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经济合同争议解决的方法研究

时间:2019-05-12 11: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涉外经济合同争议解决的方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涉外经济合同争议解决的方法研究》。

第一篇:涉外经济合同争议解决的方法研究

涉外经济合同争议解决的方法研究

2011 —— 2012 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国际经济法导论》 校区福建路校区序号

专业班级财管08H姓名王安萍学号2110808H26

当事人双方因涉外经济合同而发生争议时,应当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通过调解求得解决,不能解决时,就要通过诉讼方式或仲裁方式去解决。当事人采用诉讼方式解决争议时,首先要确定管辖法院。确定管辖法院,有几种方法。第一是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或在订立合同后(或争议发生后)协议决定以某一法院为有管辖权的法院。但该法院并不是必须接受当事人的选择,受理起诉的法院仍有权依其所属国的法律(法院地法)决定有无管辖权。另一方面,如当事人违反协议向其他法院起诉时,其他法院除依法认为自己有管辖权外,应驳回起诉。第二、当事人就受理争议案件的法院没有协议时,可以任意向某一法院起诉。此受理案件的法院应依照其所属的法律(法院地法)判断自己有无管辖权。如受理案件的法院认为自己有管辖权,就可审理该案件,否则,起诉是要被驳回的。

所以在订立涉外经济合同时,如果要采用诉讼方式解决争议,或者因涉外经济合同发生争议要诉讼法院时,对于法院管辖问题应注意事先进行调查研究。现在国际间解决经济纠纷大多不采用诉讼方式而采取仲裁方式,或者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者另行订立仲裁协议。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应当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通过第三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的,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关于仲裁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仲裁地和仲裁机构,其次是仲裁所适用的法律。至于仲裁程序则一般适用该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仲裁所适用的实体法则依关于合同准据法的规定去决定。

一、我国涉外经济合同纠纷的主要因素

纠纷日益增多,归根结底这样的合同纠纷原因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构成:

(一)外商被利益熏心,存心在合同条款中隐含别的意思,这样就有利于他在今后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方面撇清责任,为自己开脱。

(二)参加协议签订的我方工作人员,做事不够细心,或者是年轻气盛缺乏这方面的业务经验,在没有发现有些问题的情况下就匆忙地签订了协议。这样一来,协议一旦签定就必须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因此在签合同时一定要仔细审核,否则轻易签订下的合同很有可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我国涉外经济合同纠纷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严格依法办事,强化涉外经济合同法律意识。

无论是涉外经济还是国内经济活动,用法律来规范双方的行为都是唯一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由此可见涉外经济活动中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的教育加强有多重要。必须让他们意识到法律规范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要学会合理运用法律规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到任何邪恶势力的侵害。例如,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确保我国的司法管辖权,以使我方处于有利的地位,应当依据我国的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周密、严格地推敲合同条款,特别要注意司法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当然与此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依法保障涉外经济活动中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严格法制,加强对涉外经济进行审计,及时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二)如何巧妙的解决涉外合同中的词汇问题

由于国际通用语言是英语,因此在涉外合同中广泛使用是英文文本,对于国人来说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出错,譬如说:汉语中的“将”字和英语中的“should”“will”就有明显的不同,同样都可以用来表示“将”,但在汉语中,“将”被赋予了一种义务以及责任的感觉。而在英文中它们通常是用“will”和“should”来表示。不过这些用在合同中都不合适,最合适的词汇应当是“shall”。用“shall”比“should”有约

