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聋人教育的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08:3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8世纪英国聋人教育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8世纪英国聋人教育的研究》。

第一篇:18世纪英国聋人教育的研究

18世纪英国聋人教育的研究

摘要:从17世纪末开始,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影响的英、法等国的哲学家、教育家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激励下,开始了对本国宗教和文学的批判以及对教育的改革与促进。在这种情况下,特殊教育也不断发展起来。此时,英国的聋人教育也在崇尚福音主义的改革家们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在过去的200多年中,英国的聋人教育就像泰晤士河流一样从未干涸且不断涌入汩汩活水。对其进行研究将会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理想。

关键词:18世纪英国 聋人教育 研究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end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y the Renaissance influence of English, the country such as the law philosopher, educator in the Renaissance of the incentive, started on their religious and literary criticism as well as to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romote.In this case, special education is growing up.At this time, the British deaf education advocates in the evangelical reformers drives the development.In the past 200 years, the British deaf education as the Thames River has never dried up and the influx of a living water.Research on it will be of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realistic ideal.Key words: Eighteenth Century British deaf education research

正文:

一、英国聋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聋教育发展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18世纪由于深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和艺术家在文艺复兴的激励下开始了对本国宗教、文学艺术的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因此改变了人们对聋人歧视的态度,促使人们去关注聋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聋人教育的发展。

在聋人教育中,英国人并没有采用新的哲学和心理学的教育原则,而是寻找一条使残疾人完全适应正常人社会的教育途径。特别是维克多时代的聋人教育过于强调实用而忽略了对聋人心理的研究,他们只是片面的强调有声语言的重要性。

英国人认为正常人是以口语为交际手段的,因此聋人就应该学习口语,他们认为手语不是人类最常用的交际手段,因而手语就是非人性的,是不应该学习使用的。既然聋人要进入社会就要尽快有效地发展聋人的有声语言,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交际语。因此,后世有人描述当时的英国聋人教育专家说,那些教师都希望通过让一个聋童突然能用有声语言与人交流来使世人震惊。

在英国,由于对聋人口语教学的坚持,使一部分人对法国莱佩的手语教学进行了攻击和批判。他们说,莱佩是在浪费聋童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让那些聋童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全世界人无法理解的人工手势语简直就是“荒谬的不可饶恕的浪费时间”。

二、福音主义与启蒙运动

政治制度的不同、根本观念的差异,使同处欧洲的英国人所采取的残疾人教育完全不同于法国。英国的特殊教育往往是有激进的宗教福音改革家们承担的。18世纪英国福音主义的道德和宗教优先权与早期启蒙运动时期的道德准则、宗教思想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启蒙运动所强调的是整个人类能力的提高,而福音主义则重在对人类灵魂的拯救。在启蒙运动思潮的冲击下,人类的特殊教育得以展开;而福音主义中的对残疾人接受教育的肯定,即相信残疾人通过教育可以与正常人一样适应社会、享受福音的观念,更是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因此可以说,启蒙运动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福音运动的开展,而福音主义的观念有给予了人类以特殊儿童能够接受教育与训练的新的哲学思想。

注视:福音主义是指一群奋兴布道家(evangelists),采用巡回布道的模式,所推动的一个属灵更新运动。这些奋兴怖道家大多是平信徒传道人(lay preachers),具有宣讲的属灵恩赐,却不一定曾受严格的神学训练。由于未经教会授职按立,他们甚至不受固定宗派与堂会所约制。它对基督教的影响大致如下:

1、突破宗派及牧区观念;

2、鼓吹情词迫切的宣讲;

3、以讲员为中心的讲道;

4、注重实际而少神学争执;

5、带动各种教会运动;

6、推动社会改革福音。十八、十九世纪福音主义者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包括废除奴隶运动、禁酒运动等,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福音主义受敬虔主义影响,不以建立宗派为鹄的,却主张藉福音改造教会,对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教会影响甚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英国的聋人教育。而在美国,福音主义更席卷全国。

福音主义者由于强调信徒生命的改变,诉诸人的宗教感情而非思想,故将信仰大幅度简化,既不理会复杂的教义分歧,亦无视不同宗派传统的界线,单单要求信徒接受经验与履行福音;而作为一个在教会建制外的平信徒运动,福音主义者亦毋须顾虑对教会的神学与属灵传统的继承与效忠问题,可以将基督教信仰还原为最基本的内容。

三、聋人教育发展的代表人物

1、亨利·贝克尔

亨利•贝克尔是英国第一位专业聋人教师。在从事聋人教学之前,他是皇家协会会员,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有一次走访亲戚时,见到亲戚家中有一个聋哑小姑娘,在与这个小姑娘交流的时候引起了他对聋人以及对语言学研究的兴趣,并有了教聋人说话的想法。于是这个小姑娘便成了贝克尔的第一个学生。

在教授这个聋童的过程中,贝克尔积累了一定的聋人教育经验,教育的成功使他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聋人教师。

贝克尔在教学过程中,与他的学生同吃同住,他用自己独创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他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十分保密,为了不使学生将他的教育方法向外流传,他向他的每个学生收取一大笔保密费。

贝克尔为确保自己的训练成功,在生源选择上他的要求很高。他只招收那些有训练成功可能的学生,而对那些听力损失严重、伴有其他障碍以及他认为难以训练成功的学生,则一律拒之门外。

贝克尔的教育要求使得当时一大部分的聋人无法得到他的培养教育。

2、托马斯·布雷渥 托马斯·布雷渥是英国的一位聋童数学老师。1760年,布雷渥在他的教学中,不仅教给了聋童数学的基本内容,而且成功地教会了聋童使用有声语言与人沟通。聋童学语的成功激发了布雷渥训练聋童说话的教育理想。

于是这位数学教师信心十足的向人们宣告:他可以在三年内教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聋童学会说话和阅读,并在1760年的爱丁堡成立了英国第一所聋童教育机构。1773年他与侄子一起将机构移至伦敦并开办了英国第一所聋童学校。虽然这是一所私立性质的学校,但由于需求量大,学校办的非常兴旺。

布雷渥与同时期的其他从事聋人教育的教师一样,对其教育的方法采取了保密措施。他宣布他只是在特定的时间里,教那些从事慈善工作的教师,而且要求跟他学习的教师也要为他的教学方法保密。对于布雷渥的教学方法,我们只能从他侄子于1806年写的《聋哑教育》一书中了解大概。实际上,布雷渥所采用的聋童语言训练方法与约翰·瓦利斯的方法相差不远。布雷渥还是采用了将看话、发音、书写单词、理解意思等内容相结合进行训练的方法。

在发音训练中,布雷渥首先用小棒探入聋童的口中拨动聋童的舌头,以此帮助聋童体会舌头在发音过程中的运动,使长期闲置不用已经僵化的舌头灵活起来,然后他再对聋童进行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训练,在取得音素发音的基础上练习音节的发音,最后他将音节所表示的意义与语音对应起来,使学生掌握词语,并使他们懂得词语的意义及使用。

布雷渥的聋人教育地位绝不仅仅在于他开创了英国聋人教育的先河,而是在于他称雄英国聋人教育领域半个多世纪,大约59年。他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对英国后来聋人的教育有很深的影响。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的聋人教育被这个家族严密的控制起来了,以至于任何一个想要从事聋人教育的人,不经他们的许可便不允许从业。

