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0篇“三步走”提纲
30篇“三步走”提纲
1.坚持“三步走” 迈向复兴路
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
铁血担当,使命必达“走”强国路线
自我革命,刀刃向内“走”革新路线
2.“三步走”扎实做好干部考察谈话工作
日常调研“广泛谈”
推荐考察“深入谈”
任职前后“跟进谈”
3.三步走 扎实开展维稳工作
第一步,深化普法教育
第二步,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步,完善信访接待
4.“三步走”提升选人用人质量
严把“推荐提名关”,靠实党委主体责任
严把“考察程序关”,规范干部选用程序
严把“试用转正关”,抓实试用期考察考核
5.“三步走”压紧压实防控责任
第一步,加强检查,筑牢纪律防线
第二步,定位职能,强化责任监督
第三步,及时反馈,督促整改落实
6.“三步走”扎实推进X专项斗争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建立联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责力度
7.“三步走”扎实开展综治及平安建设宣传工作
一是丰富宣传形式,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二是延伸检察触角,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三是规范公正执法,树立检察良好形象
8.“三步走” 做好环境集中整治工作
一是细化责任,层层加压
二是攻坚克难,整体推进
三是广泛动员,激励群众
9.“三步走”推动主体责任落实落细
推动“共性+个性”,解决主体责任难界定的问题
推动“常态+动态”,解决主体责任难持久的问题
推动“自查+督责”,解决主体责任难落实的问题
10.“三步走”提前谋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
强化理论武装,先学一步
全面统筹谋划,先行一步
聚焦突出问题,先改一步
11.“三步走” 全力打造示范党小组
第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第二步,强化党员管理,发挥村级党建指导作用
第三步,心连心手拉手,开展党建帮带群建行动
12.三步走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摸排工作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解决“谁来干”的问题
二是精准把握政策,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三是严格指导督查,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13.“三步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理论学习注重走“心”
组织生活注重走“真”
民主议事注重走“实”
14.“三步走”打造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采光剖璞”,确保年轻干部队伍结构再优化
“打磨抛光”,确保年轻干部队伍能力再强化
“淬火成器”,确保年轻干部队伍素质再提升
15.“三步走”明晰部门职责边界
一是整合梳理汇总
二是公开征求意见
三是明确部门会签
16.“三步走”部署推进组织工作
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省市会议精神
汇报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贯彻
召开县委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
17.“三步走”抓实公务员平时考核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把“怎么考”作为抓好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基准
强化分类指导,坚持把“考什么”作为抓好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关键
强化结果运用,坚持把“怎么用”作为抓好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抓手
18.“三步走”推动党建信息化与传统优势互融共促
强化组织领导压责任
坚持问题导向纠偏差
从严跟踪问效抓推进
19.“三步走”建强村级党组织提升组织力
治“软”,建强班子抓根本
治“乱”,健全制度抓管理
治“弱”,发展经济抓保障
20.“三步走”破解“三会一课”落地难题
注重顶层设计定布局
坚持分层推进立规矩
突出问题导向破难题
21.“三步走”模式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一是训前疑问式调研,确保内容贴近需求
二是训中菜单式教学,确保学员学有所获
三是训后跟踪式回访,确保实效融入工作
22.“三步走”强化驻村帮扶工作督查
一是科学制定方案,落实工作责任
二是强化工作措施,细化督查任务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务求工作实效
23.“三步走”确保干部选任工作严格规范
一是严把“动议关”,发挥党委把关作用
二是严把“推荐关”,发挥民主集中作用
三是严把“考察关”,发挥公众鉴别作用
24.“三步走”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监督
一是以“查”找问题
二是以“梳”清问题
三是以“定”改问题
25.“三步走”全面清理整顿僵尸网站
迅速行动、全面梳理
强化培训、规范管理
加强监管、务求实效
26.“三步走”开展巡察派驻机构综合分析研判促干部立体“成像”
高站位统筹谋划,抓好顶层设计
多维度分析研判,促进精准“画像”
高清晰立体“成像”,科学运用结果
27.“三步走”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及时学习部署,强化工作推动