束力,又比“will”来得意志坚定,具有责任感。另外,还有要避免使用那些英语中的多义词,并弄清语法。

(三)依法解决争议

一旦合同发生争议了,而且也确认了需要解决争议,接下来就要由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在国际惯例中解决争议的方式如下:协商,调节,仲裁,以及诉讼。首先是协商。受争议困扰的各方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及合同的条款的规定,先进行谈判,往往顺利的谈判能够促成新的协议,从而来解决争议。这样的方法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它的节省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让双方的自觉遵守程度提高。当然此种方法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因为协商不成的几率很大。协商不成就需要调解。调解就是在第三者主持下,通过其劝说引导,经合同当事人的谈判达成协议。以上这两种方法确实在解决这样的经济合同纠纷中优势颇多,并且这当中的一切经过都是本着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第三人不会参杂个人的感情色彩而去调节,他只会本着各方的利益各方的意见进行调剂,不过选择这样的方法一般很难奏效,因为双方在进行调节的同时产生的分歧也在所难免。当这样的分歧矛盾不可调和时就要选择接下来另外一种方法:仲裁。仲裁和诉讼虽同是法律行为,但仲裁较诉讼有明显优点,这表现在:在仲裁中,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机构和指定仲裁员,还可选择仲裁地点,有较大灵活性,而诉讼则不可以;仲裁机构专门处理某方面争议,仲裁员法律知识纯熟,可以迅速形成判断解决争议;仲裁较之诉讼手续简便,费用低廉,且仲裁一般不公开审理,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和维护其商业信誉。所以,仲裁已是解决国际经济贸易争议极其重要的一种方式。提交仲裁的根据,是双方当事人签订的仲裁协议,而如何签订好涉外经济贸易中的仲裁协议,对于经济合同争议的完善解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出现争议后,合同双方应将这样的争议以书面表达形式表达出来,并将这样的争议提交给第三人,交给第三人之后,第三人对双方争议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一个裁定。较诉讼而言,仲裁有许多好处:它比诉讼操作程序来得简单,却也不缺乏诉讼的专业性,以及它绝对能够给双方当事人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很多国家的法律规定中仲裁都是实行一次裁决,并且具有很强的执行效力和约束力,不过要是不服从仲裁,那么也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如果双方当事人不想要留下不必要的麻烦最好事先签订一份一次仲裁的协议,这样双方就没有权利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了。说到诉讼,如果上述这些都不管用,并且也没有签订一次仲裁的协议,那么诉讼就是最后的声讨途径。不过在这里我们不提倡诉讼,并且在以往纠纷中用到司法诉讼的也是寥寥无几,因为选择了司法诉讼就是选了那些较为严格并且冗长,拖沓的繁琐程序。

三、结论

以上提到的这些,在涉外贸易纠纷中还是非常实用的。实用之余我们也需要知道这样一点,当我们遇到涉外合同纠纷的时候毫无疑问要讨回公道法律史最佳途径,可是一方面由于合同的签订涉及到两国的法律条约,因此,合同很有可能会涉及到外国法律管辖以及适用性之类问题。通常情况下国外的法律和我国的法律史截然不同的,因此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应该尽量约定合同适用本国法律,这样对当事人来说会更有利。相信加入WTO的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共存。当这些机遇的来临同时我们也应作好挑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余劲松,吴志攀.国际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张平,曾剑秋编.国际贸易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3.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国际私法资料选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

4.郭庆荪,喻国华编.经济法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

5.薛景元;涉外合同的几个经济问题[J];法学评论;1985

第二篇:涉外经济合同常用英语

涉外经济合同常用词 port of delivery交货港 cash price现金价格

port of departure启运港 cost price成本价格

port of destination目的港 contract price合同价格

delivery advice到货通知单 Delivery price

place of delivery交货地点 交货价格 port of delivery交货港口 Delivered price

含运费价格 time of delivery交货时间 invoice price

发票价格 quality inspection质量检验 total price

总价unit price

抽样检验

sampling inspection 单价 wholesale price

批发价格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到岸价格(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IF and C(cost, insurance, freight and commission)到岸价格,加佣金(成本,保险费,运费加佣金价)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格,船上交货价格 FOB destination目的地交货价格 Payment at sight见票即付 Payment by cash现款支付 Payment by check支票付款 Payment by draft汇票付款 Payment by installments分期付款 Payment in advance提前付款,预付 Payment on delivery交货付款 Payment on demand见票即付 Packing list 装箱清单 HANDLE WITH CARE小心轻放 KEEP UPRIGHT切勿倒置 Acceptance certificate验证单,验收单 Certificate of delivery交货证书 certificate of manufacture制造证明书 certificate of origin产地证书,原产地证明书 certificate of quality品质证书 certificate of quality test质量检验证书 irrevocable credit不可撤消信用证 negotiation credit议付信用证 revocable credit可撤消信用证 sight letter of credit即期信用证 open a letter of credit开立信用证 original document 正本单据 shipping documents运转单据,货运单据 document for carriage运输单据 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单 net weight净重 packed weight毛重 tare weight皮重 bill of lading提货单

