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 淳朴的榆林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2、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觉得榆林人的性格有哪些性格特质呢?你知道哪些榆林人自己的节日?这与榆林人的生活环境有哪些联系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正在欣赏秧歌表演的榆林人,米脂婆姨扭秧歌。)
1、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虽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追求美好的生活。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二月二龙抬头,早上吃龙眼窝窝,室食清明吃“摊黄”。北部各县用面捏成青蛙、蛇、鱼、雀等动物,寓意万物复苏。五月端五吃棕子,门前插艾叶、菖蒲避邪。
2、六月六,新麦登场,农家尝新。七月十五中元节,农人携瓜果上坟,五更在地里选择庄稼长得最好的地块悬黄白纸幡,预示丰收。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瓜果。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十一月冬至熬猪羊骨头叫“熬冬”。腊月初八,吃焖饭称为腊八粥。腊月二十三送灶君,旧时用糖粘灶君牌位,以盼望灶君大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过后,人们就开始筹备年货,忙碌地准备过年了。年三十除夕,早饭后祭祖上坟,回来后贴对联,挂红灯、垒火塔塔、点长夜灯、合家欢乐吃年夜饭守岁,给小孩枕下放压岁钱。
3、榆林人的性格如同毛乌素沙漠俯拾皆是的沙柳条,既能入得灶台,烧火做饭;深加工以后,又能编织成形状各异的筐,能盛五谷杂粮;还能作为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供人品鉴。
4、榆林人的性格如同塞上随处可见的白杨和柳树,白杨是高大挺拔的卫士,柳树是温柔体贴的护士;白杨是豪情大气、刚直不阿的男人,柳树是柔韧缠绵、婉约细腻的女子。曲直相扶,刚柔相衬,粗犷相依细腻,峻傲相伴多情。
5、榆林人的性格融合了草原游牧文化和黄土农耕文化大包容的精气神:粗旷豪放、热情率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二、分小组交流,有关于榆林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1、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英贤辈出,人才济济。在历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数不胜数,他们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书写下光辉的一笔。千百年来,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故事经代代相传演绎,而杨家将真正的家乡也是在我们榆林的神木。
2、塞上绥德自古是座铁城,不乏舞剑挥枪的英雄豪杰,南宋名将韩世忠正是出自这里。
3、榆林有名将,更有时代的开拓者。他们是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等。
4、在革命战争时期,榆林更成为革命的摇篮,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革命志士。他们对党的信念坚定不移,为真理斗争,成为后来革命斗争中的一支中坚力量。例如:杜斌丞、李子洲、刘志丹、谢子长、阎揆要、霍世杰、胡廷俊、贾拓夫等,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5、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米脂县城东二十公里的杨家沟扶风寨,主要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革命家的旧居,十二月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以及亚洲部保卫科、供销科,中央政治部,中央机关医院和新华社旧址等。
6、榆林有武将,也有文人。例如:当代著名小说家柳青,中国当代作家路 遥等。
7、除了历史名将、文人墨客,榆林还有美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正是咱米脂的婆姨。
8、牛玉琴是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的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从1985年开始,他和丈夫张中旺承包万亩荒沙,丈夫因患骨癌,到1988年春病故。但牛玉琴绿化沙漠,承包治沙的决心和毅力始终不变,她忍受着沉痛的打击,克服种种困难,含辛茹苦,顽强拼搏,经二十年的奋战,万亩荒沙披上了绿装。在搞好治沙造林的同时,她始终不忘当地群众,先后办学校、修通东坑镇到金鸡沙村12公里的油路、拉电打井搞移民,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和爱戴。
三、读完课本第七页,学生回答:柳青和路遥的作品中,哪些是以榆林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四、做一做(课本第八页)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可爱的榆林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可爱的榆林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指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指导得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可见学生的自主性在课题的研究中尤其重要。
我在教学时,倡导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如一学生对手工感兴趣,他便主动去找老师进行研究探讨,让老师对其实践活动提供帮助等。现在,我们教师、学生都具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有利于个性化发展。活动内容不再以课程参考教材设定,而是由教师或学生来制定。在制定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校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学校拥有的资源的优势等等开展活动,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内容来源。不固定本班的师生的合作实践研究,在教学时有时感觉,在班级内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自于伙伴和班主任的智慧资源都显得不足。因此,我倡仪教师一方面可采用年级打乱混合形式开展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助互动;另一方面,以教师学习型小组为单位给予学生作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更加广泛的时空开展可爱的榆林,得到更加丰富的智慧资源。
