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为每个学生找准前进的支点
为每个学生找准前进的支点
——大连开发区一中创建“多元发展”特色教育纪实
对大连开发区人来说,不仅日新月异的开发区经济建设令他们备感骄傲,更因为他们拥有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这样的品牌高中学校而更觉自豪。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子升入清华、北大、港大、复旦、人大、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南开、南大等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学校成功地为每一个学子都寻找到继续前行的支点,为每一个学子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把每一个学子都送上了通往幸福人生的阳光大道。开发区一中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开发区一中在“教育至上,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教育至上,民主和谐”的指导思想,遵循“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工作策略,为学生的成才发展而精心设计,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尤其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系列校本课程,已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特色发展和全面综合发展的加速器,并成为一中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风格和学校文化。
2002年,一中被辽宁省评为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全国贯彻中小学 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辽宁省模范高中、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艺术化先进单位、辽宁省图书馆示范学校、辽宁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大连市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科技活动优秀学校、市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市红旗团委等。
开发区一中,缘何能够创造出这样令人刮目相看的一流育人成果?缘何能够同市内区的一些重点高中相媲美?缘何能够让学生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竞争?缘何能为每个学生都找准前进的支点?缘何打造出了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谐教育?对于名校的创建带来怎样的启示?日前,记者走进了大连开发区一中,采访了姚志强校长。
名校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思想校长的引领
●校长要有科学的专业理念
●校长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长要成为师生前行榜样
记者:一般意义上讲,一个名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名校长是怎样从理念、知识、能力等方面正确把握学校的发展定位,进而打造名校品牌呢?
姚志强:校长要成为具有专业理念的思想者。
校长的专业理念包括学校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发展观等,它决定着校长引导学校发展的目标、过程 及方式,决定着学校如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决定着学校的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校长的专业理念不仅影响其教育与管理行为,而且对校长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专业理念在校长的专业结构中位于较高的层面,它引领并支撑着校长专业结构的其他方面。以学生观为例,正确的学生观认为: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有按照客观规律成长的权利。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要依靠教师对学生的爱,去拉近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和学生建立情感,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在学生中建立威信,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这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智能类型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发展速度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差异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等方面。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潜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要学生适应教育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要认真研究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但又是一件难以落实的问题。这既有教育观念的原因,又有教育机制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因为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在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思考、实践之后,才能被他们接受,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学习的所有道理,只有在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解决之后,才能被他们所掌握,这是其他任何人所无法替代的。承认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位臵(或角色)是会转化的,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不是一种新的学生观,早在两千年前老夫子所言的“教学相长”就已经阐明这个道理。只有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互动的交流后,才会出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
同样,校长必须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教育者、具有专业能力的管理者和具有专业伦理的服务者。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学校的领导者和办学权力的拥有者,政府和社会将赋予了校长更多、更大的权力。在这种形势下,校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学校管理决策中最主要的人物,其影响力并非全部来自其自身的权力,而是在相当程度上来自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学识、才能和良好的作风等这些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必须给自己正确地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辱校长的使命,不辱党和人民的信任,才能真正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引领学校走向辉煌。新闻背景〃校长侧记
姚志强,1984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化学专业。1998 年于辽师大就读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2005年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任辽师大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辽师大实验中心主任,辽师大化学教育专业教授,辽宁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辽师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大连市化学教育学会理事、大连市高中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06年调任大连开发区一中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来到一中后,姚志强校长针对一中实际,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学校的内涵发展,要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化发展——这就是开发区一中发展的支点。号召全体教师做“生命型教师”,营造开放性、人文性、多元性的育人环境,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人,从传授知识转化成润泽生命。
姚志强校长总是站在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度培养教师,制定名师成长策略。他经常这样提醒教师,好教师绝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努力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他把教师当成朋友亲人,因为无论谁家有大事小情,无不挂在心上,在教师过生日时送上祝福并以书相赠。他更是关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他说:“我之所以从高校来到中学,就是让所有的高中生都跨入高校的大门。”天冷了,他特地为女寝室多安了几台热水器。节假日前,他总是站在校门口与每位学生 道别并致以节日问候,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姚志强校长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不断提出自己的新理论。他对流传很广的 “木桶理论”作了全新的解释。
“木桶理论”认为,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盛水量的并非是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木桶盛水量,就要下工夫加长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本身没有错,但“木桶理论”不应该完全忽略长板的作用而使短板成为聚集的焦点。事实上,人发展的最大贡献,不是取决于短板有多少,而是因为社会拥有的“长板”即优势竞争力有多少。所以,反观我们的教育,若一味地将短板加高,使得每个人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做的后果实际上就是减少了优势人力资源的总量产出与供给,必将会给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是我们教育人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姚志强校长主持研究的教育部及省级以上课题有5项,参与国家级科学基金课题研究一项,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1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只有校长具有多元化发展的目光和素养时,才能把教师带到更高的境界,才能使一所学校更具有文化底蕴,更具有催人奋进的感染力,才能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姚志强校长这样告诉记者。
多元发展成为激励学子成才的平台
●尊重教育规律才能实现人本教育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让课程构建学校的文化,让文化呈现
学校的特色
记者:近年来,开发区一中倡导的“教育至上,多元发展”的育人理念,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更成为激励师生发展的精神动力,并以其出色的育人成果,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学校的高度评价,其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得到广泛的推介。姚校长,对学校确定的“教育至上,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您是怎样理解的?
姚志强:我校“教育至上,多元发展” 的办学理念,是基于“教育至上,民主和谐”的指导思想和“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工作策略而形成的,是依据学校实际并在不断地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步升华的。
“教育至上”是指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要尊重“教育规律”、要注重“教育的现代化”。只有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尊重受教育者,用现代教育思想规划和指导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以人为本,将思想教育、专业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民主和谐”倡导的是“平等教育”和“发展教育”,只有民主公正才能产生“平等教育”,让师生在学校能体验到快乐与幸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产生良性循环,才能达到“发展教育”的目标。
“继承创新”是一个学校稳定发展的根本。要使学校工作具有连续性,必须要秉承已有的“学校文化”底蕴,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创新是“学校灵魂”。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更要注意继承与创新,在“会学”上做文章,让素质教育由“口动”变为“行动”。
“科学发展”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任何一所学校要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即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多元发展”。学校要达到“名师筑名校”的目标,就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同时,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校本课程为拓展,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创造了条件,为每个学生升学拓宽了渠道,为每个学生找到了进步成才的支点。实践证明,“教育至上,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有效地指导了我校的发展。
记者:学校是怎样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的呢?
姚志强:学校依托选修课程,为学生构建多元发展平台,并通过这些平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为此,学校提出“三个一”的教育策略,即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特长(木桶装多少水有时是长板决定的);每个学生都能选择一门适应自己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每类课程都要融合一种校外课程资源。学校的具体措施是:构建以文化基础课程类为核心、以8大类选修课程为拓展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核心价值和附加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比如说,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要破除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与此衔接,不能明确地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评价和多元选拔方式,新课程改革就难免走进迷途。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高中教育不应该是“独木桥”了,而应该是“千军万马过大桥”。
过桥方式无非有三种:快车道、慢车道和步行道。如果桥的对岸是学生理想中的学校,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孩子考入这些理想的学校有三种方式,即通过快车道、慢车道和步行道三种方式升学。以考入北大、清华的同学为例,有的学生纯粹通过文化课进入北大、清华,这些孩子天资聪颖、勤奋努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靠真功夫一笔一划“算”进北大、清华的,可谓之通过步行道过桥;也有孩子是中学开 始学美术,经过高中3年的继续努力,通过美术“画”入清华美院的,可谓之通过慢车道过桥;还有的孩子在高中学习阶段,苦修一年的奥赛、舞蹈等特长,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跳”入北大、清华的,可谓之通过快车道过桥。实践证明,近年来我校“多元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年高考我校许多学生通过不同车道走入理想大学。
新闻背景〃8大类选修课程 1.学科竞赛类课程