重视交流对接,强化分析研判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落实整改
28.“三步走”扎实推进“三服务”工作
第一步,摸清底数,认领清单,让服务更有针对性
第二步,精准靶向,破解难题,使服务更有实效性
第三步,多措并举,拓展渠道,使服务更有长效性
29.三级联动三步走 乡村振兴新抓手
街道作引导,闲置土地“动”起来
“两委”作主体,建立村级合作社
“党群”聚合力,植树造园齐动
30.“三步走”打造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
一是实名制系统信息要精
二是台账更新管理要精
三是数据统计分析要精
第二篇:改革开放三步走有感
虽然对《中国改革三步走》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但是我很佩服郑永年老师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剖析。与一些学者不同,郑老师高屋建瓴,直言不讳,实事求是,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说出中国人敏感的字眼和话题。他不仅分析了中国目前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方面的问题,更为中国共产党日后的走向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建议。
在读这本书之前,关于中国改革,我听的最多的最熟悉的字眼就是改革开放。在我脑海里,改革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在经济上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迅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读了郑永年老师的《中国改革三步走》之后,我发现自己对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解太过狭隘,并对中国的发展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改革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在他看来,改革就是一种计划,改革必须对改革对象有一个成熟的看法并以此制定出符合逻辑的完整系统蓝图。改革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改革,都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因此,他提出了中国的改革分三步走: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这种过程是渐进的、分解式的逻辑演绎过程。
就我个人我言,对高深的政治经济问题可能解读得不够深刻。所以,在这呢,我就想简单谈下自己的感想。读完《中国改革三步走》后,令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概念和词汇就是:中产阶级、信任危机、优质民主和劣质民主。
中产阶级在中国出现的频率似乎并不高,但却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改革在邓小平的大力推动和努力下已然打开一片天空。尽管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基本的框架已经建立并开始运转,并使得中国经济取得不凡成就。经济改革的成效却并没有能够为政权稳定提供坚强保证。因为蛋糕做大只是一个整体成果问题,要让每个民众切实感受到才是真正的成功,达到成功的方法就是社会改革。正如郑老师所说,社会改革要面临的问题已经随着经济改革而产生了,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层出不穷。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在于中产阶级没有真正的确立起来,在于富二代、官二代的出现。
社会平衡的关键力量就是社会的中产阶级,只要中产阶级对国家政权有广泛认同,那么社会政治就肯定是稳定的。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高度不健全,人们总是成为物质的奴隶,没有办法超脱于其外而展开自己的抱负,这样即使在收入上能够衡量出中等水平的一群人也无法真正称得上“中产”,变化的瞬息会让中产变成“低产”。而中国目前正处于“两头强,中间弱”——即中间阶级发展不足的状态中,因此,让中产阶级强大起来势在必行。
接下来就是信任危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国人纷纷开始发声“中国这是怎么了,中国出现了什么问题?”。老人摔了不敢扶;看到小偷行窃只会袖手旁观;面对被肇事司机丢弃的生命垂危的幼童,视而不见;还有那一系列的“健美猪”,“染色馒头”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了有着“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称号的中国脸上。人们之间互相猜忌,热情冷漠,世态炎凉。我们以前所崇尚的“真善美”现在被人嗤之以鼻。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中国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出现了道德问题。我们的灵魂需要被唤醒,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需要重新建立。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富二代、官二代以及上面提到的种种社会现象就是令人厌恶的,他们的产生造成了人与人,社会与社会的互不信任;造成了社会严重的分层并由此产生的层级对立。有人说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但无论什么因素,我们国家都需要进行社会改革。社会改革首先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努力,要强化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建设以及努力将蛋糕分好,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上要不断完善,在物质基础逐步提高的情况下推动共同富裕,同时要注重社会的精神建设,提倡物质精神双提升,否则只会导致社会畸形发展。
