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的思考与建议
安化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端,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辖23个镇,人口108万,有汉、土家、苗、蒙古等26个民族,县城位于资水中游北岸,距省会长沙240公里,安化矿产、水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生态环境较好。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工业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县如何在后发赶超、积极应对,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不足和问题
尽管几十年以来,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是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竞争力弱,知名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少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尚没有年产值10亿元企业。二是从产品结构来看,初加工产品多,精细加工,尤其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税率的产品少。三是从产业结构来看,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多,支撑点单一,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从信息化水平来看,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措施不力,除少数企业已将信息应用于生产、管理环
1节外,大多数企业尚属空白。五是从企业文化来看,多数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不强,重生产轻管理,重当前轻长远,重经济处罚轻优化人文环境。六是大部分民营企业对企业职工的两险一金没有统筹。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1、理清思路,形成共识,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牢固树立“兴工强县”意识,坚持“全县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园区”的战略思想,对工业企业和企业家实行“四个优先”,即政治待遇优先,资源配置优先,政策优惠优先,政务服务优先。要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做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出台特优的扶持政策,做到有规可依,保证政府及各部门行政行为的连续性及稳定性,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
2、搭建平台,加快园区建设。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群”的原则,切实做好“一区三园”和乡镇工业小区发展规划的制订和推进工作,进一步扶持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发展,着力打造为50亿园区。集中财力进一步加大“一区三园”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并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项目落户园区创造必要条件。
3、突出重点,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立足我县有色加工、黑茶、食品、建材等现有企业,用3—5年的努力,使我县有色加
工、黑茶生产两个产业集群率先进入100亿元产业集群行列,食品加工进入50亿元行列。
4、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要加快茶叶市场的建设,建立现代高效的市场流通体系,以及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建好物流和仓储中心,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5、突破瓶颈,切实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加快园区三通一平建设步伐,积极主动做好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新增建设用地申报工作,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争取年度用地指标,切实解决好工业用地问题。每年新增的用地指标80%要用于工业项目。同时,对工业项目建设容积率只设下限,不设上限,鼓励企业兴建多层标准化厂房,及时办理工业项目建设的用地报批,做好跟踪服务,推进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
6、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园区招商与企业招商相结合,主动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结合,自行招商和委托招商相结合,综合招商和产业专题招商相结合。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适合我县发展的产业、配套产业及下游产业,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条。一是创新招商方式,重点突出三大产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二是通过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品牌、名牌,知名企业进行
战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7、鼓励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用市场的理念发展工业,积极推动企业实施专利技术,鼓励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知名企业家,形成品牌效应。为鼓励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创名牌产品,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完善有关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2014.5.
第二篇: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
黄梦其
实践已经证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推进新型工业化并非是件易事,决不能盲目蛮干,必须在高度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之上,从当地实际出发,讲究科学发展。
一是必须切实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充分认识,目前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确处在“前面有标兵、后面有追兵,而且标兵离自己越来越远、追兵离自己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自己再也不能等闲视之,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加快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谋划、共同努力,而且必须心无旁念地迅速把这种“认识”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之上。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只有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有力地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事关当地人民群众民生保障、和谐稳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才能逐步消除不稳定、不和谐、不协调的因素,从而达到一心一意抓经济、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目的,为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共同献计出力、出谋划策。
三是必须认真做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战略研究。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认真深入的研究与谋划、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我个人认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一不作调查研究,二不作科学谋划,三不作可行论证,就盲目上项目、搞建设,以致招商引资项目开发不够、质量不高、储备不足,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拉动不大。为此,建议一方面必须在扎实推进当地新型工业化的大框架下,组建专门
班子进行战略研究,重点研究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当地支柱产业布局,精心策划好关系当地经济发展大局的产业项目和投资重点;另一方面必须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有目标地、有选择地招商引资、开发项目,严格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和国家产业政策做好相应的项目开发引资准备和必要的项目规划论证审查,时刻注意控制好项目建设的数量与规模,切忌“捡进篮子就是菜”,真正把引资项目做大,招商工作做强。