四、聋人慈善机构的创办及影响 从布雷渥办私立学校起,英国教会中的福音改革家们就看到了聋人受教育的必要和可能。但是通过走访正在接受聋人教育的家庭后,他们发现私立学校的学费是一般家庭无法负担的。要想使更多的聋童接受教育,就只能通过慈善机构开办慈善学校来解决。于是,他们提议为更多的聋人开办慈善学校。

1792年,在许多人的积极支持下,一位牧师约翰·汤申德为贫困聋童开办了一所小型学校——贝尔蒙塞学院。他聘请约瑟夫·华生做聋童教师,首次招生只招收了6个聋童,对其训练。训练刚开始时,来自各方的压力是很大的,人们认为教聋人学习是白白浪费时间。为了使人们摆脱愚昧、保证教学质量,他们必须与这种落后的观念作斗争。

随着聋人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慢慢的看到了教育的成果,于是许多家庭也都希望把自己的聋孩子送进聋童教育机构学习,接受训练。对聋童教育的需求量扩大,使这个原本准备建设成地方性质的聋人教育机构很快就扩展成为一所国家性质的慈善型聋人教育机构,并且其办学模式很快成了英国其他慈善机构开办聋童教育的典范。

五、总结

18世纪英国聋人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受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福音主义者和社会上的一些教育工作者也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想像雷渥这些教育家。可以说,英国聋人教育的发展与扩大是离不开布雷渥这些聋教育先驱者者的。英国的聋人教育一步一步发展,有着巨大的改变,我坚信,英国的聋人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姓 名:方芳

参考资料:《特殊教育史》 主编:张福娟、马红英、杜晓新 网络资料

指导老师:孟繁玲

第二篇:聋人手语与汉语的比较研究

聋人手语与汉语的比较研究

摘要:手语是聋人与聋人之间、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是聋人的语言。汉语是广大听人共同使用的语言。手语作为对耳聋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聋人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然而现在很多聋生分不清手语与汉语,常常依手语的语序说、写话,语言和听人不一样。聋人手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别,通过对两者的比较,使人们认识到聋人手语与汉语的差别与作用,有助于促进手语的发展,帮助聋人。

关键词:手语 汉语 比较

Abstract: the sign language is deaf people and deaf people, between deaf shown by unamputated volunteers aske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ool, is the language of the deaf.Chinese is our common language to use.Sign language as deaf students to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also is deaf people study, lif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f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but now many deaf to divide not clear sign language and Chinese, often in sign language, and said, write the sequence of words, language and listen to people.Deaf people sign language and Chinese is put in very big differenc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ke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difference of sign language and Chinese deaf and function,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ign language, to help the deaf.Keywords: sign language is Chinese 正文:一.聋人手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汉语是大部分中国人使用的交际工具,手语是聋人交际的工具。汉语运用抽象的词语概括外界事物,然后可以进行大脑思维活动。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基本形式,它突破了生理条件、周围环境的限制与约束,可以用抽象词语把不能及至的领域里的事物描绘出来。这种抽象性也使汉语在表达、交流中摆脱了直观直觉形象的束缚。聋人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它只有手形,而没有书面语形式。它是运用形象性的比拟和表演性的动作来进行交际,其交际作用受到诸多限制,如只能是在聋人之间或是聋人与懂手语的人群之间进行,还只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交际的范围也限于日常生活,无法触及其它领域。同时其形象性与直观性也影响到聋人的思维,聋人往往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因此其交流的质量和深度与广度方面都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别。

三.聋人手语与汉语的差异

聋人使用的手语和汉语在表现形式、语序、虚词的使用等方面有诸多不同。1.语序不同

1)先打出表示行为的目的词语,后打出表示行为的对象的词语。

例如:汉语:我想回家。

手势语:家 回 我想

2)先打出外界感受到的某种信息,后打出这种信息引起的反应。例如:汉语:快灭火。

手势语:火 快 灭

3)先打出被修饰、限制的事物名称,后打出表示修饰、限制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有一件新衣服。手势语:衣服 新 我 有一

(4)出表示某件事物或意愿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没有吃饭。

手势语:吃饭 没有

(5)用手势语词表示疑问句时,往往先打出被疑问的事物,而将表示疑问的词放在句子末尾。

例如:汉语:什么会?

手势语:会 什么 2.少用代词

代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不符合聋人手语的用法,因此在聋人手语中也很少出现代词,如:“小明在吃饭,小明吃完饭,不明去睡觉”。3.省略虚词

由于虚词在表达中没有实在的意思,而聋人手语交流中有其具体的语环境,可以不用虚词,因此常常省略,比如一些介词、连词和量词。这样的省略使得聋人手语表达简捷清楚,更适合视觉的特点。4.缺少量词

在聋人的交往中常常省略某些量词,如汉语:一本书 一张纸 一只鸡 手语:一书 一纸 一鸡。5.宾一体现象

手势语构词中,动宾短语与该短语中的名词不分,往往造成动词的省略,要想确定是表示短语的名称,还是表示短语中的动词,要从上下文联系来确定,一般不会影响交流。例如:手语中:踢足球与足球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刷牙与牙刷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6.面部表情

聋人运用手语同时习惯用面部表情和体态表达感情 表示陈述语气时,面部表情平静,动作速度与力量正常;表达疑问时则眉头紧锁,口微张,眼睁圆;表示祈使语气时则面部表情严肃,动作速度快而有力等。聋人手语是靠交流双方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的。为了提醒对方注意,往往把最重要的中心词先打出来,然后打说明部分和修饰部分词。有时将一些表示实际意义的主要手势语打出来,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例如聋人想问你吃饭了没有?他们只用手势打出“饭”然后面部呈询问的表情;聋人在表达过程中,有些虚词除用相应的面部表情外,还通过加大手势动作的频率或幅度以及改变动作方向来表示,例如“帮助”的手势动作:双手斜伸,手心向外,拍两下,表示可以给人提供帮助;双手斜伸,手心向内,拍两下,表示求助。

7.表达功能上的差异

聋人手语词汇贫乏,汉语词汇丰富,因此在表达的功能上,聋人手语显得较为薄弱。三.聋人手语与汉语之间的联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沟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是充当人类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意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聋人手语虽然没有声音,但是有语形,它是聋人进行交际和思维的工作,它具有词汇和语法体系。手语和汉语都是一种语言。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聋人应该学好汉语,手语的表达功能和对象也是有限的,聋人不能只和聋人交往。聋人应该学好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扩大自己的交际对象,以便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第三篇: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综述

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综述

魏雪寒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摘 要:文章对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以“聋人文化”为关键词,对国内自1980年到2014年35年来有关聋人文化研究的文章进行分类和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已有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聋人文化的存在、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特征、聋人文化的表现、聋人文化的作用、聋人文化和教育、国外聋人文化研究。文章在指出已有研究成果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国内;聋人文化;综述