学校结合课程改革,将一部分智商好的孩子组织起来,选修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奥赛课程及英语竞赛课程。每位学生一学期记1学分,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加记1学分。学校自2006年开展奥赛辅导课程以来,有两名学生获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一名学生获物理奥赛一等奖,一名学生获计算机奥赛一等奖,一名学生获全国外语一等奖,其中有一名学生分获生物与物理两个奥赛一等奖。
2.戏剧曲艺类课程
戏剧曲艺类包括:话剧、京剧、影视等课程。2007年下半年,学校依托自主招生的途径,开设了“影视编导与播音主持”选修课程。该课程于高二开设,每周两节,每学期记 1学分。目前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008年高考招生学校就有两人获得了北大自主招生资格,北大降50分录取。目前学校正在筹划开设话剧、京剧类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开拓新的发展平台。
3.美术书法类课程
美术书法是一中的特色项目之一。学校美术特长生全部考入一本高校,每年至少有1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为此,学校将美术书法设计为学校的选修课程。该课程从高一开始开设,每学期学生修1学分,学生外出写生也计入1学分,这样既保证学生选修课的学分,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4.体育运动类课程
学校每年10月举办体育节,以篮球和五人制足球为主要竞赛项目(每年一项),每班成立体育俱乐部,全部学生自行管理,一切运行模仿社会赛制。学校篮协、足协以运动成绩和经营成绩两项加和奖励俱乐部,学校根据学生在各俱乐部的工作记1-2学分。学校连续12年获大连市篮球比赛第一名,足球连续5年进前3名。学校每天下午为体育特长生开设训练选修课,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每学期1学分,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并获得前3名的学生加计1个学分。每年有 许多学生体育获得二级证,高考加10分,还有一批学生依靠体育特长走入一本学校。学校被教育部和国家奥组委评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并被邀请组团40人在鸟巢观看奥运会。学校还计划开设网球、跆拳道、轮滑等课程,培养学生情趣,健康学生体魄。
5.音乐舞蹈类课程
2007年英国友好学校贝斯加斯中学校长来访期间,学生用两天的时间,奉献了一场令外国友人惊叹的文艺演出,他们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给予高度评价。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学生通过音乐特长,以自主招生的形式考入名牌高校。学校自高一开始,每天下午一节音乐选修课,进行专业训练,每学期1学分。另外,男子舞蹈已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在全国高校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都有多名学生通过舞蹈特长走进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该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每学期1个学分,以舞蹈作为特长升入大学的学生,学校加计1个学分。这样学生既可修得校本课程学分,又可为未来高考打下自主招生的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6.科学技术类课程
科技活动是学校传统项目,多次被评为“大连市科技创新活动优秀学校”。每年都有6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学 校采用开放实验室、校企联合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活动创新大赛,并将此作为学校每年的常规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每个有专利的学生学校记2学分,获市级以上奖励者加记1学分。每年都有很多学生通过科技活动的方式,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学校正在筹划各类实验室每周向学生开放两次,让学生在实验中探寻知识、验证真理。
7.国际交流类课程
为了让走进开发区一中的学子都能进入一个理想的大学,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一部分学生直接输送到国外读书;同时将外国留学生培养到北大、清华读书。目前许多外籍家长慕名将孩子送到学校,近3年已有4名外籍学生被送到北大、清华读书。另外,通过国际交流,也提高了学生对非通用语的兴趣和能力,近3年已有8名学生通过非通用语考入北外、北语、人大等名校。学校现在正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日语、韩语课程,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国外友好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这些学生归国后,每人上交一篇交流体会,学校记1学分。
8.海洋与文化类课程
学校开发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海洋与文化》,将 学科知识与海洋融合,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丰富了他们对身边海洋的认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意识。该课程由9个专题、18个内容组成,注重科普性、趣味性,教学形式模拟大学的学术报告,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由校内外教师和专家主讲,深受学生欢迎。作为必选校本课程在高二下学期开设,学生学完后,上交一份学习报告,记1学分。
新闻背景〃高考新突破
2009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已经结束,学校有75名学生,获得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降分录取资格,其中有7名学生分获北大、清华降30—60分录取资格。佘余同学在今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中获辽宁省笔试第二名(大连市第一名),北大同意加30分录取,实现了学校在北大自主招生工作中文化课加分录取零的突破。
2008年学校学生第一次通过文化基础课程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该校录取分数在610分以上),实现学校文化课方面无保送生零的突破。
自2006年开展奥赛课程以来,学校学生不仅第一次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而且还有学生获得两个学科一等奖,成为双冠王,实现学校无奥赛一等奖零的突破。今年5月,学 校还首次承办国家生物奥赛辽宁省赛区学生复赛。
近3年,学校一本上线人数由原来的每年160人左右,上升到190人左右,2007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第一次超过200人,这是学校发展史上首次突破200人大关。2007年以来,学校学生第一次通过小语种招生形式,直接升入人大、语言大学等名校。
近3年,借助校本课程平台,每年都有学生通过播音主持、器乐、舞蹈、美术等特长考入北大、清华。
2006年以来,学校学生第一次通过高中升学考试和境外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升入剑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名校。
近年来,尽管中招政策调整,开发区两所示范高中同时招生,一部分学苗分流,但一中高考名校录取率持续上升,每年学校都有一大批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浙大、人大、上海交大、南开、复旦、武大等名校。近3年考入北大、清华、港大的学生,年均达到7人。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立校之本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师应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记者: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与现代化程度就是教育现代化程度。
姚志强: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主要内趋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从应试教育一路走来,教师在异化,教师正在沦为技术性的工具。所以,要帮助教师的思想恢复弹性,要让他们的灵魂重新变得丰满而博大。教育必须是“立人”的教育,立教师,也立学生。教师要成为高素质的现代教师,要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人。现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大鱼带着小鱼游“的关系,是一个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的关系。现代教师应该把学生从题海里“打捞”上来,让他们看看太阳,进行生活化学习。
记者:为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的目标,教师的本位角色还应该怎样转变?
姚志强:我们在新课改中特别注意教师的角色转变,注重通过校本研训,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意识等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因为教师不仅仅是传递课本知识和考查学习结果的人,还应该是教学和学习过程的领路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更应该是能够敏锐捕捉学生智能优势领域的开拓者。教师必须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程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寻找、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励他们树立自己学习和人生目标,促进其人格的不断成长与成熟。总之,如果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视做教师显性发展的话,那么文化和人格的传承就可以理解为教师隐性的发展,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在另一部分生命中的复活。这是一种更为深刻、更有意义的发展,这是教书匠蜕变为教育家的分水岭。
新闻背景〃教师成长故事
——在关爱学生中弘扬师德
“全国明星班主任”王捷总是给学生做出榜样,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带动学生共同成长。秋季运动会时收班费,面对3个家庭困难的学生,班长收费后,王捷自己拿钱悄悄又还给了他们,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遇有班级女学生肚子疼,王捷总是冲好热的红糖水、灌个热水袋送到她们面前。今年3月,一名学生阑尾炎手术已经出院在家,她与学生约好周日去看望,可那天,风雪交加,路面都是冰雪。然而,王捷按时来到了学生家里,这令学生和家长都十分感动。此后,这名学生变化非常大,2008年高考还考了高分,这叫学生自己都不敢相信。多年来,王捷总是以公平、公正之心善待每一个学生,深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敬佩,弘扬了师德精神。开发区一中拥有一大批这样的优秀教师班主任,如郝治范、陈秀桦、刘景刚、刘兰茵、刘仁单、于会武……,是 他们用师德擎起五彩的天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别致的教师“挂牌听课”
学校每天早晨临时抽出一名或几名被听课的教师,教师是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走进课堂的。这样的听课至少有两层直接性价值:一是有效规避了教师为了应对听课而备课的任务性目的。二是教师全员处于被听课相同几率中,这成为避免教师“假性成长”的有效机制。听课之后还要议课,议课效应更有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每个教研组都成为精英团队
开发区一中外语组由16名教师组成,有国家级骨干教师两名,市级骨干教师两名,区级骨干教师两名,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四名,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肯吃苦、贡献大的年轻队伍。
在2006至2008年连续3年高考中,学校高考英语平均成绩连创新高:2006年实验班平均分高达129.86分,个人最高分达到141分;2007年3个实验班平均成绩都达到了128分以上,平行班全体学生英语平均成绩达到112分;有3名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超过140分,最高分142分。2008年实验班的均分更是超过了130分,个人单科最好成绩高达146分。展示了开发区英语高考水平。外语组组长李霞老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奖学金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大连市骨干教师。2008年所教实验班的高考平均分达130.69分,学生个人单科最好成绩高达146分,双双创下了开发区一中历史新高。一中外语组首创了“高中英语词块教学法”,得到了大连市和开发区英语同行的普遍认可,在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2007年10月代表大连市参加辽宁省新课改观摩课比赛获一等奖。她的一篇论文在第三届国际外语教学年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英语教师于晓哲、顾川红、刘洋、熊国勤、吴蔚林等,他们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连市高中英语辩论赛、大连市“佳能杯”日语演讲比赛、大连市“枫叶杯”英语演讲赛中捧金夺银。顾川红老师和刘洋老师还分别获得省日语优质课比赛和市青年教师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该组教师近3年来共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稿件30余篇,参与编写教辅书籍10余本,吴蔚林、熊国勤、李霞等教师已成为大连市英语学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头人。外语组还被开发区管委会授予“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号”称号。如今,外语组已经成为开发区一中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学校的其他学科教研组也都形成了各自的学科特色。陈秀成获“全国自制教具能手”称号;省优秀教师于会武先后 获得辽宁省高中数学教学大奖赛和东北地区高中数学大奖赛一等奖;许建军获东北三省物理优质课一等奖;孔琳东北大区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郭武军获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一等奖;一大批年轻教师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目前,一中拥有特级教师5人,国家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优秀教师1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8人,市劳模5人,市级优秀教师10人,市级骨干教师31人,区级优秀教师28人,已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支撑着学校强势发展,不断谱写出育人新篇。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2009年10月
第二篇:用爱为每个学生导航
用爱为每个学生导航
在一本书上,我看到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有一些地方,以前我们人类无法到达,比如说珠峰峰顶,遨游太空。面对困难,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经过努力,最终成功。然而有一个地方,千百年来,我们总想进去,却很难到达——那就是人们的心灵”。有人说过:“教育的真谛源于老师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所以,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良好的品德、情操和对学生深切的期望态度来感染他们,带着自己的爱心和真诚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一同发展。
(一)关爱学生,缩短心与心的距离。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用爱心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与学生用心相处,教师应当用母亲般的关爱、手足般的情、朋友般的理解来关爱尊重发展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与学生们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同时也要善于和他们交往,关心学生的快乐和悲伤,了解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时刻不忘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学生。我们班有一名学生,父亲去世多年,但是他在开学统计家庭情况时,并没有告诉我,平时他很要强,不让别的同学帮他,也不愿和大家交往,心理问题较多,发现这些情况后,我及时找他谈心,和他谈论学习生活,帮他改变人生的观点,让他勇于去面对生活,勇于去面对人生的苦难。所以,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尊重,而且还需要老师的爱护,教师的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给他们带来一份喜悦,一份温暖,我相信,我们可以用我们的
