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07:0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本站推荐)》。

第一篇: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本站推荐)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声乐教学能够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推进声乐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文章通过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创新教育途径以及发展方法,希望有效的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P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 创新途径 发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以往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刻板单一,对学生声乐应用帮助效果不大,并且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要推进声乐教学的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做起,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培养高水平教育人才,完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

1当前声乐教学的现状

1.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

在倡导多元化发展方向的今天,单一教学模式的声乐课堂无法满足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教学评价是考察教师教学能力与效果的具体措施,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表现着教师具体能力,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方向。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逐渐固化导致教师不能有效获得建议,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一些声乐教师的知识水平比较落后,单一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需求。

1.2教学目标不明确

从我国许多高等学院声乐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高等学院在教学课程上都是以单一的专业声乐教学为模板,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没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其教学目的就只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没有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打算,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比较忽视,这对于学生极其不利,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后会因为自身素质不足而四处碰壁。

1.3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目前很多的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关注到学生音乐艺术修养以及声乐基础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只知道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演唱训练,学生常常会感受到毫无头绪和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声乐素养的提升,还会影响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2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途径

2.1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标准发生转变,在声乐人才培养上,更加要求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声乐课程的学习者只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水平的表演能力,才能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因此需要声乐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多元化,使学生不仅掌握牢固的声乐理论,还具有应用能力。教师应该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优势提升为目的,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对学生声乐能力进行多元化培养。

2.2践行启发式教学

教师要对学生声乐学习的曲折性有正确的认识,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声器官构造不同,发音状态也会不一样,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有耐心地启发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教师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平常熟知的事物和知识入手进行声乐学习,如在声乐训练中,经常使用的语言如“吸气、叹气、哈欠、哼鸣、微笑、支点、小舌抬起、闻花”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和感觉到的,而将这些日常生活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声乐练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科学的发声方法。

2.3对音乐曲目的量化

对于高校的声乐教学,需要对音乐曲目进行量化,做到音乐歌曲量的积累,使学生可以接触多种音乐歌曲风格,提升学生的音乐歌曲素养,使学生可以掌握多种音乐歌唱方法,为以后的高难度音乐歌曲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例如,在学生学习歌曲《托斯卡》音乐曲目中的女高音“为艺术,为爱情”时,学生需要具备b2高音的渐弱掌控,而b2高音的渐弱掌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音乐曲目练习。由此可见,没有一定量的歌曲积累,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成绩。

2.4多角度全方位教学

首先,为了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教师必须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来进行声乐教学,如利用声像结合的方法欣赏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学生通过影像和乐曲,感受到歌声穿过白云,散播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飞翔。这首歌曲优美热情的旋律不仅展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的无限风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和边防战士的赞美和热爱。在这种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视听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视听享受,陶冶了情操。只有让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和热情继续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增加声乐教学的趣味性。

2.5创新教学平台

社会实践艺术表演对学生的声乐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为了通过高校声乐教学培养出合型“一专多能”人才,学校要通过声乐实践来提升学生场地表演和场地实践经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声乐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各类声乐表演比赛节目,培养学生现场演出经验,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声乐素养,获得声乐的真谛,并为未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增加经验和知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环境要求下,社会对声乐人才的要求变得更高。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全方位的音乐人才,但是现行的教育方式很难培养出这种人才,所以必须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进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丰富教学课程,提高我国的声乐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芳.试论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167-170.[2] 李新.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J].新闻战线,2015(09):175-176.

