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报刊里寻听企业文化的号角

时间:2019-05-12 11:5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企业报刊里寻听企业文化的号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企业报刊里寻听企业文化的号角》。

第一篇:从企业报刊里寻听企业文化的号角

从企业报刊里寻听企业文化的号角

当一个生命已经降临的时候,再来考察他的意义,已经显出它的滞后性。

企业报刊,这样一个生活在大众传媒之外的区域传播媒介,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很多人还拿它不当回事的时候,他给了很多人一个下马威;当很多人注视它的时候,它又显得那样神秘而捉摸不透。

于是,有人问,一个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另一个人用摔企业报刊的方式告诉他:文化。

企业报刊的面相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苏果工作了九年。这九年,我辗转了七家门店,一直做着理货岗位的工作。2007年4月中旬,我所在的门店正常减员,拿着公司人力资源部下发的调令,到堂子街便利店报到。”

这是苏果企业内刊《苏果人》中的一篇文章。近些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人们观念中的确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倡大力弘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宣扬被众多的企业看作是凝聚企业向心力的有力措施,无论是企业的工作区还是企业的网站,亦或是企业自办的报刊上,都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字眼。在这当中,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企业报刊,被当作企业文化传播中的重中之重。原本充当脸面的企业报刊,也不再是企业的花瓶,承载了更多的意义。

雨后春笋般崛起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企业报刊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报刊约有一万二千多种。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企业报刊都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内容体现着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借着全国改革的浪潮而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些巨人企业就开始创办了一批出色的内部刊物,如《万科周刊》(现更名为《万科》)、《华安月刊》、《宝安风》、《联想》、《万通报》、《海尔人》等等。90年代末至今,随着中国市场国际化的进一步扩大,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要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式,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对自身的产权结构、企业制度、效益规模上进行调整的同时,不少企业也开始调整其内刊的定位、内容、风格;更有一些企业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更高的起点创办了全新意义上的企业报刊,这些报刊无论是在定位、选题上,还是在内容、形式上都与国际同步,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性又有相应的可读性,能够引起企业内部领导、员工,企业外部经销商、消费者以及其它外部媒体广泛关注的企业传媒。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认为,目前企业报刊的定位大致分为三种:内向、外向和内外兼顾。内向性定位的报刊是一个企业内部的领导和员工进行沟通和传达意见的高质量平台。外向性的报刊意在展示形象及处理外部关系,主要以外部客户、消费者、经销商甚

至相关政府部门作为主要目标读者。如实力媒体的《实力传播》旨在提供行业专业知识转移、相关智慧支持;万科集团的《万科》、宝安公司的《宝安风》意在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理念。而内外兼顾的报刊意在对内提供交流平台,对外展示形象。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报刊的共同点。在市场化进程加剧的环境作用下,许多早期内部导向的企业刊物发生转型,或多或少地出现“内刊外化”的现象。而一些新兴的企业报刊在诞生之初就被赋予内外兼顾的特色,成为企业内外沟通的纽带和桥梁。甚而至于,一些企业的报刊成了企业发展的灵魂与核心,譬如海尔集团的《海尔人》。

近乎空白的业务研究

相对于企业报刊数量的快速提升,学术界对于企业报刊的研究以及社会领域相关的纵深拓展都比较缓慢。

目前,在行政领域与企业报刊挂上钩的要算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原名为中国经济信息报刊协会,于1987年筹备成立。还有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管理宣传工作委员会,是由国家民政部核准的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二级机构,承担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设计企业管理与企业宣传方面的服务工作,正式成立于1994年8月,与企业报刊有关系。与企业报刊发展相关的还有一个全国企业报刊年会,现在一直存在并且发展势头比较好,迄今已经举办6次,最近一次是2007年9月27、28日在青岛举行。可惜的是,这次年会与会代表不过百余人,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企业报刊年会,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大。截至2008年5月12日,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企业报刊”字样可以得到15万多的相关网页,但是出现的网页多是每个独立的企业报刊的相关内容,企业报刊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在网页上出现的情况相当少。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网页,有了具体的罗列和相关的研究,譬如全国企业报刊网,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与企业报刊融为一体的网站。

