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助推成长 研教孕育硕果
教研助推成长 研教孕育硕果
“全国中小学教研组文化建设与教研过程实施策略
高端培训班”心得体会
十里街办中心学校 杨丽丽
2016年4月9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航天控制中心揽月楼市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研组文化建设与教研过程实施策略高端培训班”的培训学习。短暂忙碌而又愉快的两天,聆听教诲,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下面就我在培训中的一点粗浅理解跟大家做一汇报:
一、谈收获
紧张的两天,一共有四位来自教学一线而且长期进行教研工作的专家围绕教研组建设这一话题从不同的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做了全方位的解读。齐鲁名师李秀伟的专题讲座《教研组文化建设与教研过程实施策略系列---建构成长共同体》,生动有趣,内涵丰厚,启发人的智慧。李秀伟根据自己从教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减负,多看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江苏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科带头人徐邦桃的专题讲座《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实施有效校本研修》为题深入探讨了当前学科组建设的地位、功能、活动特征、存在问题、生存现状描述、变革与发展层次、建设核心与抓手、组长建设策略、有效校本教研的策略等问题,有事实,有理论,高屋建瓴,切中要害。他从把握学科教研组现状;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提升学科教研组长素质这四个大方面入手。首先剖析了学科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功能逐渐弱化、活动流于形式、个体收益甚微、内容过于单一等现状:提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有效策略:改变教研功能萎缩的状况;改变活动内容空泛的状况;改变集体备课淡化的状况;改变评课氛围保守的状况等;然后结合他们学校的教研案例,详细讲述了实施有效校本教研的策略,提出了比较新颖的开展学科网络教研活动有效策略。他还提出科教研组建设的动力----“四气压阵”有学术气、有志气、有底气、有朝气。整个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案例的指引,可谓是深入浅出,生动而形象。上海市建平中学首席教师、上海市语文高考命题专家、浦东新区高级培训师廖飞的专题讲座《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六个关注点》重点阐述了“教研组建设的几个关注点”,事实清楚,胜于雄辩,引导性强,可圈可点。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教科室主任秦望做了题为关于《基于共同体文化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的专题报告。通过两天的学习,对于“有效教研活动”、“校本教研中观课、议课技巧”、“教研组组织力量的挖掘与激发”以及“立足校本,拓展教研新思路”都有了更好地认识,专家们的智慧为我们指明了教研组建设的方向。
二、谈感悟
感悟一:做一个教研的有心人,教师职业是大有可为的。一堂好课,成就一个老师,廖飞所在的建平中学的现任校长就是当年能上好课、上优质课而出名的。一本专著,成就一位学者,建平中学的一位老师年年发表文章几十篇,一年一本专著,最后评为特级教师,一门课程,造就一个名师。一套好题,培养一批能手,建平中学从老师出一套好题开始教研,如今已培养出10名各科高考命题人,从而使他们学校的模拟试题炙手可热,各地争相抢购。一项课题,带出一个好队伍。一个善于指导学生作文的老师在教研员的指点下把一次作文做成了系列,竟然在一个知名刊物上连载了四篇。事实证明,教研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从读一本好书、上一堂好课、写一篇论文、出一套好题、开一个课程等等小的项目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平凡的老师也能名利双收,脱贫致富。
感悟二:教研活动的核心是文化建设,即民主、合作、竞争、和谐的团队精神。教研,就是不要让团队成员平庸化。今天的课堂教学,没有谁能“单打独斗”,必须依托团队设计方案、共享资源、制作课件等等。一个团结上进发挥正能量的教研团队才是能打胜仗、能出成绩、成就名师的团队。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感悟三:教研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手,应该是出自教师自身的直接需求。教研活动是源于工作实践的思考,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是基于教师的需要。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是实践就会产生问题,教研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研究,学校的问题要放在系统中解决,具体的小问题则要通过教研解决。在教师知识结构中,教研活动的关键是实践性知识。
感悟四:教研之花要开在良好氛围的土壤上。教研是集大家智慧为每个人所用,是集体活动,它体现的是集体成果。教研活动要能顺路开展,要形成浓厚氛围,就要有一定的利益铺垫和精神支撑。如果一个教育的大环境单单以教学成绩评定一切,利益和荣誉与教研无关紧要,这样贫瘠的土壤上是很难开出傲人的教研之花的。教育系统要建立一套能让老师想教研、爱教研、享受教研、从而离不开教研的机制,要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推动教研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三、谈思考和建议。