第二篇:浅议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创新论文

【摘要】新时代发展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不断增加,音乐作为艺术性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娱乐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内容不断丰富,高校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也逐渐重视起来。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与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创新

现代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中,促使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还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高校开展艺术类课程如音乐课,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起到陶冶情操、增加艺术修养的作用,声乐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主要是应用艺术化的语言和更加科学化的歌喉,对歌声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其更加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由于高校声乐教学的专业度和重视度不够,导致声乐教学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对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集中探讨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

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更加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校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潜能发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范畴内的内容,对于学习者的音乐审美和艺术修养具有较高要求,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多是处于传统教学阶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比较呆板和被动,这就造成学生的声乐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高校学生个人兴趣、特长和成长经历不同,对音乐和声乐的爱好、理解程度也不同,声乐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大而化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教学,而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对其实施个性化教学,这就使得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难以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的声乐教学仍旧是处于初期阶段,学校对于声乐教学设备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师培训方面的重视度和投入并不够,整体教学形式为机械化输入型,学生无法充分把握声乐知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1.合理的设置课程。声乐教学重点是对学生的音乐敏感度以及声音控制度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音乐乐感,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对于课程方面的设置比较随意,主要是采用理论课教学的形式,由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声乐知识。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的,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高校要及时弥补好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漏洞,增加和声课、钢琴课、乐器课以及声乐技能课等,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实训中,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发音不足,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音乐学习规划。声乐教学课程将实践训练类课程与理论类课程,如声乐史介绍和作品分析类课程相结合,能够实现系统化教学,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

2.强调技能性教学。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对于音乐、美术和体育类课程的教学,则是注重对学生的课程兴趣培养,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因此,要进一步有效创新高校声乐教学形式,需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从兴趣型教学转为技能性教学。在高校声乐课上,老师可以重点向学生传授演唱技巧,并在课堂上挑选不同的学生进行声乐表演,让其他学生对其表现力进行评价,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声乐表演进行优劣判断,有助于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导入情感和审美,也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性意识和艺术文化意识。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假声部分、发音部分以及声乐表演表情部分进行技能性教学,也可以使声乐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3.增加软硬件投资。高校对学生实施专业课的教学,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文化品位的提升,高校声乐教学则能够有效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声乐教学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声乐教学需要老师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自身在声乐表现领域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够保证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应该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并积极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学校声乐老师的声乐水平。同时,高校可以针对声乐教学特点,建立专门的声乐训练室,添置乐器,满足教学需求,声乐老师专业经验丰富、声乐教学设备先进,更加有助于高校声乐教学良性发展,这也是教学领域的创新发展表现。

三、结语

高校开设音乐类课程,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一种艺术歌唱,是歌唱者通过对自身的气息进行控制,从而发出一种假声,是歌曲内容的演绎更加具有典型化和情感化的特点。高校声乐教学由于门槛低、专业度不够,学生音乐情感和精神世界不够丰富,导致声乐教学实效性不突出。对此,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积极创新,向学生介绍声乐特征,并设置具有特色的课程,以多样性教学和针对性教学的方式加强对目标人才的培养。明确声乐教学目标后,高校要积极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增强师资力量,使声乐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平.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研究——评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新视界[J].新闻与写作,2018(05):127-128.[2]马帅.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8(06):90-91.[3]吴静寅.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评声乐教育学[J].高教探索,2017(11):129-130.

第三篇: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改革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高校声乐改革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高校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等,本文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通过从教人员的研究、实践,不断促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发展,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在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近年来,作为高艺术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艺术教学备受重视,其中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自然也不例外。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革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不仅希望子女掌握书本知识,还注意陶冶子女的情操和艺术修养,希望子女走向社会上后更具有竞争力,所以现在艺术类学生逐渐增多,其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声乐这门艺术。目前各大高校不断扩招,艺术生的门槛变低,在艺术学院中音乐专业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高校的音乐学院不仅是为具有音乐天赋的人才提供教育,同时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学习的平台。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大,对音乐的敏感度更是参差不齐,导致了高校教学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随着音乐学院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教师资源缺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影响了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器材不能做到学生同时使用,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练习,严重影响高校人才质量。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校的声乐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师范学院中的声乐系科,一类是音乐学院中的声乐系科。然目前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关注的都是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往往忽略了师范学院中的声乐系科,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还要懂得如何培养他们将来的学生去拥有演唱技能和表现力,也就是说,这一类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习歌唱的教学方法。而另一类音乐学院中的声乐系科,则主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以及在声乐表演中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感的培养。教学目标设置的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造成影响。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校声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教育人才和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出的学生要么具备扎实的声乐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么具备极强的舞台表演实践水准。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许多高校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根据系科特征、教学目标,准确制定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而一味地讲传承和借用,已不适合现今的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对症的教育,非常重要。