A Review on Domestic Deaf Culture Study

Wei Xuehan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Zhong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ethod of searching the CNK i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key word “deaf culture” so a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studies on Chinese Deaf Culture in a 35-year period from 1980 to 2014.After being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ese studies are found to have mainly shed lights on the following disciplines: existence of Deaf Culture;definition of Deaf Culture;features of Deaf Culture;expression of Deaf Culture;effect of Deaf Culture;education and Deaf Culture;researches of Deaf Culture in other countries.Based on both the strength and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possible directions of the study on Chinese Deaf Culture in the future.Keywords: domestic;deaf culture;review

一、引言

聋人作为少数群体,在群体发展的过程中,手语得到发展和交流,而且聋人共享的习俗、禁忌、价值观等也逐渐得以确认,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聋人文化。聋人文化可以定义为听力损失或无听力的群体所特有的文化现象,由独特的聋人语言、心理、个性、交往、风俗、艺术、文学、价值观等组成[1]。张宁生教授认为聋人文化和主流文化如同数学中的两个交集,存在着相交的共同部分,也有 1 不同的、各自独立的部分。聋人文化研究对认识聋人、走进聋人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聋人文化为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第二,聋人文化研究有助于拉近与世界的距离;第三,聋人文化是随班就读实践和开展双语双文化教育的需要;第四,聋人文化研究能使聋人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聋人自我意识,进一步发扬人本主义理念。[2]本文将对国内聋人文化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介绍聋人文化的存在、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特征、聋人文化的表现、聋人文化的作用、聋人文化和教育、国外聋人文化研究等七个方面。

二、聋人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况

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以“聋人文化”和“聋文化”为关键词,对国内自1980年到2014年35年来有关聋人文化研究的文章进行统计,共搜索到相关文章23篇,文献内容大致可分为聋人文化的存在、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特征、聋人文化的表现、聋人文化的作用、聋人文化和教育、国外聋人文化研究等七个方面,包括研究不同内容的同一文献。从这些文献研究时间来看,2篇是21世纪之前文章,21篇是21世纪之后文章; 对文献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本文引用的文章中,依次使用的研究方法为实验法(2篇)、调查法(2篇)、文献法(3篇)、论述法(5篇)、比较法(5篇)、描述法(6篇);对本文所引用的研究者专业背景进行分析,发现来自特殊教育学校、高等院校的特教专业的聋教育工作者和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者居多;文献研究视角包括手语及其翻译、电影、舞蹈、政治权利等。

三、聋人文化研究的内容

(一)聋人文化的存在研究

马晓莉认为聋人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文化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立足于文化的角度,从聋人手语对汉文化的继承、聋人手语的地域性和多样性、聋人手语对汉字的借鉴、聋人手语的文化独特性几个方面,对中国聋人手语进行探析。认为聋人群体在历史长河的沉淀下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审美情趣。而聋人手语本身就是聋人文化存在最具有说服力的表现。[3]

陆晴认为,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让聋人熟练掌握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听力锻炼汉语口语,使聋人能够在聋人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之间自由活动,从双语双文化教育的目标上面认可聋人文化的存在。[4]

申仁洪,顾俊朴认为随着特殊教育的演进,人们对聋人的认知与聋人教育出现了文化取向。作为文化存在的聋人被当事者本人及其所属团队欣然接受。同时,手语作为聋人文化载体,逐渐取得了语言地位。并且聋人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认知活动与行为方式。[5] 庞佳认为“手语舞蹈”是聋人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宝藏。不仅是聋人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聋人文化艺术积淀的物化形式;是聋人文化的瑰宝,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见证[6],认为手语舞蹈是聋人文化存在又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刘丹丹在其硕士论文《聋文化与聋人权利的宪法保障》中认为聋人群体与其他类型残疾人有很大差别,聋人团体意识感强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即聋文化。并认为聋文化的兴起与聋人权利保障有关,而我国对于聋文化的法律方面的研究几乎是处于空白的状态,人们对于聋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够,甚至许多聋人并不知道聋文化的存在。[7] 张敏通过论述手语翻译与聋人文化的关系,认为手语翻译是手语与汉语之间的信息转换,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手语是聋人文化的一大创造,聋人依赖手语使得聋人群体和聋人文化保持生机,所以聋人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而手语翻译不是对汉语语句的一一对应手势翻译,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只有深入聋人文化才能真正成为聋人与听人之间的沟通桥梁。[8] 关于聋人文化的存在研究,国内研究者普遍认可聋人文化的存在,但只作为文章阐述的一个内容,并没有单独论述或证明,杨轲使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对我国聋人文化现状与困境进行研究发现聋人群体特有且相同的生活方式反应了聋人文化的客观存在。在证实聋人文化存在的方法上面,多采用论述和描述的形式,并没有完全“摆事实”。

(二)聋人文化的定义研究

孙锋纵观近些年对聋人文化的研究,认为很多人使用“聋人文化”这个概念,但是很少人给这个概念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对这个概念的外延进行界定的时候,也仅仅停留在沟通方式、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一些文化表象的描述上,没有从本质上去把握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9]聋人价值观的核心应该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对“聋”这种生理现象的认识和对“聋人”这种社会身份的认识[10]。

刘丹丹从教育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对聋人文化进行定义,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聋人文化提倡隔离式聋校教育和双语教学,就是肯定了聋人这一群体概念,引导聋人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聋”本身,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方式,呼吁聋人群体在促进聋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聋人文化坚持聋人应该使用手语,强调了熟练掌握手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手语对 3 于聋人文化、聋人身份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从政治学角度来说,聋人文化认为耳聋是一种特征,是一种普通的个体差异,聋人有权利使用自己的语言,有权利保持耳聋的状态,并且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有权利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从法学的角度来说,聋人群体与残疾人全体所要求的内容是不同的,残疾人群体要求的是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服务,而聋人群体则着眼于自励,要求听人社会接纳他们的手语,并为他们提供出更好更多的手语翻译员[11]。

申仁洪,顾俊朴认为聋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聋人文化是指聋人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聋人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聋人文化也就自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例如聋人教育、手语、手语歌、手语书、聋人舞蹈、聋人网站、手语翻译等,都属于聋人文化的范畴。狭义的聋人文化是指聋人群体在其特殊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文化心态、互动关系和活动方式。由于听觉障碍,聋人需要采用其他的方式来接收传达信息,与人沟通,其中多以视觉为主,并伴有手语的方式。这种接收、传达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不同于健听人,是聋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行为也具有了独特性,形成了区别于健听人的独特文化,即聋人文化。狭义上的聋人文化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聋人文化。[12]

对聋人文化定义的研究和分析比较少,在研究时通常是直接饮用前人总结出来的关于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定义包括内涵和外延,我们不仅应注重对聋人文化内涵的界定,还应该探究其外延的范围,以便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聋人文化的特征研究

张松柏,徐铁卫认为我国聋人文化时代特征为基于文化模式的命运观(对自身语言、身份、地位、文化等权利的诉求和争取)、关于自身语言的全新认识(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和第一语言,民族语言才是聋人的第二语言)、对聋听共存现状的重新审视(在自身权益的争取上,舍弃了更多的被动性而表现出更多的自觉和主动)。

[13]

杨轲认为聋人文化的特有特征包括:手语作为聋人的第一语言是聋人文化的核心、聋健隔离是聋人群体的共同经验、对耳聋的态度和接纳是聋人文化的基本内容。

[14]