由于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型转变为平等的合作型”。教师的切入及时、准确,启发得力,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抒己见,兴趣一旦被激发,思维就更加活跃。如果教师只是按图索骥,看图说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要被限制,就不能充分体现双方面的互动性。教师应即时表扬踊跃举手发言的学生。这对被赏识的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自尊心、上进心就能更好地发挥。
可爱的榆林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学期可爱的榆林的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篇:六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六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大柳塔第三小学石海苗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说说榆林人的性格特征。
2、了解榆林的四合院,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3、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认识。
4、认识“大漠明珠”红碱淖,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
5、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
6、通过认识榆林土豆,学习他们的土豆精神。
7、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10课,每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淳朴的榆林人-------------------------2课时 第二课“小北京”与“老北京”的四合院-------2课时 第三课因地制宜的窑洞-----------------------2课时 第四课日渐缩水的“大漠明珠”---------------2课时 第五课府谷二人台 西北的二人转--------------2课时 第六课土豆精神-----------------------------2课时 第七课离不开羊肉的榆林美食-----------------2课时
第八课清香白玉板 红嘴绿鹦哥---------------2课时 第九课从放羊娃到歌王----------------------2课时 第十课幸福榆林·快乐的节日----------------2课时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三(1)班地校课程教案
刘国清
《可爱的榆林》作为一门综合性地方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确立课程目标。3—4年级,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榆林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要求及建议:
1、《可爱的榆林》课程由各年级品德教师担任。
2、该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探究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实践活动以谈、论、讲、做为主。
3、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有意义的、生动活泼的行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尝试探究等,拓展课程的范围。
第一课 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
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生:自由观看。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教学过程:
一、都市之美
榆林的市区、县城,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为人门当去夏日的烈阳,公路绿化带、广场绿地、花坛中的小花小草让人赏心悦目。这被花草树木覆盖的黄土地,就像穿上了一件彩衣,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整个榆林也变的美丽而充满生机。
二、从榆林看世界
师:榆林的美景数不胜数,世界上的美景那就更多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一起环游世界,欣赏各地的美景。
三、我会这样做
师:一处景观、一朵鲜花、一个人、一首歌曲或一件事都是可以很美的。留心观察你的周围,说说你的身边有哪些美。
生:写我身边的榆林美。
小结:榆林的美景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第二课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陕北人民从古至今的传统服饰:白羊肚手巾、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肚兜。
教学重点: 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影视作品中,人们的着装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因为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人,衣着服饰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由此也构成了衣着服饰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不在穿以前的传统服饰,学生很难认识这些服饰的特点与特色。教学过程:
一、白羊肚手巾
师:看图总结陕北人的服饰特征。生:畅所欲言。
师:从榆林的历史、气候、环境特征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榆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
生:因为我们陕北的气候比较干燥与炎热,风沙也比较大。
师:看书中图片,第四套人民币也曾有我们陕北人民,头上也围着白羊肚肚手巾,是我们陕北人特有的标志。
师:影视作品《兰花花》和《陕北牧歌》中也有这样头扎白羊肚手巾的封面人物造型。
师:陕北男人喜欢头扎白羊肚手巾,陕北女人喜欢怎样的头饰呢?
生:“大麻花辫子五股股拧”
师: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从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和肚兜的颜色,你能看出陕北人对色彩的喜好吗?
