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眼中的石油教育分局生本践行之路思索
有感于孩子在生本课堂中生命潜力的勃发
------我眼中的石油教育分局生本践行之路思索
引子—初识生本
2010年首遇生本,喜欢文学的我在备课本扉页上毫不犹豫地写下一行字:生本教育是通向教育春天的唯一途径。
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扉页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扉页
以上两段话,是最近一年多时间里,我---作为一个高中一线数学教师最喜欢朗读的句子。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出现间或倦怠时,我就会高声诵读她们,字起音落,心灵之波涟漪不断。
在石油教育分局生本践行之路中看到
不知从几何时,怀揣教育理想、饱含教育情怀、力图为油田孩子提供最优质教育的分局上上下下一批教育者,长时间执着于这样一件功在当下、利在油娃、辐射地方的课堂教学改革大事,即: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期改变现有一些不如人意的低效课堂教学。步履蹒跚中,江苏杨思与东庐中学、上海、南京、北京等中学都留下了石油教育人的足迹。经历了多次学习、考察、反思、践行后,2009年底,机缘巧合,石油教育者与广东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不期而遇,于是乎,分局教育者激情四溢,一发而不可收。
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石油教育者便高瞻远瞩、痛下决心、花大力气决定走进生本,分局所属两个学区---塔西南学区和库尔勒学区同时进行生本教育践行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生本教育在分局各个校园如火如荼进行,初显成效。
(1)用一双普通一线教师的双眼,我看到了生本课堂之上 我用普通一线教师的双眼看到了:塔西南学区巴州石油三中曹燕老师生本数学课堂上孩子们让观课老师不断惊喜的表现、彭涛老师语文生本课堂上初二孩子们那睿智流畅、文采四溢的精彩发言;看到了巴州石油二小朱恒峰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小孩子那让人惊叹的创新思维与老师在做生本中不断成长的轨迹、吕建玲老师语文课堂上孩子们稚嫩天真的学习激情;看到了巴州石油四中吕洪涛老师数学课上初二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几何的投入;看到了巴州石油一中小学部王娟老师数学课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体现初中部汪玲老师数学课上孩子们严密的推理证明;看到了巴州石油一中高中部范常鸣老师物理课上学生对于物理学科浓厚兴趣、张碧祥老师的化学课上高二1班孩子们那深厚的化学积淀、魏立群老师的英语课上高二2班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对英语喜爱、肖波老师的数学课上高二2班学生们那智慧火花不断闪现、平行班孩子数学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轨迹„„
(2)揣一颗朴素一线教师之心,我看到了生本课堂之外 塔西南学区教育办对于生本教育的考核力度倾向性;教育办所辖四所中小学校园生本教育实施与考核评价方案的制定与践行;生本典型教师生本周研究课磨课、做课、反思;生本实验班的学习与养成教育的不断培养;生本教育案例集、学生作品集、反思集的不断积累汇编成册;生本实施过程中出现困惑小课题的研究与探讨;生本教育理念在家长、社会中的逐步渗透宣传„„
库尔勒学区石油一中小学部生本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小组建设的摸索、课堂上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中部“四四二”生态课堂对于课堂高效的挖掘,尤其是集体备课“初备、复备、个备、精备”四个环节对于课堂教学强有力的后盾支持;高中部各个学科对于前置性导学案的督促批阅、课堂讨论的针对性、课堂展示的长时间培养、课堂达标的切实做到位„„
(3)秉一种谦恭学习者之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双语班践行生本
我,作为一线讲台教师:从塔西南学区巴州石油二中来到库尔勒学区石油高中,和众多的一线老师一起,读过郭思乐教授编撰的生本理论著作、听过几十节生本周研究课、在双语班做过感触深刻的生本学区五节生本周研究课,亲身感悟着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带给双语班孩子们的不断变化:有欣喜、有顿悟、有困惑、有迷茫、有止步„„
在跌跌撞撞中,走到了分局生本优质课大赛的2011年4月。
来自赛课课堂现场的感悟
本次分局分两个赛区-----塔西南赛区和库尔勒赛区举办的优质课大赛从4月16日开始,前后为期近三周时间。我作为库尔勒赛区的一线听课教师,在此次优质课大赛中观摩学习了巴州石油一中高中部肖波老师、王家忠老师、叶环老师、付正吾老师四节课;巴州石油一中小学部蒋凤梅老师、田海兰老师两节课,又通过自行播放光盘观看了巴州石油四中及巴州石油一小其它参赛选手的几节课。总体来说:这次优质课大赛每一节课都能给我以全新的感受和深深的启示,感悟到库尔勒学区的各中小学校园团队打造优质生本课的硕果累累。(1)为生命涌动的课堂喝彩------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
巴州石油一中小学部的两节生本课:蒋凤梅老师数学课《分数的基本变形与性质》、田海兰老师的语文课《朱鹮飞回来了》,感受是如此强烈:为孩子们那生命涌动的课堂喝彩。
蒋老师和田老师的课上,孩子们个个都参与,人人都在思考。蒋老师课上孩子们把分数的基本变形和性质各个小组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解释、讲解、演绎,讲得头头是道;面对同组学生讲解不到位的地方,组员相互补充;面对下面同学的质疑,台上同学侃侃而谈。两位老师的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课堂上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对于我这样听课的高中数学老师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蒋老师能用细心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合理地表扬和启发,还巧妙地循循善诱。蒋老师和田老师总是对学生说:“课堂是你们的!”当学生的回答教师不需要及时给出评价的时候,蒋老师就说“哦,这是你的理解”、“你看他多会总结呀!你看他多会动脑筋呀!你看他多会观察呀!”这些评价性语言充分地体现了蒋老师的创造性和教学智慧。作为数学老师蒋老师的数学课堂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分享数学思考的乐趣同时,也关注了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田老师的课上,让我感到语文教学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田老师的课上对学生的朗读及发言达到了不着痕迹的境界。各种形式有层次的读,不断提高难度的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一切复杂的道理,一切深奥的寓意已水到渠成。可贵的是,学生反复的读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老师独具匠心点拨下的层层深入;同时,田海兰老师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向上、自信大方、友爱合群、知识广博、思维活跃、语言畅达的优秀表现,无不让我惊叹与折服!无不让我为生命涌动的课堂喝彩!当听完这些课后,我对于郭教授讲的这番话:“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又有了更深一个层次的理解。
