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
论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贡献
有这么一位老人,他走过了一个世纪,他创造了一个时代,他树立了一个丰碑。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他叫邓小平。
他是这样一位被我们念念不忘谨记在心的国家领导人,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人生最后的二十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那么他对新中国的伟大贡献究竟有哪些体现呢?
在电影《邓小平》中,导演一一向我们叙述了邓老的一生。
拨乱反正主要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又继续维护着错误的理论,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所以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首先是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破题的。1978年,他发动和领导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廓清了道路。
记得电影中邓老在与英国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回归问题,他面对英国的“委婉”无礼的要求,丝毫没有显示退缩与怯懦。邓老坚毅的信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是任何帝国都无法忽视的。如果不是邓老推行的一国两制制度,也许香港的回归时要退后的。
记得当外国记者问邓老怎样看待毛主席的时候,邓老深深地抽了一口烟,然后平和而且坚定的说,毛主席虽然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和他给新中国的功绩相比,已经足以弥补他的过失了。不管怎样,他都是我们伟大的主席和领袖。邓老是祖国在边缘时期应运而生的英雄。他拨乱反正,开始重用人才,恢复了高考制度,主张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
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新论点。
就是当时那样千疮百孔的中国,在邓老操劳的日日夜夜中挺了过来。
退休后的邓老,仍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着改革开放事业,并结合国内外形势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如苏东剧变后,他以丰富的经验提醒中央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邓老的晚年思考,既着眼于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又放眼于妥善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他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对于引领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意义尤为深远。
邓老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他终其一生的力量都投在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他做到了。
有时也在不禁考虑,这位被誉为“打不到的东方小个子”的传世伟人是怎样做到的呢?三起三落,谈何容易!古有苏东坡连贬而作“也无风雨也无晴”,然而邓小平,不仅吟着这诗,还一次又一次成为政坛的弄潮儿,领导反是越做越好,贡献越来越大,仿佛那稻 田里的庄稼,越矮越坚忍!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曾说:“我父亲为人性格内向,沉稳寡言,50年的革命生涯,使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喜不亢的作风,特别是在对待 个人命运上,相当达观。在逆境中,他善于用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一切,并用一些实际的工作来调节生活,从不感到空虚和彷徨。”也怪不得他去世时轰动了世界,愣 是把联合国旗拉下了一半!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
邓小平刚16岁就去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既已成为中共旅法支部负责人,因遭法国政府迫 害,从巴黎到柏林,又从柏林来到莫斯科。邓小平爽朗活泼、爱说爱笑,富有组织才能和表达才能。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去当清洁工,尤其是捡马粪,干一天能 挣足一个星期的开销。也许这就是小平,亲近广大劳动人民似乎是他的天性,也使得他总那样和蔼可亲。
这是群众的呼声,更是小平平易近人的最好体现。难怪他会把名字改为小平,正应了他自己所 说,我很平凡,算不了什么伟人。
邓小平同志善于做思想工作,往往是三言两语,就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甚至由此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正是如此,他的话总是让人过耳不忘,终身受 益。他善于应付复杂、危急的局面,常常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成一个部署,而事后你才会发现隐含其中的超人智慧。他曾在抗日战争时说:“指挥机构大了不行,越精简越安全。”
邓小平还说过:“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了一句空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到教育,他可能是我们看到的小平光环以外的优异之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必须看到,在以邓小平名字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大潮,无疑让世人更加了解这位 新阶段最主要的经济建设工程师,更加了解这位世界伟人。无论是三起三落的政治风云变换,还是呵护孩子热爱人民的生活,小平的光芒永难消退。同时,在新时 代经济建设中,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思想又不知教诲了多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进步的中华儿女。
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位东方伟人带着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步伐,走 进时代的大门。邓小平暮年南巡,这是他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定位,是维护他的毕生事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进一步开拓。南巡讲话回答了长期 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的认识问题:什么是谁会注意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提防右但主要是提防左等等;解决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南巡讲话摧毁了极左思想余毒,消除了人们 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
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者意识。由此,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认知进一步提高了,改革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被推倒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发出了强硬的声音:不发展经济只能是死路一条。南巡之前的邓小平,带头遵守自己创立的退 休制度,多年间力图少工作、少发言,以避老人政治之嫌;南巡之后的邓小平,不必言也不欲言,执著地归于寂寞,这更说明了南巡讲话的独特性质。
南巡讲话,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视察经济时,听到这位老人年到最多话的是:经济发展要在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把握好 这个机会,不能失去„„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他总是不断的催促着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勇敢发展,不要再被一些本本主义所束缚。我 经常在纪录片中注视伟人邓小平的眼睛,那清澈的瞳孔,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多少坚定的信念、令人赞叹的远见?他面对着资本主义这个大帽子,面对着曾经令他三上 三下的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以一片赤子之心操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个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之路。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南巡视察,就是考察各地有没 有按照他的计划,将发展进行到底。他深知,中国再也不能失去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中国再也承担不起囿于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他在有 生之年,特别是短短的暮年时段,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有所起色,期盼着改革开放的效果能真正实现经济飞跃。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老话,现在相信无论是谁都 说得十分上口:“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简单的一句话,却彻底反映了一位老人朴实无华的精神。他追求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是她改革开放以及整个规划蓝图的最终目标。
岁月不饶人,他将自己的所有心思花在 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他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机遇观,他一再地强调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停。是的,这位历经坎坷老人也会害怕,他怕中国再因为什么左倾右倾 的思想,或者是什么内部的阶
级斗争而停止经济发展,在他的脑海里,一切清除得很:中国在不能失去这次机遇,没有任何领导人再担负得起这项的巨大损失。可能 是生命的乐章催促着他的离别,他仰看着自己的中华蓝图即将奏效,他多么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多少能见一下成效。他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只为一睹中国未来经 济建设的广阔前景。他是踏着准点过日子的老人,他是和顶着时间作计划的智者。邓小平曾说:“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躯一顶 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 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 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