二、从榆林看世界
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服饰都精美绝伦,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件衣服,你会怎么设计? 生:我的服装设计
第三课 榆树成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及榆树生长的环境及其一年四季的变化。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及榆树生长的环境及其一年四季的变化。
教学难点: 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传古时候在榆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曾经榆树成林,榆林这个名称由此而来。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榆林满目的常翠曾被滚滚黄沙取代,但是在一代代榆林人的努力下,绿色又回到了榆林。现在的榆林,不只是榆树成林,柳树、柏树、槐树、杨树等都已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二、我们的榆林
师:榆林,榆树成林。你知道榆树长成什么样子吗?你知道你生活所在地周围的那棵树是榆树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榆树。
生:榆树树苗的树皮平滑,颜色是灰褐色或浅灰色,长大后,树皮呈暗灰色,变得粗糙;榆树的叶子总体呈椭圆形、叶尖渐尖,边缘呈锯齿状。榆树的果实呈圆形,顶端有一个小凹口,中间包裹着榆树的种子,很像古时候的铜钱,因此榆树被人们称为“摇钱树”。
师:很好,榆树喜光,耐旱,耐寒,还可以在贫瘠的土壤里生长,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它的根系发达,可以抗风、保持水土;生长快,寿命长,具有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黄土高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榆树生长。
三、知识链接
舌尖榆钱香:榆钱有多种多样的吃法,生吃、煮粥、笼蒸、做馅等等。
榆林人民通过植树造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各种树木成为榆林治沙和城市绿化的功臣。而其他国家是怎么改善生态环境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四、我会这样做
选择你家周围、校园里或者上学路上的一棵树。观察并向大家介绍一下。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它。
我的树朋友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总体描述 树叶 果实 花朵 枝条 树干 观察日期
第四课 灵性的石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和中间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绥德县是石雕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石雕之乡”。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教学难点: 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绥德县是石雕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石雕之乡”。绥德的汉子们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达在一块石头上,为这些石头添加了一丝灵性,将它们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师:绥德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为古老的华夏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师:你们见过真实的狮子吗?看看图片中华清池门前的石狮,比一比和真实的狮子在外形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认为这只石雕狮子是完全按照真实的狮子雕刻的吗?
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石牌楼
师:石牌楼在古代被称为石牌坊。自明时出现石牌坊后,明州(绥德)石牌坊艺术就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而现在绥德最有名的石牌楼要数“天下第一楼”。“天下第一楼”共有五门六柱十九楼,五门取意中兴之门,走向世界之门;六柱蕴含大顺之意;十九楼中十代表一,指一元复始、气象万新,九为多多益善、欣欣向荣。整个石牌楼长36.9米,高16.9米,足有五层楼高,气势雄伟。师:“天下第一楼”有那么多精美的雕刻,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你最喜欢“天下第一楼”中的哪块石雕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盘龙石、凤戏牡丹、花鸟雕刻、人物雕刻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和中间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绥德县是石雕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石雕之乡”。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教学难点: 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教学过程:
一、石狮
“天下第一楼”的石狮子绥德将石狮雕刻发挥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二、千狮桥
在绥德,有一座桥因石狮而著名,这就是千狮桥。千狮桥横跨无定河,桥上两边护栏柱子上及桥两端凉亭周围共有1008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刻狮子。桥上石狮,站、走、蹲、卧、爬、滚、腾、跃、抱等姿态各异,无一雷同。
三、从榆林看世界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2017-2018学第一学期四年级上册
可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多彩榆林
课程目标:
1、寻找能够代表榆林色彩的物品和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展。
3、拓展讨论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难点
讨论拓展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具准备
榆林的实景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级有关家乡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榆林风光务图和物产图)
2、说说观后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多彩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红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红色榆林的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革命历史。
榆林是革命老区,1923年初,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传播到榆林;1924年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央党组织,1934年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2万多榆林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过渡:是啊,我们的家乡榆林如此美,我们能生活在这么一片富饶的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具体的认识我们的家乡吧。
三、学习了解黑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黑色榆林的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丰富的矿产资源。