(三)课堂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音乐天赋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一味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如赏析音乐会作品,讲解舞台表演方式可用多媒体大课;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条件、不同的歌唱基础开设小班课讲解发声技术;表演实践课可以在演播厅,定期让学生一个个上台表演实践,同时结合教师的分析讲解,并用多媒体对比播放名家的表演……现代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要充分的运用,使教学更为方便有效。

(四)忽视专业知识的扩展

高校声乐系在课程设置上过分注重学科的深度和专业性,忽视了声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教师也都来自各大高校音乐专业,所以在他们的教学生涯中会过分注重本专业知识的传授,不一定能将与音乐、声乐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谓“功夫在诗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贫瘠,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五)声乐教师综合素质低

良好的声乐教学、声乐表演不仅需要唱歌技能,还需要极高的审美能力和诗词歌赋、文史地等多方面知识,这对高校声乐教师的声乐演唱技能、声乐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拥有专业知识、舞台技巧、综合文化知识三方面能力。声乐教师的能力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切实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声乐改革与发展

(一)明确办学目标

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否准确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想要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进步必须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中,首先要明确高校声乐培养人才的目标。高校声乐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校声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保证高校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使得声乐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还陶冶了学生的音乐情操,促使学生在声乐上拥有专业技能,在素质上有全面的提升,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二)加大教学模式改革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融合的课程,其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高度配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对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利用网络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声乐教学中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如“大课”“小组课”“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代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僵硬、上课氛围沉闷等问题,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观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声乐文化越来越丰富,为此高校应积极更新声乐教学理念。既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优秀声乐文化,又要吸取外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高校应鼓励声乐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定期举行交流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提高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演唱技巧,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四)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规范教学模式是为了教学内容更好的传达服务的,教学模式的制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或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来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日益完善,教学方法的制定也要越来越科学合理,为社会培养跟多优秀人才。

(五)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学生在掌握理论后不多实践是很难掌握抽象的理论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学生对发声方法有深刻的感悟,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重视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对声乐的正确认知。其次,高校声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创造,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魅力。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中小学的教学或者商业演出等,了解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力

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促进我国声乐的进步,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声乐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才能在严峻的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教声乐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的教育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做出革新,高校声乐改革需要高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实践力、创新力的优秀人才,自觉承担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萌.探寻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J].戏剧之家,2018,(13):186+231.[2]张永凯.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J].黄河之声,2018,(08):55-56.[3]夏静.关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4,(03):184-185.[4]高雅,戚萌.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04):79-80.[5]刘恒博.从历史角度透视高校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6,(07):78-79.[6]胡晓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第四篇:推进课堂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

推进课堂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由过去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活生生的人。提倡学生学会向陌生领域求知的本领。老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教师已不再是过去主宰课堂教学一切的至高无上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组织者,学习的合作伙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近现代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时,基本上都是先让他的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再听取他们的意见。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确实是学生学习必须进行自学和实践的至理名言。它还强调在教学时,教师要“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就是先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自悟和思考。特别注重启发诱导,“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荀 1 子《劝学篇》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学生应该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反对别人进行硬性的灌输。我国近代的教育家也十分重视自主学习。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也可以不教,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时,才去帮助他们。”陶行知先生极力反对注入式教学,大力提倡让学生自己学。“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但其中时刻贯穿着一根主线,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向自学方面发展。他较早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叶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到人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利益来认识。他说,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个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这样的人不断增加,社会和国家就会达到繁荣昌盛的境界。他要求学生要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叶老还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把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看作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会学习也就是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为推进课堂改革,学校专门成立了课程改革督导小组,指导督促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教学新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课堂改革的核心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因此,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逐渐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和农村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就其具体的实施步骤简介如下:

