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课学生睡觉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法
高中数学课学生睡觉问题探究——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魏福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乎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课上学生睡觉的问题。其状况大致是:上午第一节课严重,下午第一节课次之;放大假后严重,放双休假后次之。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老师们又该怎么办?本文首先分析部分原因,然后尝试寻找产生这种状况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本人的粗浅愚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
在寻找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数学本身具备的学科特点,掌握了这些学科特点之后,相信我们能找到更好的原因。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体现在数学考试中就形成了数学考试的学科特点。
在思维方面,数学具有以下特点:
(1)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学生智力的敏锐程度.
(2)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能随事物的变化而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能克服消极定势的负面影响.
(3)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思维品质,其反面是思维的狭隘性,表现为思维的封闭状态.
(4)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
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数学具有以下特点:
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
(1)、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不仅贯穿于数学之中,而且也贯穿于物理、化学等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中。正确、迅速地运算与熟练地变换复杂的字母表达式是最为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
(2)、间想象能力: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由观察能力、抽象能力、类比联想能力,对几何体的转化能力等逐步培养起来。
(3)、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运用形式逻辑及辨证逻辑的思维规律和方法来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
二、原因分析
学生上数学课睡觉的原因,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问题看似简单却毫无办法,依然随之任之。本人分析的原因有:
(1)对数学有畏惧感。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其特性使然,数学注定是高中各科中最枯燥乏味的一门。所以很多学生往往会刚开始对数学很有兴趣,但是一旦由于方法的原因,考试不理想,就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感,从而没有精神听讲。
(2)身体不适。学生来自不同生活环境,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自己独立地照顾自己,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失眠体虚的。
(3)情绪影响。学生虽然在校园,相对封闭,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交际空间,会受到社会、家庭、教师、同学等等各方面的影响。
(4)不感兴趣。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施行,初升高的学生参差不齐,当这些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学困生。他们对数学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弱。造成了有些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某堂课某些内容不感兴趣等等,他们个性强,自己又没有自治能力,由着自己的性情来,听着听着就犯困了。
(5)教师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满意,更不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也是造成学生易困的原因。
(6)学校原因。确实,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精神都没有在其他时间上课好,成绩好的学生尚且精神不好,那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者说理解力稍微差一些的学生,睡觉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数学本身就比较需要大脑的高速运转,而上午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的话确实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找寻症结及解决方法
学生课上睡觉的原因很多,任课教师在采取措施前必须对状况了解清楚。
(1)若是身体不适,大可让学生休息,课后找班主任和学生了解情况。若是生病了,让学生抓紧治疗;若是失眠,则提醒学生以后多注意,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消除困倦的方法,如吃饭不易过饱、上课注意坐的姿势、准备清凉油、风油精之类的提神醒脑之物;若是由于劳累体虚,应该给学生短暂的恢复时间,也可以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消除一下疲劳,然后再组织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会因时、因地,因突发事件而作出及时的调整。
(2)若是学生自身情绪所致,及时反映给班主任老师,与班主任老师、家长共同协调解决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坐在课堂上。
(3)若是不感兴趣,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征,教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凡是需要学生动手的一定让其动手,学生有事情干也就不会困:简单的题目,提问学困生;中等难度的题目,让能力强的学生上台演示;较难的题目,教师讲解,最好适当地故意出错讲不出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参与,让他们有自己版主老师解决难题的成就感。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差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是搞高质量。
(4)有些教师感觉自己在台上神采飞扬,40分钟转瞬即逝,时间不够用;而学生却萎靡不振,昏昏欲睡,40分钟度分如年,时间分秒难熬。如此,老师就更应该从自身找一找原因:在你的课上是不是总有学生睡觉,经常睡觉的学生在其他老师课上睡不睡,在班主任老师课上睡不睡,如果只在自己课上睡觉,你就应该警惕!这表明你是时候体现作为老师的智慧,想办法雕琢你的课堂,增强上课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强烈听课的兴趣了。此外,教师得讲究教育机智,并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式,当观察到上课前学生有倦意时,不妨说你们先睡5分钟,然后再上课,这要比老师搅尽脑汁讲大道理效果更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或者讲课抑扬顿挫,当有学生正在“点头”时,在重点处猛来一嗓子,一下就把他惊醒了,顿时困意全消;有时多讲不如少讲,少讲还不如不讲,上课只要把主要问题阐述清楚,及时调动学生这个主体主动学习,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理解、巩固。
