官终于对陪审团发布了裁决指示。被告是一名年仅18岁的男子,被控在午夜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法庭上提供的证据也极具说服力:居住在对面的妇女透过卧室及飞驶的火车窗户,看到被告举刀杀人;楼下的老人听到被告高喊“我要杀了你”及身体倒地声音,并发现被告跑下楼梯;刺进父亲胸膛的刀子和被告曾经购买的弹簧刀一模一样。而被告声称从午夜11点到凌晨3点之间在看电影的证词极不可信,因为他连刚看过的电影名字也说不出来。
开始,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人认为案情有疑点。陪审员们被锁在这间闷热的小屋里,汗流浃背,焦躁不安,受够了这拖沓的审判;有人还惦记着自己的生意或晚上的球赛。根据法律,他们只要一致表决通过有罪,就可以完成使命。有些人所谓“以公正法律的名义”、所谓“根据证据”,不过是他们只想例行公事,然后赶快回家的托辞。
一位陪审员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八号陪审员提出了几大疑点,如火车经过无法听到喊声、跛脚老伯不可能在15秒穿过大门、伤口的角度等,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审判别人的同时也在审判自己”,论辩的紧张、交锋的激烈,恰好说明陪审员们在郑重其事地担当法律的角色,他们虽然以前各有其事,但逐渐不再为了自己的事而随大流;他们开始认真对待而不是应付差事;他们需要说服别人和被别人所说服,而不是草率作出决定,他们是经过长时间“愤怒的”争吵后才表决的。这也许是一个两难。我们当然需要真相,但如果由于人类本身局限性,真相不可能完全显现,甚至完全可能遭受曲解,这时候怎么办?我们只有选择,作出在一种制度安排之下可能的选择。正如那个坚决质疑的陪审员所说:“排除偏见并不容易,每遇到一宗案件,要揭露真相并非易事。我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也许没有人知道,我只想为清白者辩护。我们所讨论的各种可能,也许是错误的;也许我们使有罪的人消遥法外,我不敢肯定。也许有人可以做到。但我们有合理的质疑,这对法律十分重要。”在不断的怀疑与思考中间经历了七次表决,表决方式有写纸条、举手、口头表示,其结果分别是:11比1;10比2;8比4;6比6;3比9;4比8;1比11,同意有罪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顽固坚持被告有罪的陪审员终于放弃立场。被告终于被宣判无罪。
本影片形象地说明了陪审团制度的特点:即不是证明嫌疑人无罪,而是证明该案子证据不够充分,无法定罪,这也是西方法律制度“宁可放走一万,不可错杀一个”的例子。在一场惊心动魄的辩论之后,案件结束了。这些以前素昧平生的陪审员走出法院大门,分道扬镳,各谋自己以后的平静生活。他们彼此仍然不知道对方什么名字。影片的最后才依次现出每个人的脸部特写以及他们各自的名字。这真正让人感觉到,他们的确是平凡、普通甚至渺小的一群,但他们无疑又是这个制度最伟大最坚实的支撑者。他们是一批醒着的人。
当然,本片最有特色的是它巧妙的节奏——在单调的场景中,用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一个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故事,能将观众吸引在仅有不到4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而并不觉烦闷。有许多的细节,如演员的身体活动状况和整个案件的思维活动状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单调的场景下的故事不那么寂寞。比如中场休息上厕所的时候,不同的人在厕所中的互相嘲讽;被说到伤心处的人暴跳如雷,愤然起身要去打人;外面突然下起大雨,大家起身关窗子等等。每个人说话不是特别多,但都完整地展现了各自的性格,每个演员都演出了自己的特色。《十二怒汉》是电影史上的不败经典,无论从演员精细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词,还是完美跌宕的故事情节,都是一部不朽的巨作。
《杀死一只知更鸟》观后感
记得第九周的课堂上,我们坐在在椅子上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师又一次的“精彩大放送”。法律影视赏析课堂,就像老师第一次上课时讲得那样,既是一种放松,又能观赏经典影片,还可以学习到法律知识,顺便也练习了听力。虽然我们在课堂上放的基本上都是国外老电影,但每一部都很精彩,很能震撼人心。我最喜欢的两部是《窃听风暴》和《肖申克的救赎》,That's really fantastic!