温暖和爱心,缩短我们和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二)诚心相待,开启学生的心灵。
信任学生,诚心对待,才能成功的促进教育。渴望取得成功是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愿望,教师也希望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取得成功,抓住这种相互促进的因素必然形成教育走向成功,因此,老师一定要信任学生,以诚相待,来促进学生的期待,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激发学生自信、奋发向上的精神原动力,用心灵去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用信任与宽容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挚的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如此,师生才能成为朋友,学校才能成为乐园。正如我们班一名来自外地的学生,他因离家较远,只有放假回家,非常想家。看到其他同学都回家,他心情非常低落,到了周末我就提前找他谈心,说到父母,他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我便开导他,让他明白一个人总要长大,总要离开父母,要学会坚强,学校便是他成长的家园,并且利用周末时间,给他安排一些班级的事情,让他去做,使他不感到孤独,并能使他为班级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用爱培育爱,促进学生的成长。
有这样一句话“学生接触老师一阵子,老师影响学生一辈子”,虽然现在的教育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可让学生变成一个有爱心,有孝心,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爱心”“诚心”只是教育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严格的爱”,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促进学生的发展,用自己信任与宽容的爱,给学生一点时间,给学生一点反思与选择的机会,维护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同时老师一定要严格的去爱,没有严厉的爱,就是对学生无形的放纵,也是对自己教育教学的不负责任,因此,爱不一定要
和风细雨,严格也不一定要横眉怒目,关键是本着对学生负责,为学生发展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知道责任与规范,明白正义与道德,体验挫折与失败,承受批评与打击。因为我们要塑造的是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社会创造者,爱学生就不要舍弃这些原则。我们一定要明白“爱”与“严格”并不对立,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爱就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没有严格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对学生的“严”,首先是“做人”上的严格要求,强调理想信念,强调艰苦奋斗、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好人。其次,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关心学生进步。另一个“严”是做学问上的严格要求。有句经典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要深知,老师对学生影响非常大,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本身应当首先成为高尚师德的实践者,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我相信,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明亮,富有爱心,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才是教育的追求,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记得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在QQ上给我的留言中写道:“老师,我们喜欢你带着微笑走进教室,我们喜欢你和蔼的与我们交谈,我们也不想犯错误,更不想惹你生气,我们更喜欢你每天高兴的进出教室,看到你笑着说话”是的,我们要贴近学生的心灵感受学生的心声,倾听的学生的心声,那样会使我们不断的进步,也会使我们更加的理解,体会学生的心灵,用心去换心,用我们真诚的爱心去促进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心中燃起一盏明亮的灯,来指引学生的前行,让我们一同努力吧,点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由的成长在祖国的蓝天下。
第三篇:欣赏每个学生
欣赏每个学生
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之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这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不是一句空话,教育学生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每个学生因为性格、学历、知识、爱好等不同,他们的需要也千差万别,但人的需要是有共性的,这是我们老师洞察学生心理的一个切入口。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七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马斯洛认为,在这个层次系统中,只有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有高一层次的需要和愿望。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但人类在精神需要方面渴望友爱与尊重,期望得到接纳和认可,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是一致的,尤其是被他人尊重的渴望更是一切人的共同需要,它直接影响着人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程度。
卡耐基写了一本享誉世界的书——《人性的弱点》,他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都希望别人鼓励和赞扬自己,而害怕批评、指责,以及抵触别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理的价值。我想,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他们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很好的感觉,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但是遭到别人的忽视、否定甚至有意地中伤时,他们不仅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因缺乏理智而出现攻击性的言行。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自杀猝死,令世人震惊。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据心理学家分析,三毛的死与其在上学期间所受到的惩罚有关。三毛小时侯作文成绩优异,而数学成绩欠佳。初中二年级时,因没有做出一道数学题,老师就把她叫到教室前面,当着大家的面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再让她吃两个。”随即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三毛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然后叫她转身让全班同学看,下课后,老师有勒令她在校园里绕一圈,让她在全校同学面前饱受羞辱。从此,三毛精神受到严重挫伤,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以至于一想要上学就昏厥,甚至因为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内心焦虑与日俱增而自杀,虽因及时发现而被劝止,但她从此患上了“自闭症”,不肯去学校,怕接触所有的人,并在自己的房间外加上铁窗和锁。这种生活长达7年之久。最后她在自己的创作颠峰时自杀身亡。那个数学老师的一瓶墨汁和一支笔,造成三毛的悲剧性格并改变了她的一生。
我想,那位数学老师的本意可能并不想摧残三毛的心灵,他或许是想通过“惩罚”向三毛施加心理压力,激发三毛学习的动力,他的本意是出于对三毛的负责,但是由于方式太简单、太极端,伤害了三毛做人的尊严,才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位老师在上课时瞄到一位女生传字条给另一位女生。他从座位上跳起,冲向那个女生,从她手中抢走字条。他大声宣读字条却突然中止,因为接下去是猥亵的形容词套在他的名字上,他气得满脸通红。
“你这个脏东西,”他大声地对女生咆哮道,“你好大的胆子!”
女生哭了。
老师说:“你装哭都没有用,我要见你的父母,跟他们说,他们养了个惹人厌的女儿。”在这件事里,老师处理的方法比瘟疫还糟。他的反应造成的不良后果比传字条更严重。他犯了许多错误,他把私下冒犯变成公然贬抑,把小错误渲染成重罪;他丧失了理智,动用咒骂,而且表现出粗野的态度;不仅侮辱了学生,还侮辱了并没有罪错的家长。
自古以来,学生一直用传字条作为消遣,这当然会影响课堂纪律,但这不是罪行,我们可以采用适当的途径私下解决这个问题。
有位老师要在少年改教所上第一堂课。他十分担心,因为成败系于第一次接触。当他快步走向讲台时却摔了一跤,绊倒在地。全班学生爆笑不已。老师并没有生气、呵斥,而是
慢条斯理地站起来,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堂课,一个人可以跌得鼻青脸肿后,再站起来。”沉默片刻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他们接受了老师的教诲。
这位老师是个真正的管教人才。他能用智能的力量去扭转形势。在尴尬的时候,他没有用威胁或惩罚去慑服学生,而是以巧妙的应变渡过难关。他的话语触动了学生的心弦,终于化危机为沉思。
所以说,批评、责怪就像家鸽,你放飞之后,它们总会回来的。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诫过的“伤人之言,利于刀戟”。教育学生时一定要避免任何会产生仇恨、报复的管教方式。有时,我们的本意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负责,但因为说话不当,爱就会变成伤害。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这样两种说话的方式:
A. 你这个笨蛋,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事!
你完了,上次考四十几分,这次考五十几分,你怎么总也考不及格啊?你究竟长脑子没有?
你怎么老是丢三落四,看你的书包像个狗窝一样!等到要找的时候嘛又翻得乱七八糟的。
B. 别急,没做好不要紧,我来告诉你怎么做。
虽然成绩还不够理想,但比起上一次你还是有进步的。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每次做完功课后记得把东西归位,这样你的书包就会整洁很多,找东西就不会那么麻烦了。
两种说话都是针对同样的事实,但前一种训斥的口吻只能招致学生的抵触、厌烦和愤恨,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虽然可能暂时把学生镇压住,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发展极为不利,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报复、虚伪、猜疑、自卑、抑郁、逆反等心理,造成学生心灵的扭曲,而且这种压抑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宣泄,最终一定会爆发出来。所以说,师生之间如果要造成一种历经数十年,直到死亡才会消失的反感,只要说一句恶毒的话就行了。
一次在给预备班的同学上心理课时,我发现一位女生在对同桌的男生讲话,为了做规矩,我马上叫她站起来,并大声地训斥她:“你太不象话了,开学第一节课就讲话!像你这样的女同学真少见!”后来,她哭了,虽然我让她坐下去了,但我发现她整节课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想,她在小学时也许不太被老师批评,一定是我刚才的话刺伤了她。下课后,我对她说:“老师今天虽然批评了你,但不会因为你犯了一次错误而否定你,关键还是看你今后的表现,希望你以后好好表现。”这样说了以后,她的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初中学生的自制力差,做事往往凭自己的兴趣,他喜欢赏识他的老师,喜欢带给他快乐的学科。
在对预备年级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测试中发现,有22.4%的学生有心理异常,去年为21.6%,其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恐怖、躯体化、和强迫症状,这些心理 异常一般都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学校竞争压力大、学习能力差、同伴关系不好等原因引起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在批评、教育的时候用一种合适的说法,注意自己的话语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许多学生的心理装满地雷,随时都会一触即发,任何一句侮辱的话语都会引起爆炸。有时,赞赏比批评更有用。有句话叫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位教育家对此作了精妙的点击:“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代理干劲,干劲代理成就,成就带来自信心,自信心带来更大的成就。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哪些被赏识的学生总是发展得比较好的。
美国的海穆.基诺特说:“教室里出现各种不合规矩的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以处罚的方式来处理。教师实施惩罚是教育过程中被人忽视的荒谬现象:他们提高嗓门以遏止喧嚷;他们动用暴力来镇压打架;他们以痛骂来禁止讲脏话;他们以粗野示范文明;他们用粗
暴教诲仁慈。”
“充满智慧的办法足以取代惩罚。老师不斥责、不虐待、不恐吓,表达感受,指导行为,足以预防纷争,避免危机,化解冲突,并营造有效的教室生态与学习环境。”
每次上第一节心理课时,我总是让学生们介绍自己并谈谈进入中学后的愿望,学生们总是说希望学习成绩比以前更好,能结识更多的朋友。我们老师在工作中,也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赏识。当然,这种赏识是恰当的,它可以让压抑变成开朗、让自卑变成自信。
上学期一位初三的女生出于对老师的憎恨,在女厕所里写了一些脏话骂老师,发泄心中的不满。我找她谈了好几次,当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辱骂老师时,她举了很多例子,说老师经常说他们班的学生都是无药可救的,一次在与老师争执时老师甚至骂她是畜生。其实这位同学她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跟我熟悉后,她总说自己没得救了。有一次,她甚至哭了,她说自己太坏了,自己是个不可救药的人。说明她内心非常自卑,也知道自己的种种做法是不对的。她就像一只纸老虎,表面上很凶悍,实际上很脆弱,有时,和老师的争执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感;为了保存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有一次,她哭着对我说,她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来不及了,接着,抹抹眼泪又说,但我一定要把政治考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姚校长从来没有看不起我们。她虽然经常批评我,但从来没有挖苦、讽刺我们,她所做的都是为了我好,她也从来没有放弃我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我们补课、和我们谈心……我被她所说的话震撼了,她虽然是一个“坏”学生,但她还要良知,还希望得到善意的批评。
王书记经常说——不放弃一个学生,正因为如此,一个令任课老师头痛的学生在毕业后的教师节寄了张贺卡给她,上面写着:老师,在所有人放弃我的时候,你没放弃我,正因为这样,才能有现在的我。
其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老师就应该设法把他的优势扩大,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学生是能感觉到的。初三(9)班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他们没有被歧视,而是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其它能力同样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不仅师生关系融洽,而且他们普遍比较自信。老师的赏识使一根根朽木成为了可用之材。
所以,我觉得如果老师对学生有不满意的地方,不要老是指责他,这样只会增添对方对他自己的沮丧和对你的反感、愤恨。
前苏联植物学家米丘林有一次在果园里抓住了一个偷水果的野孩子,并且还是个小头目。米丘林没有教训他,也没有把他交给家长或老师,而是带他参观实验室,请他喝茶、吃果酱,并和蔼地对他说:“这些果树都是做试验用的,你今天摘去了一个果子,也许会毁掉一个重要的试验……等你长大了,你可以培养这样的果子,到那时,你就会懂得我今天讲的道理。”15年后,当年偷果子的小头目——雅可乌列夫从农艺学院毕业,当上了米丘林的得意门生和助手。可见,赏识—成功—心理健康是有连锁性的。
所以,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可以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想想学生心理的想法,采取合适的态度,顾及他们的心理,恩威并施,不经意之间学生就会接受我们的要求,愿意与老师合作,我们的愿望就容易实现。有时,赏识比惩罚更有用,它融于一个亲切的笑容中,一个信任的眼神中,一个鼓励的手势中,一句期望的话语中,它具有非凡的魅力,是培养学生心灵的“鸡汤”。它可以带给学生心灵的革命,让压抑变成开朗,让自卑变成自信,让每个学生欣喜地发现自己原来那么棒!