clean bill of lading净洁提单 dirty bill of lading不净洁提单 bills of goods 货物清单

original bills of lading正式提单 delivery port交货单,到货港 discharging/unloading port卸货港 shipping port装运港 loading port装货港

inspection certificate检验证书 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origin产地检验证书 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quality品质检验证书 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quantity数量检验证书shipment/shipping advice装运通知书 advice of shortage短缺通知 delivery note提货单 tax and duty 税费 export duty

出口税 survey fees

检验费 customs duty关税 duty free免税 storage charges存储费 transport charge运输费 survey fees检验费 royalty提成费

lodge a claims提出索赔 budget audit预算审查 budget control预算控制 budget making预算编制 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

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 depreciation 折旧 depreciation of machinery机器折旧 discount and allowances折让 duration of service 设备使用年限 duty on value added增值税 fixed assets 固定资产,固定资金 foreign capital外资 foreign currency外币,国外通币 foreign exchange外汇 quick asset流动资产

quick capital流动资本 rate of depreciation折旧率 raw material原材料 revolving fund周转资金

第三篇:合同争议解决方法

合同争议解决方法

一、合同争议解决方法、合同争议的解决办法、解决合同争议的方法

1、合同争议又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对合同订立、履行等相关内容及则此产生的法律后果所产生的各种纠纷。

2、凡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成立的时间、合同内容的解释、、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以及合同的变更、中止、转让、解除、终止等发生的争议,均应包括在合同争议之内。

3、合同当事人对合同订立所产生的争议主要是对合同的成立与否所产生的意见分歧;

4、当事人对的情况产生的争议,一般是指对合同是否已经履行或者是否按合同约定履行产生的分歧;

5、对合同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后果的争议,一般是指对没有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的责任由哪一方承担或者如何承担产生的分歧。

6、合同签订后,当事人之间因各种客观情况或者主观原因难免要发生。

7、合同争议的4种表现

因合同订立引起的争议;

因合同履行发生的争议;

因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而引发的合同争议;

因合同的成立、效力而引发争议。

8、合同争议解决中应注意问题

合同效力的补正与合同补漏问题;

要约邀请、要约、承诺在合同订立中的相关问题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

律所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海王大厦A座14层

第四篇:水电工程建设经济合同争议调解暂行规则

《水电工程建设经济合同争议调解暂行规则》

电力工业部

(1996年12月18日电水农[1996] 876号)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公正调解水电工程建设经济合同争议,维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水电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推动水电建设事业发展,根据《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和水电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凡水电工程建设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经济合同争议,真诚寻求友好解决并同意适用本规则时,本规则得以适用。

第三条水电工程建设经济合同争议调解,必须在调查研究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双方的合同约定,遵循客观正义的原则,以中立和公正的态度,进行公平合理的调解处理,努力促进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力求友好地解决争议。

第四条争议调解实行一次调解制度,已经调解处理的不再重新受理。

第五条调解处理争议纠纷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要求,自愿申请调解,承诺履行和解协议。

第六条凡是争议调解机构可作调解的争议,水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般不作调解处理。对于争议调解机构按照正常程序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国家水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项目贷款金融机构予以尊重和支持。

第二章机 构

第七条由国家水电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设立全国水电工程建设经济合同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各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甲乙方协商聘请成立的工程建设项目经济合同争议评审调解组(以下简称项目争议评审组),负责水电工程建设经济合同争议的调解处理。

第八条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水电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从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人员中选派担任。

第九亲争议调解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工作者担任调解员(设立调解员名册)。

第十条争议调解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争议调解委员会日常事务。

第十一条各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由甲乙双方协商聘请成立项目争议评审组。每一工程项目只能成立一个项目争议评审组。

项目争议评审组由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组成。在互相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甲乙方各推荐一名组员,组长由双方协商共同推选。

争议调解委员会可向项目争议评审组推荐入选。

第十二条项目争议评审组成立后,应当向水电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工程建设甲乙双方的主管单位(或股东方)备案。

