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的运用”开题报告(定稿)

时间:2019-05-12 06:4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的运用”开题报告(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的运用”开题报告(定稿)》。

第一篇:“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的运用”开题报告(定稿)

“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的运用”开题报

“xx梭利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的运用”由如东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申报,南通市部分特殊教育学校xx梭利教师和我校部分数学教师参与研究的一项课题。该课题于XX年6月申报,经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小组评审,被列为“十二五”规划课题。现将我们队本课题的一些认识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系统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加上智障学生有着感知缓慢、理解和识记困难、遗忘快等学习特点,当下培智班(含聋部聋培混合班)数学课堂上往往教师表演“独角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地位无法真正落实,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很低,课堂上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实际操作困难,使得智障学生对算理不理解、算法不明确,智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为了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激发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和谐高效的特校数学课堂,我们确立了“xx梭利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的运用”这个课题。旨在借助xx梭利教具的操作,发挥智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中动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xx梭利教具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xx梭利教具是“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教育厅为特殊教育学校配置的教育教学器材之一。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受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联合中国xx梭利协会于XX年12月对全省特殊教育学校xx梭利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从此,在国内拉开了xx梭利教学与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xx梭利与培智教育融合的序幕。但是,由于专业xx梭利教师在目前状态下仍然稀缺,并且xx梭利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加上不能很好地将xx梭利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所以xx梭利教具与培智教育融合,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xx梭利教具:是20世纪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家xx梭利博士为她创建的“儿童之家”的儿童所提供的各式各样的“工作材料”。她设计教具的理论基础是:她发现发展幼儿的智力需要通过手的操作。她把设计的“工作材料”放在“儿童之家”里,让幼儿自由选择与操作。根据幼儿的兴趣取舍最终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教具,被后人称之为“xx梭利教具”。随着时代的发展,xx梭利教具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为数较少的原创教具,发展到今天的上千种。xx梭利博士认为这些教具只要遵循xx梭利教育理念和目标,为幼儿发展提供帮助,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2.特校数学课堂:这里指有智障儿童就读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课堂,包含单一的培智班和有聋儿和智障儿童混合的聋部数学课堂。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智障的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聋生越来越少,很多聋部班级容纳了一些智障儿童,而这些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明显低于聋儿。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认识数学知识本身内在的系统性、逻辑性,克服智障孩子认识事物直观、感知缓慢等特点,多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实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理论支撑

.xx梭利理论:产生于20世纪xx梭利博士对于智障儿童教学的实践,后来成为影响全球的一种教学体系。蒙氏教学理念体现在以儿童为主,提供充分的教具,不“教”的教育,把握敏感期的学习,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等等。蒙氏教育法最精彩、最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成长,并引导儿童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在《心智的架构》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①.语言②.逻辑③.空间④.肢体运作⑤.音乐⑥.人际⑦.内省⑧.自然探索⑨.生存智慧(加德纳后来又补充)另外,有其它学者从内省智能分拆出“灵性智能”。其中“肢体运作智能”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xx梭利理念和xx梭利教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幼教机构所吸收、应用,深受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喜爱,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智障儿童由于自身大脑器质性损伤,有的孩子虽然十多岁了,但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幼儿。所以,智障孩子感知事物和接受知识的特点与学龄前幼儿相似。将xx梭利教具运用到培智数学课堂上,通过选择教具、选择工作地点、集中工作,反复练习及使用后的整理等完整的过程,激发智障学生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智障孩子的视觉和触觉协同参与,让智障学生通过先用眼睛观察、继而用双手触摸,再用眼睛看一看,进行再次确认和比较。从而更深刻、全面地建立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感知能力,建立最基本的思维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独立性和必要的秩序感。可以有效促进培智教育数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六、研究目标

.通过xx梭利教具的演示和反复操作,补偿智障学生感知不足,提高智障学生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独立性和必要的秩序感。

2.通过教具直观呈现数学知识,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全面地建立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支教育科研的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引导教师专业成长。

七、方法、路径

.文献研究法:借助课题研究的契机,认真研读体现xx梭利理念的经典著作《xx梭利早期教育法》、《xx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深刻领悟xx梭利教育的精髓,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