榆林有54%的地哉域含煤,预测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居全世界七大煤田之首,榆林的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的特点,并且发热量高,是理想的环保用煤。
榆林还有黑色的金子——石油,绿色的能源——天然气,榆林石油储
量有3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四、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1、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知识。
2、谈学习收获。1)、红色榆林 A、学生交流。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具体学习感知。
2)、出示有关黑色榆林的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汇报。3)、总结。
四、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回去在家里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父母交流。并写出导游词。
3、整理自己的信息。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1、请小导游简介黑色榆林和红色榆林的内容。
2、同学们介绍的非常好,听了大家的讲解老师相信,只要是一个外地游客,他们一定会对榆林很感兴趣,一定会按耐不住自己的脚步来榆林一睹多彩榆林的风貌。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绿色榆林
1、简介:为了扎实推进“十大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榆林市专门制定了《榆林市推进能源企业绿化工程实施意见》,确定2010年能源企业总筹资3亿元,完成造林绿化30万亩,其中煤油气开采企业完成20万亩,加工和运销企业完成10万亩。目前,全市各类企业积极响应,踊跃植树造林,掀起企业绿化国土,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完成植树造林15.2万亩。筹资1.47亿元。
府谷县新民镇按照“山体全方位、弃渣不外露、川道铺满绿、景点巧点缀”的思路,所辖范围的企业筹资2230万元,在企业的矿区、厂区周边的山头和坡沟见缝插针,处处见绿,完成造林5万亩,榆阳区榆树湾煤矿筹集资金200万元,在矿区所在地与金鸡滩镇曹家滩村的集体林地上栽植樟子松5.6万株,完成造林2000亩,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投资318万元购买樟子松、紫穗槐,在牛玉琴植树造林基地栽植共种灌木林1000亩,紫穗槐240万株,常绿树1000亩,栽植樟
子松3.5万株,同时在油井周围、生产道路两侧、井场、集注联合站栽植樟子松1.5万株,垂柳2万株,定边县各类企业筹资400万元,在乱井子林场集中造林樟子松5万株。
2、交流资料。说说自己所知道的。
3、拓展学习:讨论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
三、互动分享
1、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现自己跟中的多彩榆林。
2、完成书16页习题。
3、全班交流。
4、总结。
四、作业:
办一份以《多彩榆林》为主题的手抄报 附资料参考: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经过十二年多的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已基本形成一个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多功能、外向型的综合园区。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产业园区位于榆林市区西南郊,是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组团。总体规划面积达914平方公里,距市中心5KM,新机场17KM,火车站3KM,神延铁路擦境而过,210国道纵穿南北,榆靖高速、陕蒙高速和307高速与开发区联通。交通十分便捷。主供水源地尤家峁水库与开发区相连。煤、气、油、盐四大资源就地供给,发展制造业条件得天独厚。
规划体系科学完善。按照高标准、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形成了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交通、电力、通讯、绿化等科学、完备、超前的规划体系,目前,产业园区共有企业113户,2010年已实现生产总值140亿元,完成科技研发投入5000万元,已经成为榆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成为晋陕蒙宁接壤区新兴非能源产业示范区之一。
投资环境日趋改善。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建成市政主次干道30KM,形成“三纵三横”交通主骨架。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供气,10万吨/日水厂、2*5万KW热电厂一期工程和榆林目前规模最大的120万吨物流枢纽——榆林石化物资转运站投运,建成两座110KV 专用变电站,8万吨/年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供排水、通讯、电力、燃气、供暖等配套管网全部到位。完成绿化面积6000多亩,形成了防护、景观、小区三位一体的绿化体系。新建了榆林中学、榆林第一医院、榆林国际大酒店、商业步行街、阳光广场、榆溪公园、榆林技术学院、榆林会展中心、榆林中心医院等27个社会事业项目已建设完成,还引进了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服务机构,构筑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载体建设具规模。根据开发区新的功能定位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我们先后规划创办了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等专业化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新载体,努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别是毗邻产业园工,规划面积102平方千米的榆横煤化学工业区全面启动实施,两大园区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榆林产业园区区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雄关漫道真如换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榆林开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建区方针,不断创新开发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开放水平,加快构建综合服务,循环经济示范,科技研发、生态文化四大基地,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加工制造、煤化工、盐化工、科技教育、生态文化五大产业园区。将产业园区建成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创新型、和谐型园区,为推动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速榆林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榆林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6.2%、43.4%、99.9%和100%。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外见。
第二课 美丽的秧歌场图
课程目标:
1、了解秧歌场图里面的绘画艺术。
2、收集不同地方的秧歌场图,感受形式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了解秧歌场图里面的绘画艺术。教学难点:
收集不同地方的秧歌场图,感受形式的多样性。教具准备:
榆林秧歌图、文字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秧歌图(或视屏)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秧歌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场秧歌。(播放视屏)
2、说说观后秧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课题、齐读。
二、了解秧歌场图
1、什么是秧歌场图?
