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时间:2019-05-12 08:0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一篇: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调 研 报 告

天堂完全小学校长 蒋明利

为了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基础教育持续统筹协调发展,我对宁远县学校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思考。下面,就宁远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和我的初浅建议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问题

1、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发展,完全应该是政府投入,学校是非赢利机构,政策不允许学校产生经济效益,那么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必须是政府无条件保证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投入的总额。尽管近年来合格校建设给宁远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教学硬设施城、乡差距巨大,在宁远的一些农村中小学连校舍都还是“危险校舍”,根本就谈不上配备各种现代化的功能齐全的教学设备,如:电脑室、音乐室等,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就先天不足。就拿天堂完小来说,学校虽然经过了合格学校验收,但在合格校建设中,由于经费的不足,学校食堂狭小到只能容纳200人的就餐,根本满足不了800多人的就餐。学校师生仍然还是在走廊上、教室里以及可以站人的地方吃饭,严重损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多媒体教室里空空荡荡,一张桌子也没有,又怎么谈得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因此,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许多学校虽有初级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难以满足学校的需要。许多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没有基本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老师们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支粉笔一本书”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资源的严重不平衡。最为严重的是还存在许多危房学校,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更差,影响和阻碍着宁远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在我县农村小学整体上出现了教师队伍“老龄化”的现象。这种趋势令人担忧。因为这些年纪大的教师,他们仅凭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后的义务教育课程,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二是专业教师不足。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像微机、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科学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尤其是小学英语从三年级开始,点多面广,教师不足,数量有限,质量更不行,教师几乎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过来,难得有英语专业的师范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知识面窄,发音不标准,教法不得当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三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我县农村小学中老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一半多,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有的还从事着农业种植,对教学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四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教师请假成了家常便饭。五是教师分布不平衡。我县有教师5000余人,满足教育教学绰绰有余。但由于分布不均衡,造成离县城较远的边缘乡镇小学缺编,而离城较近的小学却呈现出人浮于事的状况。缺编的学校,教师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不高,反而是玩的玩、干的干,更让那些在高年级任课的骨干教师心理不平衡。

3、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减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

农村父母们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不少农民外出务工,将孩子带在身边,送进城市学校就读,客观上造就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

4、教学科研流于形式,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能依靠制度强制推进,教育局采取拨款3、4万元到奖励推行“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示范校就是一个例证。但在宁远大多数教师认为从事教学研究是年轻教师的事,甚至是教育专家的事。即使开展教研活动,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把教学研究看作是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途径,评课也多为应付性地简单说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人不能完全投入,不是跑题,就是不了了之,缺乏应有的争论,体现不出教研的气氛。这种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效益低下,不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影响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

5、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导致农村生源流向城区学校,形成城区学校生源爆满,农村学校难以为继的现状

长期以来,城区学校占据着绝大多数的优质教育资源:政府的政策向他们倾斜,政府的资金向他们投入,优秀的教师优先分配,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更是将教师培养培训、评先评优晋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之类的指标向他们倾斜……所以,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城区学校都要比农村学校强十倍、百倍。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城镇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而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小,不少过去农村优秀的和较为优秀的教师(持别是年轻教师)调入城镇,因而在广大农村,教师“一大三多”(年龄偏大、民办转正的多,接班进修的多、后取学历多)现象相当突出,大量农村生源流向城区学校,形成城区学校生源爆满,农村学校难以为继的现状。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农民的要求,关注、支持、扶助农村学校的发展,想方设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6、宁远的有偿家教愈演愈烈,县城学校教师“生财有道”,损害了宁远教育的形象 校外家教,势头强劲,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干扰和影响正常的工作安排,甚至影响到老师个体休息、健康和家庭正常生活。此问题,也影响到宁远教育“大形象”、“大品牌”的树立和巩固,不再是一个个体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宁远教育发展的大问题,必须想办法着力解决。

