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我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形成

时间:2019-05-12 00: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论述我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形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论述我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形成》。

第一篇:分析论述我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形成

分析论述我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班级:java班学号: 组号:12组 姓名: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不是一个偶然的的决定,而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辛探索】吸取国内外教训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时的国内形势和时代背景对中国提出的迫切要求。它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值得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 发展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起、住得起”的选择。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小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党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善了人民生活,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饰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二、改革是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由改革的任务及内容决定,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是新时期的革命。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始终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

这些年来,中国在国家领导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监督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保证人民行使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中国将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后5年,中国将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法治型、责任型、服务型政府,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加强政府提供和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健全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视国际人权公约在促进人权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早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主张保持发展模式多样性,主张推动各种发展模式优势互补,这对于世界经济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十分重要。中国的发展不会挑战既有的国际秩序,中国在国际事物中一直发挥建设性作用,希望用改革的办法完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小结: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就要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它在动态中得到协调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及时化解矛盾,以保持稳定。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的重点,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我们也希望与外界交往。但从总体来说,我们是封闭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恶劣的外部环境。美国在军事上威胁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西方一些主要国家也纷纷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参与对华禁运和封锁的活动,几乎形成了对华的环形包围。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我们是友好的,他们援建的156项工程,对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老大哥”变得横蛮和贪婪了。他们先是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而后则把两党在意识形态等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并在军事上对中国形成威胁,使中国处于受到强大外国压力的未必和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高度紧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更坚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信心。

现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任何人都无法离开“世界”这个大家庭,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实行改革开放,需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利于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需要。同时,需要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建设各个方面。

对外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需要强调的是,较之与开放初期,在开放进入新阶段之后,我国主动提出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紧紧地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日益复杂的关系,在对外开放中更多地考虑多边贸易体系中的责任,也更加充分地展现了一个经济大国负责人的风范。初提出对外开放,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再到明确提出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过得对外开放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立足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适应性开放,进入到全区化视野下充分考虑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性开放阶段。这种战略的转笔那,不仅是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日渐强大之后,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中承担起大国责任的主动选择。中国这种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在国际社会广受赞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内外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时钟不渝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七点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篇:分析论述我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3

分析论述我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主

要内容

班级:CSDN JAVA班 学号:121307163 姓名:李立林 组号:九组

内容提要: 对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理论的形成以及发展做一个详细的概述,诠释四项原则的主要内容。讨论我国为什么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了解我国目前的国情及国际形势。为我们明天的努力增添动力。

关键字:四项原则、国情、主要内容

正文:

一、我党“四项基本原则”论的形成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次出现是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讲话中的内容。而当时正值粉碎“四人帮”后,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了一些思想动向。一方面,在一部分人中,仍然存在着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状态,阻碍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另一方面,极少数“四人帮”的党羽,利用中国共产党发扬民主的机会和“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困难,宣扬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张,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右的方面歪曲和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在这样两种思想倾向的影响下,造成了一部分青年思想混乱。邓小平在讲话中将中国共产党一贯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即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就是四项基本原则的由来.。

二、我党“四项基本原则”理论的发展

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可动摇。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邓小平指出,“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稳定有利,对大局有利,对人民有利,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邓小平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

三、我党“四项基本原则”论的主要内容

我党“四项基本原则”论的主要内容即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深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信心地为这个伟大的事业而不懈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清历史发展的方向,认清中国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心。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人类社会展示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在解救自身历史苦难的过程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而且正在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还比较短,很多事情都需要不断探索,有一些曲折,有一些潮涨潮落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邓小平早就说过:“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而且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后,“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并且比较稳定而持久”。20多年来,我们的发展速度比西方发达国家快得多,这就是一个明证。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由历史事实证明的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说,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照搬书本的社会主义,不是照搬外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而是立足于中国大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是合乎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全面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我们都要为建设和不断完善、巩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真正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坚持我们已经建立并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所决定的基本原则,如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都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我们党还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观点,如,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新的革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等等。我们讲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摒弃过去对社会主义的某些不正确认识,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内涵。如果离开或否定我们对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这些新的认识,就不能做到真正的坚持。

2、深刻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国家机器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在国内阶级斗争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国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咄咄逼人的情况下,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就不可能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威胁;就不可能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所以,邓小平强调:“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阶级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期,专政的主要职能是对敌斗争;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和平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职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提出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等等。这些观点,进一步充实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坚持依法治国是统一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了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进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是任何脱离法制轨道的主观随意行为,而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由国家机构来行使专政的职能,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决不能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依法治国的方略对立起来。