2.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一边阅读xx梭利经典之作,一边摸索将xx梭利教具运用于培智数学课堂的实践,撰写相关的教育教学设计、随笔、案例分析。

3.个案研究法:对智障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观察记录,同时制定研究方案和相关改进措施,收集有关资料。

4.总结法:将前期收集的课堂资料(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随笔等)进行整理,加以理性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八、研究过程:主要分三阶段

1、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查阅文献,组织落实,学生状况分析;论证课题,制定实施方案,申请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2、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12月)编写教案、组织实施、研讨、进行阶段小结、完成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XX年1月——XX年4月)对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九、创新之处

目前,xx梭利教育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使用才刚刚开始,而能将xx梭利数学教具在培智课堂运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为数更不多。将xx梭利教具运用于培智数学课堂,能有效突破数学知识的难点,从而更深刻、全面地建立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感知能力,建立最基本的思维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独立性和必要的秩序感。完全符合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自主学习”、“操作学习”、“探索学习”的理念,符合智障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特点,通过选择教具、选择工作地点、集中工作,反复练习及使用后的整理等完整的过程,激发智障学生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智障孩子的视觉和触觉协同参与,让智障学生通过先用眼睛观察、继而用双手触摸,再用眼睛看一看,进行再次确认和比较。可以有效促进培智教育数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十、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开辟课题研究博客

制定具体研究方案

开辟博客制定方案

XX年6月至9月

探索xx梭利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运用

教学设计与反思

XX年1月至XX年12月

课题实践与反思

实验教学论文

XX年12月

积累文字、声像研究资料

相关照片等

XX年12月

形成中期报告

课例光盘、报告

XX年12月

最终成果(限3项)

xx梭利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运用

课例光盘

XX年2月至3月

典型课例照片、光盘,汇编论文;

构建教学资源库

XX年2月至3月

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XX年4月

十一、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郁**

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小学一级教师

xx梭利教学、培智数学

收集相关理论、实践资料

夏*

如东逸夫特教学校

小学高级

xx梭利教学

10人)

收集课堂资料,负责课题组资料整理

徐**

如东逸夫特教学校

小学高级

聋数学教学、计算机

收集课堂资料、制作资源库

陆**

如东逸夫特教学校

小学高级

xx梭利教学、培智数学

收集课堂资料、负责开题结题报告等

十二、保障措施

.课题组核心成员都参加过市县级开题研究,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组成员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的参加了xx梭利专业培训,有的接受过xx梭利教学法的二次培训。课题组成员已经就研究课题开展过多次研讨,对xx梭利教学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另外,课题组要求教师阅读xx梭利经典著作至少1本,深刻领悟xx梭利教育的精髓,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其次,可以及时登录相关网站,查阅、下载最新共享资料。

2.江苏省教育厅领导非常重视特殊教育学校配套器材的使用情况,会阶段性地对全省各特殊教育学校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给了课题最有力保证。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的专业指导,给了课题最有力的支持。另外,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之一,学校主管校长和负责教育科研的副校长亲自过问本课题的申报,并表示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将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对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时间学校予以保证,为三年左右。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具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具

(重庆市数学教学论文二等奖)

内容摘要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变理念为行为是素质教育的学校核心使命。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和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学校课堂教学要做到课堂落实,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操作,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形成概念 理解算理 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育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人求真,变观念为行为。而现代的学校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最充分的发展,其责任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给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对所有学生负责。学校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素质教育的学校核心使命是变理念为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学生通过亲手操着学具,不仅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6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三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5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4个;两个人各得3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三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和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学校课堂教学要做到课堂落实,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8÷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

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8根合并成18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6根(6个1),个位商6。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由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手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可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我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

3.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共同思考的地方。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

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教学的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使用学具.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另外两种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 Sh的成立。实验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使用学具,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再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可让学生根据学具卡(见教材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推导乘法分配律用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抽出教学新知所需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

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了分米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八、使用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半脑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右半脑支配左半身的活动。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动可促进人的右、左半脑的协调开发。左右半脑各司其职而又协同发挥作用。据研究,人的大脑功能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只用了脑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二是通过左右手同时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九、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999年5月,教育部在北师大召开了“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数学课程相互关系”研讨会,会上强调指出:“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内涵包括多方面,既包括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兴趣、自信心和数学观等)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而后者我们过去对它却不够重视。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十、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