作为教师,在友爱的态度下,应懂得去欣赏学生,除了欣赏他的优点之外,还有他的缺点,把学生的缺点转变成优点,在赏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自信,使学生拥有健康心灵的“土壤”
最后,我引用国外的一段话:孩子若生活在批评中,他学会谴责。孩子若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爱。孩子若生活在赞美中,他学会感激。孩子若生活在赏识中,他学会生活要有目标。
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
吴晓芬
第四篇: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名词。名词,往往含有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如果以名词为话题写作,多写其比喻义,写本义的少,因此,本义的范围狭窄,没有相当广博的课外知识是很难展开,把它写好的。一般来说,本义为实,比喻义为虚;本义为具体、有形之物,比喻义为抽象、无形之物。比喻义虽然抽象、无形,但它易为作者通过文学手段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可感,便于打开思维,拓宽写作思路。
写这种作文题,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它的本义和比喻义。其次,要根据自己对话题的理解和对材料的掌握情况选择写本义还是比喻义(当然,一般是写比喻义了)。“支点”,顾名思义,即支撑的一个点,本义是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比喻义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起支撑或关键作用的东西,主要是指无形的、非物质的思想、精神、理性、信念、勇气、感情(亲情、友情、爱情)、道德„„,当然,也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人,如父亲、母亲、老师、恋人等,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对我们或某一个人起到很大的正面影响的、支撑着他朝着积极、健康地向上、向前生活、工作、学习、进取的因素。
第三,在写作中必须体现出该名词的特点。“支点”,它最起码应该含有虽然小(只是一个“点”)却作用大(支撑事物)和固定不变这两个特点,尤其是第一个特点,是必不可少的。表述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支点”的支撑作用这个特点,要说明白什么是支点,为什么说它是“支点”。
第四,写任何作文,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构思。本次话题作文,就可以从“我(他、她)的支点是什么”、“A的支点是„„,B的支点是„„,C的支点是„„,D的支点是„„”“我(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支点”“我(我们)为什么要以这作为支点(为什么它是我们的支点)”。
第五,写任何话题作文,都可以采取把话题中的词语组合成一个短语或句子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组词造句法”)来拟题目、定主题。比如“生命的支点”,“精神支点”;“找一个支点”“爱——生命的支点”等等
范文
1.生命的支点
生命的支点其实就是情感的“磁场”,是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凝成的“能量库”,它能在人生的苦涩处,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果敢,给人希望,让因种种原因跌入低谷的生命,一步步振作起来,坚挺起来。
新情是生命的支点。
友情是生命的支点。
爱情是生命的支点。
生命虽然坚强,但有时也未免脆弱。坚强时不需要别人的启迪和教诲,但脆弱时,就离不开别人的开导和点化了,这开导或点化就是生命的支点,这支点需要每个人善待,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为别人提供支点,只有这样,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里才时时吟唱着亲情、友情、恋情、爱情的音乐,才使生命的旅程增加无边的诗意和美丽。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
生命,一次人性的洗礼,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是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我们不懈奋斗,我们永不放弃,我们保持着了乐观的心态,自信的笑容。我们用信念诠释: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就是朝着理想不懈的奋斗。
如果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外交的壮游,玄奘西游是宗教的壮游,那么徐霞客经16个省,游遍大半个中国就无疑是一次地理的壮游,一次打开古老地理学大门的壮举。徐霞客徒步跋涉,几乎没有骑马乘船,路途之遥远比起徐霞客的理想却不过咫尺;他徒手登上雁荡山,结冰的黄山,手抓荆棘下武夷,这一路摸爬滚打,受过的伤痛,遇到的艰险丝毫阻挡不到徐霞客前进的步伐。这位全世界对石灰岩地形作科学考察的第一人,这位享誉世界的“游圣”,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探索地理奥妙,让百姓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不再是井底之蛙。为了这个理想,他不懈奋斗,让生命因为顽强的拼搏而弥足珍贵。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就是永不放弃,是永不低头。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却也是一位“迷惘中的顽强者”。他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高大的老人形象,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毅力与决心。老人已经连续87天没有钓到一条鱼,甚至一只虾,这对于一个捕鱼者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海明威赋予老人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信念,于是,最终老人战胜了绝望,成为一个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海明威宣扬着“硬汉子”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永不放弃,“太阳照样升起”。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更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沙漠中只要有一片绿洲,骆驼便能歇脚。”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不得全,月不得圆;人生就是残缺的维纳斯;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必须靠双手去创造相对的完美。所以,我们应用乐观的心态来对待挫折,与其因忧伤而忧伤,不如用快乐驱赶忧伤。
要相信,我们是顽强的战士。那么,让我们披上顽强的铠甲,奔赴沙场。
勇者无惧!
2.找好一个支点
似乎自从阿基米德说过一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之后,很多人就喜欢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如何如何。从而引发了对“支点”的思考。其实,生活中没有“假如”,我们不能靠想着别人给我们支点以成就我们的事业,而是要主动去寻找支点。
那么,我们要飞越浩瀚的人生之旅该如何选择支点呢?
首先,我们要选对支点,倘若选错支点,不仅不能助你一臂之力,反而还会增加你的阻力,甚至贻误你的一生。在这方面,春秋末越国的两位著名大夫范蠡和文种给我们上了一课。
范蠡选择“树枝”,以“道”为其支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方能取胜。他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越灭吴,完成勾践称霸大业。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经商治产,成为商贾巨人陶朱公。
文种虽同为越著名大夫,却缺乏慧眼,选错了支点。在勾践入质吴国时,他焦思竭力守越,“外守疆土之界,内修耕战之备,无遗荒土,百姓亲附”。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曾致书劝其应识“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之大势,早日离越。可惜文种却不以为然,他以为越王还是昔日的越王,自以为忠心耿耿,问心无愧。没想君王变脸那么快,终遭赐死。可惜啊!文种衔着“树枝”就不该再衔“果实”了。
其次,我们要明确,支点的选择与我们自身的实际能力很有关系。你想想,如果你也选择树枝,可你无法在树枝上睡觉,那还不掉海里淹死?如果站立在树枝上又没能力捕捉到鱼,那岂不是仍旧饿死?