7、宁远教育评价制度城乡一体化不利于农村学校的发展,还需要改革

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有什么样的评价指导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制度和标准,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结果。长期以来,无论是对城区学校,还是对农村学校,都是运用的同一套制度、同一个标准、同一种模式来进行评价的,结果是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是越评越好、越评越强,农村学校是越评越差、越评越弱,这种只重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激励和发展功能的评价制度对农村学校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就拿教育局2011年上期的教学质量评价来看,有的学校教学质量这一项的罚款就达2万元之多,办学规模小的学校一个月的公用经费就没有了,这样评价的结果只能是优质学校更优质,差的学校将面临关门停办。这实际上也是在人为地制造不公平,就足以证明这种评价是不科学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应建立起对不同学校的分层评价体系,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将“发展性原则”作为评价的最关键性原则,同时,评价不能再仅仅以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所学校一切工作的优劣,应树立起“全面评价观”。

8、教育发展外部环境不优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建设而言,涉及到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累计约100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30多个。从数量上来看,重视程度之高,涉及面之广也许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但是,一些法律法规不但没有成为保障教育发展的工具和推进教育发展的动力,反而却成为了束缚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的枷锁。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全面性无形中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这里仅举一例予以说明。

案例1:为尊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生和家长把这一条款当成了干扰阻挠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的“重要依据”,多数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即使发现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甚至是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或者说不敢惩戒和教育,导致学生从小就失于管理和教育,有些学生甚至在学校为所欲为,学生家长到学校飞扬跋扈。

二是宏观行政管理长效机制缺失,一刀切、行政指令干预过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随时可见。三是教育外部发展环境欠佳。教育事业直接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对教育的批评乃至批判之声此起彼伏,社会舆论明显存在“一边倒”的现象。一些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无视教育规律、无视教育乃至学校发展的现状,播报、炒作部分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所谓“问题”,甚至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全部归罪于教育。

宁远的教育发展到今天,学生、学校和教师到底谁是弱者?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是上帝,家长是皇帝,教师是奴隶。这种缺失和错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那就是宁远教育的外部环境造成的。在宁远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宁远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到学校检查、收费、罚款、摊派;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要求学校订阅部门报刊:党报党刊学校最多,部门报刊种类学校最全。

9、和谐校园的建设任务不轻,落聘校长成为制约宁远教育新的因素

运作机制不畅、政令不通、执行不力、岗位不守、责任不尽的现象时有存在,形势不清、危机不忧、是非不分、理解不足、尊重不够的现象部分存在,特别是今年以来那些落聘校长的安臵问题已经引起了宁远所有教师的关注。落聘校长原来是学校的校长,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理应比普通教师要高,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校长落聘了,可以不上班,可以上访,可以与改革的政策对着干。那么将来教师落聘了也可以不上班了,也可以上访了。宁远教育改革走进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

10、宁远近几年校长和学校行政领导退居二线数量增多,积重难返,制约了宁远教育的发展 前几年,宁远教育在选拔校长和学校行政领导时,规定凡48岁以上的教师或原任领导,一律不准竞聘校长了,凡年龄巳达48周岁者,都必须“退居二线”。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教育界人士反应强烈,宁远教育受到很大影响。中小学中“退居二线”的原领导都退回了家中,不再上课,这是宁远教育的一大损失啊。学校行政领导退居二线的界定是各级领导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

11、农村小学教师住房十分紧缺,安居工程不到位,阻碍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我县农村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解决了农村学生无教室上课和在危房里读书的困难和矛盾。但大量农村教师无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我县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无住房,这些教师居住在边远地区,他们大部分属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距学校较远,有不少教师属于外乡(镇)籍教师,他们居无定所,生活不便,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正常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老教师难以稳定,新教师难以聘用,成为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乡村教师的住房条件,使他们安居乐教,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学校背负的债务巨大,成为教育发展的又一瓶颈

宁远大部分学校的巨额欠债,已成为我县近几年教育的沉重包袱。县委县政府必须下决心解决学校的负债,否则债主纷纷上门索债,将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二、设想与建议

鉴于上述突出问题,我认为,我们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应当坚持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集中有限财才、人力,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教师队伍,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效益,建一流学校、办优质教育,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起好步,为基础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奠定好基础。