当然,我觉得,老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的生活,不要认为教书只是教书,学生上课睡觉的原因肯定是很多的,不能一发现上课的睡觉的就严加处理,最好的我觉得是问清楚原因,对症下药,这或许是最好的方法。
第二篇:学生数学课睡觉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深入研究三阶段
学生数学课睡觉问题的 解决办法的结题报告
蓝田县玉山中学 2013年6月
学生数学课睡觉问题的解决办法的结题报告
课学生上课睡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上课质量,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严重影响我们国家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阻碍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对课堂教学质量及秩序的影响。通过不同的班级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验发现学,生上课睡觉会引发传染效应,如果一个学生睡觉老师不管或纠正不力,会有接二连三的学生效仿,给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造成困难,同时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在不同的班级不同年龄的任课教师的调查,发现在管理学生课堂睡觉的过程中,会发生师生冲突。对于教师,如果对学生睡觉不理睬,学生就会觉得教师无责任心,同时领导也会批评老师。而实际情况中,睡觉的当事人,尤其是对于经常睡觉者,老师也可能感到乏力。
三、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经常上课睡觉的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和同学们的眼里,他们是差生,被称为“睡神”,“睡尸”等称号。这些学生也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常此以往,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麻木感,失去道德羞耻感,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四、对于下一代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的影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满足各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如果我们的课堂是大多数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那么,我们怎么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教师和教育的责任和重托。在课堂上只学会了睡觉的学生,将来到社会上会为国家做多大贡献?这些学生能不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负担吗?我们的中学教育为这些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了吗? 鉴于学生课堂睡觉现象的普遍性和其产生的恶劣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对此问题视而不见。我们要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重视教育教学中的严重问题。
分析学生课堂睡觉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有限的精力难以适应过重的课业负担。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学生所学科目繁多,有些枯燥无味。再加上升学的压力,致使学校不得不用延长学习时间的方法来提高质量。学生睡眠时间少,精力透支,以致于造成学生课堂困倦。
2、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因素。个人种种因素造成学生对学习无兴趣,缺乏动力,再加上自控能力差,无心向学,迫于家长压力,勉强在校度日:一进教室就想趴桌上,一看书就烦,一听老师声音就想睡。任凭老师怎么提醒,怎么批评,怎么惩罚都无效。
3、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的业务水平有限,管理素质不高。一些教师上课缺乏趣味,无幽默感,上课程式化,缺乏对学情的调查意识,缺乏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不能根据学生需要和兴趣调控课堂,变化授课内容或调整授课方式。有些教师对学生管理缺乏耐心或经验,对待睡觉学生缺乏包容心,不能俯下身去调查或询问学生原因,不去关心学生思想,感情,不去考虑学生生活困难或者学习困难,或者其它困难,因而对此类现象听之任之,这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4、以上几种原因的综合。
总之,学生上课睡觉的原因有多种,教师要通过观察,记录,调查,谈话的形式了解原因,然后跟课堂睡觉学生一起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或治疗方案。如果不经调查,只对现象进行简单处理,只对睡觉学生进行简单处罚,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第三篇:例谈高中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例谈高中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当前,高中社团如雨后春笋,其活动如火如荼。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倘若跟风附和,应景敷衍,这样的社团不搞也罢;若能脚踏实地,认真而为,实为学校教育之幸事。从理论层面来看,高中社团活动符合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实践层面来看,它的确能够传承、丰富甚至创新学校文化,拓展学校教育模式样式,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培养目标。对学生而言,能够开阔思维,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与爱好,滋养美好精神世界。但是,因各校社团活动内容与操作模式各异,实践效果当有不同。由于我校起步较晚,组织、管理、指导经验少,所以社团活动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好在及时发现并合理解决(问题四除外),才使我校社团活动的开展健康、有序,充满活力。
问题一:重视社团培植,忽视管理评价。
我校“技术立身,艺术修心”教育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国家课程的贯彻落实,离不开校本课程的积极开发,更离不开技术类、艺术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学校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将学校教育特色打造成知名品牌。由是,作为学校文化重要增长点之社团活动就有了大力培植、发展之必要。迄今,我校社团组织红红火火,共有六大类四十余个,90%以上的学生参与其中。遗憾的是,管理机制尚不能与之匹配,其中以社团活动评价最为羸弱,这一点影响了社团的高水平发展。
解决方法:
1.建立目标指标、过程评价、效果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其中,目标指标体现在社团组建申请报告中,过程评价体现在社团活动记录表中,效果评价从学校、社会、学生、社团等四个维度进行。
2.建立适时激励制度。结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和高中生心理特点,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至少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供学生们观摩学习的社团活动成果展示园地;二是举办社团成员展示才华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三是对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社团、成员进行物质奖励或资金支持。
3.社团活动课程化。社团活动课程化是指科学设计社团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并进行过程记录,最终将学生表现体现为学生学分的一种操作模式。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我们认为,社团活动就是课程,这是因为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完善人格,这有利于他们的不断成长。诚如国家督学李希贵所言:“我们所有活动的背后都是教育,而不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因此,将社团活动课程化就是要体现学校育人理念和特色,加强和改进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拓展教育阵地。