民主似乎是一个繁荣富强国家不可避免的话题。中国有古代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在坚持不懈的追求民主。建国之初,中国就提出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民主这个话题。但是究竟民主是什么,什么样的民主才是健康的民主,一直是个未解之谜。郑老师提出了优质民主与劣质民主,可以说非常到位。他认为如果国家制度准备不足,达不到优质民主那就不要急于民主化,因为劣质的民主比任何东西都坏。这一点确有例证,东南亚、西亚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那些劣质民主表现已经能够充分说明问题了。那么中国目前的民主处于什么状态呢?我个人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健康的状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因此,追求民主任重而道远。现在好多人都在羡慕西方,欧美所谓的民主社会,认为中国社会不好。其实我觉得这样想是很狭隘的,由于历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发展必然会面临重重阻力。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说人人参与进来就万事大吉了。政治的终极目标是民众的幸福,国家的繁荣,并非民主的选举游戏。因此,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需要找到自己的改革话语权,找准适合自己的民主,循序渐进,避免盲目跟风,一味模仿某一国家或某一理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因此,中国要结合自己的国情,走出一条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有关改革的书大多晦涩难懂,但是郑老师的《中国改革三步走》是我看到的有关中国改革的著作中较为通俗易懂一部作品。在我看来,他的观点是从负责任的角度出发的,并不是一些所谓的激进无聊的反对和攻击。目前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改革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而且将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改革三步走》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这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三篇:党员三步走总结
三步走总结
时光飞逝,一年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这一年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收获也有遗憾。下面我就对我过去一年三步走计划做一个总结。
一、学习与工作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现阶段重要的核心任务还是学习。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日的学习中,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会经常叫宿舍学习不太积极的同学一起去自习教室复习迎考,虽然最后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但是我还是时刻的努力着。希望在学习上面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工作方面。过去一年,我担任了班级团支书与10级副班主任等职。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尽量协助班长与10级辅导员处理好本班与高分子101班的班内各项事务,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热情帮助他人。
二、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实这样。理论再好,不参加实践不联系实践就等于纸上谈兵。因此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我积极的参加并组织多次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的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影响与成绩,得到了学院及社会上各级人士的普遍关注与嘉奖。当然还有的一些活动却是表现平平,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与成绩。虽然也会有失望,但是我始终都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从成功的实践中总结出好的经验,而从失败的实践中汲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与提高。