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1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1月——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是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教育传统,改进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挖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力求做到深入挖掘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力量的潜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有益收获,缩小差异,营造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社会价值。为了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呼涣实践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陪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如何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三、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四、主要研究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本课题在总体上以现有教材为教材,但现有未参加课程改革的教材没有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

2、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更是陪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实际上,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极好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课题可行条件分析。

(一)理论层面分析。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算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充分地论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是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层面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在自然常态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过程。

2、行动研究为抓手,研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途径、策略。

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进行比较研究。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分3个阶段进行。

1、形成阶段

①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②对当前的数学评价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实验研究。

2、研究阶段

定期举行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评价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研究中完善、修订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操作方式,探索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系和操作方式。

3、总结阶段

①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结题。

③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九、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优秀课例汇编;

3、“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4、”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结题报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3

一、研究背景

1.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2.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师生共同的改变,也是老师及学生作品成果的积累过程。本课题对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数学课堂.上课传统模式的挑战!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学习、做计划。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意义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段数学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庞杂,没有完整的体系。当学生们升入高段五六年级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低段学习时的差距。首先,分数是从八九十分的平均分下降到六七十分。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去考虑学生欠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某种某类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关系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更多可能是关注了学生某次质量检测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平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这样的学生及学科特点,将“思維导图“这样的学习方法引进到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将知识点复杂和繁多等问题简化,简单到一——张纸就可以容纳一册书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快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2、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更加快乐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到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虽然没有语文要背诵的知识点多,也没有英语的语法句型多,但是却很不讨学生喜欢。可是换种情景,给学生——副色彩鲜艳、冲击感较强的数学思维导图,能感受到他们的改变一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就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图片、鲜艳的颜色及有结构的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需要做的,简单明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图一“思维导图”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于去接受。

3、快速复习旧知,解决学生易遗忘的问题

人类大脑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是会有遗忘存在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那我们整个小学段六年,其知识点繁多,到六年级最后需要整合复习整个小学段的知识点,学生已将原来所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和方法遗忘。那老师不得不再回去回顾以前的旧知识,但是知识点多,旧课本多且厚,如何去复习,其实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困惑和苦恼。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上的知识点全部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可能只需要几张纸。那这样的学生在回顾旧知时,只需要去翻一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由厚到薄、由多变少的转变。学生也更

容易接受,不会因为知识点繁多而产生恐惧感,同时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加高效。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第一阶段:(20xx.11.1——20xx.1130)

主要任务:

1、理论学习,首先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进——步理解思维导图在课堂里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2、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xx的简单培训,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学习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堂预习、复习等等。

第二阶段:(20xx.12.1——20xx.1.20口)

主要任务:

1、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自选题材(预习或者复习整体题材)

2、先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3、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2.20——20xx.5.150)

主要任务:

1、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评价量化,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的评价。

2、研讨实践“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数学课堂xx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写一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或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20xx.5.16学期结束)

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建立基本的“思维导图”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再完善。

2、与学生探讨思维导图实施中的优缺点、以及得与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3、将研究过程当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成册。

此次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

2、自己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知识体系的框架和旧知识的复习框架。

3、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知识积累。

4、发散学生思维,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

此次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1、教师作品汇集成册,学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

2、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撰写优秀课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收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过程性报告,撰写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4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本课题《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于20xx年12月27日向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立项,经市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确定为20xx年安庆市重点科研项目首批立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的练习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习,练习课与复习课中更是以练习为主,可以说,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所以我们把“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做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练习,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实践练习。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更具体的说,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

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则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习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课题的研究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和价值: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更为精细的认知发展结构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等。这些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里,我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来探讨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化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测验法和案例分析法);

3、讨论交流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原则: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原则。

2、趣味性和生活化原则。

3、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4、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5、评价激励性和多样化原则。

力求做到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完善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方法方面,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习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3、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预期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开放日教学观摩和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和方式;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结束,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具体地说,可分为六类: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3~6年级练习设计精编;