2、榆林秧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载歌载舞的表演,榆林秧歌有大场和小场之分。大场是„„。小场是„„又细腻。
三、遍地开花的榆林秧歌
1、自由读文,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后归纳。
四、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将所学知识与父母谈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1、请谈谈榆林秧歌场图的特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秧歌伞头、“方胜”“盘长”
1、自由读文,谈谈什么是秧歌伞头?
2、在生活中,你是在哪里见过这流动的画卷?(1)学生交流;(2)教师归纳。
3、“方胜”“盘长”是中国流传至今的吉祥图案,榆林秧歌把“方胜”“盘长”作为秧歌场图的重要因素„„请同学们读一读“资料链接”,了解“方胜”与“盘长”。
(1)读后交流。
(2)观察P21各种秧歌场图。
三、学习秧歌场图中的角子
1、自读课文。
2、观察“五马控城”场图。
四、拓展学习从榆林看世界
五、互动分享
1、我知道的秧歌场图。
2、我会这样做。
六、作业: 填采访记录表
第三课 历史上的榆林名将
课程目标:
1、了解历史上的榆林名将及其事迹。
2、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中外历史上的名将及其事迹。
3、通过故事会,激发学生对英雄名将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历史上的榆林名将,能简单了解中外历史上名将事迹。教学难点:
通过故事会,激发学生对英雄名将的崇敬之情。教具准备:
榆林名将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自古至今,榆林出现了许多驻边名将,他们明知边塞艰苦,却仍然选择驻守榆林。榆林古长城及边长城遗址„„
今天,我们就去寻找这些历史上的榆林名将吧。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了解历史上的榆林名将
1、满门忠烈杨家将
(1)教师出示京剧中的杨业形象,请学生说说所知道的杨家将故事;
(2)阅读课文;(3)教师介绍相关资料;(4)谈谈感悟。
2、南宋名将韩世忠
(1)自由读文,了解韩世忠;(2)交流读后感。
3、“万人敌”李显忠(1)教师简介李显忠
(2)请说说近代的榆林名将,他们有什么事迹?(3)教师归纳总结。
三、总结全课
四、作业 搜集榆林名人事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历史上的榆林名将。
2、谈谈你知道的榆林名人事迹(当代)。
二、了解中外历史名将
1、中国历史上的名将知多少。(1)学生说说
(2)教师介绍,例如:孙武、伍子胥„„
2、外国历史上的名将(1)学生阅读课文(2)教师讲解
3、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看,成为一位名将需要哪些品质?讨论,归纳。
三、互动分享 英语事故会 要求:
1、声音要清晰,把每句话、每个字都讲清楚。
2、音调要抑扬顿挫,要将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表达出来。
3、还可以加入肢体语言,配合事故情节,借助肢体动作,使听者觉得更加生动。
4、注意用眼神和听众交流。
四、作业
写一篇关于故事会的听后感。
第四课
石头上的史诗 教学目标:
1、了解榆林地区的汉画像。
2、了解汉画像上的故事。
3、通过汉画像,了解榆林古代人民的农耕及生活。教学重点:
大概了解榆林地区与众不同的汉画像。教学难点:
透过汉画像来了解榆林历史。教具准备:
图片、资料 课
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粗犷的黄土高原,广阔的毛乌素沙漠,都不缺少灵山秀水,这样的环境孕育了榆林人豪迈的性格,灵巧的双手也孕育出了独特的汉画像石。
2、请看画像石图。
3、今天我们就去体会我们家乡的汉画像文化。
二、初步了解汉画像石中的生活画像:
1、学生根据资料图片观察汉画像的图案。
2、学生讨论(观察)。
(1)体现达官贵人娱乐生活的汉画像石。
(2)迎宾客六博图。
(3)四神汉画像。
(4)汉画像石中的朱雀。
(5)汉画像石中的白虎。
