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2 06:1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

开题报告

高新区贤台乡留马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2013.9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 2013.9.18立项号:132004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

负责人:朱晓玲 所在单位:高新区贤台乡留马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错误:《辞海》中对“错误”的定义是“不正确的”。这里所谈“错误”指的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也指合理性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错误资源:一般是指课堂中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凭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某一知识作出浅层的、有失偏颇的错误判断而生成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通过细致的剖析、提炼,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学习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2)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的聚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3)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反思。“错误” 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理论意义、应用价值、本课题的创新点与特色

1、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作处理,被遗忘掉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2、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

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新发现的快乐。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促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3、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中的“预设错误——捕捉错误——应用错误——解决问题”,这一思路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转变教师教学观,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具体表现在:首先诱发错误,触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反思错误,优化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原认知水平。然后评价错误,突出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巧用错误,培养发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所以,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正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篇二: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

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刘兵 李海侠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2010年四月申报的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在2011年2月17日已被批准,课题为《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批号:jky10093).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开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课堂出现的错误,往往被忽略了,有些是由于教师对正确答案的过分期待使他对错误视而不见,有些是由于教师认为个别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用宝贵的时间来处理,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浪费;„„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做处理,被遗忘掉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申诉”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的好,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

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课题,旨在改变目前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同时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的参与者是我校的数学老师,期中有多位从事过课题研究,有着较强的科研和改革意识,同时还有学校分管数学的领导,课题研究的工作定能得以顺利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周期是两年,在拟定方案之前,我们就围绕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这个课题搞过专题讨论和研究,有些老师撰写的文章也在省市级刊物中发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方法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理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思辩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的类型。

2、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研究。

3、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调查法、日记法、文献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阶段成果形式

(一)进度计划

本课题两年完成,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1、2010年至2010年8月为准备阶段 2、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为实验研究阶段 3、2011年10至2012年3月为总结阶段(二)阶段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课堂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案例的教学展示。

3、总结阶段的成果形式是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三)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及研究分工

1、组织领导: 杜广峰

2、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收集整理前期材料:课题组全体成员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李海侠

4、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刘兵

5、确定实验年级: 2—6

6、行动小方案:形式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杜雪影、纪丽、李丽、陈美华

(四)研究成果分工

1、研究论文:课题组全体成员

2、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杜雪影

3、教育教学案例、行动小方案、教育教学随笔:课题组全体成员。

4、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杜雪影陈美华

5、错题日记、错题集:实验班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经费及管理

1、预算经费项目:专家咨询费、材料费、交流费、会议费、活动费;

2、经费来源:单位自有科研资金;

3、经费管理:课题组申报资金用项,学校统一管理,保证资金的顺利到位和课题的实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1年3月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 刘兵 李海侠

2011年3月篇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 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 教学中“有效的 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 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14年2月提交了《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

二、研究的意义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 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

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4、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研究过程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⑴总结前面一段时间新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经验;

⑵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十一五”课题的选题;

⑶制定研究方案,反复论证和修改; ⑷申报研究课题的立项,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

2、第二阶段为中期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6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⑴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的内容;

⑵文献比较研究;

⑶每年举行一次课题研究研讨会;

⑷每年开展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理论、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课题研究阶段性评比;⑸加强总结反思;

⑹向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中期汇报。

3、第三阶段为后期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6年6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⑴收集课题研究实施中材料;

⑵形成终期成果;

⑶召开鉴定会;

⑷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七、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

八、预期成果方式

1、课题研究终期报告及其文件和相关音像资料。

2、论文集。

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及其有效性案例 3.经验总结法。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5.实验法。设立实验班,实施研究方案,在实验中完善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理论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和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更新了教育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倡导建构的学习,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所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指导作用。2.我校教育科研气氛较浓,有一支科研能力极强的教师队伍。主管教学副校长任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有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课改标兵、区级教学能手等他们在学科中都经过锤炼,是一支工作认真踏实,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内实施。

3.课题组将定期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校作理论讲座,并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4.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研究的具体情况进入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做为教师晋级评优的依据,保证课题的研究有效开展。

