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规落到实处(2010(上)总结
常规落到实处,稳定中寻突破 ——2010年度(上)沙溪小学教学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学期里,作为一个教学管理方面的新手,是在“学吸思做”中完成这个学期的工作,不敢谈成绩,但要衷心感谢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和全体同仁的包容和合力,使得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教学质量能稳中有提升。总结如下:
一、规范教学行为是质量提升的前提
常规如同轨道,若要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必需建好轨道。本学期,特别根据镇教育局的行为习惯检查的内容,制定相关的具体的措施,使师生有一个标参照准,通过平时的监控和强化,效果明显。这个学期我校教学部门主要在教学常规下功夫。
(一)完善制度做有规矩
“沙溪小学教学常规系列”——集体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试卷批改,上课行为要求,课外辅导等制度。在业务学习时间向全体老师解读,通过讨论修改定稿,使全体教师明晰,并通过各项的检查,落到实处,提升执行力。
(二)集体备课集团队智慧
集体备课环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学环节,集体智慧,帮助老师吃透教材。定好每次的主讲人,研读的内容,做好记录,落实检查是集体备课落到实处的保证。开学第一、二周是整本教科书的集体备课,接下来的每周集体备课时间是单元系列的二次备课,这样使老师们对所任教的教材有一个大局观。数学是连贯性非常强的科目,因此数学集体备课要求是段级制,使相轮年级对知识点有一个大局观。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二备课组接受检查的时间,要求老师有详细的研讨记录。
(三)有效的课堂探索中前行
40分能否好好地把握是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教无定法,如果一个课堂你硬生生地按40分钟分配,这样就显得机械,本来课堂的生成就是灵动的。但是作为不同的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若果根据学科的要求,做了一个相应的策略安排,是可以提升质量的。语文课前2分钟进行积累与运用的口头训练,以读代讲,教学过程;数学课(5,15,15,5模式)课前5分钟的复习导入,15分分钟的新授内容,15分钟的练习巩固,5分钟的思维训练;英语课前5分钟的单词温故等,这要求老师成为常态。同时要求每节课下来及时写反思,以便下一节可能精益求精。
(四)学生作业精而有效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也为老师课堂教学行为提供参考。但作业宜精不宜多。这几年一直在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越减越重,结果是适得其反。学生做讨厌作业,教学行为得不能及时的反馈,使得我们的老师有很大部分时间在声讨学生和监督作业中度过,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我们严格规定作业的量和质。我们通过抽查学生的作业登记和随访学生那个监控老师布置作业的量。同时提出四类作业供老师们参考:时效性作业,口头性作业,创造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根据不同的学科,各取所需。
同时落实作业检查制度,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二是学校科组检查学生作业的时间,形式多样,有统检(全部书面作业检查),抽检,随机检等,主要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批改及时,错漏及时补上。通过规范,学生的作业明显进步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在检查作业的同时,也抽检学生的单元测验卷的卷面工整度。通过期末的卷面书写工整和清洁来看,作业的规范和检查让老师们尝到了甜头。
规范书写,书写的专项训练也是我们这个学期专门做的。学生训练硬笔书法有专门的教材,固定的时间,专人的辅导和及时的批改,同时通过硬笔书法比赛来促进书写的工整规范和笔锋的形成。
二、科研引领是发展的保障
借区镇教育句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春风,我们学校也组织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小可题研究。以科组为单位,小组合作的形式,让老师自由组合,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活动。本学期语文低级段开展兴趣识字教学的研究和一二年级握笔姿势与行为习惯的研究;数学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研究和每周一练的尝试;英语的研究方向是课内联动,拓展课外。这些小课题的建立的根据是老师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样老师们就能把平时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们也是佛山市有效教学综合类的课题成员,研究课题是《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小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促进途径。
三、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要道
我们借助“沙鸣溪语”大讲堂,开展丰富的研讨和教研沙龙活动。我们规定,凡是外出参观学习回来的老师,一定要开设专题讲座和教学研讨课。这个学期通过“沙鸣溪语”这个平台,分别有潘丽芬,陈慧明,潘晓雯等3为老师做了专题讲座,还有镇教育局的语文教研员何秀莲校长,到我们学校为老师开设了两场的专题讲座——老师的基本素养和如何教作文。
骨干老师在一所学校里是引领和示范的作用,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骨干教师教学研讨周”的活动,所有镇级以上的骨干老师给老师上研课。这次研讨活动与以往的不同,骨干老师带头上科组认为难上的课例,语文——作文教学;数学——小组合作探究;英语——阅读教学;体艺——审美和意志力的培养。通过骨干老师的带头示范,充分发挥骨干老师的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四、反思与展望
通过这个学期的深入教学管理,更深刻认识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句话的含义,的确,教学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部,老师的知识面,认知水平,处理教材的技巧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我们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在有限的有效的资源下,如何做得好一点,缩短与强校的距离是值得深思的,同时教师的培训,提高老师们的专业素养,转变观念是当时教育的关键。