聋人文化的特征研究文献相对很少,而且没有明显和明确的界定,仍将聋人特有的语言、经验、态度等作为与主流文化区别的标志。

(四)聋人文化的表现研究

刘丹丹从政治权利的角度看,认为聋文化的核心是平等与公平。聋文化要求每个聋人都有权利 4 像健听人一样拥有平等享受社会资源的机会和权利,每个人所特有的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种机会和权利不受耳聋因素的影响。聋人绝对地享有要求自己群体文化的权利,聋人对于聋文化权利的要求即是对社会平等权和政治权利的要求。因此,聋文化起源于聋人对权利的要求,聋文化的兴起与聋人权利保障的是密不可分的。[15]

庞佳认为人文化视野下的手语舞蹈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语舞蹈点亮聋人生命文化,提升聋人生命质量;构建聋人社会身份,维护聋人文化权益;尊重聋人文化规律,发展聋人独特文化。[16]

申仁洪,顾俊朴认为聋人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手语语言地位的确认,其次表现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第三表现为特有的认知活动,第四表现为独特的行为方式。[17]

卢苇,张帆认为聋人文化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手语、视觉生活、聋人社区,其中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也是聋人文化的象征。可以说,只要有手语的地方就能找到聋人文化。聋人文化是聋人语言、教育和视觉生活的具体反映,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聋人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情感。指出:无论什么文化、什么语言,作为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在接受他人的过程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应当以恰当方式让聋童接受手语教育、具有聋人文化素养,树立聋人文化自尊,帮助聋人形成正确的聋人人生观和价值观。[18] 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聋人文化的表现比较广泛,包括政治权利、手语舞蹈、行为等,而且有学者对聋人文化的表现进行总结,都承认聋人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手语这一重要的语言地位。卢苇等对聋人文化表现的阐述比较表面直接,申仁洪等对聋人文化表现的总结更为深入间接,二者有同工异曲之处。

(五)聋人文化的作用研究

黄昭鸣认为在目前国情下,从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看,大力提倡“聋人文化”将会对我国聋儿康复与聋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一是倘若片面强调聋人某些“与生俱来”的所谓文化差异,势必会人为地强化听障人与健听人之间的隔阂,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二是“聋人文化”观的立论将如何看待耳聋与聋人相混淆,“聋人文化”观认为将聋人看作残疾或病人会使社会对他们的看法产生偏差甚至歧视,但我们应该承认社会上还有弱势群体的存在,而且存在东西方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三是倡导“聋人文化”有使广大聋童被边缘化的危险,聋人如果不以学习、掌握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口语与书面语)为主要目标,如何融入主流社会、如何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四是倡导“聋人文化”与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相背离,目前,人 5 工耳蜗植入是听障康复医学的一大革命,美国聋人协会承认聋儿可以将人工耳蜗技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因此“聋人文化”倡导者排斥人工耳蜗的观点是与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相背离的。[19]

沈玉林从聋人文化的定义、表现及其研究必要性等方面肯定聋人文化的存在和重要性,认为承认聋人文化对改革以往的教育弊端,真正实现聋教育目的,促进聋人和谐、自由、平等地生活在多元文化世界之中,提高聋人生存价值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聋人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支,与其他多种文化尤其是主流社会文化一同发展,而聋人是生活在两种文化之中的平衡的“双文化者”,能够在两种文化中自由地转换,而不是出现文化上的困窘与隔阂。[20]

黄丽娇认为充分地解读聋人文化对进一步提高聋人教育水平、聋人的经济状况、聋人群体的人权意识和自我意识至关重要[21]。卢苇,张帆认为聋人文化是聋人群体凝聚力与集体归属精神的重要基石,聋人的自尊得到尊重和维护是推动聋人文化健康发展、缔结聋人群体凝聚力的动力,有利于聋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22]。

大多数研究者肯定聋人文化的积极作用,极少有研究者捕捉到聋人文化的消极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不断审视和反思中逐步前进和发展的,聋人文化也不例外,它在为聋人带来权利维护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存在着边缘化聋人的风险。

(六)聋人文化和教育的研究

李尚生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根据聋人的语言特征,分别围绕聋人的文化特征和聋人语言教育的文化思考等方面探讨聋人语言教育的问题,认为无论科学技术给聋人语言教育带来多么先进的手段,缺少文化学的关照,聋人的语言教育口语教学法仍然走不出困境,口语教学法的尴尬就是最好的例证。[23]

陆晴认为对于聋人而言,需要掌握的双语就是手语和聋人所在国家的主流语言,需要适应的双文化就是聋人文化和聋人所在国家的主流社会文化。双语双文化教学中的聋人文化应该面向广义聋人文化,但目前的聋人教学和实践都偏重于狭义聋人文化。[24]

郑璇等认为聋人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在高等教育阶段贯彻双语双文化理念亦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当前高等教育中片面注重专业教育而忽略了聋生的安身立命之本——聋人文化。聋人文化是以视觉性为出发点和主要特征的文化,基于聋人文化而形成的身份认同感是聋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许多聋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源自未正确认识与处理聋听文化的冲突。重庆师范大学双语双文化实验班中关于聋人文化措施是:首先,将双语双文化理念融入人际沟通、手语、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四年 6 的本科学习中能较系统地掌握关于聋人语言与聋人文化的种种知识;其次,利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宣讲聋人文化,不定期邀请各个年龄层次的优秀聋人前来开讲座或与学生交流。[25]

国内学界在研究聋人文化或者译介有关聋文化作品时,大多是在为双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而实践证明聋人文化是宜于聋人教育的,而聋人在受教育过程中也是在聋人文化中成长,发展聋人文化的,聋人教育需要聋人文化的支撑。但仍需要加强聋人文化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为聋人的发展提供更有力更合适的氛围和方式。

(七)国外聋人文化研究 1.美国聋人文化研究

于松梅,钟玲论述了美国聋人文化产生的地域以及聋人艺术。聋人处于散居生活状态中,寄宿学校和聋人俱乐部及盖洛特大学是聋人形成亲密纽带关系、孕育聋人文化的重要环境,聋人艺术主要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文学等表现形式。认为美国聋人文化是在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在滋养和孕育其衍生的聋界领地与组织中不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与主流社会被忽视和寻求自身平等权利与尊严的抗争中形成的具有向心力的社会群体;也由于聋人具有共同的视觉身体特征,在属于自己的语言中——美国手语承载了聋人丰富的艺术表达。聋人文化的兴起反过来也影响和推动着美国的主流文化更加朝着民主、平等和尊重的方向发展。[26]

张春兰采用历史法和文献法在认真考察美国聋人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之后,认为聋人文化思潮是受黑人民权运动的推动出现的,是对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回归主流”运动的一种回应。美国聋文化的实践及其争论包括提倡双语双文化教学、促进一系列残疾人法案的通过、构建聋人社区、反对耳蜗移植。美国现有关于聋人文化的研究包括对聋人社区规范的研究、对“聋人”的符号学研究、对手语的研究、民族学意义上的研究、生物学意义上的研究、人类学视野下的研究等。而有待深入或拓展的地方:首先,美国聋人文化研究目前还大多限于某方面的专题研究,对于聋人文化从何而来的历史考察还很少见,对于聋人文化内涵进行全面阐述的研究还不多,对于聋人文化整体实质的分析还很缺乏,对于聋人文化局限性分析的声音还很微弱;其次,美国“聋人文化”一词的提出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紧密相关,但是关于 “聋文化”一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美国学者中间还存在很大分歧。[27]