(一)因地制宜加大教育投入,根据预测和规模,合理安排合格校建设,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想方设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一是资金投入要公平。现今,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热衷于搞所谓“窗口校”、“示范校”,实际上是在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的人事管理上要公平,不能把优秀的干部和教师总是往城区学校调,这样做既削弱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又造成了农村学校的不稳定。很多农村学校的领导之所以不愿意花气力、投财力培养教师,原因就在于辛辛苦苦培养的教师最后都成了“飞鸽”。当然,这也是与农村学校待遇低、负担重,留不住人分不开的。农村学校“待遇低、负担重”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所以,我认为教育公平问题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从主观上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否则,不仅谈不上发展农村教育,还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妥善解决落聘校长的安臵问题,是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各级党政组织、用人单位和落聘校长自身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和主动配合。就落骋校长而言,要正确对待职位的进退和工作岗位的变换。不能仅仅陶醉和满足于过去的成绩,而要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历程作深刻的总结和反思,正视现实,检查不足,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事业发展大局的关系,把岗位和角色的转换当成人生中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重新振奋精神,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分配和用人单位的挑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积极进取,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用人单位尤其是新任校长而言,既要会识人、用人,也要能容人。对待落聘校长,不能只斤斤计较他们年龄偏大、精力不济、公私不分、人际关系不畅等短处,而要主动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接纳他们,要有不计前嫌、礼贤下士的宽广胸怀,主动听取他们的治校建议,努力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管理和教学氛围。在岗位安排上,量其所长,合理安排,积极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就各级党政组织而言,要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妥善处理落聘校长问题,始终把握全员聘任制的正确方向。首先,要对离任校长(包括落聘校长)及时进行经济和行政责任审计,保证工作的及时衔接。同时,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给每一位离任校长(包括落聘校长)的任期行为给予科学的评价,给每个同志一个清楚的说法。其次,要主动做好落聘校长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多从自身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提高认识,理顺情绪,调整心态。因此,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因事设岗、按岗聘用、能者上,庸者下、上下畅通”的人事聘任机制和“责大多得,重责多得,能者多得、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四)学校行政领导退居二线的界定是各级领导必须考虑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目前宁远教育的人事困境。教育界人士和教师们认为:从事教育工作不同于搞其他工作,担任校长职务需要有科学专业知识、教育管理经验,还要在教师中有一定威望。一个校长到了48岁或者稍大一点正是在各方面都成熟的时候,如果不分业务水平高低、领导能力强弱以及身体是否健康、精力是否旺盛,都采取一律“退”的办法不一定是“上策”。有人说,人的实际年龄应当综合考量自然年龄、健康年龄、心理年龄,有的人自然年龄只有四、五十岁,但已未老先衰;有的人六、七十岁了,看上去还很年轻,体力精力都还不错。所以说,退居二线年龄不宜一刀切。但如果没有年龄限制,又容易造成学校领导人的过度老化,甚至终身制。我们长期忽视教育科学,忽视教育理论,也忽视教育实践,现在如果把年满48岁有经验的校长都换掉,那么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将会大量流失,对发展宁远教育事业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学校领导退居二线要视身体状况年龄应控制在55岁。过了55岁从一线退到二线,可任督导或顾问等职两年左右,在全退之前设臵一个缓冲期、适应期。总之,不能人走茶凉。学校不应忘记他们,学生不应忘记他们,社会也不应忘记他们。

(五)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债务偿还力度。学校欠债,归根到底是政府欠债,逐步偿还债务,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义务教育轻装前进,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县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偿还欠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与上级的衔接,积极争取扶持,早日还清学校债务。

(六)启动实施村校教师安居工程。教育局要根据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分布情况,拟订教师安居工程周转房建设计划。建议县政府将农村学校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和实施安居工程规划,逐年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为广大边远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解除后顾之忧。

(七)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缩小教师间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础仍显薄弱,只有迅速采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基础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才能推进我县教育强县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了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石亭小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我校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