一、自主预习

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科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及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 4 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探究、解决疑难困惑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要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担任,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 5 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科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如主动回答问题得3分,回答对问题得2分等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

学生在充分的探究、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

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在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或以投影的形式出现,以节省学生的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则在课后进行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 反馈给学生。

为了带动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一方面通过“推门听课”的方式,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按照“听、测、查、议”四个环节进行:“听”,课堂现场听课;“测”,当堂测试教学效果;“查”,检查教师教案,检查学生作业布置、批改情况;“议”,根据课堂改革的要求,进行评议、研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另一方面,通过业务竞赛活动,激励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开展优质课评比、教学能手评选、优秀教案评选等一系列评比、竞赛活动,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把广大教师逐步引导上课改之路。

第五篇:浅谈高校二胡教学模式改革新路径

浅谈高校二胡教学模式改革新路径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二胡教学思想在不断创新与改进,如何运用网络资源及信息技术教学,成为高校二胡教学的改革措施之一,通过教改推动教学活动向大数据化、数字化方向良性发展,通过美育渗透,融入课程思政,优化教学成果。本文通过探索“互联网+”时代高校二胡教学模式改革要点、难点及战略改革,以期提升高校二胡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二胡教学模式;美育艺术;审美教育

二胡作为民族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底蕴也是非常丰厚的,作为弓弦乐器,音色柔美,更像人声,具有曲调独特,感染力强的艺术特征,彰显艺术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高校教育中,二胡教学创新改革也是至关重要的。当今“互联网+”时代,科技不断进步,教学手段多样化,如何运用网络资源及信息技术,结合大数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学有所用,掌握更多的创新技术,是我们教师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关键。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二胡教学模式

首先,要制定合理规范的教材。高校二胡教学,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教材的使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教师提前备课,整理教案及教学日历等教学档案。教师通过每节课不同学生反馈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规划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是区别于“黑板”,以书本和教师示范的教学模式,教材的选用,对于学生有效学习、兴趣学习至关重要。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二胡教材内容只限于固定教材是有限的,教材大多数以文字为主,在美育育人的当代,育人形式单一,“互联网+”教材,根据教学需求筛查网络资源,突出办学教学特色,通过优化教学材料,提升教学效率,为改革高校二胡教学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个体差异大,因材施教。高校学生有主修、选修等,能力参差不齐,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制定教学材料,运用一对一或小组课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方式,运用IT技术和大数据相结合,例如以微课形式输出,整合数字化课程,进行课堂预习,课堂提问,课堂提交作业以及课后反馈等形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二胡训练和练习课程合理设置,确保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再次,学生能力的培养。高校二胡教学传授掌握二胡演奏技术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掌握赏析二胡音乐的能力及再度创作的能力。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提升音乐修养,可以创作创编二胡乐曲或二胡小品。这就需要高校以育人为根本,能力为核心,立足互联网科技、网络信息等进行改革创新,掌握运用智慧课程等,调整能力培养和知识传输的比率。例如通过互联网科技手段,加入二胡音乐及传统文化教学环节,融入思政,作品深层次地渗透与理解背景时代人文等等。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全面提升美育育人、审美情趣、内涵涵养,对二胡作品有更强的处理理解能力,凸显教学模式改革价值。