张松柏,徐铁卫指出美国手语(ASL)以语言身份公布于世的语言学博士威廉·斯托科(W.Stokoe)提出“语言是一种文化系统”的理论,促使美国“聋人文化群落”运动愈演愈烈。[28]

申仁洪认为随着特殊教育的演进,美国对聋人的认知与聋人教育出现了文化取向的趋势。聋人 7 文化的主体是将手语视为主要沟通方式的聋人文化团体,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社会规范、文化生产和身份认同的不同发展阶段。聋人文化是聋人有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有的群体特征,里根(Reagan)(1996)对这些特征做了细致的描述,为六大要素:语言的分化、态度性二聋、行为规范、同族婚姻、历史意识和自发性组织网络[28]。对聋人文化知识及其价值、信念的学习是通过聋人同伴习得的,即聋人文化的传递是横向的同伴间传递而非纵向的亲子间传递。[29]

2.日本聋人文化研究

贺晓星探析日本聋人文化宣言,正是通过围绕“聋文化”展开的一系列探讨,聋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课程以及文化与教育之关系等问题,才成为社会学、尤其是教育社会学的问题。宣言中指出聋人是指说着日本手语这种与日语不同之语言的语言少数群体,聋人是一种语言的、文化的而非生理的、身体的存在。聋教育中存在权利政治、社会不平等及文化再生产等问题的争论,聋人的世界本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聋人与听人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问题的本质不在生理的缺陷而在文化的差异。[30]

总而言之,国内学者对国外聋人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美国、日本聋人文化的介绍方面。对国外聋人文化的研究目前局限在用描述法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和介绍,而没有将国外聋人文化研究的方法和理念等借鉴到中国聋人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中。

四、总结与展望

以上文献从聋人文化的定义、特征、表现和作用研究这四个角度证明了聋人文化的存在。总体来看,在聋人文化及其教育方面,研究较少,研究内容相对不太系统,研究方法单一;国内学者对聋人文化特征和作用的研究有所涉及,但是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局限于描述法,缺少实证依据。此外,对国外聋人文化状况的研究是对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翻译与介绍,并不是对聋人文化的内涵和实践的探析。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的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在聋人文化研究方法方面。目前聋人文化研究方法主要为描述法、论述法,而具有实证特色的比较法、实验法、调查法占的比重很低。对聋人文化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思辨的层面或现象的描述上,缺少本土的实证性研究,虽然“聋人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仍然可以用调查、访谈、实地研究等方法,深入聋人群体内部,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

第二,在聋人文化研究人员方面。目前参与聋人文化研究的大多是聋教育工作者和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者,然而文化与语言、权利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也需要有更多的语言学工作者、社 8 会学者、法学工作者等参与。多专业学者形成的多学科整合模式也将是聋人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如此可以获得多领域的成果,为聋人及其文化的发展提供软件与硬件支持。

第三,在聋人文化的存在研究方面。将从聋人内部,以聋人的角度,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文化依据,以文化理论和界定为框架,用实证的方法提供确实的存在证明。

第四,在聋人文化的特征研究方面。目前,关于聋人文化特征的研究相对聋人文化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少,应该从聋人文化的内涵、外延及表现等方面,通过聋人间的认定和调查等方法,在文化的范畴内明确指出聋人文化突出的特性,以便使聋人达成内部的自我认定和外部的和谐相融。

第五,在聋人文化的作用和教育研究方面。聋人文化观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如何避免聋人文化负面影响方面的探讨。国内聋人文化研究具体到教育上即聋人文化对聋教育的影响,如在其影响下被提出且应用于教学的双语双文化教学法,但聋教育对于聋人来说应该是全面而合适的,应该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聋人文化对教育影响的效果和改进策略。

第六,聋人文化困境方面研究。有关聋人文化研究的文献比较分散,侧重在手语、聋人社区、聋人心理、聋人双语教育等领域以及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引介。另外,聋人文化很好地提出了聋人群体需要主流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却没能很好地处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而聋人群体的复杂性和主流社会的态度也使聋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参考文献:

[1]靳军.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立项专题研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聋人文化 [M/OL].http://www.spe-edu.net/Html/longwenhua/200901/695.html,2009-01-13. [2]张宁生.聋人文化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6-9.

[3]马晓莉.对中国聋人手语的文化思考[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4):16-17.

[4] [23]陆晴.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3):116,117. [5] [12] [17]申仁洪,顾俊朴.聋人文化及其对聋人教育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14(2):58,59.

[6] [16]庞佳.聋人文化视野下的手语舞蹈价值观[J].现代特殊教育,2013(2):25,26.

[7] [11][15]刘丹丹.聋文化与聋人权利的宪法保障[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1:2,3,4.

[8]张敏.手语翻译与聋人文化[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7):54-57. [9]孙锋.论聋人文化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2):59.

[10]孙锋.聋人自我意识特征的研究[J].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9-33. [13] [28]张松柏,徐铁卫.西方聋人文化影响下的中国聋人文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4):23-26.

[14]杨轲.我国聋人文化现状与困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I.

[18] [22]卢苇,张帆.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J].文教资料,2014(5):58,59. [19]黄昭鸣.“聋人文化”观之辨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6):41-44. [20]沈玉林.论聋人文化与聋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2(1):19-21.

[21]黄丽娇.论在中国开展聋文化研究的必要性[J].中国特殊教育,2009(3):38. [23]李尚生.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聋人语言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1):48-51.

[25]郑璇.双语双文化理念在重庆聋人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17-118. [26]于松梅,钟玲.美国聋人文化略观[J].中国残疾人,2007(2):38-42.

[27]张春兰.美国聋文化的起源、内涵、实践与局限性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I,11-12.

[28]Reagan,T.G.Bilingualism and the Dual Culture of the Deaf In South Africa.Medical Journal,1996,86(7):797-799.

[29]申仁洪.美国聋人文化与聋人教育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4(3):57.

[30]贺晓星.日本“聋文化宣言”:权利政治、社会不平等与文化再生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4):78-92.