5.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学校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课题立项与研究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必要开支,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讲,出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学习的正常现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是害怕学生有错,像扶着孩子走路一样,不敢撒手。导致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多。深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还是会有错误。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轻描淡写的带过。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切切实实面对并且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2、理论依据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国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

针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探讨和研究,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针对错误成因、有的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错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领域中错误资源的原因,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的成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要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突破思维性干扰。让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错误资源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错误原因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其认知。

2、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四大领域学习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教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的现错误,并且记录下来。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或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5月至12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开题报告),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2、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资源,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出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15年1----6月)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学生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策略,并撰写成论文。

2、提高课题组成员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

3、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校属于山西省示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曾多层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教学设备在同等学校中比较完善,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李兆峰担任学校的教学校长,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又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更利于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课题研究经验,时间充足,能胜任课题负责人的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工作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分别来自教学一线低、中、高段,都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时间保证,研究热情高,有研究的主动性。其中康慧和刘改荣老师是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同时承担学校教研工作,能带动和引领教室们进行研究。其他几位教师中有两位是教研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李兆峰:为本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康 慧:课题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制定、工作总结,组织日常活动,并且和其他成员一起进行行动研究。

刘改荣:课题研究主要指导成员,负责观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和老师们一起分析、反思,寻求解决策略,指导教师们的教学研究工作。

张玉凤、赵宝娥、王爱荣、郝瑞芳、张瑞仙、王俊玲 课题研究成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四大领域的数学内容进行行动研究并且反思积累资源。

经纬小学

第三篇: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

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刘兵

李海侠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2010年四月申报的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在2011年2月17日已被批准,课题为《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批号:jky10093).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开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课堂出现的错误,往往被忽略了,有些是由于教师对正确答案的过分期待使他对错误视而不见,有些是由于教师认为个别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用宝贵的时间来处理,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浪费;……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做处理,被遗忘掉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申诉”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的好,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课题,旨在改变目前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同时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的参与者是我校的数学老师,期中有多位从事过课题研究,有着较强的科研和改革意识,同时还有学校分管数学的领导,课题研究的工作定能得以顺利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周期是两年,在拟定方案之前,我们就围绕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这个课题搞过专题讨论和研究,有些老师撰写的文章也在省市级刊物中发表。

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方法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理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思辩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的类型。

2、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研究。

3、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调查法、日记法、文献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阶段成果形式

(一)进度计划

本课题两年完成,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1、2010年至2010年8月为准备阶段 2、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为实验研究阶段 3、2011年10至2012年3月为总结阶段(二)阶段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课堂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案例的教学展示。

3、总结阶段的成果形式是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三)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及研究分工

1、组织领导: 杜广峰

2、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收集整理前期材料:课题组全体成员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李海侠

4、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刘兵

5、确定实验年级: 2—6

6、行动小方案:形式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杜雪影、纪丽、李丽、陈美华

(四)研究成果分工

1、研究论文:课题组全体成员

2、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杜雪影

3、教育教学案例、行动小方案、教育教学随笔:课题组全体成员。

4、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杜雪影

陈美华

5、错题日记、错题集:实验班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经费及管理

1、预算经费项目:专家咨询费、材料费、交流费、会议费、活动费;

2、经费来源:单位自有科研资金;

3、经费管理:课题组申报资金用项,学校统一管理,保证资金的顺利到位和课题的实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1年3月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

刘兵

李海侠

2011年3月

第四篇: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习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习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2、延伸拓展:

筛选部分中外现代优秀诗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3、实践活动:

结合现代诗歌单元内容,组织诗歌欣赏、个人创作、诗歌朗诵等活动。欣赏诗歌可由老师选择,创作诗歌可据不同情况自定,朗诵诗歌可在语文教材、扩展读本、课外或自己创作中选择,也可把中国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诗歌进行朗诵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交流讨论等。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4——20xx.8)

搜集资料,学习理论,编写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等。

2、实施阶段(20xx.9——20xx.4)

(1)访问调查

了解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摸索可行方法等。

(2)具体实施

走进课堂,具体实施现代诗歌教学;利用课余,开展多项研究活动;等等。

3、总结阶段(20xx.4——20xx.5)

(1)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2)搜集整理其他研究成果;