杨修是一个聪明绝顶、极有才华的人,可他却跨越不了浩瀚的人生之旅,这是为何?他太喜欢揣度曹操的心思,太喜欢卖弄小聪明,太没有自知之明,终究招来曹操的忌恨,惹来杀身之祸。仔细分析,杨修属于没有分析清楚形势,自视太高,既不知人,又不知己。他衔的根本不能算是“树枝”,充其量是一片树叶,一放下就被水冲走,而无法立足的树叶。所以他难免一死。
最后,我们还要知道,支点的选择还要与时俱进。
我们就以大家所熟知的东坡居士为例。苏轼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几经宦海沉浮,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的时候,就带领全家种地,自号东坡,写下著名的《赤壁赋》,在宋哲宗时,因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而再度自求外调,回到杭州当太守。苏轼的这个太守当得很好,自己也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既看清了自我,又认清了形势,给后世留下一个豪放可爱的形象。
我们要到达成功的彼岸,找好一个支点比什么都重要。请睁开你的慧眼,认真寻找!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随着日本经济逐渐萧条,许多日本企业的白领人士因无法挽救公司的业绩,精神上不堪重负,最终自杀。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置大好前程于不顾,以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其实,这就是因为他们未找到自己心灵的支点。
心灵的支点是一片绿洲,一片希望。理想与现实并不总是相符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努力,去进取,使之达到平衡。纵观历史,鲁迅先生在改革前程渺茫之时依旧呐喊“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他眼里,火光就在前头。革命英雄在革命危亡时依旧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他看来,平衡的支点就是他的理想。爱国诗人屈原在亡国之时依旧慨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他看来,希望在于苦苦探索。而当年“东向扫六国,挥剑抉浮云”的秦始皇却因心灵的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最终“楚人一炬,可怜焦士”!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支点,我也是如此。如果说高中生活是绚丽多彩的,那么高三的生活就好比是一片蓝天,蓝得不带一丝云彩,而我则是翱翔于蓝天的小鸟,忙碌而又充实。在那些奋斗的岁月里,充斥着失败与成功,激荡着自卑与自信,但我始终掌着船舵,控制着前行的方向,努力使自己不偏离前进的轨道,寻找着自己的支点。
第五篇: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名词。名词,往往含有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如果以名词为话题写作,多写其比喻义,写本义的少,因此,本义的范围狭窄,没有相当广博的课外知识是很难展开,把它写好的。一般来说,本义为实,比喻义为虚;本义为具体、有形之物,比喻义为抽象、无形之物。比喻义虽然抽象、无形,但它易为作者通过文学手段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可感,便于打开思维,拓宽写作思路。
写这种作文题,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它的本义和比喻义。其次,要根据自己对话题的理解和对材料的掌握情况选择写本义还是比喻义(当然,一般是写比喻义了)。“支点”,顾名思义,即支撑的一个点,本义是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比喻义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起支撑或关键作用的东西,主要是指无形的、非物质的思想、精神、理性、信念、勇气、感情(亲情、友情、爱情)、道德„„,当然,也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人,如父亲、母亲、老师、恋人等,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对我们或某一个人起到很大的正面影响的、支撑着他朝着积极、健康地向上、向前生活、工作、学习、进取的因素。
第三,在写作中必须体现出该名词的特点。“支点”,它最起码应该含有虽然小(只是一个“点”)却作用大(支撑事物)和固定不变这两个特点,尤其是第一个特点,是必不可少的。表述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支点”的支撑作用这个特点,要说明白什么是支点,为什么说它是“支点”。
第四,写任何作文,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构思。本次话题作文,就可以从“我(他、她)的支点是什么”、“A的支点是„„,B的支点是„„,C的支点是„„,D的支点是„„”“我(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支点”“我(我们)为什么要以这作为支点(为什么它是我们的支点)”。
第五,写任何话题作文,都可以采取把话题中的词语组合成一个短语或句子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组词造句法”)来拟题目、定主题。比如“生命的支点”,“精神支点”;“找一个支点”“爱——生命的支点”等等
范文
1.生命的支点
生命的支点其实就是情感的“磁场”,是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凝成的“能量库”,它能在人生的苦涩处,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果敢,给人希望,让因种种原因跌入低谷的生命,一步步振作起来,坚挺起来。
新情是生命的支点。友情是生命的支点。爱情是生命的支点。
生命虽然坚强,但有时也未免脆弱。坚强时不需要别人的启迪和教诲,但脆弱时,就离不开别人的开导和点化了,这开导或点化就是生命的支点,这支点需要每个人善待,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为别人提供支点,只有这样,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里才时时吟唱着亲情、友情、恋情、爱情的音乐,才使生命的旅程增加无边的诗意和美丽。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
生命,一次人性的洗礼,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是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我们不懈奋斗,我们永不放弃,我们保持着了乐观的心态,自信的笑容。我们用信念诠释: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就是朝着理想不懈的奋斗。
如果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外交的壮游,玄奘西游是宗教的壮游,那么徐霞客经16个省,游遍大半个中国就无疑是一次地理的壮游,一次打开古老地理学大门的壮举。徐霞客徒步跋涉,几乎没有骑马乘船,路途之遥远比起徐霞客的理想却不过咫尺;他徒手登上雁荡山,结冰的黄山,手抓荆棘下武夷,这一路摸爬滚打,受过的伤痛,遇到的艰险丝毫阻挡不到徐霞客前进的步伐。这位全世界对石灰岩地形作科学考察的第一人,这位享誉世界的“游圣”,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探索地理奥妙,让百姓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不再是井底之蛙。为了这个理想,他不懈奋斗,让生命因为顽强的拼搏而弥足珍贵。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就是永不放弃,是永不低头。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却也是一位“迷惘中的顽强者”。他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高大的老人形象,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毅力与决心。老人已经连续87天没有钓到一条鱼,甚至一只虾,这对于一个捕鱼者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海明威赋予老人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信念,于是,最终老人战胜了绝望,成为一个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海明威宣扬着“硬汉子”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永不放弃,“太阳照样升起”。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更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沙漠中只要有一片绿洲,骆驼便能歇脚。”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不得全,月不得圆;人生就是残缺的维纳斯;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必须靠双手去创造相对的完美。所以,我们应用乐观的心态来对待挫折,与其因忧伤而忧伤,不如用快乐驱赶忧伤。
要相信,我们是顽强的战士。那么,让我们披上顽强的铠甲,奔赴沙场。勇者无惧!
2.找好一个支点
似乎自从阿基米德说过一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之后,很多人就喜欢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如何如何。从而引发了对“支点”的思考。其实,生活中没有“假如”,我们不能靠想着别人给我们支点以成就我们的事业,而是要主动去寻找支点。
那么,我们要飞越浩瀚的人生之旅该如何选择支点呢?
首先,我们要选对支点,倘若选错支点,不仅不能助你一臂之力,反而还会增加你的阻力,甚至贻误你的一生。在这方面,春秋末越国的两位著名大夫范蠡和文种给我们上了一课。
范蠡选择“树枝”,以“道”为其支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方能取胜。他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越灭吴,完成勾践称霸大业。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经商治产,成为商贾巨人陶朱公。
文种虽同为越著名大夫,却缺乏慧眼,选错了支点。在勾践入质吴国时,他焦思竭力守越,“外守疆土之界,内修耕战之备,无遗荒土,百姓亲附”。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曾致书劝其应识“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之大势,早日离越。可惜文种却不以为然,他以为越王还是昔日的越王,自以为忠心耿耿,问心无愧。没想君王变脸那么快,终遭赐死。可惜啊!文种衔着“树枝”就不该再衔“果实”了。
其次,我们要明确,支点的选择与我们自身的实际能力很有关系。你想想,如果你也选择树枝,可你无法在树枝上睡觉,那还不掉海里淹死?如果站立在树枝上又没能力捕捉到鱼,那岂不是仍旧饿死?
杨修是一个聪明绝顶、极有才华的人,可他却跨越不了浩瀚的人生之旅,这是为何?他太喜欢揣度曹操的心思,太喜欢卖弄小聪明,太没有自知之明,终究招来曹操的忌恨,惹来杀身之祸。仔细分析,杨修属于没有分析清楚形势,自视太高,既不知人,又不知己。他衔的根本不能算是“树枝”,充其量是一片树叶,一放下就被水冲走,而无法立足的树叶。所以他难免一死。
最后,我们还要知道,支点的选择还要与时俱进。
我们就以大家所熟知的东坡居士为例。苏轼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几经宦海沉浮,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的时候,就带领全家种地,自号东坡,写下著名的《赤壁赋》,在宋哲宗时,因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而再度自求外调,回到杭州当太守。苏轼的这个太守当得很好,自己也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既看清了自我,又认清了形势,给后世留下一个豪放可爱的形象。
我们要到达成功的彼岸,找好一个支点比什么都重要。请睁开你的慧眼,认真寻找!请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自选体裁。(4)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环保,是当今社会叫得最响亮、在各种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也这是摆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最沉重的话题,环保与发展,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和热点。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各种污染更是越演越剧,已经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未来的发展。环保与发展密不可分,正如话题导语所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就无法实施;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我们不是说要保持经济的高增长吗?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吗?那就必须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两架马车并驾齐驱,切不可以厚此薄彼,顾此失彼,倚轻倚重,有所偏废。
写作这个话题,不但能够考查同学们对现实生活的关心程度、队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对社会责任的良知。只要同学们平时关心时事,善于思考,注意环保与发展信息的收集,就不愁无话可说。
话题的导语说得很警醒。不但阐明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深刻地指明了不注意环境保护会带来的恶果,并告诫人们,必须注意环保,否则“不但经济不能发展,就是人类的人类小命也难保全”。循此,我们就不难早准作文的重点、立意的关键、选材的范围、写作的方向了。
例如,我们可以驰骋想象,将地球比喻为“地球村”,采用对比手法,回忆过去,审视当今。想当年,我们走进森林,可以看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欢愉;走进溪流,我可以分享到鱼翔浅底、水流湍急的乐趣;走入大山,可以领略到高山青翠、奇石嶙峋的壮美,而今呢?欢愉在逐渐消逝,乐趣在不断锐减,壮美在不断黯然,以此来唤醒每个“村民”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我们还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出发,阐明环保的重要,阐明环保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人类长久的发展和福利,我们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
总之,只要我们开阔思维,善于思考,紧扣话题,就不愁造不到灵感,造不到素材。
[为你?为我?为他?]