第十三条争议调解委员会与各项目争议评审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但可以从事指导协助业务。

第十四条争议调解机构在调解处理活动中,接受水电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三章调 解

第十五条水电工程建设经济合同争议调解的一般程序:争议调解的提出;项目争议评审组的评审;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争议调解的终止。

争议双方当事人对于争议调解一般程序可以选择、中断和终止。

一、争议调解的提出

第十六条在履行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进行友好协商,并征求监理单位的意见,协商不成或不接受监理单位的意见,可将争议提交项目争议评审组审议或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二、项目争议评审

第十七条合同履行发生争议,争议任何一方可将争议提交项目争议评审组评审。

第十八条项目争议评审组按照有关水电工程施工合同条款的规定,与工程建设项目甲乙双方共同签定争议评审工作协议,方可进行评审。

第十九亲争议调解三方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名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工程建设项目名称,项目争议评审组调解员姓名;

(二)项目争议评审组的工作范围,争议调解的工作方式及程序;

(三)项目争议评审组与甲乙双方各自的责任及法律关系;

(四)争议调解费用的支付,甲乙双方提供的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物质保证。

第二十条项目争议评审组应当根据协议规定,制定争议调解工作计划,在争议双方的积极配合下,深入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及时提出评审意见,妥善处理争议。

三、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第二十一条合同履行发生争议或合同争议任何一方不接受项目争议评审组的评审调解意见,可将争议提交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第二十二条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程序的开始:

(一)当事人向争议调解委员会提交书面调解申请及副本(一式三份),并应附有有关合同文件和证明材料;

(二)争议调解委员会收到调解申请书之日起一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三)争议调解委员会将调解申请书副本递交争议对方当事人;

(四)对方当事人同意接受调解,调解程序开始;

(五)争议条件委员会决定受理的争议,通知申请人按规定预交受理费;

(六)对方当事人明示拒绝调解或者在接到调解申请书副本之日起三十日内未予答复的,视为拒绝,调解程序不得开始。

第二十三条调解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请求调解的事实、理由;

(三)当事人的主张、要求。

第二十四条争议调解委员会根据争议情况组织若干名调解员成立调解工作组,并指定首席调解员。

第二十五条调解员的任务

(一)调解员应以独立公正的态度协助双方当事人,努力促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友好解决。

(二)认真审阅争议双方提交的材料,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三)调解员应遵循公平和正义原则,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征询当事人意见,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

第二十六条在调解调查中,调解员可向有关单位查阅与争议有关的文件、档案、资料,有关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材料,协助进行调查。

第二十七条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认真听取调解工作组的调查情况介绍和处理意见,充分进行研究讨论,确定调解建议、方案,反复征询争议双方意见,进行公平合理的调解,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和解协议。

四、争议调解的终止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申请调解后,可以自行和解。双方和解的,可以请求争议调解委员会根据和解意愿作出和解协议书,也可以撤回调解申请。

在调解期间,双方当事人不得将争议提交仲裁或提起诉讼。

第二十九条每项争议调解申请,争议调解机构应在确定的时间内调解争议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经调解未达成和解协议的,由当事人自行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第三十条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由争议调解委员会制作和解协议书。协议书内容由双方当事人商定。协议书经双方代表和首席调解员共同签名,加盖各方印章后生效。

第三十一条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或调解达成协议后三个月仍不履行的双方当事人可自行将争议提交仲裁或提起诉讼。第四章附 则

第三十二条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交纳调解费用。调解费用包括调解受理费和调解处理费。调解受理费按件计收,具体收取标准本着保证争议调解机构正常运行的原则,由争议调解机构制订,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后执行。调解处理费按实际开支收取。全部调解费用由争议双方平均负担。

第三十三条本规则由水电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劳动争议处理研究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比较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自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颁布《劳动合同法》后,又相继在当年12月29日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国务院又于2008年9月18日通过并实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因此,在近几年内,我国劳动法制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虽然劳动争议的处理有很了很多进步,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需要我们继续研究现状,同时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本文就是以这样的背景来探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劳动争议