三、对班级现存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一年班级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有大有小。主要几个突出的问题应该就是旷课较严重,上网玩游戏花的时间也较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好班委的带头作用。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我想还是需要自己好好进行反思与检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现在已经大四,我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如今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帮助周围身边同学尽快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给考研的同学加加油,我想这将是我们马上要投入去做的事。
以上就是我对过去一年三步走的总结,做的好的地方我继续保持,不足的地方我会尽量完善,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潘武成2011/11/28
第四篇:雅思口语三步走
惯常以为口语不过开口而已,我会说就会说,不会就不会。此观念略有简单化嫌疑。
须知英语学习为一整体事物,首先,听说读写融会贯通,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不能体会各元素间的相长之妙,则登堂入室之日遥遥无期。其次,英语学习亦为人格塑造,盖人之思维情感,仰仗语言居多,倘长期结合语言学习与情感投入,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据此,口语功力的提高至少有三步,今天先说第一步:
语音语调
不敢开口之人,除说不出之外,一大隐因即害怕发错声音,惹人笑话。此为语音关。简单来说,充分利用自身的声音条件,发出悦耳、标准的音节,对英语学习可谓作用大矣。试想,自己发出来的声音连自己都不欣赏,都不能使自己愉悦,那哪里还有自信去征服别人的耳朵?故而,建立口语的基础和自信,首先从语音做起。
第二点为语调关。此点不能和语音混淆。倘若把说英语比作跳舞,则语音就是舞者的每一个舞姿,而语调就是舞动的节奏、力度和流畅感。语音是静态的,语调是动态的。语调直接关联于个人把握流动信息的能力,以及情感投入的程度。譬如,本人常沿袭大学时代的习惯,早晚各朗读英语文章一篇。确切说,应当是朗诵,因为还会有相当的抑扬顿挫,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这当中的语调练习令本人时常乐在其中,如跳舞到high时,自会有种忘我境界。且有句话各位不得不知,“朗读时会断句的人,阅读速度和能力都会强。”
建议:
A、早起时,先听英语新闻15-20分钟(以之热身),再朗读2-3篇长度约为500字的文章。要点:刚开始读的时候,一定要慢。求快而不得,越求快越乱。记住,你是来享受这个过程的。而后会发现,当你进入忘我状态后,速度自然越来越快,精神越来越放松,读得越来越准确。
B、适当辅以Friends之类的情景喜剧来听。(此类情景喜剧一般会将语调夸张化,这样对没有真实语境的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刺激材料。)
C、模仿新概念三或四册的磁带。众人一听这个名字就望而却步,因觉得工程过于浩大。实则不然。只需要模仿其中一篇即可。记住,贪多嚼不烂,模仿是找感觉,请问,你去相亲,是一口气见10个人还
是一次见一个?关于模仿的方式,新航道的金牌图书《这样学习英语最有效》里已有较详细的阐述,这里简单介绍。
第一遍,全文聆听,眼观文章。
第二遍,按住暂停,逐句模仿。
第三遍,全文聆听,自己跟读。
前述者,可以视为口语艺术的形式美。然则火无木不燃,艺术也需要内容本质。
口语学习界,常有人过度强调形式美,抑或形式夸张,以极端方式夸大形式的震慑力。纠其目的,无非是形式的模仿更加容易达到形似的效果,虽则无神,但普通学习者没有多少判断能力,自然就以为自己大功告成罢了。如此的英语学习,仅在短期内有心理上的满足感,实则一旦进入真实语境,此人必是口不择言,言不成句之辈,兀自感觉良好,沉浸在别人臆造出来的温暖世界里,殊不知,丢大人矣。
是故,张口之前,胸有成竹自然必要。英语使用大致可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抛去翻译不算,听读过程为信息输入过程,说写过程为输出过程。所谓“输出”,即“有物可出”,敢问肚里没墨,何来洋洋洒洒三千文章?简单说,即“这个句子你写都写不出来,说怎么说得出来呢?”这里并不是把口语和写作划等号,请勿断章取义。语体上,的确口语和写作大有不同。然则,英语的句子思维组织,语境把握全然属于同一系统,怎可孤立来看口语和写作呢?赠君一句话:“从某种角度说,写作是口语的初级阶段。”
因此,这第二步,就是加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不过,这里并不是全面的写作能力。口语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比之于议论文的框架性逻辑思维,更加强调的是发散性思维。另外,从时效性上来看,写作可以很缓慢,很精细,而口语需要的是最快速的反应。因此,可以说,口语需要一个人的思维状态更加轻快自然。诸位可得记住了,憋着一口气心说我玩命也要讲好这几分钟的这种想法,反倒会令人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来。
鉴于以上两点,即
1、发散性,2、快速即时性,口语练习需要包含:
1、快速组句能力。
如前所述,内容是交流的关键所在,如句子说出之后,全无句法,不知所云,那还不如不说。一个人的语言,说出来是否能让人觉得有素养,是否能让人一听就肃然起敬,不敢小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说话的水平。先不说内容的艺术,首先做到辞能达意,是交流的第一标准。并且再次强调,说出没有太多错误的句子,说得时候才会有自信。
另,常有学习者,一句话不到10个词,居然隔断了5、6次之多,流畅程度大打折扣,为何?组句不够快速自然,明明想到了东西却还是说不出来。多数学习者仍旧处于学习的初、中级阶段,以英文思维者少之甚少,故而不可奢望开口就是英文。则练习快速组句能力多数不依靠自己思考内容,而是专门锻炼把思维转换为英文的方式,抑或更准确些,锻炼把“中文思维”转换为“英文形式”的能力。
