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媒体对姚明的不同报道角度
东方巨人与NBA
姚明,2002年状元秀,在NBA职业生涯一共在火箭队度过了9个赛季(其中2009-10赛季全部缺席),总共出场486场比赛,场均出场32.5分钟,贡献19.0分9.3篮板1.9封盖1.6助攻0.4抢断,投篮命中率为52.4%,罚球命中率83.3%。这是姚明姚明在NBA篮球职业生涯留下的辉煌战绩。
有多少中国人因为姚明开始追随火箭队,从常规赛到季后赛一场不落的支持这只在竞争激烈的西部地区战绩并不是十分出色的球队。而姚麦之间的情谊也为中国球迷津津乐道。在姚明之前,王治郅是落足NBA的亚洲第一人,巴特尔也在姚明之前进入NBA,但中国人对其的关注显然没有对姚明来的那么热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姚明在球队中起到的作用更加积极。在中国人眼中,似乎火箭队是缺姚明不可的,缺了姚明的火箭便不是真正的火箭,所以姚明渐渐的变得万能起来,姚明没有抢到篮板中国球迷比任何国家的火箭队球迷都要心痛和着急,姚明在篮下被对方身体冲撞国球迷比任何国家的火箭队球迷都要恼怒,但是事实情况下,姚明身为一名中锋,相比起同样担任中锋位置的奥尼尔身体力量欠缺很多,因此在篮下的卡位冲撞中,往往不占优势,而这也是他后来频频受伤的重要原因。虽然这并不妨碍姚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锋,但是上身力量的欠缺的确让他在竞争中出于劣势。与此同时,姚明身上背负着太多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球迷的期许,更有甚者把他作为作为中国形象的一种单方面的对外输出,否认他的不足,过分强调他在球队中的重要性。这又不得不让我想到刘翔的事情,08年奥运会在赛道上做准备动作到宣布退赛,这中间整个中华民族给了身为运动员只想百分百完成一场比赛的他多少不该有的压力啊。在姚明脚踝一再受伤的情况下,他不得不缺席了几个赛季的比赛,中国球迷痛心疾首,一度对火箭队是否能进入季后赛堪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甚至在有一段时间麦迪也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巴蒂尔以及候补球员们表现的相当出色,顺利进入了季后赛,这令中国球迷既喜出望外又黯然神伤,火箭队还是有实力的,没有姚明的火箭队依然是有实力的„„而在中国赛场上,姚明始终是整个赛场、媒体、舆论的关注点,有时候,中国球迷是否会把喜爱姚明与喜爱篮球分不清楚呢?
相比国内,国外对姚明的评价似乎显得更加客观公正,NBA对姚明的贡献和重要性做出了相当大的肯定,在所有球队的中锋中,他也是排在前面的。但是,在赞美之后也正视姚明在身体力量上的不足带来的缺憾,了解关键球的处理姚明并不擅长,强调由于伤病缺席比赛给球队融合合作上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国外有一帮人称为“Yao hater”即姚黑,指那些不喜欢姚明的人群,在国外姚黑数量比国内庞大的多,出现姚黑其实并不稀奇,一是姚明在NBA的知名度必然有树大招风之嫌,二是因为正是因为这棵树被夸的那么大,所以大家想证实他是否有传的那么出色。火箭队在季后赛中差强人意的表现,一次次在前三节领先对手的情况下在第四节失守功亏一篑,在主场优势下仍然输球,这些似乎给了姚黑们一个黑姚明的理由。同时,在姚明所在期间的火箭队也没有获得过季后赛冠军,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反观国内,在任何的NBA论坛或者贴吧中,只要一人有黑姚明的嫌疑,必定是要遭到回帖者的耻笑和攻击的,即使楼主陈述的事实是姚明本身的确真实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人眼中,姚明是中国篮球的骄傲,而这种骄傲似乎是一种太过绝对的,是被赋予了太多民族感情的。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姚明都是大家公认的NBA出色的球员和中锋,谈笑间他不失幽默,如今他又为人夫为人父更添一种责任之下的大男子气概。由于伤病
姚明结束了在NBA并不长久的职业生涯,火箭队也渐渐退出了许多中国球迷的关注视线,而最近NBA运作上出现问题而停赛,仿佛NBA的辉煌同姚明的离开一起而消逝了„„
附报道:
姚明退了 中国名片谁来接班
2011-07-18 14:21:35 搜狐体育 | 我来说两句(0)
在达到了前无古人的“中国高度”之后,伤痕累累的姚明终于将选择离开,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姚明蹒跚离去的背影上时,一个问题被摆上桌面:姚明退了,谁来接班?