(2)为理性思维的碰撞感叹-----高中学生的课堂也会如此轻松、愉悦
听完巴州石油高中的四位老师的课后,总体感觉:这四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情绪调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各有高招。四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辩证法、科学探究的精神、保护环境以及与人相处等价值观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四节课都很值得学习和回味。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肖波老师一节数学课和叶环老师的一节语文课。
不妨让学生自己来
“谁来为我们讲一讲导学案的第一题?”
“还有什么方法?”
“谁再来补充?”
“这些方法,你选哪一种,为什么?”
“那么这个问题,有哪些注意点?谁来总结一下?”
这是我在肖波老师生本课《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中看到的,由此想到:只要我们老师肯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我们的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肖波老师的这节生本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激励学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
巴州石油高中另一位年轻并富有激情的叶环老师《动物游戏之谜》一课,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叶环老师在课上非常重视激励学生,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在叶环老师的这节语文课上,往往是一个小组的代表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马上会有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进行补充或质疑,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学生又站了出来,这时候课堂就形成了激烈争辩的场面。
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叶环老师总是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节课的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结 束 语
要想行为有所改变,至关重要的首先是理念的转变----你是否笃信这种理念,从而根除你一直固守的曾经成熟的一种认识与经验;其次,是你的一种“空杯”心态与“感恩”情怀:有了“空杯”心态,你就会接受并有可能认同他人的看法:有了“感恩”情怀,你就会减少很多牢骚与埋怨---实际上,我们经常在说“累”的时候,不是体力上的劳累,而是一种“心累”,是那种心理上不愿意做一件事,而客观因素又要求自己不得不去做,从而导致自己非常“累”;再者,便是个人的一种人生价值观、职业使命感及行动的坚持精神。
4月石油分局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比赛活动,让我对生本课堂的理念又有了一次深入的感悟。仔细回味参赛老师们精彩引领和教学的整个过程,参赛老师们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了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教学方法上参赛老师们都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五月中旬,巴州教育局的专家老师们到石油高中来听课。评委们共同的一个感受:石油高中的学生们爱表达,在课堂上很活跃,过去那种由老师主宰讲台的局面悄然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引领逐步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纷纷在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通过实物投影、黑板板书、辩论争执、擂台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个人潜力和才华的有生命力的课堂,评委们为之叹服的同时,还把我校一些学科老师的导学案拿回本校去研究学习。作为石油高中的一位成员,由生本践行之路带来的学校变化从而被兄弟学校肯定的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毕力上下而求索。
多次的培训与赛课观摩让我对教育的内涵有了一次次更深的感悟与思考,非常幸福徜徉在石油分局生本课堂践行之路上。有了教育走向教育春天的一种方向,我会去不断地追求与探索,对教育始终怀有一颗激情之心的我相信:“生本教育”之路一定会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未来教育的阳光大道,给石油教育的明天带来灿烂光明一片。酷爱学习的我在摸索中会一直不断走“生本教育”之路,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实现自己的幸福教师职业生涯教育理想。
戚印莲
巴州石油第一中学高中部 2011年5月10日
第二篇:“生本教育”点亮我的“教改”之路
“生本教育”点亮我的“教改”之路
霍邱 一中南校区
纪保鑫
2002年3月,怀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我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的教育教学生涯。当时正值“新课程改革”大讨论时期,各种思潮交汇碰撞。“为了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基于学生发展”;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这些新理念让我既激动又迷惘。我认同新课程理念,但怎样才能把这种理念贯彻于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呢?新型的语文课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能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呢?我在思考中开始了尝试。由于处于偏远的乡村,信息闭塞,又缺乏“大师”的引领和同事的砥砺,那时的尝试基本上是闭门造车,没有实现变“教书”为“铸魂”,变“课本剧”为“教育诗”,没有摆脱“书本”和“师本”的范式。
一、初识生本 —— 一剂心灵的鸡汤。