问题二:高三社团名存实亡,社团内高三学生“销声匿迹”。
进入高三,意味着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四方紧张备战已经开始。学校、教师要“率”、要“分”,家庭、学生要理想大学。就算社团活动属于课程,但这样的“软课程”(高考不考的课程)能够为考试提高分数吗?恐怕不能。既然不能,干嘛还要参加?这不是白白浪费高考复习时间吗?于是,高三社团名存实亡,社团内高三学生“销声匿迹”。
解决方法:
1.转变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和家庭、学生的学习观。诚然,社团活动可能不会直接为高考备战提供帮助,但是,升学率、分数并不是学校教育追求的唯一。从根本目标上说,学校教育就是要用尽可能小的成本将学生“社会化”。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样,学会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并不是学生唯一的追求,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同样重要。简而言之,在学校中的学生要成“人”,社团活动就是学生在成“人”路上的沟沟坎坎。
2.在社团人员的构成上倡导“混搭”式。人员“混搭”是指在同一社团中高
一、高
二、高三学生各占一定比例。查阅校团委社团登记表发现,绝大多数社团人员构成层次单一,即社团中学生来自同一年级。这也是导致高三社团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混搭”式,就可以更加明确社员的职责:高一学生向学长学习,高二学生作为活动的中坚力量,高三学生负责谋划与指导。这样,既为高三学生腾出高考复习时间,又能使社团组织机构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社团品牌得以不断传承。
3.建设专业学术型社团。纯粹的高三社团也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专业学术型社团能够将高三复习与社团活动有机融合。例如,“实验探究”社团、“文学鉴赏”社团、“时事纵横”社团,等等。因此,建设专业学术型社团是高三社团的发展方向,是一箭双雕的明智之举。
问题三:知识类兴趣类社团居多,社会服务类社团偏少。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许多社会现象都相对集中地体现在这一时期,因此,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固然重要,社会教育同样不可或缺。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社会服务类社团的建设任重道远。但是,就我国大的教育环境来看,从社会到家庭到学校,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和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所以艺术类、体育类、文化知识类社团火爆,而能够培养学生动机、情感、意志、责任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社会服务类社团因受冷落而偏少。例如,在我校的45个高中社团中,社会服务类社团仅有2个,占4.4%。这种社团结构的不均衡性可能会成为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隐患。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社会教育可以使“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大大增加”。因此,要解放学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得到教育,得到发展。
解决方法:
1.学校进行必要的软干预。学生社团是由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能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非正式群体。所以,学校不可以强硬地指令学生参加某某社团,而应该采取软干预策略。具体方法是:召开社团选择指导会,为学生讲解各类社团活动的基本目标、性质、内容、形式、意义,突出社会服务性社团活动的地位,讲活讲透其重要功能与教育价值。
2.用榜样催生更多的社会服务类社团。在学校重点扶持下,我校仅有的两个社会服务类社团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自我教育效果。例如,“绿色天使”社团设计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方案》《花草树木保护方案》分别被金海湾花园小区居委会和龙天园小区居委会采纳,社团成员还亲身参与方案实施之中;“爱心天使”社团定期为陈塘庄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温暖和快乐,而他们收获了善良、爱心与责任。在周一升国旗仪式上,两个社团的代表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体会和收获。榜样的力量激起了全校学生的巨大反响。没过多久,“社区文化”“工厂主人翁”等多个社会服务性社团相继诞生。
3.为学生列出建议性自助菜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社会阅历、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学校进行宏观统筹与调控,为学生参加社团列出建议性自助菜单。
高一:社会服务类、艺术类、体育类、劳动技术类
高二:社会服务类、艺术类、体育类、信息技术类
高三:专业学术类、艺术类、体育类
问题四:社团经费短缺,学校资金羞涩。
“有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时下流行语虽俗,但的确有些道理。在市场化环境下,大到国家经济建设,小到普通家庭生活,离开钱就会举步维艰。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例,参观实践需要钱、聘请专业人士讲座需要钱、编印社团杂志需要钱、影音资料存储需要钱,等等;再如,前两年,我校“机器人”社团之所以能取得四块国际比赛金牌的好成绩,除了学生的不断创新、教师的得力指导之外,还有学校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最近半年,由于教育政策的变化,学校没有了其他经济来源,财政拨款仅能维持教师基本工资发放,造成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严重短缺,部分社团已处于苟延残喘般的尴尬状态。
解决方法: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专款下拨。社团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渠道,是关涉学生自主成长发展的大事,所以社团活动不可废止。既然在资金支持上学校有心无力,那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上级政府部门就应该承担责任,酌情为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拨出专款。
2.社团成员自力更生。社团是学生自主自愿成立的组织,所以其活动经费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自主解决。一是收取社团成员的入会费,二是群策群力搞好社团,争取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资金支持。
(责任编辑 韩大勇)
第四篇:论我国征税问题与解决方法
论我国征税问题与解决方法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保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才能切实保证国家财政项目的可持续性,而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收入调节税收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就当前我国税收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管理;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方税收资源也丰厚起来。但我国在税收征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速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等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适应现代税源管理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其次,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基层税源管理人员应付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集中精力开展税源控制,以致对纳税人的信息掌握不全。
