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

2024-0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1

1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独立翻译课文,能辨析常见文言虚词“而”“以”、实词“道”“域”“固”“国”等。

2、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多数同学能借助课文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只需对个别字词做引导;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议论文,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可能有难度。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难点: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预习展示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

2、得道者多助(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三、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活动2【导入】呈现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独立翻译课文,能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实词。

2.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活动3【讲授】学法指导

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富有辞采,必须熟读才能有所领会。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读准确句子的节奏。

活动4【活动】自主学习

资料助读

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 公孙丑下》。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

交流探讨、互助释疑

所展示疑难之处研究讨论,共同解决(教师适当补充)。

活动6【活动】研读共品

1、再读课文,勾画出难以理解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疑问,重点强调几个词语的.活用:环、域、固、威、顺)

2、教师小结:请指出句子的含义: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整体感知全文:你认为孟子想阐述什么问题?你的理由是什么?

(整体感知这个环节,我可以这样提问么?请指教)

4、辨析学生提出的中心论点,局部分析,明确作者的思路。

第一段:开篇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了具备什么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的观点,即要具备“人和”这个条件)

第二段:本段谈了什么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关系么?

(举例说明“天时不如地利”,论证第一段的前部分内容)

第三段:本段谈了什么内容?和课文的前面部分有关系么?

(举例说明“地利不如人和”,论证第一段的后部分内容)

第四段:作者为什么认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本段的目的是什么?

(“人和”才是最有利的作战条件。)(通过对比揭示观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提问:哪些句子你读起来特别带劲?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

(体会骈句的表达作用)

6、整体归纳: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b、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c、这篇短论在论证上有什么特色?

活动7【活动】拓展延伸

1、你认为 “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2、孟子语录摘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活动8【测试】达标检测

一、解释黑体字词:

1、而攻之不胜( )( )

2、夫而攻之( )

3、天时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

5、之( )( )

6、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亲戚之( )( )

二、翻译下面句子: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苏版初中语文第九册诵读欣赏的内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施得“仁政”的必要性。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一)、诵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设疑导读、合作探究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而且本节课执教对象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文言积累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老师适当设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等组织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课文特点,本节教学拟采用以读带讲的方式,通过大量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并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内涵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调动旧知导入: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已知事实出发,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本文的学习讨论。

(二)、文学常识学习:文学作品学习讲求“知人论世”,故安排此环节,由学生借助手头资料自主学习相关文学常识,教师在做重点强调,以期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三)、朗读并译文: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本节教学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由于时代的差异,要理解古人思想,必须先通其文意。这历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故本环节为本节课重要环节之一。又由于执教对象为初三学生,有一定文言积累和自学能力,加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故本节课拟采用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小组讨论,质疑、解疑。教师引导学生重点领会如下文言知识的方法组织教学突破重点。

(四)、赏析文本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文,从论点的提出到论证的过程到得出结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拟采用教师设疑导读,学生自主探究、,师生讨论归纳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提高议论说理的提高议论说理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安排此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观点,领悟孟子的思想,增强对“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理解,并在积累中予以贯彻落实使课堂学习得以升华。

总之,本节课将充分贯彻新课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读为主线,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力求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总感觉到有些别扭,不就仅仅是公开教学么?都是熟悉的同事啊,由此我想到备课不但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而且还应该包括备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不管是穿着、心情还是精神气质都要使自己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师者的形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窦桂梅老师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一个举止从容大方、谈吐高雅、机智幽默的教师肯定会赢得学生敬佩和爱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其是我在备课上还是不够充分,顾头不顾尾的。以为课已经准备好了,教案也写成,课文以往教了好几遍也再熟悉不过了,认为没有必要准备了,于是就不再思考教学上的事情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

一、教材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虽然文章短小,但论证严谨,思想深厚,本单元的读书方法正是要求学生学会“咀嚼”、“品味”。本文论述“人和”是决议战争输赢的症结,观点精辟,是影响深远的名篇。文章开始就鲜明地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文论述的目的,并非是探讨战争夺胜的症结,而是论述“得道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

二、教学目的:

1、能熟练朗读和背诵文章,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重点、难点)

3、了解孟子对“天时、地利、人和”论述的观点。

三、教法、学法

本文相同句式较多,合适诵读背诵,据此,我的教法是,引导学生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背诵中理解感悟课文深入的思想内容。

七八年级学生学过不少诵读欣赏的古文,也学过不少议论的文章,本篇虽短小,但论证简洁严谨,因此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论证方法。体味“和”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现在读的文章一共仅有191个文字。文章篇幅虽然精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几千年,传诵至今。请同学用心灵去感受这段文字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请大家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走进背景

对于孟子,你了解多少?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这篇文章写于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的时候。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这短短190个文字,就阐明了作者希望君主能施行“仁政”的主张。

我们一起翻译题目。

(三)、学法推荐

1、儒学经典时代久远却意蕴深厚,如何深入地学习?看看一位大师的建议——

屏显: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朱熹

2、这段话给我们提炼出来读书的方法:学法——熟读、精思。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要翻译。

(四)熟读

1、先让我们熟读课文

(1)、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在舒缓的音乐中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3)、这些字音,你能读准吗? 读音:粟

划分节奏,要注意把修饰成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划分开,这样你就会读得抑扬顿挫,情深意明。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解,参考大屏幕上的注释,逐句逐段疏通文意。

3、小组内交流不会的内容。

4、文言知识积累(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坚利也(4)、委而去之(5)、人和

(6)、域民

(7)、固国

(8)、威天下

(9)、寡助之至

(10)、亲戚畔之

5、古今异义

域:名词作动词用(原)界线—(限制)固:形容词作动词 使国巩固(使动)威:形容词作动词 威慑是:(代词)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

1、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五、精思

1、下面我们就要进入精思的环节了。请先静静地思考这两个问题,然后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小组内交流。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1)、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然后用攻城方攻打小城郭,环而攻之却不能取胜的事例论述天时不如地利,用守城方城高池深兵利粮足,却弃城而逃论述了地利不如人和。告诉我们,战争需要人和。

(3)、再从战争需要人和,累推出治国也需要人和的道理。(4)、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并阐明人和的实质就是“多助”、“天下顺之”。

(5)、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得出实行仁政的君子战必胜的结论。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层?(难度较大,教师可视情况作以讲解)

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4、这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

(2)、运用类比论证,使论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5、有人认为,战争胜负靠人和的理论只适用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在高科技的今天,就必须有先进的武器,人和不重要,你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七、背诵全文。

下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过程与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案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异义词,对课文熟读成诵; 2、把握文中阐述的中心观点,初步理解孟子“仁政”的思想内涵; 3、理清“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资料链接 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古代哲人思想。 2、顺畅畅朗读背诵。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顺畅朗读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吗?对了,四书、五经 。能具体说一说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吗?(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亳州九中徐秀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性活用等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普定县猴场中学汤永文 教材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孟子〉两章》。本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