三、作业:
回家后调查榆林汉画像石的出土情况.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对汉画像石的了解,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图片再观察。
二、观察、讨论:
1、汉画像石反映了怎样的生活。
2、汉画像石和传说中的神兽。
三、总结汇报:
1、表现农业生活的。如:牛耕、翻地、播种、拾粪、锄草、收割。
2、表现牧业生活。如:六畜兴旺、牛羊、马群等。
3、体现达官贵人娱乐生活的场景。
4、反映各种传说的墓中画像。
四、榆林的汉画像石博物馆:
1、了解参观顺序。
2、了解参观时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
参观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
第五课 冬暖夏凉的神仙洞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陕北地区的土窑洞(建筑材料、结构、样式,冬暖夏凉的特点)。
2.通过了解认识土窑洞体会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帮助学生树立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意识并掌握一些简单的途径。
教学重点:了解、认识陕北地区的土窑洞
教学难点:体会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并且激起学生自主了解家乡的意愿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导入
1、师播放陕北土窑洞的图片;
2、生欣赏图片后谈谈自己对土窑洞的了解。
二、师结合图片介绍土窑洞
1、大概是从秦汉时期开始,随着铁农具的出现与普及,黄土窑洞这一深受人们喜爱的地穴式民居,在以陕北为中心地带的西北黄土高原上涌现和普及开来了。陕北人居住黄土窑洞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举凡陕北区域内后来所出现的石窑洞、砖窑洞、接口窑洞以及薄壳式窑洞,其实都是由黄土窑洞转换衍变而来的。黄土窑洞实际上已成为陕北高原上的一种母体窑与祖宗窑。
正因为黄土窑洞的历史渊源是这样的久远,所以,凡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便都懂得打土窑。
打土窑先要斩地工。在一个出入方便的山坡上,选一处山势不是太陡的背风向阳的位置,将上面的虚土和危土全剥掉,使山势更平缓,以减少潜在的日后塌方与滑坡的威胁。然后,在剥去土坡斩出一个六八米不等的竖直的平面来,这就叫斩地工。实际上,斩地工也会同时挖出一块不小的平地来。这平地自然就是以后这排窑洞的院子。而具有了与未来院落互成直角的那个竖直平面后,就完全可以开窑口打土窑洞了。陕北黄土窑洞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窑洞里睡人的设施是一盘土炕。这土炕在窑洞的右边,又总是紧靠着窗户来展开。在土炕上一般会有两三道走向基本一致的炕洞子,有了这样的一组炕洞子后,这土炕就完全可以在人们需要烧热它的时候将其烧热到一个合适的温度了。在那冬天的寒夜里,人们正因为是睡在了这样的火炕上,才能够丝毫不受窗外寒风的干扰,才能够进入甜美的梦乡。一个平平正正的大院落,几孔有门有窗的新窑洞,用手推开木板门,一盘盖好炕板石、镶有炕栏石的土炕就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当人们住进了这与山水田土浑然融为一体的黄土窑洞后,自然而然便得到了人间一种恬适美好的享受。在山坡上厚厚的黄上覆盖下,窑洞中出现了一种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环境;夏天里,窑内的温度比室外低十几度;冬天里,室内的温度又比窑外高十多度。黄土窑就好像天生带一副性能优良的空凋器,总是把室内的环境调配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程度。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住在这样一种窑洞里,外面的噪音被隔绝了,里边的一切条件又那么地如意,怎么能不觉出生活的愉快与美好呢?怎么能不觉得自己所享受的是一种神仙一样的生活呢?