再次,经济出现多元化,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长期并存,是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加剧,使征税对象呈现多元化;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收入来源也呈多元化,增加了纳税环节确认难度,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使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个人总结如下:
建立税收征管信息化共享体系,尽快实现信息共享。首先,建立国税、地税部门之间的统一信息平台,让纳税信息在税务机构内部之间实现共享。其次,建立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联网。在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财政、工商、银行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县级局、基层分局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基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因素,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结合起征点提高农村税源向城镇转移和集中的特点,重新整合优化税收管理员队伍,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先保证对大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较低企业以及城区等重点税源户的监管需要,并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将管理重点放在税源流失风险较大的环节和领域,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而对与多种经济形式,必须采用多种税收征收方式方法,这必然会导致税收征收成本的加大。因此,要不要核算税收征收成本、考核效益,是不言而喻的。按现行的税收会计体制和制度是无法实现核算税收征收成本、考核效益这一目标的。因为现行的税收会计和税务部门的预算会计是分离的,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征管所需的经费来源和各项支出均由税务部门的预算会计来核算。而税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是税款的征收和入库,其成果最终体现为征收多少税金、入库多少税金,这部分内容是由税收会计来核算的。税务部门预算会计和税收会计两者一个核素业务活动支出、耗费,一个核素业务活动的成果,各算各的账,两者互不干涉,客观上就造成了不计税收征收成本,无法考核税收的所得与耗费,提高税收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使二者统一就成了降低税收成本的关键,建立健全的会计体系使二者可以相互核对与监督成为当前我们的任务。
第五篇:中国贫困问题与解决方法
中国贫困问题与解决方法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
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扩大,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经济、贸易、金融和科技上的强大优势,在经济上控制和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通过经济援助和减免债务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主权进行伤害,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到损害;在政治上,通过经济手段插手和干预发展中国家内部事务。目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
从外部因素看,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内部因素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脆弱性,使其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缺乏起码的抗风险能力,没有能力捍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正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所在。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需从国际与国家内部一起进行。
从外部因素上说,贫困国家消除贫困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此西方国家有责任帮助贫困国家消除贫困和发展经济,而不是推卸责任甚至转嫁危机。这还要求西方国家增加对贫困国家的发展援助,进一步减免贫困国家的债务,并取消一切有关提供经济援助和减免债务的附加条件,切实帮助贫困国家走出贫困,摆脱目前的经济发展困境。其次,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话语权”得到切实实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承诺的“扶贫”资金得到有效的落实,能有效帮助发展中贫困国家度过贫困危机,同时也为今后发展中贫困国家减贫创造条件。
从内部因素上说,发展中国家要处理好本国各种关系。
第一,处理好发展与反贫困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经验表明,要消除贫困,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为反贫困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但是,发展并不意味着就能消除贫困,相反,可能带来更大的贫富差距。因此,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并且保证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群体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
第二,处理好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就业能力差,既是贫困的原因,又是贫困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在反贫困过程中,都要把发展贫困人口教育,加强贫困人口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促进贫困人口就业,作为扶持贫困人口改变贫困状况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减少贫困意义重大,今后应当继续完善培训的方式方法,加大扶持的力度。第三,处理好支持“三农”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把支持农村地区发展与扶持贫困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如印度推行的“绿色革命”战略和乡村综合开发、马来西亚把农村发展项目与减贫项目相结合,等等。在我国,随着公共财政的建立,特别是“十五”中期中央财政提出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农村的要求后,采取的一系列支持“三农”的财税政策措施,对贫困地区致贫因素起到了很好的消除或缓解作用。因此,加大对这些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的支持力度,或者鼓励外迁,不失为一项有效措施。而对留在那里的居民,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可采取建立低保的办法,或者支持因地制宜地适当发展生产,以改善其生存状况。
总之,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需从国际和国内入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