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姚明,或者是一个在世界范围之内都具有统治力的中锋,或者是一棵开拓中国市场的“姚”钱树,还或者是一张宣传国家形象的“中国名片”。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姚明所做到的这些,都需要有人去继承、去延续、去发扬。
篮球场上的姚明,不仅撑起了“中国长城”,而且还为中国篮球树立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供后辈们去挑战、去超越。正如雅虎记者沃纳罗斯基评价所说:“姚明是中国男篮历史上的最佳球员,他对国家队的贡献之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不仅代表一个时代,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坐标。”
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孙悦„„登陆NBA打拼的中国球员并不只是姚明一个,不过,只有姚明一个人真正成为了球队的绝对核心。13岁为上海大鲨鱼俱乐部青年队效力、19岁入选国家队、23岁率队上海男篮获得队史上首个CBA总冠军并在同年以NBA历史上首个本土以外的“状元秀”身份入主火箭。过人的天赋使姚明年纪轻轻就成为了镜头的焦点,明星之路一帆风顺。
放眼目前的中国篮坛,有如姚明般身高条件的球员并不是没有,但无论是老一辈的王治郅还是新一辈的易建联,虽然都能够在各自球队获得一定的空间,但均未能占据舞台的中央。年青一代选手,如现国家队中锋张兆旭、东莞马可波罗队的孙喆和在国青队大放异彩的周琦等等,虽然身高足够,技术也颇具潜力,但也依然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正如姚明的授业恩师李秋平所说的那样,姚明要是那么容易找,那他也就不那么稀奇了。成为下一个姚明,远非只有长得高就足够。如何让这些“高人”成为真正的“强人”,是寻找姚明接班人的核心课题。从现在来看,在国内找到水平能够与姚明匹敌的篮球运动员尚需时日。
姚明的成功,除了自身天赋异禀之外,合适的机遇也是不可或缺的。姚明登陆NBA的时机,正是NBA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不遗余力迈向全球化的扩张阶段,姚明的适时出现,使NBA找到了打开中国这片广阔而又神秘的大市场的钥匙。NBA官网如此评价姚明的分量:“不夸张地讲,没有姚明的NBA,影响力会逐渐衰退。但如果能向姚明打开大门,篮球名人堂的影响力会变得更大。没有哪一个人可以这样如此牵动十几亿人的眼球,他为NBA带来的球迷无法估量。”
从开拓中国市场的角度,丁俊晖或许可以看做是姚明的一个接班人。2005年首届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即将失去烟草赞助的世界斯诺克协会惊喜地发现了一线生机,持外卡参赛的丁俊晖收获了职业生涯的首个排名赛冠军。13亿人的中国市场,难得的契机。世界斯诺克协会在两年的短暂投资后就依靠丁俊晖带动起来的中国市场而迅速获得了越来越丰厚的收益。
2007年,丁俊晖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国际影星章子怡这样等名流共同当选2006年世界杰出华人。
姚明不仅只是“姚”钱树,他在异国他乡所表现出的谦逊、自信和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改变了不少人对中国的看法,一些美国球迷甚至说:“姚,再给我们多带几个中国球员过来吧。”姚明,在很多时候被看成了“中国人”的代表,大姚,已经成为了一张“国家名片”。
2004年全明星期间,ESPN问姚明最喜欢听什么样的美国歌曲。姚明回答:“当然是美国国歌了,你知道的,我一年起码要听82次。” 幽默、风趣、智慧,这些颠覆中国运动员传统形象的关键词,都让姚明在国际舞台赢得了更多的包容和支持,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011年的中国体育,一个不可回避的名字就是“李娜”,这个率真、泼辣的湖北姑娘,凭借着本赛季澳网、法网赛场内外的出色表现,成为了国外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继姚明之后,李娜成为了另一张“国家名片”。
篮球明星、市场开拓者、“国家名片”,姚明的这些“标签”,一定并非独有,即便不能复制,但也可以在某一方面予以继承,篮球小将们的身高和天赋、丁俊晖对于体育市场开发的贡献、李娜的“中国名片”效应等等。在不同程度上也都是对姚明一种传承。
将视野放开,普通的中国人,只要在姚明的影响下而变得更加自信、谦虚,变得更加富有职业道德和向上精神,或者可以为中国融入世界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又何尝不是姚明的接班人呢?下一个姚明,也许就在我们身边。
姚明的产生,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可缺,等这三样再次聚齐的时候,或许并不需要我们去寻找,下一个姚明,自然也会跳入我们的眼帘。
责任编辑:NS060(本文来源:搜狐体育)
第二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悟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悟
——记《管理本质与职责角色》培训有感
有幸参加公司从上海外聘培训机构的老师开展的一次关于《管理本质与职责角色》的培训,第三次参加类似这样的培训,不同的是,作为这次培训联络协调人,这一次我是坐在助理席上给老师充当助手,收获的也较前两次更多。从培训前期的联络协调、到培训时的各个环节的衔接、老师的接待,最后到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反馈及整个培训流程的完整性,无一不让我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另外,除了学到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外,更是站在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这场培训,收获了课堂以外的东西。