在学术界,与企业报刊编辑、出版相关的课程尚没有形成气候。尽管国内名牌学府很多学者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是研究成果尚不明确,更不用说对企业报刊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业内相关研究的空白,理论尚不成熟,加之企业报刊本身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报刊因地区、类别而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二十年目睹企业报刊之现状

第一份企业报刊是什么?这或许对于企业报刊的发展史来说,是一个永远争议的话题。然而最令人遗憾的是,企业报刊历经20年风雨,依然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不足,用一句最俗的话语来形容就是:上不了厅堂。

知脸知面,止于知心?

拿到一份企业报刊,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们的脸面,可以是刊名、纸张、包装设计等等。

首先,绝大多数企业报刊会选择简洁明了甚至和企业一致的报刊名,这种名字和企业的名字有很大的相似性。譬如《海尔人》、《苏果人》、《宇扬人》,这在企业报刊里非常常见,也是比较实用的。

其次,有的企业会将企业报刊包装得非常精美,看起来就像一个精品读物。南京有一份《瑜伽》企业刊物,外在设计非常唯美,给人的感觉非常精品。

还有的企业报刊用文字凸显自己的品位。2004年第5期《华润》刊物上,第二篇文章《走进“芯”时代》,不但标题吸引人,内容也很深厚。文章从华润的产生到发展再到壮大,为广大读者再现了华润的辛路历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从画脸的角度来看,应该说画得非常成功了。这种方式主要考验编写人员的能力。好的主编和编辑队伍就能将企业脸的最好角度呈现出来。

但是,这几种宣传方式都只是一种表象的复制,我们不能不考虑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将企业要宣传的东西,直接体现在报刊本身里,而不是通过文字、图片。这里,金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办了一份名叫《太空梭》的企业刊物,这本刊物内页采用金东纸业128克太空梭艺术亚光铜版纸。刊物在宣传企业文化的同时,也秀出了自己的产品。读者在读这份内刊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感受到太空梭到底是怎样的感觉。

企业文化,文学作品?

“今晚,微风徐徐,凉意正浓,403办公室氤氲的灯光下,我手捧这一杯同事刚沏的热茶,心情在暖暖的味道中流连……”某企业报如此反映企业文化。

“插花栽刺”,孰轻孰重

“当别人都在喊口号宣传企业文化的时候,《海尔人》在自上而下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若干年后,人们惊呼那就是企业文化的制高点。”

《海尔人》,1989年创刊,是一份对开四版周报,仅限集团内部发行,归企业文化中心管理,海尔员工几乎人手一份。《海尔人》的内容不仅充分体现了海尔集团超前的管理理念,成为海尔员工的思想指南,而且也是一柄利剑。它的罕见不在于高密度的“市场覆盖率”,而在于它长期、持久、犀利、准确的舆论监督。《海尔人》有一个最优秀的地方,就是经常在内刊上上演“连续剧”。譬如企业生产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刊物首先指出问题,接着进行跟踪报道,事故责任人直接点名。同时指出由这一问题所发现的企业的管理漏洞,时刻提醒海尔的管理者要重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讳疾忌医”,对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亡羊补牢也要及时地补。其“乌鸦嘴”特色就是避免企业陷入成功泥潭的一个监督机制。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管理者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就需要交由群众来发现,来提出。

在很多企业报刊都充当登枝喜鹊给君王送去好消息、“只报喜不报忧”、甚至“歌功颂德”的时候,《海尔人》却一直保持着令很多新闻人自愧弗如的坚守———当好航船的守望者,和及时报告坏消息,甚至没有坏消息却时时提醒别人的“乌鸦嘴”。每一期上都有指名道姓的批评文章,使员工与企业的价值观协调一致,引导和约束员工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评判标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层干部说,《海尔人》几乎点名批评过所有副总裁,但它无论对谁总是出于公心和善意,决不搞人身攻击。每期还发表针对性较强的评论性文章。这种不留情面的严格的舆论监督加强了对员工和领导的约束,为海尔培养高素质的队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些年,海尔一直倡导的企业文化在这张“新闻纸”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落实。“谁晃荡我们的目标,我们就应晃荡他的椅子、票子、面子。”《海尔人》秉承的宗旨是:为了事业要敢于得罪人,如果你不敢得罪人,公司就要让你“自己得罪自己”,因为你得罪了工作。《海尔人》在多年探索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报刊始终以企业发展为核心,采用舆论监督方式,像一台发动机推动企业不断前进。“海尔人模式”值得诸多企业报人去仔细地研究学习。