做法:参考之前的博文《翻译整体学习法》,简单做法即,把中英文双向笔译得很熟悉的短文拿来,看着中文说出标准的英文译文即可,在口译练习中成为“视译”,是加快英文思维进程的法宝。
2、话题联想能力。
倘有人脑中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则缺乏的就是话题联想能力。用中文说话时,个人的思维连续性较强,海阔天空,自然想到什么说什么。然则,英文需要从头锻炼这个能力。同一话题领域中的词汇,必须相当熟悉,否则到用时思忖过度,必然打断思维的连续性。
做法:利用各种各样的带有情境的口语参考书,其中必须包含话题单词和话题句型,进行一个又一个的话题深度研究,注意,泛泛而学起不到太好效果。
另外,《牛津英语联想词典(wordfinder)》是相当不错的自学字典,譬如,当你查找home这个简单词时,会列出相当数量的与home有关的词汇及其英文解释及其用法,推荐使用。
经历前面两步者,大抵以为自己的口语已经成功,属于登峰造极之流。然则天外有天,时有发现,native speaker与之交流,仍旧故意放慢了语速,且友好地缩减了口语词汇量。曾几何时,与一位美国GG、一位澳洲JJ聊天,三人一起聊海阔天空,本人还兀自得意,觉得口语已入化境。孰料吃饭其间,出去一趟约翰处回来,突然发现二人所聊的我一句没有听懂,感觉是,拉丁文么。这才韬光养晦,自知功成身退之日尚遥遥无期。
如乾坤大挪移,口语之长成,越到高级进展越为艰难。大多数人只能停留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成为了终身的瓶颈。所谓第三阶段,即能够通透地如同native speaker一样在第一时间非常迅速地、自然地、潜意识地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关键在于速度和自发性。
如同剑客的修炼,口语的最高境界便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意即完全不用考虑语言形式的束缚,所有的思想都可以自由准确地表达。若问语言形式放到哪里去,答案就在潜意识中。当你把一切的语言符号和形式交由潜意识负责处理,则你的意识就可以解放出来进行更高级的思维活动----对于内容的处理,如演绎归纳判断等等。想培养潜意识这样一个出色的代理人,需要的是语言与感情的强烈结合。(参见博文《语言与情感》)
训练方法:
1、高强度听力训练
与一般听力训练不同的是,第一需要特别软件将听力材料的速度加快,一般设置为1.2-1.5倍速之间。并且要求训练者听3遍5分钟的新闻。要求第一遍听完中文口头复述内容,第二遍听完英文口头复述内容,第三遍听抄下所有单词,不落下任何标点符号。
如此做法的目的,在于短期内快速提高训练者的声码控制区对于英语句式的敏感程度,适应未来快速组句的能力。
2、表演法
结合高强度听力训练,第二环节即为表演法。一般要求找到适合模仿的剧本或电视剧如friends, justice, shark, desperate housewife(or even prison break)。用前三遍听抄的方式记录下所有台词,最后用后三遍进行跟读配音。此时最重要的并非语音,而是语调的抑扬顿挫及感情投入。如假设对应的情节里主人公有惊讶的跳开的动作,同时嘴里发出紧张激动的oh my god, oh my god, oh my god的句子时,训练者应当尽一切可能模仿每一个细节,包括肢体语言和表情。因人的理性思维主要由大脑控制,而感情多受到五脏六腑和肢体的强烈影响,如果想让英语渗透到情感和潜意识的深处,必须非常配合肢体语言和表情的使用,同时大脑中展开完全的联想,将剧中的情景想象在你的周围,形成视像。这种训练方式在朗诵艺术中成为“视像训练”,是提高语言使用力的一大重要手段。
3、疯狂法
此法慎用。面对墙壁,想象你生命中最恨的一个人,之后深吸一口气,用最快语速喷发出你能用英语想到的最恶毒的所有句子,一口气能将多久算多久。这样带有强烈感情投向的语言表达也能在短期内打开阀门。只是一般人没有恨人到那种程度,鉴于很多脏话还要先查好了才能骂出口,所以可操性不太强。
第五篇:说明文写作三步走
[作者]李光华
[内容]
(湖北李光华)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的写作往往出现“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写”的“冷场”局面。它既不像写记叙文记述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也不像写议论文对所触及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因此,学生写说明文,常常感到自己(写作主体)在心理上与文章(写作对象)有着难以言说的“距离”。这种“距离”如果不能通过正确的指导与训练加以消除,说明文的写作势必“应付差事”。
其实说明文并不难写,因为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无须进行个性的创造思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也无须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在语言表达上,它崇尚平实,不渲染,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只要教师指导得法,一定能通过科学的训练打破说明文写作的“僵局”。如何指导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呢?下面就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一谈我指导学生说明文写作“三步走”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一题两写,抓好过渡