一、现状与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在我县农村小学整体上出现了教师队伍“老龄化”的现象。这种趋势令人担忧。因为这些年纪大的教师,他们仅凭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后的义务教育课程,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二是专业教师不足。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像微机、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科学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尤其是小学英语从三年级开始,点多面广,教师不足,数量有限,质量更不行,教师几乎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过来,难得有英语专业的师范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知识面窄,发音不标准,教法不得当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三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我县农村小学中老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一半多,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有的还从事着农业种植,对教学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四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教师请假成了家常便饭。五是教师分布不平衡。我县有教师5000余人,满足教育教学绰绰有余。但由于分布不均衡,造成离县城较远的边缘乡镇小学缺编,而离城较近的小学却呈现出人浮于事的状况。缺编的学校,教师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不高,反而是玩的玩、干的干,更让那些在高年级任课的骨干教师心理不平衡。

2、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减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

农村父母们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 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不少农民外出务工,将孩子带在身边,送进城市学校就读,客观上造就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

4、教学科研流于形式,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能依靠制度强制推进,教育局采取拨款3、4万元到奖励推行“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示范校就是一个例证。但在宁远大多数教师认为从事教学研究是年轻教师的事,甚至是教育专家的事。即使开展教研活动,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把教学研究看作是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途径,评课也多为应付性地简单说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人不能完全投入,不是跑题,就是不了了之,缺乏应有的争论,体现不出教研的气氛。这种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效益低下,不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影响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

5、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导致农村生源流向城区学校,形成城区学校生源爆满,农村学校难以为继的现状

长期以来,城区学校占据着绝大多数的优质教育资源:政府的政策向他们倾斜,政府的资金向他们投入,优秀的教师优先分配,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更是将教师培养培训、评先评优晋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之类的指标向他们倾斜……所以,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城区学校都要比农村学校强十倍、百倍。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城镇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而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小,不少过去农村优秀的和较为优秀的教师(持别是年轻教师)调入城镇,因而在广大农村,教师“一大三多”(年龄偏大、民办转正的多,接班进修的多、后取学历多)现象相当突出,大量农村生源流向城区学校,形成城区学校生源爆满,农村学校难以为继的现状。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农民的要求,关注、支持、扶助农村学校的发展,想方设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6、宁远的有偿家教愈演愈烈,县城学校教师“生财有道”,损害了宁远教育的形象

校外家教,势头强劲,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干扰和影响正常的工作安排,甚至影响到老师个体休息、健康和家庭正常生活。此问题,也影响到宁远教育“大形象”、“大品牌”的树立和巩固,不再是一个个体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宁远教育发展的大问题,必须想办法着力解决。

7、宁远教育评价制度城乡一体化不利于农村学校的发展,还需要改革

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有什么样的评价指导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制度和标准,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结果。长期以来,无论是对城区学校,还是对农村学校,都是运用的同一套制度、同一个标准、同一种模式来进行评价的,结果是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是越评越好、越评越强,农村学校是越评越差、越评越弱,这种只重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激励和发展功能的评价制度对农村学校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就拿教育局2011年上期的教学质量评价来看,有的学校教学质量这一项的罚款就达2万元之多,办学规模小的学校一个月的公用经费就没有了,这样评价的结果只能是优质学校更优质,差的学校将面临关门停办。这实际上也是在人为地制造不公平,就足以证明这种评价是不科学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应建立起对不同学校的分层评价体系,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将“发展性原则”作为评价的最关键性原则,同时,评价不能再仅仅以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所学校一切工作的优劣,应树立起“全面评价观”。

8、教育发展外部环境不优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建设而言,涉及到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累计约100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30多个。从数量上来看,重视程度之高,涉及面之广也许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但是,一些法律法规不但没有成为保障教育发展的工具和推进教育发展的动力,反而却成为了束缚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的枷锁。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全面性无形中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这里仅举一例予以说明。

案例1:为尊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生和家长把这一条款当成了干扰阻挠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的“重要依据”,多数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即使发现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甚至是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或者说不敢惩戒和教育,导致学生从小就失于管理和教育,有些学生甚至在学校为所欲为,学生家长到学校飞扬跋扈。