四是必须努力营造和不断优化外部投资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吸引力,优化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毫无疑问,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与外部投资环境不尽人意有关。如有的部门和人员对企业“敲竹竿”;有的拆迁户漫天要价,阻碍施工;有的权力部门受利益驱动,政务不公开、执法欠公正、服务不到位;还有少数干部综合素质差,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现象。因此,我个人认为,当务之急必须在优化政务环境和提升市民素质两个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助商、护商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构建诚信的人文环境、开明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第三篇: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作为我区传统上以“工业立区”的区情,工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区经济的支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如何把握历史机遇,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现代化建设,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
一、我区工业发展现状
自建区以来,主要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国家在我区兴建了汽车制造基地。经过近__年的努力和发展,全区工业经济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工业门类不断健全,形成了以汽车及其配套产业为主,以饲料、铸锻为两翼,化工、采矿、建筑、小五金等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体系。在XX集团公司的带动下,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迅猛。____年,辖区工业总产值达到__._亿元,同比增长__._%,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完成__._亿元,同比增长__._%。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_____万元,同比增长__._%,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___._%。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__._%,拉动经济增长__._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__._%,极大的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今年_-_月,辖区工业总产值实现__._亿元,区属工业总产值完成_._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___._%。分析我区的工业经济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汽车产业主导地位突出。由于因厂设区的特殊区情,汽车在工业乃至全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汽车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过__%,所产生税收比例达到__%,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占全区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__%。
二是工业经济实力较强且发展前景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的工业经济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尤其是随着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车城工业园区的建设,更给以重型汽车为主的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三是工业化程度较高。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__%,为我区在渝西地区率先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_、经济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转换难度大。____年,我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_._:__._:__._,属典型的工业区,但汽车工业及汽车相关行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有绝对比重,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依然没有根本得到调整,工业经济支撑点单一,对汽车工业依赖性太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抗风险能力较弱,国有经济成份比重较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够快,经济运行机制转换难度大。按照相关理论,我区这种结构的形成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意志主导,而不是产业发展遵循自身规律演化的结构,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要求。
_、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竞争力不强。我区经济总量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虽然发展迅速,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其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低,导致总体财力小,收支矛盾突出,有效投入严重不足。汽车工业在全国产业竞争中处于弱势,重汽的开发能力、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跟不上全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势必会给我区发展新型工业化带来不利影响。
_、资源匮乏,资源约束趋紧。除少量煤、石灰石和天然气外,我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严重匮乏,根本谈不上发展资源经济,资源趋紧约束了支撑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所有工业原材料和能源严重依赖其他地区,提高了发展新型工业化经济的成本,起到了负面影响。
_、社会资本市场不健全,工业投资相对乏力。由于我区财力总量小,属吃饭财政,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且社会资本市场尚未建立,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致使工业投资相对乏力,企业技术更新缓慢,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工业经济普遍没有得到高新技术的改造提升。
二、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的对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思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具体内涵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构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发达的新的产业格局。按照这个要求,结合我区的基本区情和产业基础,我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_、积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新型工业化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因此,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一是从宏观层面,编制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纲要;二是从行业层面,编制行业发展指导规划;三是针对我区重点领域,如汽车制造业、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编制专项规划。三个层次规划要有机衔接,在战略目标、产业规划上做到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形成有车城工业园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_、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构筑参与竞争的产业新优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要的是要明确我区工业在全市工业体系中的地位,突出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立足于建设起点高、规模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铸锻、饲料、化纤、小五金、原材料深加工、建材等产业,尽快形成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要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把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产业置于战略地位,加快实施重汽冲焊、车桥和仓储等配套项目,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建材、电子等非汽车产业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升级,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构筑科学的产业链条。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饲料、铸锻业为突破口,逐渐改变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丰富工业门类,提高工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力争在引进信息产品、医药生物工业和发展创汇产业上取得突破,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在培育支柱产业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专业化生产分工的要求,大力发展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快生产要素在市场体系中的流动,让各类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为重型汽车生产基地提供支持。