随堂小记——
其一,这次外聘的老师属于实战派的资深企业培训师,没有过多文绉绉的语言,而是用类似对话的方式,从一些最简单的案例,让我们领悟其中所含的道理,他的培训让我们明白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职场素养与内涵,其中包括领导力、执行力、决策力。另外,老师还重点介绍了职场中的心智修炼。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一类人并无过人之处,但做事却目标明确,敢作敢当,事业有成,与其共事的人也很信任他,具有良好的信誉,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正见心”,这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有多重要,通常与他愿意担负的责任多少成正比;一个人能做多大的事,取决于他愿意承担多大的责任。
其二,角色认知的游戏,让大家写下自己心目中的上司和自己理想的下属,我想要不是因为这个游戏,或许大家都不会懂得,当你希望别人成为你心中的那个样子时,你是否达到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要求?要求别人的时候,必先要求自己。
其三,当我们大多数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想着自己在为企业工作,能混则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我们在“混”的同时,消耗的是自己的青春,消磨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宝贵的时间。通过培训,让我懂得了人的一生是为自己工作,我们在努力付出后,除了给企业带来效益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努力所收获的所有,都是属于你自己的,包括经验、名和利,等等。你希望在职场收获什么,取决于你为企业付出了什么。
其四,关于“复盘”。“复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听到的一个新词,从字面上,大概能猜到它80%的含义,大概有回顾、总结的意思,后来,自己去百度了一下,复盘就是股市收盘后再静态的看一遍市场全貌,针对你白天动态盯盘来不及观察、来不及总结等等情况。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总结自己,更不会深究反省那些已经发生事情,如果我们时常能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复盘”,或许自己在那当时便可做出更好的选择,收获更好的结果。
旁观者的世界——
第一次坐在助理席上,第一次不是为了战胜别的小组而思考;第一次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思考。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或许不能百分之百的达到“旁观者清”境地,至少看问题的角度广阔了许多,更注重的也许是全局观,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它的是与否,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多一些宽容,多做一些换位思考,就算再无法逾越的鸿沟,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再棘手的难题,只要换个角度去看待,也许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就会看到乌云背后的蓝天。
第三篇:各大媒体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
各大媒体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
1、据人民网报道,9月5日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今日在例行记者会就钓鱼岛问题表示,日方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对中方要求置若罔闻,执意推进所谓“购岛”进程,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中方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2、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日本政府11日与所谓“土地所有者”签订了购买“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三个岛的合同。
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9月11日,香港工联会一批成员游行至香港交易广场向日本驻港领事馆交抗议书,强烈反对日本窃占中国领土钓鱼岛。
4、《日本新华侨报》日前撰文称,野田佳彦丝毫不顾及外交礼仪,一次又一次地在军事上挑战中国,在钓鱼岛问题寻衅滋事。野田发出的动武叫嚣,最终一定会自食苦果。
5、据金融界网站介绍,中日就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产生的纠纷可能引发两国企的经济冲突。如果中国发生大规模由民众自发的针对日本商品的抵制的话,日本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日本经济肯定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同时,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和第三产业也会受到同样程度的影响。这对正在水深火热中的对日本出口的中小企业来说,也将是一个灾难。