二是宏观行政管理长效机制缺失,一刀切、行政指令干预过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随时可见。

三是教育外部发展环境欠佳。教育事业直接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对教育的批评乃至批判之声此起彼伏,社会舆论明显存在“一边倒”的现象。一些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无视教育规律、无视教育乃至学校发展的现状,播报、炒作部分影响学校正常教

育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所谓“问题”,甚至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全部归罪于教育。

宁远的教育发展到今天,学生、学校和教师到底谁是弱者?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是上帝,家长是皇帝,教师是奴隶。这种缺失和错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那就是宁远教育的外部环境造成的。在宁远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宁远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到学校检查、收费、罚款、摊派;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要求学校订阅部门报刊:党报党刊学校最多,部门报刊种类学校最全。

9、和谐校园的建设任务不轻,落聘校长成为制约宁远教育新的因素 运作机制不畅、政令不通、执行不力、岗位不守、责任不尽的现象时有存在,形势不清、危机不忧、是非不分、理解不足、尊重不够的现象部分存在,特别是今年以来那些落聘校长的安臵问题已经引起了宁远所有教师的关注。落聘校长原来是学校的校长,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理应比普通教师要高,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校长落聘了,可以不上班,可以上访,可以与改革的政策对着干。那么将来教师落聘了也可以不上班了,也可以上访了。宁远教育改革走进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

10、宁远近几年校长和学校行政领导退居二线数量增多,积重难返,制约了宁远教育的发展

前几年,宁远教育在选拔校长和学校行政领导时,规定凡48岁以上的教师或原任领导,一律不准竞聘校长了,凡年龄巳达48周岁者,都必须“退居二线”。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教育界人士反应强烈,宁远教育受到很大影响。中小学中“退居二线”的原领导都退回了家中,不再上课,这是宁远教育的一大损失啊。学校行政领导退居二线的界定是各级领导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

11、农村小学教师住房十分紧缺,安居工程不到位,阻碍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解决了农村学生无教室上课和在危房里读书的困难和矛盾。但大量农村教师无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我县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无住房,这些教师居住在边远地区,他们大部分属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距学校较远,有不少教师属于外乡(镇)籍教师,他们居无定所,生活不便,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正常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老教师难以稳定,新教师难以聘用,成为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乡村教师的住房条件,使他们安居乐教,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学校背负的债务巨大,成为教育发展的又一瓶颈

宁远大部分学校的巨额欠债,已成为我县近几年教育的沉重包袱。县委县政府必须下决心解决学校的负债,否则债主纷纷上门索债,将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二、设想与建议

鉴于上述突出问题,我认为,我们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应当坚持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集中有限财才、人力,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教师队伍,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效益,建一流学校、办优质教育,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起好步,为基础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奠定好基础。

(一)因地制宜加大教育投入,根据预测和规模,合理安排合格校建设,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想方设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一是资金投入要公平。现今,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热衷于搞所谓“窗口校”、“示范校”,实际上是在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的人事管理上要公平,不能把优秀的干部和教师总是往城区学校调,这样做既削弱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又造成了农村学校的不稳定。很多农村学校的领导之所以不愿意花气力、投财力培养教师,原因就在于辛辛苦苦培养的教师最后都成了“飞鸽”。当然,这也是与农村学校待遇低、负担重,留不住人分不开的。农村学校“待遇低、负担重”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所以,我认为教育公平问题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从主观上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否则,不仅谈不上发展农村教育,还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妥善解决落聘校长的安臵问题,是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各级党政组织、用人单位和落聘校长自身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和主动配合。就落骋校长而言,要正确对待职位的进退和工作岗位的变换。不能仅仅陶醉和满足于过去的成绩,而要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历程作深刻的总结和反思,正视现实,检查不足,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事业发展大局的关系,把岗位和角色的转换当成人生中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重新振奋精神,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分配和用人单位的挑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积极进取,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用人单位尤其是新任校长而言,既要会识人、用人,也要能容人。对待落聘校长,不能只斤斤计较他们年龄偏大、精力不济、公私不分、人际关系不畅等短处,而要主动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接纳他们,要有不计前嫌、礼贤下士的宽广胸怀,主动听取他们的治校建议,努力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管理和教学氛围。在岗位安排上,量其所长,合理安排,积极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就