展望在新的学期能在教师专业技能方面通过磨课和同课异构得以提升,学生上课的投入度和做作业的专注度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继续培养和深化。
第二篇: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
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
“农业技术推广仍然面临‘技术从哪里来’和‘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3月1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代表表示,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将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并明确:“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钱有了,但要修补“网破线断人散”的农技推广现状,仅仅有钱是不够的。
“农技推广最大问题是技术源头缺失”
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林燚已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近30年,如今她最忧心的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老龄化问题。
她以自己所在的温岭市为例说,该市共有50名从事粮棉油菜的农科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3名、初级职称或无职称26名(占总数的52%),而年轻、有能力的都已千方百计“跳农门”了。
“由于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等,农业科技成果很难在当地转化,先进农业技术很难在当地推广。”林燚说,这造成推广能力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的需要。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委员带来的数据也不乐观。
“由于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原因,有些县市的推广机构已有多年未进1名大学生,造成年龄、知识结构的脱节与老化。”吴鸿表达了同样一个观点:由于培训制度不落实,缺乏培训经费,基层林技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交流考察或学习深造的机会,知识老化,服务能力不强,已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前些年,在政协农业界的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为了发言,不得不“撇开情面”抢话筒。他们讨论的焦点是:农业科研体制太旧了!农业科技投入太少了!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太破了!
“网破、线断、人散”,这是部分农业界委员对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评价。有委员担忧:“条件差、没有钱,基层的农业科研人员大都靠卖种子、卖农药为生。你还能指望他给你推荐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吗?”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6年8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这也被认为是历年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与建设工作。但林燚说,从各省市调查情况看,基层反映最强烈,也是改革过程中没有解决好的主要问题是人员被抽调、工作要兼职等,以及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职”等问题。
孙其信认为,如今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源头的缺失。
技术从哪里来?
农民碰到技术问题,不找推广站,反倒依赖直接将技术送到家门口的供销社等单位。人大会上,孙其信的这段阐述让不少代表委员产生了共鸣。这也是农业技术源头缺失的真实写照。
“现在的农业技术推广以省地县乡四级推广网络为主体,以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作为补充,即‘一主四元’。”但孙其信认为,在实践中,现有的四级推广网络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现行的农科推广体系中,农业推广服务部门有推广责任,但没技术,而有技术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却没有推广任务,科技创新的源头高校和服务的对象农民是脱节的。
“一定要在‘一主多元’上做文章。”他告诉记者,6年前,在国家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尝试以大学为依托的推广方式,把大学成果和地市县乡成果结合起来,在产品主产区,设立实验示范站和相应的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主体,以农业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科技推广模式,打通了科研、推广和应用之间的通道,促进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
截至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先后建立起白水苹果、眉县猕猴桃等9个试验示范站,在省内外建立的关中玉米、渭南棉花、海南作物育种、青海设施农业等20余个示范基地,形成了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的集成平台和快捷通道。
“这加速了学校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孙其信认为,通过这一模式,推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
吴鸿建议,国家应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收入。中央和省级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及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计划项目的实施、技术培训等。各市、县政府可参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做法建立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推广的人从哪里来?
