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可爱的榆林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神木县第十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可爱的榆林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贾海军
本学年度,由我承担五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首先,在这一学期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认真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自己仔细的翻阅了教材,然后查阅资料补充知识,先把自己充实了才能教给学生。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大纲要求制定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使教学有计划进行,期末做好总结。
该课程属地方课程,所以教材的内容偏于地方色彩,基本是关于榆林的一些人文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所以他们学习起来应该更轻松、更有趣,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内心对家乡的热爱。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迅速崛起。如何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有机结合,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我主要在课前安排学生先自己了解每课的知识,先激发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然后自己搜集自己所知道的资料,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展示出来。
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学习的积累,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积累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反思自己,寻找一些更适合学生,更适合地方教材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的素材与生活紧密联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
忆,体会家乡的美。
在课堂上,老师不光要教学生知识,还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管好课堂纪律。五年级的学生虽然自律较好,但一些不好的习惯任还存在,管不好自己,不认真听见,交头接耳,这时候我及时纠正这些问题,长期下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规范了很多,明显感觉他们成长大了。
不管是什么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觉得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的地方课程自然少不了,比如有一课是《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讲的就是榆林传统的剪纸艺术,这就需要学生动手来剪,所以我安排学生每人剪几个图案,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出了自己各种各样的剪纸,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在课堂上开始表演。这一课下来,我觉得学生不仅对剪纸有了了解,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我们本地的传统手艺更加喜欢,相信他们能把这些很好的传承下去。
由于我们的地方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我也是刚刚接触,可以说是处于教学的探索期,自然有很多的不足,有很多需要探究、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能在这门课程中感受到榆林的可爱和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及传承本土文化。
第二篇: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安全课程、心理健康课程、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地方性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他们高兴,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心理健康课程、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课程的知识都掌握不少,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3.认识一些文学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5.熟识中国传统文化,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6.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安全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安全行为规范》等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三)环保教育: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五)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下学期我会收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 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六)继续进行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通过教育,学生们掌握了预防氟中毒的方法,并通过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进行宣传。
总之,在本学期的可爱的榆林课程中,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固定的内容,加之自己经验不足,使学生学习较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争取更好的效果。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可爱的榆林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可爱的榆林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指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指导得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可见学生的自主性在课题的研究中尤其重要。
我在教学时,倡导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如一学生对手工感兴趣,他便主动去找老师进行研究探讨,让老师对其实践活动提供帮助等。现在,我们教师、学生都具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有利于个性化发展。活动内容不再以课程参考教材设定,而是由教师或学生来制定。在制定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校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学校拥有的资源的优势等等开展活动,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内容来源。不固定本班的师生的合作实践研究,在教学时有时感觉,在班级内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自于伙伴和班主任的智慧资源都显得不足。因此,我倡仪教师一方面可采用年级打乱混合形式开展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助互动;另一方面,以教师学习型小组为单位给予学生作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更加广泛的时空开展可爱的榆林,得到更加丰富的智慧资源。
由于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型转变为平等的合作型”。教师的切入及时、准确,启发得力,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抒己见,兴趣一旦被激发,思维就更加活跃。如果教师只是按图索骥,看图说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要被限制,就不能充分体现双方面的互动性。教师应即时表扬踊跃举手发言的学生。这对被赏识的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自尊心、上进心就能更好地发挥。
可爱的榆林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学期可爱的榆林的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神木县第十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贾海军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这学期每周星期四最后一节课是可爱的榆林,学生普遍对这门课非常感兴趣。下面我就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可爱的榆林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可爱的榆林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指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指导得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可见学生的自主性在课题的研究中尤其重要。
二、我在教学时,倡导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如一学生对手工感兴趣,他便主动去找老师进行研究探讨,让老师对其实践活动提供帮助等。现在,我们教师、学生都具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有利于个性化发展。活动内容不再以课程参考教材设定,而是由教师或学生来制定。在制定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校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学校拥有的资源的优势等等开展活动,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内容来源。不固定本班的师生的合作实践研究,在教学时有时感觉,在班级内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自于伙伴和班主任的智慧资源都显得不足。因此,教师一方面可采用年级打乱混合形式开展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助互动;另一方面,以教师学习型小组为单位给予学生作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更加广泛的时空开展可爱的榆林,得到更加丰富的智慧资源。
三、由于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型转变为平等的合作型”。教师的切入及时、准确,启发得力,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抒己见,兴趣一旦被激发,思维就更加活跃。如果教师只是按图索骥,看图说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要被限制,就不能充分体现双方面的互动性。教师应即时表扬踊跃举手发言的学生。这对被赏识的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自尊心、上进心就能更好地发挥。
可爱的榆林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学期可爱的榆林的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神木十小2015-2016学第二学期
三年级下册榆林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家乡的概念仅限于表面认识,对于他们来说,家乡的历史、文化、特产、以及家乡的非物质文化等等都是了解的少之又少。然而,地方教材《可爱的榆林》的开设将弥补了孩子们这一缺憾。那么面对孩子们的现有认知水平,在教学时也给教师除了难题,教师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唤醒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在熟知家乡知识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要让学生在欣赏家乡民风民俗以外,更要领会到家乡人的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的要求:
1、本课程力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榆林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人文风情等;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榆林、建设美好榆林的责任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榆林历史、社会和自然中的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榆林的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科技、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4、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5、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增进学生对榆林的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科技、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2、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和研究地方课程标准,准确的运用于教学当中,认真做好备课的每一个环节,熟悉教材,领会课改精神。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设计,以实践体验、动手操作为主。
3、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以研究探索和方法指导为主,拒绝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
4、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5、课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做好资料收集。
6、加强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效。
7、注重学习内容的迁移学习,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的基础上,由爱家上升到爱祖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8、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空。学校、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地方课程的时间与空间,并加强学法设计和学校指导,以推进地方课程的实施。
五、教学进度安排
本教材共10课,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 诗画榆林-----------------------2课时 第二课 水美榆林-----------------------2课时 第三课 榆林的革命志士-----------------2课时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榆林泥塑-----------------------2课时 榆林织毯-----------------------1课时 榆林人离不开的荞麦--------------2课时 土炕与炕围子------------------1课时 黄土高原上的梯田-------------1课时走进榆林古城----------------2课时 幸福榆林 家乡的市场-------------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