各级党政组织而言,要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妥善处理落聘校长问题,始终把握全员聘任制的正确方向。首先,要对离任校长(包括落聘校长)及时进行经济和行政责任审计,保证工作的及时衔接。同时,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给每一位离任校长(包括落聘校长)的任期行为给予科学的评价,给每个同志一个清楚的说法。其次,要主动做好落聘校长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多从自身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提高认识,理顺情绪,调整心态。因此,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因事设岗、按岗聘用、能者上,庸者下、上下畅通”的人事聘任机制和“责大多得,重责多得,能者多得、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四)学校行政领导退居二线的界定是各级领导必须考虑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目前宁远教育的人事困境。教育界人士和教师们认为:从事教育工作不同于搞其他工作,担任校长职务需要有科学专业知识、教育管理经验,还要在教师中有一定威望。一个校长到了48岁或者稍大一点正是在各方面都成熟的时候,如果不分业务水平高低、领导能力强弱以及身体是否健康、精力是否旺盛,都采取一律“退”的办法不一定是“上策”。有人说,人的实际年龄应当综合考量自然年龄、健康年龄、心理年龄,有的人自然年龄只有四、五十岁,但已未老先衰;有的人六、七十岁了,看上去还很年轻,体力精力都还不错。所以说,退居二线年龄不宜一刀切。但如果没有年龄限制,又容易造成学校领导人的过度老化,甚至终身制。我们长期忽视教育科学,忽视教育理论,也忽视教育实践,现在如果把年满48岁有经验的校长都换掉,那么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将会大量流失,对发展宁远教育事业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学校领导退居二线要视身体状况年龄应控制在55岁。过了55岁从一线退到二线,可任督导或顾问等职两年左右,在全退之前设臵一个缓冲期、适应期。总之,不能人走茶凉。学校不应忘记他们,学生不应忘记他们,社会也不应忘记他们。

(五)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债务偿还力度。学校欠债,归根到底是政府欠债,逐步偿还债务,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义务教育轻装前进,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县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偿还欠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与上级的衔接,积极争取扶持,早日还清学校债务。

(六)启动实施村校教师安居工程。教育局要根据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分布情况,拟订教师安居工程周转房建设计划。建议县政府将农村学校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和实施安居工程规划,逐年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为广大边远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解除后顾之忧。

(七)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缩小教师间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础仍显薄弱,只有迅速采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基础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才能推进我县教育强县目标的实现。

第三篇: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

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村民自治法的颁布实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必须对农村三十改革发展进行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从中找出规律,以指导今后的实践,使我国的“三农”工作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三十年来韶关市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

韶关市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三农”政策,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为目的,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的不断繁荣。

1、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的建立和先进实用农科技术的普及推广,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全市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73.18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107.8万吨。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育出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4个。2007年,34个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带动紧密型农户17.92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37%,使户均增收2988元。培育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形成“一乡一品”专业镇(村)100个,涌现出种养专业大户2万多户。建立了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102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其中6个被评为省农业名牌产品。乳源县和新丰县分别被评为全国和广东省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三是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年均增长10%,2007年,农业总产值达124.6亿元。

2、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落实了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初步建立起农民增收减负的有效机制。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基础上,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306元;相对贫困人口从2006年37.19万人减少到28.49万人。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基本完成,“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96%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启动。计划生育率稳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3、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仅2003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24.43亿元用于农村生产生活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住房、交通、通讯、用水、电力、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条件。2007年完成镇通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后,全市行政村实现了“四通”(通路、通电、通讯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同时,在帮助1.37万户农户完成住房改造,使60%的农户入住楼房或红砖瓦房的基础上,基本完成了“五改”(改厕、改水、改灶、改圈、改路)任务,并有13.1万户57万农民用上沼气,美化了村容村貌、优化了环境卫生、改善了基础设施。

