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研究总结(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07:3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与研究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与研究总结》。

第一篇:学习与研究总结

学习与研究总结

针对出现的问题:„„„„„„„„„„

基于个体正常的成长环境与良好的个人素质,身体健康,品德优良,做人正直,做事正派,自强不息,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并没有过多的情感波动、情绪困扰的情况下,对工科及工程应用学科的大学生及研究生的学习或是成长阶段,总结了四条经验:

一是多读书,包括上课和自学以及专业课的学习,读书使人的认识更加广博,知识面更加宽广,读书要博览群书,也要有针对性,但是现在的信息量巨大,要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或是所学专业部分,或带着问题读书,或重点加强阅读,多读经典性的论著、文献和作品等,辩证地看待其中的内容,并做好理解与笔记工作,以便后期更好地消化、吸收、利用和提高,以达到提升个人知识储备和丰富知识面,提高个人修养的目的;由于目前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创新与引进步伐加快,使得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淘汰很快,因此,要抓住知识中的经典,取其精华,跟进前沿工作,方能开阔眼界,不致落后,如果说读书的广博是横向的,那么纵向的深入阅读也是值得推荐的,所以在深度与广度两个方面,也都是相符相成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这个阶段类似于学以致用;

二是实践,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要积极实践,善于抓住机会去实践,实践就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而且要灵活运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死书读,还不如不读书,书读多了,是好事,但是不运用就容易遗忘,其中的实践就是很关键的一步,实践使人思想更加深刻,记忆与理解更加明显牢靠,不容易忘记,并且有助于理解所学的知识,还有可能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且有利于促进进一步的读书、查阅资料,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如同用以致学,实践包括:课程实习,课外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研究试验的过程,都要亲力亲为,实践还包括以后漫长的工作阶段,从广义上说,人的一生都是在实践;

三是交流、辩论与讨论,交流、辩论与讨论能使个人对知识与事物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明辩,而且能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包括正面的、反面的,保守的,激进的,严肃的,轻松的,攻击的,防守的,深刻的,畅想的,幻想的,想象的;而且有很多激烈的辩论或是争吵,亦或是友好的交谈与交流,都有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点开那灵光一现的火种,令人茅塞顿开,扫除尘封已久的疑云,或者引发一个人更加深刻的思考,安静地去寻找问题或是解答心中的疑虑,交流的范围也很广,三人行,必有我师,包括与导师、老师、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的请教、交谈、提问、答复等,也包括向专家、学者、名人的请教、交流,课堂与报告会上的讨论与互动环节,交流的方式也会多种多样,当面请教,预约交谈,电话请教,聊天工具,论坛讨论,手写信件交流,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

四是勤思考和写作,思考贯穿于读书、实践、交流与辩论各个阶段中,并把所思考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得到什么有意义的结果进行总结以形成文字作品,而且写作要有针对性,逻辑性,要分情主次,写作其实也是在分析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锻炼的过程。写作主要是针对科技论文的写作,并不是当下流行的博客里发表的思想感情类的文章和散文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是相符相成的,要综合锻炼,缺一不可,对于大脑的工作而言,读书和交流是输入,思考是加工,实践和写作是运用,也是输出,易经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之初,性本善,教育先行; 人之初,性本恶,律法立之。

真善美在中国的解释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吧?

整个哲学的推力,就是唯物主义和马列主义,物质第一,从而忽略了思想,也就是文化的培养,一味地追求金钱,没有形思想的百家齐放,没有哲学的融合,信仰也就消失了,现代人走向了迷途。焦虑、压力、幸福感缺失等等。

高校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应该是第一位的。

今天的主题虽然是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但是,人文也要求真,不真何以善 《大学》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真善美”,是人的理想追求。人类追求真善美,真善美是什么?从哲学上讲,真像征知识与理性,而善代表道德,因此真与善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真未必善,而善也未必真。我个人认为,善更重要些,康德说过: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而美呢,我想那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概念,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我想,美应该是更高的层次,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肯能被称作美。什么最美?无私奉献最美!助人为乐最美!只要每一个人用真、用善、用美去表达对世界的爱,对生命的爱。我相信世界将会更加美丽,生活将会更加灿烂。

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有些人只说到名师指路这儿,有些人是全部说完,似乎没有名师指路或自己去悟人就不能成功,片面地强调某一点。这样就进入一个认识的误区:读书有何用,做的再多有什么用!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连起来看。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启迪人,一本好书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事非常多。可见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读了很多的书,知道了很多的理论、方法、技巧,可是不去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这对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为什么现在又开始流行读书无用论,就是基于许多的大学生学了很多知识出来却不能有效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不能产生效益这种现象才造成的。古语说要“学以致用”。行万里路就是指的行动、实践,只有多做,你才能建立自己的信心,才能真正的掌握学到的这些技能和方法。

掌握了这些技能和方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服务于人类。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我们必须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知识、阅历、经验,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阅人无数就是要跟更多的、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人的本性,吸取每个人的优点,摈弃缺点,为我所用,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洞察能力。我们学了很多、做了很多、也跟很多的人打过交道,为什么我们还会有困惑?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困惑中走不出来,我们就会很迷茫,慢慢地就会迷失方向,放弃自己所追寻的。在这个时候,有高人的指点就非常重要,他可以帮你理清思路,找到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方向、更轻松的上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这些都是外在的,是外因,最重要的一定是要把这些外在的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悟”。“悟”就是思考,是认识,是内因。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所以就有了拿破伦.希尔《思考致富》这本书。人类的进步都是思考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一定是这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己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原著作者刘彝(《画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话到底是谁说的,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很多说法:

一种说是杜甫,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这样的句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说是明末画家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个人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古训,历史应古,不应出自明董其昌。)

三说是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四说是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 还有一种说法宋朝的刘彝,但出自何处没有查到。

不管出自何处,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读书能让万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诉之于脑海;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则说的是一种胸怀和境界。读万卷书,是基本素质,是学识;行万里路,带有印证性质,是能力。二者关联,参证精思,亲历躬行,一则在于忌闭门读书,书中知识毕竟有限,一则在于学以致用。顺序应为读书在先,行路在后。钱泳《履园丛话》论二者关系:“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然二者亦不能兼。每见老书生痴痴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书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之形势、道里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也。国初魏叔子尝言人生一世间,享上寿者,不过百岁;中寿者,亦不过七、八十岁,除老少二十年,而即此五六十年中,必读书二十载,出游二十载,著书二十载,方不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者也。”

读书、绘画皆然。刘彝《画旨》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闻之不若见之,“行万里路”固然重要,但不可强调过头,不可如作家创作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般过头。刘再复曾言:“作家必须有第二视力。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牢房之外看到无边的监狱;卡夫卡在人类身上看到甲虫;艾略特在繁荣之中看到荒原;残雪在革命大道上看到布满虫蛆的黄泥街;这就是第二视觉。”刘先生这段话实则说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另一从关系。

若不读书,行万里路不过是个邮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的另一点,在于多与广,即涉猎多,游历广。实则也不然,书是读不尽的,路是走不完的。朱光潜《谈读书》:“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读万卷书”即内求,为心法,“圣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所求亦心法,“行万里路”则为外求。

人生是一个舞台,没有精彩的彩排;学习不一定成功,不学习一定不能成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不是没有用,而是没去用;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第二篇:性格与英语学习研究

性格与英语学习研究

研究理论依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对外的纵深发展,英语已经变成一门全球化的语言,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那么如何学好这第二语言呢?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如语言氛围,语言基础等等。我认为性格和英语学习也有重要关系。性格,常被认为是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因素。足见其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性格分为两种类型: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考试成绩不错,但是上课提问不举手、不喜欢发言,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这样的学生多数是内向性格的学生。而有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外向性格,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他们的性格有密切联系。研究意义和目的:

1.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英语学习和性格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学好英语。

2.探索适合不同性格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

能力,最终达到培养良好的性格习惯的目的。

3.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能够积极主动的自发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欲望。

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会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与服务意识。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方面,外向型学生占据优势,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内向型学

生优势明显。

2.外向型性格学生需要养成深思好学的习惯:内向型性格学生应该树立自信,积极主动 热情地学习。

3.英语老师需要因材施教,结合不同性格特点,调整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从而提高 学习效率和英语成绩。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研究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研究的步骤主要是:

(一).准备阶段(2016年3月----6月):成立项目研究小组,确定高一(1)班的两名英语课代表为负责人;调查了解高一年级部分不同性格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确定研究项目;根据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确定项目的研究思路、过程、内容的探索、具体事件的思考;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等。

(二)、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7年1月),进行第一阶段调查、分析、研究,对调查分析情况得出阶段性小结评估,并写出少量论文。进行适当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1.收集各方面的资料; 2.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①设计“性格与英语学习”调查表 ②进行问卷调查

③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④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第(三)阶段

展示并交流调查成果(2017年1月——3月)1.整理活动资料 2.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 3.小组交流调查档案

预期成果: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制订调查问卷和采访等方式收集资料,并自主分析数据和资料,从而了解性格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及其影响。

2.学生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后,学习组织性增强,学习热情增高,思维更活跃,小 组协作会更好。3.学生在研究学习中,感受到良好性格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并能引导身边同学一起

投入到研究和学习中。

4.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有益的英语学习资源,扩大视野和知识面。

第三篇:关于申论的研究与学习

《申论》期末复习指导

模拟练习题

(一)(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总时限为90分钟。会识字是什么心情。如果你不识字,你每天都会生活在沮丧、忧郁、愤怒、孤独和暴躁中。你没有自尊。你常常撒谎……自从我识字后,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教育不公不仅危及社会公平,而且危及社会稳定。以往我们花很大

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答题。

(二)给定资料

1.随着儿童失学问题的日益突出起来,地方政府把失学儿童的家长告上法庭的报道越来越多,家长们屡屡败诉。可是,义务教育仅仅是家长的义务吗?义务教育应是为全体儿童提供一种养成国民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由国家立法予以保证,主要由政府举办,强迫性、免费的教育。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就是指国家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义务,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而不是相反。我国已签署的《世界人权宣言》也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

2.但在现实中,相当多的贫困地区孩子因交不起课本费、杂费而辍学;流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子女因交不起高昂的‚借读费‛而无法正常上学;大学的收费门槛更是连有些城市孩子也望而却步。数据表明,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亚洲,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投入高等教育的比重却明显过高。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中央财政承担的义务教育的份额太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中,乡镇负担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2%。必须看到,县乡两级负担的87%基本上都直接来自农民--农村义务教育的费用基本上都是由农民直接承担的。