人从哪里来?这个话题同样很受关注。
孙其信建议,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准入制度,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总体水平。他同时提出,一定要让推广站背靠一个有科研实力的科研院所。
他告诉记者,为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岗位设置中单列“推广类别”,通过设立专项经费、推广津贴等,鼓励推广专家扎根基层,服务农民。
“我们现在有150名推广教师。”孙其信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该校推广专家有工作补贴,推广成绩突出有奖励。推广专家待遇不比教授差,下一步还将尝试让专家在企业以技术入股,提高推广积极性。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3月3日在本报撰文称,杨凌计划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未就业大学生中,每年招聘200名科技推广助理,不断充实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广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合作社等活动,选择当前农民急需、技术发展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真正把科技输送到田间地头。
“ 建议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供决策依据。”林燚建议,人事部门也要完善乡镇农业科技机构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机制,避免技术职称评定从省到乡镇是一个标准,仅注重获得多少科技成果和有多少论文发表的不利做法,放宽科技成果和发表论文数量要求,重点关注其工作实绩,同时也要把好评定和质量关。
第三篇:2011上教学常规管理月总结
三岔中心学校初中部2011上教学常规管理月
活动总结
自第二周开始,按照县教研室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各类计划的制定与审查活动
绝大部分老师制定计划及时,内容详细,项目具体,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强,能根据班级实际详细分析学情,研究教情。部分教师只是一味的下载了份材料,完成了一项任务而已,内容空洞,无具体操作措施,不符合实际。
二、组织开展了组内听评课和校级示范课听评课活动
1、大部分教师都精心准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研读教材,根据班级情况,适当拓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精神得到了体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好几年了,绝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已经实现了从理念的学习到行动的熟练的变化。其中周建国、李成东、杨朝灵、王宗兰、崔现涛、陈新华、李德生、陈丙香、鞠建霞、潘龙、张秀兰等老师的较为突出。
2、还有部分教师思想上不重视,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和学生实际联系少,能力培养措施不得力,教师讲课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少,师生双边活动少,新课改精神没有得到体现。
不讲课的其他教师听课不够积极,抄写听课记录。
三、组织了教案、学案、单元测试设计评选活动。
四、检查了教师教学常规材料,严格检查了教师上课常规。
五、借这次教学常规管理月总结会的契机,载体几项要求
1、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我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教学工作开展的,我们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也是为教学服务的。希望全体老师始终如一的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活动和一系列与教学有关的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各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按时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临时性任务。以积极的心态,切实搞好自己的教学。
2、讲效率,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讲团结,分工协同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教学要真抓,不等不靠,不折不扣,不懈不怠。教学既要雷厉风行,又要沉着冷静;既不畏难退缩,又不懈怠敷衍;既不只差应付,又不弄虚作假,走过场。我们要时刻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求,把握细则标准,制定方案措施,积极主动,真抓实干,逐条逐项,按标准按要求,想方设法,按时间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我们的教学任务既是个人为单位的班级学科教学,还是以班主任、以教研组、以年级组等团体为中心的团体教学战。我们的很多教学活动,如听评课、集体备课、教研组教研活动等等都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好的,相互协作好了你的个人教学才会更好。所以,希望我们全体老师团结能人干大事,团结好人做好事,团结坏人不坏事。
在这里,我想引用雨伞和雨靴的一段对话来结束教学常规管理月的总结,雨伞说:“既然人家把你举在了头顶,你就得为他遮风挡雨!”雨靴说:“人家把全身重量都压在你身上,你还管什么泥里水里?”