要发展资本市场,探索风险投资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完成科学、技术、产品、效益的转化,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_、围绕优势产业抓项目,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必须抓紧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投入。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西部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和市里“退二进三”等重大机遇,依托现有的企业,围绕优势产业,主动策划组织滚动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吸引外部资金,加快推进总装、车身驾驶室、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一些新产业技术升级、重大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培育新型工业化增长点。要加大工业招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利用外埠资本,拓宽发展空间。要发挥产业优势,从单一产品引进外资向整个产业全方位合作转变,引导外资投向我区的优势行业和企业。发挥资本整合优势,从技术合作向资本合作转变,引导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造。要瞄准国内一流企业作为重点招商目标,广泛开展合资合作,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多种经济成分优势,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推进招商转变,特别要引导、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发挥区位优势,从各自零散招商向园区招商转变。加强与重汽公司的协调与合作,走联合招商的路子,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_、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我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对我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区传统产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总体上研发、技术、管理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因此,必须加快信息化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营销方式等手段,提高物质、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产业竞争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切入点。要从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基础和资源,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把信息化建设融入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等各个环节,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
_、大力推进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主体。
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格局的形成,需要以市场化作为基础。要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注意调动和发挥社会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破地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推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外商资本、民间资本的相互参股,使多元投资的公司制成为双桥企业的主要财产组织形式,实现以较少的国有资本控制较多的社会资本,增强国有经济的调控力和渗透力。在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的同时,把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放到制度建设和规范运作上来。同时,要放胆、放手、放量发展非国有经济,进一步健全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各方面给予非公有制企业更大的支持、更完善的服务和更宽松的环境,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_、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车城园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载体,是重构产业和城市体系的着力点。我区要切实抓好车城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协调和发展,加强对园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引导,提高各种要素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一是要抓好产业定位。园区建设要有意识地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企业群,发展园区产业集群,形成主导产业区。要坚持“服务重汽、发展双桥”的方针,充分依托重汽产业优势和扩产增量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的有关政策措施,认真研究制定出台园区开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工业企业和仓储项目,尤其是重汽配套企业来区落户,力争在未来两三年内使园区初具雏形,起到开发一点、建成一片的良好带动效应,并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把车城工业园区建成以工业为重点,集商贸、旅游、房地产、仓储和物业配送于一体,渝西地区最具活力、最具特色、最具效益的特色产业园区,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二是要抓好聚集整合。要以特色产业为主,形成产业的群体规模优势,必须加强相同产业的空间整合,使量大面广、规模普遍较小的同类型企业聚集,才能适应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更好地发挥产业群体的规模效益。要深入实施品牌兴业的战略,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争创名牌,鼓励支
柱企业在园区内以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作支撑,聚集一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产品、加工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等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链、企业群,使园区内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配套,形成产业群的整体竞争力。
_、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能源、交通、通讯等工业基础设施,为投资者提供必要的生产经营环境。二是制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工业项目登记备案、建设用地、税费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鼓励和扶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同时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拓宽信贷融资渠道,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多形式、多渠道解决工业发展资金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机制,有目的、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急需人才。五是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办事程序,清理收费项目,帮助企业降低投资成本。
第四篇: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加快苍溪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苍溪县政府副县长王彦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川北贫困山区、传统农业大县的苍溪,通过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但从各项指标来看,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现状尚未改变,与周边县区及发达县市相比,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实现富民强县的既定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西部大开发及产业转移之机,乘势而上,继续加快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将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三项原则
一是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原则。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最基本的特征,其先进程度决定着工业化的水平和竞争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高度的信息化将使工业朝着现代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发达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产品、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县必须遵循“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的根本原则,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双重推动。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新型工业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县要自始至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开发利用新型能源、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开发引进环保技术、搞好节能减排等,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原则。要把工业发展与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发挥三大优势
