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发展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掌握当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写作兴趣,要求小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总结、学会积累,学会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写作成功的快乐。
一、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的原因
当前有的语文教师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而且有的语文老师也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老师不了解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本身又没有掌握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味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行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我国虽然早就提倡开展素质教育,但一些地区的素质教育开展现状令人担忧,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日益增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开展大量的写作练习,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拥有的写作时间有限,只有在各种考试中才能得到写作的机会。这种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很多学生不具备写作的自信心,不具备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二)学生的原因
写作内容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只有具备大量的生活实践才有可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大量体验真实生活的机会,其写作内容也不能与真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没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词汇,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干脆抄录范文中的一些优美句子,导致作文前后不能顺利衔接,出现了严重脱节现象。
二、增强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开展个性化阅读,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探索、认真思考,要为学生增加情感体验与发展思维的机会。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将课文阅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当前的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感受到语文学习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学会认真观察,达到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效果,长期坚持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要想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语文教师还需重视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教师间可以开展学术交流与教学方法的探讨等活动,从而可以帮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掌握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教师还需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学生中间,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加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掌握学生在写作中的真正需求与思想发展动态,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帮助学生的积累词汇、分析文章的脉络、感悟作者的情感。在与学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教师不要打击学生的各种创新想法与创造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学习自信心。
(三)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不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生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事物间的本质区别、个性特点、打动人的部分、美丽的景色等。只要学生在观察中做到积极用心、及时记录、及时总结,长期坚持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与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抓住有利时机举办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增加学生的生活感受。学校也会定期举办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园活动,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不同人的心情与不同人的情感,帮助学生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的学生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相同,教师要重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要相信自己肯定能够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大胆运用各种写作方法,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的文章是能够表现学生个性的。一旦学生拥有了这样的信念,再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与鞭策,学生定能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从而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点评作文,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间的互评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感受写作成功的乐趣。
(五)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
为了解决学生平时写作机会不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但可以及时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材料、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日记内容不局限于固定的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即可,如学校的比赛活动、发生在班级中的好人好事、课堂上有意义的情节、课间游戏的一个片断等都可以作为日记的素材。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肯定会思考,因此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小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开展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策略
(一)学习指导
学习重点
1.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2.不同类型作文的教学模式之区别
3.广泛阅读与提高协作能力的关系
学习难点
1.学科融合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2.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学习方法指导
在分析作文教学设计案例的基础上,修改自己以往的作文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一、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有人曾提出:10岁儿童所经历的生活足可应付小学时代所接触的作文题目,不必再引导学生去专门观察、认识事物。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就行了,不应把观察事物列入作文教学的范畴。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学生作文时,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虽然是学生已经经历过的事物,但这种经历大都是无意注意。这些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的记忆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因此,对这些事物,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再认识。对于有些题目所需的材料,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更需要引导他们去体察积累了。事实上,有创意的表达要源于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没有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就不可能实现有创意的表达这个根本目的。诚然,观察生活的主要功夫在于对日常生活的日积月累上。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但观察生活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作文仅仅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
训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是各学科的共性问题,但是,观察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按其
比例,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观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其次,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小学生写作时,一个常见的心态,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观”,等待着“舍己救人”、“勇斗歹徒”等感人场面的到来,当然,这些内容如果有的话应该写。但是,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题材,例如一棵小草、一只虫、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感想、心中的一点小秘密等。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知识的阅历较肤浅。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去要求学生写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社会价值的大题材,不能企盼学生写出什么惊人之作。
第二,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定向观察,就是要根据某次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入课堂进行定向观察,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所谓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凡遇到新鲜的感受,要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我认为,当学生进入中年级,应把观察的重点放在随机观察上。因为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就会“文思泉涌”。而且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真正使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
通过集中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第四,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
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广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注意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原型再认识的过程。
(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
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我们为什么很难说清自己的作文能力是何时提高的,道理就在这里。
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
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外,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室、画廊、板报和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