老电影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更纯粹、更真实,可以让我们充满对那一个时代的缅怀。静静地关上灯,让知更鸟将我们拉回到19世纪初的梅岗小镇。
艾蒂科斯·芬奇是一位在南方梅岗城任职、为人正直沉稳,常常不计报酬地为穷人们伸张正义的律师。他有一双年幼丧母的孩子——女儿斯科特与儿子詹姆。两个小家伙非常调皮,有一次谈起打鸟时,他对孩子说,不要去杀死知更鸟,因为它们只为人类歌唱,从来不做危害人类的事情。
在当时,歧视黑人的现象十分严重。一天,芬奇去法院为黑人汤姆一案当辩护律师。白人检查官指控汤姆犯有强奸罪,芬奇经过认真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于是,在法庭上,他实事求是地进行辩护,把对汤姆的指控一一加以驳斥,最后他要求判汤姆无罪,并且义正辞严地呼吁人们要尊重事实,要维护人类的尊严与平等。可是法官与陪审团都偏信原告的“证词”,仍判汤姆有罪。而且,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持种族偏见的一些白人进而对芬奇一家进行挑衅和恫吓,詹姆与斯科特在参加万圣节庆祝活动时被一伙歹徒袭击,詹姆的胳膊被扭断。面对强暴,芬奇毫不畏缩,他准备继续为汤姆申诉。
在这一过程中,芬奇的人格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高大。影片控诉了种族歧视现象与社会等级制度的虚伪。在法庭上,芬奇凭借机智的头脑和高尚的道德责任感,几乎戳穿白人流氓地痞的无礼诬陷——然而,就是在这样真相大白的情
况下,陪审团讨论决定,汤姆依旧有罪。偏见可以超越法律——这是怎样的不平等啊!
而事情远没有结束——自从接手了这一案件,芬奇原本平静的家庭被弄得波澜起伏——两个可爱的孩子不止一次遇到白人流氓的威胁,芬奇本人也被孤立起来。但是,不管社会如何黑暗,善终究会绽放光彩。我忘不了一个镜头——芬奇在开庭时据理力争,将原告驳斥得哑口无言,在审判结束后,所有白人都已退席,只剩下芬奇一个人在整理卷宗。这时候,在法庭的后部,有很多人没有离去——他们恭敬地起立,默默向芬奇致敬。一个老者说:“孩子,站起来,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律师!”这一点温馨,足以让我感觉到善的力量。
影片中孩子们对布·拉德力的态度的变化是衡量孩子们从童年的天真发展为具有承认的道德观的重要尺度。开始时被残暴的父亲摧毁而足不出户的“布”在孩子们眼中代表了恶魔的恐怖,而随着“布”不断向孩子们赠送小礼物,为杰姆缝补了裤子,他在孩子们眼中的形象也逐渐真实起来。到小说最后,“布”从鲍伯·尤厄尔手中救出了斯各特和杰姆时,在斯各特眼里,“布”已由一个鬼魂变成了一个人。“布”象征了人类的高贵善良品质,尽管曾经受伤害,但内心的纯洁善良贯穿于他整个生命。社会给每个人的包装不同,在那个只看外表的、处处充满等级与偏见的时代,理解、同情和良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而三个天真孩子的生活因为两桩冤案而改变。羸弱而失语的人、固守太多偏见的无知的人,还有恪守原则的善良的律师父亲,迫使他们艰难地去理解成人世界里的偏见和冷漠,去理解真相所包含的危机和无奈,同时试着去理解,坏人的内心也可能无辜。芬奇是一个严格而又慈爱的父亲,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个世界,让生活教给孩子理解和善恶。
知更鸟在字面上与情节没什么联系,但在小说中具有强大象征性。它代表了天真无辜者。而“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事就是一个罪恶毁灭天真无辜者的故事。小说中的杰姆、汤姆·鲁滨逊、迪尔、布、雷蒙德先生、梅耶拉·尤厄尔都是“知更鸟”。《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份珍贵的时代文物,在那个更加善良、优雅也更单纯的美国里,为世人保存了希望与情感。
19世纪30年代,是一个绝大多数电影开始被拍摄成彩色的年代,而这部影片却选择了黑白,从视觉上看影片无与伦比,在灰白色的画面中,它所要传递的深层含义和隐喻意义,可谓是不言而喻。《杀死一只知更鸟》,诠释着理解和同情,引发我们的反思,在纷繁的复杂的社会里,让我们找回片刻的自我。最后,感谢老师的精彩影片!