你,曾深情地抬头望着蓝天白云,你说,蓝天是面镜子,照得你的心灵如此纯洁;我,曾在绿树的环抱下尽情游耍,我说,绿树是个伙伴,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他,曾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足迹,他说,土地是他的根,永远系着他的心。你、我、他,都曾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都曾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时时刻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希望!随着时光的流逝,你,盖起了现代化的工厂,高耸的烟囱中滚滚浓烟直奔向那镜子般的蓝天。你说,你要成为企业家;我,平地而起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把绿树的王国变成了繁华的商场,我说,我要立足于商界;他,建起了设备齐全的化工厂,工厂里流出的污水遮盖了他曾经留下的足迹,他说,他要追赶现代人的步伐„„
蓝天变成了很久没有擦过的镜子,黯然失色,污秽不堪;绿树像患了大病的伙伴,无精打采地痛苦呻吟;土地像溃烂了的根,伤痕累累,千疮百孔。你、我、他在梦中看到了明澈的蓝天,快乐的小鸟,绿树成阴的美景和那大片大片开满鲜花的土地。可醒来后的你、我、他再也寻不到那个梦中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了,只看到阴暗的天空、光秃秃的树木和那荒无人烟的沙漠„„
你惊觉了,我醒悟了,他明白了,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没有家,哪有你、我、他?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是我们生命的支柱,没有支柱,哪有你、我、他?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是我们希望的源泉,没有源泉,哪有你、我、他?你,在蓝天下思考;我,在绿树旁深思;他,在土地上回忆。那往日的欢乐,为何在失去时才发觉它的可贵;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留住你、我、他曾拥有的快乐和希望!
轻轻地告诉你: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你、为我、为他,保护地球,留住最美好的环境„„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讲究文明,真诚待人;求知若渴,完善自我;打破成规,探索创新;善待自然,呵护草木„„ 都是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请你以“美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60分)[卷一] 美 德
美德是一个甜蜜的微笑,美德是一种执着的追求,美德也是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它能让我们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好人。
笑有许多的表达方式,微笑、嗤笑、大笑、讥笑等等。记得初二的一次市质检,每一科的成绩都是出乎意料的不理想,当时的自己像跌落万丈深崖似的,在班上有些同学看到我,嘴角轻轻的向上提,在家里,每个人似乎因为我的失误而(感到)担心,只有你,我的语文老师,不因为(应加上“ 我的”)语文成绩差而讨厌我,而(是)微笑的(“的”应改为“着”)一边安慰我,一边鼓励我,就因为老师的一个微笑,换来了我们现在甜蜜的微笑(“ 微笑 ” 改为“笑容”)。一个甜蜜的微笑是一种美德,而这种美德能够激发人们向上。美德,是一种执着的追求,能够让我们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让我们执着的追求成功,就像现在的我,要追求自己的理想,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而这种追求,(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在追求生活,而生活也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造。执着的追求是一种美德,而这种美德能使人们努力(“努力”改为“更加”)勤劳。
宽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宽容的心,记得,我曾经在一部电视剧上看过一集这样的场景,一位刺绣的师傅收入(“入”字应删)了一个徒弟,而这个徒弟一次又一次的出卖了自己的师傅,而这位师傅一次又一次(用)慰藉人心的宽容原谅了他,看,这就是一种美德,一种至高无善的美德。
美德是一个微笑,一种追求,一次次的宽容,是美德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如果每一个人都知美德,都有美德,我想这个世界是完全无暇(“暇”应为“瑕”)的。[ 评析 ]
本文作者抓住题目提示语中“甜蜜的微笑”“执着的追求”“慰藉人心的宽容”三个短语,把它们作为分论点,然后用一些简单的事例分别论证,问题在于这三个分论点却是孤立的“点”,彼此缺乏有机的联系,使得全文在内容上是割裂的,分散的,形不成一个完整的中心,同时,由于作者对这三个分论点是平均用力,结果这三点没有一点能论述得较深刻、透彻。
其实,作者只须集中论述一点,比如“执着的追求”,可分别从“执着追求高远的理想是一种美德”,“执着的追求需要坚忍不拔,不怕挫折”、“执着的追求需要脚踏实地,而不能空想”等方面进一步论述,最后归结到“执着的追求体现了美德的最高境界”,点明中心。如果这样写,效果就会比本文作者“蜻蜓点水”式写法要好得多。
还须指出的是,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己拟题,但许多考生往往也像本文作者一样,直接把话题当作题目。这样拟题,有两点不妥:①话题一般较宽泛,不具体,如“美德”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根据话题选择写的内容都是具体的某一方面(如“执着的追求”),这样,具体的“文”往往不对宽泛的“题”,造成题大文小。②直接用话题作题目,说明作者不会拟题,即使文章写得很好,但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却是 “一般化”,因而很难得高分。
自拟题目,一要从自己所写的具体内容、角度、中心出发,确定一个比较恰当的题目。二要求新,如巧用成语、诗词、俗语等,好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画龙点睛,可启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本文的作者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使全文不支不蔓,脉胳清楚,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评为二类下。(陈韬 评)[卷二] 新千年的钟声
一个千年即将过去了(应删去“了 ”),在这最后二千年(“最后二千年”应改为“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天,上帝邀请了世界上的万物来到这天堂开会,来增加动植物的沟通,被邀请的全是世上的代表,有臭氧、松树、熊猫、老虎、海豚(等许许多多物种),当然,还有人类的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以及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整句话有逻辑上的语病,删去“ 以及许许多多的动植物。”)
会议开始了,首先松树开始(删去“ 开始 ”)发言:“上帝啊,人类在上世纪末对我们所造成的危害您知道吗?他们大量地砍伐树林,使我们树的兄弟姐妹惨遭毒手,(人类)每年为了求得经济的发展,对我们造成极大的危害,使我们大部分的树种灭绝,在世界上(被)称为“世界之肺”的亚马逊森林每年以惊人的速度递减„„”松树还没有说完,熊猫也义愤填膺地诉苦道:“他们对我们动物的危害也是极大的,他们大肆捕杀我们动物使我们的大部分伙伴惨遭灭绝,我们熊猫也被大量捕杀,现在全世界仅上(“上”改为“剩”)几百只了。”老虎吼叫一声,大声说道“我们这些虎类,也在大量被捕杀,东北虎、华南虎以及其他虎类,仅剩十几只,有的甚至已绝种了,这些都是人类所做的好事啊!”上帝一听,勃然大怒,“你们这些人类,是怎么做的,我当初是为了让你们在世界上管理这些动植物,你们居然„„”上帝气得发抖。
“尊敬的上帝,”安南发话了,“我们人类现在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社会混乱、瘟疫、病毒、自然灾害、人口等众多问题,我们已经在管理、预防了。”
“这都是人类自找的,他们破坏自然,理应受到报应。”臭氧生气地说,“他们大量使用氟产品,使我们臭氧界受破坏,北极已经产生了臭氧空洞,严重危害了当地的动物,这只能怪人类自己。”
“上帝啊,我们恳求您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我们一定会治理好的”,安南恳求道。
“好,我再给你们人类一次机会,在下一个千年,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
“我的动物们,再给人类一次机会吧,相信下一个千年,你们会更好的„„”
“咚——咚——”新千年的钟声敲响了„„ [ 简评 ]
这位考生可能想“反面立意”,用人类砍伐树木,捕杀野生动物等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行为,说明人类已经丧失“美德”,呼吁在新千年到来时,回归善待自然的美德;而且作者用了“上帝在新千年到来时召集世上万物开会”的童话形式,构思挺新的,如果照这样的思路来写的话,应该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
可惜作者没有扣住“美德”二字作文。凡应试作文,审题为要。审题的目的在于写作时能切合题意。“反面立意”也须正面点题,而本文自始至终没有提到善待自然与“美德”的关系,甚至全文找不到“美德”二字,给人留下偏离题意的印象。评为三类中。美德在我身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在一件朴素的事情中,我发现了他们宝石一般宝贵的美。春节前后,天气非常寒冷,鹅毛大雪从天上洒落下来。几分钟后,马路上、屋顶上、电线杆上------都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几天下来,雪越下越大,积雪也越来越厚,最深的地方大约有30多厘米呢!路面上堆积的雪已经成了冰,给行路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不小心就会摔跤。
正在这时,有几位居民穿着雨衣,戴着手套,拿着铁铲到马路上铲雪。他们把铲子扎进厚厚的雪里,再往上一提,把雪扔到马路边。不一会儿,马路被铲出了一条通道,使行人更方便了。大家都纷纷感谢他们,可他们却说:“没什么,这是应该的。”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也纷纷加入到他们中去,在马路边的小孩们都在为大家加油,好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人心齐,泰山移。大家努力干哪!”大人们个个满头大汗,但却越干越有劲,没多久就把雪铲除了。马路又恢复了正常通行。
可是,由于雪没有停止,不一会儿,马路又冻上了。大家不顾一切,只要雪冻上路,就把雪铲除。小孩们也伸出了手,把路上的雪做成雪球,和小伙伴们玩打雪仗,堆雪人。这样不但给铲雪工作出了一份力,使铲雪工作能更快完成,而且自己也玩得很开心。
