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自我评价
如何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自我评价
摘要: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以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获得音乐技能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事实上,音乐学科教学的内容除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和知识获取的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
关键词:音乐教学、自我评价、主体、引导、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三维目标的视角来看待课堂评价,即时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那么,什么是音乐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呢?音乐学科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的处理过程,是一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即在每一堂课中,每一项活动中进行的评价。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师或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作出的立即反应,能引导和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如果我们的即时评价能为培养出一大批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打下基础,那么就是最成功的。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上运用即时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呢?以下是我提出的几点观点:
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音乐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音乐学习的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即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知人易、自知难,当一个人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别人的时候,很容易做到心如明镜,把别人的优点、缺点看的一清二楚。但如果要反观自己,则往往优点看得多、缺点看得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仅能使人全面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能使人在认识自己不足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奋斗目标,自我加压,奋起直追,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他独有的一面,绝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能理解学生,就是要能体验和理解学生的情感或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应用期待的目光,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达到超越他现有水平的效果。其次,要善于真诚、亲切、积极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才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应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懵懂无知,不但不能评价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小学生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逐渐培养,发挥教育的积极能动作用。如果一味认定学生年龄小,采用“授——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必然阻碍了学生心理发育,并且不能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音乐学习。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明白自己学习音乐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认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小学生音乐教育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小学生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小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评价和与音乐活动有关的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基本素质发展评价。二是坚持对小学生音乐活动的评价。其中包括对学前儿童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的评价。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师评忽视了被评价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想让孩子真正得到发展,变被动为主动,我觉得把评价权交给他们自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下放评价权,在观察、记录、实验中关注孩子的自评和互评。这样的评价虽然显得单薄,但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评价标准。
二、评价的方式与手段
1.教师要即时评价,抓住正面评价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给予及时的鼓励,调控和引导评价活动。教师评价时要注意评价要真诚,针对学习状态敞开,如在上课前准备:“你看,走进教室的时候,老师就看到你准备好了音乐书端正的坐好,看起来学习的劲头很高。”欣赏过程中:“你听的非常的认真专注,肯定能听出不一样的变化。”针对课堂上不同的过程,教师给予各种评价,让学生不断地有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打开了学生学习和求知的欲望。
2.情感、态度的自我评价
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音乐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音乐日记。学生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音乐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音乐的兴趣。
3.个性化评价,权利反转积极引导
音乐课的学习比一般文化课的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更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绪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师生的评价也应注意体现出学生的个性性格特点,绽放音乐个性色彩。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更多的强调了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任何结果都必须由教师一人来评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发展,变被动为主动,我觉得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评价至关重要。
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对自我评价能力有一定影响:在个案记录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性格特征所具备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各不相同,稳重内向的孩子往往自我评价的意识更强一些,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能够及时地将他评转化为自评,并努力使自己积极向上。活泼外向的孩子自我评价的意识稍弱,他们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对自己的评价则无法坚持,主要表现在持久性较差,但评价的准确性较高。性格暴躁的孩子缺乏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在脾气温和时自我评价准确,一旦冲动起来就完全忘了控制自己的言行,自我评价的约束力也抛之脑后,受情绪的影响较难改变。而反应迟缓的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弱,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脱离了他评,几乎没有多少自我评价的意识。当然,这些只是一些普遍现象,并不是绝对的。有的学生还具有双重性格,他们的评价标准则有两面性。
首先,学生有权评价自己,也有权评价他人。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反转”,让学生大胆地自评、互评,评价、了解、鼓励自己或他人。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常请学生上来或展现一段优美的舞姿,或描绘歌曲表现的意境,或做一回小老师,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如何唱好新歌,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评或互评的评价之中,使学生每节课学有所获,在每节课后都能余兴未了,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其次,学生更有权评价老师,教师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轻松、愉悦、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如:我在歌曲范唱完后,诚恳地问学生:“老师唱的怎么样?”同学们会积极地发表各自的见解。在这样一个愉快、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师生共同懂得了怎样更好地来学习音乐。这样的评价体系是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