4、研究论文;

5、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

6、教后探讨总结。

八、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课堂练习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而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已经给予高度重视,主要专家和领导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中心学校副校长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枞阳县中心学校本部,校内科研氛围浓厚,在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学校对课题的研究也给予了经费、人力上的支持。参与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或教研领导,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都曾多次获奖。

另外,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校长室、教导处、和图书馆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

九、研究的组织管理

指导专家:殷振中

殷振中:枞阳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指导课题整体策划和实施工作。

课题组长:张启好、王传兵

张启好:枞阳中心学校副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整体策划,拟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操作方案与课题实施细则,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王传兵:枞阳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县级学科带头人,20xx—20xx担任《少先队文化与校园环境》省级课题研究负责人,该课题成果作为优秀成果在安庆市教科研大会上作推荐性发言,主持课题实施工作,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课题成员:鲍晨霞、童习飞、朱学清、王菊香

鲍晨霞:枞阳中心学校总务副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与整理研究材料;具体负责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童习飞: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朱学清: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六年级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王菊香: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开题报告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5

一、对课题的总体概述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我校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没有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就不做,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很肤浅,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讲解下,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离开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无法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现象,尤其是综合性的习题,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说明我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停滞在表面,对数学的本质缺少深层次的理解,更缺乏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从而失去了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思维的过程,加强思维技巧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立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xx年4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1、调查研究法:

制定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分工;课题成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途径、方法,确定了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而且课题组成员对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参差不齐,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所以需要通过深入地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认真关注学习了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习了《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等一批专家学者相关论文,采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20xx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

3、行动研究法: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也作为教师新接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各科教师如何架构乃至灵活的运用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课型丰富,有新授课、复习课、实践课等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各种课型的课都能高效的开展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课等活动开展本课题的课例研究。

20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的课堂研讨活动,课题组主持人李怡苇老师首先为班级学生呈现了《初步认识思维导图》一课,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接着通过2分钟识记大量词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并初步教会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最后,借由《水果》这个较为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7月,利用期末复习的好时机,李怡苇老师又在本班级执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进行了数学课堂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初次尝试。本节课作为一节系统的复习课,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通过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记,更好地运用。

20xx年9月,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阶段,课题组李亚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册教材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观察在思维导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发散思维,兴趣浓厚,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深化研究。

4、课题校本课程化

将思维导图教学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对于学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并结合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定期的展示和表扬。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过程性管理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安排,课题组注重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学期内定期开展课题组会议,理一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谈一谈研究过程中碰到问题,安排好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内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教师层面:

1、结合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如今,影响学生专注学习的因素繁多,惟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吸收知识。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出现的新图形及概念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因此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图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的传统编写主要是以课时为单位,这种备课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难以直观表达各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轻易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理念和全景图像,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完整、科学、高效。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品、作业,能够明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层次、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方面:

1、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在单元总结和期末复习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将许多小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有规律的整理与记忆,使知识成体系的牢记在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作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而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训练,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视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们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还不够,教师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课题组老师正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展开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效果缺乏生动性,最终使得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2、参与实验的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多停留在文字水平,对于颜色、符号、图形的应用比较少,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如何应用颜色、符号、图形方面,师生还要进一步学习完善。

3、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但对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所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托老师的要求。如何将思维导图进一步推广,使学生将其积极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

4、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负担: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写字速度较慢,动手能力也较弱,想让他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本课题研究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推进研究进程的纵深发展。

2、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推进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如课前预习、错题整理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学习方法。

3、调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方法,经常的去使用。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6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练习时以反复的强化为主,以至学生的作业量过多,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了数学的实用价值。(5)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3、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应用与拓展学习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生活的研究就是进行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人才的研究。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题报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二)具体目标

1、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

3、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1、整体性原则:即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

2、师生合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首先决定于师生关系的性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真诚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发挥。要激发起学生自主与创新性,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新性。

4、生活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习惯。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加之教师自身的努力,具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6)

1、申请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查阅文献及调查了解。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验阶段(20xx.9--20xx.12)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集中辅导学习。

主讲内容主讲人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和理论依据王新甫

数学生活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误区沈宗标

数学生活化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陈玉红

数学生活化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技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新甫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着力研究数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