第三篇:证券交易与实践选修课心得
证券交易与实践
班级:11广电5
姓名:董冠文
模拟账号:62广电5董冠文
班级:10机自1
姓名:郑晓峰
模拟账号:05机自郑晓峰
证券交易与实践心得
62广电5董冠文 由于证券交易与实践这门选修课,所以课程的安排为一个礼拜六节。即便课程的的时间比较紧,但还是觉得这样的学习过的更加充实。
凭着对股票的一种兴趣,我报了证券交易与实践这门选修课,很久之前,我就希望研究股票,但是苦于自己研究不出什么名堂。在我看到选修课有这门课的时候,我很果断的就报了这门选修课,希望可以从中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记得第一次开课的时候,王老师的课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他与众不同的讲课方式,幽默,诙谐,又会在开心的同时不忘了给同学们带来专业知识,这样的课堂更容易让人投入,让人接受。
在这门课上,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模拟账户,有了自己的第一笔“资金”,在听完老师的课后,每个人都有种跃跃欲试的样子。记得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说要我们大胆的买进,买的越多越好,这是为了锻炼你们的胆量。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财富通”这个平台,经过慢慢的练习之后,我们很快的就对这个软件有一定的了解,操作起来也比较熟练了。慢慢的敲击键盘的声音就像是在演奏音乐一样让人沉醉。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如何去看k线,了解到什么是空方和多方,还学会了看大盘的线的走势。学习了如何看大盘的黄线和白线走势来判断大盘未来的涨跌状况。也学习了看个股的白线和黄线的相关问题。学习了如何计算均价,黄线往上和往下的相关走势。对于大盘的分析,老师给我们列出了一下几点:1.高开高走---表示多头的市场行为。2.高开低走---表示空头的市场行为、3.平开高走---表示多头的市场行为、4.平开低走---表示空头的市场行为、5.低开高走---表示多头的市场行为、6.低开低走---表示空头的市场行为。
在逐渐深入的学习后,我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委买手数、委卖手数、委差和委比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很快的找到某只股票未来是涨的还是跌的,也学到了换手率的公式和量比的问题,换手率是一只股票好坏非常重要的指标。价和量是市场行为的最基本表现,价量时空是技术分析的四个要素,其中,价和量是最根本的,价量配合是技术核心,主要包括价量同步和价量背离两个方面。
通过一次次的作图,我们不断的巩固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自己动手的同时也对k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王老师与其他大学老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善于诱导我们去学习,而不是逼着我们学习。上王老师的课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一点都不够用。
随后我们还学习到了单根k线和多根k线相互配合的有效应用,这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股市的认识,在分析缺口的时候,我们着实在这上面花了很大的力气,因为知识太深,我们无法全部理解,只能够学点皮毛。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吊劲线、射击之星、倒锤头和阴(阳)线垂头的基本图形以及它们各自的变化图形。老师还告诉我们,早晨十字星是提示我们买进的时候,而黄昏十字星则是需要我们卖出。通过不断的出题,老师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应该买进,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卖出。教会了我们切莫急躁,不要一头扎进股市中,要了解大盘,要对相关行业和企业有所了解,要及时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所发生的大事,有哪些是足以影响到未来盘口的走势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翻开自己的摘记本,一幅幅图和一段段文字显得那么的吸引人,王老师还带我们学习了转势形态和整理形态。如底部转势和顶部转势,这些图都非常的有用,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到未来股票的走向。另外还带我们学习了向上突破、向下突破和上下突破等图形,一张张图被我们一个个的拎出来分析。王老师非常耐心,不会因为我们学的慢而失去耐心。每个人都有自己充分的动手寻找机会,让王老师一个个的去看,对错都没有任何关系。都会得到王老师的鼓励。
上周,王老师还教了我们如何去选择均线。软件上有很多的均线,而不同的人需要用到的均线是不同的。如短线炒股的人,中线炒股的人,中长线炒股的人。这些都是需要看不同的均线才可以的。在这么多均线中,如果你是短线炒股的人,我们应该选择看5日均线,这样可以很快的发现这只股票的涨跌情况。如果你是一个中线炒股者,我们应该去看20日均线,这条是中线炒股者的生命线,对中线炒股的人非常的有用。而对于那些放长线,钓大鱼的中长线炒股者,120日均线才是你应该研究的东西。以上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知识,很可惜时间实在是过的太快了,对这方面的知识越来越渴望,选修课又要结束了。很多东西我们都还没有学到,就像王老师说的,我们真的有点舍不得王老师走,多么好的教学方式,可惜只是选修课。如果以后有机会还能够上到王老师的课,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知识是无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偶尔也可以选择看似毫无关系的学科。
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又很多不懂的地方,首先,我之前对股票市场的研究几乎为0.其次,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许还不知道赚钱是多么的辛苦,虽然股票赚得快,但是稍有不慎便会被套牢以至于无法翻身。更多的还是在选股这方面,我很难能够把握住一只比较好的股票,对k线以及均线的研究也还不够。我知道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跨专业学习难度很大,但是我还是希望自身能够克服。毕竟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每堂课必到的我从来不放过每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如果以后真的有机会在真正的股市中闯荡的话,我相信这节课给我的影响会很大。
第四篇:利用微课程开发开设选修课的实践与反思
利用微课程开发开设选修课的实践与反思