1、怎样搞好教研活动?本次培训,我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明显差距。但是,就教研的形式而言,大部分却是相同的。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讲座、论坛、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研发等进行的。听课——评课,这我们经常采用的教研程序,听课时发现的问题,在评课时可能得以探讨,寻求对策,但商讨的策略是否有效?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却没有递进式研究,一次性教研无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也使得教师经验难以系列化和策略化。我们有推动教研的良性循环的大环境和浓厚学术氛围,有一批中坚的专心教研优秀教师,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工作做不到位,缺少动力,缺乏活力,缺失创造力也使我们的教研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廖飞老师所言,新课改下的教研活动必须是基于教师工作实践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对教师好,对教学有用,对学生有利,能在真实的过程中寻找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并解决存在问题形成真实的经验的教研活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成长。他说只想引导大家认识到,教研组不是以学科教学为唯一任务,而是需要具备教研、科研、培训等职能。所以教师既要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又要成为研究者。要立足于教研组,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经过反思、研究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给教研活动找一个好的视角:总结经验,从讲教育故事开始。我们老师最不缺乏的就是故事,一道作业题、一堂课、一个学生、一次活动„„让我们在讲故事中思考、改变。所以,教研活动可以这样开展:用叙事来研究我们的教学。名师都是从总结小小的教学经验开始成长起来的,不要忽视我们工作经历中一点一滴的经验,要善于总结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经验,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自己的经验,真实的研究会在过程中不断改进,把改进好的经验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论文。
3、明确新课改下学科组的功能:研究、指导、培养、服务、管理。把教研目标具体化、细小化,不能大而空,一期制定一个主题,每次活动围绕主题确定一个目标,由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而达到解决掉大问题的目的。指导培养教师要按教龄有分层要求:青年教师——基本功;中年教师——课改攻坚;老年教师——带教科研。要通力合作,达成资源共享。
4、要重视并善于收集活动资料,保护教研成果。教研活动要有迹可循,有砖有瓦,有理有据。活动要形成材料,建立档案。培训中我们观看了上海市金平中学的教研组办公室。学校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了办公橱、档案资料盒、资料夹、影集等,各教研组的资料从整理到摆放,可谓精致又精心,凝聚了教研组成员的汗水和智慧。如果可以,我们学校也可以尝试这么做。把大家辛苦研究的成果好好保存起来。
第二篇:反思促成长 教研结硕果
反思促成长
教研结硕果
——流沙第五小学市级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会
6月11日,流沙第五小学课题组举行了市级课题《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中期成果汇报活动。报告会由课题组组长杨文斌副校长主持,邀请了市教研室柳文龙主任()()前来指导。
会上,课题组副组长林瑜副主任做了课题的中期成果汇报。报告中阐述了自2016年12月开题以来研究小组所做的准备工作和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从课题的意义、界定、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课题的简单回顾,针对课题目前的研究情况、成果、疑难困惑、后段设想进行了陈述、汇报。
接着,()对课题中期的阶段性材料、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检查。()一边翻阅课题资料,一边与课题组成员互动对话、深度探讨,对课题后期工作提出了可行建议。
最后,柳文龙主任做了总结发言。柳主任肯定了该课题一阶段来成果,指出研究方向符合教学一线实际,把实践与课题研究结合,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教学,明确反思性教学的内容,探求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从而真正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柳主任对接下来的课题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要求严格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开展研究。
柳主任高屋建瓴、独具慧眼的指导,点燃了我们潜心研究的激情,照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相信课题研究一定能继续顺利开展,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
第三篇:送教、 研课磨课促成长
情系乡村来送教 研课磨课促成长
阳春三月,我有幸参加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听课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观摩了3节同课异构的示范课,听了3名名师的精彩讲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的不足。
第一节《折线统计图》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丁香老师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老师设计的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分成了几个层次,有梯度,先让给学生讲故事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由易到难,最后用有层次的习题来检验学生理解和把握新知的效果,层层递进。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了张琼老师《折线统计图》这一课对我的帮助更大,使我对于图形的课型讲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师不断地设计让学生猜想验证总结环节,让学生真正意义做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己可以主动通过探索发现规律,体会只是生成,另一方面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对于方琼老师讲的《折线统计图》这一节的讲解,我感受最大的是这位老师能从文本出发,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很透彻,会抓关键句、关键词,对我对学生有关应用题的讲解有帮助。
总之,我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第四篇:以研促教,实现教研-质量双丰收
以研促教,实现教研-质量双丰收