负责人

数与代数杨艳、郝玉

统计与概率吕春红、吴晋、

空间与图形周科源、郝名华

4、整理实验材料。

(三)总结评定阶段(20xx.3--20xx.6)

1、总结评价,验证假说(终结性对比测试)

2、反复验证,理论升华(终结论文)

七、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

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

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3月——20xx年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加盟,在教育领域激起一阵狂热的兴奋与殷切的期盼。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学校设立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课室,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开通了宽带连接,网络班班通,校内资源共享,学校有优良的网络化教学和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因此,结合我校实际,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

3、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我校20xx年建成,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中年轻老师居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很匹配,但这些资源在目前来看,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所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20xx年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新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基础是最适宜的。

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是学习过程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五、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对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形式、方法的整合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而本次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台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单纯的引用别人的信息教学资源转移到了自主创新信息教学资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七、研究规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1、首先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学校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2、案例分析法:组织听课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整合模式。3、运用文献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实践行动研究,结合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组织老师课件制作培训,每位老师最基本要熟练制作ppt,个别老师要学会flash制作,并建立课件资源库,收集制作精美且质量高的课件。在研究中结合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资料,积极推广。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收集资料,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整合备课组,进行内容分工。

我们组的人员是中青结合。中年老师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青年老师。青年老师知识水平高,制作课件的水平高,特别是刘海滨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做我们组的计算机老师和课题中有关专业的老师。可以说各有所长,能做到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听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指导,或上网学习专家课题讲座,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实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课题研究包括哪些要素或环节,课题的模式,如何顺利结题等,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家做课题培训,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一定要参加培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进行此项活动,我会组织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上网学习。通过学习,详细了解课题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抽查等方式,调查各学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问卷的内容,韩保华负责低年级的调查问卷,秦秀娟负责中年级的调查问卷,王丽负责高年级的调查问卷,并各自总结各年级组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组员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讲两次校公开课,至少听20节课,通过讲课、听课寻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4、刘海滨、赵春阳老师负责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每位成员要把自己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福源小学信息资源库,并鼓励全校每位老师都这样做,积累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每位成员要善于把做课题研究中的所得所想变成文字写下来,总结经验,探究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讲课、计算机培训,展开研讨活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二)、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九、研究成员:

廉凤霞:课题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

韩保华:市级骨干教师。

刘海滨: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微机教师。

赵春阳: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秦秀娟: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20xx.5

[3]贺海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20xx.6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设计案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xx、7

[5]张春莉,《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愧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6321”教学模式》开题报告

贵州省瓮安三中“6321”教学模式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教与学是新《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它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地区名校?这是当前教学的热门课题。

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始建于1994年,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200余人。十九年来,学校以“严、勤、博”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和谐管理,弘扬新课程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成绩喜人。教师治学严谨,孜孜以求,参加县、州、省优质课评比屡次获奖。近年来许多教师撰写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或获奖。瓮安三中是全县初级中学的示范学校,优质生源学校,在全县乃至全州都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学科教学模式,争奇斗艳,硕果累累。特别是数学教学,在十多年实践中总结推广出“6321”教学,它是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得到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的认同和运用,得到领导的肯定,得到学生的喜爱。在每年中考或统考中,数学科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上500余人次,居全县之首。本课题小组教师一致认为,“6321”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值得借鉴。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6321”教学模式------“6环节3协作,2案1宗旨”。6个环节:自学、引导、合作、展示、揉合、强化;3个协作:教师与教师协作,资源共享;学生小组作协学习,共同探究;师生协作互动,达到教学目标;两案:教案、学案;1个宗旨:能力至上。

所谓“6321”教学模式,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精心编写的学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和展示能力的机会,然后师生通过揉捏中和提炼知识,最终进行强化,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注重老师与老师之间应团结协作,分小组、分章节备课,并进行试讲、讨论、改进,最终定案,资源共享;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是六个环节的核心工作,学生质疑、探究从这里开始;小组讨论教师要协作参与,当然不能包办代替,师生互动是各个环节的关键所在,是让学生形成定论、定性能力的最佳时刻。要做好以上各个步骤和环节,当然教师事先必须设计好教案、学案,也就是备好课,没备好课而进课堂,一切目标都不可能达到。所有步骤环节都是围绕一个宗旨:发展学生能力,即能力至上。