三、评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因此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为审美教育服务,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适应音乐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且,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都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之中。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应根据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避免单纯的知识技能技巧考核。
新的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做出评价,而且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
以前的评价受科学主义的影响,多采用标准测验等量化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具有比较标准、便于实施等优点,被广泛的运用,如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学生音乐能力测验或音乐学习水平测量,进行定量测评,以获得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等级或分值。量化评价方式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但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因为有许多因素是无法进行准确定量的,但还是有很多教师选择定量评价。而相对的说定性评价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整体性的情况,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评价,从而给学生一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但这种评价方法对评价者要求相当高,工作量大,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大多数教师并不喜欢用这种方式。采用定性的评语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和进行测量的定量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为了使评价的各项原则能够更好得以实现,是评价更加科学、真实、准确,并更便于实际操作,必须尽可能地将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起来,使其利弊互补。
四、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从思维中体现出评价的水平,从学习中提高评价的水平。同时,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习活动的全面性。由此,我探索了一些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充分地感到自己的主体意识,激发思维,从而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好奇和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注重在新课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埋藏创新意识的萌芽。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各自动脑动手,出现问题时可及时进行交流,集思广益,促进学习相互性。1.范例评价
低年级初入学的小学生,一般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多依赖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教师一个个评价的范例吸取一定的评价标准,逐步掌握评价方法。2.对他评价
学生从教师的范例评价中受到启发,以教师的评价作参照,模仿运用到其他同学身上,体验评价活动。评价主体──双向互动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除老师评价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例如:平时实验、探究过程中,都是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主,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避免了片面地给被评者无情地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情况,给评价中的后进者以鼓舞,给先行者一个更远的目标;给受挫的心灵以勇气,给骄傲的头脑以清醒。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自我评价
个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个人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由于个体从周围的人们中分离出来,并和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的东西加以比较的结果。即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他评基础上的,也只有在对他人的评价中,把别人和自己比较,不断调整对自我的评价。刚开始学生的独立评价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领会了评价的范例,并获得了对同学的评价经验之后,就能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自评活动中来。
音乐的美丽是保持生命激情的原动力,音乐教育需要用多变的音乐手法、旋律和各种音乐的元素结构生活的虚像,探讨人性的本真,持续性地感受音乐,才能激活真情实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这一类的精神活动从传授到接受并完全吸收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效果发生的时间周期长,无规律可循,甚至难以预测长远效果,这方面的评价就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观察用定性评价来展现。
通过评价,学校和社会可以验证音乐课程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教师可以掌握音乐教学计划和目标的事实性,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习;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绩,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学习。虽然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评价只是评价的一个方面,但只要我们教师能合理有效的运用评价,就能使学生评价的真正作用得以体现。
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但据已有的研究表明,由于受认知水平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缓慢的,且稍有松懈,它就会落入意识的边缘区,暂时遗忘甚至中断。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必须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并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成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比重不断变化,逐渐达到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和独立,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策略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3.《音乐教学实施指南》,朱名燕
彭志修,2003年5月版 4.《艺术课程与教学论》,胡知凡,2003年9月版 5.《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2003年7月版
6.参考http://ah.righthere.com.cn/ResouceCenter/ResourceDetail.aspx?ID=71186 7.参考http://fanwen.chazidian.com/fanwen272033/ 8.参考http://
第二篇:让小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成长
让小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成长
漠源中心校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是激发人向上进取的内在的动力。一个人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往往起始于小学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也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长期以来,在观察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他们在自我评价方面有以下几种不健康的现象:
一是轻信成人对其具体行为的评价,简单重复成人的评语;
二是评价往往是简单的、片面的,评价自己往往是好的方面多,评价他人则是不如自己或差的方面多;
三是评价往往是笼统的,只看行为效果,而不看行为的动机。
小学阶段是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大脑神经系统迅速发展,大脑对各种刺激都很敏感,模仿性、可塑性很强。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我非常注意抓住契机、创设情景,相机诱导,萌动儿童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客观评价学生的行为,为学生自我评价做好示范
小学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起步的阶段。他们的进步是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的评价,对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应该尽量避免那种对儿童高标准、严要求式的评价。比如,有的老师对表现差的学生,不是冷静地和学生一起分析差的原因或指出改正的措施,而是运用对比方法,即把他们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比较,责备其是坏孩子,甚至把他们说成是孬货,这样会是学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失去学好的信心。因此,老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学生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指出他们应向班上的哪些同学学习,多些正确引导,少些批评责备。好听的话,连大人都喜欢听,何况小孩呢?对做错事的学生,指明哪儿做错了,应该怎样做,不要一见学生做错事,就一句话就你不好,指明做对了要坚持,那件事无意中发生的,下次要注意,这样的评价既客观、公正,又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对学生的表现,做笼统的评价,很容易扼杀他们努力的火花。有时候学生一天甚至一周的努力会由于自己偶尔一次的淘气而失败,本来期盼着受表扬,结果以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告终,这样的评价就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