3.而且,这种不合理的义务教育负担体制是在‚负担下压型‛的财政和税收下完成的。所谓‚负担下压‛,指财税负担不是根据收入的比例而定,不是量入为出有多少收多少,而是税收任务一级一级往下分配,本级完不成的,就往下一级压。结果越到下面,压力越大,形成越穷的缴纳税费比例越高(比如城市人口月收入超过800元的才要交税,而农民收入不管多少都要负担各种名目的税费)。加上有些地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痼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根除,虚报浮夸难以铲除,底层的负担便一年比一年重。虽然三令五申农民负担不得超过5%,但事实上很多地方远远超过。

4.目前城乡差别扩大的速度和程度都已达到警戒水平,而城乡差别的消除将经历长期的过程。现在的任务是遏制差别继续扩大,并保证农村教育基本的生存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别,需要农村经济政策、农村城镇化政策、财政政策和教育政策的支持。

为什么农村教育一直处于弱势?从资源配臵看,农村教育始终处于因分配不公而资源严重缺乏的弱势地位。从发展目标看,农村教育起点低、被限制着比城里‚慢一步‛,在初等教育或基础教育阶段徘徊,步步落后形成弱势。从过程控制看,长期以来以总量平均显示教育发展,掩盖了教育在农村发展的窘境与困难,农村教育弱势的艰难不为人知,在社会舆论上处于弱势。从理论指导看,农村教育研究之弱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教育大国根本不相称,使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理论支撑与有效对策而处于弱势。

5.‚教育的贫穷落后是不能翻身的贫穷落后。‛诚如专家们所言,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很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社会不公。一位成人文盲在38岁终于学会识字,他在世界教育论坛上的一段发言震撼人心:‚我想告诉你们38岁才学的力气投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铺设一个大的基础,这没错。但是基础教育和基础社会保障不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吗?

6.教育公平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有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的因素,也反映出一定的教育观念。好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为大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和同样优质的教育。按照义务教育的本义和世界各国的惯例,由国家主办的义务教育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美国,不同的学区,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相差很大,美国教育部门对此十分关注。在中国,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之间,都有很大差异。‚择校风‛的长期存在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

7.相对于农村经济与社会研究,相对于教育理论研究,农村教育研究队伍单薄、经费贫乏、总体科学含量不高,是落后于农村教育实践的弱势事业。今天许多研究者热衷于‚言必称国外‛,羞于讨论农村教育问题,调研也多去经济发达地区或先进学校,然而最能体现中国国情的教育实际,往往在人们缺乏深切了解与痛楚体验的偏僻乡村。

8.造成城乡教育机会差别的制度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社会制度层面看,我国社会现存的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是使城乡教育机会产生严重差别的社会制度原因。首先,从整体上看,城乡人口经济状况的不同直接导致受教育机会的不同;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教育制度的种种设臵与安排存有突出的‚城市取向‛;再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人口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的不同。从教育制度层面看,我国现行的一些教育制度实际上存在着较严重的城乡分野,存在着教育机会的认可与分配上的某种不平等的倾向。这是导致教育机会存在较严重城乡差别的另一种制度原因,具体表现在义务教育制度的设臵、重点学校制度、高考招生制度等几方面。

9.同样,差别也存在于区域之间。一般认为教育的差别比经济的差别要小,其根据是从普及教育的入学率来看,地区差别比经济差别小。但事实上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别可能会更大。北京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省与省之间的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别是7.8倍,这是世界上少有的。而县与县的差别是10倍到几十倍以上,乡与乡之间的差别则会更高。所以从实际差别来看,教育的差别可能不亚于经济。

10.未来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应确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在不断保障教育经费充裕、稳定的同时,要确立一个教育理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提升和改善教育品质,保障教育公平。作为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孩子‚成才‛应该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目前,国内的素质教育说明了人们对孩子能力发展的重视。美国人对成才的理解有一定借鉴意义。除了考试分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以及心理成熟度,都是评判一个人价值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教育在价值判断上需要一个深刻的转变:将目前的学历教育、以满足求职需要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转向面向所有人的,非学历的多样化的教育,最终建立一个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要打破学校的视野,好的教育应该是高互动的教育,即使在一个普通学校读书的孩子,也可通过图书馆、电视、网络,以及校外辅导员等多渠道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11.有专家提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育,因此要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使人人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一方面要大力改造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该逐步实现三个目标: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为所有的人提供基本的教育;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好的基本教育。目前我国教育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校际差别,即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滋生了极为明显的消极后果,这些后果对我国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均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在实践中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其一,使政府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的努力成效受到抑制。我国政府一方面竭力缩小不同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差别,扩大教育机会,而另一方面却未能淡化地区、民族、阶层、性别和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更为突出的是,非均衡化发展实际上潜在地包容了整体向优倾向的价值取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和质量、层次较高的学校往往能享有更多的资源,就读于其中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学校和质量、层次较低的学校获得的资源相对较少,其学生所能享有的资源和教育质量明显是次等的。这种向优倾向政策直接淡化了社会的公正价值。

其二,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铸成学校的等级意识和学生的等级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发散至整个社会。在竞争重点学校的压力下,相当多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学校和教师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于有望进入高质量学校的学生,而忽视学业成绩一般和较差学生的需要。部分学业成绩一般的学生不仅没有愉快地接受教育的体验,有时还会遭受歧视,甚至要中途放弃学业。社会关注更多的是重点学校,人们向往的是发达地区,而一般学校的学生或生活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人们,往往在社会上受到另类评价。

其三,我国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状态直接否定了补偿平等价值。补偿平等的基本含义是对处境恶劣的受教育者实行补偿,缩小其与处境优良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无论从教育机会或资源分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都是对补偿平等的直接否定。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40分)

2.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500—8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60分)

模拟练习题

(二)(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总时限为90分钟。

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答题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2月28日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开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部酝酿数年、历经十数次易稿的规划纲要的完整文本首次面世。一如许多专家事先预估的那样,‚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臵。

在2010年的两会上,《纲要》问计于民,再度成为广大网民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有网民表示,‚教改‛应从教育公平下手,打破潜规则,斩断利益链。

7月18日,一场以落实《纲要》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由于我国现有教育质量总体还不高,只有少部分儿童能够享受到优质教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关于优质资源的错误观念,即使名牌学校也需要改革创新。‛

对于《纲要》中提出到2012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有专家指出,落实4%的目标需要在机制与措施方面推出落实措施。由于我国实行的分级财政的体制,具体落实4%的目标需要中央、省、地市、县及乡镇五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专家建议,建立每一级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评价机制,达不到法定增长,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财政超收部分要体现在对教育投入的法定增长,并明确政府性基金收入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与会专家还就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发表了看法。他们认为,应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教育事业发展最为优先的战略地位,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长期从教、建立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教师任用和管理体制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对工农子女、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学生、华侨、港澳台学生实行优先录取的照顾性加分政策。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国家增加了对德、智、体绩优生实行加分录取的鼓励性加分政策。本意是出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和弥补高考选才制度缺陷的需要的高考加分政策,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许多部门和地区为了自身利益,出台了各种各样的部门性的、区域性的、临时性的高考加分政策,这些加分项目多达几百种!

据《长江日报》报道,3月21日,在湖北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测试时,一名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女考生,拳术分数比两名有全国冠军头衔的考生还高,受到现场家长和教练的质疑。

报道说,这名女考生在武术套路的拳术测试出场后,几个招式下来,多名观战教练连连摇头。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练说:‚这还不如晨练的老太太。‛认为这名女考生踢腿高度连腰部都达不到,整套动作软绵绵,没有一点练武的架势。另外一名资深武术教练边看测试,边点评说:该女生顶多也就是一个刚入门的水平。

然而,拳术测试结束,该女考生以8.8分的高分排名第二,两名曾获全国冠军的考生竟以8.76分和8.7分排在其后。而根据规则,考生通过测试,就能获得高考降分录取资格,这名女考生总分排在前3名,如愿以偿获得资格。

2010年6月26日,湖南省高考成绩揭晓。令人惊讶的是,一些考生和家长发现,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中,有不少人是‚武林高手‛,他们都因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

‚武术评分的主观性非常强。‛湖南省某高校一位体育老师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武术项目属于‚评定打分类‛,对于武术项目而言,套路占了大部分,拳、棍、刀等都是表演类的,‚怎么打分都由裁判掌握,他们说是几分就是几分‛。这位老师说,再加上中国武术流派众多,没法像田径项目那样有硬性指标,所以很容易玩猫儿腻。

正因为‚评定打分类‛项目容易出猫儿腻,所以,这类项目陆续被一些省市自治区取消,即使保留下来,也减少了加分的分值。然而,这个项目在湖南仍可最高加到20分。

湖南省某职业学校一位体育老师认为,即使要保留武术这一加分项目,也应该引入更多的技术手段,并保持测评的公开透明,比如,可以全过程摄像,然后公布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供公众监督。否则,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和高考生态下,很难避免弄虚作假和加分****问题的产生。‚这个加分项目裁量自由度太大了,现在选拔程序的公信力又非常低,这种情况下,加分项目必然会沦为****的通道,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3.据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

湖北师范学院是一所建在地方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需要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4.随着城市化进程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传统的乡土社会不复存在,我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这2亿人的背后,有7000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58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4000多万年龄在14周岁以下。他们一边连着乡村,一边连着城市;一边连着艰辛,一边连着希望;现有本专科学生近1.4万人,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达25.19%,比全国平均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目前,湖北师范学院有70%的在校生可拿到奖学金。面向全体学生的奖学金有优秀学生奖学金、特殊贡献奖、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中国人寿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北省政府奖学金则面向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除奖学金外,学校已经形成‚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2004年,学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后逐年增加,在2008—2009学,已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378人,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1591人。学校通过募集校内外款物,创办了‚爱心超市‛,特困生凭爱心卡可免费领取学习、生活用品,搭建起一个捐赠和受赠的爱心平台,使贫困生能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经济困难,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学习困难、心理困惑和就业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力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努力完善受助学生的帮扶体系建设,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克服心理障碍,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团委在贫困生中成立感恩励志协会,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团结在社团周围,组织协会成员到福利院、客运中心、火车站开展志愿服务,让他们在活动中传播爱心,回馈社会。每次学校在国家奖助学金拨款到位时,都会组织专门的发放仪式,颁发获奖证书,并挑选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作先进事迹报告,勉励受助学生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忘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狠抓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把它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设立了华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站,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实行简化手续、优先推荐、免费安排的方针。2009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贫困毕业生就业率达93%,其中,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就业率达96%,高于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长期以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00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总资助面达在校生的90%,同时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资助面超过20%。