(3)上传上级课题负责部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制作多媒体现代诗歌教学视频;

2、撰写《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报告》;

3、组织学生将自己创作、翻译或改写的现代诗歌结集。(鼓励学生编写个人专集,也可多人,建议为诗集起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写出序跋,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和板式等)。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2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xx年11月26日 地点:会宁中学科研处 评议专家:张爱梅,邢台县规划办主席,中学高级教师。 刘诗信,邢台县会宁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毕立敏,邢台县会宁中学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参与人员:王贵平、王振全、张华。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题目: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

(二)课题内容

1、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各类文体文章的赏评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阅读、评价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分类开展赏评学习;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培养,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积累。指导学生积累各种各样文体阅读的具体方法,总结有利于教学的基本模式。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学习。

2、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在赏评中积累语言,并在不断阅读中提炼观点,围绕观点表达独具个性的阅读见解;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融生活于鉴赏、评析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及其他语文能力;

3、解决赏评教学中的评价和考评办法,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有针对性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把学生真正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

4、总结一种教学模式:自学预设--问题创新(提出预习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解决突出问题)--阅读赏评(口头表达评析--书面赏析表达)--展示评价。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力争让学生在自学预设中掌握知识,在问题创新和阅读赏评中提高能力,在展示评价中找到自信。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都有收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以学促学。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运用诗意课堂教学的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积累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体材料经验。重视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学反思,重视学习过程的和谐。

2、案例分析法 以全国知名语文教师诗意课堂的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主研教师所任教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课堂教学案例,探索诗意课堂的教学规律。

3、经验总结法 教师即研究者,是反思的实践者。要求实验教师积累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打造生动的诗意语文课堂,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螺旋式上升。

(四)课题组织 课题主持人:王贵平课题研究成员:王振全、张华。

(五)课题分工 王贵平,负责课题全面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王振全,负责课题统筹规划,理论构建。 张 华,负责开题报告和课堂实录。

(六)研究进度 实验时间为1年(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

学习教育理论,选定申报,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调查分析目前学校各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0月)课题研究实验阶段

1、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以学习、讨论、课例研究、反思、小结、论文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3、以学期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材料整理、小结。

4、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课题研究提高总结阶段

1、根据第二阶段研究过程,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

4、经验推广。

(七)经费分配 科研经费有自筹经费和学校提供资助的方式。请专家指导和参加课题研讨会的费用实报实销。

(八)预期成果

1 20xx.11- 20xx.5 高中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 论文 王贵平

2 20xx.5-8 作文教学的自主评改 论文 王振全

3 20xx.8- 20xx.5 自主课堂教学设计 课件 王贵平

4 20xx.8- 20xx.9 语文自主课堂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张 华

5 20xx.8- 20xx.9 语文自主课堂实录 录像课 王贵平

最终研究成果

1 20xx.8 《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论文 王贵平

2 20xx.9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研究》 研究报告 张 华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专家一致认为,课题提出的“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的主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立意很好。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多元。而且课题有扎实的实践基础,作了不少先期调研,对课题研究有了充分认识,方向明确,步骤清晰,针对性强。

专家也对课题提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1、“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

2、理论意义方面,申请书没有明确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的终极目的,即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研究内容要具体,如在主课题下分设若干子课题。

4、把科研成果的推广做为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

总结的“教学模式”是一般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课型,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变通,在开题报告要明确指出。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民族地区落后的英语教学越来越跟不上形式。

(1)教学软硬件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2)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相对较为传统,需要根据新课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3)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日益脱节。众多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一线的老师只有想办法从自己做起,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标准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改变我们课堂教学中僵化,呆板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最终结论。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就是机械地学习,忙于听讲,忙于记笔记,课堂氛围沉闷。教学互动很少,老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极差。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每个教师的课堂模式设计都各有千秋,致使教学效果差异也很大。但肯定地说,如果我们通过对高中教师处理听说读写及语法板块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比对、分析和总结,让更多的老师们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取长补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好的教学模式去调控自己的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有改观,这个调查研究就没有白做。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实际价值: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英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此课题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一线教师一定能找到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有帮助的教学模式,从而共同提高水平和教学成绩。最终目的是:

(1)共同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调控课堂的策略,优化我们的授课模式;

(2)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3)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主动探究,参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探索学习规律的能力。最终培养起使其受益终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他们走上终身学习的人生道路。

三、课题研究的预想:对象、目标与内容

1、研究对象:本课题将围绕我校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我县的其他名优教师的教学模式展开,同时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去优化相关的模式,为教学服好务。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本小组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群策群力地找出适应新课改要求,并能优化指导我们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让我们的教学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以下的目的:

(1).研究这一课题,能对实施新课程以后,尤其是“减负增效”政策下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高探索一条可行之路。我们这些处在一线的教师,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改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各种有效的'模式,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提供成长平台,最终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2)通过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升我校英语教育质量,保证英语学习顺利进行。

3、研究内容:

(1)高中英语课堂listen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2)高中英语课堂speak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3)高中英语课堂read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4)高中英语课堂writ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5)高中英语课堂grammar的各种教学模式

四、实施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用两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以及高中课程标准以及有关的其他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2、建立交流研究的信息平台:

(1)建立一个公共邮箱;

(2)建立英语课题研究qq群

3、调查师生教学现状,组织研究力量,调查教师的教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以及师生的能力水平,确定研究的起点和平台。了解课堂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我们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确定方向和策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各人制订好自己的研究方案。

2、密切关注新课程实施以来英语高考的各项情况,从而有效的、针对性的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策略和方式方法必须和高考动向相结合,也必须和新课改要求一致。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听课,评课,研讨,进一步观摩名师相关讲座,用心去思考,改进,反复实验交流,进行深层的研究学习,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为下一步的研究找策略,并形成阶段性的理论模式。

第三阶段:完善实践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将研究成果在本校巩固实施,进一步提高完善。

(2)请上一级教研机构对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实践。

(3)完成阶段性各个板块的初步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该课题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

(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五、课题相关说明

说明:由程晋梅组织组员选题、规划并制订实施方案,至始至终共同完成研究工作,不光负责好自己专长的板块研究工作,还要共同帮助,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做好各个板块的协调工作。最后顺利圆满结题。贡献出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文献。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师优秀教案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

3、成果报告:形成的相关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组:

2、课题指导组:

3、课题实施组及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程晋梅

主研人员:程晋梅、张元林、苏琴、刘倩、秦毓志

参研人员:会理县实验中学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演化,每次嬗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嬗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近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学习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平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习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习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习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习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习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习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习情况。

2. 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著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著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习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习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平时学习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习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习时期或学习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习很努力,且学习效果很好,但后期学习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习的过程体现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习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习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2.评语具体化研究

①抓住时机,点拨思路

“等级+评语”的批改方式,不仅注意学生画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学生的构思与想象,适时点拨,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发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评点问题:当学生作业中出现构图、色彩、创造等方面的问题时,宜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如何进行再创作,学生构图不饱满,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时,他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在点评时可采用:你看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点,现在主题还不够突出,你看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评语。

③启发诱导。

学生对一个物体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定性的。据此,我们也要用评语诱导他们去思考,去大胆创作。如:一只靴子,告诉小朋友们,他不仅仅只是穿在脚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桩,可以在上面画一些茂盛的树枝和叶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天热时有很多男男女女都过来游泳……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作画类似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路发展而且可诱导他们潜心于美术创作。

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情趣、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⑤适时合理评价。

3.构建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研究

本课题所建立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来体现学生的作业成绩,设置美术学习档案袋,通过评价活动做好美术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记录,是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学生就能自然对照教学要求和教师各阶段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绩,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袋,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活动所作的内在心理是定位和评判,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的个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美术学习档案袋建立,促进了美术教学与评价更加紧密的结合,它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自信,体验成功,为学生在美术乃至其他学科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条件分析

任何一项课题的提出、试验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研究条件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做到有组织、有保障。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前阶段实验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保证了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具有优越的学校研究环境,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具有特定优势的学生群体,具有一支结构优势的美术师资队伍。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2月)

1.组建课题小组,并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收集相干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形成理论综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课题申请,进行实验前期调查、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学生个案作品、以及教学和片断案例

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报告、学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资料。