教师对学生客观的评价还应表现在他能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和闪光点,对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予恰当而及时的评价。这倒不是说每个人都评为好学生,那样的话又是另一种不公平了。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目光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比如说,每月的班星月榜,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进步了,就应给予鼓励;一位学生主动扶起摔跤的同学,就可给
他星;一位学生上课发言很积极,同样也可给予一颗星。星不应成为十全十美的标志,而是老师对学生的行为表明一种肯定的态度,这定能使学生不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是针对学生个体行为的肯定,这样的评价是随时随地进行的,每个学生在各种场合都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往往表现得劲头十足,他得到一次表扬,期望得到第二次。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一直支持他向成人所希望的方向努力。
通过以上所述,老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是使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正确的认识自己,并从中也学会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他们今后自我评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一方面,小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最容易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极少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具体行为,如他们常说:“我懂事”、“我好”、“他打人了”等话,老师可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提高其认识自己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启迪学生树立良好自我评价的意识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是相对于自我评价的依赖性而言的,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老师和父母的评价,因此老师应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中形成队自己较为正确的评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老师可能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评价,这样就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使之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阻碍学生正常的发展,因此老师应注意倾听学生委屈的申诉或反驳,耐心地分析和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逆反情绪。同时老师还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误和不足,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如一次自由活动时,一女学生哭着向老师告状说一男生打她。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批评了那打人的男生,男生对此很不服气,后来老师了解到,原来那女生故意把男生文具盒推在地上,男生只是顺手推了她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及时向学生承认自己没有弄清楚原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对学生在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概念,老师应及时地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评价水平能力的形成。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儿童时期教学中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尚未成熟,我们应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育 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18-01
传统课堂枯燥乏味、气氛沉闷。一年前,笔者的课堂基本如此。这样的课堂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每节课都有少部分学生上课睡觉,部分学生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后来,笔者有幸参加了县级ms―eepo培训,成为课改成员之一,初步了解了有效教育教学理念,后来又通过各种途径观看了孟照彬教授以及地方专家的优秀教学视频。通过学习,笔者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年来,笔者运用有效教育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笔者从课文朗读、写作教学和文言文教学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转变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沉闷现象。
一、让学生在朗读环节动起来
在讲授新课文之前,笔者结合有效教育理念认真备课,设计好教案,在朗读这一环节,笔者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其他环节安排的活动相对少一些。学生可选择多种读的方式,有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竞赛读等,让他们读出感情,读懂文本内容。
例如在执教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的著名山水游记《小石潭记》(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时,笔者在讲授课文之前,只简单介绍作者的背景,便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扫除文字障碍,自由朗读,接着进行小组竞赛读,评出优胜组,然后让学生进行个别读。接着,笔者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让男、女生竞赛读父亲买橘这一片断,看看哪一组最能读出父子情深的感情来。执教老舍先生的《日出》(节选)时,笔者先让全班同学看一段关于李石清和黄省三的对话小视频,然后让学生推荐四名同学上台,分角色进行朗读。在朗读前,笔者告诉这他们在表演时可适当加上神态、动作,台下负责解读舞台说明,于是台上、台下一起演,表演时大家都凝神专注,投入到表演当中。学生在表演中自然体会到人物性格特点。这样的教学,学生乐在其中,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动起来
作文教学,特别是材料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学生很难去完成,课堂气氛也会很沉闷。笔者的做法是:首先,给出材料作文的内容,提示学生:“化难为易,把材料作文的题目想象成话题作文的题目,想想你准备从哪个角度去写,写什么,然后安成一个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或全命题作文的题目。”交代之后,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思考,并让学生把题目写在微卡上(便于交流),写出一个题目。其次,大组内开火车交流三分钟左右,即把刚才自己写好的作文题目交给其他同组的同学看,自己可以看别人的题目,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交流作文题目后,笔者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列好提纲,选择写作素材,用十分钟左右独立地进行片断创作。再次,让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交流刚写完的片断作文。最后,各组选出一篇优秀习作在全班交流分享。课后再让学生整理成篇上交。
在作文教学中,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教师都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既让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展现才华,也让发言的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及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打开了思路,学生的思维一旦活跃起来,就可以做到一气呵成,下笔成篇。因此,作文教学要尽量让学生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所思所想,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动起来