2010年,我通过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选调考试”,调入一中南校区工作,赢得了我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进入一中南校区以后,在校领导的关心鼓励下,特别是在一中南校区和谐、自信、乐观、进取的人文环境的熏陶下,我重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于是重拾信心,重注激情,决心在三尺讲台上挥洒人生,在五尺黑板上刻画未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就在这时,屠志成主任送给我一本书——《教育走向生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教少学多”、“整体领悟与知识生命”、“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读和做,缓说破”、“小组的作用”等具体可行的方法,一个个鲜活的成功事例,激起了我强烈的兴趣,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而2010年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牵头的“九所生本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观摩活动”。我看到在他们的课堂上,孩子们能那样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发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融洽的交流,小组活动的高效有序,那种师生共享语文课堂的快乐,那种蓬勃的课堂生命力征服了我,我决心走生本教育之路。
二、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 做生命的“牧者”。
这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次根本性的改变。我深知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投入激情参与进来,是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我专门找来了生本语文课堂的教学视频,放给学生们看,当看到同龄人那精彩的表现时,他们也很震撼,激起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愿望和兴趣,我趁热打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们,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就这样我开始了“生本语文”的教改尝试。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课堂确实是“热闹非凡”争吵声此起彼伏,有时甚至偏离了主题,在课堂教学“混乱”的日子里,我虽然饱受煎熬,但孩子们的天性却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他们贪玩,喜欢游戏,大声吵闹,不按规矩行事等等。不过在这种无规矩的活动中,他们却展现出了人性最美的一面——对弱者的同情与帮助,对优秀者的赞誉与羡慕。学生的这种表现让我吃下了定心丸,我坚信在这种原生态的环境中他们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然成长。果不其然,一个星期后,班里的几名同学找到我说,这样不行,太乱了,虽然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但收获不多,有的同学课下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表面上学习了,实际上没有。我问他们该怎么办,他们觉得应该建立一套机制,来规范大家的行为,使课堂有序起来。我将他们的建议放到班里进行讨论,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赞成。于是,我让他们讨论出规则来,这样我们班的第一个生本成果诞生了——《小组激励机制》,明确了组长、监督员、组员的职责和评选优秀小组的办法。由于规则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不仅没有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反而让他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我的思想认识也不自觉地得到了提升,我对孩子的了解更加接近自然,也更感受到被孩子们喜爱与信任的快乐。
2010年12月,我第一次上展示生本理念的九校校际公开课,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将上《女娲造人》这一课。第一次上这样大型的课,我很是紧张。可孩子们却很淡定,我决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上课了,教室里挤满了老师,孩子们有条不紊地阅读课文,交流心得,再提出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由其他组讨论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是:女娲为什么造人?女娲是怎么造人的?女娲造人之后怎么办的?你觉得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神话的特点有哪些?假如你是女娲你会怎么造人?最后一个问题,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奇思妙想,展现了他们非凡的想象力,让人忍俊不禁。这堂课孩子们不仅感知了文章内容,品味了文章语言,赏析了女娲形象,还弄清了神话的特质,感受到了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对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渴望,并培养了想象力。这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他们认为这堂课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保持有效互动,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体现了生本理念。可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开始生本教学才两个星期。这次公开课让我认识到要做到“以生为本”,教师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着一颗向善、向上的种子,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另外,教师还要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走进生命的绿洲,感受生命的律动,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做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做他们任何动作的替代者,彻底由“师本”走向“生本”。
三、推动自学
推进阅读 —— 生本语文的灵魂