这几天里,大家都轮流出工铲雪,道路总是非常通畅。没过几天,雪停了。在阳光的照射下,雪慢慢融化了。法国的孟德斯鸠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需要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美国的比彻曾经说过:“衡量一个人是高贵还是低贱,要看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而不是看他有多少财富。”是啊,美德的确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值钱的东西。那些人得到了这份财富,他们就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
这次铲雪工作大家都有功劳,我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没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以宽容为话题作文
今天早晨吃饭时,妈妈和我一起在谈论“宽容”这个话题。妈妈说:“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宽容就是能容纳别人,原谅别人所犯的错误。”我急忙接过来说:“你说的就像《负荆请罪》那一刻上面的蔺相如宽厚廉颇这件事,像蔺相如这样宽容大度、品行兼优的人一定是君子。”
这些话让我联想到放寒假前一个星期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最后一节体育课时,我津津有味地看世轩和其他同学在打乒乓球。我看得入神,世轩突然跑到我的跟前把我的衣服扯了扯,我当时很纳闷,他用眼睛盯住我的脚,我这才知道我的脚把世轩发过去的球挡住了,我刚想赔礼道歉,他却很生气的拽着我的衣服说:“你干嘛挡着我的球呀!”只听“哧”的一声,衣服被他撕破了。那天正好起了点风,加上我穿的又是早晨妈妈刚给我换的羽绒服,只见一阵微风吹过,羽毛飞散在空中。须臾,衣服里的羽毛几乎被风吹得差不多了,我本能地用手堵住破洞。可气的是,他不但没有向我道歉,反而还说我的衣服是我下来的时候被石头划破的,接着又像没事人一样打他的球去了。我当时很生气,后来又想想,我和他自从上幼儿园就是好朋友,不能为这点小事而破坏我们这么多年之间的友谊。加上他也不是故意的,在这件事中我也有错,谁叫我挡了他们的球,所以我决定宽容他们的过错。世轩看到我没有责怪他,反而宽容了他,他也有些不好意思。
这件事也让我和他的友谊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牢固。有一次我的钢笔不小心弄丢了,我十分着急,当时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最后还是世轩帮我找到了,我当时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宽容是一种美德。
哈哈哈话:宽容可以交友,当你以豁达光明的心态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也就多了。让我们多一份宽厚,让生活更轻松愉快!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以灯为话题的作文
校长国旗下的讲话,又点亮了我心中的那盏灯,点亮了我们全班同学心中的那盏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班长王珂—— 不知什么原因,学校近来晚自习常出现跳闸停电现象。每当此时,拍桌子的声音、大声喧哗的声音都会从各个班级同时发出。
“同学们,现在到了最能反映个人修养和班级整体素质的时候了。让我们闭目养神,安静等待一会儿,相信电一会儿就会来的。”第一次停电,班长王珂就用这句话,让我们七(2)班很快安静了下来。当时,她,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盏灯,迅速点亮了全班同学的心灵。
昨晚的突然停电,我们班没有出现任何杂音,同学们依旧准备闭目养神,等待来电。然而,却有一束灯光从一个座位移向讲台。“同学们,让我们共同享用老天爷特意为我们安排的这个特别的学习情境,来复习一下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习的古诗吧!‘月下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次北固山下》预备齐——”黑暗的校园内,诗歌背诵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班长王珂在灯下领背的神情在每一个同学心中熠熠生辉。
“下面播送七(2)班王珂同学的来稿:在刚刚结束的男子乙组100米决赛中,我班的张冬麒同学在前50米落后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奋力追赶,终于在终点力压群雄,获得了冠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同时也希望所有运动员,向张冬麒同学学习,争取在自己的比赛项目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不久前的运动会,王珂同学更是给全班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自己积极报名、刻苦训练,为班级争取比赛成绩,而且认真组织班级同学,发挥特长、踊跃参赛。运动会那天,她活跃在每一个比赛地点,哪里有我班同学比赛的身影,哪里就有她鼓励和指导的身影。只要有同学为班级获得了荣誉,广播里就能听到她赞扬和鼓励的稿件。她,成了七(2)班同学誓夺团体总分第一名一盏航标灯。在她的组织和带领下,七(2)班全体同学终于如愿以偿,夺得了运动会的团体冠军。
我相信,不用太久,这盏灯一定会在我们班、我们校园形成燎原之势!
以门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两个铰链,一块板——对,这是门,但不是门的全部。上下纵横五千年,门是每个时期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不同社会真实的缩影。
实际上,在原始社会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门的。咱们的祖先居于山洞之中,洞口大敞,阳光、雨露恣情地喷泻,一个家族随意进出,共同狩猎,共同分享,想必“门”这个字就是由洞口的形状演变而来的吧!后来便有了“柴门闻犬吠”的诗句。柴门,倒也不难想象,几根粗粗细细的枯树枝疏疏地排列着,立起来,便成了门。有了柴门,意味着每家每户的独立,每个人拥有着自己的一片天地,从此也产生了仅属于自己的秘密。但柴门仍留有不少空隙,有的也只是一个装饰罢了,倘若想串串门儿,轻轻一推,邻里间的距离又近了。那个社会,门虽简陋了些,却留足了空隙待人间真情穿越。
社会不可能亘古不变,而门也紧跟着更新,不知什么原因,能透过缕缕阳光的柴门已不足给人安全感,只有它密封,锁紧,人们睡觉才能踏实,出门也才放心。于是,高大厚实的木门、铁门横空出世,且越是富贵的人家,门越是严实。甚至有专人在门口把守。若想向内传递口信,单让空气从门缝里钻进去对方是怎么也收不到的,得将之写于纸上再通过各种途径辗转到门后的主人手中,这一切,只因一扇门,一扇早已在人们心中高高竖起的门。久而久之,那门越发厚实,自由自在的真心交流越发减少,猜疑之心却越发浓重。铁门也不足以镇定相互猜疑的心了。
如今,家家户户早已都换上了防盗门,所谓防盗门,直接点出了它最突出的功能——防盗。防盗,是在防谁?又为什么得防?细细思索,不得不惊讶地发现:“防盗门”的出现是人类自我不信任的表现,或者是这个社会真的到了不得不防的地步。诚信缺失,岂是一扇门可以解决?恐怕只有将“防盗”二字去掉,留下门之本真,人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吧。
在德国、澳大利亚,不少人家的花园没有大门,也没有栅栏,仅仅是被绿色植物所包围,而住户们根本不必担心“不善者”入侵。
是的,门是时代的缩影,但并不是社会越发达,门的科技含量就越高。相反地,当人类返璞归真之日,就是门达到最高境界之时。
以岁月为话题的高一作文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那个异想天开,嬉笑打闹的日子已经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
——题记
快如离弦之箭,往事如昨日重现般的感觉。却发现,不知不觉中岁月的齿轮已转了三回。三年,对别人来说,或许哪只是匆匆流逝的时间概念,对于我来说却有着非一般的意义。
还记得三年前,我们都是彼此不相似的纯真少年,因为缘分,走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一起拼搏,一起长大。还记得毕业会那天,我们彼此唱着离歌,互相赠送着离别之感言,一起许下谁也不忘记谁的约定```````曾记否,我们为了集体的荣誉,奋力拼搏,最终如愿以偿地取了一个好成绩;曾记否,我们不满于老师那些不可理喻的行为,于是闹到翻天覆地,鸡犬不宁;曾记否,我们的班级响遍整个校园。那时,我们是那样的自豪,却又是那样的无知与懵懂。殊不知,老师那些不可理喻的行为正是为我们,而我们却不理解而已。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是对老师的不理解却是那么的愚蠢。可是,现在的愧疚能挽回我们那些幼稚的错误吗?
三年,我们一起走过,那匆匆的三年凝聚着欢笑,泪水,摩擦,隔阂。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的激烈斗争;在课外活动时嬉笑打闹的欢乐场景;运动场上,为健儿们加油呐喊的激动场面,已一去不复返,都封印在那个美丽的校园。
如今,岁月荏苒,物是人非,那个年少无知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虽然那个校园依然弥漫着活力的气息,回荡着欢声笑语,但那已经不属于我们的天地。我们已彼此分离,各奔西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欢聚一堂,彼此畅谈自己经历的趣事,一起痛饮,一起高歌一场。或许是几天,几月,几年,抑或饱经风霜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已形如陌路人。
对于未来,哪只是数学上的一个未知数,我们无法估算。但对于过去,一切已成为了历史,我们不能挽回,也挽回不了,只能默默地回首。或许我们总是那个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人,或许我们一直不懂得珍惜。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那个异想天开,嬉笑打闹的日子已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岁月流逝,驱使着我们不断前进,但在人生停靠的驿站,我们都会蓦然回首往事 „„
以网络为话题的作文 酸酸甜甜的诱惑
网络是一片海,我们就像海中的鱼儿;网络是圣洁的大地,我们就如同那嫩绿的小草;网络是蓝天,我们就是天上飘着的白云。--题记
自从我认识网络那天起,就经受不住她迷人的诱惑。我在互联网上遨游、冲浪,既快哉,又乐哉;既美哉,又悲哉,壮哉。那酸酸甜甜的感觉,令人心动,记录于此,与君分享。
快哉!
网友能解闷。在网上互不见面,假姓名、假年龄、假照片,随心所欲地宣泄和交流心事,从而感到洒脱和开心。
乐哉!
游戏够刺激。网上电脑游戏内容项目浩如烟海,情节惊险刺激,日玩日新,层出不穷,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无法得到的超级视听享受。
美哉!
信息阔视野。在网上浏览世界,看自己想看的电影,读自己想读的书,听自己想听的音乐;说自己想说的话。
悲哉!壮哉!