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文言文课堂枯燥乏味,文言文所写时代与当今时代距离较远,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到比较陌生等,因而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觉得像在“啃天书”或在“念经”。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可做,而不是被动地听课。例如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笔者的做法是:先出示任务要求,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然后让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选好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在全班交流;在理解分析课文时,笔者出示关于文本解读的四至五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找出答案并进行抢答;在课堂检查古诗词的背诵或文言文的翻译时,笔者也让各个团队自行完成,由各组队长负责本团队的检查工作并上报科代表,科代表再反馈给老师。对个别没能如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笔者及时了解情况,对其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都动起来了。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总之,课堂上只要教师善于调控课堂,多次进行动静转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让每名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气氛自然会变得和谐,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融洽,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内容提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要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篇目,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可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而且文章的选取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以学生完全能够读通、读懂。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教师应该甩开臂膀、大胆放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亲自进入文本,感受文本,和文本展开对话。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学生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且为深入解读文本打好了基础。所以只有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生感受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放弃自己设计问题而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主动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时刻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学生当成语文教学的中心,把问的权利赋予学生。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问,要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提问,并且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这样做就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唤起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把学生真正地调动起来主动去求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对于难以理解的难点和没有涉及的重点问题,教师应以点拨启发为主,绝不能一股脑儿地把答案抛给学生。学生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自己解决了相关的问题而且还能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甚至是备课中的空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更有利于形成一个真正的主动学习的和谐集体,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
长期以来,形成这样一种固定的模式:学完一课后教师就这一课的内容给学生们布置相同的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如果学生做出来的与老师的要求相符合或相近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且经常会出现因学生的层次不同而照抄作业的现象。如果把课后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决定,甚至把交作业的时间也让他们来把握,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布置作业,从而用个性化的作业来弥补学习中的漏洞而且也避免了指令性作业中重复机械的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设计作业,当然要掌握该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甚至翻阅资料、反复斟酌,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完成作业后,不妨让学生自己分组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检查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过程。
四、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完一课后,就把这一课内容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构建出知识网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没有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全盘照搬,其巩固复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把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复习的任务交给学生,一课学完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自己理清知识点,明确重难点,明确薄弱环节。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把“厚书读薄”,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网络,而且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弥补。更为重要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会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总之,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前行
摘 要:本文利用教材和学生中的可评价因素,设计了一节数学复习课,采取了教师指导下的个体、小组、集体、师生互动的“自我评价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探索、交流、评价、欣赏学习形式,通过探一探、评一评→练一练、评一评→理一理、评一评三个评价交流环节指导学生展开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的课堂学习活动,让评价融于教学的全过程,让评价为教学服务,使评价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挖掘 自我 评价 激励
一.自我评价学习资源:
国标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15页例6。
二. 自我评价学习因素:
1.教材:含有利于学生参与自主探索和自我评价的因素。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这节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小学各类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等知识后的一次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当中含有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归纳、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灵巧性、知识的技能、思维形成过程、学习方法与情感等可供学生评价学习的素材,它不但利于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进行自主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自我评价。
2.空间: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是利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因素。
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价是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可以促进自我评价的展开,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又可以不断提升他们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高年级学生已有的初步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学习。
3.学生:具有参与自我评价活动的能力因素。
我所执教的六(5)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学习氛围好,有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和探究意识,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地积累,他们是参与评价活动的主体。把评价的机会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捕获知识、提升能力。
三.自我评价学习目标:
1.采用自我评价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整理归纳知识中评价自己,并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拓展数学思维。
2.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初步学会对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作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情感与态度作评价,感受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
四、自我评价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下的个体、小组、集体。
五、自我评价学习的主要环节:
(一)复习数量关系的转化。
请用不同语言描述“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倍”两者之间的联系。
(用不同的语言叙述数量间的关系,为学生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和评价学习提供思路,做好铺垫。)
(二)指导学生结合例题进行自我评价学习。
整个评价学习有如下三个评价交流活动:
1.探一探、评一评
基本环节: 理解题意(第115页例6)各自尝试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组内的评价交流活动 小组代表评价汇报。
评价交流内容:
(1)每一种解法用了什么知识?请说出每一种解法的思路。
(2)你喜欢用哪种知识解答?为什么?