②集结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寻找理论支撑,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摸清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3.个案分析法:组建学习小组,定好组长,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长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几个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对重点帮困学生个别配好学习对子,随时记录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4.经验总结法: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分析总结。

九、研究对象

一年级段小朋友:

实验班:一(5)、一(6)班

对照班:一(7)、一(8)班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5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 最优化应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明确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呢?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哪些辅助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如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以此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的教育相比,有明显的特色:

(1)设备先进。包括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微机、液晶投影。

(2)表现形式多样。现代媒体可用图像、声音、色彩、空间等有形有声地表现教学内容。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掌握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的熏陶。总之,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师可以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内,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充分运用,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既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又受到情感和品德的熏陶。因此,将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运用到素质教育之中,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去探索现代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运用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本课题实验研究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6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立项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习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们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提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开设了微机课,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配有电脑,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了便利。

3、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两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4、课题组一定会紧紧依靠顾问组,形成合力,协作研究,攻关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素质。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各位领导,老师们,基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在珲春市一小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讲,出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学习的正常现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是害怕学生有错,像扶着孩子走路一样,不敢撒手。导致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多。深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还是会有错误。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轻描淡写的带过。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切切实实面对并且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2、理论依据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国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

针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探讨和研究,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针对错误成因、有的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错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领域中错误资源的原因,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的成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要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突破思维性干扰。让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错误资源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错误原因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其认知。

2、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四大领域学习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教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的现错误,并且记录下来。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或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六、研究步骤: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开题报告),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资源,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出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学生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策略,并撰写成论文。

2、提高课题组成员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

3、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校属于山西省示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曾多层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教学设备在同等学校中比较完善,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李兆峰担任学校的教学校长,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又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更利于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课题研究经验,时间充足,能胜任课题负责人的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工作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分别来自教学一线低、中、高段,都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时间保证,研究热情高,有研究的主动性。其中康慧和刘改荣老师是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同时承担学校教研工作,能带动和引领教室们进行研究。其他几位教师中有两位是教研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引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2、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性定量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

3、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作文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报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各年级之间,作文教学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学手段,坚持实践第一,加强综合研究,为推进我县“有效教学”展开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依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认知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使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可概括为:(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习的核心。(3)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得研究。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6、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五、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2、怎样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3、怎样批阅作文更科学、更有效?

4、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作文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初中生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做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3、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5、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或“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雾里看花”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六、具体思路和方法步骤:

本课题拟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试验准备阶段

1、收集材料,加强理论学习,审定方案,落实任务。

2、试验班级的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十二个班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试验实施阶段:

1、调查访谈初中生语文作文的个性心理,内容习作兴趣、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作文质量、语言积累运用情况、学习习惯、学生对作文的认识等;调查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心理;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调查学生已有语文学习策略及教师语文教学的一般策略,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作文教学现状、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借鉴先进作风,结合教学实际,研讨适合我校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

3、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学、乐学。

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实验经验,反思实验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5、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第三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月):试验总结阶段

利用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法,探讨研究的阶段成果,明确不足,在弥补缺漏。

七、保障措施和基本要求:

(一)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姜延魁同志任组长,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研究。

2、上报学校,申请研究经费初步确定三千元,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3、创办作文期刊《新月》。有语文组主办,吸纳学生编排。

(二)基本要求

1、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意见,统一思想,修正研究思路,调整研究方案,确定近期研究重点。

2、立足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堂细节,捕捉课堂信息,加强理论学习,大胆实践操作。

3、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有价值的经验,并及时记录。同时还要将教学中的疑惑点、可研究点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中进行研究和探讨。

4、各参研人员一定要踏实的进行研究,及时进行记录、统计数据、做好总结,并写好阶段总结报告。

八、理论、方法的学习与研究:

组织参研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并探讨作文教学方法(借鉴的先进教法,探讨适合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的方法)。采取集中学习和分别探讨相结合,个人探究和集体交流相结合。

九、组织分工与经费管理:

(一)组织分工

姜延魁副校长任组长,马耀武、刘伯枭、王秉泰、王艳梅、李占辉、张莉莉为主研人员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中,马耀武老师全面负责和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姜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将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