6月11日下午,窑口乡北集小学,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正在就乡中心校“
三、五年级抽考”试卷及成绩进行研讨。
周斌校长就这次研讨提出具体要求:要不看名次看差距;不看分数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研讨首先就试卷的难易、知识的履盖面,知识点与教材的衔接等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探讨。其次是对这次抽考本校学生对这份试卷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再次是本校学生的成绩和兄弟校之间的差距进行了无情的剖析。整个研讨紧张而又激烈,与会教师发言积极,反思深刻。最后校长总结说:这次抽考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运用结果找差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以研促教、以研助教,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刘家山)
第五篇:生命教育:感受生命的孕育和成长
感受生命的孕育和成长
自开天辟地以来,地球像是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用它的甘泉和雨露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我们无论走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鲜活的生命正在用他令人敬畏,但也许脆弱的力量,给予我们无限的启示。
走进大自然的生命,有异彩纷呈的植物,也有活蹦乱跳的动物。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它们正在用尽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植物们像是个手无寸铁的婴儿,或许只能祈祷大自然对它们的百般眷顾,但是,它们实际上却在默默地接受自然无情的洗礼。在无限的灾难和考验面前,无论是狂风暴雨、闪电雷鸣,还是熊熊的烈火„„它们永远不求怜悯,而是勇敢地向人们展示他们生命的力量,教会世人如何敬畏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歌颂小草在用生命向人展示它的鲜活和顽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歌咏梅花在用生命向人诠释它的百折不挠„„它们沉默地承受这一切痛苦的洗礼,却能用更鲜活的生命来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力量。
动物们的到来,为自然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和气息,使我们的世界从此更加生机勃勃。动物们天生的本能像是一本百科全书,但没有文字,却给予我们知识;是自然赐予它们生存的工具,但不单调和呆滞,却使它们活出本真。它们出于本能的生命,却能让我们神奇地感受到,它们生命散发出的活力,超出于它们的本能控制„„渺小的百灵鸟在深山抗洪,毫不犹豫地用身体挡住坚硬的冰雹,是因为它准备出生的孩子就在它的身体下,它喝光灾后在巢穴里积满的污水,重新筑巢,让孩子们顺利出生,诠释了伟大的母爱用它最神圣的方式孕育了最鲜活的生命,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也感受到孕育生命的神圣职责,感谢伟大的母亲;自古以来,大多生物都是雄性为父,雌性为母,母亲才是孕育生命的源泉,但深海里的海马却打破这一规则,雄性海马身兼母职,用自己强壮的身体博得雌性海马的信任并产卵于其身体中,他肩负起孕育生命的神圣职责,用五十多个小时产下幼子,最后只剩下疲惫的身躯,看着活泼的孩子来到这个新奇的世界的喜悦,完成孕育生命的使命,海马用它们的生命诠释了孕育生命的责任之重大和神圣,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同样负有孕育生命的重担,让我们感受到天下父母孕育子女的伟大和喜悦;还有牛蛙为它缺水的小蝌蚪挖渠抗旱,让小生命健康成长„„等等的例子都说明了孕育生命是大自然共同的神圣使命,是这些出于本能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孕育和创造,这些自然伟大的父亲母亲,它们顽强的生命让我们敬畏。
走进人类社会的生命,无疑比不能说话的动物和植物这些生命显得更有说服力,向我们阐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同时也显得更复杂,有令我们喜悦和敬畏,也有令我们深思和反省。
孕育生命,无论是活在本能下的动物和植物世界,还是活在主观和客观并存的人类世界,都反映了同样的神圣。
孕育生命,令人喜悦。美国一妇女诞下四胞胎,怀胎十月,四胞胎令她不堪重负,但是,伟大的母爱使她坚持到他们出生的那一天。拥有四胞胎的日子,想必是做母亲最辛苦但却最充实的日子。母亲每天去超市购物,两手推两部购物车,还有四个小孩随身携带,每天要为四个孩子洗澡、换尿片、喂食等,无疑,这四个捣蛋鬼把妈妈锻炼成了超级妈妈。但这样看似劳累的生活终究是喜悦和温馨的。餐桌上的热闹,车里小孩异口同声地歌唱,是父母亲工作的一大动力,而且,家中的老人从此不再孤单,不再闲着发呆,每日享受着孙子成群的喜悦和幸福。生命的诞生使这个原本单调的家庭变得热闹,让我们感受到生命诞生的喜悦。
孕育生命,令人敬畏。罗马尼亚一个66岁的老妇,因为浪费了昔日能够孕育生命的青春年华,而使自己老来无一子,无伴过老,但她却没有接受自然的规律,没有接受自己不能生育这一现实,她用捐赠者的卵子和精子,以她自己的身体为孕育生命的腹地,成功地诞下一女,她为此说了一句话:“我身后不空了”,为她所做的一切做了最好的解释。她不顾道德的排斥,打破自然的生育规律,毅然老来生女,并因此创下高龄生育记录,她不是为了名誉,她是在履行一个女人的责任,即使女儿的基因决定了他们母女俩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政府和来自人群的舆论给予了她无限的压力„„她还是坚持,让我们感受到缔造生命的母爱之伟大以及孕育生命之神圣,感受到生命的责任。从伦理的角度来讲,她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但从生命的角度来讲,她终究是孕育生命的伟大母亲。
孕育生命,令人反思。一名19岁的女大学生与同居男友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关系,怀下了双胞胎,但却在生产的时候因无人照顾,因失血过多而酿成三条人命的惨剧,男友因恐惧而离去,女孩身后的大好青春也因此一去不返,这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我觉得人活着,人要孕育生命,必须深思熟虑,不可轻视。孕育生命无疑是人类神圣的职责,但是,在你没有心理准备或者家庭能力时,就不能因一时情感,连累了自己和家人,害了无辜的生命,所以,要合理对待性,这使我们反思。
人类生命的存在和成长,会因为主观因素而变得复杂,但终究是因为要活出真正的自我。莉莉,相信她已经是众所皆知的变性人,她又是违背生命规律的又一典范。当然,从自然生长规律来说,基因决定了你的一生,你生下来是个男孩,就必须像个男孩那样活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