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财政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大投入力度
推动财政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省财政厅
春节刚过,省上即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开始打响。上午,赵书记和赵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为全省指明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新时期财政扶贫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支持力度,突出支持重点,坚持财力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2001至2010年,全省财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6.6亿元,10年翻了3番,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57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当前,扶贫工作已经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入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开发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省贫困人口比2010年减少一半,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要完成这个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新的方法,更实的措施,扎实做好新时期财政扶贫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加大投入,建立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发展,投入是保障。一是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既要抢抓中央将我省秦巴山区、吕梁山区、六盘山区等3个国家级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最大限度的支持;又要建立地方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确保省级扶贫资金投入每年不低于中央扶贫资金的30%,市县本级扶贫资金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每年增长不低于20%,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机制。同时,要积极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从彩票公益金和其他政府性基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贫开发。二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要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对片区县(区)的补助系数。中省各类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向片区县(区)倾斜。中省投资优先安排片区内民生工程、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项目。在片区内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资金配套。三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对在片区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费用补贴和奖励,引导社会和信贷资金投入扶贫开发。
三、突出重点,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各级财政部门要突出支持重点,围绕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的目标,不断加大支持力度。财政扶贫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要进一步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同时,要把扶贫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化、移民搬迁和社会事业发展等结合起来,通过支持企业扶贫、金融扶贫、搬迁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等,大力支持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事业发展,努力促进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同时,兼顾其他贫困地区和人口。
四、创新方法,提高扶贫资金帮扶实效。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适应新时期扶贫“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新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摸清贫困户底数,建档立卡,建立详细的“到村到户”信息资料系统,并对贫困户划分类别,实施“分类管理”,使每个贫困村和贫困家庭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对缺乏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残疾人、五保户等,采取低保、困难补助、五保集中供养等方式,实施救济式扶贫,实现扶贫开发政策和社保制度有效衔接;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能够掌握一定技能的贫困人口,采取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实施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户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五、加强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规范。新时期扶贫工作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管好用好至关重要。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规范。一是加大资金整合。要整合中央与地方、预算内与预算外、存量与增量、财政与社会、国内与国外资金,遵循“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扶贫资金,集中财力扶贫攻坚。二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考评工作,将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和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与片区县(区)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挂钩,并结合目标考核予以奖罚。完成扶贫年度目标任务的,给予增加转移支付和扶贫资金奖励;没有完成扶贫目标任务的,相应扣减转移支付和扶贫资金。对整合资金成效显著的县(区),在下年度中省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中予以倾斜。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充分运用现代监控手段,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动态监控;充分发挥基层财政“一线监督”和就地就近监管的优势,强化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末端监管,所有到县扶贫资金都要进入“特设专户”;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全程跟踪检查,资金分配和使用结果,要主动向社会进行公示公告,并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察、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新时期财政扶贫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发挥职能,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做出财政部门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推动新时代广东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推动新时代广东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财政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实现和完成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财政肩负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使命呼唤责任,使命呼唤担当。广东财政改革发展的具体工作举措,为广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目标提供更有力的财政保障。
学习领会新时代财政工作要求,做到“五个必须”