(二)经费管理

本项课题预计需经费三千元,采取经费使用报批制,高效使用经费。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9

由雨花区教科中心专家朱紫彪老师牵头申报的“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经长沙市教科院批准,列为市级规划课题,现根据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系统研究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做文章教学的10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述”等,都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体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是我区中学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学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语文老师们常把作文课堂教学定位为如何搜集素材,如何讲评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师认为,学生写作的效果跟教师系列化的引导、点拨、指导有直接的关系。在听课过程中还发现作文课堂教学大多流程单一或者呆板,基本为“命题——指导——写作——批阅——讲评”。这样的程序无法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即使点评覆盖面也有限,角度单一,标准呆板,课堂内容往往是话题唯一,能力训练单一。课堂设计往往很难契合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只觉课堂难熬,索然无味,作文也就是草草应付了事。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课题通过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角度,对于快速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写作兴趣、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极力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强调儿童的兴趣,从做中学,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这点正好切合了写作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特点。本世纪的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能够尽可能谴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美国中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写作教学的特点。中国教育领域中的写作,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科举时代,作文就是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它倍受人重视和推崇。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写作也作为一门专门的语文内容进入教学的范畴。即便如此,作文的教与学却显得步履蹒跚、龙钟老态,如圈内人士称是“内容泛化、情感虚设、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语文圈内外人士,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指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诸种弊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沙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断增加,我区的11所中学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这些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学生怕写作,拿起笔就皱眉头,咬笔头,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或者杜撰出来,也是干巴巴的,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计划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辟了语文新课改中写作的教学领域,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上更好的促进了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全面反映,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课堂作文教学如何有效,不仅是重要的语文教学有效问题,而且是重要的实践课题。

2、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

“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是指推进全区教师群体的、外显的作文课堂驾驭能力,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写作能力。该课题对我区写作教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区学生主要来源农民工子弟,大部分学生语言功底差,写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围;鉴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3、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内容主要分为口头作文教学和课堂写作教学等方面。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就明确提出了作文教学的10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说明有效作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我们的构想:把多元智能的理论运用到作文指导的活动设计中来,一方面通过覆盖多种智能的活动形式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得到肯定和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智能活动的形式,使得作文课堂从某种角度再现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作文的动力,写下自己的真实体验。

2、写作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源于实践,文学源于生活,所以要进行创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经历,就要先认识生活。在语文课程标准 “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3、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构建中学口头作文教学和书面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研究内容:

1、作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序开展的研究

2、学生自主探究式写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与反思的研究

4、通过有效作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思维、语言发展、写作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生活内容等多元、多维度的交织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螺旋式递进的认知规律。并点拨学生用自身独特的视角,体验、观察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和心声。

八、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观察法听课评课,进行教学评价,形成作文课堂有效性评价记录。

2、行动研究法:采取初步设想、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研究结果的整体评价,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始终。

3、比较研究法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比较既包括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既有面的比较又结合点的对比,既有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又将本校作文课堂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既有静态比较又可以把比较放在动态中进行。

九、预期成果

1、探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相结合的作文课堂教学形式,形成研究报告。

2、汇编作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例。

3、形成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课件库,制作课堂录像光盘。

4、组织汇编教师的研究论文和师生校园文学作品集。

十、组织管理:

成立课题小组:

组长:朱紫彪

核心成员:付晓芹、刘炜伟、张捷、胡登高、陈春燕、范益群、张艳红、贺卫兵、彭献、潘雪凌、黄天宇、陈雅妮、冯娟、李六英、黄静宇、刘蓉、史果红、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报与立项阶段。搞好前期宣传工作,学习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分课题。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结题阶段。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出版作文课堂活动和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近几年来出版专著若干,发表论文37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级、市级课题5个,已获奖的3个。本课题组负责人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奖,课题组有主要研究人员 20 人,其中中高职称3人,均为本区各学校的教研组长或年轻的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师在市级赛课和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得特一等奖,专业、年龄、职务(称)搭配合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前期已经就口头作文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材料搜集,举行了全区各学校参与的“口头作文”赛课,推出教师上市级口头作文公开课。同时,该课题研究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区教科中心领导及课题研究的专家,使本项目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证。