满纸“会议” 官样频现

某某座谈会召开,某某来公司考察,某某发表讲话……当人们厌烦于会议文件式的平白报道时,一份报纸的意义也就可见一斑了。偏偏这样的方式在企业报里层出不穷。

笔者所见的某集团报上,政务新闻充斥了近1个整版,其他版面诸如《各生产厂场,安全管理天天管、班班抓》这样的官样报道也是不胜枚举。更有甚者,新年第一期上政务新闻充斥了3个整版,而该企业报总计才4个版面。如此办报,报纸的受欢迎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政务”现象在企业报刊中不是个别。某些报刊彻头彻尾的是,而某些报刊在某个时候犯起了糊涂。譬如2007年12期的《苏果人》用15个页码记录了苏果总裁的发言稿;2007年第11期的《兴业之窗》的A1、A2版满是政务学习论文;而浙江某集团公司的《凯喜雅报》在第100期和101期的第一版上输入的竟然是意义相同的政务文章……

所以,人们在企业报刊年会上寻找一份真正可以拿出来充当典型的报刊时,组委会的评委们总不免要皱起眉头。不受市场牵制的企业报刊,似乎也失去了原动力,始终没有迎来发展的春天。政务新闻犹如外婆家的花瓶,打不得,摔不得。人们不禁要问:谁来打碎花瓶?同样4个版的企业报刊红豆集团的《红豆》报显然要做得好一些。在2003年第202期的报纸上,第3版和第4版开设了更贴近员工生活的“时尚广场”和“企业文化”。如此,报纸的可读性增强了许多,也就避免了“内刊一发,束之高阁”的怪现象。而更令人欣慰的是《红豆.赤兔马》这份月刊对政务新闻的做法。就拿2003年8月20日这期来说,从“卷首语”的《光辉的历程》到“企业风采”,从“一线采风”到“他山之石”到“文苑阁”全然不见硬邦邦的政务要闻的影子。政务新闻全被压缩在封二上,简单的几行字配上几幅图片,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从企业报刊的风格上,我们就可以窥见红豆集团的企业文化之一:务实,意即追求刊物的实际传播效果。这大概也是红豆集团值得“多采撷”的地方吧。

重上轻下,难为“人本”

2003年12月18日,福中成立8周年,福中集团倾力出了8周年纪念特刊。特刊从头至尾都洋溢着一个成功者的喜悦。开篇即大幅地图描绘了福中的盛况,接着便是连篇的福中集团成长历程:《8年经典浓缩回放》,《3+3服务 横空出世》,《福中品牌 响彻寰

宇》,《布局福中中国一盘棋》,《福中是这样炼成的》……通过这些篇幅的介绍,读者便可对福中集团有了十分全面的了解。其中对集团总裁杨宗义的采访写得非常感人,而《8年我们曾走过》把一个栩栩如生的福中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但是这样的一个8年,员工们是怎样度过的?在这一期特刊的《福中造就了我们》一文中,选择刊登了8位员工的感想。这说明,员工的反应确实在特刊编委的考虑之中了。但是仔细阅读,我们就不难发现百字中除了恭贺之语再也找不出别的有实在意义的话语了。那么福中8年,员工们真正的感触就止于此吗?试想,如果我们把前面福中8年所走过的路,通过一个老员工的眼睛,透视出来;用老员工的成长历程来折射福中的成长历程,这样的文章是不是更具有8周年的意义,更能够感动人?