3、深刻理解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实质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其实质,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胜利地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自身的错误,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整个现代化的建设,都要靠党的领导。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力量可以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没有了团结的核心,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所以,“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所有这些,都是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也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这就必然要求相应地调整和改变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加以改革和创新。所以,邓小平多次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面向新世纪,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完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党必须强化执政意识,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就是要立足于工作大局,集中主要精力做好把握政治方向、决策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开展宣传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协调各方,就是要从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人大、政府、政协几个机构、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但总揽不是包揽,协调不是取代,各方的事仍由各方去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执政意识,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要自觉贯彻党的部署,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代表基础和执政基础。我们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冲击,都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新的世纪,党的生命力依然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存在于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之上。我们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牢记自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也是为人民所用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我们的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通过党的各方面工作,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支持人民群众的创造,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把人民群众当作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决不允许出现任何脱离群众、违反群众意愿、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4、深刻理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实质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实质,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都没有成功。只有马列主义为在黑暗中徘徊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今中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1979年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时,当然不可能包含邓小平理论在内。现在,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现在说四项基本原则,理所当然应该把邓小平理论包括在内了。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尤其中国这样的大国,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一种科学的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历史前进的方向;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有效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激励人民;能够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当代中国,什么理论能起这样的作用?当然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莫属。经过80年的努力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前进的行动指南和思想基础。这种地位和作用,对于全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乃至中华民族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放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就会使党和国家失去思想准则,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动荡。对这种后果,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体现;僵化,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意味着以僵化的态度,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固守某些本本上已经过时的条条或被扭曲的东西。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理论就是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运用、创新和发展统一起来的典范。坚持邓小平理论,继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庄严的历史责任。十多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不仅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且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在新世纪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革命的创造性,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敢于和善于研究新问题,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实际,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推向前进。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可动摇。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邓小平指出,“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稳定有利,对大局有利,对人民有利,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邓小平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我党取得了八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党取得了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公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冠军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的确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中共历次党代会回顾:

一大

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二大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三大

国共建立联合战线

四大

无产阶级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五大

明确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六大

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八大

科学判断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 九大

使“文革”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十大

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大

十年“文革”宣告结束 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四大

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

第四篇:论我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论我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论我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又加上了“解放思想”,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十六大强调了“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后面又加了“与时俱进”,是对党的“实事求是”路线的继承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由“实事求是”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不是简单的相加和变化,它说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关键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 正文: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毛泽东在 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在1930年5 月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37年7、8月间撰写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党的领导人,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或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毛泽东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观点。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中国革命艰巨的任务。

论我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二)延安时期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中共七大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我们要认识到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三)党的十四大以后

论我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用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我们应当毫不犹豫的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2004年胡锦涛讲话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是要坚持求真务实,越是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所以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概括的来说就是“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二)理论联系实际

论我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从书本出发,靠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词句解决问题的教条主义;另一种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两者的表现形势虽然不同,但都是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基本特征的主观主义。我们应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三)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有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判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达到了真理性的认识,拿什么作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论我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奥秘,就是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能以原有的理论中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内容,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动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精神,是作风,更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同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但仅仅有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还不能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还必须把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加以创新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形成的标志,是毛泽东在

678910

论我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了党依靠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团结民族资产阶级,联合愿意抗日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总方针。后王明提出“两个一切六个统一”的右倾思想,毛泽东等与之斗争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和发展进步力量、团结中间力量、孤立顽固力量的策略。

(4)防止“左”和右的错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先后发表《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经验教训中总结概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在全党确立。

(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但是,这一时期,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6)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在领导和推动关于实践实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实“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推动改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7)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实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认为,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所以能够制定出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柑橘这条思想路线来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来的。1941年9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现象,对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同年12月,毛泽东还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

21314-

第五篇: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如何形成的

尊敬的党组织:

1943年3月,周恩来结合整风学习,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提出“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这份《我的修养要则》手稿,是见证周恩来进行优良作风修养的稀见文献。

党的作风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和人心的向背。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其中广为熟知的是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三大优良作风”的提出和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们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的条件下,一开始就肩负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使命,任重道远。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来看,我们党是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党的发展壮大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结果。这期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犯了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我们党批判并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1941年至1944年间,我们党结合整风运动对党的历史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为彻底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和高级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纷纷制定深入社会和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的计划。如陕甘宁边区政府专门建立了调查研究机构,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率领陕甘宁边区政府到富县、甘泉等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各级领导干部写出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报告,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全党扎下了根。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有利于统一思想、团结同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时,提倡 “批评”,但没有提倡“自我批评”,批评成为攻击个人和“残酷斗争”的代名词。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党内“左”倾组织路线的错误及其危害也被全党所认识。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新形势,需要解决一些新问题,特别是整风运动,需要有正确处理党内外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党培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1941年7月颁布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要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使适合于党与革命的需要。”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采取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达到了统一思想、团结同志的目的。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从建党伊始就决定了和人民群众的紧密结合。是否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决定了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党的七大召开前发动的延安整风运动,实际上也是一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参加整风运动的群众之多,发动之彻底都是空前的。整风运动中,从党的领导班子整风计划的制定,到每一个阶段运动的部署,都贯彻了群众路线。全党上下结合,深入群众蹲点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一套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提出了“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著名论断。

在我们党的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尤其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系统形成的党的优良作风,在党的七大上得到了全面的理论升华,被毛泽东同志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三大优良作风是党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培育起来的,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汇报人:xiexiebang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六日

下载分析论述我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形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论述我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形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材料分析和论述

    辨析题: 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答:对。实事求是既内在地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也内在地包涵这解放思想、与时俱......

    【论述】【材料分析】(参考修订)

    五、论述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

    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合集)

    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和技术往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了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我国在对外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集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1.对外开放是( ) A. 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理解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了解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 )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 2. 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是我们党提......

    论述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范文

    论述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摘要:造成今天台湾和大陆对立的历史原因有很多,我觉得国共内战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人信仰暴力革命,思维定式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从历史上看,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