4、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通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支部加协会”、“民情日记”、“民忧档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住农村等一系列活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

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全面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一大批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致富能手当选村“两委”干部,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韶关市农村三十年改革与发展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条件下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把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

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直接面对千变万化的国际大市场和产业组织化程度极高的国际农业企业以及其优质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投入的历史欠账较多,加上土地承包后的分散经营方式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难度,导致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难以应对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高频率自然灾害。

(二)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根本出路。但家庭承包经营不利于组织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生产。虽然国家先后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由于要遵循自愿原则且承包户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要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使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的设想难以实现。部分农户因担心风险而不愿意流转承包经营权,部分已经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无法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也不肯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因而形成了生产业余化、农村“空心化”、劳动力老龄化和土地丢荒现象,土地经营权难以向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种养大户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难于开展的状况比较普遍。至2007年底,韶关市耕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为

7.3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1%。土地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直接导致农业产出的低效益。如韶关市去年每亩水稻平均收入768元,成本585元,利润仅183元。其最终结果是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如2000年和2006年,韶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793元、3976元,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7209 元、12039元,两者之比为1:

2.58变化为1: 3.03,对比差距拉大17.4个百分点。

(三)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弱化。主要表现是,少数村委会主任片面理解村民自治,拒绝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一些村在选举中受到宗族和家族势力影响,出现拉帮结派、操纵选举现象;有的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以权谋私;有些党员干部致富能力不强,群众威信低,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协调力;少数村的社会治安差,黑恶势力有所抬头,封建迷信泛滥等,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三、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韶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粮食和农产品

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重点,认真总结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效破解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全市农业增加值保持年均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努力破解“四个难题”。

(一)破解农业集约规模经营与土地分散经营相矛盾的难题,催生现代产业。培育和引进现代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丢荒和产出效益低下问题,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一是不断创新土地配置政策,以土地的集约经营催生现代农业产业。围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加强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一切限制性规定,逐步建立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三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土地使用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推进农村土地征地制度改革,大胆探索村民委员会以货币补偿、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社会保险、财产经营等多种补偿安置方式,向承包户征用土地用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办法。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参与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效益。五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和仲裁,健全调解、信访、仲裁、司法等纠纷调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破解农村基层党支部与村委会工作不协调的难题,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依法有序进行。一是依法确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主要职责和法律地位。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政治领导者,村委会是具体村务的主要管理者。二是加强对村委会选举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村民自治法》,充分发扬民主,防止宗族势力和地方恶势力操纵选举,保证基层组织依法民主选举,使守法律、有文化、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能人进入村级领导成员。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实现村务民主决策。完善财务监督制度、人事监督制度,实现人财物民主化管理。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促进村务工作民主化。四是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五是加强对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

(三)破解农民就业创业技能不高的难题,促进农民增收。使广大农民更快富裕起来,是农村改革发展的目的。要不断探索拓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渠道。一是生产增收。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使之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渠道。二是就业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人力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创业增收。加大农村创业人才培训,全面启动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创业能力。特别是要抓紧实施韶关市去年颁布的《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农村优秀青年和外出返乡人员创办各类经济实体,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四是财产增收。认真贯

彻物权法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保护农民对山林土地的经营收入和房屋等不动产的增值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五是政策增收。健全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把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护农政策及各项补贴措施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六是社保增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参保覆盖面,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工伤、生育、失业等劳动保险制度,逐步健全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在内的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破解“三农”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难题,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要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优先位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与保护力度,逐步把县以下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纳入政府投资的范围。要健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农业投入长效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增加对农业、农村的金融和科技支持。建立健全包括农业保险、农业标准化建设、农技推广等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抓好与农民生产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公益性农业推广体系,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篇: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的剖析材料

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的剖析材料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认真对照检查、深刻剖析,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作风等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学习主动性不强,很多时候忙于日常工作事务和各种应酬,没有挤出时间认真地进行自学,学习不深不透,学习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毛老思想、邓领航人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把握往往只限于知道其内容,但对其深刻的内涵知之甚少。

