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的试探研究
《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的试探研究 在当前的中职学校中,机械制图专业实训课都是在课程结束后,用一段时间开展实训,这样的实训课与理论有些脱节且时间短、内容多、且都是学过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无新意,学生在实训中只是充当听、做的角色,而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没有什么提高。因此打算在机械制图实训课上采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即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项目组织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活动中相互合作,运用的新的技术去参与研究来完成该项目,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一直担任机械制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基本上是以讲、练为主,在每一学年后期留有一至两周的时间进行零件图的测绘,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总结下来有利有弊,利的是对于基础部分来说,讲、练为主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掌握机械制图的绘制与识读基础,如正投影法及基本体的视图画法,轴测图及组合体的画法等;但在图样的表达上,讲、练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接受程度上也有不同,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很简单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又有些听不懂不想学,而到后面的零件图及装配图上更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去年开始在讲完基础部分后,逐步引进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将自己开展的一次“项目教学活动”过程简单的汇报如下: 例如螺纹的测绘项目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开始、活动的展开、活动的结束。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定。例如:
第一阶段:活动的开始。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项目”的题目,以便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此项目已有的知识。学生在讲述他们的经验和表达他们对已知概念理解的同时,对此项目的兴趣不断增加,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设计自己的活动,老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活动中要调查和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上先提出要求:4-5人一组;把螺纹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螺纹的作用、用途、常见螺纹的分类等,并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观看一组螺纹图形;启发他们从哪里入手来做这个项目。
第二阶段:活动的展开。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工作。例如:安排他们与项目的有关人员、专家等谈话(实地考察)。老师提供资源(利用多媒体及相关的录像、相片、故事和音乐等)以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老师为学生进行调查提供各种建议。在此阶段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各自的工作进行讨论并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在这一阶段,由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不同种类的螺纹,并自己给这些螺纹分类,做一份档案,并且尝试着自己来测量螺纹的尺寸并画图,在这个过程中,各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所画图形的正确性。
第三阶段:活动的结束。由老师安排一次项目活动总结会。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让他们有目的地展示自己开展活动的全部成果,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会了什么,并分享他人成果的快乐。并激发学生新的兴趣,转向新的项目活动(或对该项目活动的后续发展)。
结束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总结汇报,每组同学把自己组内的成果向大家展示并做介绍自己是怎样完成的,查找了哪些资料,画了哪些图形,由其他组的同学提问检查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因都是同学们亲手制
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活动,我体会到:
1、项目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项目教学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因为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以及生活和生存能力。
2、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注意自己地位与角色的转变。因为项目教学是为因材施教提供真实的实施环境,教师的地位在项目教学中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经常需要临时调整。
3、项目教学选题的要求:
①项目怎样结合教材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②项目是否与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相结合,是否给学生有实际操作机会或环境,达到教学目的? ③项目能否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项目能否激励学生在校内及校外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
④项目能否让学生有机会围绕此题表演、或用其它方式如制作模型、撰写文章、数据表格、绘制图画、口头报告等来反映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和他人一同享受成果的快乐?