“6321”教学模式,还是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相互协调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研究假设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兴起的主体教育学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主体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了人的主体发展性,而且具体指出了人在发展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科学地说明了影响和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与条件为研究解决本课题的主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6321”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教学中的高效模式,并以此为今后教学的目标模式。

2.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积累研究素材和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经验。

3.关注“6321”教学模式的实验成果,关注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研究内容

1、查阅相关理论资料,统一目标,结合当前和近代教育理论对“6321”教学模式进行论证;

2、制定可行性方案,对“6321”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实验;

3、由教学经验丰富,有资历有名气的教师进行试教,并跟踪调查实验效果,制作课堂案例;

4、提高全员参与能力,推广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收集教学案例,汇总课题资料。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自2013年9月-2016年9月。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

① 查阅与课题相关资料,学习有关书籍,理解与“6321”教学模式相关理论,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学状况,对课题的相关概念进行初步界定,通过调查分析及可行性论证,形成研究报告。

② 归纳总结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③ 确立“6321”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0月)

① 根据第一阶段得出的结果,分析教学特点,制定合理统一的教学方案,专题进行对比论证。

② 总结论证结果,针对专题,制定更为合理的“6321”教学模式。

③ 展开实施后的教师问卷调查与教学效果测试。第三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9月)

① 推广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收集教学案例,制作视频资料。

② 课题组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分析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研究法 : 对“6321”教学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3.实验法:选择班级进行对比实验测试,跟踪效果。

六、研究思路

1、课题研究报告;

2、文献研究记录;

3、教师教研论文展示(发表论文,获奖论文,教学心得等)相关论文、教学案例;

4、教学视频等影音资料。

第五篇:小学数学自制教具的研究与探讨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与探讨》开题报告

泰州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 课程改革力图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课程改革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改革的成果具有相当程度的创新力度引发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评价的重大变革。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我们一线教师所面临的更实在的任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数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迫切性日益显现。一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及配套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显现出明显的变化形成与原教材相匹配的实验教具器材与实验教材教学的实际需要匹配失衡出现品种上诸多断口及数量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和学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知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学教法的创新探究方式发生转变都必须依靠教学装备来支撑。在以科学探究为教学之本的数学教学失去了实验教具、器材的支持便无异于在做无米之炊会制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自制教具”的系统研究对拓展和开发课程资源对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发展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基本概念界定 一自制教具 ⒈顾名思义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国际上

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noncost或“廉价”lowcost教具。这种称呼仅指制作教具的成本低不是指教具的实际价值低。⒉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树立大自制教具的观念。所谓大自制教具是指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切媒体和工具都纳入教具的范畴。除教具、学具、标本、模型及实验训练器材外还包括供学生学习数 2 学知识所需的教具生产、生活用具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切工具和材料等。⒊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教具的发展历史看教具起源于自制教具这个自制教具的活动会贯穿整个教具发展的始终。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教具更有使用价值。国外教育界的人士非但不小看这种廉价的自制教具还非常推崇它广为提倡。二小学数学自制教具 是指针对小学数学教材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具学具。这些教具学具的自制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搜索国内期刊文献可知目前直接以“自制教具”为题发表的成果绝大多数是具体介绍如何去制作和运用特定的教具、学具少数文章涉及自制教具的功能和价值的问题。90年代提倡自制教具主要是为了缓和当时教学仪器的短缺自制教具是以仿制教师课堂演示用的仪器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自制教具也逐步向纵深发展。在国外自制教具、学具进行的实验一般属于所谓的“低成本实验”。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低成本实验的研究因为他们认识