二、信息化技术对高校二胡教学的积极作用

首先,促进师生关系。在原来的高校二胡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对技术仍是传统的口传心授,有时会高高在上,很难将音乐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来,对教学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的互动,线下的学习,要求教师在开展二胡教学过程中,穿插很多的游戏和提问解惑环节,也为学生构建平等、相互尊重、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师生之间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开放平等,自由的教学状态。对学生进行一帮一的教学模式,将自己的引导启发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翻转课堂等形式,拉近教师学生之间的感情,对知识不断进化和理解,找寻自己内心的音乐感受及表现风格。其次,深化理解感知,不断创新。信息技术科技的不断提高,高校二胡教学的内容得到的显著拓展,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感受以及理解不仅仅局限在二胡学习中,也对其他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1]。传统的文化底蕴,根植于我们祖国的这片沃土,在这样的模式下,二胡教学也会得到丰富、改革和创新,融入美育教育,加大实现与其他门类,如美术、舞蹈、史学文学类的有效整合,让学生全方位掌握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欣赏音乐作品及内涵表达。线上学习与视听相结合,深层次体会作品的内涵文化,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教学创新,技法改革,推动教学发展。二胡演奏的技法是提高二胡演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讲解技术技巧是丰富多样的。伴随着现代作品的新技法的创作及对其他乐器门类等演奏方法的借鉴与欣赏,二胡的演奏技法也得到了创新,这也是在高校二胡教学中应该设计到的内容,提高鉴赏能力与技术水平,不断渗透一些传统音乐元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重视课堂教学,学院派的演奏只重视“奏”忽略“演”,忽视演奏技法的渗透与整合,这是片面的,课程互动环节缺失,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兴趣,提升技能,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善和优化的。利用声势作为教学手段,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高校教学体系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作为传统乐器二胡的教学方法,口传心授,教学单一等一系列传统方法,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不够,我们也要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体系融入教学之中。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对二胡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在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即兴性训练等内容,运用到高校的二胡教学模式中去。适当地改变传统和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二胡教学的一个新的尝试,从来促进高校二胡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奥尔夫教学法是为培养儿童发展及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以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利用打击乐、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听力和节奏感,这点要求跟二胡教学是密切相关的。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也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因此,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运用得比较多的是外国音乐的教学体系,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特别是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改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声势为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声势”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人的身体本身的姿态与形体,除了让身体运动以外,还要让身体发声。主要是运用身体的四肢,也就是手和脚。手可以打击和摩擦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声音,脚可以以移动和跺的方式发音[2]。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一套上手快、简单的节奏型乐器,能够充分吸引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主动性”音乐,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作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学习、探讨,整个教学形式律动性强,充满乐趣,提高学习二胡音乐的二度创作和作品鉴赏能力。奥尔夫音乐有助于二胡基本功的训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节奏和旋律的训练,将节奏训练和旋律训练应用到二胡基本功中,让枯燥的基本功训练更轻松愉悦,潜移默化地提升二胡音准节奏的基础,同时对二胡音乐作品进行节奏分解,帮助理解乐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与配合能力,增强集体协作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鼓励学生学习与传承本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充分运用到高校二胡教学中,既能够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与动力;节奏是使语言、舞蹈和音乐联系到一起的纽带”[3]。让学生在所学的二胡曲中提炼出最简单的节奏,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通过不同形式的多次练习,让学生掌握有难点的节奏型,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老师也可以借助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用二胡即兴演奏出来,描绘出自己内心世界的音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自己的二胡世界,自由去发挥及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千变万化的创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创作的乐趣与美好,以及二胡演奏中,二胡全新的二度创作及独特的生命力。同时,在二度创作编配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慢慢对二胡中的音乐节奏要求得更加严格,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创作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随之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演奏创作潜能。高校二胡教学中,除了奥尔夫教学法,在技法创新方面,教师选择的技法也很多样化,例如双弦演奏技法,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快速换弓换弦,这是近几年来比较常见的创新技巧。新运弓子的理念与创新,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中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借鉴高科技技术与先进的理念,通过观看演奏会等手段来提升概念上的认知,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学生在这方面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教学相长。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二胡教学模式困难及改革方略