第四篇:聋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思考论文

一、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

在知识文化水平上,聋人大学生可以说是聋人中的佼佼者,但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却依然无法摆脱聋人群体的独特的心理困境,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脱离现实,对职业有过高期望值。聋人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往往有较高期望值,表现在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收入的要求上。在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上,很多聋生想做聋哑学校的老师,还有的学生想做教授、设计师等。他们对未来收入的展望也普遍高于健听大学生。消极等待,逃避就业。许多聋人大学生毕业后并未及时工作,或一再拖延,或干脆放弃就业,从此赋闲在家。一部分聋生积极就业的意识不强,自己不主动联络工作,更多是依赖学校和家长;些聋生经历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选择逃避,不再努力寻找工作机会。缺乏职业素养,频繁跳槽。一些聘用过聋人大学生的企业反映,聋人大学生难以管理,他们脾气火爆,安全守纪观念不强,还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它们不会考虑再次聘用聋人大学生。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整个聋人大学生群体的就业。

二、聋人大学生职业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聋人大学生职业心理表现出上述问题与其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对社会认识不足。由于沟通障碍所导致的信息接收的困难,使得聋生对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并不十分了解,他们认为只要上了大学,未来的生活就是有着充分保障的。殊不知在大学不断扩招的今天,有多少健听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当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与残酷的现实交锋时,势必对聋人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自卑和畏惧心理。聋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或自傲两种极端的性格。自卑的聋生不断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与健听人相比很差,迟迟不敢面对社会就业的挑战,一再逃避;而自傲的聋生则认为自己是聋人中的佼佼者。从小到大,他们一直是被同学羡慕,被老师爱护的,因此,他们认为,就业也会一如既往地顺利。他们对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憧憬。当真正面对竞争残酷的社会时,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一再受挫后易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导致了聋人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时的逃避和退缩心理。性格固执,脾气暴躁。不可否认,聋人群体有着独特的人格特征、听觉障碍儿童常有固执性、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强、易受人暗示等消极的人格特征。”

这种性格使其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反映在职业发展上,即入职后出现的难以管理等问题。聋人往往认为,健听人对耳聋及聋人持有消极的态度,因此,当其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常将其归因为健听人欺负他,导致其易与听人发生冲突,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困难。缺乏系统的职业心理教育。聋校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在内容上存在着重技能教育轻道德态度教育的问题。学校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准备,而常常忽视了包括职业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角色转变能力等方面在内的职业心理教育。

另一方面,时间上,聋校与普通学校一样,职业教育是一次性完成的。即学校只在聋生就业前安排职业教育课程,一旦学生毕业,学校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已经结束,不再予以关注。但与健听大学生相比,聋人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困难,需要持续的多层面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三、培养聋人大学生健康职业心理的教育建议

(一)在聋人大学生入职前学校要建立系统的健康职业心理教育体系

1.学校要培养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

可通过开设课程或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使其对从事职业的性质、任职资格、社会待遇、优缺点等进行认识,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乃至自主择业的意识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

教师可通过案例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公民基本职业道德内容,使学生了解进入社会工作的基本道德要求。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首先,要让聋人大学生接受自己,建立自信。教师应使学生明白,耳聋虽然是一种缺陷,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并帮助他们挖掘自身多方面的潜能,最终实现顺利就业。其次,要使聋生正确认识健听人对聋人的态度。在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凡事不要总从聋人与听人有差别的角度去考虑,犯错时,要认真地做自我归因,并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解除误会。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聋人大学生在加入社会后能够适应工作后的生活,因此,了解真实的就业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尝试与某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为聋人大学生提供一个参观、实习的基地。聋人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方式,员工相处及配合的情况,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状况形成一种更直观的认识。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学校,也应尽量增加聋人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其了解健听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与行为方式,有助于他们工作后与同事沟通与交流。

(二)聋人大学生入职后学校要建立系统的健康职业心理追踪体系

在聋人大学生入职后,学校应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跟踪帮助。包括对聋人大学生在从业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帮助用人单位了解聋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做好聋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工作。一方面,学校应对聋人大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正确的指导。聋人大学生刚刚走出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离开自己熟悉的老师与同学,在进入健听人为主的工作环境中,他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怎样与同事及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怎样与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对于同事的误解应怎样处理等。学校应安排固定的教师定期与聋人大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与需求,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要与用人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了解聋人大学生的个性与行为特征,尽量减少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各种误会及矛盾。由于沟通的困难,聋人心理与生理需要常常无法被人了解,使之形成了急躁、冲动、易受暗示的性格。如果用人单位不理解这些性格背后的成因,就会形成聋人不好接触,不好管理的印象,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无论对于聋人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会造成伤害。学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对聋人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行为特点给予解释说明,慢慢地使用人单位了解聋生,理解聋生,最终接纳聋生。总之,学校应尽可能地帮助用人单位与聋人大学生建立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帮助聋人大学生渡过入职最初的困难时期,使之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

(三)家长应提高聋人就业的认识

在聋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子女就业不重视,不关心,聋生往往会对就业抱有消极的态度。而家长之所以形成这种态度,根本原因在于其对聋人就业问题认识不够。很多家长与子女无法交流,所以,将就业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但是,家长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学校提供的就业帮助毕竟是有限的,而家长的关心则是长期的。所以,家长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聋人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之中。这包括,就业意识的渗透、社会就业形势的信息传递及物质与精神支持。家长应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目前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将其传递给子女;要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其职业兴趣,然后尽可能为其提供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聋人大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有利于聋生形成健全人格。

(四)社会要改变轻视聋人的观念,在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并接纳聋人

由于沟通渠道的缺乏,社会对聋人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一种观点认为,聋人大学生尽管是大学生,但依旧是聋人,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很差。甚至更有人极端地认为,只要是聋人,就什么也做不了,持这种观点的企业往往会拒绝聘用聋人大学生;另一种观点则走向另一极端,认为聋人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一样,不用特殊交流方式就能够完成日常工作,完全忽略了聋人大学生的特殊性,使他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由于无法接收到信息而感到迷茫,由于不被理解容易产生各种误会和矛盾。上述两类观点的产生都是由于社会对聋人不了解,对聋人大学生不了解而造成的。社会应该清楚认识到,无论在任何年代,聋人都将是社会的一部分,与其一味的排斥或怜悯他们,不如试着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接纳他们。聋人大学生尽管特殊,但同样能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进聋人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聋人及聋人大学生的认识水平。

第二、建立家长培训学校。增进家长对聋人大学生的了解,并帮助其顺利就业。

第三、为聋人大学生建立求职就业网站。聋人大学生大多喜欢上网,政府可以尝试建立与聋人大学生就业相关的网站。

在内容方面

网站既可以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也可以提供以往聋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经验,及各种就业心理辅导信息等。还可设置信箱、论坛之类的栏目,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及时地解答聋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灵活有效地帮助他们。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应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要建立系统的职业心理教育体系,家长要提高对于聋人就业的意识,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最终,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帮助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

第五篇:感受英国教育

感受英国教育

贾汪建平求知中学蒋兴凡

本人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生物教师赴英培训活动。在为期四周的学习、考察旅行和生活中,我们参观6所中小学校,走进了课堂与英国的老师、学生零距离交流,同时听取了英国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政府官员的专题讲座,从各个侧面对英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备课上课、考试评估、作息时间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我们也去过了英国的城市乡村,如伦敦、剑桥、牛津、利物浦、爱丁堡、切斯特、约克等,领略了英国部分名胜风景,加深了对英国教育和文化的了解。在Suman教育培训中心的安排下,我们学用刀叉体验西餐味道,走进酒吧,品尝英国酒文化,尽情感受异域的民俗„„下面我想对本次英伦之旅做个回顾和总结。