自2012年始,随着浙江省深化新课程改革序幕的拉开,我校致力于打造特色示范高中,积极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发选修课程.第一年,我们在摸索中前行,合作或者独立开发了一些选修课程;第二年,我们在头一年开设的选修课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并以浙江省教育厅第三届省精品选修课程评比和我校加入华师大C20慕课联盟学校为契机,开发开设了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椭圆”,被评为浙江省第三批省精品课程.下面回顾“椭圆”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过程,谈谈对微课程在促进选修课开发开设中的应用的几点体会与思考.一、微课程与选修课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带来一种学教方式的全新变革.要想更好地利用它,就必须全面认识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属于课程序列,从课程论的观点来看,课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属于课程实施与评价.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1]因此,使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具有了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性质,即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化了.而微课,只是微课程配套资源之一.[2]除了微课视频之外,还有微教案、微练习、学习任务单等配套资源.目前,受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高中阶段对选修课没有进行具体的考查,选修课仅仅是形式上的存在,还是没有逃脱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控制,因此选修课程经常必修化.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拓展、补充、延伸的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根本没有体现出来,不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达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的目标.另外,在国家课程资源的配套中,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不到位,不能及时地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开发的微课程“椭圆”主要是想把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运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结合课程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等特点,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入了教学微视频、学习任务单、课后微练习等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素材.突出课程目标和教学体系、完善课程资源和课程内容、健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形成了具有镇海中学特色、学生学有成效、促进教师专业迅速成长的精品选修课程.二、微课程“椭圆”介绍
(一)课程的定位
镇海中学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椭圆”由我校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沈虎跃老师和浙江省教坛新秀、宁波市名师、教研组长周海军老师策划顶层设计,莫芬利、杨威、朱寒杰、张义斌等四位老师共同开发完成.椭圆是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初步学习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解析法后,深化这一重要思想的又一重要载体.同时,椭圆作为三大圆锥曲线中第一个接触的曲线,它能够为后面双曲线、抛物线的学习提供性质类比的基础和解题方法的借鉴,因此学好椭圆有积极的意义.本课程以人教版2-1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导向,以突出方法和数学思想为主线,以满足和发展学生兴趣为依据,结合高考热点问题、典型解决方法和重要命题背景,针对镇海中学学生特点,本着提升学生认识水平和提高数学素养的原则,从椭圆的基础知识、热点问题解决方法、拓展知识背景介绍三个方面,选取与椭圆相关的知识内容编写而成.配套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和课后练习(附答案).课件及教案方便学生课上互相交流、课后巩固提高,教学视频可以方便学生多次观看、内化巩固.凸显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作用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实用性.(二)课程的内容
微课程“椭圆”分为三个部分共18讲,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学习.其中“基础篇”(第1~5讲)主要以椭圆的方程和几何性质为切入点,涵盖定义、方程、几何性质、离心率、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等五大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是课本和高考考查的基本知识;“方法篇”(第6~12讲)主要以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问题、中点弦问题、焦点弦问题、定点问题、定值问题、最值问题、轨迹问题等七大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解题方法的引领,突出解析法这一重要方法和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拓展篇”(第13~18讲)主要以课本中的习题例题或阅读材料为出发点扩大学生视野,内容包括椭圆的再认识、椭圆与圆的变换、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参数方程、椭圆的光学性质、椭圆中的极点极线,希望从新的高度和角度加深对椭圆性质的理解.课程选题都源自高考考题或经典例题,通过剖析题目背景、探究解决方法、挖掘背后联系、提高解题能力,从而为后续学习圆锥曲线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的特色