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征、新任务,对新时代背景下的财政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是全方位、深层次、事关长远、影响全局的,是新时代财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新任务、新要求,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要求财政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会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调全党要坚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要求财政政策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支持解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阐释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财政工作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历史性变化,准确把握进入新时代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财政政策目标、方向、路径等方面的新要求,在继续支持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加积极有效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推动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财政投入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统筹财力解决事关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大会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要求财政投入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调整好财力安排,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和定点调控优势,着力解决一些事关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财政保障。
四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求财政再分配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大会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不渝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的基本职能,必须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财政干部必须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水平。大会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财政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更繁重、责任更重大、挑战更艰巨,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全面加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的同时,把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
理清新时代财政工作思路举措,健全六方面体制机制 对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广东将进一步理清时代财政工作的思路举措,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健全完善六方面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省以下财政体制,合理划分省与市县权责,适度强化省级事权,加大省级财政统筹力度,通过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帮助和督促市县落实支出责任;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激励性财政机制,提高基础性转移支付比重,加法对粤东西北财力薄弱地区的倾斜力度,推动区域财力协同均衡。
二是建立中央主导、富有特色、协同增长的地方税体系。按照国家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部署,协调做好营改增试点、环境保护税开征和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改革等工作,积极适应中央对地方分税制的调整完善。有效承接中央下放税权,在统一税法的框架下,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开征具有地方特色的税种和品目,培育地方主体税种,保持各层级间税收合理划分的财力格局,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省与市县财力协同增长。
三是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预算体系,改进预算编制,细化预算内容,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强预算公开,拓宽公开范围和渠道。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加大对重大改革、重点项目及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妥善管控隐性债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四是建立统一完整、积极有效、配合协调的财政政策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用活财政政策工具,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上线,支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灵活运用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发挥苏税费政策的调节作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调节作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促进企业减负增效。加强财政政策与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的协同配合,增强调控政策合力。
五是建立覆盖城乡、注重公平、均等共享的民生保障机制。履行好财政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进民生实事项目遴选和决策机制,更有效地征询社会公众意见,提高人民群众对财政民生投入政策实施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更加注重构建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系统建设覆盖全社会、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建立绩效优先、科学精细、结果导向的财政管理机制。坚持以法治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信息化为手段,加快推进数字财政、法治财政和阳光财政建设,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拓展到财政管理各领域,加强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结果应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结果为导向优化预算编制、资金分配。
第三篇:加大党建经费投入力度
加大党建经费投入力度
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
******坚持立足基层党建工作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党建,以镇财政投入为主,将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党员教育管理、党务工作经费、走访慰问贫困党员、表彰奖励优秀党员等项目开支,破解了基层组织办公经费无保障、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无钱办事的难题,在实践中创新建立稳定规范的党建经费保障体系,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深得广大党员群众的拥护,取得明显效果。
一、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切实建立党建经费保障体系
我真围绕党建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基层党建经费紧张是各基层党组织普遍面临的难题,往往是“党费返还一点,单位管理费挤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基层党建经费来源不固定,经费多少不固定,获得时间不固定,造成了党建经费无保障,开展活动困难,“无钱办事”的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基层党组织为党员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受到了制约,有的党组织甚至连开展一次棋牌比赛的经费都拿不出来。
镇党委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高度重视党建经费不足,造成党组织开展工作人员难组织、活动难开展、关系难协调、经费难保障,致使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把此项工作作为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的重点工作,1经反复研究,决定下发了《关于拨付党建活动专项经费工作的意见》,将基层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0年为全区XX个基层党组织列支党建工作经费XX万元。根据党员人数,确定党总支列支XXX元,街道党工委列支XX元,其他党支部列支XXX元。同时,采取党费返还措施办法,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街道社区、老干部支部党费返还工作力度,确保基层党建经费来源稳定,为全面落实十七大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把关,规范程序,切实加强专项经费的监管