开展“项目教学活动”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相互学习竞争,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又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了我们的教学“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的目的。今后,我会在这些方面做更多的尝试,推动教学的改革。
第二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初稿)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 “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
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依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进行融合。
2、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相匹配的原则。要考虑现有校内外教学资源包括实 践教学场所、环境条件等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统一的原则。
4、专业应用能力与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能力为本的理念,在突出专业应用于创新能力目标基础上,全面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框。能使学校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企事业要求达到高度一致
5、遵从科学认识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教学设计应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产、学、研、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原则。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学科发展新成果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市场需求、学科专业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
7、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开展。
三、总体要求
为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各院(系、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的关联性,时间、空间的可行性,资源条件的保障性,来确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1、对适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系列课程,研究制定出一体化的课程整合计划,对已具备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的课程,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并申请付诸试点实施。
2、新制定的培养方案应结合专业综合改革将理实一体化课程明确标明纳入课程体系,对原有培养方案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整合的课程可统一填写课程调整申请,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实施。
3、从2016-2017第1学期开始,要求各本科专业2012级以后的各年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至少开设2门,其它专业至少开设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试点改革,各年级开设学期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以后。对于适宜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公共课程,每个学科门类可选择开设一门作为试点课程。
四、主要内容
1、构建系列“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
2、研究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研究制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目标相统一的一体化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名称,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保障条件和实施建议。
3、组织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讲义或教材。依据制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学生认知规律、职业素质要求和实施过程,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材教学单元。
4、整合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依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要求,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授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调整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复合型教学场地。首先校内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应创设能同时进行理论教学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有条件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5、加快建设“双师型”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综合能力。各专业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懂市场、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
6、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标准
改变传统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卷面考试忽视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全面考核,在遵循多元化、主体性、发展性、科学性、过程性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职业能力素质评价办法,逐步建成以能力为导向、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构建多维教学目标的全面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考评、学生自评互评、行标测评、同行专家综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以证代考”、“以奖代考”和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课程学分互换等制度。
五、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各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发动,具体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审核、课程运行的编排、跨院(系)教学资源的调配等相关事宜。
2、各院(系、部)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部主任、实验中心(室)主任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等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的小组,负责组织“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研发、教学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源的整合等相关工作任务。
六、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6年4月)。教务处组织召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介绍我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布置有关工作任务。
2、课程开发阶段(2016年5月-6月)。各院(系、部)按专业研究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总体方案;完成2016级培养方案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置;确定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
3、课程建设阶段(2016年6月-9月)。对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完成制定课程标准和其他教学文档材料,选定任课教师或课程小组成员,确定教学场地,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对总体方案中其他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的基本建设需在开课学期前完成。
4、课程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本学年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第一轮试点工作。在试验过程中,注重过程检查、收集遇到的问题和相关信息。
5、课程验收与总结阶段(2017年8月-9月)。组织进行试点课程的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我校下一轮和进一步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校、院(系部)二级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充分组织课程的开发论证、师资和教学资源的调配,大力支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教师培训,及时解决试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资源条件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实验与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建设,特别是鼓励校与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更适宜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与实践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良好教学环境,优先满足需要。对尚缺的必备仪器设备尽早申请安排购置,对有所增加的低值易耗品学校大力支持,满足需要。对于上课场所、课表时间安排优先考虑,满足必要的要求。
3、政策扶持
(1)项目管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均按课程建设项目管理。(2)工作量补贴。对已制定的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若涉及到比原有理论课+实践课学时少的情况,工作量仍按原加和学时计算;若与加和学时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计算工作量可适当增加系数(1.5);对于新制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工作量计算系数也按(1.5)。因教学改革试点增加的工作量有学校另行拨付。
(3)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支持试点课程教师参加校外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各院(系部)优先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实践体验或挂职锻炼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要重视培养和从企业、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教师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4)教学评价。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向承担试点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学生评教三年内不计后10%。
4、经费支持
每个试点课程资助项目经费(5000元),用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教务处
2016.4.9
第三篇: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刘小燕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3期
摘要:该文就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简要介绍—下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方法、步骤和经验,及其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控专业 一体化教学 发展方向
第四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学与实践环节集中进行,对课堂内容的构建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关系到是否继续进行该类教学模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高职高专学校教育中理实结合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对后续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质量 效果评价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一定培养目标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1]。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当今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通过分析目前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的实践教学现状[2],发现有以下问题:①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学生学习很多课程,但只能应付单科考试,不能融会贯通,不能学以致用。②高校教学已经认识到传统普通教育的弊端,从传统的普通教育模式正在向实践教学模式转化,转化过程中盲目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与实习课题不匹配,形成无理论指导的盲目实习,或存在与实际应用脱节现象。③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容易落于俗套,缺乏创新素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技能不能达到课程设置要求,教学模式学科化,最终导致职业教育的边缘化。④实践教学资源与管理方式有待更新,对教材的要求更高,需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都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发展的瓶颈。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⑤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确切的评价方法,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由于牵涉众多因素,难以直接用一个指标来评判,选取层次分析法对教学过程中的若干指标进行归纳分析,作为效果评价的依据,分别对采取理实一体化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1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迪(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3],是一种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发展的系统分析则又是另外一种方法(定量化),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价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决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进而进行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行性。将教学效果作为决策目标,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分项指标作为中间要素层,分项指标包括各分项指标下的影响因素。通过权重及分项赋值评价出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构建的层次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教学效果评价层次分析模型结构图
对各分项指标两两之间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层次分析法各标度含义
■
根据两两不同指标评分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建立矩阵和一致性检验,计算分配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表2教学效果评价各指标权重值
■
2.2 评价结果 通过对实施不同效果的学生及理实一体化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5份,有效问卷188份,对各指标进行满分100的打分统计,各指标平均分数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前后的效果评价,实行前得分为81.68,实行后得分为89.24,教学效果有了8.41%的提高,该种教学模式可以推广。结论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 学生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考核方式的改变得到了更多学生的认同,保障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教师 从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与学生有更多对专业知识探讨的机会,活跃了课堂秩序,寓教于乐。
3.3 教学资源 促使学校教学设备的完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院校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高职高专院校推广这种教学模式。但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直在摸索着发展中,需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改进后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达凯,范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158-159.[2]洪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201+208.[3]李如忠.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水环境动态承载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9:42-46.