6、据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报道,南京、济南、成都、广州四大军区近日频频举行演习,专家称此行动意在警告日本。
7、9月11日,中新社发布文章,原标题: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文章中摘录中国多部门表态反击日本够到活动。
8、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常胜 张蔚然)“中方公务船将继续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活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是否有中国海监船前往钓鱼岛附近海域,他如是回答。
9、环球网报道报道,据日本共同社9月12日消息,日本大阪市政府11日宣布,取消参加即将于本月15日在中国上海开幕的旅游节。共同社报道称,上海方面告知大阪方面表示,考虑到中日两国间目前的政治形势,无法确保绝对安全。报道认为,这可能是受到了钓鱼岛问题导致中日对立加剧的影响。
10、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在今天(12日)上午的记者会上说,日本政府已经完成了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土地登记手续”,土地所有者已经从栗原家族变成国家。
11、新华社11日报道,中国派出的两艘海监船已经抵达钓鱼岛外围海域,然而,日本方面却表示,在钓鱼岛近海并没有发现中国船只。对于这种质疑,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回应说,中国的海监船只将在中国管辖的海域继续进行正常的海洋执法行动。
12、中新网9月12日 综合报道,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并在11日签署所谓“买卖合同”。对此,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外交部、国防部等多个部门立即发声表态,对日本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予以严厉谴责。此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主权,中国海监船也已于当日抵达钓鱼岛外围海域,将视情况开展维权行动,
第四篇:揭露性报道对媒体的影响(定稿)
揭露性报道对媒体的影响
摘 要 从经营媒体的角度,而不是从常规的媒体责任和新闻人责任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给媒体带来的影响。论述了揭露性报道带给媒体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提出了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揭露性报道 经营媒体
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此同时,中国的媒体也渐渐走上商业化与市场化的道路,开始注重“经营”,以接受市场的检验,争取读者眼球而非官方的完全满意来维护媒体的发展与生存。中国媒体市场化的趋势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媒体,包括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纷纷效仿西方媒体的做法,改变中国媒体替官方进行宣传的传统定位,掀起了中国媒体的“扒粪运动”,这一改变的重要标志就是调查报道类栏目的争相设置,媒体舆论监督职能较充分的发挥。如央视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财经》、《南方周末》等报刊杂志相关栏目的设置成功,使全国各类媒体群起跟之。可以说,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调查报道类新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社会课题和弊案的揭弊作用,有时能够引起官方的注意,甚至进行调查或调整相关政策。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道》就成为了中国民众心目中媒体勇敢揭发黑心企业,替消费者维权的标志。
综观调查报道类新闻,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急剧增多,媒体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耸动性的新闻题材,使得媒体市场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本文暂且不论及媒体责任与新闻人责任的话题,而是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然后试图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揭露性报道的正面效应