一是确保专款专用,严格使用范围。建立健全了党建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党建经费只能用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禁止挪作他用。党建经费的主要使用范围包括:用于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开展党建活动、走访慰问贫困党员、完善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奖励在基层党的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流动党员管理等方面,如购买电教材料、书籍等;用于走访、慰问、表彰党员,激励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用于丰富党组织活动,占领宣传阵地,确保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必要开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坚持厉行节约,严格经费审批。各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和经费总额,向区委组织部书面上报活动计划、规模和所需经费提出书面申请,使用党建经费,数额较大的,必须经基层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区委组织部严格按照“服务基层、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专款专用” 使用原则,根据各基层党组织活动计划、内容和预期效果审批,党建经费经组织部审阅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后持票据经区委组织部审阅签批后到区财政局核销。
三是发挥最大效能,严格监督检查。经费支出管理由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监督管理使用。各基层党组织将党建经费的使用情况纳入党务公开,定期在党员大会上向全体党员进行报告和说明,接受党员监督。年底,各基层党组织就本党建活动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及取得的工作成效向区委组织部提交书面报告,并就管理和使用工作中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提出说明。并接受区委组织部的监督检查,每年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对各基层党组织党建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坚决杜绝拖欠、截留、挪用现象的发生,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严重违反经费使用规定的单位给予减少专项经费等办法进行处罚,并将结果纳入党建专项考核中,有效发挥党建经费的最大效能。
三、立足基层,发挥效应,不断增强基层党建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党建经费取得新保障。通过党建专项经费,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建活动经费得到了有效保障,区委还免费给全区林场所、农村党组织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区委投入XXX元,组织了二批次对各级党组织书记、直属总支和支部委员、政工干事等党员骨干参加的为期一周的大规模培训,培训人数达到XXX人。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结合实际按计划地对本单位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区委组织部从区管党费拿出部分资金,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和贫困党员。2010年,已为XXX余名老干部、老党员和贫困党员发放慰问金XX万余元。将基层党政班子成员实绩考核为优良奖
金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仅XXX年就为XXX名基层党政班子成员发放奖金XXX万元。同时,区委组织部还创立了困难党员创业扶助基金,采取党费划拨、财政支持、党员捐助、社会资助等四种方式共筹集资金近XXX万元,并明确规定了“先收后支、量入为出、公开透明、专款专用、讲究实效”的使用原则,重点扶助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愿望,但缺少资金、技术和信息的困难党员,重点支持选择那些投资少、周期短、风险少的种养业、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业项目,为其提供一定额度的创业扶助基金。
二是党建活动注入新内容。通过党建专项经费,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得到明显改观,党员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也得到切实改善。全区已有XX个基层党组织建立了党员活动室,约占全区基层党组织总数的XX%。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发放党员政治生日贺卡,给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以“先锋行动在党旗下闪光”为主题,开展了党员志愿者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XX个,经常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在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推行《民情日记》工作制度,架起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桥梁,搭建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平台。党员领导干部平均每月撰写民情日记XX篇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收集民情民意XXXX件。其中,经过归纳梳理XXX件涉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全部得到有效解决。投资建设了办公系统网络,推动了我区党建工作的创新,实现了网上发布文件、网上党员教育、网上情况反馈等功能,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党建载体得到新发展。深入开展“XX先锋”主题实践活动,量化“八大先锋”标准要求,激励广大党员争先锋、做表率、展作为。林场所、农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目标要求,开展快发展、带致富主题实践活动,提高致富本领,拓宽致富门路。区机关党员干部要坚持以“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打造一流作风、一流业绩、一流形象,人民满意机关。在学校、医院以打造“名师”、“名医”活动为载体,采取全员参与和重点培养并重,岗位练兵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发挥党员先进性。通过载体建设活化党建工作内容,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通过加大党建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基层党建的生机与活力。区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落实到了最基层的党组织,保证了必要的活动经费,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的积极性,激活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抓党建工作不再是“看人家脸色行事”,真正做到了有名有份、有为有位,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第四篇:进一步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刘建宝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的目的不是发展经济、积累财富,以“钱”为本的片面发展,而是坚持“以人为本”,善于依靠法治手段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大及其常委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处在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沿,只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行使代表职权有机统一起来,围绕中心、科学发展,才能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保证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发展意识,夯实人大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的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党的工作中心,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中心。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发展意识。为贯彻落实中共开远市委提出 “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红河排头兵”的发展目标,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紧紧围绕我市的发展目标,牢固树立人大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中心工作为重,以经济建设为先,主动置身于中心工作,做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尤其在当前的形势下,要认识到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是实现新跨越的关键环节和应对金融危机、化解各种矛盾的希望所在,要把保障和促进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二是工作安排上要服从中心工作。在拟定工作思路、讨论工作要点、确立常委会议题、安排常委会重大活动等方面,要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将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难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以及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点列为工作的重点,多谋发展策略,多干有利于发展的实事。