一边连着昨天,一边连着明天……

农民工服务公益组织新公民组织总干事刘文华说:在首都北京共有300所打工子弟学校,取得政府审批的仅有60所左右。其余的学校属于‚非法‛范围,极其不稳定。义务教育经费本来是国家承担,但是大量未经审批的打工子弟学校是享受不到这笔款项的,孩子都要缴纳学费,这对收入微薄的农民工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是所有的农民工都能支持这些孩子读书的。

北京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房租便宜的城乡接合部,这些地方的公办小学涌入了很多农民工子弟。北京学生的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抱有很复杂的心态。往往会想方设法地将孩子送入其他地区的学校读书。‚在一些城市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是不能和打工子弟一起读书的。‛刘文华表示。

一所公办校的老师告诉记者,班上少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难以融入学生的群体,他们感到被老师、同学歧视,心理上压抑,严重的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而且,农民工子女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处于‚弱势‛地位,也使他们在公立学校处境尴尬,部分人不得不选择‚高兴进入,无奈退出‛,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距离公立学校渐行渐远。一位农民工表示:‚虽然如此,我也理解他们。如果我是一个北京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在打工子弟为主的学校读书。‛她认为,外来打工人员普遍生活压力很大,在城市打拼已属不易,在家中普遍对孩子缺乏管理,不经意间会形成一些坏习惯,孩子的学习状况也不太理想。

在北京东部将台乡雍家村的东北亚学校,记者看到一篇学生的作文,上面写着:‚我老是换学校,经常有人从车上下来拆我们的屋子,老师哭,我们也哭,什么时候才能安稳地在学校里读书。‛ 一个地方要被开发,往往意味着在那里蜗居的农民工就要离开,学校也会被拆除,孩子就要到更远更偏僻的地方上学。

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奶西村,东北人崔克中在这里办了一家名叫文德的打工子弟学校。和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一样,周围是大片的拆迁地。从这个地方到北苑城铁站要经过一大片没有柏油路的荒地。目前他的学校仅有200多名学生,这在打工子弟学校里规模不大。他对记者表示,办学校的校长未必都懂教育,盈利是第一位的。正是因为大量农民工子女无法顺利入学,这就带来了一定的盈利空间。一些人从老家带来了老乡亲戚就开始办学,资质很差。令他们头疼的是拆迁问题,由于没有合法的办学资质,他们随时有被取缔的风险,一般来说,他们不会被取缔,只有在这片需要征地的时候才会被轰走。对于一些抱有短期眼光的地方政府来说,经营征地是创收,而留着这些学校则是负担。在他看来,打工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有的是有几十年教龄的退休教师,也有从未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地方师范学校毕业的应届生,还有一些是曾经的代课教师,由于无法转正或工资太低而外出打工的。对于他们来说教书工作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流动很快,教学质量问题十分突出。

在广东东莞,外来务工人员约等于本地人口的5倍,接近1000万人,地方公办中小学满足不了真正的农民工的需求,很多农民工还只能把子女留在家乡读书。有一部分农民工虽然把第二代带在身边读书,但也大多只能进民办中小学就读。这里为农民工服务的民办学校接近200所,但学校条件同公办中小学差很多。公办学校教师工资一年10-12万元,而民办学校教师工资一年仅2万多元。极大不公平。当地学生动情地说,高考对全国考生是走独木桥,对我们省的考生则是走钢丝绳。

仍以河南为例,全国每1000万人拥有普通高校14.22所,河南却不到9所;全国本科与专科在校生之比为6:4,而河南仅为4.5:5.5,本科在校生,同全国差距甚大。从重点学校布局看,河南9800万人口,只有一所211院校(郑州大学)。985院校河南没有一座。省内学校少,收入如此悬殊,农民工子女所享受教育质量也必然与公办学校造成巨大差距。

2009至2010学年,深圳非户籍学生56.8万人,公办学校只接纳25.3万人,不到一半。那些在非公办学校就读的非户籍儿童,还要交纳很高的学杂费才能入学,无法享受法律规定的免费义务教育。那些没有进入公办学校的非户籍儿童,大多数不是不想进入,而是因为不能满足很高的门槛而无法进入。在广东,深圳号称非户籍学生就读公办学校的‚门槛‛最低,但也需要父母出示深圳房产证明等5种材料才可以入学。广州、东莞等地情况也差不多。

令人高兴的是,上海已经取得了这样的大进步。在上海,不但公办学校降低门槛(只要两个证件),大力接纳非户籍儿童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还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政府拨款),使绝大多数在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非户籍儿童享受到了免费义务教育。这样的举措,不仅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教育公平,也纾解着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后的忧虑:经费投入保障问题、公办学校教学资源紧缺问题。

5.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无疑将造成教育的困难。

2008年,国务院参事在湖南某市调查时发现,在中央明确要求为公检法每人增4万元办公费的情况下,由于当地是‚吃饭财政‛,通过把教育和农业的财政支出降下来解决政策要求。

2010年在河南调查时发现,在紧临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的一个非贫困县,有一个县城内老初中全校4000多人,仅有两个多媒体教室。全县95%的学校师生共用一个旱厕所,厕所里没有上下水。下雨天,老师、学生要冒雨入厕。由于县财政投入困难,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场所还在国家禁用的石棉瓦小房子里。财政困难还造成教师工资偏低,几个工作八、九年的中学教师,月收入才只有八、九百元,导致教师流失严重。很多中小学没有本科毕业的教师,教学质量甚差。

一些县财政投入困难还造成很多小学不能按国家要求在三年级开电脑课和英语课,直至小学毕业一些学生还没接触过外语和电脑。有的学校没有音乐、美术教师,此类课程也不能开课,导致一些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同发达地区和城市孩子拉开了差距。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学校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剪刀差,从农村聚钱、借助全国一盘棋发展起来的,还有些名校是老祖宗留下的。但是,现在的招生制度并非凭分数择优录取。而是给各地方发放名额,在分配名额时,又不考虑人口和生源多少。这种招生设计给一些地方的高中生升大学造成困难。例如河南近1亿人口,每年高中毕业人数96万,能够升省外去学习的只有6000人,北大、清华在全国招生指标是8.3‰,在河南却是0.1‰,造成外边重点学校又招的少,所以他们认为只好在走钢丝中互相挤压,或花大钱到大城市去读那些公办学府兴办的收费学校了。

6.安徽省铜陵市治理‚择校费‛是在全国‚择校风‛盛行的大环境下,逆势而动,积十年之功,创造了一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成为我国唯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择校的城市。

1987年,铜陵市按照《义务教育法》精神,取消了小学及初中重点学校,同时也取消了初中升学考试,在小学和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结果,抽去了升学考试这块挡板之后,向来重视教育的铜陵人,都开始挖空心思地往被取消了‚重点‛称号的重点学校挤。‚重点是取消了,但学校的差别明摆着。‛

1992年,铜陵市由纪委、教委、公安局、监察局四部门联合就市一中初中招生问题出台文件,明确禁止‚挂户‛等行为。但文件出台之后,择校之风并未应声而止。一些或者精明、或者有‚关系‛的家长,仍然能挤进当时的市一中。政府尽管措施不断,比如,为了规避过多的‚投亲靠友‛现象,规定只有小孩与父母同住才算在‚片‛内,此外还规定户口在升学前某时间段内变迁无效等等,但是,来势汹汹的择校风仍难以遏制。

1995年,为了解决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择校‛问题,铜陵市对全市教育布局进行了整体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臵,重点扶持、改造和建设薄弱学校。从1996年起,铜陵市教委陆续从市区中学及教委机关调骨干到周边薄弱学校任职。近年来,铜陵先后将30多位市区教学骨干派至薄弱学校。

1997年开始,铜陵市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为了使这一政策得到更多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在全市开展更新教育观念大讨论的同时,教育局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小学毕业生的户口、实际住址情况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较为薄弱学校的优质生源不‚流失‛。

从1997年起,铜陵市就把辖区内省级示范高中的招生计划提取出来定向分配,每所学校按照初三毕业生人数的一定比例获得定向指标,指标比例逐年提升,从10%到20%到30%……2006年铜陵市教育局更是把当年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65%拿出来定向分配给各初中学校,这使得各校内部考取省示范高中的分数线,最多能差到40分。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40分)

(1)根据给定材料,概括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具体表现(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2)请结合给定材料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武术项目高考加分‛现象的看法。(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结合给定材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教育公平‛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语言畅达,条理清楚;总字数500-800字。

模拟练习题

(三)(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总时限为90分钟。

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答题。

(二)给定资料

1.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臵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于是梁骂道:‚刚娃子,你又来偷东西唆!‛小刚听了觉

得很委屈,于是随手抓起旁边的木棒朝梁婆婆的脑袋打去……梁婆婆倒地后,他把梁婆婆拖到屋后的檐沟里,并在她身上掩盖一些柴禾,然后逃离现场……

13岁女孩被强奸做妈妈。四川省富顺县某镇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个13岁的女孩小英,在无人事先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据女孩堂伯刘某交代,从2003年3月起,他趁小英无人看护,利用给糖果和钱的方式多次诱奸小英。据小英的父亲说,他和妻子4年前就到成都打工,两人一般都是过春节时才回家一趟。每次过年回家时,父女间往往是还没说上几句话,就又要踏上返程的路……

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去年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2000多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2.‚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脸上写着这个时代的某些密码,他们的成长与中国息息相关。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拼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市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地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这些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关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人生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调查,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这种状况延续下去,很难想象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会不会反作用于社会?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留守儿童无疑成了这一进程的巨大付出者。