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结合我县实际,充分放大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电清洁能源和天然气化工3大优势主业板块,加快推进工业布局向产业园区集中,增长方式向精深加工升级,产业重心向能源化工方向突围,企业培育向集团化经营跨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打好绿色牌,增强聚集度,提升附加值,促进量质并举发展,强力拉伸肉食、粮油、林板、丝纺、果蔬饮料五个主导产业链,重点抓好以红心猕猴桃为主的“1+3”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电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围绕争创全国电力建设示范县,打造全省电源建设支撑点的发展定位,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加快推进亭子口、苍溪航电、东河梯级开发工程的同时,配套实施好电力资源转化、电网环供配送系统两大工程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全县新建和改扩建220KV、110KV、35KV等输变电站13座,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50万KW;天然气化工产业方面,依托市县共建的化工园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和错位式、差异化、一体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天然气制烯烃、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制合成油和硫化工等项目。同时,利用天然气资源富集地、三大输气管线(中石化川东北-川西输气管线、中石油中卫-贵阳联络线、中石油“九龙山-苍溪-南部-北外环主管线)集中交汇地的独特地理优势,认真做好西气东输工作,打造支撑苍溪未来工业发展的“第一引擎”,力争“十二五”末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二是要发挥交通优势。以“建成一港二高速,标改腹地四环路,乡村公路油砼化,建管养运同发展,四位一体成枢纽”为目标,加快兰渝铁路、广南高速公路、县内出口通道改造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步伐,打造嘉陵江通江达海大通道,把我县建成广元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川东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节点、川陕甘结合部快速交通圈的重要一环,南可通江达海、北可远达欧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
挥枢纽建设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为拉动苍溪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发挥区位优势。要利用我县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川陕甘商业物流圈和“成南渝”等大中城市的产业进行对接和融合,不断增强吸引市场要素集聚的磁场作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围绕区位特点,精心包装、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实行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及时跟踪国家和省市政策,定期开展全县的政策评估,完善用地、收费、税收、金融、奖励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苍溪投资兴业。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激活三大要素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激活人才、资金、环境三大要素。一要以人为本。要将人力资源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视为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并将其作为我县工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突出以人为本,在全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核心作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流动机制,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建立健全社会教育培训体系,在关键性行业中建立起知识结构合理、技术分工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要激活资金。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吸引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推动融资方式的创新,建立政府协调引导、银行重点支持、担保积极合作、企业主动参与的融资服务新模式。尤其是要重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方面的作用。要迅速引进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填补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空白,为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要优化环境。要优化投资硬环境,建好工业园,搭建工业发展平台。新型工业化要求,工业要向园区集中,项目要向园区集聚,产业要向园区集群。要抓住有利时机,发挥贫困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整合工业园区资源,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快完善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紫云工业园和市县共建的天然气化工园的道路、供水、供电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创新型园区、特色型园区、效益型园区,提升工业园区档次。要优化投资软环境,切实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想投资者所想,急投资者所急,真诚服务,主动服务,高效服务,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以“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形象”为目标,不断检查和改进工作。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单纯追求GDP增长向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
调发展转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事实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全有可能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县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以生态和环境成本最小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为原则,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建立适合苍溪县情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经济体系。
三是努力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我县发展工业,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大的劣势是太依赖资源。如果长期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输出支撑经济增长,就会丧失经济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靠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靠管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靠科技建立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用资源优势吸引县内外的资金和技术,以资本和技术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转化和产业延伸,从而提升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篇:樟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樟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陈国勤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江西省樟树市实际,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思考和探析。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樟树市围绕打造江西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全面实施了工业创新创业“倍增计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业经济呈现加速向好发展态势。