★ 简朴实用 ★

◆ 学校校门---第一次到英国学校,不敢相信学校大门竟如此简单,就是一个普通的木牌,而且很不起眼。后来参观其他几所学校也是如此,原来英国学校的校园是开放的,绿化带代替了围墙和栅栏,没有传达室、更没有门卫,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没有一个“象样”的校门。其实不要说中小学,就是象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的大学也是如此,学校“大门”就是一个家门而已,还不如国内幼儿园的校门。看来英国人花钱真是用在刀口上,该花的一分钱都不少,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花,花钱讲究实用。

◆ 学校环境---参观几所学校(matthews rc high school、meschaple school、MMU大学、ashton on mersey school),共同点能感觉到浓浓的人文气息,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走廊的墙上贴着学生的作品,处处可见学生活动照片的专栏,用材不是很高档,但构图、色彩的搭配却恰到好处。校园、教室、实验室、食堂等都非常生活化, 特别是教室布置得琳琅满目, 不仅展出玩具, 还展出各类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老师、学生自己制作的手工、动植物标本、图画等, 趣味十足。有些作品还非常有创意。每间教室的墙上, 不是相关教学内容的专栏, 就是贴满了学生的作品,学校充分利用每一点有效的空间, 或吊或挂各种各样的“作品” , 充满了浓浓的教育“ 味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育人吧。校园整洁,墙壁、课桌无一丝刻画、涂抹。校园内总有大片绿地,运动场地不大。校舍无高楼,基本上都是普通平房,而且房子外表也毫无装饰,不像国内外墙铝塑板、瓷砖等装饰,墙壁均是红砖,看上去确实是“原汁原味”,朴素的不能再朴素。

◆ 学校教室---教室(实验室)的空间不大,没有国内我们的教室空间大。从外形上看,像厂房。但教室设施先进、实用,类似于我们的多功能室。教室里没有用粉笔的黑板,只有供书写的白板和投影用的电子白板及音响,有2-4台计算机,教室桌椅按小组形式放置,利于学生小组活动。英国教室的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英国是“学生找老师”即跑班上课,我们是“老师找学生”。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教室也是实验室,室内物品摆放显得凌乱,空间显得拥挤,的确没有我国学校的实验室那么宽敞、漂亮,但是教育设施的利用是非常理性而且到位的,实验器具多数为塑料制品而不是玻璃制品(培养皿等),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几乎每节生物课老师都要做实验,试验器材信手拈来,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实验室与教室合二为一,确实体现英国一切实用的原则。

◆感悟:英国的简朴校园及实用的设施与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英国的校园

建筑反映了他们简朴与实用的教育理念。在这种建筑简朴、书香浓郁、文化源远流长的校园环境熏陶下,培养了英国人讲究实用、勤于务实的求实精神,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精英。

在我国的许多学校,从贫困农村的小学到现代都市的重点中学,国家加大校舍投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有的学校为了体现现代气派,体现学校办学实力,刚用过十几二十几年的教学楼推倒重建,校舍内外装修得富丽堂皇,气派非凡,更有甚者有些名校的校门动辄上百千万。

小富即阔的排场与大富却简的风范相比,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 快乐创新 ★

◆ 英国的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寓教于乐。学生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提

高课堂效率,在英国,教师非常注重趣味性。他们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轻松自由,有很多游戏和活动,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一般中小学每班有20多个学生,经常是两张桌子并在一起,四周坐四、五个学生,以便于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问、大胆发言,可以坐在位子上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衣着随便,在教室来回走动或经常坐在讲桌上讲课,学生随时可以提出问题。教师上课始终带着微笑,总是不断的鼓励学生,赞赏学生,让学生不断产生自信。教学方式多样,课堂氛围宽松,节奏较为缓慢。

◆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英国教学很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我们在圣马修学校观摩的一节关于“花的结构”生物课。共18个学生3位教师。学生分为三组ABC,其中一组搜集花的有关知识、一组显微镜观察花的结构、一组动手剪贴花的模型。ABC三组轮换活动内容。三组活动内容都是让学生先体验、先理解而后再从中找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由于孩子们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天性、灵性及思维、动手能力在开放的课堂上可以自然释放。另外,我们参观的其他几所学校,发现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突出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教学。学校还会让学生学会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如电工、水工、木工技能,家电操作等。许多大学都设有“工作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校内、校外的工作机会,有的学生在设计服装或是其他日用品、饰品,并自己用缝纫机缝制出来;木工室里有的学生用电锯锯着自己设计好图样的乒乓球拍、小玩具等,有的在用锉刀打磨作品,也有的学生在电脑室里用计算机进行电子设计。

◆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一

个小组通常有4—6人,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讨论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从课堂观察来看,孩子们的合作意识的确很好,明确分工,有序合作,兴趣盎然,表现良好

◆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专才,发挥学生个性。英国的教育体制是个性教育,无论在考试或者教学方面都尽量发挥学生个性。在基础教育阶段,通常学校会对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订有整体性教学计划地,任课老师还会为每位学生制定个体教学计划。重视个别教育的客观结果使孩子的个性发展十分鲜明,布满朝气和创造活力。英国的高考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在这种体制下,学生按爱好学习,在爱好科目上投入更多精力,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与个性。

◆ 课堂教学注重实用原则。英国老师在教学中很注意知识的实用性,不摆花架子。

很注重孩子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没有过多的说教,没有过多方法的指导,每次活动或实验结束,只要学生得出结论就行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注重结果,注重过程,注重实用。所以,没有束缚思维的课堂就显得轻松愉快,孩子们也会感到很自信,同时无形中培养孩子实用主义原则。

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环节等方面与英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差

别,但是不是很大,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学习杜郎口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等,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英国的还要好。但是为什么学一段时间就丢掉?为什么总感觉到这种快乐教育的模式不适应应试教育呢?英国的大考不比我们少,且孩子早上8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为什么他们家长、孩子的压力比我们小呢?我感觉英国的考试模式、试卷的难易程度、招生选拔的制度与他们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不矛盾,是一致的。

★ 每位孩子都重要 ★

“每位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是英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

◆ 其核心内容是:提倡每一个孩子都同等重要和平等,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均

等。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让每一个学生自信地、有自身个性和特长地发展。

◆ 其主要达成目标:全社会都要帮助儿童达致健康发展的5个指标: ①健康: 享有

身体及精神上的健康, 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安全: 受到保护, 不会受到伤害和漠视;③快乐、成功:享有最大的生活乐趣, 并掌握各项技能;④做出积极贡献: 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事务,不会做出反社会及违反法律的行为;⑤得到经济保障: 不因经济无保障而无法充分发挥潜能。

“每个孩子都重要”的说法在国内同三个“一切”的说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

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意思一样。但在落实上却差别较大。在英国从首相到教育官员到校长、教师、家长,都在为如何落实“每个孩子都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务实的措施。

◆ 重视贫富有差异学生的教育

英国贫富差异也是比较大,针对贫困儿童的教育。英国有一项从零岁开始对贫困家

庭的儿童给予关怀的“确保开端” 计划。将健康、家庭支持、儿童关怀、教育整合起来, 使所有的儿童在生命最初的关键时期获得最好的开端。在贫困人员较多的社区建立儿童中心, 为四岁以下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提供服务。对贫困家庭政府提供高层住房,一旦家庭有了孩子,政府则为他们调换宽敞的或周围有空旷场地的住房,满足孩子活动的需求。同时各个学校对困难家庭学生都有相应的资助内容,提供免费的午餐,提供统一的免费校服。