3.‚留守儿童‛——他们就是悲剧的代名词。三姐妹7年内相继伤残。广东惠州博罗的林就万夫妇长年在深圳打工,由80多岁的奶奶照顾三个女儿。7年之内,姐姐林文婷因蜡烛引燃大火烧成双脚残疾;小妹林文思在帮奶奶提开水时被严重烫伤;二妹林文容6岁在家用柴火烧水时引起大火严重烧伤,脸跟胸连在一起,眼睛因拉扯而闭合不上,双手双脚畸形程度严重,被别人称为‚鬼孩‛,她4年没有出过家门一步,更没有上过一天学……奶奶勒死孙女沉尸水塘。‚六一‛儿童节,小双不小心把铺地的塑料布烧着了,把房里的东西全烧了。奶奶打骂孙女遭到顶撞,被激怒的奶奶捡起一条毛巾缠住孙女脖子,一头用牙紧紧咬住,一头用手使劲一拉,将小孙女勒死。随后,奶奶叫来小双爷爷把孙女的尸体装进蛇皮袋,丢进离家200多米的水塘……

15岁儿童杀害七旬婆婆。小刚到梁婆婆家附近砍柴时,到梁婆婆家准备借刀砍柴,梁婆婆以为他来偷东西了,儿童死亡,其中11个是‚留守儿童‛……

4.经济、户籍与教育体制让农村孩子进城难。‚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刀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和趋势。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继长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出台后,对提高农民工待遇、保障农民工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农民工经济能力的限制和现行的一些社会管理制度,如户籍管理、教育衔接等的不配套,目前相当数量的农民工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

‚尽管许多城市建了不少民工子弟学校,专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就读问题,但相比大量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农村孩子而言,民工子弟学校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杭州、宁波等浙江绝大多数城市的中小学,已对农民工子女开放,但这些学校首先要确保本学区的城市居民子女的入学,往往到了最后,学校已无力接纳农民工子女。‛宁波奉化市萧王庙镇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代表来自基层农村,他为农村的父老乡亲打抱不平:‚农民工赚的钱本来就不多,为了孩子能在城市里有书读,不得不以走读生的身份,另外交纳择校费换得‘一席之地’。没有钱的,只好让孩子继续留在农村老家。‛ ‚教育的省际不衔接,也是导致许多孩子不得不当‘留守儿童’。‛任继长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村儿童最多读到初中毕业,之后只能回到老家:‚现在各省的教材都不一样,高考也由各省命题。不少农村孩子来自邻省,为了孩子未来能顺利地在户籍地考上大学,许多家长不得不忍痛把孩子送回农村。‛

5.‚留守儿童‛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0‛2007年3月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举着一份调查报告,这样问新华社记者,‚现在,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了,可是,又有多少人关注他们因为外出打工而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亲生骨肉?‛

这份报告是由他所在学校的学生在一次社会调查后形成的。它以翔实的调查数据揭示了目前我国数千万农村‚留守儿童‛不容乐观的现状。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责任。‛同时,由于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缺乏寄宿条件或条件相当艰苦,使学龄‚留守儿童‛分散寄养多于集中寄宿,管护形成空当,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呈现较大差距。‚我在浙江的一个邻省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学校的校舍仍然破旧,一个学校,甚至27平方米的房间里,同时住着20个学生!‛任继长当时问学校的校长,如果发生火灾怎么办?校长当时对我说,那他只好认命了,能逃出几个就逃出几个。那位校长无奈的表情任继长代表至今仍历历在目。

与此同时,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汪晓村代表说,他持有的这份调查表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04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6.‚隔代教育‛是‚留守儿童‛现象中另一个焦点问题。

这是一个山村四年级的留守学生档案,商城县三里坪乡某中心小学四年级的3个班级中,一班、二班、三班人数分别为60人、60人、58人,父母皆在外、父在外、母在外合计占班级人数比例为:一班50%,二班39%,三班68%。

‚留守学生‛的抚养状况显示,这些‚留守学生‛由祖辈抚养的占50%以上。

‚外出务工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诸多事实上‘单亲家庭,或‘隔代教抚养’现象。‛该校校长李道中说,隔代抚养形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隔代抚养可能形成的监护缺失不容忽视。据报道,2004年3月,四川省富顺县某镇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个13岁女孩被同村人强暴,在无人事先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由于父母双双务工在外,作为‚留守儿童‛的这个13岁女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平时过问不多,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少女生子案给人留下的疑问是,一个正在上学的女孩怀孕临产,中间漫长的时间,学校和家庭为何没有觉察出任何异常呢?调查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监护权的缺失:亲戚认为有老师管,老师以为有亲戚看,结果两头都没管。

隔代教育还可能对留守孩子的学习、成长等造成影响。在商城县三里坪乡某中心小学调查中发现,该校367名打工子女中,有40%的孩子学习成绩为较差,‚较差‛是指每学期均有不及格科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学习成绩差只是留守孩子令人担忧的一个方面,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才是‘留守孩子,面临的最大潜在危机。‛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副院长陆士桢认为,从父母那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空子。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有识之士疾呼,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

7.‚代管家长‛模式。

有关人士呼吁,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家长、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湖南一学校经探索走在了前列。湖南省新宁县白沙中学将‚代管家长‛制度写入教学计划。学校规定:班主任为‚留守孩子‛的代管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孩子‛结对,义务‚代管‛;学校每周末进行一次检查或抽查;对表现突出的‚代管家长‛进行表彰,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孩子‛给予奖励。当时,学校270多名农村‚留守孩子‛都有了代管家长。

第二学期,白沙镇中心学校及时推广了白沙中学的经验,在全镇掀起了中、小学教师‚伸出一只热情手,牵着留守孩子走‛的代管家长活动。

与湖南新宁县白沙镇千里相距的河南省商城县三里坪乡,正在探讨另一种方式来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除了发动学校老师‘结对子’,还注重‘留守儿童’的亲戚对其的关怀。‛三里坪乡党委书记蒋日恒在接受《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采访时说。

‚孩子的成长需要全方位的介入,父母不能完全缺位。‛河南财经学院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周正教授说。他说,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这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

周正建议,在外务工的家长们不能忘掉孩子,最好以电话或书信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从而保证‚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等个人成长方面的完善。

8.‚留守儿童‛问题挑战农村义务教育。

在不久前农业部召开的‚留守儿童‛问题研讨会上,来自河北省张北县白庙滩小学的教师蔡淑芳对记者说:因为父母关爱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宣泄方式呈两极分化,有的孩子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律性强。但更多的孩子容易养成抽烟、喝酒、泡网吧等不良习气,对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一些农村学校反映,部分‚留守儿童‛完不成义务教育即辍学。特别从初二开始,‚流守儿童‛身份的学生就大量流失。一位农村教师坦言:‚由于学校自身财力和人力所限,我们与逃学或辍学孩子的打工父母联系形成空挡。‛

与此同时,‚留守儿童‛升入高中的比例下降。农业部课题组在河北一所农村学校调研时发现,该校有243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其中参加升高中考试的为76人,只有4人被录取,没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一些学校还反映,‚留守儿童‛中留级生比例不断增加。在北京西城区搞家庭装修的一位江苏籍农民工说,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不是公办学校,而是打工子弟学校,成绩差,回流家乡后跟不上本地学习进度,只能变成留级生。二是北京的教材和学制与家乡不统一,造成孩子回家后只能留级。

河北省张北县教育局干部张恩说,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他们留在农村的孩子,却因为父母监护的缺失等原因,其受教育水平大打折扣。

山东临沂市教育局局长卢立海认为,‚流动儿童‛问题折射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已落后于社会需求。这就需要地方教育部门探索建立‚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培训专业教师队伍。有关专家建议,农村学校应尽快作出适应性调整,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二是开设生活指导课,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内容;三是放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寄宿条件,使寄宿学校变成更多‚留守儿童‛暂时的‚家‛。曾有学者通过比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发现,‚留守儿童‛留下的最大问题还是教育。分析中说,‚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当日,各部门领导参观了北京市妇联、朝阳区妇联组织的迎奥运亲子携手‚双合格‛展示活动。其中‚我家与奥运‛亲子绘画、‚沟通助和谐温暖在家庭‛和谐家庭亲子训练、‚牵手福娃放飞梦想‛家庭亲子迎奥运等项目,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

9.‚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07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来自四川、重庆、江西、广西等劳动力转移大省份的委员们多次为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建言,找寻进一步解决的方案。‚让农村孩子也能拥有一个花样的年华‛成为委员们一致努力的方向。

大会委员们一致认为彻底打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杨一奔告诉记者,政府必须尽快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城乡壁垒,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从而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这样就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建议,政府要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因地制宜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从政策上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不得不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职能。吴正德委员建议,下一步,学校要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帮扶沟通、寄宿优先等制度,并安排专门教师培训临时监护人。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安排、指导、检查、考评学校工作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希望工程发起者徐永光认为,通过寄宿制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集体生活,有助于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缺失家庭教育的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

基层代表傅企平则呼吁各界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实施的监督力度。他说,修订后的法律2007年6月1日起实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监督,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在调研和讨论中,委员们形成了一个共识——‚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参与。

10.2009年5月2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带队,全国妇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23个部门的领导和北京市委的领导,来到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二分部,慰问留守流动儿童,向他们赠送节日礼物。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说:‚希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健康成长。‛她要求各级妇联组织高度重视儿童体育工作,大力开展家庭和社区的儿童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工作合力。展示了少年儿童以奥运为契机,锻炼身体、健康成长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全国妇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环保总局、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6个部门向留守流动儿童捐赠慰问款和慰问品共计49万余元。这些款物将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施改善,帮助解决留守流动儿童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5月25日上午,由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等13个部门共同推出的‚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在中国31个省区市同时启动,这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而实施的具体措施之一。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2000万。黄晴宜说,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保护、维权、教育工作。一是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专门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指导各地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二是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努力解决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三是构建基层的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支持网络,探索解决好、保护好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四是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

11.全国各地都已展开了各种形式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探索。关心留守儿童的各种活动,已经从政府扩大到了民间,从官方扩大到了个人。贵州省黔东南州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2009年上半年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的通知》,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纳入地方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日前,黔东南州为进一步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格局,在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由黔东南州二十家单位共同组成的黔东南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在2009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在福建省,由妇联组织的为农村留守儿童大规模招募‚爱心妈妈‛活动,短期内已接到上万名充满爱心的‚临时妈妈‛报名。2009年5月25日,在浙江省苍南县观美镇,留守儿童快乐之家的小朋友在欣赏自己的照片。苍南县的摄影爱好者将为观美镇30多名留守儿童拍摄的微笑照片,制作成一个心形展板,作为一份‚六一‛节礼物送给孩子们。

(三)作答要求

1.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4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分析具体,解决问题。(60分)

模拟练习题

(四)(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总时限为90分钟。

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答题

(二)给定资料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上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09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年内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2009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臵,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