网络是个信息库,同时也是个信息垃圾场。“网海”茫茫,那数不清的站点,道不完的内容。网上世界并不是一个十分规则的“理想社会”,里面不乏藏污纳垢,有的网站腐朽没落,趣味低级,甚至暴力和黄色的内容充斥其中。这种精神垃圾,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也。说它是“信息污染”、“电子海洛因”,一点都不夸张。
亲爱的朋友们,“网海茫茫”,请擦亮我们的眼睛,涤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五不要”之歌,拒绝那酸酸甜甜的诱惑,让我们在绿色的信息高速路上茁壮成长。
不浏览不良信息,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侮辱欺诈他人,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随意约会网友,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破坏网络秩序,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沉溺虚拟时空,要有益身心健康。
【点评】
用新颖的结构来构建文本,用清新的文笔来抒写感受,用昂扬的弦律来打动读者,用健康的情操来感染灵魂,你说,本文焉能不动人心弦,脱颖而出?
开篇,作者用一比喻排比句式作题记,阐明自己与网络的关系,其对网络的热爱赞颂之情如春风般浩荡,似火山般喷涌,不但彰显了文章主旨,而且能暖人胸怀。
然后,作者精心打造四个小标题,分别从网友能解闷、游戏够刺激、信息阔视野、网络是个信息库等方面,用诗式的语言,生动地抒写自己上网的独特感受和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文章结尾,作者用呼告修辞,并精心编写一首上网“五不要”歌,告诫网友,要善于拒绝网络那酸酸甜甜的诱惑,不沉溺虚拟时空,健康上网,让自己在绿色的信息高速路上茁壮成长。
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 和谐之家令人醉 和谐之家,它是那么恬静、安详„„
几丛翠绿的竹子,中间隐藏着一座两层的竹楼,上面用结实的竹子做成的蝶形的栏杆。那便是我充满和谐韵味的家。
家与环境的和谐
站在栏杆前,一丛竹子正面向我。清晨,捧一本书,静静聆听竹叶的耳语和“珍珠”下落的音乐。等到太阳暖暖的光芒柔柔地洒向大地时,竹叶便牵着风的手摇摇晃晃的来同我嬉戏。风中还渗入了竹的清香。木地板上投下了斑驳的影儿。有时,还会有一两只小鸟藏躲在竹叶间,用宛转的歌声为我歌唱。到了傍晚,夕阳西沉,我便一边听着悠扬的音乐 一边欣赏夕阳的美景。我用心享受着这家与环境的和谐。
家中布局的和谐
沿着走廊向左拐,顺着扶梯走下去,听着拖鞋踏过地板的“嚓嚓”声,真像古典音乐一般。扶梯尾部有一个造型别致的竹制大花瓶,里面,时常插着我从外面采摘的野菊花、玫瑰等许多不知名儿的小野花。客厅里放着一张小木桌,几把椅子,一台电视机,一台小型电扇„„最重要的是在餐桌旁边还放了一个大玻璃缸,里面养着许多红的、黄的、白的、蓝的、金黄色的小鱼儿,两株水草压在许多雨花石下面。闲了,看看鱼儿的世界,任心和鱼儿一起畅游其中.玻璃缸上方有一扇窗,阳光也可以到达这个生机盎然的水下乐园。我精心呵护着这家中布局的和谐。
家与自然的和谐
走出小楼,眼睛便情不自禁地移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它们在小楼旁肆无忌惮地生长着,随着风,起着浪。一层又一层,一浪接一浪。在前面不远处,一条“银带子”由南往北淙淙而去。里面有许多小鱼、小虾,石头也十分光滑。岸边生长着几棵柳树,婀娜多姿的身材,纤细娇嫩的柳枝,从水面轻拂而过,惹得清水顿生粼光。我醉心迷恋着这家与大自然的和谐。
我喜欢独居,但也喜欢老朋友来玩,我会用最真诚的心和她们交谈,和他们并肩坐在河边,听风语,看夕阳,陶醉那迷人的和谐„„
【点评】
“和谐之家令人醉”,话题既然已经锁定,那么,就要考验作者选材的功夫了。作者只灵光一动,就用家与环境的和谐、家中布局的和谐、家与自然的和谐三则平凡的素材构成三幅感人的画面,为我们酿造了一缸和谐之家令人醉的美酒。
作者用“和谐之家令人醉”的总标题将“家与环境的和谐”、“家中布局的和谐”、“家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小标题统领起来,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将话题“和谐之美”演绎得芬芳迷人。
如果说文章选材是用心的,那么描写却是精心的,感情也是真挚的。作者用优美轻灵的笔触写景叙事,用细腻生动的感情打动人心,用独特别致的感悟感染人魂,你说,他焉能不得高分?
我为自己的选择骄傲
公交车移动得非常缓慢,星期一早晨总是如此。我安安稳稳地坐在靠后门的位置上,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些人“沙丁鱼”似的挤在一起,便看着窗外的景色。
“司机开车怎么这么慢啊!我赶时间!”坐在后面的人不时发出的抱怨让车厢变得越来越烦躁。“嫌慢,干吗不搭计程车呢?”我心想。上班高峰期都是如此,怪不得司机。好不容易才挤上车,挤在两个车门口的人看到司机要靠站了,又开始抱怨车上人太多,还要开车门。人啊,总是这样,等车的人巴不得车不要走,能上一个算一个,而车上的人则巴不得车不要停,一直开到目的地。
公交车好像不情愿似的靠站了,下车的人似乎不少,“沙丁鱼”们不用那么局促不安。这时,我看到一位老婆婆从远处赶来,司机马上大声喊“下车去!不能从后门上车!”那位老婆婆,花白的齐耳短发,衣着朴素。她手里拿着乘车优惠的老人证,听了司机的话。便快快地下车去,又急急忙忙地向前门赶去。司机似乎突然想起有什么要紧的事要做,就在老婆婆下车的瞬间把前后门都关上,一溜烟的把车开走了。我看到那位老婆婆手里举着老人证,茫然的站在她刚刚下车的地方,向着汽车开走的方向。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抽打了一下。
窗外的风景看不下去了。
这时我灵魂深处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我说:“这是司机的错,你应该去抄下他的员工证,投诉他!”另一个说“可是,你每天都搭这部车,如果司机报复,是很容易的哦!”况且,那位老人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太管闲事了吧?可是个又说:“这虽然只是小事,但是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指出他的错,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没有错,以后他就会一直这样下去的。”对啊!就是因为没有人肯出来指出错误,社会上才依然存在各种不良现象。
我下了决心,要在下车前抄下司机的员工证。可是,真的要如此吗?一向给人乖巧印象的我真的要那么凶吗?另一个声音又在说话了,不行,如果不这样,我会一整天都后悔的。
终于,在下车之前,我从后门走到了前门,抄下了司机的员工号,指出了他的错误。他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多说什么。
也许,在别人心中,这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而且这件事也已经过去二个多月了,我却一直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触动一些人的心灵吧。我相信,总有一天,社会可以被感染而变得更美好。
话题作文“故乡”的写作指导及例文
根据以下材料作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故乡的路,故乡的情,总有让你魂牵梦绕的话题。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故乡更是我的精神家园灵魂栖居所。
面对故乡,无论是景是事是人,你总有很多记忆吧。请你写写你故乡的景物风情、人物故事。题目自拟,立意自定,800字左右,注意字词运用,注意标点的正确使用。
[写作指导]正如材料所说,故乡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因此写作时,我们不会感到缺乏素材,关键是我们怎样选择素材,怎样去占有和运用有关故乡的所见所闻的素材。根据要求,“写写你故乡的景物风情、人物故事”,要以记叙为主,同时要用议论升华你的观点。学生示例:神秘故乡
伴着长长的车鸣,汽车钻进了一片浓雾。
故乡的晨曦躲在一片远山中,从密密的山路一直飘到了沉睡的荒地上。它唤起了石桥上的尘埃,它驱散了一夜的静谧,它的云雾弥漫在隐约的纱衣下,绽放出了羞涩的微笑。
在这片微笑下,我看不到闪烁的霓虹灯,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哗。这里是那么清宁、清静与恬静。井台咯吱咯吱地呻吟,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田野沟壑梯梯坎坎纵横交错,如家乡老人饱经风霜的脸。
土豆、红薯和自家腌制的咸萝卜处处飘香。铁环中偶尔溅起的泥土扑在农家小孩灿烂的笑脸上,这一切是那么和谐。既柔弱但又坚硬得容不下丝毫的破坏。
石阶的尽头延伸到树林的深处。这是一条多么幽深的石阶,上面或许沾染了少许青苔,但抹灭不了家乡人走过的无数亲切的脚印,无数艰辛的汗水。
涓涓的流水似乎永不干涸。细流冲刷着河底坚硬的河石,但河石仿佛蕴育大山的雄伟沉默,永远地沉思在细流的撞击中,年复一年。
林中的那棵黄桷树从我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还是一样的挺拔,不一样的是多了道道历史的沟纹,多了少许时间的沧桑。儿时的我总想爬上它的树顶,但惧怕大众的责骂。现在我已经放弃了这种想法。我想,让它成为我心中对故乡敬仰的化身吧!故乡普通得如同饮食中的小白菜,它既没有桃花满山的艳丽,也没有远飘万里的果香。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有说不出的神秘,为什么井中的水总是那么甘甜?为什么那位哑巴老奶奶绣的花衣总是那么漂亮?为什么这里的小米饭总是那样香甜?为什么故乡人总是那么纯朴与亲切?
我不明白大山下孕育着怎样坚挺的脊梁,俚我明白地底下涌动着无比热情的土壤。我不明白天空下隐藏着多么善良的愿望,但我明白溪流中流淌着永不言败的精神!无数次地站在那离别的树下,汽车疾驶而过的声音时时萦绕在耳旁,但浓浓的张音已掩埋了这聒噪的繁华。这种神秘的感觉笼罩着我,说不清也道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