近年来,各类媒体上的揭露性报道越来越多,如揭露基金黑幕、足球黑哨、黑学术**、药厂黑幕、矿难调查等。被愚弄的公众愤怒了,纷纷用火药味十足的语言在媒体上口诛笔伐,以图用正义的呐喊重新唤起社会的诚信。事实证明,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媒体在一系列“黑”事件的曝光和解决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净化社会空气、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揭露打击犯罪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媒体市场化进程中,揭露性报道也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从读者心理学来讲,负面报道要比正面报道更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作为负面报道的揭露性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正面报道,它拥有偏离于常态的独特性,在“新闻堆”中比较新鲜、醒目,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能抢先一步抓住受众眼球。这有利于媒体知名度的建立,在日趋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其次,新闻传播学有关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体的期待是“解闷”(休闲和心理调适)、“解气”(舆论监督和社会宣泄)、“解惑”(与新闻和资讯相关的意义系统的提供和指导)。而揭露性报道正好可以满足受众“解气”的需求。“在社会功能上也起到了缓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减压阀‟的作用。”这有利于媒体影响力的建立,更赢得读者的青睐。
最后,揭露性报道还能为媒体带来经济收益。一方面,揭露性报道为媒体抓住了受众的眼球,也就为媒体赢得了广告主的“钱袋”;另一方面,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揭露性报道做得成功能快速打造出媒体的影响力,使得媒体拥有作为产业发展的原始资本。通过合理经营,能为媒体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揭露性报道的负面效应
2.1 做揭露性报道需要必要的“背景”支持
揭露性报道多是“揭短”,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阻力要比正常的新闻采访多得多,“碰壁”
更是家常便饭,而且,揭露性报道完成后又会得罪许多实体和个人,靠单个的新闻工作者无法单独完成和承受这一切,这就要求媒体能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背景支持(后台支持)。另外,媒体需要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保证揭露性报道的题材源源不断,使得新闻资源不至于枯竭。以《财经》杂志的成功为例,它靠着揭露性报道迅速走红,但是它的显赫与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它的投资方——“联办”的半官方背景,为其提供了强硬的后台,也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信息。领导人胡舒立的新闻理念以及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网也是别的财经媒体所无法复制的。
2.2 媒体做揭露性报道需要付出高成本和高代价
做揭露性报道需要付出高成本。可以从如下三方面来看:一是做揭露性报道需要做大量的采访、调查、取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缺少雄厚的资金支持,揭露性报道要么做不完善,要么做不彻底。由于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大多是“隐藏”着的,就需要先“挖掘”出来再加以报道,比起一般性报道来,揭露性报道多了一个“挖掘”的过程,“挖掘”需要采访、调查、取证,这就需要付出比一般性报道更多的成本。二是由于很多时候这样的“隐藏”是人为造成的,因此,在“挖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增加许多人为的阻力,这又增加了揭露性报道的成本。三是随着媒体一窝蜂的跟进,以及各种法律、制度逐渐健全、完善,各种违规性操作以及黑幕将会越来越少,因此,搜寻、挖掘“黑幕”的成本将会越来越大。做揭露性报道需要付出高代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因为揭露性报道多是批判性质的,所以,常常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如果媒体稍有疏忽,调查工作做得不够详细、周密、彻底,就会招来“官司”。偶尔的一两场官司或许会提高媒体的知名度,但过多卷进官司,则百害而无一利。既影响媒体声誉,又影响媒体的正常运转,处理不好会给媒体带来动荡与危机。二是如果揭露性报道针对的是某个经济实体,那么,还有可能会影响到该经济实体在本媒体上的广告投放,给媒体带来经济损失。
2.3 过度的揭露性报道会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首先,由于媒体对信息的承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一个媒体的揭露性报道过多,相应的就会使媒体的主流内容减少。而主流内容才是办好一个主流媒体、权威媒体最不可缺少的支柱。如果一味地为“揭露”而“揭露”,就会使媒体“揭露”的内容变得越来越琐细、零散,离人们的生活重点越来越远,让媒体变得偏激、浅薄、浮躁。这不是一个主流媒体应有的风范。主流媒体应当拥有一种大气,“立足时代,直面社会,不要远离社会生活焦点的琐碎。”就像人们评价《南方周末》一样:“浅、偏、露是其致命缺陷。缺少的是高屋建瓴的指引力和思想厚度。而公信力、责任感、正义感是一份严肃报纸的坚硬内核。”
其次,如果媒体以揭露性报道为特色,就会使揭露性报道泛化,重者会使媒体的不实报道越来越多;轻者,使媒体容易戴上有色眼镜去观察社会,搀杂了媒体情感之后,再去观察社会、组织以及个体,就易削弱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2.4 揭露性报道不当会使媒体承担额外的负担