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2.我国的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有相关规定来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但是法律条文所确定的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够受同样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Mf]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有所加重。

到2007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状况是:城市人口 59379万,占全部人口的44.9%;农村人口7275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55.1%。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了一亿多。由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适龄儿童在享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方面差别严重。以2006年为例,当年小学学龄儿童1.14亿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当年学龄儿童未入学人数为9.12万人。据统计,这9万多的学龄儿童几乎全在农村。

同样,辍学率也明显存在城乡差距,据2006年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初中阶段辍学率全国平均水平为1.75%,比前一年略有下降,但农村初中辍学率却一路攀升,个别地区居高不下,甚至达到35%。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较,农村的义务教育存在着‚入学率低、升学率低、辍学率高‛的‚两低一高‛现象。不少农村少年过早地离开课堂,有的成为‚早熟的劳动力‛,有的成为‚早产的游民‛。

城乡教育机会的非均衡到了高中阶段则更大。2006年,农村小学升学率比城市低14.94个百分点;而初中升学率农村比城市少了46.47个百分点。农村高中的萧条状况,令人惋惜,促人反思,前途堪忧。它是引发高等教育城乡不均衡的直接原因。

教育公平要求让每个受教育者享受同样的教育待遇。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巨大的城乡教育待遇不公平现象,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育投入上的差距。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投入城乡分配极不平衡。据统计,2006年农村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为城市学生的2.77倍和4.33倍,但全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并没有体现这一现实,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只分别占到总投入的41.64%、68.97%。以生均教育经费作比较,当年全国初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453.66元、989.76元,而农村却分别只有1023.52元、845.62元,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办学条件上的差距。现阶段,各地城市学校均不惜重金搞素质教育,而许多农村学校却连最基本的教育设施也难以更新。2006年,全国中小学的危房数量中,农村中小学分别占49.86%、82.73%;在生均图书拥有量和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上,农村学校的拥有量也远远低于城市。

第三,师资力量上的差距。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2006年,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师生比为:小学19.1:1,普通中学16.22:1,农村分别为20.01:1,19.40:1。从师资质量看,城市明显优于农村。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都是先由城市挑选,然后再派往农村。2006年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分别占到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总数的48.31%和85.65%。同时,农村师资还呈现出学历层次偏低、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现象。

获得教育质量不公平,也就是教育的结果不公平。按理,各层次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够得到大体相同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并且得到大体相等的发展机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育结果不公平比比皆是。这种质量不公平是由教育机会不公平和教育过程不公平引起的。大中小学校的各层次毕业生的文化素养差距,除了与他们的先天素质有关外,主要决定于他们在各个层次享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以高中阶段的学习为例,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既没有城市学生的入学机会多,也没有城市学生接受优秀教师教育的机会多,其学习质量的差异可想而知。大量事实显示:在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其学校与城市重点高中比较起来,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环境氛围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必然要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也必然对农村学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适应程度产生负面影响。许多城市学生在校期间就得到反复训练的东西,农村学生连看都没有看到过。这就使得从农村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走上社会以后,要重新学习那些本来在学校就应该掌握的知识,造成就业和工作上竞争上的不公平。

3.‚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4日,2009年第一个工作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正式发表。

过去,人们更多是看到了中国大学毛入学率的攀升,以此来论证我们大学教育的巨大成就。重视‚量‛的累积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质‛的分化,特别是阶层差距导致的教育不公平拉大的现象。这一现象最突出的表征,正如总理所说,就是农村学生比重在不断下降。

更准确来说,它主要集中在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

2005年,教育专家杨东平负责一项调查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

2007年,清华大学教研所教授袁本涛的研究显示,以2004年为例,清华大学新生中,北京学生占13.7%,四个直辖市共录取677人,占新生总人数的20.7%,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新生比例为46.2%,户籍是农村的新生为21%。而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水平为43.9%,也就是说,并非城市人口多,相反,农村人口还是占大多数。

一位北京大学本科辅导员也曾对笔者说,近些年来,北大学生中‚有钱的‛越来越多,最差也是来自小城镇的,农村孩子凤毛麟角,即使考上,也大多集中在社会学、历史学这些相对冷门、分数低的专业里。

所有这些,显然不能简单地以‚城里孩子更聪明‛来做注解。城乡教育的差距,对于关心教育公平的人来说,即使不‚引经据典‛,也能直观地触摸到,看看身边的名校毕业生有多少来自农村即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正如总理所说,‚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生。‛笔者以为,沿着总理的话往下讲,教育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还会影响下一代。知识经济时代,正常情况下,接受更好的教育,可能意味着将有更好的收入和地位,也意味着能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就学和发展条件。

然而,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却兴起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原因很简单,一是学费高,读不起,没办法;二是考不上好大学,毕业找工作比较难,一些人认为读书也没有用。教育脱贫,是乡土中国几千年来一种朴素的人生追求与社会伦理。但现实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来说,孩子考上大学,不但不能脱贫,反而‚致贫‛。

举例来说,大学扩招,其主要阵地在高职院校,主要来源为农村生源。因为考不上好大学,只能读高职。虽然国家也鼓励发展高职院校,可偏偏这些学校的学费较高,大都在10000元上下,而且就业前景黯淡。在这种情况下,上大学如何不致贫、返贫呢? 我们常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个命运,对于城乡二元体制下、6600多万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尤其具有针对性。然而,当有一天,人们发现,知识在改变命运这一点上,日渐式微,那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如果一个民族,不再尊崇知识,不再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改变社会,那么显然是危险的;如果一个社会,不注意完善教育体制与选拔机制,让阶层上下流动的渠道畅通,那么,它将是静态的、缺乏活力的。

总理的‚注意‛,相信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而对于公众来说,从总理的话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切实的社会关怀与精神力量。毕竟,让每个人能读得起书,读得好书,进而创造美好生活,创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4.‚高考移民‛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是指部分高考录取分数线较高、录取比例较低但教育基础较好的省份的高中毕业生,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途径到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录取比例较高的省份报考,以达到提高升学率或考入理想大学的目的的现象。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高考移民‛现象,在今天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时代进步使然,另一方面是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并派生出了新的社会问题,如教育不公平、落后地区人才流失、教育投资与收益不均衡等。为了遏制高考中的‚移民‛现象,自2003年起,全国各地采取了各种方式来‚封堵‛,但由于某种经济和社会利益,不少人仍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企图蒙混

过关。2008年2月中旬,海南省纪委、公安厅、教育厅等部门在开展户口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中,查出有24名‚高考移民‛落户于琼海,并将这24名‚高考移民‛相继清退。2008年3月中旬,50多名拥有北京体育大学附属中等体育专业学校集体户口的考生,被告知高考报考资格审查未通过。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表示,这种集体户口涉嫌‚高考移民‛,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以上两则新闻将‚高考移民‛再次臵于舆论中心,在社会各界掀起轩然大波。

5.年复一年的择校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部分名校的规模和班额越来越大。‚大班额‛成为名校不堪承受之重,也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弊端。

记者在山东各地采访了解到,名校班额超标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个班级六七十名学生,一个年级十几个班,这种‚巨无霸‛学校在许多城市比较普遍。我国中小学教室的设计班额一般是45人,可是现在班额五六十人的很普遍,七八十人的也不稀罕,有的还超过了百人。

很多家长向记者反映,班里学生太多,老师负担重,就把一部分责任转嫁到学生和家长身上。有的家长说,老师的作业批改不过来,常常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批写,自己的孩子经常要带同学的作业回家看,几乎成了‚小老师‛,老师还要求家长每天要给孩子辅导功课、检查作业、签字。

‚老师连作业都看不过来,怎么能对学生因材施教啊。,’这位家长忧虑地说,当初千方百计为孩子选择了这所山东省有名的学校,实际上由于班里学生太多,老师只能重点关注‚两头‛的学生,也就是尖子生和后进生,根本顾不了大部分学生。

记者观察到,山东各地的名校一般都学生多、校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有的学校每天仅放学就要半个多小时,学生做课间操要各个年级轮流。‚校园太小,老师为了安全,课间只让孩子在走廊上站一站,根本没有活动场所。‛一位家长苦恼地对记者说。

曲阜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广文关注这个问题已久,他认为,大班制教育是一种没有个性的模式化教育,要培养出身心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摒弃‚大班圈养‛的教育模式。

‚尽管知道大班制不利于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但择校热之下,颇多无奈啊。‛济南市的一位初中校长说。

6.在北京,中关村三小是一个颇为‚牛气‛的学校,就连北京的许多出租车司机都知道,‚每学年开学的时候,这里都会引起交通堵塞,多少开着名牌车的家长都在想方设法把孩子塞进这个学校‛。

然而,这个名扬京城的学校的校长却站在了法院的被告席上。2008年8月5日,原中关村三小校长王翠娟等人贪污案一审开庭。与王翠娟站在这里受审的,还有原中关村三小其他4名校领导及工作人员。检察院认为,王翠娟等在没有经过‚学校班子会‛集体研究决定的情况下,组织部分学校工作人员及家属两次出国旅游,共花费账外资金57万余元,并以此作为涉案贪污的金额提起公诉。

事实上,真正把这所名校的领导班子拉下马的是数额惊人的择校费。在法庭上,王翠娟证实,中关村三小的账外资金超过了1亿元,而这部分账外资金,几乎全部来自‚片外‛学生入学缴纳的赞助费。据报道,上年中关村三小的招生在6月15日开始。7月20日,在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的钟伟(化名)收到了中关村三小的短信,上面写着‚您的孩子已被录取,请到海淀影院东边的北京银行缴纳赞助费,以父母名义各存×万元‛。几万元赞助费,只换来了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没有任何收据和发票。而由于工作人员烧毁了账目,中关村三小的账外资金有多大黑洞,还是一个待解的谜。继2007年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后,2008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也全部免除,我国将形成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普惠制。然而,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择校费‛的存在,好的政策被大打折扣。

在全国各地义务教育中,‚择校生‛普遍存在,而且择校费用高,一些地方以家长自愿捐助的名义收取费用,难以查处。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不准乱收费,但孩子上学的费用却总不见少。一位家长反映,一些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为了收取‚择校费‛,把大量的招生名额留给‚片外生‛,真正享受免费教育的学生寥寥无几。

‚教育乱收费‛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中关村三小的腐败案撕开了‚择校费‛的黑幕。这警示我们,大量的‚择校费‛如何监管、使用,有关部门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乎法治的尊严,也关乎社会的公平。