三是履行职责上服务中心工作。要围绕市委总体工作部署,积极行使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全力推进我市现代工业经济强市战略,大力支持政府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高度关注城乡统筹发展,在审议工作报告和组织调研、视察、执法检查时,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产业发展、环境资源保护等提出积极建议、意见,为市委、政府提供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思路。要以推动经济发展、深化环境整治、促进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目标,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把人民群众对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和合理建议,通过民主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是具体措施上保证中心工作的推进。要加强督促检查,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视察等,对市委和政府已确定的发展措施,要督促检查,保证市委决策落到实处。对人民群众反映不满意的发展环境,要督促予以治理;对不利于发展的行为,要予以制止,使人大监督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共谋发展的过程,成为形成合力、推动发展的过程。
二、强化大局意识,依法履行地方人大的职能作用
强化大局意识,就是要找准人大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以法定的职能服务于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是严格行使监督权。要突出监督重点,把监督的着眼点放到科学发展上来;要完善监督形式,把监督的着力点放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上来,要提高监督实效,把监督的结合点放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来,真正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重点加强计划和财政预算监督,建立保障财政监督有效实施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实施全过程监督,防止监督形式化、过程序、走过场。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和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实施重点监督,真正解决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加快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对于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法规、规章要及时进行清理、修改、撤销。
二是审慎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在决定工作中,要把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坚持抓大事、议大事的原则,人大各项工作要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在服从和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大局中谋划展开,使人大通过的决定决议,切实体现党的主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健全决策机制,提高决定决议质量,把握决定决议重点,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协调发展。
三是规范行使人事任免权。在任免工作中,要把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科学结合起来,选贤任能,不断改进人事任免的程序和方法,确保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能够在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优秀人才选拔任命到领导岗位。
三、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大工作强调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并不是说人大工作就不需要探索、不需要创新,就可以固步自封。人大工作只有进一步增强勇于实践探索的理念,在如何完善监督的具体工作程序、增强监督实效;如何更好地行使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如何增强自身素质等课题上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才能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1、思想观念创新。要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加强对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应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深化对新时期人大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切实转变“人大是终点站”悲观思想,转变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应对新生事物、复杂局势、突发情况的应对应急能力,改变求稳怕乱、照抄照搬、墨守成规的陈旧惯性思维,以宽广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树立起全新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是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创新人大形象的关键所在。一是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上有新进展。紧紧抓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有利契机,扎实推进工作机制的创新,既要结合发展的趋势完善规章制度,又要结合本地实际,改革不利于工作开展的旧机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二是在提升工作水平上有新提高。监督事项坚持少而精,讲究实效,注重进行跟踪监督,凡是定了要查要监督的,就要一抓到底。重大事项决定时既要抓住经济社会中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督促“一府两院”统筹兼顾,既重视经济建设、又重视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既尊重经济规律,又尊重自然规律,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事任免和干部监督工作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使任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大被任命干部的公仆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三是在加强工作服务意识上有新举措。切实转变常委会机关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视察和执法检查。加强人大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切实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交办、转办、督办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打造知晓民情民意的工作平台。改进代表工作,切实尊重代表的主体地位,落实代表履行职务的保障措施,支持代表依法履行职责。
(作者单位:开远市人大常委会)
第五篇:推动机关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立足新定位 适应新形势 创新新做法 推动机关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书记指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办既是保障中央决策落实的前哨,又是党中央的后院‛。栗战书同志去年9月在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办公厅(室)要充分发挥„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做好机关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好‚巩固后院‛的作用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党委办后勤工作的经历,谈几个观点。
一、立足新定位
‚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是党中央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的新定位、新要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及相关领导也对市委办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做好机关后勤保障与服务,就应该要立足新的定位,高标准、严要求。