(把对知识的整理归纳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整理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选用自己熟悉、喜欢、简便的方法解答问题。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前行。)
2.练一练、评一评
基本环节:自己做一做(第116页做一做)组内交流自己的解法 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解法 欣赏学习别人的思维方法 错例剖析 拓展练习(第117页6、7题)评析
评价交流内容:
(1)用不同的知识解应用题主要包含了哪几种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在选用不同知识解题时,分别要注意什么?关键要抓什么?
(3)在与伙伴们的交流评价学习中,你欣赏哪些同学的思维方法?为什
么?
(再次把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过程的评价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对自己或他人的解题方法、特点、规律、学习方法的评价交流中,懂得倾听、在倾听中学会欣赏、学习同伴巧妙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一些数学问题展开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进一步提高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拓宽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辨析水平。)
3.理一理、评一评
评价交流内容:
(1)以“这节课我……”为题,请你对自己或同学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效果、学习情感谈感想作评价。
(2)填写自我评价表。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自我评价表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a b c d 会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会说出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会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比较 想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自主探索学习能力 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这节课我最成功的是,还需改进或努力的地方有。我欣赏 同学的。你最想说的话是
。(把对数学学习的过程、方法、效果、情感的评价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感而发,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自我教育能力。)
六、课例设计分析:
1、整个评价活动,能按设计思路进行,实施畅顺、气氛热烈、效果良好。有的环节,学生的思维超越了老师的设计。如:在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时,不少学生的解法跳出课本的指引去思考,根据知识间的联系,把它转化成整数的知识、比的知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正比例的知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列方程等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答,学生一共用了八种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课本只提供了四种),在对不同解法的评价交流和对错例的剖析中,能较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并不时出现了一些思维的碰撞。
2、整个评价活动,体现了评价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了评价为教学服务。它主要表现在:老师的评价交流内容的设计,紧扣教学内容,目标明确,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三个评价交流环节展开活动,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
3、评价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个数学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小组和集体的评价交流中去完成的,老师并没有过多的介入与干预。
4、从学生对本节课的即时评价中,看到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情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以下是学生对自己本次学习的一些即时自我评价摘录:
·今天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已学知识的比较、整理、归纳,我认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还是可以的。
·我知道了,一个数量关系,把它换个角度去理解,解答的方法就会多了。
·我觉得,解题方法虽然多种,但还是应该选取简单的或自己觉得容易接受的方法。
·我喜欢在和同学的评评议议和“争吵”中去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没有
太多的局限和压力,思维会顺畅,知识也容易接受。
七.上课之后的反思:
1.如何在自主探索学习中进一步凸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作用?
2.如何挖掘对学习暂时有困难学生的评价潜能,让他们也能主动地参与到评价学习活动中?
3.如何创设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评价学习活动中的情景?
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评价与教学的和谐?
以上几点,是这节课表现出来的不足或引发的思考,有待继续探索与研究。
八、上课之后的感悟:
1、自我评价活动必须重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自我”作用,有的时候,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中,只要坚持充分相信学生,把信心和信任送给学生,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评价的目标和方法交给学生,学生的自学、自评、自信、自尊、自我就能得到培养,从而提高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自我教育能力。
2、有效的学习活动,不但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执教老师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及掌握专业技能,善于挖掘教材中评价因素,善于利用评价与反思中所提供的信息,用心琢磨设计好每一次评价反思活动,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