7.河北省人大代表:目前,在我市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平衡、学生择校负担过重的问题,这已成为困扰学生家长的一大难题。由于教学质量不同,使得升学比例高低悬殊较大,这就迫使学生择校,而择校费用在六七千元,有的甚至更高,按说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无疑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再说选择比较优秀的学校,各班的班容过大,学生较多,学校在管理上也有一定难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个学生,有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未提高,反而出现厌学的情绪。因此,希望改善办学机制,将我市所有学校都办成优秀学校,提高普通学校的教学水平。

建议:一是在市内各所学校之间实行老师定期轮换,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到各个学校,全面提高各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弱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级别差距,满足所有学生入读优质学校的愿望。二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挑选最优秀的教师进行电视讲课,实现教育资源统一、规范、平衡,还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

8.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而人民银行20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也显示,‚攒教育费‛是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大二学生小陈家住上海市徐汇区,她详细算了一下自己大学四年花费:4年大学学费4万元;住宿费,4年6000元;住校生活费,家里每个月给800元,800×12×4=3.84万元(这还不包括周末住在家里的生活费以及寒暑假);书费,学校要求每年交书费700元,自己课外买的书一年约300元,4年4000元;大学本科四年买衣服、CD、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花费3万元左右。这样,光是大学本科四年花费就达到12万元。

除此之外,从五岁起学习钢琴,后来又练芭蕾;高考之后,她还动了一次激光准分子治疗近视的手术,花费1万元……‚以上所有加起来的费用还不包括以后可能的出国留学费用,以及结婚时的费用等。还有许多小花费没有算人其中,因此用在我身上的费用肯定还不止49万元。‛小陈说,‚不算不知道,一算才知道父母是多么辛苦!‛

9.中国大学毕业生从2006年的413万,增长到2009年的611万,这对就业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学界普遍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就业体制改革的结果,它与劳动力市场分割、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相对脱节、高等教育体系配臵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其中从一些角度观察有利于加深认识:不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由高到低分别为211工程高校、非211工程普通高校、高等职校与专科院校;外语类和外贸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毕业生所学专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与国民经济的行业和职业相关性越强,薪水越高。此外还有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特征:自主创业型就业仅占1.2%,有工作却与专业无关的占28.6%。

10.2008年中西部只能为当地毕业生提供28.9%的就业岗位,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继续向东部集中——东部吸纳了全部高校毕业生的61.3%。由于在大城市就业难,以往根本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岗位,2006年以来也逐渐被列入了大学生的择业范围,比如公路收费员、市容环卫工等;2008年出现众多高校毕业生竞聘‚村官‛。28个省市陆续启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已历时三年,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将用五年陆续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说,大学生在社会就业方面是个受影响较大的群体,由于不少大学生生长在城市中,大学生身后还有家长,而家长对子女的投入往往会有一个预期,所以政府应该从工作重点、政策制定和具体措施三个层面继续努力,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1.姬兰是印度理工学院的新生。她来自印度经济较为落后的拉贾斯坦邦。正是由于印度全国几乎免费的高等教育体制,才使她能够离开贫困地区,来到首都新德里实现大学梦。

采取低廉的教育收费制度、让穷人富人都能上得起学是印度政府为促进教育公平而做出的重要决策之一。姬兰告诉记者,新德里大部分大学学费维持在180卢比(约人民币40块钱)。上大学对穷人来说,是进城的‚门票‛和福利。姬兰和妹妹就是靠进大学而在生活费用高的大城市站住脚的。比如,新德里的房租非常高,但她住的校园宿舍一个月才40卢比。

在新德里,像姬兰这样的农村孩子非常常见。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奋走进了大学校园,而教育费用补贴则基本上由政府承担了下来。事实上,也有一些人认为大学收费不能如此低廉,必须提高学费,但是立刻遭到印度选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没能实行。印度教育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政府还将积极动员跨国公司和当地优秀企业在院校里提供奖学金,进而维持最低限度的教育收费体系。

印度在义务教育中的资源分配同样颇费苦心。在首都新德里,学生在接受十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时全部被要求就近入学,跨区择校的事情几乎很少发生。正是出于这种近乎苛刻的限制,许多富人家的孩子为了不想就近入学就只能被迫去选择私立学校。另一方面,政府的收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鼓励穷人家的孩子上学读书。小学生每年在只交140卢比左右‚政府福利基金‛的同时,会以政府补贴的形式免费得到一顿午餐、三套校服和全新教材,这种‚诱惑‛促使许多居住在贫民窟的孩子都愿意去读书。

从2006年起,印度政府又开始为确保低种姓群体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而做出努力。由于种种原因,落后地区的学生在参加高校入学考试时无法与其他地区平等竞争,对此教育部宣布将大幅提高‚保留配额‛比例,以便增加社会低种姓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在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以及全印医学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将来自低种姓家庭的入学名额从原来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学则提高到27%。

‚种姓配额‛在印度掀起轩然大波,许多高种姓学生将此视为‚逆向歧视‛。以全印医学院为首的高种姓学生还进行了半个多月的示威抗议行动,但这一旨在将教育资源向弱势阶层倾斜、保障教育公平的政策依然坚持了下来。

(三)作答要求

1、‚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请根据给定材料,并结合自身经历,指出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40分)要求:条理清楚,表达明确,不超过200字。

2、建立公平合理的教育体制,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人才培养都有着重大意义,但是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为之不懈努力。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模拟练习题

(五)(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总时限为90分钟。

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答题。

(二)给定资料

1.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节选自《十七大报告》)2.近日,因持刀在北京站广场抢劫,69岁老汉付达信被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判处2年有期徒刑。宣判后,自称抢劫是‚为了反映生活困难问题‛及‚入狱养老‛,付老汉恳求法官重判自己,‚法官,您再好好审审吧,判得太轻了。‛

年届七旬的付达信是湖南祁东县农民。据付老汉介绍,他有四个兄弟姊妹,生活一直很困难。由于贫穷,他没娶上媳妇,年轻时能靠务农勉强养活自己,现在岁数大了,身体也有病,干不动农活,所以把村里分的地交了回去。作为没有生活来源的五保户,村里每年给他600元生活补助,但他觉得‚根本不够吃饭‛。

2008年11月24日,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审理后认定,付老汉的抢劫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属犯罪未遂。鉴于其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因此依法比照既遂犯对其减轻处罚,并判处其2年有期徒刑、处6000元罚金。记者昨天获悉,住在看守所里的付老汉,已经胖了1O斤。面对记者采访,他称,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实在是老了,干不动了‛。他还称,打算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但不申请减刑,希望能因此被‚招工‛留在监狱里,就不用为今后的生活发愁了。

3.某网友:只有老百姓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四个方面无后顾之忧了,才更能刺激消费,不然大家就只有捂紧钱袋不敢花钱。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让人有了钱也不敢花,万一有事那是保命钱啊。所以认为应当从加强保障体系人手,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力度,让积累下来的财富能够切实变成老百姓生活幸福程度、安全感的提高。只有安全感提高了,才能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我觉得最能刺激消费的是让人民有一种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其他的都是短期行为。中国之所以储蓄率世界第一,就是因为我们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没有完善的福利保障,我想即使是零利率人们也会继续拥钱而居的。

4.刘国恩(北大教授):呼唤‚全民医保‛。

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立法,一个明确的法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极力建议把‚全民医疗保险‛这个名词写进去。有些人认为会吊国民的胃口,使财政支付能力出现潜在的危机。我认为如果国家未来发展有这么一个目标,为什么不能告诉百姓。如果给百姓一个明确的预期,能够启动老百姓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他不必把三五千块钱存在坛坛罐罐里面,用于他本来很担心的、未来不确定的疾病问题。不管是从发展目标讲也好,还是从启动国民消费也好,‚全民医保‛写入法律的效果,正面要多于负面。现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这三个制度的安排,事实上往前走一步就到位了。

其次,是关于国家财政对医疗保险的投入问题。国家财政投入国民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手段。从经济、政治和发展、效率等角度分析,国家财政都应该加大力度。如果我们要确定各种机构和个人缴费的义务,或者责任,就更有必要强调国家公共投入医疗保险的比例。后者比前两者更有必要。

最后,社会保险要赋予国民一个选择的机会。如果推出不同的计划,给老百姓一个选择的空间,可以在不同缴费水平上实现相应的利益,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层面的需要。

5.2008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及关于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并从当日起至2009年2月15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6.网民热议社保法草案。2008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同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刊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草案)》。由此,这部涉及民生大计的重要法律草案,首次进入网民的视野。截至2009年1月12日16时,全国人大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管理系统已经收到意见47511件。此外,在各大门户网站,网民跟帖2万多条,相关博客文章200多篇。各界群众对这部法律充满了期待。据悉,这次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意见数量之多,创历次公开征求意见量之最。

以下为部分网民的发言。

网民‚自由想象‛:我认为探讨将消费和保障结合起来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建设性的议题。对这些,我虽然一直在关注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它!不过,如果在政策和技术上能支持这种结合的话,一张崭新的保障网将是助推经济的‚核动力‛!

网民‚我要社保‛:社会保险法是一项关系到全体公民切身利益的法案,社保问题纳入法治轨道,社保‚自由行‛是其中一项重要指针。美国在应对经济大萧条时期,曾以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全国性的社保体系,不仅让穷人度过了经济危机,更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相比较之下,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压力有所不同,但在解决内需不足的方面,社会保险同样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保险立法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的重大转身。

网民‚上海金山‛:社会保险法是我们在外务工人员的养老救星,我们希望能尽快得以实施,如何便于操作,是我们关心的一点。社保转移须具有可操作性,手续一定要简化,并能保护打工者的利益。

网民‚mzhhq‛:破解社保异地转续难题,已参保的,省级统筹;尚未参保的,全国统筹。网民‚蚂蚁之声‛:路遇抢劫者,大喝:‚人动钱不动‛;今见社保局,温言‚人动钱不动‛。社保转移千呼万唤快出来。

网民‚难能不贵‛:决不能用《社会保障法》把养老待遇‚双轨制‛合法化。细读《社会保险法(草案)》获知:公务员仍被划在该法之外。这就是说,公务员将继续由‚财政包干‛、并由此有了法律保障。养老待遇‚双轨制‛的弊病、矛盾已经如此严重的今天,立法者竞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欲使本就既不合理,也缺乏合法依据的‚双轨制‛合法化,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如果使养老待遇‚双轨制‛得以合法化的《社会保险法》被批准公布,无疑是对广大企业职工(包括退休人员)的极大漠视!对此我们坚决反对!