“互联网+”时代,教学条件是二胡教学模式改革难点,普通教学模式与互联网为载体的育人模式,无法满足二胡教学模式信息化,我们要通过智慧平台、大数据等平台,以及高校重视加大科技教学条件,通过改进相关办学条件,提高二胡教学质量。第一,教师教学模式主观性较为严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当今“互联网+”时代,如果不以学生为本,仅注入科技手段,那就成为传统教学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并未改变二胡教学模式的本质性,影响二胡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教师在应用现代IT技术及智慧教室、系统时,要转化教学思路与思想,采用线上提问线上作业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二胡教学模式改革活动中,利用翻转课堂形式,让学生讲课、进行辅导等手段,积极反馈教改意见,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人性化的二胡教学模式[4]。使用具有课堂标准的教学评价,熟知“互联网+”教改优劣,教学大纲与教学评价需要及时修改与调整,教研方向同样需要调整,传统二胡教学的改革,与其他门类学科相互结合,培养双专多能型人才,是我们打造人才的重要手段。教学的综合性,资源的应用型不能停留在表面,真正地达到科技与教学的相互融合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第二,高校二胡教程教材资料数据库的整理。从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发展与变革,二胡曲目创作、发展与传承出发,整合二胡教学资源,利用大数据平台,依托科技资源分类存储等技术,在教学中不断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为教材资料方面给予支持。建立网格化教学系统,贯彻平衡教育理念,根据二胡教学目标加强训练和练习,弥补高校二胡教学互动的缺陷,使学生在跨时空交流学习互动中进行实战训练。教师与其他演奏家学者创设“双师型”“导师制”课堂,多方位、多角度、多学科地开展二胡教学活动。建设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仿真教室,利用科技手段,数字化教学设备等,引导教师应用软件教学,组织设计教案,在音频、图片及老师现场实战操作演奏等手段,组织课堂,使学生更直观高效地进行学习与创新理念的革新。第三,高校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学习二胡艺术,传承传统文化,在艺术传承发展中创作新的作品,结合现代高科技时代,加强传统音乐文化融合以及有效推广,为提高二胡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学生主动参加,并从中接受传统文化及其他门类学科的学习。以育人为根本,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引入优秀的地域风情,对二胡教学内容有进一步地拓展延伸。另外,二胡在京剧、吕剧等戏曲艺术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可以丰富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以及对戏曲音乐中技巧节奏型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大大丰富学生的二胡作品积累,拓展传统文化融合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互联网+”时代,对高校二胡教学整体分析,要增强美育建设、审美鉴赏及传统音乐文化与思政建设相融合与渗透,通过对二胡教学的创新,发挥课程优势,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应用多种媒体形式相配合,视听相结合,刺激学生的感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音乐素质的进步。高校二胡教学改革需要扭转思想,高效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课程,发展学科内涵与实践教育。二胡教学资源立足于新时代二胡科学的教学理念与优化的课程体系,从多方位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审美认知与审美情趣,深挖艺术作品中的审美价值,结合当今的美育教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二胡课堂上以美育渗透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渗透演奏情感、改革教学形式,加大实践等方式,推动教学的有效创新与实践,为教学科学有效地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孟建军.他的一生,承载着半部中国现当代民族音乐史(二)[J].乐器,2019,(06):64-67.[2]范晓君,王朝霞.学校音乐教学导论与教材法(第三版)[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261-271.[3]王晶晶.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2,(12):271.[4]肖志丹.成人二胡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0):137-138.

下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需求出发,剖析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融入“创客教育”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创客教育视域下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以及创新创业实践......

    高校声乐教学改进探讨论文

    一、高校声乐教学改进的作用(一)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高校的学生一般都来自不同的地域,基于学生生活的地域、成长经历有着极大的区别,声部、嗓音条件也是不同的,所以音乐......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并向着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转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积极结......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更新:2009-5-25 阅读: 栏目: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摘 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对代写......

    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案初探 电气技术学院 张红梅 2015年12月13日,我们参加了学院举办的“胡格”教学模式专题讲座,培训授课的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高吕和教授及其团队......

    加强警务改革创新工作模式

    加强警务改革创新工作模式 继业路派出所是神木县城新区中心区域的所在地,重点单位、公共场所较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决定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严峻。为了解决长期以来......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西莲花小学 李战辉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着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单向度地进行,从整体性角度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尚处在起......

    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教学模式探究

    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是一门集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可分为理论、演唱技能训练、歌曲练习、实践等环节,各环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