十三、经费预算及开支:

合计共5万元:国内调研 0元 ;小型会议费15000元 ;开题费3000元 ;

结题费 20xx元; 成果印刷费5000元 ; 奖励 5000元 。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0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

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 + 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1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三、巩固实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一月)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第五篇: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一、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教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数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学习。游戏的趣味性不但激励学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的规律,而且在探索、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尝到积极思维的无穷乐趣,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发展。融入数和运算规律的游戏是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和途径之一。

二、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具体过程

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级上了一堂数学课,班级共有27人,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掷一掷。在教学前,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规律。

2、运用探索的规律,了解游戏的运行原理。

3、运用游戏方法和规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取出两颗骰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掷一掷,看看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并把他们记下来。

学生操作,然后思考得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教师的引导也使学生对游戏的秘密进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发动机、研究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老师和学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老师赢,如果是另外的6个就算你们赢。

学生操作,记录结果,看谁能赢。

结果肯定是老师赢,学生很好奇很想知道原因。

对规律的探索和游戏秘密的揭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寻找规律,探索未知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亲切,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虽然整个过程一帆风顺,但教师适当地制造“碰壁”,反而会推动学生走向成功,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继诱导。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运用规律、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发表格和骰子,两人一组轮流掷。和是几,就在几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

小组交流,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哪些小?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

应用学生发现的规律和方法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肯定,通过填表的练习,让学生感到自己探索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对《标准》教学观念的体现。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巩固创新思维能力。

三、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阶段。有着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怀有“好玩”的思想倾向。游戏教学刚好迎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以观察、操作为主的教学,让学生在摆、拼、画、折、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培养了学生游戏的兴趣。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观念,将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虽然学生的语言有时不够规范,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我们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也在学生和老师的游戏中灵动。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习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和试验法。首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进行甄别和梳理工作,针对现行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手段的弱点加以分析,重建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共同实践和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7月~20xx年12月1.

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2.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3、结题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名称:

《如何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xx”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简而言之,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习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XX.3~XX.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XX.4~XX.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XX.5~XX.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4

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题报告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其问题,提出几点意见,旨在为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1.问题与分析

目前,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与撰写内容不符,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把握不准,研究重点与选题的依据、意义不明确,研究框架设计不合理等方面。导致这一个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术态度不严谨;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径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领域确立论文选题,由于选题与所学专业脱离,且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较薄弱,致使最后诸多问题暴露。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条理更加清晰、阐述更加准确、思路更加透彻,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对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是完成高质量开题的关键

根据调查得知,近几年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资料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些研究生甚至没有完全明确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研究设计介绍得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1〕。文献综述不仅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还应具有评论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人点,因此,文献研读的深度与广度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的涵盖是体现开题细腻程度的重要标志

研究内容的涵盖应力求精简透彻、主次分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每个人的报告时间是有规定的,一般在10-15分钟不等。在有效的时间里,既要做到报告内容明确,又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报告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借鉴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课题进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应变措施等几个方面〔2〕。选题的依据、意义应极具针对性地指向初拟题目,按其研究内容删选代表性较强的文句作为报告的重点,体现条理化与清晰化;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注意,要将其内容层次化,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献分列为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现状性综述及分析对比性研究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文献罗列的规范性,所列的内容都应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序地排列。

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是开题报告的重点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初拟的论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个方面,在阐述研究途径时应说明将运用哪些学科知识、以怎样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并将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清楚,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应详细说明。研究的步骤一般按课题预期的研究程序,以时间划分阶段,从头到尾进行罗列。至于论文的初拟框架,无论是在开题报告中,还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都应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细的揣摩和反复的斟酌,还应与导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初拟框架设计得更加周密、更为合理。可行性分析则要抓住其内涵撰写,明确阐述现阶段已具备的研究条件与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等。对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的阐述应重点说明,在课题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前人累积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本课题与他人研究的侧重点和不同之处,并围绕研究的目标,简要阐述课题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是制约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走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得知,目前,在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明显的学术不严谨现象,主要表现在,开题报告中的错字与漏字较多、文句表述不通顺和不完整、论述条理不清晰、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撰写开题的整个思路不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进,除了端正学习态度以外,还必须重视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