(一)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建设服务市委和办公室的“巩固后院”。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总书记的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邃、文风朴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新一届党中央执政理-1-
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于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领导工作能力,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当前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高标准、严要求,争创“四优”走前列。为了增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实现五个‚走前列‛的目标任务,中共宜宾市委办公室决定在本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中开展‚当好‘五员’作表率、争创‘四优’走前列‛活动。‚四优‛(即:流程制度更加优化,工作成效更加优质,团队建设更加优秀,环境秩序更加优良)既是对市委办及各部门(科室)的要求,同时也涵盖了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市委及办公室对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明确的要求和定位。我们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准确把握新的定位,把后勤工作做到‚前面‛,真正实现‚四优‛和五个‚走前列‛的目标任务。
二、适应新形势
市委机关大院占地50余亩,在此办公的单位70余家;原市委机关宿舍区占地余亩,有住户700余户。市委办长期承担着市委机关大院和宿舍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工作量之大、各种事务之琐碎可想而知。要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就必须依靠专业、科学、高效的管理。年,前进社区成立;2012年,宜宾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挂牌成立,无疑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机制还有待完善。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机关后勤工作新要求看,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必须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的商品化、运作的市场化和资源的社会化。
(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必然要求。第一,后勤服务社会化,是解决传统管理体制下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服务供给主体单
一、服务供给效率不高、服务运作成本较高、后勤服务效益低下、后勤服务市场化不足、后勤服务更新提升缓慢‛等问题,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第二,后勤服务社会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选择合适的后勤服务的供给主体,商定有效的后勤服务供给模式,确保后勤服务供给的系统化、专业化、高效化、规范化,有助于实现后勤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增效。第三,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就要承认勤服务的商品属性,通过市场之手来实现经济效益与服务质量的有机统一。
(二)关于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几点思考。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场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应该要结合宜宾经济
社会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现状和市委办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这一命题,并有所作为。一是要分步骤、分阶段确立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近期目标应该是转变思想观念,转换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后勤服务从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实行集约经营、有偿服务,达到减员增效,提高保障效益的目的。中期目标是初步建立后勤服务经营实体与社会服务市场的双向交流、相互融合的服务体系。最终目标则是将后勤服务全面推向社会,纳入社会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前期,我们已经对原机关宿舍区的水网、电网进行了改造,初步实现了社会化管理。下一步,可以考虑将市委机关大院的绿化、卫生、保卫以及公务用车等逐步推向社会。二是要转换服务方式的运行机制。管理职能由管理部门承担,服务职能由服务单位承担。完善内部经济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使后勤服务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三是要依托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及完善,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趋势。依托社会,就是最大限度地将属于社会服务保障的事情交给社会,就是要依靠社会办后勤,促进服务联合,参与市场竞争,以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三、创新新做法
综上所述,机关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定位和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体制、机制的创新势在必行。
作为具体从事后勤工作人员,下面,我结合当前的工作,仅从工作举措创新方面谈几点我的想法。
(一)进一步加强后勤理念重塑。要彻底纠正后勤工作不重要的错误思想,彻底驱散后勤人员自我边缘化的心理‚阴霾‛。开展一次‚后勤工作再认识‛的大讨论,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光荣感,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机关后勤工作新理念。一是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树立‚追求完美‛理念。继续做好水电气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房屋与固定资产管理、大院秩序管理、绿化卫生、维稳综治、安全消防、值班执勤、监控巡逻以及工会的工作,更好地服务各部门、科室和广大干部职工。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树立‚豫事而立‛理念。后勤工作同样需要提前谋划,要‚当好党委坚强‘前哨’‛,围绕市委和办公室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大局、主动服务领导,加强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协调,变领导要求为提前谋划,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三是强化高效服务意识,树立‚第一时间‛理念。后勤工作十分繁杂,要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基础上,打造高效团队,全面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后勤事务管理。后勤工作千头万绪,往往会忙中出错、乱中出错。要提升服务的效速和质量,必须加快推进后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当前,主要有三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和中、省、市的相关规定,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规定条款,把政策研究透彻,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全面梳理现有的管理制度,包括现在正在执行的、已经失去操作性没有执行的、约定成熟默认执行的,及其操作流程,全面摸清家底,理清、理顺各类关系。三是结合相关的规定和后勤工作实际,集思广益,按照更全面、更细致、更科学、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公务接待、基建维修、物资采购、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重要、敏感领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按照‚加强‘四性’建设、打造‘四型’机关‛的要求,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理论修养与综合素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促进工作作风切实转变。一是要更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后勤工作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纪律性。二是要形成学习的更好氛围,积极参加办公室的各类学习实践活动,以科室为单位搭建更多的学习的平台,形成‚多学为荣、少学为耻‛的学习导向。三是要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