作者简介:
郑伟伟(1984-),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文章方向:机电一体化。
第五篇:《机械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编写总结
《机械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编写总结
一、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的理念
《机械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编写的目的,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制图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
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要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理实一体化的教材、理实一体化的教师和理实一体化的场地。
1.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教材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以《机械制图》教材为例,教材在这方面作了一次很好的探索。该教材按任务驱动模式,参照2003年新修订的《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组织编写。
每个任务按1~2课时组织教学内容,一个任务具体框架为“工作任务、知识准备、做一做、巩固与提高和学习评价”5个部分。“ 工作任务”中列出本任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准备;“知识准备”部分为达到该目的和要求所需要的知识;“做一做”部分为课堂作业,老师可一边讲解,一边要求学生练习;“巩固与提高”部分为知识的再一次巩固和提升,相当于课外作业;“学习评价”一改过去的事后评价方式(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每个任务里面均有对学生的评价,把对学生的评价放到每次课堂上,从“知识、技能和态度”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本书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三维立体图和表格,每一个平面图形的得来都有其详细的作图步骤。书中避免空洞理论的讲解,注意“以例代理”,把必须的理论知识放到实例里面去讲授。
2.培养一支理实一体化的教师队伍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要加大理实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使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习穿插进行,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教学实施中,其教学尺度难以把握,过多操作实物,又类似于工艺课或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时的穿插录象、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且必须较为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否则教学尺度一旦把握不准,就难以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3.建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有了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和教师,但无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场地,那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就是要有投影仪、电脑、与教材配套的课件、挂图、模型、手工绘图工具等。有了理实一体化的教材、教师和场地,现在许多学校正在尝试《机械制图》课程的大班化教学。具体做法是:把几个班的学生放在一个教室里上大课,由一个老师主讲,另外一个老师负责上课纪律和作业批改,重庆已有学校在这方面办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机械制图》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做法
使用与《机械识图与绘图》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助光盘,以线段7等分为例(1课时内容)谈该课程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1.先对同学们进行亲切的问候。
2.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并检查绘图工具的准备情况及教室的多媒体设备。
3.介绍所在教室的逃生通道等职场安全。
4.介绍本次上课的学习目标,那就是要学会线段的任意等分。
5.以正常速度演示线段的等分,老师不做口头讲解,只是让学生对线段的等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6.以慢速演示线段的等分,并详细介绍每一步的作图步骤及注意事项。老师演示一步,学生练习一步。
哪一步学生未掌握,老师可点击返回按钮再次演示。
7.询问小组是否有问题-并回答他们的问题(至少向每组问1个问题来检查他们对教学要点的掌握情况)。
(1)削铅笔时应注意什么?
(2)作平行线怎样才能保证平行?
(3)还有其他快速等分线段的方法吗?
8.学习者实践-培训老师给予反馈,包括对每位学生的鼓励。
(1)还有其他问题吗?
(2)怎么处理铅笔屑?
(3)概述线段等分要点。
9.结束语
今天我们在安全的情况下学习了如何按照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用手工绘图工具等分线段。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下次课我们将利用这个知识来进行圆的等分。
四、《机械制图》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理实一体化教学采取“教、学、做、考”四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
4.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