揭露性报道不当会把许多媒体“引上了歧途:让媒体承担了一份本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就像《焦点访谈》对外界说的那样,媒体不是法院,不是检察院,也不是政府。媒体永远代替不了政府,媒体只是媒体,只有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传承社会遗产和娱乐的功能。所以,揭露性报道不是万能的,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媒体也不能越俎代庖。因此,揭露性报道太多或不当,会使媒体陷入额外的负担中,而不能专注于本职职能的发挥。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
美国《财富》杂志的做法值得研究:“杂志发展前期可以通过一系列揭露问题的„负面报道‟吸引眼球,积聚资源;但随着自身的发展,应不断增加经验类问题的比重。这是因为前期„负面‟新闻比正面报道更容易引起公众注意,打造媒体自身品牌形象;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负面报道‟的采编成本会增加,收益却在下降,打造媒体品牌的其他途径会增多。杂志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后,读者对其可借鉴、学习内容的期望值会上升,也就希望看到其他方面的文章。”那么,怎么平衡揭露性报道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怎样处理揭露性报道?笔者认为: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
策划时要注意防止揭露性报道的泛化,在报道的“量”上要适度;在处理揭露性报道时在“质”上更要把握好适当的“度”。一是要有政治敏锐性。明白揭露性报道根本出发点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改革深化,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二是要有大局观。在选题时要考虑到披露的问题是否带有普遍性和全局意义。三是要掌握揭露性报道的角度以及批评的分寸,以达到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不至于使矛盾激化的最佳效果。揭露性报道最终应该是促进问题的解决,完善有关部门的工作,或者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如果揭露性报道的结果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社会的不安定,那么这样的揭露性报道就背离了舆论监督的初衷。
在这里,探讨式批评报道不失为媒体在进行揭露性报道时采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能保证批评的质量和效果。好处有三:一是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确保了批评的适度适量。“多对事、少对人”,能最大程度地尊重被报道者的权利,能有力地争取监督对象的配合,促进问题的解决。二是探讨式批评报道摆正了媒体在批评报道中的位置。“多给信息,少下结论”,能有效防止利用新闻工具进行媒介审判,避免出现新闻媒介妨碍司法的现象。三是探讨式批评报道尊重了受众对问题的判断能力,把舆论评判的权力真正交还给受众,让受众成为舆论监督的实质性主角,有效防止受众逆反心理的产生。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
4.1 要“有理”
所谓“有理”,就是在做揭露性报道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全面,考虑问题要周全。客观、公正、全面,是所有新闻报道都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揭露”不等于主观批判,被揭露者也不见得一无是处。所以,一定要立足现实,有理有据。材料一定要掌握全面,评判也一定要公正、客观。做揭露性报道,媒体一定还要做到周全:既要替自己考虑周全,增强法律意识,不惧艰苦,寻找、保存好原始采访、调查材料,做好当被告的充分准备;又要替新闻工作人员考虑周全,保护好一线记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
4.2 要“有利”
所谓“有利”,就是媒体在做揭露性报道时,要时刻把握一个准则:揭露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扩大化、复杂化。穆青前辈对此有经典的说法:“批判是为了进步,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这是舆论监督的目的所在。”像过去那样,一篇揭露性报道毁掉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是极其不成熟、也不可取的做法。
4.3 要“有节”
所谓“有节”,就是要注意防止揭露性报道的泛化,在揭露性报道时应当注重主流化。主流传媒的基本风格应该是理性和建设性的。揭露性报道可以为媒体赢得眼球、树立声誉,却不能最终帮媒体赢得主流地位。做揭露性报道应当立足于对社会发展起长效作用;避免琐细、零散化;所针对的应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时代发展的„问题单子‟联系在一起”,“揭示这一时代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单子”,这才是试图成为主流传媒的媒体所应追求的境界。参考文献郭钦.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史上“扒粪运动”引发的思考[J].新闻前哨,2003(2)冯露.浅谈批评报道的选择艺术[J].记者摇篮,2004(2)李文.问题性报道及其兴起的原因[J].新闻战线,2004(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孙燕君.期刊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第五篇:从大众媒体角度-对中央电视台的评价