三岔中心学校初中部教务处2011.04.8
第四篇:2013上数学数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一、备 课
1、做到先备课,再上课;
2、备课环节齐全(时间、第几课时、课题、教学目标(体现三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3、新授课、复习课必须详备,讲评课稍略;
4、每次检查时要有不少于超前三天的教案;
二、上课
1、不迟到、不忘课;
2、认真开展课前三分钟专项训练,并坚持到期末;
3、贯彻学校“参与式高效课堂”,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力度;
三、作业
1、以《小灵通》为主,完成量要跟上教学进度。教材练习题要全改全批。
2、高年级以练习本为辅助作业(课本写不下,写在练习本上),低年级以《口算、心算、天天算》为辅助作业,不要求全部完成,视教学情况而定。
3、作业本要保持整洁,学生不得使用涂改液或涂改带或改正纸等,如有写错,把写错部分用括号括起来。
4、不管哪种作业,错题都要让学生改正:《小灵通》改在错题旁,课堂作业改在本次作业的后面。改错前先“改:”。
5、作业批改双轨制:分数/等级,分数指正确率,等级指书写质量,每次作业都要注明日期。
7、学生作业要求使用统一的作业本,作业本封面上写明年级(班)、学生姓名、学号(不写其它内容),封面和封底都要保持整洁。
8、一至二年级用铅笔书写数学作业,三至六年级用钢笔或中性笔(黑色)。
四、辅导
1、学期初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2、制定培优辅差计划。
3、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对学生进行辅导。
五、考试
1、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进行单元测试,把学生成绩填入电子表格,并做好试卷分析和补救工作。
2、试卷讲评后,要回收上交。
六、教研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活动。
2、在组内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积极献策,共同提高。
3、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迎接学部的基本功比赛,力争数学组取得好的成绩。
2013年3月
第五篇:常规总结
*****幼儿园2013学年上学期
班级常规培养总结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未声,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幼儿的健康视为教育的重点来抓。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组织各环节活动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班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往往缺乏一定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存在着自控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更差的现象。如:东西乱堆乱放,不想要的东西随手乱扔,吃东西不洗手,想到哪里玩就到哪里玩。但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大,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奠定基础,帮助他们迈好这人生的第一步.为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一日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常规,保证孩子的基础素质全面发展。我们为幼儿制定了相应的常规方案,并争取在关键期抓紧常规教育,使本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
一、幼儿常规的培养
1、生活常规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我班的一日生活常规已基本形成:幼 儿入园时情绪稳定,能主动向教师问早、与父母再见,入园后,均乐意参加早晨的区域活动;进餐时大部分幼儿能不挑食、细嚼慢咽、安静进餐,会正确使用餐具,养成了饭后的擦嘴、漱口、散步的习惯,但发呆、讲话现象时有发生,需继续培养;喝水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幼儿能在自己需要的情况下自己接水喝,会主动排队,但个别幼儿还是需要老师的提醒;孩子们比较喜欢户外活动,活动力较强,但安全意识还需加强;大部分幼儿养成正确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习惯,能在规定时间内入睡,且入睡率达到98%以上,仅有个别幼儿有时会撒尿在床上;基本掌握了正确的漱口、洗手、洗脸方法,知道饭前便后洗手等;大部分孩子会分辨男女厕,能自己如厕,基本能拉裤子,知道洗手,但不会自己塞衣服;
2、学习常规
学习常规是指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能认真参与集体活动,大部分幼儿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按教师要求抬小凳子,但有个别幼儿上课意识差,讲话与他人打闹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我班实际情况,我们创设了适合我班幼儿兴趣及年龄特点的区角如:娃娃家、美工区、图书角、结构区,不断丰富活动材料,孩子们对活动区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会自由选择活动区域,但规则意识还需进一步培养。
二、教师常规的培养 俗话说:“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影响至深。抓教师常规是为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各项常规打下基础,教师有了规范的工作和教学态度,才能保证孩子具有良好的常规习惯。
三、其他工作
1、创设一个温馨、舒适、安全、可靠、充满童趣的环境。
2、安排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来缓解、减轻因幼儿的心理压力。
3、发挥“小红花”的作用,激励幼儿遵守常规。
4、有针对性的取得家长的配合,达到家园教育一致。
5、班级老师之间相互协商,以保证要求一致。
6、常规训练严格要求,常抓不懈。
以上是我班本学期的常规培养工作总结,不足之处,请领导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