概念

分类

调解机制

构建原则

.劳动争议的定义和分类 1.1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劳动争议又被称为劳资争议或劳资纠纷。在我国,广义的劳动争议是指以劳动关系为中心所发生的一切争议。于此意义,因劳动契约关系,雇用人与受雇人间所生之争议,或关于劳动者之保护或保险,雇用人与国家间所起之纷争,雇用人团体及受雇人团体本身之内部关系所生之纠纷,以及雇用人或雇用人团体与受雇人团体间因团体的交涉所生之纠纷,皆为劳动争议。狭义的劳动争议而即仅以个个之雇用人与受雇人间所生之争议及雇用人或雇用人团体与受雇人团体间所生之争议为限。用我们通用的词语阐释,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或雇主组织与劳动者或工会组织基于劳动关系而所发生的争议”。此定义也可以分别表示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有关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争议和用人单位或雇主组织于工会基于集体交涉、集体协商而发生的争议。1.2劳动争议的分类

劳动争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2.1根据争议标的之性质,可将劳动争议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

权利争议,又称实现既定权利的争议,是指对现行法律、集体合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在实施或解释上所发生的争议。利益争议,又称确定权利的争议,是指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也可以说是为争取权利或减少义务而引起的争议。有的国家将前者称为法律争议,是可诉的,将后者称为事实争议,是不可诉的。立法较早采用这种划分方式的国家是奥地利、丹麦、挪威、瑞典等,后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劳动立法都采用 1 了这种划分方式。

1.2.2根据参与争议的人数和合同种类,可将劳动争议分为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