在前期开发及实施的基础上,我们不断积累和修改完善课程讲义、教学设计,又加入了教学微视频、学习任务单、课后微练习等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素材.突出课程目标和教学体系、完善课程资源和课程内容、健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形成了具有镇海中学特色、学生学有成效、促进教师专业迅速成长的精品选修课程.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注重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相结合;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注重课堂内容和课外内容相结合;注重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相结合;注重视频讲解和课堂讲授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注重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自我评价和练习评价相结合.在镇海中学邀请的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的教授对我们开发的选修课程的点评中说道:“该课程设置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科学有效,符合学生实际.内容编排由易到难,有层次,有内在逻辑.内容充实,呈现多样,有文本,有图片,有表格,有课件,有视频.有利于学生自学.内容选取既立足教材优势又弥补教材不足.知识总结归纳细致,富有探究性.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因为是初次尝试,所以在开发开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无论是前期课程规划设置、视频录制、课程实施等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微课程规划设计时“度”的把握
大家都知道选修课是必修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或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或旨在培育学生专业兴趣、拓宽学科视野、提高探究能力,或旨在让学生感受学科的发展方向.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目的,其前提都是通过教师提前对选修课程的设计即课程纲要的规划来总领,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来体现.因此,课题的选择的“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由于选修课的教材需要教师自己开发,既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围绕着“你的课程纲要、你确定什么课题来体现你想要表达的数学思想或方法”是每一个教师在课程开发设计之初都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这个选择的“度”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好好斟酌的.[3]
(二)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
由于微课程的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而高中数学常规课的课堂容量都较大,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需要不受平时课堂教学内容的限制.课堂上必须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呈现过程设计的新颖巧妙;必须有到位的教与学方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必须有多样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用较少的时间产生最好的效果.因此在录制关键的微视频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是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ppt视频,还是用“e板会微课大师”完整呈现教学思维过程等等,都需要全面的考量.(三)微课程视频的录制方式
在开发的过程中,微视频是微课程的主要载体,视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微课录制的过程有多种类型,我们采用的“录屏式微课”是比较方便快捷、成本低、使用普遍的一种制作方法,它表现力和可操作性非常强.常用的软件除了电脑中常备的一些软件外,还有“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简称CS)和“e板会微课大师软件”.有的课我们采用的是录屏加动画演示的呈现方式,有的课采用边讲边写的录屏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由于制作微课视频对教师的语言要求较高,因此在录制过程中需要反复斟酌,尽量避免出现废话、重复的话,追求一气呵成.据教师反映,普遍一个短短的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在备好课的前提下,录制和编辑的时间前前后后超过4个小时.(四)课程二次评价体系的完善
通过实施后反馈,该课程教学视频制作精良、讲解易懂、课件教案齐全、课后补充作业难度适中、答案详细,不仅适合学生选修课学习,更加适合学生课后自学巩固.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该课程不受课时限制,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教学课件、完成课后练习的方式即掌握该十八讲内容;但是相对于成绩较为薄弱的学生,虽然该课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适合学生课后多次观看教学视频,内化主要教学思想、巩固解题思想方法,也可以减少教师课后辅导的时间、减轻辅导的压力.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部分学生没有条件二次观看,即使多次观看了,但是课后的练习没有改变,或者说没有更多的可用的检测学习成果的练习来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学习效果难免打折扣.四、对于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思考和收获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事物很多教师对其概念界定还不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其应用方式也还处于探索与实践之中.但是,这种不完善又给我们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舞台.(一)微课程开发的过程是重新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师成长的需要.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教师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4]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认识.