到理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是无法单靠黑板或屏幕来达到的。在日本有一大批热心数学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数学实验。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各学校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实验器具甚至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当今的世界各国数学教学中都对数学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己成为一种共识。尽管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自制教具、学具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将其定位为三个方面①解决教学经费不足造成的实验器材不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创新思维③增进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品格。但都没有从课程实施的人、物、环境、课程 3 整体出发将自制教具与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相互支持的整体来加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数学新课程标准尤其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如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基本的实验技术、查阅信息资料的技术等。然而由于小学数学实验装备投入上的亏空以及新课程带来的教学理念和内容上的变化造成目前数学实验装备与教学脱节。自主研发适应不同特色教学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装备不仅可以解决实验装备上的不足适应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而且制作教具和学具的能力也是对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补充。加德纳认为智

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以促进数学课程建设为背景解决教学装备不足或陈旧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创新正是开发智力提高能力使师生共同获益的一条很好途径。实践表明在教具学具的制作和创新过程中需要调动每位参与者的各种智能。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要“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 “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师生自主研发、创造出个性化、本土化的教学装备和器材不仅是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研发和创造活动本身应该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内容这将给数学课程带来新的活力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师生自主研发、创造教学装备和器材从数学课程的教学上来看具有建构主义的特质会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走向深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面对一个学习课题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或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目标下师生结合现有条件通过动手“做”来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实际上师生间共同研究、开发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教具、学具就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学徒”。师生研发、创造教学装备活动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经验这种“做的经验”属于“经验之塔”美 戴尔Edgar Dale《教学中的视听方法》1946的底层。“经验之塔”理论认为底层的经验易于理解和记忆顶层的经验易于获得概念便于 4 应用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学习间接经验要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为

基础。由此可见新课程的实验设计与自制教具的研发不仅是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的行之有效途径而且这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教学做合一”的实际体现研究、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这种过程是教学中的人、物、环境高度统一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研发、创制教学装备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制作和活动它已经上升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促进数学课程资源建设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物”的保障其次通过广泛开展自制、自创活动在本地区形成良好的风气让广大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第三师生合作研创教具、学具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良好实践形式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形成优良品格第四可以促进课程的个性化提高课程对师生的亲和力使学习更有趣、更有意义最后努力促进自主研创教具、学具活动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使之成为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

五、研究的支撑理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实践发展的程度决定着认识内容的深度。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都靠感官来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具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二多元智能理论 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包括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而且每种

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开展自制教具和学具的研究能发展调动每位参与者的各种智能扶助有问题的学生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教学。三“经验之塔”理论 5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将教学活动中的经验称为学习的途径其理论要点有⒈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按照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⒉教学活动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⒊在学校教育中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各种教学活动更为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⒋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更具体更形象能有效突破教学信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自制教具和学具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积累一定的具体经验后更有效地参与更复杂的、更抽象的教学活动。四生活教育理论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指出教育要“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 “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师生自主研发、创造出个性化、本土化的教学装备和器材不仅是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研发和创造活动本身可以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内容这将给数学课程带来新的活力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完成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一般理论研究包括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的应用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应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等等。2.构建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资源库。3.促进教师们的学习和研究创设基于师生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探

索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的一般规律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进行一系列的数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或参与制作学具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子课题设置 ⒈低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6 ⒉中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⒊高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⒋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材料的开发研究 ⒌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围绕本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加之分析整理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为我所用以保证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同时使之具有先进的支撑理念具备理论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价值。二行动研究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对课题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分析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随时调整研究思路和行动方法。三经验总结法。课题全面实施以后针对每位教师在课题实施的实践中遇到鲜活的案例和一手的课题实验资料定期举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与做法。

八、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分工 一课题专家组成员 孙青桂市电教馆 印 鑫泰州实验学校校长 二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张所滨、陈卫萍 组员陈德华、李晓兰、倪旻、吴金芳、王晓静、金月华、谭彩琴、杨小丽、王正芬、张燕、王莹、高爱萍、王海燕、周海斌、周玲、薛善珠、刘燕、张娟、袁满 三子课题