从大众媒体角度-对中央电视台的评价
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台,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电视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了很大作用,有目共睹。但是,长期独家垄断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垄断必然效率低下、缺乏创新、难以体现公平、容易滋生腐败。电视独家垄断的最大弊端是节目质量平庸化,对受众及广告客户的不公平。节目质量的平庸化,是因为没有别人敢抢央视的饭碗,经营者可以高枕无忧,节目质量再差也不会对其获得高额的收入产生任何影响。
一、节目质量日渐平庸化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台,应当具有国际水平,与国际上的知名电视台相抗衡。而其实际水平怎么样,我们可以看一看近年来一些栏目的表现:金牌节目《春节晚会》,十几年来一直走下坡路,没有几次赢得全国人民的喝彩?实在无招(几十年形成的条条框框和固有模式无法打破,每年下的工夫也不小,不能说粗制烂造)就抛洒大把的金钱营造豪华的躯壳,企图掩饰匮乏的创意与内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快到零点时,主持人高兴的宣布:“ 据央视索夫瑞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春节晚会的满意度为98%。“。自己办的调查中心能不说自己好吗?这么快数据怎么来得?真实吗?然而央视以外的报纸等其他媒体却是批评文章铺天盖地,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这能说观众满意吗?过去收视率最高的栏目《新闻联播》,近年来已经概念化、公式化,内容大致由几项组成?新闻联播= 领导人国事、公务、事务活动+ 各种会议报道+ 各项成绩报道。对重大事件报道缺乏敏锐性、时效性。以揭露腐败和各种时弊著称的《焦点访谈》,大多揭露的是一些偏远县(市)企业、个人制假贩假、官僚主义主义等方面的“ 小“ 问题。很少对一些腐败权贵的“ 大“ 问题进行大胆揭露。成克杰、胡长清案件的报道均是在结案后才报道的。全国反腐败大案要案有几起是由《焦点访谈》揭露出来的?恐怕没有!老是在一些小问题上做文章,长此以往,对腐败官员能否真正形成舆论监督?拍摄时就大炒特炒的《笑傲江湖》(后来拍的《西游记》续集问题大致一样,暂且在此不表),低劣的质量播出时赢来了全国一片骂声,就连金庸老先生也颜面无光,不得不感叹错已!央视不愧是大哥大,“ 我自岿然不动“-反正广告赚了约1.4 亿,虽然不好还是赚了个大价钱,把我奈何!这是垄断的功劳。其他单位能实现这样的收入吗?平心而论央视的节目在全国的评奖中获奖不少,比兄弟省市台气派的多。你要明白央视具有与兄弟台无法比拟的地位和财力、人力,物力,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如何做龙头老大?况且评委也多由央视把持,然而仔细想一想,央视有多少节目在国际上拿了大奖?做为国家电视台如果有真工夫应该去与国际上的电视台去比,而不是与国内兄弟省市的小兄弟去争三夺四。央视的现场直播水平实在不敢恭维。香港回归、“ 三高“ 演唱会、庆祝申奥成功当晚活动的现场直播,许多画面切换的杂乱无章,使人看的一头雾水。香港回归到现在已经几年时间了,现场直播的水平怎么一点没有提高。甚至不及凤凰卫视的直播水平。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电视信号水平和直播穿越太湖大桥飞行的电视信号质量一样(两次直播间隔了相当长的时间),图象时隐时现,没有任何提高,主持人只能在荧屏上连声恳求大家原谅?每月腰包装那么多银子,干出这么差的活,还好意思让大家原谅。这就是国家电视台的水平,不知道央视这帮人平时是否在练基本功?
二、功利性倾向日趋严重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的喉舌,首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服务于全国人民,服务于大众。其定
位不应当是纯商业性的电视台。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切活动无不充斥
着金钱的味道。向“ 钱“ 看的倾向愈加严重。
(一)严重扭曲广告
市场价格。央视广告的价格高,人人皆知。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再
不合理也得接受。央视还会说“ 就这我还看有没有时间给你安排?“。先说广告
“ 标王“,创下了中国广告业的“ 奇迹“。价位最高,高的离谱,导致企业倒下
去的也最多。山东的“ 秦池酒“ 争得个“ 标王“,一个县级小厂当年要为央视付
出广告费约3.2 亿元之多,甚至县上的财政收入也要拿来交广告费。有人算过
一笔帐,全国的酒民每人当年要喝2 斤“ 秦池酒“ 才能“ 帮助“ 付清央视的广告
费,不要说厂家有什么利润。这使我想起了当年东北“ 君子兰“ 疯狂爆涨的价格。
这样荒诞的事情可以创吉尼斯世界记录。“ 秦池酒“、“ 孔府宴酒“、“ 爱多“ V
CD已销声匿迹。当然这些企业也在央视风光一时,今天落到如此地步,央视不
能不说是功臣之一。央视也可以说“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由于几个“ 标王“ 拖
欠广告费,央视才不得不取消了“ 标王“ 招标活动。作出这样唯利是图的事情,是国家电视台的理性行为吗?2000年全国电视全行业广告收入约
380 亿元,央视就占了40多亿元,多么高的垄断利润!