认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自我的优点,在开发尤其是视频录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制作的视频更加精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微课程和学科教学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传统的学科教学充分发挥了其教育属性,在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在教学方式上,微课程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它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互动交流、提问研讨的方法,把课堂还原给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本、观看视频讲解、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检测,也有教师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再大家看视频对照、最后练习评价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微课程与学科教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携手教改的一对“好朋友”.(三)微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方式是多样的 因此,选择适当的课型适当的内容进行微视频教学是有必要的,由于微课程本身时间长度的限制,当面对较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时,其学习效果会逊于具有较大容量的学科教学这一方式.因此,知识结构简单、简易明了的知识可以大胆地使用微课程,而内部结构复杂不易阐述明白的知识,就不宜采用微课程的形式.这就需要一线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微课顺应时代发展而生,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我们相信,高品质的数学微课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加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需要,改变低效的学习模式,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研究、探索实践能力的目的,可以说,“微课”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2] 马九克.微课程及微课程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9):14-15.[3]杨威.小议知识拓展类选修课课程开发开设的“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7):17-18.[4] 秦越霞.草根专家“微课程”: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J].广西教育,2013(8):54-56.
第五篇:高中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范文模版]
说明:
这是关于高中语文学科选修课开设的一篇文章,对英语学科的选修课开设有一定启发,特选为阅读材料。
高中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选修课的定位
高中语文选修是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而设置的课程。依据“课程标准”,它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让学生在必修的共同基础上通过多样的选择来提高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他们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大规模开设选修课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选修课如何定位?一般认为,必修课强调“共同基础”,选修课重在“多样选择”,于是许多老师便把高中的选修课理解为大学里的选修课。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实际教学中核心选修课只能是整班实施的、没有多少选择余地的选修,教师还是自己的教师,教室也还是从前的教室,选修的科目也只能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大家普遍认可的核心科目。也就是说,必修强调“共同基础”,选修强调“个性选择”只是相对而言的,选修和必修在许多方面有共同和相似的地方。选修课的多样选择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看,主要表现为各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的选修Ⅱ校本课程,并更多地体现在具体课程内容的选择、组合、生发和拓展上。另一方面,进入选修阶段,学生已完成了五个必修模块的学习,选修课必然肩负着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责任,需要通过具体的学科学习,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人生得到发展。因此,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继承、巩固,拓展、提高。两者之间既有继承性,也有相对独立性。继承性是选修必须重视对必修内容的梳理和巩固,选修课仍然具有基础性;独立性是前者强调基础,后者注重拓展,强调探究,着眼于发展和提高。.认识上的误区
对选修课定位不准,认识上过于理想化或过于实际,使许多老师在选修教学中存在着思想和做法上的种种误区。.误区之一:认为选修课就是类似于语文第二课堂的活动。在教学中缺少明确的课程目标,缺少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缺少适应选修课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缺少对课程的多元的科学的评价,往往是学生随便说说,教师随便聊聊,或者放几张光碟,看一点录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学生也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发展。.误区之二:简单地照搬大学选修课的模式,不顾教材的规定性以及学生的实际,随意拓展,任意生发,把大学的内容简单地搬到中学选修课堂上,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忘记了基础性、工具性和实践性,认为只有这样才像选修课,才够品位。选修课固然要拓展和探究,但应“适当”,要讲究拓展的价值,重视探究的质量。不顾学生的实际,一味求“深”求“难”,这样做也同样无法实现选修课程的目标,无法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误区之三:在应试高考的压力之下,把选修课扭曲为应试的复习课,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我就怎么教。这种做法具有相当大的市场。这种常规教学应试化的做法,不仅降低了语文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而且也无法真正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来。进入课改后,许多老师都担心语文会不会在高考中