一题两写即同一题目的文章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说明文。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所编课文,为记叙文教学向说明文教学过渡架设了很好的桥梁。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以往的写作训练,大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去写生动有趣的故事,自己往往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见证人。而文体的骤变,生动有趣的故事,变成了严肃的科学知识;融注情感的陈述变成了准确的说明,心理上自然会产生厌恶、无所适从的情绪。一题两写则可以架起记叙文写作向说明文写作过渡的桥梁。
如:《我的文具盒》
操作:
(一)辅导时,讲清记叙文与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要求不同。
(二)进行记叙文的写作。
(三)进行说明文的写作。
(四)运用比较法综合评讲。
一题两写先训练学生写记叙文,然后训练写说明文,分两次进行。待多次训练后可以在一次作文中同步进行,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
我在运用比较法综合评讲时,找出习作中好的、差的最有代表性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些文章的得与失,要求学生再作修改,写好作文后记。
通过这样训练,学生从实际写作中总体上把握了说明文与记叙文写法上的区别,把学生从记叙文的写作中引向说明文写作的新天地,很好的完成了由记叙文写作向说明文写作的过渡,迈出了说明文写作的第一步。
第二步验证评讲,激发兴趣
验证评讲即把学生介绍制作类、操作类、游览线路类的说明文,拿到实际中去验证它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说明文的写作由于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学生在写说明文时总觉得枯燥无味,验证评讲法则可以激发学生写说明文的兴趣。
如:《从学校到我家这样走》
操作:
(一)辅导时,告诉学生本次作文要采用验证评讲法。
(二)作文完成后,绘好路线图,同桌交换,根据作文介绍,去找对方的家。
(三)找的过程中,发现介绍不清、标志不明的地方进行修改。
(四)写出验证评语。
这种方法颇受学生欢迎。写作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怕对方找不到自己的家,因此写得认真、清楚,有条理。验证结果,全班60多人,只有一名学生由于方位介绍不清,标记断线,对方未能找到她的家。还有一位同学一详一略的介绍了两条路线,对方按照两条路线均找到了他的家。
验证评讲法,给了学生活动的机会,学生在作文前或亲自观察或亲自操作,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了说明文指导生活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写作兴趣。
第三步写——读——写,把握技巧
写——读——写即学生先根据题目要求写成初稿,再找出同题材同体裁的范文进行比较阅读,然后再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修改。
教师在教读说明文时,大凡都要从理论上大讲特讲说明文的特点及说明文的其它有关知识,教读过程中更是离不开扣住说明文体的特点去分析,可以说学生对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及课文内容已经了如指掌。然而,当他们面对说明文的写作时,脑海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不知如何运用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大套理论去作文,即使绞尽脑汁,“挤”出一篇“牙膏作文”来,仍是条理不清,漏洞百出。这是初二学生写说明文出现的“通病”。
出现这种“通病”的原因在于没有把读和写很好的结合起来,缺乏技能技巧。课文是营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消化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使学生很好地吸收、消化和转化,就必须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怎样结合呢?
现行语文课本编得很科学,每单元后均有作文训练,有的还附有例文,目的性、针对性强,因此,须认真落实。我用写——读——写的方法加以指导,把读和写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技能技巧。
如:《宜城汉江大桥》
操作:
(一)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写出初稿。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关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让学生认识:同是写桥,作者能介绍得那么清楚,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是怎样体现的,自己的文章与之相比存在哪些不足,或没抓住事物的特征,或说明顺序不合理,或无恰当的说明方法,或说明语言不准确、简明。通过比较,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所领悟。
(三)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初稿中出现的不足进行修改,写出第二稿交给老师批改。
写——读——写,不同于学生作文前老师念念范文进行的指导。它是在学生独立写出初稿后进行的比较阅读,然后再进行的修改。学生用来读的“范文”,可以是课文,作文训练后的例文,还可以是作文指导书上的优秀文章,只要有代表性、针对性、可读性即可。因此,不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学生熟练后,写——读——写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浅谈说明文写作“三步走”说明文写作三步走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