组成员 ⒈低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组长李晓兰 成员王莹、吴金芳、王晓静、谭彩琴、杨小丽、刘燕 ⒉中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组长周海斌 成员金月华、张燕、周玲、张娟、袁满 ⒊高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组长倪旻 7 成员陈德华、王海燕、王正芬、高爱萍、薛善珠 ⒋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材料的开发研究 组长吴金芳 成员谭彩琴、金月华、周玲 ⒌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组长王晓静 成员倪旻、周海斌、高爱萍、刘燕、张娟 四课题组成员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学历 课题组中的分工 张所滨 中学高级 本科 主持人 陈卫萍 中学高级 本科 主持人 陈德华 中学高级 本科 活动指导 王晓静 小学高级 本科 子课题负责人 倪 旻 小学高级 本科 子课题负责人 吴金芳 小学高级 本科 子课题负责人 李晓兰 中学高级 本科 子课题负责人 周海斌 小学高级 本科 子课题负责人 谭彩琴 小学高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实践 杨小丽 小学一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实践 金月华 小学高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实践 王正芬 小学一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实践 张燕 小学一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实践 王莹 小学一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实践 高爱萍 小学高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论文 王海燕 小学高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论文 周玲 小学高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论文 薛善珠 小学高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论文 刘燕 小学一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实践 张娟 小学高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论文 袁满 小学一级 本科 教具制作、教学实践 8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及成果 一步骤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 时间

组织者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第一阶段 2010.3 陈卫萍 ①论证、制定研究方案。②组建研究网络确定研究教师。③组织学习课题方案和相关理论。第二阶段 2010.4-2012.6 陈卫萍 李晓兰 ①进行教学实验制作数学教具学具。②课题负责人及领导成员组织检查和督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③进行阶段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会进行经验交流。第三阶段 2012.8 陈卫萍 王晓静 ①总结研究工作评选研究优秀成果。②做好结题工作汇编课题研究成果。③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④展示和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的成果。二最终研究目标和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自制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展览 使师生学会使用简单工具和工具制作教具学具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师生的创造精神。全体成员 《小学数学教具学具的制作》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案例集》 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自制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意义和作用》 《数学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全面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 9 《自制教具与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关研究论文 5篇以上 结合课题研究工作形成各个方面的经验与理论总结。本课题预计完成的时间2012年8月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组织保证学校将成立以校长挂帅的课题组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我们还将与专家保持联系请他们对课题研究进行把关并从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二团队保证。课题组成员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一线优秀教师组成。课题主持人是中学高级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课题研究

实践经验课题组成员都主持或参与过多种课题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其中吴金芳老师在2009年期间获《青少年创意大赛》二等奖并获得创新型优秀教师称号李晓兰老师2008年泰州市“精英风采杯”教师竞赛中获一等奖是泰州市直学校学科带头人王晓静、谭彩琴老师均为泰州市教坛新秀课题成员十一五期间在《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数学教育》等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三措施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之一学校主管校长和负责教育科研的校长对本课题的研究做有效的筹划、组织和协调、领导。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学校为了便于教师们互相学习学校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加强对课题组教师的培训保证每周不低于两小时的集体学习时间。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开放。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设立了电子备课室、建起了校园网站供老师学习和研讨。学校历来对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在保证足够的课题实验经费的同时还制订了课题成果奖励办法有效地激励了教师从事课题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和顺利结题。10 四经费保证课程启动后我们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支持保证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包括对软、硬件的投入及时到位保证调查实践、资料收集、会议研讨、专题小结、论文结集等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预算2年的总研究经费为3万元。

下载“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的运用”开题报告(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具在特校数学课堂的运用”开题报告(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安图二小 王凤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老师逼迫学......

    数学开题报告[本站推荐]

    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案例研究》(1102035) 开题论证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经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批准,邯......

    “三学课堂”开题报告

    构建“三学”课堂策略研究 (课题再斟酌) 开 题 报 告 金堂县实验小学教科室 冯子红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构建“三学”课堂策略研究》历经半年的调研论证,我校于2013年12......

    高效课堂开题报告

    篇一:高效课堂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各学段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及其衔接的研 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乌审旗教育系统课题组 张晓云 《中小学各学段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及其衔接......

    自制教具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合集五篇)

    自制教具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为了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制作教具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自制教具能够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的直......

    小学数学课堂使用教具好处多

    《小学数学课堂使用教具好处多》 李爽 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使......

    学具教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5篇材料]

    学具教具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制作和运用湖南省双牌县五里牌中心小学 龚 美 荣 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具与学具的使用,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

    “学讲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学讲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是“教学合一”发展而形成的。新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