◆ 重视心理和生理上差异学生的教育

英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个人隐私,不得公布,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在英国体

罚变相体罚学生都是侵犯人权的,老师或学校要吃官司的。就连家长会是一对一的,就有点儿像医生为病人治病一样。老师在预约的时间里只见一个家长,告诉家长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足,应怎样努力。同时,学校考虑到孩子们的自尊心,禁止家长打探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在中国所有的家长坐在一起,成绩单张贴在教室里,如果孩子没考及格,家长会丢面子,孩子的自尊也会受到打击。

对于身体或智力残疾的学生,英国取消原来的特殊学校,把生理缺陷的孩子纳入正

常学校教育。同时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特别教育教研组,专门研究特别学生的教育对策。而且校舍设施都有残疾人通道(厕所、走廊、楼梯等处),为残疾学生提供一切便利。

◆ 重视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异学生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所说的落后生(差生)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

持着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课堂教学由任课教师组成,面向全班学生系统授课。个别辅导由辅导教师组成。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扬了班级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在我们参观ashton on mersey school里,我们就看到15个学生上课,就有5个教师在辅导, 这在国内一个教室5位老师同时教学是不多见的。受辅导的学生一旦达到相应的知识水平,就回到原班级就读。应该说这种方式有效地关注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与国内的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差”有所不同。

英国全国性的大考比我们的多。仅基础教育阶段国家级的统一考试就有5次(7岁一

次、11岁一次、14岁一次、16岁一次即GCSE考试、18岁一次即A-level考试。现在仅有2次考试)。以学生16岁参加的GCSE考试为例,他们会在试卷中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供学生选择,或在同一次考试中设置不同难度的试卷供学生选择,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差异的关注。如:试卷有容易卷、普通卷和困难卷3份试卷,考生可以参加“容易卷+普通卷”的考试,将获得C等、D等、E等、F等或G等的成绩;考生也可以参加“普通卷+困难卷”的考试,将获得A等、B等、C等或D等的成绩;参加“普通卷+困难卷”的考生如果达不到D等的标准将不予记分。英国这种考试制度及评价方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的发展为本,承认孩子的能力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每个孩子都重要。

◆ 重视不同文化、民族差异学生的教育

英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差异加大。在英国有全纳教育政策,此项政策强调

将所有孩子都纳入主流教育。规定学校必须为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 残疾孩子, 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语言背景(包括旅居者、难民和避难者)的孩子。所有主流学校都必须制定融合所有学生的政策。在我们考察的圣马修天主教会学校中,一个班级18个学生其中白人10人黑人3人印巴人3人混血儿2人,他们分组混编,和谐相处。

◆ 重视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

英国有极为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而且是免费的。我们所在的曼彻斯特城市有城市

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其中博物馆有铁路博物馆、工业博物馆、战争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我们在参观这些博物馆时,都看到了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有的学生们观察木乃伊的形象,现场描绘图案;有的老师给学生讲解馆藏文物的历史知识;有的学生亲手触摸珍贵的化石;有的馆藏内专设科技、科普专区,许多先进的电子产品、经典实验模型,学生在这里自己动手做一做成像实验;玩一些“光弦”琴、光谱实验„„,历史、文化、地理、生物、科学在这里应有尽有,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在这里有模型。从教学角度讲,博物馆也是他们的教室,在这里他们参与、动手、动脑,从源头上掌握知识、寻求答案,培养他们科学兴趣与探索能力。

◆ 重视教育督导的实效

英国有个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属非内阁部门的机构。主要检查,评估公立学校的质

量,每3年一次。评估结果分四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估结果以总结

形式独立、直接向英国国会报告,向社会公开,结果会登在报纸上同时发布在互连网上。

督导人员到学校以后,即分别和校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谈话,深入课堂听课,查

看学校文件,学生的考试成绩,观察学校的氛围,还和家长,地方教育当局,社区等与学校利益相关的人员交谈。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督导人员对学校进行评估。

从整个评估来看,这个评估是动态的,多元的和发展的。评估关注学科的考试成绩,但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依据。评估无需统计有多少学生考上牛津或剑桥大学,不是“唯分数论,唯上大学论”。评估主要是学校领导和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范式,学生的精神气质,道德素养,文化涵养等等。而评估不合格的学校会得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包括经费,资源的支持。如果整改之后依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学校将被关、停、并、转。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将自然逃脱不掉责任。因此,这个评估报告和结果对校长和全校都十分重要。

◆感悟: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位置„„

在今后的教学中,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经常告戒自己:每个孩子都很重要。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可雕塑的作品,他们将拥有怎样的未来人生,关键在于我们老师如何去雕塑他们的心灵。

每当有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学习不如意而自卑时,我们要微笑着鼓励他:你很善良,很有爱心,同学们都喜欢你。当有的孩子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时,我们要点播她:你尽力了,不要有遗憾,在老师眼里你很了不起。当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而成绩出现滑坡时,我们要及时提醒他:好好奋斗,你定会是父母的骄傲„..通过学习一段时间的学习考察,我深切感受到中英这两个国家的教育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人口数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两国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管理模式等都有所不同,如国内中小学班主任跟班制,班级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学校单位学生的教育资源少,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还未彻底扭转。资金问题困扰中小学校长们,由于就业、高考大棒仍主宰着教育的一切,学生作业量大,机械地训练,造就高分低能现象,另外,学生以本为本,在校时间太长,家庭作业过多,社会教育资源紧缺且收费,造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太少。而反观英国,由于过分强调人的平等,教育的自由,个性的培养,课堂上学生自由有余,思维活跃,利于创新力培养。虽然英国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个性强难于管理,而且学生懒散,但得到的却是低分却能高能。我想英国的高考体制能让让学生尽其所好,学有所专,专有所长。如此造就百位诺贝尔获奖者。

下载18世纪英国聋人教育的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8世纪英国聋人教育的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国生命教育

    英国生命教育一、教学内容(一)促进个体生命、社会品质完善发展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内容英国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即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教育。它分为5—7......

    英国留学合同范本探讨与研究

    英国留学合同范本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乙方申请赴英国自费留学事宜达成如下协议,共同遵守执行。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甲方为乙方提供自费留学咨询服务,介绍......

    世纪英才教育校长岗位职责

    世纪英才教育培训中心 教学校长岗位职责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法规,提......

    英国教育VS美国教育

    英国教育VS美国教育 去英国读书好还是去美国好?回答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英国教育和美国教育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它们都致力于鼓励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世纪兰德公司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世纪兰德公司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世纪兰德深圳富通丽沙花都项目为例) 摘要:在当今房地产产能相对过剩、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市场营销在整个房地......

    教育研究(范文模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研究 ——立项论证报告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906 武冉 200930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脱离了孩子的母语,使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而......

    教育研究

    1、【开放性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中国校外教育期刊)[摘 要]: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学生主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博士赴英国研究可获全额奖学金

    中英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出资设立的联合研究奖学金项目“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将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学者提供全额奖学金,支持高水平研究生在两国最好的院校开展研究。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