春天的故事,回响着中国人意气风发迈向春天的脚步,记录着中国蒸蒸日上走进新时代的足迹。我 们讲述春天的故事,阔步走进新时代。今天,当中国迈开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当中国展开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显出万马奔腾新气象的时候,我 们也更加怀念春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聆听春天的故事,你会敬重一个老人的眼光和胸怀;聆听春天的故事,你会听到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足音;聆听春天的故事,你会感受到一个国家开拓前进的信心。
有一句话,此时挥之不去——小平,您好!
第二篇:邓小平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对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
内容提要: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本文叙述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三个重要转折阶段,阐述了他为什么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如此卓越的历史贡献,这就是他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改个开放的正确理论指导和实践。
关 键 词:邓小平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众所周知,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注意本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开创的,是按照邓小平的设计逐步推进、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1977年邓小平复出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兴起阶段。这个阶段的主题是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廓清道路。
实行改革开放,为的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但社会主义要不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很长一段时间,受“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错误理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我们的认识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又继续维护着错误的理论,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因此,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首先是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破题的。1978年,他发动和领导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这场大讨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为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廓清了道路。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最初,主要围绕理论问题展开,主题是邓小平提出的反对“两个凡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还没有涉及拨乱反正的具体问题。
1978年9月,邓小平通过“北方谈话”开始把讨论引向政治路线方面,即尽快结束揭批“四人帮”运动,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这个问题在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得到解决。这成为邓小平开辟新道路、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新起点。这是邓小平发动领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
从1979年下半年到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主题是全面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标志,历时4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圆满结束,也就意味着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
改革开放是伴随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进程,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兴起的。农村改革风起云涌,对外开放精彩纷呈,政治体制改革大刀阔斧。这期间,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尚未提上日程。但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为经济体制改革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一是他提出“小康”目标,为20世纪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二是他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规
划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走向。
二、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的第二个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9年退休。
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国进入全面改革阶段。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从局部到整体全方位地展开,成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984年到1988年,邓小平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上,认真研究改革开放的每一个步骤,谨慎作出改革开放每一个重大决策。在他的领导下,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过五关,斩六将,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重大进展,中国经济因此上了一个台阶。
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以其敏锐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初步地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基本国情(即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质(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步骤(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方法(即不争论,容许看,但要坚决的试,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原则(即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布局(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基本问题。邓小平提出的这些思想,规划了改革开放前进的科学轨道。正因为如此,邓小平被全世界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三、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的第三个阶段是从1989年到退休到1997年逝世。我把这个阶段概括为晚年思考,引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正式批准邓小平退休。这是邓小平践行他倡导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个问题毛泽东没有解决好,留下了很多教训。邓小平从自己做起,开了好头,为彻底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正常化作出了表率。
邓小平退休以后,对改革开放还有很多深刻的思考。特别是1992年,他以88岁高龄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针对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的晚年思考,既着眼于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又放眼于妥善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他对于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
第一,根据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阐发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对改革开放提出“又快又好”发展的新要求。
第二,进一步阐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提醒全党要坚持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第三,阐明了“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提供了依据。
第四,反复求证“第一生产力”理论,为实现科学发展探索新路。
第五,深入思考和提出如何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问题。
第六,深化对共同富裕理论的认识,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邓小平晚年的思考,深化了他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他的这些思考,正是今天中国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问
题,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 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4] 龙平平.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2010.中央文献研究室
第三篇: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贡献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再确立及其意义