吃亏,其实,只要认真地按照课改的精神去做,不仅不会吃亏,还会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因为,从根本上说,高考最终考查的是学生的素养,素养提高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亦步亦趋,平时教学中唯高考马首是瞻,自以为是瞄准高考,瞄得越准,差得越远。.选修课面对的困难
选修课程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需要建设的内容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困难之一:课程量大,课时不够。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各选修模块教学都是36个学时,但就实际情况看,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开设一门选修课是不大切合实际的。多数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都相应增加选修的课时。另外,每一个选修模块都有其独立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一定的巩固消化的时间,否则,每趟列车都是“动车组”,就无法从容地欣赏窗外的千山万水和万紫千红。怎么克服课时紧这个困难?能增加的课时数是有限的,主要还是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功夫,应该加强教学内容的选择,把课程内容加以重组,不平均用力,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学生在有限课时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困难之二:备课量大,教师负担比较重。对于老师来说,选修课课程的内容是全新的,不是抓住一本教参、两本资料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重新学习,熟悉教材,开发教材,积累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总之,备课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这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解决之道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学科建设,组内老师分工合作,加强研讨交流,资源共享,发挥集体的力量。这对学校的学科教研水平和学科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困难之三:长期学习一门选修课,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某种程度上,选修课是把必修的一个专题章节的内容拓展开来,变成一门完整的课程。于是教学中就不得不面对学生长时间学习一门功课所必然带来的厌倦、懈怠和疲软。唐诗宋词是好东西,可是天天吃,学生不免会倒胃口;《史记》是好东西,读一两篇学生兴味盎然,可作为课程来学就会遇到新的矛盾和困难。选修课的设置,在学生兴趣的调动和保持上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学生来说,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品质。对老师来说,要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安排、穿插、取舍,使学生学有所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然,仅仅凭着学科天然的吸引力和学生自发的兴趣是很难将选修课进行到底的。这方面老师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困难之四:难易度的把握和怎样评价的问题。教师最大的困惑是进入选修课后对学科难易度的感觉丧失了。教浅了,怕学生吃不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科评价的风险增大;教深了,怕学生吃不了,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成本,最终也无法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这种对学科教学难易的失控与未来这门选修课评价方式的不确定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老师们对选修课教学的焦虑,导致教学中求深求难、逐点过关等应试倾向,从而背离了选修课的课程目标。选修是必修的继承和发展,选修课教学的难易应大致相当于必修教学的难易,而又适当地有所提高。选修教学是常规教学,其评价不应该完全瞄准高考,而应与常态教学相结合,教什么就考什么,探索多元的评价模式。处理好“考”和“教”两者的关系,才能使选修课教学获得成功。.选修课程开设的建议
目前,教师亟需要建立课程意识。过去语文教材是六本书,一个学期一本,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很容易忘记语文是一门课程。课改的今天,面对丰富多样的选修课,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开发意识。任何一门学科作为课程,必须问一问自己: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科有什么特色,应提出怎样的要求,使用何种教材以及相关资料,需要多少教学时间,选择哪些有价值的内容来教学,怎样组织展开教学,采用何种评价方式等,能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它才是一门具有课程学意义的课,才是科学、有效的课程,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
首先,课程目标。应该根据学生学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特点确立选修课的具体课程目标。比如苏教版《〈史记〉选读》,是文言文,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更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因此可以确立以下的课程目标:(1)学习10篇传统经典篇目,初步理解司马迁与《史记》,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语言魅力,提高语文素养;(2)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学习,加强诵读和语译,培养文言语感,梳理文言文化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学习,积累文化常识,梳理巩固拓展文言阅读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4)通过班级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写两篇读史心得,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写一篇研究性小论文,编辑成册,展示成果。.第二,教学要求。