个人争议,即个别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关于集体争议,学术界有多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集体争议仅指因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而引发的争议。第二种观点认为集体争议,又称多人争议,是指多个劳动者基于共同理由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并将因集体合同的订立与履行而发生的争议界定为团体争议,与集体争议相区别。第三种观点认为集体争议是指争议涉及一部分职工群体。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1987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这标志着中断了三十年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得以恢复,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重新纳入了法制的轨道,这个规定的许多内容借鉴了三十年前的规定。但该规定亦有诸多不足之处,如仅仅恢复了国有企业中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且其受案范围十分狭窄等等。随着改苹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变,劳动争议大量增加,1993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同时,劳动部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配套规章,进一步扩大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完善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1995年l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则以基本法的形式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机构、原则、程序等加以规定。从而构建起我国现行“调一裁两审”制的单轨制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化的劳动关系逐步确立,劳争议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劳资盾日益突出,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和谐。2007年6月29日、12月29日分别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原的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劳动争议处理主体,对处理程序间的顺序进了一定的调配,并修改了具体的程序规则,主要集中在调解制度和裁审关系的调方面,这些新的规定和措施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起到了适的缓解作用,但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上仍沿袭了以往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单制劳动争议处理体制。2.国外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比较分析 2.1美国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美国联邦调解调停局成立于1947年,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其主要目标是与各公司以及代表这些公司里的雇员的工会合作,帮助他们达成确定雇员工资与工时以及雇员工作条件的集体劳资协议或合同。美国的调解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争议解决形式,在该过程中,一个中立方主持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协商或谈判,以帮助他们就争议达成一项自愿的协议。调解人帮助公司与工会就涵盖工资、工时及其他条款和条件的合同进行协商谈判。在美国,调解是一个完全自愿的过程,法律并不把调解强加给那些不想调解的当事人。调解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调解避免工作上发生停工。联邦调解调停局的工作重点是在冲突的预防上面,即在冲突发生之前将其阻止。其预防冲突的方式是:通过关系发展培训计划与劳动者和管理层进行合作,而设计该关系发展培训计划的目的在于促进沟通这一可以使冲突易于管理的因素。沟通处于所有成功关系的核心,包括在劳动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在沟通过程中,倾听而不发表判断意见、作出反应而没有任何责备,这样的沟通使得双方更为努力地工作。调解人将在积极沟通艺术方面指导劳动者和管理层,而积极沟通的艺术正是合作双方努力工作的重点。2.2瑞典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瑞典劳动争议调解是行政调解,调解机构是国家调解办公室,调解对象是雇员或者雇员组织之间的利益争议,以及谈判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瑞典劳动争议调解始于1906年的《调解法》,最初分为8个区,每个区一个调解员。2000年成立国家调解办公室,国家调解办公室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任命调解员去调解。根据《雇佣法》,调解一般是自愿的,但准备采取产业行动的一方有义务提前7日书面通知国家调解办公室和对方,并且调解员有权召集双方一起协商。此外,国家调解办公室有一定的行政权利,调解员的任命不必经过双方同意,并且国家调解办公室可以将产业行动推迟14天。没有履行通知义务或拒绝国家调解办公室关于推迟产业行动的命令,将被处以罚款。2.3挪威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挪威的调解机构是1916年1月1日依据《劳动争议法》建立的。政策的制定者们不希望劳资双方有发生冲突的权利,也就是尽量避免罢工或关厂行动,希望通过强制性仲裁来解决争议纠纷。而劳资双方则希望有冲突的权利,并通过冲突解决问题。因此,调解机构的设立可以看作是这种背景下的一种折衷办法。在挪威,调解机构的领导和行政管理由国家调解官担任,承担最重要的一些调解工作。在各区还设有8名地区调解官分布于全国各地,负责地区性的调解事务。还任命10名左右的特别调解官来协助国家调解员的工作,主要承担“黄金季节’夕,如每年的3月、4月、5月调解工作集中时期的调解工作。因为每年的4月1日和5月1日,挪威几乎所有的工资协议都到期。国家调解官由政府任命,任期一届3年,可以连任。国家调解官尽管依赖政府的信任,但更大程度上依赖劳资双方的信任。集体谈判时,如果劳资双方意见不一致,谈判不成功,一方会发出冲突通知,一般是劳工发出停工或 办公通知。在进入冲突谈判之前,冲突通知必需送达对方和调解机构。调解机构负责人,即调解官首先要分析将要发生的冲突是否会对社会产生危害。如果国家调解官认为会有这样的后果,他就要在2天之内下达临时停工禁令。禁令一旦下达,调解官就承担了调解的责任,劳资双方也有参加调解的义务。停工禁令是发起调解的法律基础,停工禁令的下达也是整个调解程序过程中的各种时限的起点。如果国家调解官没有下达停工禁令,他就没有加入双方调解的义务。但他依然有可能召集双方研究有关问题,但不是调解。在整个调解过程中,调解官会致力于使双方的意见在调解过程中逐步接近,以便提出一个调解结果建议。当调解结果建议提出以后劳资双方要当场就此作出决定,不管双方是否接受这个建议,调解都宣告结束。此外,芬兰和丹麦也有类似的调解。2.4德国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德国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主要是劳动法院,其对象是个别劳动关系,并且限于权利争议。根据德国《劳动法院法》,调解是在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前,在主管该案件的法庭首席法官(职业法官)的主持下,就双方争议的事实与当事人进行口头协商,以促进当事人达成和解的程序。调解程序的目的,一是促进当事人和解,尽快解决劳动争议,维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二是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为日后的开庭做准备。劳动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诉书并决定立案后,先确定一个日期,安排当事人参加调解。经过调解,如果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或原告撤回或被告承认了原告的诉讼要求,则调解程序结束,劳动争议也得以解决。根据《劳动法院法》的规定,对调解程序,尤其是调解结果应做记录。对于调解不成的争议案件,法院应尽快确定开庭日期,对争议进行审理。《劳动法院法》第57条规定,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应该力求以调解方式结案。2.5日本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日本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劳动委员会,劳动委员会由劳、资、公益三方组成。中央劳动委员会由三方各出13人,经内阁总理大臣任命后组成。其中劳方代表由联合推荐,资方代表由日经联推荐,公益方代表由律师、大学教授、新闻界人事和政府部门离职的资深人员组成。劳动委员会是一个准司法的行政委员会,其职能和权限主要为劳动争议的斡旋、调停、仲裁和不当劳动行为的审查、以及救济等。劳动委员会的组织建构分为两个层次,即中央劳动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二者为上下级关系。中央劳动委员会有制定、公布其实施细则和地方劳动委员会的实施细则的权限。3.不同调解机制之间的差异与共性 3.1不同调节机制的差异 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国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3.1.1调解机构性质不同