所谓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阅读,为孩子们的自学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我们的传统领地——课堂,更应如此。允许他们自学,提倡他们自学,推动他们自学;不是收缴他们的课外书,而是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自主地阅读;不是听任他们信马由缰,而是因势利导,使他们奔腾的热情犹如波涛涌向人类社会发展的或人类既有成果形成的河流。因此,我现在的语文教学的策略就是,先学后教,推动自学;以读引读,推进阅读。先学不同于预习,除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外,更有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把握,和相关主题材料的收集。比如说要学习《芦花荡》这篇课文了,那么孩子们会提前一天完成这一课的自学任务,如字音词义,作者和写作背景,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的分析,相关作品的阅读等。这样可以让我根据学生学得情况,做出教学调整,使教学内容更精粹,更切合学生的需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另外在课堂上学生也有了更多的对话时间和质疑的机会,从而实现激情的碰撞,智慧的分享。这样使孩子们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促进了他们能力的提升。
“生本语文”特别重视推进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陶冶高尚情操,锻造良好人格的重要途径。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每个单元我都会做一个“单元主题阅读”,除此之外结合具体课文,也会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如学《芦花荡》一课时,我就安排学生阅读了《荷花淀》,还有专门的读报课,诗词朗诵课。由于学生的作业较多,能用来阅读的时间有限,还有受条件的限制,缺乏阅读材料。为此,我将阅读课的主题提前通知学生,便于他们灵活安排,尽量减轻学生负担。我还鼓励学生推荐阅读材料印发给大家,这样不仅有统一的材料,可供大家阅读交流,而且对推荐者也是一种荣誉,将阅读落到了实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本学期,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情况调研”活动中,我所带的班级,几乎所有的学生将最喜欢的课送给了语文,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两个班都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分列年级第一和第二位,并且进一步缩小了与自选班的差距。其中一个班以前是年级的倒数第一,现在能达到今天这个水平十分不易。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坚信孩子们有自学的能力,坚信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教育者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需要的自学方式,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无为的繁荣。
四、小组建设,小组活动
——
生本语文的基础
新课程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全员参与学习的过程,正好使这一要求得以真正体现。小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共同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习小组是生本教育的最基本要素,是生本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我非常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活动的开展。
2011年12月我再一次上展示生本理念的校际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的前两则《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怎么上呢,我与孩子们商量,没想到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要求演课本剧。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着小组建设和小组活动开展的问题,我一直在想着怎样让小组活动的形式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而不是简单的讨论问题。课本剧、小记者采访、家庭访谈、相声、想象比赛等等做了很多尝试,一上语文课孩子们就很开心,孩子们充满智慧的精彩表演,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我也找回了自信。想着既然孩子们想演,那就放手让他们演吧。组长分配好角色后,他们就分头准备去了,有几个小组还利用放学的时间进行了彩排。公开课时我做了一点提示,赏析了几个语句,探究了人物形象,之后就让孩子们演了。孩子们很可爱,演得很好,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那样,表演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揣摩的过程,就是对寓意的领悟过程,就是对语言的品析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这些都是各学习小组自行完成的,我只是提出了一点要求而已。
根据我的经验,打造优秀的学习小组,是生本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建设学习小组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好、中、差的搭配,更要注意小组成员的个性搭配。小组确立之后,要及时培训组长,形成一批骨干,形成各自的小组文化。教师要尊重小组,发挥小组的作用,切不可越俎代庖,一竿子插到底。
依托生命,激扬生命,教育就可以享受生命的神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点亮了我的“教改”之路。
第三篇:我的生本教学之路[推荐]
我的生本教学之路
各位老师大家好,学习了林华民老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马景英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受益颇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们班现在也是4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存在很多问题,小组长不知道怎么讲,小组学习过程中合作不够默契等等,这就需要老师们耐心的指导,刚开始我给小组长布置具体的任务,让他们把要讲的题写好板书交给我看,让组长之间互讲,不能讲的地方我再指导。有的时候学生讲着,我就着急,不如自己讲的明白,课堂进度也快。相信很多老师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渐渐地学生就能上讲台展示自己,也越来越愿意表现自己了。我也经常给组长开会,一个是鼓励他们多讲多说,再有就是了解组内情况,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林华民老师说最高效的课堂是当堂练习,我现在也布置每日一题,上课之前让学生展示。抽签让学生讲解,学生设计的知识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又补充了每日一练,加强知识的巩固练习,课后有一个五分钟小测,了解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对学生也有一个激励作用,只要他们本节课认真参与,小测很容易取得好成绩。长期坚持下来,我相信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只相信你们的笔头,不相信你们的口头,这句话我感触很深,我们经历过很多次考试,有些题目做过,学生拿不分来,让老师们很失望。所以我们要多练,重要的题目课上练。我们现在是小组合作学习,组长能处理的题目老师不讲,所以我讲的都是学生不会的。每讲完一道题我让学生讨论一下,看看还没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再自己写一遍解题过程,加深印象。