网民‚新华一叶知秋‛:公务员不参保缴费却享受畸高的养老待遇,于情于理于法都难以讲通。

网民‚jklasdf‛:开征社会保险税是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从而取消养老‚双轨制‛。同时,开放商业保险供个人购买,嫌社会保险待遇低的人就购买商业保险做补充。

网民‚朱文平‛:社会保障要执行广覆盖、低标准、高统筹的原则;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降低缴费比率;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纳入统一的社保体系;实行外地户口职工缴费地退休原则;放弃平均工资,而采用中位数工资作为保险缴费基数;用合适的方式将农村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保体系,不能再造成城乡二元化差别。

网民‚律师‛:社会保险事关每个公民的福祉,制定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是社会各界多年的愿望。纵观整个草案,可谓亮点纷呈,特别是社会保险可跟随本人转移接续,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无疑是个福音。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特别对草案提出三点意见,以期法律更加完善。首先,应着力解决企业不愿为职工参保问题。劳动执法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给企业强大的压力,如此才有可能解决企业不为职工参保问题。其次,解决好企业虚假参保问题。对于如何防止企业虚假参保,草案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第三,应当建立社保基金向社会公开社保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一方面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监督,防患于未然。

网民‚公民‛:希望尽量减少授权性规定,通过民主集中、磨合提升、修改完善,尽可能地缩小分歧、增进共识,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建议将‚新农村合作医疗‛规范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对不尽社保义务的企业,处罚力度应当再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的公布要实行强制性。

7.破解高费率困局。

在社会保险缴费上,最棘手的有两点,一个是缴费费率,一个是缴费基数。

在缴费费率上,目前我国企业应缴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还不包括住房公积金)高达企业工资总额的30%到40%,若加上员工个人缴纳的部分,合计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约占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半左右。当这一成本难以通过企业效益的快速增长及时消化时,要么导致守法企业市场竞争活力削弱,要么使企业逃避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导致社会保险实际缴费严重不足。

缴费基数与费率也紧密相关。由于企业对高费率不堪重负,各地在征缴社会保险过程中,往往采取各种灵活变通的手法,允许或‚默许‛企业以基本工资甚至是最低工资,而不是实际工资总额为基数,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这些近似‚折扣让利‛的办法,一度起到了缓解企业缴费压力和解决征收实际困难的作用,但其以忽视劳动者社保权益为代价,缺乏合法性和正当性。因此,这种‚打折‛

征缴只能将企业当时的缴费压力,转化为以后不断发生劳动争议的风险,从长远来看,更不利于企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社会保险费之所以陷入当前的困局,与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构成和社会保险费率确定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我国虽然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和政府三方投入的模式,但是与前两者以直接缴费的方式进行投入不同,政府的投入实际是对社会保险基金赤字进行弥补的财政担保,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投入比例和额度。因此,社会保险基金赤字越小,政府实际的财政投入就越小。这就会刺激政府通过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费投入,采取高额缴费的办法来缩减社保赤字、减轻财政投入。

最终出现的戏剧性结果是:当高额缴费导致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不堪负担而逃避缴费义务时,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从表面上看就与政府‚无关‛,而纯属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争端,这无形中增加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不信任感。

8.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在迈入市场经济过程中,步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有企业负担沉重、冗员过多是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的治本之策。

国有企业办社会、冗员问题严重,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制度原因。为广大职工的生老病死和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政企不分,国有企业成了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因而许多本应由政府和专业保险机构提供的社会保障,变成了由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使社会保障企业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局面。同时,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的延伸,必然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这也要求国有企业通过为职工提供社会保障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定社会。不仅如此,社会保障的企业化或企业办社会,还使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大大高于非国有企业,从而不断地吸引着劳动者进入国有企业,而原有的国有企业职工又不愿意离开国有企业,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职工规模越来越大,冗员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可见,企业办社会与国有企业冗员问题严重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张‚网‛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但在目前,全国还有几百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没有医疗保险‛。近日,中央财政首次决定从2007年财政增收中拿出80亿元帮助地方‚关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这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10.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杜宇),记者12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2007年共查出6万人冒领社保待遇1.8亿元,已全部追回。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组织了对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专项稽核行动。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实地稽核企业123万户,涉及参保职工11020万人,查出少报漏报人数861万人,少缴漏缴社会保险费54亿元,已补缴51亿元。2007年共清理收回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242亿元,核查五项社会保险待遇享受人数4760万人。

这位负责人说,2007年初,原劳动保障部下发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24个省区市出台了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11.‚套取基金是为了用之于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现在已经实施6年。但在2008年,湖北省云梦县却曝出了套取新农合基金的事件。据2008年11月25日的《新京报》报道,该县多个乡镇以虚假人数套取新农合基金。镇政府官员称为完成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的指标,他们不得不多报人数。

云梦县卫生局则对虚报人数套取国家配套资金的说法持绝对否认态度,但承认有‚多报‛现象,而‚钱还是用在老百姓身上‛。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知情人士分析,按照各村每年多报人数来算,全县近两年每年多报人数接近10万,从国家套取的配套资金每年多达数百万元。而云梦县沙河乡卫生院、隔蒲镇卫生院则通过伪造病历的方式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挪作他用或者弥补亏空。而这两家医院均业务收入不高。

孝感市卫生局副局长胡明刚则说,经费紧张使这两家医院盯上新农合基金。云梦作为试点县,多次发生这种套取基金的事件,主要是监管不力所致。

1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作跟其他险种一样,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基金风险控制关系到参保人、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的切身经济利益和保险制度的运行成败。

国家自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在基金风险控制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基金风险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道德风险难以杜绝。一是很多非城镇职工一旦患病才会想起参保,而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则有较多门槛,并且参保前三年待遇享受标准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关系将自己变成城镇职工身份,从而提高其待遇享受标准。二是破产改制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工作现已展开,但部分退休人员心存侥幸心理,迟迟不愿参保,而一旦患病又会找到有关部门急于参保。这一人群的参保人员一旦患病,其医疗费往往是其缴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医疗管理力度不够。一是冒名住院、挂床住院查处难。二是非正常转外就诊控制难。三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由于医保部门人手有限,对各定点医院送来的单据只做抽查,对是否对症用药、药品定价、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等无法全面审核,这就给某些医疗机构造成了可乘之机,造成基金流失隐患。四是外部监督形式过于单一。目前医保局的外部监督主要是各级社保基金管理委员会定期听取基金收支情况汇报后提出意见,其次是每年例行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审计,但这仅是从会计学方面审计,缺乏专门的医保人员审计。疾病预防未受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发布的有关文件中,都未布臵如何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其实如果注重了预防工作,就会以较小的代价把重大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减少群众痛苦的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大笔医保资金,基金风险也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13.深圳:帮扶失业困难职工。

深圳市社保局采取提高失业救济金、生活困难补助金、医疗保障待遇和推动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多项措施,加大失业困难职工帮扶力度,缓解物价上涨给失业人员带来的压力。目前,共发放失业救济金64万人次,4661万元: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855万人,473万元。另外失业保险基金还为失业人员缴住院医疗保险费1896万元,划拨近1300万元用于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14.安阳:‚五项‛举措扩大困难群体医保参保面。河南省安阳县劳动保障局采取五项举措帮助困难企业职工和社会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截至2008年9月中旬,已有57家困难企业参保,参保人数5324人;50家破产企业参保,参保1803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612人。这五项举措是:建立困难企业医疗保险制度,对困难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均按社会平均工资60%的基数参保,对

有农民工的企业按社会平均工资的2.5%参保,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制度,实施重症慢性病报销政策。将17种重症慢性病门诊费用列入报销范围,积极参与企业破产改制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发动。

15.北京: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受追捧。

北京市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为47万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带来利好消息。其中低保、生活困难补助和重残人员可以免费参保。截至2008年9月初,参保人数已超过4万人,其中低收入困难群体占参保总人数的79%。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

16.大连:农民工享受医保有新规。

2009年1月1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通知》开始执行。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属地统筹调整到全市统筹;由办理参加医疗保险、缴费期满3个月起享受政策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调整为参保缴费的次月起享受政策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设立农民工门诊医疗补助,参保连续缴费半年以上(含半年)不满一年的,年门诊医疗补助50元;连续缴费一年以上的(含一年),年门诊医疗补助100元。农民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诊察费用及药费按照90%的比例予以补助。

17.深圳:残疾人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

按照《深圳市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试行办法》,2008年8月开始征收残疾人社会保险费,具体做法是:自谋职业的残疾人,以个人缴费形式参加社会保险,其上个体经营月均纯收入低于本市上最低工资标准的,可申请领取社会保险费补贴;领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统一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办理医疗保险参保手续,费用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支付;被评定为一级伤残、未就业且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由各区残联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以本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其中应由单位缴纳的部分由各区残联从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应由个人缴纳的部分由残疾人本人承担;失业残疾人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残疾人社会保险费补贴所需资金,从残疾人户籍所在地的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

18.2009年1月12日,成都市劳动保障部门向315人集中发放了人均500元、共计15.75万元的就业培训券。春节前全市还向2360余人发放价值118万元的就业培训券。

19.2009年1月11日,一名返乡农民工领到‚就业信息大礼包‛,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劳动就业部门组织小分队来到当地汽车站,将装有企业用工信息、就业政策的‚就业信息大礼包‛免费发放给返乡农民工。

二、作答要求

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该体系的建立还要面对很多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所要面对的问题。(4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2、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涉及的问题广,影响深远,是波及全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60分)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第三部分 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模拟练习题

(一)参考答案

1、教育上的贫穷落后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地区差异等因素,造成了教育资源不合理的流动、积聚和配臵,使城乡之间、们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予教育问题以足够的重视。总结我们过去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教育是重要国家战略之一。面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的教育应向弱势群体倾斜,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社会公平是社会进步之本。

模拟练习题

(二)参考答案

1、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40分)

(1)根据给定材料,概括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具体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相对差别和绝对差别明显拉大。政府理当调整政策,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