美国调解机构是独立机构,德国调解机构是劳动法院,北欧调解机构是行政机构,日本调解机构是企业内部组织。3.1.2调解机构设置不同

独立机构调解、行政机构调解和企业内部调解,都是单独设立专门的调解组织。劳动法院调解和劳动委员会调解,都是调解组织与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组织合一。如日本劳动委员会的职能既包括调解,也包括仲裁;法国劳动调解与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调解与仲裁法》,既负责调解,也负责仲裁。3.1.3调解对象不同

美国、北欧和日本调解对象主要是集体劳动关系,德国、中国调解的对象主要是个别劳动关系。总之,国外调解机构一般只处理利益争议,而我国调解机构是处理权利争议。3.1.4调解书效力不同

赋予和解协议效力的形式,尽管各国规定有所不同,但结果却与我国法院调解制作的调解书一样,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和解协议时,另一方可以请求强制执行。但我国的调解协议的执行是自愿的,没有强制执行力。3.2不同调解制度的共性

尽管各国因具体国情以及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等原因,调解模式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也存在不少共性: 3.2.1调解自愿原则

各国劳动争议调解普遍实行调解自愿原则,即通过当事人自愿解决纠纷,避免“一刀两断”式的判决,体现了与仲裁和判决方式截然不同的纠纷解决方法。日本《劳动关系调整法》第26条规定,调停委员会可制定调停方案交付有关当事人,劝其接受,同时该调停方案可注明理由公布之;第28条规定,本章规定不妨碍劳资纠纷当事人经双方同意或根据劳动合同规定,按其他调停方法解决事件。尽管有的国家也同时存在所谓强制调解,但只不过是增加了调解机构的主动性。如瑞典《共同规制法》规定,调解一般需要双方申请,但有时也不必经过双方同意。3.2.3调解专业化原则

专业化原则也是各国调解普遍实行的原则。各国法律都要求调解员具备对劳动争议处理 提供援助所必备的知识和经验等。如在比利时,法律非常强调调解员所应具备的基本个人素质,要求他们具有完成指定任务的独立性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特殊才能和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透彻理解。许多国家通常是从有关劳动或劳动关系的政府机构招募新调解员,如在美国,联邦调解调停局通行的做法是要求被任命的新调解员需要有工会活动或人事管理的背景。为了提高职业调解人员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设了调解员培训项目。对新任命的调解员的训练包括观察或协助有经验的调解员负责的调解进程等。3.2.4积极沟通原则

积极沟通原则也是各国劳动争议调解普遍实行的原则,即积极地在冲突双方之间进行沟通,为劳动者和管理层提供更多的机会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积极沟通,使双方都了解合作的益处和对抗的害处,进而达成谅解、实现妥协。沟通包括调解员任命时的沟通和调解工作中的沟通两个方面。如美国联邦调解调停局通过关系发展培训计划与劳动者和管理层进行合作。设计该关系发展培训计划的目的在于促进沟通这一可以使冲突易于管理的因素。在法国,调解人名单的提名需要同全国最具代表性的雇主和工人组织进行协商,并经双方提出考核意见。爱尔兰劳动法庭的工人和雇主成员,日本劳动关系委员会的双方代表都对调解员的任命拥有发言权。

4.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虽然存在国情不同等客观因素,但仍有一些做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4.1遵循组织构成的三方性

三方原则是国际劳工组织积极倡导的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原则,它是指在劳动立法、调整劳动关系和处理劳动争议时,政府、雇主和劳工代表三方共同参与决定,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取得共识,共同协调劳动关系。各国在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时均强调严格遵守三方原则,调解组织的成员既有劳动者代表和用人单位的代表,也有地位独立的第三方代表,而且第三方代表既可以由政府机构担任,又可以选择政府之外的社会团体、官方人士甚至私人担任。在调解程序中坚持三方原则,是由调解的性质“第三方主持或协助下的私法自治”决定的,第三方必须中立、公正,由与争议双方没有利益关系的,双方都认可的人员担任。4.2确保调解组织的独立性