在章节复习和总复习的时候,每天的试卷我让学生自己批改,然后提出要求只要是错的问题,就要求在试卷上写出改正过程,一是避免有的学生抄上正确答案就算了,二是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现在的孩子阅读能力差,看一遍不会就算了。其实有些题,多读两遍就能做出来,三实现高效,课上小组活动的时候,可以很快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讨论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效率一号和二号都能讲的问题,1号对4号,2号对3号,分别讲解。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习新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解疑,最后让各组展示收获,答对的同学加星奖励,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种小组评比的奖励机制,用在班级管理上也得心应手,纪律卫生小组之间也评比,自习课的纪律再不用老师费心,晚上放学不用再安排值日生值日,因为小组内的卫生全天有人负责。
培养“学科小先生”,不仅协助老师为需要帮助的学习小组及个人提供及时的解疑服务,我感觉在时间安排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初中语数外几乎一天一节课,有些重点题型一节课处理不完,自习课的时候就可以安排“学科小先生”讲解一道两道的典型题,数量少同学们更容易接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原故.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亏孔子的教育有方啊!
古人就重视因材施教,我们更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材施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做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最后我以柏拉图的故事结尾,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着名的大哲学家和大教育家,他教学生的方法总是别出心裁。
开学第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样东西,就是把胳膊尽量往前抬,然后再尽量往后甩。”他示范了一下,结果,所有学生都笑了。
“老师,这还用学吗?”一个学生打趣道。
“当然,”苏格拉底很严肃地回答道,“你不要觉得这是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它很困难的。”听到这话,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
苏格拉底一点也不生气,他宣布说:“这堂课我就教大家好好学这个动作。学会以后,从今天开始,每天你们都要把它做100遍。
10天之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
20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
3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在坚持做?”这一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柏拉图。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第四篇:我眼中的生本高效课堂
我眼中的生本高效课堂
(一)、生本高效课堂的内涵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生本高效课堂”,“生本高效课堂”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思想,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这样的高效课堂,学生乐于参与,生命得到更大的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变喋喋不休的说教为自主开放,民主平等,互利双赢的高效课堂,这样做起来何乐而不为呢?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蚕姑娘》这课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美美的读的基础上,提出我的问题“你能从你刚才读的课文里发现什么吗?”,“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好吗?”孩子就会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你,每一个孩子都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用他所能表达的方式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就会美美的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会随文识字,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既要面向全体也要关注个性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独特特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珍视学生个性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我曾任教的班级中,不乏这样的孩子,因此我主张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对待,最大限度的挖掘他的潜能,最大限度让他去学习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针对智力有差异的孩子,我会把不同的问题抛给不同的孩子,能力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流畅的孩子我会抛给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让他来回答;能力弱一些,表达不是很流畅的孩子我会抛给相对简单一些的问题让他来回答,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注意到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尊严的上课,这也是尊重生命的一种表现,当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能力的成功时,他一定会继续保持饱满的情绪,去聆听老师的课堂,这难道不是高效课堂的一种体现吗?