(二)收费昂
贵的声讯电话,老百姓深恶痛绝。中国电信为正名声,宣布不再代
收声讯台话费。而中央电视台各个栏目利用老百姓对中央电视台的景仰心理,以
极少的奖品为诱饵,鼓励观众打热线电话,而热线电话都是与168 声讯电话联
袂的。《春节晚会》上,将近零时,女主持人笑脸盈盈,红唇白牙高兴地宣布全
国各地打进168 热线的电话达到了400 多万个。按每个电话每分钟1 元计算,可收入400 多万元,央视可分成数百万元(分成比例不得而知),白花花的银子
又来了,腰包又要鼓起来,女主持人能不高兴吗!《春节晚会》收入可观,更不
要说央视平日的几十个栏目长年累月的热线电话费收入有多少。现在一些普通企
业为了搞好对消费者的服务都开通了800 免费电话,央视如果真正为老百姓服
务就应当开通800 免费电话,取消与168 声寻台的联系。央视的各个
栏目许多都打着金钱的“ 标签“,各种赞助充斥眼球。主持人也不忘开发利用自
己的价值趋之若骛地出书捞一把,写出的书几本有育才教人的价值?赢来的大多
是读者的不嗤之声。
三、避重就轻,哗众取宠澳
门回归一周年的庆典、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到北京,这么重大的活动央视漠视观众的热情,不做现场直播,不作追踪报道,老百姓只能去看凤凰卫视。这与首先要
服务于党的事业的职责是否背离?经常却搞什么“ 钱江观潮“、“ 水下考古“、长达几小时的“ 罪犯庭审“ 等商业性直播,哗众取宠。凤凰卫视节目为什么受欢
迎,央视应当找找原因。
四、节目*数量取胜,缺乏创意中央电视台的频道已从一个开办到十一个,栏目也芸芸众生,可谓规模不小,但
许多栏目普遍缺乏创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几乎没有。广东电视台在全国独创性
地拍摄了《生存大挑战》节目,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而《实话实说》把参与
者请来对节目横挑鼻子竖挑眼,大谈该节目商业化太浓。央视能整出这样的节目
吗?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动物世界》等节目里的内容央视能自己拍出来吗?
大多是买人家BBC、CNN 的,何时能把自己的节目卖出去赚些美元,这才见
真工夫。
五、容易滋生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利容易
产生腐败,这是一条真理。因为,全国各个电视台、各个影视制作单位、各个企
业打广告、一些个人想实现自己的发财梦、名星梦,要上央视的节目,不攻关怎
么能走进央视的“ 龙门客栈“ ?许多电视剧为了能在央视播出,均打上了与央视
联合拍摄的招牌。攻关*一张嘴皮子能行吗?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
今年,央视的记者随中国质量万里行到西安去打假,在野玫瑰电脑城被打坏了摄
象机,央视记者索要了5 万元修理费,实际只花费了3000多元,剩余的几万元
未退还,直到事主告到法庭,才退出剩余的钱(详见《华商报》报道)。
六、缺乏客观公正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中央电视台是神圣地、公正的,其实不然。“ 日航“ 事件,《经济半小时》曾采访事件的中方
主要当事人,后因当事人不满央视断章取义的歪曲报道,在《中华工商时报》上
揭露央视采访中不理睬当事人意见,不顾事实,主观臆断的种种行为(详见《中
华工商时报》报道)。河南淮阳县粮食局长雇凶杀人案中受到诬陷的县委书记李华亭,据说接受《焦点访谈》采访说了一些“ 与中央不一致和不符
责任的话“ 被撤职。案件真相查出后,蒙受不白之冤的李华亭回忆,没有说过与
中央不一致的和不负责的话,完全是《焦点访谈》对他谈话的剪辑形成的(详见
《检察日报》等相关报刊报道)。出现这样的失误谁来负责,谁来
监督央视?
七、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据《北京晚报》
报道,中央电视台正式职工编制为2800人,非正式编制辅助人员为4500人。
崔永元在其所写《不过如此》一书中透露:“ 我们电视台的人数不好统计,你像
一般干活的各个岗位大概有25人,但是吃盒饭的有140 多个人,发奖金的时候
有2200人,有一次台里说,有一个出国名额,谁想去,填一个表吧,填了10000
多张表。“。由此可见一斑,典型的官僚机构,人浮于事,怎么可能高效率多出
精品。实践证明,独家垄断经营与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背道而驰
地。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许多行业打破垄断经营,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工作
质量、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如中
国电信、交通运输、金融业等。中国的电视业要走向世界,必须打破独家垄断的局面。将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分为二,成立国家电视一台、国家电视二台,形成充
分竞争。这样仍然可以保证舆论宣传继续掌握在国家手中。无论是从现在还是从
未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申奥已经成功,庞大的电视转播*现在的央视一家是难以承担的,应当及时成立国家电视二台,互相制约,互相竞争,强
化内在动力,才能提高节目质量,多出好作品,多出精品,圆满完成党和人民、时代赋予的任务,早日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电视市场,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
粹播向五大洲,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