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教育应向弱势群体倾斜

相信你也在报章、杂志或者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事情,这些事颇引起人们的吃惊和忧虑:如有的学生为筹集学费,告贷无门,不得不持学生证上街求乞,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学费绝望到坠楼身亡;有的女孩子甚至声言,如有谁给她拿万元的学费,即许以终身;还有一个名叫张溪的女孩子,以615分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这本来是一件欢天喜地的事,但母女俩却为筹不到8000元的学费而抱头痛哭。事后,母亲悄悄上街贴出一张“卖肾”的告示,此事被女儿得知,她哭着说道:“妈妈,我不要你卖肾,我不上大学了……”这类事,谁听了能无动于衷呢!其实,穷人的孩子上学难,上大学更难,在我国的弱势群体中已经是普遍现象。每年高考,接到录取通知书因缴不起学费不能入学的事,几年前就已经不少了。

当前,一个至为明显的问题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必然会把一般的农民子弟和工人子弟以及城市贫民的子弟关在学校大门之外,那就会使这些青年人寒心了,以致引起他们的失望和愤懑。这样社会的公平何在?正像过去一部印度电影中说的:“法官的儿子永远做法官,穷人的儿子永远是穷人。”我认为,在教育问题上,必须向弱势群体倾斜。

在重重忧虑中,我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首先,必须尽快地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当前,大、中、小学的收费如此高昂,固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日益商业化有关,而其深层原因是教育的投入太少。从许多国家的情况看,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的国家教育的投入至少应占GDP的4%。而2003年,中国的GDP已达到1000美元,教育投入却仅占GDP的3.41%,连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都达不到。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世人瞩目,教育的投入却远远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实在令人不解。我们不是天天都在喊“教育兴国”吗?为什么却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说明我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给予教育足够的重视。

其次,希望大幅度降低大、中、小学学费并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以解决更多的孩子入学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占20%左右,中国人均按美元计算,学费不应超过200美元,即人民币1700元左右,现在的5000元,显然是太高了。希望政府规定出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下大决心贯彻和执行。

第三,在当前的条件下,即在前两项尚未彻底实现的情况下,政府如果有条件,可以拨出来款对学校现有的及已被录取却缴不起学费的特困生实行优待,免除其学费负担,以利于其入学安心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完善现在的助学贷款政策,彻底清除那种收到录取通知书却不能入学的不合理现象。

总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青少年的入学和就业问题,都是他们应当享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够解决,也必须解决。我国的经济蒸蒸日上,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我现(20分)

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考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和加分腐败的现象;其次,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第三,学校间教育不公,部分地区存在‚择校‛现象;第四,不同地区、区域内教育投入不同,导致教学环境、教师水平差距巨大;第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学习困难和心里困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法享受同等的国家教育政策。

(2)请结合给定材料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武术项目高考加分‛现象的看法。(10分)

对此现象应当辩证看待。一方面,高考武术等加分项目的存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弥补高考选才制度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武术评分的主观性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高考生态下,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因此要减少武术项目的加分分值,同时引入更多的技术手段,保证检测的公开透明,加大民众的监督。

2、结合给定材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教育公平‛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60分)

写作思路:给定材料主要围绕‚教育公平‛这个主题展开,考生可根据对材料的分析,以‚多策并举 多管齐下 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为中心论点,以‚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为内容重点,写作一篇重在提出对策的策论性议论文。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写作。内容方面,首先可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性入手,概括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其次简要分析造成当前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原因,揭示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的必要性;第三,就‚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出对策建议,如从‚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教育投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多元化办学形式‛、‚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教育立法、执法‛、‚切实缩小教育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等方面提出对策。

模拟练习题

(三)参考答案

1.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40分)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不仅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广大农村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和谐。‚留守儿童‛现象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会始终伴随农民工问题长期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2、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分析具体,解决问题。(60分)

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但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部分‚留守儿童‛甚至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有的甚至做出令人难以臵信的‚恶性事件‛来,成为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假期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

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委员与和谐,是党和政府呼吁全社会协力解决的民生大事。

模拟练习题

(四)参考答案

1、‚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请根据给定材料,并结合自身经历,指出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20分)要求:条理清楚,表达明确,不超过200字。

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农村教育资源缺乏;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大城市教育与中小城市教育的不公平,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女学生教育的不公平,特别在农村地区;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重升学,轻就业;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学生能力缺乏。

2、建立公平合理的教育体制,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人才培养都有着重大意义,但是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为之不懈努力。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教育公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全新的角度阐述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可见政府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程度。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进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③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

根据以上三个层次,我们目前已经实现第一层次,正在向第二层次努力。推进教育公平是个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当前还存在着影响教育公平的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公平问题需要经费投入和制度保障,没有这两样做保障,其他的都只是空谈。

而且,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推进教育公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当看到,教育公平是不断推进的过程。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的目标,是努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配臵公平。

为促进教育公平,我们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重点部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等项任务,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促进教育公平要量力而行,就是要求我们立足国情、因地制宜,让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动农村同城镇、中西部同东部的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切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城乡新增劳动力都能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同时,从各地实际出发,规范教育收费,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拓展教育资源。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要尽快修订、完善《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对于教育领域中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实保障。

模拟练习题

(五)参考答案

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该体系的建立还要面对很多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所要面对的问题。(4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由材料可见,首先由于现有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不公平的,一部分人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也不愿将这些资源与其他人分享,这是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的一大阻力。其次是社保资金的来源问题,社保资金由国家财政、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出资组成,三方的出资比例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再次,在未来的社保体系中,如何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使各方都能满意,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具体操作中,如何突破地域障碍,使公民在全国自由流动,不必担心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最后,在社保资金的使用中,如何使它安全地发放到人民手中,用到急需的地方。

2、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涉及的问题广,影响深远,是波及全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60分)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充分享受社会保障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广大老百姓的迫切愿望。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制度体系不完善。在我国,现行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上都没有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推广,农村养老基本上是传统的家庭方式,医疗状况更是堪忧,通常是小病舍不得治,拖成大病,最后大病又治不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第二,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缺乏法律保障。比如资金来源受地区财政能力影响,并且现阶段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不强。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确立,没有形成法律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风险大。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用于企业资金周转,或者进入证券市场,更有甚者,因为贪污腐败导致资金大量流失,给基金带来巨大的风险。

第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异大、各自为政。

针对以上问题,可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其覆盖面,实行包括农村、城镇相对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的养老保险费用体系。

其次,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一要使国有企业中所有非自愿失业职工都能获得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帮助;二要使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覆盖城镇农村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职工以及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职工;三要合理确定基金使用的目标,做到以失业救济和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紧密结合再就业,实行有效管理;四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最后,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风险控制。一要认真履行各项拨付程序;二要严格账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专户核算、封闭运行;三要严格执行政策公开制度;四要加强对社保对象动态管理;五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六应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惩处措施。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对其足够重视。劳动者可以抛开失业、伤病、养老的沉重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工作;企业也可以抛开巨大的经济负担,轻装上阵,全力发展经济。

第四篇: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总结

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总结

2013年4月20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十二五”201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会,感觉受益匪浅。几位教授对教研课题如何选题,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特别是刘永和教授的讲座,让我对课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惧怕研究课题到觉得研究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从刚开始对课题的迷惑到现在对课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脉络认识,这其中的变化和谈处的精彩讲座是密不可分的,谈处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案例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个“深奥”的课题方面的有关知识,使我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今后我们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选题等有了很大的帮助,为我们以后研究课题提供了一盏盏明亮的指示灯。

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因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得到的知识,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方法,一定非得让学生看明图意来理解知识,学懂知识,而是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

2.要懂得欣赏与爱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

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最好的评价。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4.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深知自己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五篇:学习《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学习《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发布者: 孙令继 发布时间: 2012-1-26 21:11:46 我常常为了习作教学而焦头烂额,愁眉不展,学习了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琴玉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专题讲座,我对习作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感悟。

习作教学目标在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横观这些目标涉及作文兴趣、个性表达、作文内容、观察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修改能力训练、标点符号运用以及练习量等诸多方面,纵观目标,这些要求又是渐进上升的。例如关于“个性表达”的渐进要求是这样的:第一学段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第三学段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要求“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我们研读课标一定要拉通来有对比地读,教学才找得到渐进目标,不同的年段才找得到各自的教学重心。

而当前农村学校语文教师普遍在习作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

1、观念陈旧。封闭的教学观念、灌注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在一些课堂中还沿袭着“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奉命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传统模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缺乏“农”味,学生习作大多脱离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实际,按题目要求写的不是亲身经历的事,没有自己真实的感受,普遍说空话、说假话。

3、个性不强。由于从起步开始,教师就强调应选什么样的材料、要表达怎样的中心,开头、结尾有哪些形式,并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例文,学生习作时千方百计套用模式,迎合老师的口味,结果导致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少见创造的火花,难觅有生活灵性、学生个性的佳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诲,结合《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专题讲座,根据我们农村生活特色及以往的教训,我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欣赏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开拓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的道路。农村是广阔的田地,也是孩子们习作素材的宝库。我们语文教师应重视启发、引导孩子去拥抱大自然,去亲吻青山绿水,欣赏家乡的菜园、绿野、果林。这样,大量习作素材将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和强烈的习作兴趣。

农村的孩子公园去得少,汽车乘得少,都市的繁华见得也不多,更不用说都市的生活了。反之,田园、菜园、果园,他们去得多,板车推得多,他们的父母乃至祖辈,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因此,他们最熟悉的都是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事。于是,我们老师应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利用放学后、星期天、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钻进大棚,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使学生趣味盎然,创造了大量的习作题材。在习作课或语文课外活动课上,组织同学们谈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受。许多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就会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总之,要指导学生参与生活,参与活动,积极阅读,指导他们实践,指导他们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感知、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自己的笔去赞美生活的强烈兴趣和欲望,使他们能真正地在习作的天地中尽情畅游。

下载学习与研究总结(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与研究总结(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研究年度总结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第一阶段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研究》与2005年11由省教科规划办立项。按照要求上报了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并以学科组......

    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总结

    “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总结 《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我校申报的惠安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首批立项课题。两年来,课题组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

    服饰与文化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这次活动还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会上站住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

    个人总结与研究计划

    一、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新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从初为人师到现在,已经一个学期了,回首这一个学期的工作实践,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这个学期我担任七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

    创新户型研究与总结

    带着枷锁跳舞政策规范下的创新 提出背景2006年就鼓励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推出了被业内称为7090的政策要求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

    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培养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培养研究摘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为重要的任务不在于掌握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不在于学问有多深,而在于掌握做学问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的学习可以算上学习阶段中最苦,最累的一段时间,不似大学生活的自由,不如小学生活的轻松。但是却是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可以说决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