第五篇:践行生本教育,打造“生动”课堂
践行生本教育,打造高效“生动”课堂
-------胡光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课改已十年有余,在这十余年里各种新教育理论乘着课改东风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开来,这里面不乏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但都因为不太成熟,或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而逐步销声匿迹,或渐行渐远。在此过程中我校也一直在课改的潮头迎潮而动。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从领导到普通老师,本着着眼长远的发展理念,积极学习“生本教育”并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反复调研学习在践行生本教育的同时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定位,教学氛围都需要重新构建。在初步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课堂似乎被一种无形的框架所束缚着,一样的教学流程、同样僵硬干涩的课堂,课堂上似乎缺少了什么。“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感悟”,在这样的理念下,本该开放的课堂,由于教师组织形式的单一,导的作用被无形的淡化了,甚至有些教师在怀疑这种教学模式,反对这种模式。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对变革的不适应,反映出我们有理论但还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策略来应对,有行动的意识但还没有灵活运用模式的能力,反映出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模式的内涵和思想,从模仿中走出来。如何走出现状,建构高效“生动”的课堂模式,不单纯去讲求课堂内容丰富生动,而是让学生们都完全参与进来,做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通过各自小组的讨论学习,让先会帮后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带动基础差的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老师教育教学的同行者,与老师共同进步成长,而不是单纯教育的附属品,如何让学生知、学乐、好学,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立足提高小学各科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原则和基本内容
如同任何教学经验一样,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所有学校,所有学生,所有学科的具体问题,教学研究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我们将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学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宝藏” 树立高效“生动”教学观。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相互帮扶等多种形式主动学习,使其思维不断碰撞出创造性火花。各参与教师以实践升华对理念的理解,从模仿学习逐步到内涵地切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2.以课题研究促进各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理念的指引下,细心雕琢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探索适合不同课型的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为各科教师构造一个完整的详细的可操作的教学流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指导自学,由扶到放 “兵教兵”,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订立“赶、比、超”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通过高效“生动”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为达成以上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2.观摩学习生本等高效课堂,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关键是分析各基本环节,领略其实质内涵,不仅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而且要在行动中实践、突破,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研究教法的选择,立足学生的学情,立足各科教材的不同内容和课型,灵活运用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关键在“导”上下功夫。
4.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研究自学提示的设计,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存异质疑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
5.研究并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单一的程式化的模式过渡到多元的灵活的高效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原则):
1.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课研与教改相结合,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2.整体研究与个体反思相结合。实验教师依据自己实际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还将根据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需,发挥集体优势,组织成员进行课题论证,集中开展交流活动,从而使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 3.以点带面、呈辐射状发散推进。我们将发挥骨干引领的优势,开放自己的课堂,影响和带动全校参与高效“生动”课堂实践的教师进入课改的新阶段,使全校的各科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总结反思性原则。充分利用果庄小学教研群与同伴加强交流,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实验水平;通过反思和总结,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思路。
5.教育资源实现最大优化原则。实验过程中,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重组,实现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突破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主要流程是:辅助环节(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提示约2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是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提问、讨论),后教(约10分钟,学生相互更正或兵教兵,师生讨论),最后则是教师总结指导,并当堂训练(约13分钟,教师指导总结约3分钟,剩下10分钟学生完成作业),这是借鉴“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我校实际设计的教学流程,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运用此模式,对各环节的要求往往会差别很大,在流程的运用上也会有效果的千差万别。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细化生本教育模式,分科目、分课型进行研究,尝试找到、不同科目不同课型运用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流程,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设计自学提示,从而架起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与探索的桥梁,进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自学。难点之二:学生“先学”之后,教师如何来“后教”?准确来说是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教师的“导”应如何来体现,如何让学生由浅入深,透过现象发现知识的本质内涵?
本课题将着力突破两点: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二是突破教师“导”的艺术,将教师直接的引导提问,逐渐变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整体上构思,于细微处点拨。
六、课题研究的起始、结题时间、研究步骤设计及各阶段主要内容与阶段性研究成果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调研动员、初步探索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1.广泛开展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组织召开理念研讨会,深入研究“生本教育”。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案例,在案例中理解“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5.确立《高效“生动”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并开题,明确各成员研究任务。
6.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第二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8月)
1、学校成立《构建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果庄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
1.课题组成员全面实施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课题负责人及成员不定期推门听课,检查落实情况。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一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3.开展更为广泛的校级示范研讨课,请更多参加高效“生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参与进来,集思广益,推广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科课型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5年3月—2016年6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细节问题研究。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化研究的成果。2.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研讨会、博客交流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不同学科课型的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高效“生动”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展现学生真我风采”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激发兴趣 ”“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我们将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我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在校学生。重点关注参研教师在高效“生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各种积极的情感。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说明
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实践研究法。把“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行为。
2.归纳总结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学期内所上课型相同的两位或几位教师共同比较研究课的设计过程,初步确定所选课型在运用“先学后教”理念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并集体商讨通过。研究成果中要注明每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学生思考是什么,教师采取的策略是什么等,尽可能详细地把实践此类课型时所遇到的问题或可能的问题都表达出来,形成一个有理有据,符合实际的操作流程。
3.网络资源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对高效“生动”课堂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4.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