冬暖夏凉神仙洞——陕北人就怡然自得地居住在这样的黄土窑洞里。
2、你还想了解“神仙洞”的那些知识?(生提问题师解答)
3、陕北土窑洞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
师指导:勤劳与智慧。
三、课外活动
采访老爷爷、老奶奶,请他们讲一讲家乡的土窑洞,并且做好记录。(展评学生的采访记录)
:
第六课 踩在黄土高原上的布鞋
教学目标1、2、3、了解朴素纳底鞋的诞生及文化内涵。掌握布鞋的特点及作用。
体会布鞋在陕北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在学文的基础上说说,布鞋除了鞋的基本功能以外,在榆林人的心中还有哪些衍生出来的功能。教学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
二、学文感知
1、读课文了解陕北布鞋的起源。
2、说一说布鞋的特点及功能。
3、为什么说纳布鞋是草根阶层的智慧?为什么生活在榆林农村的喜欢穿纳底布鞋?
4、歌王与布鞋
为什么王向荣直到八岁才有自己的第一双鞋?你知道你的第一双鞋是什么鞋?
三、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刷鞋时切忌什么?如遇水该怎么办?怎样存放鞋是最好的?自己该怎样爱护鞋子?
四、总结思考,说说自己知道的与布鞋相关的故事。
第七课
九曲黄河经榆林
导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河流经榆林的线路。
2.让学生了解晋陕大峡谷、黄河入陕第一湾,天下黄河第一湾。3.让学生欣赏黄河沿岸其他美景,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黄河在榆林的流经线路,欣赏沿岸美景。难点: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导学方法:激情讲解法、图片欣赏法 导学准备:课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课件播放黄河图片,配乐《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这首陕北民歌,歌唱的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谁来说说看到此景此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
2.是啊,播放课件,这气势磅礴的黄河不仅看起来壮观无比,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母亲河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九曲黄河经榆林》
2.现在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黄河的发源地、流经路线和支流情况吧!课件播放,指导学生填写P15页内容。
3.刚才我们看到了地图上的黄河流经路线,从形状上看它像一个什么字?还像哪一种动物?
4.欣赏《晋陕大峡谷》课件
5.黄河为什么取名为黄河呢?指导学生阅读P93,课件源头图片 6.流过长长的晋陕大峡谷,他就一路浩浩荡荡地来到我们榆林了,他到榆林的第一站是府谷,请同学们阅读P94内容。
7.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8.欣赏太极湾课件、这幅图漂亮吗?谁的家乡在这里? 9.请一生介绍太极湾
10.讲得真精彩,来大家鼓掌感谢 11.来继续欣赏黄河沿岸其他景观 12.天台山课件图片欣赏 13.请一生介绍香炉寺 14.欣赏吴堡古城 15.歌曲《榆林美》
三、教师总结
让这里山常绿,水长清是我们应该做的,建设这里,让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更是我们每个榆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片美丽的故养育了我们,我们爱这片可爱的故土,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小事做
起,建设更可爱的榆林吧!板书设计
九曲黄河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卡日 曲河入海口 山东省垦利县经陕西 山西(西)榆林(东)
8、沙地小草
导学目标
1、浅谈沙地小草,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了解沙地的自然环境,学习固沙先锋的品质;
3、培养学生做一个像小草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小学生,从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重点 学习治沙、防沙措施,感受沙地的希望。
难点 课前准备 搜集你知道的治沙楷模,谈谈你的收获是什么。学法 在老师的启示、指引下感受小草的生命力,从而懂得学会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首《小草》引入新课)
二、了解榆林的自然环境
1、课件出示,沙漠地形图;
2、知道毛乌素沙漠;
3、沙漠中,你发现小草长得怎么样?为什么风沙地带的植物稀少?(在沙漠中生长,一定要有极强的生命力。)
三、固沙先锋
1、阅读文字,找一找先锋队伍中都有哪些成员?(沙蓬、沙芥、沙竹、籽蒿等)学
2、你发现这些成员有什么特点?(形状结构、生命力)(——
宝塔形结构;过 沙芥——叶子细长;沙竹——10厘米长得地下茎;沙蒿——丛生的茎)
四、沙地的希望
1、阅读文字,了解治沙的必要,体会沙漠的希望;
2、在治沙固沙途中,人们都做了哪些?