对课程的主要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保障课程在不同的学习集体中都能顺利地实施。仍然以《〈史记〉选读》为例,可拟定以下的教学要求:(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注重基础,科学评价;(2)强化诵读和语译练习,巩固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技能;(3)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索灵活的教学策略,建设符合校情学情的选修课教学方案;(4)梳理巩固文言阅读知识和技能;(5)重视从文化视角出发去汲取历史和民族的智慧;(6)探索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第三,教学时间和形式。根据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以及教师学生的实际,确定选修课教学时间和授课形式。如《〈史记〉选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把36学时调整为45学时,不跑班而采用全员选修、班级为单位集中授课的形式,教学任务由原来的语文教师承担。.第四,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选修课教学任务重,应该也必须加强选择性,学会做减法,对教材进行开发。苏教版《〈史记〉选读》原来有七个专题:
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二、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三、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五、摩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六、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述艺术;
七、正史鼻祖,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如果不加选择依次教下来,不仅课时不够,而且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不符合高中生的学习心理,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从教科书18篇文字中精选出10篇,重新组合成四个学习专题:一是“春秋战国风云人物传”专题(包括《管仲列传》《屈原列传》《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滑稽列传》6篇),二是“汉代风云人物传”专题(包括《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4篇),再配上一个“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探究,最后加上一个“《史记》研究”的活动展示。这样既保留了课程精华,又放大了《史记》史传文学的魅力,构成了学习探索的平台和空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教学的主动,实现了这门选修课经典育人的课程价值。.选修课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出挑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对于《〈史记〉选读》,首先,应该明确它是文言文,应抓住文言学习这个课程目标,梳理、巩固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该明确它是文学,要结合文本研读,体验波诡云谲的历史事件,解读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欣赏叙事写人的丰富的手法。第三,应该明确它是文化经典,要善于把古今打通,站在当下的语境,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中汲取人生智慧,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拓展文化视野。教学中我们总结提炼出“实”“补”“略”“比”“探”五个字,追求文言教学中“言”与“文”的统一,通过“言”的手段达到“文”的目的,通过对关键性的、有包孕、有张力的“字”的品味、辨析和推敲,引领学生达到对文章、文学、文化的深层次理解,获得精神的成长。倡导多样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一定能创造出行之有效的选修课教学途径。.第五,评价方式。开设《〈史记〉选读》选修课,坚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两次常规的试卷型书面检测外,还辅以一次研究性小论文写作、两次读史札记和读史心得的撰写等,并对学生阅读探究的最终成果进行比较展示,兼顾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探究意识等,综合评价本选修课学生学分成绩。多样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生机勃勃的学习局面,使学生真正感受选修课程的魅力。.选修课五个系列,培养目标有融合也有侧重,如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方面的课程往往偏于文学鉴赏;写作、语言、新闻等方面的课程偏于实际应用;而文化论著阅读则是偏于理论思辨的。不同类别的选修课,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甚至考核方法等应该也必须有所区别。.第六,教师的培训。选修课具有一定的专业化、学术化特色,对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特别重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学校培训和个人的自我学习。一门课要驾御得得心应手,总要教一两轮下来才能“焐熟”,别的不说,课程资源就必须慢慢积累。上《〈史记〉选读》时,我们给每个授课老师配置了韩兆琦的《史记(评注本)》、杨燕起等人翻译的《白话史记》,还有《〈史记〉通论》等,学习了李长之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等经典著作,以完善教师的学科知识背景;还收集了秦汉战争挂图、《百家讲坛:王立群说〈史记〉》等图象影视资料,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为选修教学提供了方便。新课改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教材要同步发展,这一点在选修教学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明显。有老师开玩笑说,教完《〈史记〉选读》,自己都成半个专家了。.选修课的设置必将触及课程理念、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考试评价的多元化等一系列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这既是挑战,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机遇。选修教学期待着老师们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