研究性思维能力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读材料时感悟不出它们可以解释的对象,了解某个研究领域时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专研某篇学术文章时找不出其薄弱环节,运用别人的理论观点时不明白其精髓,收集众多资料后却不清楚应从哪个方面入手,高质量的开题报告就写不出来。所以,必须善于怀疑,勤于思考;二是积累,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学问是积累出来的,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善于积累,经常前读后忘,就不能适应日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所以要善于累积,做好读书笔记;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与思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常思考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经常思考不等于分析能力就一定强,所以,要学会思考,并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则,思考的结论就会出现反差,就会变成一种低水平的思考。

2.小结

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实质。为了能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开题报告撰写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思路梳理、文句表达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问题的研究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才能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奠定实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济彦.论研究生的选题方法及其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3):33-35

〔2〕陈玲.怎样写开题报告〔J〕.中国研究生,20xx,(3):28-30.

〔3〕李艳,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xx,6(8):

103-105.

〔4〕马胜钢,黄韬等.硕士研究生选拔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4):57-59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5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经主管部门评审立项后,课题主持人会收到一份专门的文件---《课题立项通知书》。《通知书》除列明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课题编号等课题基本信息外,还会提出及时组织开题(一般为接到立项通知书 3 个月内),并将开题报告电子稿发送到指定邮箱等要求。不少教师就会问:什么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有何不同?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呢?这就需要对课题开题报告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

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 + 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6

一、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無二的特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中华民国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陈独秀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习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习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习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发表论文的时间为20xx年。这一情况说明,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学界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省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拓荒阶段,目前还没有文献著录。就现有成果来看,杜洁琼的《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着眼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及方法,做了比较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李静的《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是幼儿礼仪教育与国学经典的结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较为简单的分析。闫蕾的《小议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关注的是现在幼儿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翔实,立论中肯。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国学教育之我见》、《在国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和习惯的养成》等几篇文章,大都从一两个侧面来研究幼儿国学教育的某个方面,整体而言,还需要加强实践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

创新之处:(1)本项目在国学教育的视野下,对幼儿品性、生活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整体观照研究,省内还未见有学术文献报道;(2)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结合,以幼儿行动及个案研究为依托开展工作,在方法和视角上较为新颖,走在了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最终完成,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2)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幼儿正直、善良、真诚的品性,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童蒙养正,必须从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3)本课题的研究,要针对幼儿生活及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完成。(1)学习生活常识和基本自理能力;(2)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3)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研究内容

以古代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孝经》、《声律启蒙》等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探索实施幼儿国学教育,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构建“家园合一”的教育影响策略。国学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种物质条件,但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气节、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国学培训、读书研讨、提升自我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2)探索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响策略。通过每天对幼儿进行视听环节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幼儿学习有韵律感的吟诵,影响幼儿的性格倾向、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如,尚礼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学习爱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动,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实验班为重点,各年龄组制定子课题,加强每学期国学特色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学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教育理论,通过学习研究,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渗透;(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优化与改良教育环境;(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进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找寻适合幼儿学习的方法;(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经典案例、报告及论文。

4.研究思路

结合我国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现状,了解与学习国学文化精神,找寻国学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家园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根植传统文化;提出实施国学教育的理论原则,形成园本文化课程,培养幼儿良好品行和习性。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郁东利曾主持参与了“十一五”以来的多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主持的省重点课题“通过案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人员朗瑞平是河北北方学院国学教师,研究成果丰厚。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下载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7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一、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教学的意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

    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摘 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而错误资源又是多种多样的,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如何采用教学行为来优化“错误”资源,让这些错误资......

    让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活起来

    让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活起来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教师要挖掘其内在的“闪光点”,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在小学数学课......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利用研究》实施方案_(共五则)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利用研究》实施方案 建始县实验小学 熊英 一、问题的提出1、问题提出的背景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开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 本项目名称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二、承担单位 本课题由河南省济源市克井四中承担研究任务。 三、参加研究人员及分......

    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我校《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课题,是云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的书写格式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的书写格式 目录(目录至少包含到二级目录) 一、课题目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纲要 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