3、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大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治沙的方法?你又会怎样做呢?
1、榆林三北防护林的改变。
2、欣赏一些有关的图片,感受绿色带给人类的贡献。从榆林看世界: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在治沙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了成效(宁延)
3、伸 夏人民用麦秸草田字格固定沙丘;澳大利亚用植物治沙。
板书设计
沙蓬——宝塔形结构;
沙芥——叶子细长;
计沙竹——10厘米长得地下茎; 沙蒿——丛生的茎
9、钱钱饭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钱钱饭;
2、学习钱钱饭的制作方法;
3、通过学习钱钱饭一课,体会榆林饮食文化
重点 品尝学习钱钱饭,体会榆林饮食文化,感受榆林之美。
难点 课前准备 询问长辈,什么事钱钱饭,都需要什么材料,可以试着跟长辈学学它的做法。
教学过程;学法观察、亲自动手,体验钱钱饭风情。
一、欣赏图片
1、请同学们认真观看钱钱饭,说说都用了什么材料(小米和各种豆类);
2、俗语:“钱钱饭,钱钱饭,黑豆压成板片片。太阳落,月儿出,妈妈做熟钱钱饭。你一碗,我一碗,妈妈问我甜不甜??”
二、了解钱钱饭 钱钱饭是榆林丰富美食中的一种。“钱钱”,主要原料是黑豆,黑豆经过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人们称之为“钱钱饭”。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有消暑止渴的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三、钱钱饭的制作 挑好豆——泡豆——碾豆——晾豆——凉水下锅,10分钟后下小米,煮至稠糊状即可。
四、钱钱饭的营养价值
五、钱钱饭的故事 为钱钱饭卖命的大将军岳飞。
毛主席与钱钱饭 阅读126页的文字,说说:毛主席为什么要吃
钱钱饭?管理员为什么不给毛主席课吃钱钱饭?
板书设计
9、钱钱饭
黑豆 钱钱饭 黄豆 营养丰富 小米
10、幸福榆林·书香醉人
导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感受“书香榆林”活动;
2、提高学生的读书意识,体会读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观。
重点 提高学生的读书意识,体会读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难点 课前准备 每人选择一种你爱读的书,谈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对你起到了什么启示。
自主阅读、学习,品味书香榆林,体会榆林开展“书香榆林”活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你能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幸福吗?你知道“书香榆林”活动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洋溢浓浓的书香塞上古城——榆林。
二、了解榆林文化背景
1、陕北地区教育并不发达,远不如“江南才子”“洛阳秀士”“长安俊彦”;
2、阅读文字,了解从当代到现在都有什么样的文化改革(唐代到元代:官办儒学教育;明清:创办书院;现代)
三、“书香榆林”活动的提出 1、2009年,市委书记李金柱提写倡议信,字里行间体现出他盼望榆林处处飘书学 香的迫切心情。
2、认真读李金柱书记的话语,为什么说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也提出程 了更高的要求?“物质的富有不能代替精神的富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四、“书香榆林”活动的开展
1、自从该活动提出后,全市展开了各种活动,形成“人人读书学习,处处崇尚知识”的社会文化氛围。(诵读国学经典、办书展、开专栏、发放图书等)
2、读书给你带来什么幸福体验?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阅读这些书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
五、书香榆林数字图书馆(书香榆林的网络平台)
读书交流会 邀请几个同学,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每人戴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把这本书课推荐给大家。然后,提出自己想要交换的图书类型,将自己的书和别人的书进行交换。堂最后,填写读书交流卡。
板书设计
10、幸福榆林·书香醉人
物质富有+精神富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