调解组织的独立性是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充分实施的组织基础,也是获得劳动争议当事人信任的心理基础,即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能否取得当事人的充分信任。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信任程度决定了其是否愿意选择调解和履行调解协议,因此,各国在成立劳动争议调 解机构时,都特别强调其独立性,如英国的咨询、调解、仲裁服务中心(简称ACAS)、美国的联邦调解调停局、日本的劳动委员会、澳大利亚的产业关系委员会等,或是由政府出资成立,但独立于政府的社会性机构,或就是以政府行政部门的身份出现,都与雇主组织或工会组织没有任何依附或隶属关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4.3.完善仲裁机构的职能体系

美国仲裁协会在以仲裁方式处理劳动争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其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是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和高度的行业自律性。而在我国由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是行政部门,因此不能用行政机关的上、下级监督形式来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自我监督,而必须按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属于准司法性质的机构及解决当事人纠纷的中立机构的性质进行监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内部监督机制,同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加入中国仲裁协会,使其遵守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和规范,并由中国仲裁协会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仲裁员进行行业监督和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实现行业自律。4.4审判机构的模式选择

如果立法者根据以上两方面的措施完善调解与仲裁机构的职能权限与运转能力,使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权威性与可执行力便能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使更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选择调解与仲裁这两种非诉形式解决纠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更多倚重法院的裁判来解决。如果我们的改革能成功实现上述目的,那法院对劳动争议的案件压力必会大大减轻,在减少当事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节约了国家的司法成本,正因为此,对当前部分学者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建议中提到的在人民法院专门设立劳动争议审判庭的措施有不同意见。如果我们能够案件源头上,引导当事人去选择调解、仲裁这样更及时、省力、高效的处理方式,那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必定会大幅度减少,也就不存在法院的审判压力了。我们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对审判机构的设置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只是我们要注意在司法诉讼环节给予在当前劳动关系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更多的保护,使法院的诉讼能够实实在在地成为这些劳动者最后的司法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宝华:“借鉴ADR完善中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社科纵横,2007年。

[2]周湖勇:“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分配新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年第四 期。

[3]刘大卫:“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举证责任研究”,劳动关系,2009年。[4]董保华:《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5]魏仲杰:“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6]张需聪:“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完善”,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张新强:“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以诉讼和仲裁为中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8]黑启明:“政府规制的劳动关系理论与策略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9]张需聪:《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完善》,中国海洋学硕士学位论文。

[10]刘亚妮:《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及评析》,《求实》,2006年第1期。

[11]陈金红:《关于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审判组织的若干立法建议》,《中国劳动》,2007年第2期。

[12]郑丽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与完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年7月。

[13]陈双喜:《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月。[14]王萍、康恒武:《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山东劳动保障》,2007年第7期。[15]徐智华:《劳动争议处理的几个疑难问题的研究》,《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15]张居盛、邓陕峡:《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理论月刊》,2009年第10期 [16]陈玉萍:《国外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中国劳动》,2005年第2期。

下载涉外经济合同争议解决的方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外经济合同争议解决的方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研究)》

    《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研究(第1辑)》是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目录 领导致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致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涉外审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贺信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微机室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关于微机室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摘 要:现代教育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为此许多学校都筹建了微机室,以提升教学水平。但是,在微机室的日常管理中会遇到一些问......

    工程合同索赔及争端解决方法研究(范文模版)

    1 . 索赔的依据及法律环境 1 . 1 索赔的依据 合同对风险进行了分担, 1 . 2 索赔的法律环境 1.1工程合同索赔及争端现状1.2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1.2.1 研究思路1.2.2 主要研究内容......

    浅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浅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关键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价值取向培养层次和类型 论文摘要:分析了涉外旅游专业的特色-涉外性和地方性;阐述了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要为社......

    关于劳动关系争议的综述研究

    关于劳动关系争议的综述研究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的变革,劳动关系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对于自身拥有的劳动力不具有支配权,不具有自由择业权......

    劳动争议案件现状及问题研究[范文模版]

    劳动争议案件现状及问题研究自1987年我国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后,劳动争议的数量逐年递增。近几年,其数量更是急剧上升,涉及劳动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从2008年到现在我县......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研究[★]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越来越大,使得相应的社会保险档案数量急剧增加,给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的研究范文大全

    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的研究研究背景:当代中国,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已日益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至中考,大至高考、考研、评职称等,均已把英语列为必考科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