(二)、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思路不宽,很多时候还是循规蹈矩,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存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缺少创新意识,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

(三)、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在有的工作上只着重于下达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满足于不出事;没有很好地深入实际,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

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认真分析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自已对马列主义、毛老思想、邓领航人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各种新知识的学习不够,认识不足。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思想上存在着重工作轻学习的顽疾,学点自已有用的东西,能搞好自已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作祟,放松了学习,影响了自已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自我批评,认真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开拓进取,从自身做起,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胡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之一就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老思想、邓领航人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邓领航人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还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各业务知识,进一步增强法纪观念,增强法纪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勇气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要热爱城管事业,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深入钻研,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学习,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加强与同事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时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堂堂正正做人。在工作作风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总之,今后我将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第五篇:影响我市科学发展突出问题

影响我市科学发展突出问题

着力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的五方面突出问题。

一、着力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问题。近年来,丹东市坚持开放创新,经济社会保持科学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问题。如果不转变观念,继续沿用老办法、老经验,就难以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就会错失发展良机,妨碍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当前,要努力克服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的观念,克服忽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忽视民生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的“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实现科学发展。

二、着力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问题。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发展,选好路径最重要。从丹东市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看,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四个突破”。

1、是拓宽视野,拓展思路,突破思维定势。着力解决思想僵化、意识陈旧、方法老套、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消除思维定势,以新视野谋划发展,提出新思路、找出新办法、推出新举措。

2、是勇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陈规陋习。着力解决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循规蹈矩,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勇气和能力的问题,鼓励创新,为加快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之源。

3、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突破经验模式。着力解决凭经验主义,不敢解放思想,不想解放思想,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突破经验局限,大胆创新,闯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四是敢于取舍,勇于奉献,突破利益格局。着力解决部门小集体和个人本位主义的问题,敢于取舍,重建利益均衡的新秩序,推动和 谐发展。

三、着力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的认识偏差问题。解放思想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的本质是实事求是。着力解决偏面强调经济增长,简单地用GDP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忽视协调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活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方面衡量指标的问题。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增长度”、“发展度”、“协调度”、“和谐度”、“持续度”作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着力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当前,我国新旧体制的转换不断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一些障碍,大都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有关,比如,近年来,一方面资源、能源的供应非常紧张,另一方面资源、能源的滥用、浪费又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与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有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在一些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通过继续解放思想,破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证。

五、着力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氛围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营造促进科学发展的环境氛围。

1、要焕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以思想的更新激发昂扬的斗志

2、要推出改革创新的新举措,以改革寻求突破,以创新推动改革,把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行动。

3、要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工作推动力,敬业尽职,营造敢想敢干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良好氛围。四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五要 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做到服务大局,通力协作。六要强化廉政制度建设,做到严于律己、勤政廉政。高度关注民生,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心上,努力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

下载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破解制约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突出问题的对策思考

    破解制约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突出问题的对策思考 地矿部门从建国初期一直到属地化管理以来,多数改革都是以行政命令为手段的自上而下进行,由于没有严格遵循地质工作的内在规律和......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 勇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文章指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加快农村......

    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康家会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协联络组长 刘凤仪 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

    2013-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行业快速发展,地位和作用得到彰显的同时,还面对着很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一、成本急剧上涨 以广州为例,2010至2012年三年间,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社......

    关于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大讨论情况汇报

    关于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大讨论 情况汇报为深入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4月6日,我局召开了以“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

    索池乡影响发展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方案

    索党发【2010】19号关于上报索池乡影响发展环境突出问题 整改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优化办: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乡发展环境,结合我乡实际,经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影响我乡发展环境的......

    乡影响发展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

    XX乡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关于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的若干措施》、《关于在全市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突......

    影响发展环境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心得体会

    影响发展环境干部作风突出问题 集中整治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集中整治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的学习,我就当前干部工作作风的“庸、懒、散、私、奢、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