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实事求是”原始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里,把“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利用这一成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所做出的一种中国式的概括。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批判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通俗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哲学上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得到基础。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直接使用“实事求是”一词来表述当代的作风。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表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在1978年12月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时间标准提高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他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以这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毛泽东同志的大力倡导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的树立起来,实事求是的作用日益深入人心。
二、重新确立
我们讲的“重新确立”是因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本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法宝,但是我们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偏离了这条思想路线,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
严重的损失,面对着结束“文革”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面对着拨乱反正,中国该怎样去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在确立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纳入思想路线中,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解放思想本是实事求是中应有主义。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把“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来强调,这是邓小平的创举,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新的发展。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二)理论联系实际
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江泽民也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从党的历史看,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
(三)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邓小平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事实求是。”
(四)在实践中国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他还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在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时,也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江泽民也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妙,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
(二)它是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
(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得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的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军报》、《学好文件抓住纲》1997年2月7日
[2]《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5]《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四篇:邓小平改革开放
邓小平改革开放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有一位 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影响?
(5)歌曲歌颂了“老人”的丰功伟绩,你能说一说这位“老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哪些贡献吗?
答:
1)“春天”是指:改革开放的春天,也就是改革的开始的意思。
2)“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画了一个圈”是指:将福建、广东两省划为经济特区。
4)“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南方谈话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5)这歌是歌颂邓小平同志的。
他的贡献有:
在“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在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邓小平做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1)这位“老人”是指谁?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6分)
答: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3个
(2)对外开放的主要含义包括(D)(2分)
①吸收侨资、外资②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③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④扩大对外贸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标是指什么?(2分)
邓小平理论
答: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
第五篇: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对世界时代潮流的积极回应,是中国主动应对世界发
展潮流的必然之举,从而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宝贵
经验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理论,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时代潮流的积极回应。30年前,我们国家面临十
分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十年内乱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
等方面的混乱现象极其严重。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
国家纷纷进行后工业革命,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紧向现代化社会转型,中国周边
国家和地区的异军突起。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党和国家形成了巨大压力。面对困
境和压力,我们党科学分析世界大势和国内状况,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所谓贫穷的社会主义的一种反思和超越,是要以改革
开放为动力,打破旧体制的束缚,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依次实现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摆脱贫困和实现现代化,这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要思考的问题或要面对的问题。一些
国外政党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在治党
治国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他们访华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共
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
巨大成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贡献,也是对世
界人民的贡献。当然,我们党和国家历来认为,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
模式解决。我们高度尊重人类发展的差异性和文明进步的多样性。我们既然一再
强调走自己的路,就决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别国照搬照套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
模式。但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经验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
些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经验,这些理论成果不仅将对中国的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会惠及世界的发展。
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我们将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30
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
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
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民
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而中国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特殊性的过程,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的过程,也
是对世界做出中国独特贡献的过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中国将对
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所形成的经验将对促进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的理论
支持。
旅游1002 高燕勇 201011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