一是抓产业集聚,工业经济特色鲜明。该市坚持把“板块”经济、支柱产业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做大做强药、酒、盐、机械五金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效应。2008年,该市医药产业集群进入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百强,是江西省唯一入选产业集群;食品产业获“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市”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盐化工基地、宏宇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四特酒有限公司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0年,药、酒、盐、机械五金制造四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2亿元,是2005年7.2亿元的4.8倍,年均递增36.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6亿元,比2005年的22.6亿元增长458%,年均递增41%;实现利税21.3亿元,比2005年的3.2亿元增长566%,年均递增46.1%。
二是抓龙头带动,骨干企业发展迅猛。截止到2010年底,该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11家,比2005年增加53家。四特、仁和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仁和集团于2007年重组九江化纤及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2010年,四特、仁和两企业共上缴税收5.9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4.8%。其中,四特酒公司上缴税收4.69亿元,比2005年的1.09亿元增长331%,年均递增34%;仁和集团在樟树上缴税收1.26亿元,比2005年的0.5亿元增长152%,年均递增20.3%。另有晶昊盐化、医药集团、蓝恒达等一批骨干企业都得到快速发展。三是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鼓励客商投资兴办企业奖励扶持办法》、《招商引资中介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实行领导领衔推进项目制度,落实并完善了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招商、成立招商小分队专业招商、聘请开放型经济咨询委员以商招商等工作机制,并创新实施了项目认证会审制度,对项目进行集中认证。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精心包装重大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在市内外组织各种项目推介会和招商座谈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近年来,全市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8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引进并大力推进了宏宇能源循环经济园、四特“两城”、赣中氯碱循环经济园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扩大了投资规模,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是抓自主创新,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该市坚持以品牌创建促工业经济大发展,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2010年,仁和集团获得“全国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称号,成为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江西名牌产品22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江西著名商标51件,高居江西全省县级市第一位。坚持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工业经济大发展,2009年,四特酒公司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特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为全省唯一获此批准的企业;2010年,仁和、四特、金虎、康宝、德上五家企业被评为“江西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该市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该市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工业经济的总量还是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瓶颈。由于国家用地政策的调整,影响了工业项目用地的审批,致使一些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在项目选址、土地报批和征地拆迁上难度不断增大。二是融资瓶颈。受国家货币政策趋紧的影响,资金越来越成为制约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抵押物少或达不到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标准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如该市的通能硅项目就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顺利实施。三是审批瓶颈。一些工业项目在办理环评、安评、立项等方面难度较大、审批周期较长,影响了项目落地。如由于受采卤权的影响,该市一些盐化工项目就不能最后敲定。
三、下步工作思路
樟树工业已步入发展加速期,必须突破各种要素制约,全力培育工业创新机制,继续优化工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工业结构,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总量。以“做大、做强、做精、做特”为目标,立足全市工业发展基础和四大支柱产业优势,加速推进优势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做大工业经济“蛋糕”。
医药产业要全面启动现代医药服务业示范园和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仁和“863”计划二期项目实施,力促中国医药保健品交易中心早日竣工投产。食品产业要力促四特酒科技工业城一期工程9月份投产,力促春丝面条、樟树啤酒、金佳谷物技改项目达产达标,大力促进休闲、旅游食品业发展。盐化工产业要力促宏宇能源一期竣工投产,加快赣中氯碱循环经济园、晶昊盐化公司异地技改10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建设,支持蓝恒达、威泰建材、国宏化工等企业产能扩张,力促樟树国电热电联产项目年内动工。加快推进江西工埠机械项目落户投产,加快深圳华润通光电通讯项目进度。
二要进一步完善延伸配套。把延伸产业链条作为推进产业集聚度,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手段,重点要拉伸盐化工产业链条,以盐为基础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以纯碱和石英砂生产超白太阳能玻璃和Low-e中空玻璃,再以两碱半成品——超白太阳能玻璃、多晶硅或单晶硅,生产终端产品太阳能发电板。促进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多出高、精、终端产品,达到做强产业的目的。把完善产业配套作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要加快现代医药服务业示范园和产业园建设步伐,搭建产业发展新平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知名药业企业入园;大力完善盐化工基地污水处理设施,着力规划盐化工基地进港公路、修建铁路货场进场公路,力促盐化工铁路专线及货场尽快投入正常运营,破解盐化工基地运输瓶颈。
三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把推进科技创新、支持创新作为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步伐,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全力推进江西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发挥品牌经济效益,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具备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力争打造更多的特色产品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示范企业和优秀创新团队。继
续推进“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申报著名商标,通过科学培育、重点指导、有序申报,力争新增更多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和省著名商标。
四要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注重投入产出,推进集约发展,努力提升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力促签约项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标。鼓励企业加强管理,苦练内功,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用率、资源能源利用率等“四率”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持续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坚持节约用地、科学合理供地的原则,严把企业进园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加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的审核,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处置力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税收水平,进一步增加用地投入产出效益。扶持医药集团、蓝恒达公司等上市积极性高、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早日上市,通过上市融资提升企业综合发展水平。
作者系中共樟树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