福中8周年,仅仅写一个杨宗义是不够的,企业成长的8年同样也是员工成长的8年;苏果直营销售超百亿也不是马嘉梁一个人的功劳,在他身后的千百家分店和2.5万名员工功不可没。而如何表现这些个体的思想,才是一份企业报刊所应追求的。

忙里失外,井底之蛙

当我们觉得一种报刊样式足够美观、内容足够丰富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就很满意而推之为典型呢?

且慢!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四个字:企业公民。解释这4个字,就让我们从一份刊物说起,这是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办的一本中英文对照刊物《city指南》。

在2007年的某期上,我们看到了一篇关于保护中华鲟的文章。文章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呼吁读者一定要爱护身边的生态环境,读后让人敬意油然而生。这份刊物不但印刷精美,内容上除了追求生活的浪漫、情操的陶冶、文字的优美,思想上该企业刊物还以社会价值为追求,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关注起生态平衡来。这样一份刊物,她的企业文化内涵显得更为崇高,跳出企业本身来做企业文化,不能不说人文含量实在是高。

事实上,一个企业能够在思想上达到如此高度,并不会影响对企业知名度的宣传,相反任何接触到该企业内刊的个人或团体,都会钦佩该集团的长远战略眼光。这里就有一个例子:广州某个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困难,资金问题很难落实,恰恰慈善机构的负责人找到该企业的老总问往年的慈善事业是否还接着做。这位老总深思熟虑后决定坚持做。结果这件事被一家寻找合作的大企业知道了,他们钦佩该企业的品质,立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结果企业就活了。企业报刊在宣传中的社会价值体现就好比企业的慈善事业,你的文化层次是如此崇高,企业品位能低到哪去?

所以,企业报刊适当地跳出企业牢笼,宣传社会公众关心的东西,也是非常必要的。关于企业报刊的内容还有很多值得说的地方,譬如,一些企业报刊缺少对消费者信息的反馈,丧失了对企业产品的监督功能;还有一些企业报刊打着“顾客是上帝的旗号”,在企业报刊里大肆宣扬自己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好,实际上却做着坑蒙拐骗的勾当;还有的一些企业把企业报刊当作牌坊,立在那里,却不去实际应用;而有的企业连员工的基本利益都无法保障,还办报大呼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报刊需要总结的地方太多,当我们一一罗列缺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细微到无法在现实里解决。我们可以尝试对症下药,也可以尝试醍醐灌顶地灌输,但是企业报刊之于企业文化的课题永远在继续,拾掇不完,诠释不彻。

企业文化的“集结号”

在电影《集结号》里,九连始终找不到组织宣布撤退的号角,因为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负责吹号的人。网友笑言组织是最不可信的。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企业员工都是有组织的个体,而当他们发现组织没有“集结号”的时候,电影里的无奈可能要转化为现实里的跳槽。为此,我们要永远铭记一个命题:

企业报刊存在的意义就是彰显企业文化。

在学术界,公认的企业文化的说法就包括物质文化层(企业标志,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企业统一服装,企业发展史陈列室,企业办公环境美化,职工待人接物、言谈话语、行为习惯等)、制度文化层(公司财产制度、组织制度、人事制度、财会制度、决策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等)、精神文化层(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这三个方面。企业报刊要想反映企业文化,这三方面就应当并行兼顾。为此必须全面理解企业文化三个层面的实质,弄清如何在报刊中体现。

说到底,一份企业报刊办得好不好,固然与编辑人员有很大关系,但关键在于企业老总的素质。如果这个企业的老总有文化内涵、有思想,那么企业报刊就会有高端的标准与面貌。归根结底,企业报刊的集结号在老总手里,他们是好号手,号子才能吹得响,吹出好的旋律来。

第二篇:从企业文化建设走向企业文化管理

从企业文化建设走向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早已成为管理学家、企业家津津乐道的一个术语,一剂良药。企业文化建设充斥着各种管理杂志、各个管理院校、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不谈企业文化建设,好象就是落伍,就是不懂管理一样。大家都在谈企业文化建设,而少有人谈及企业文化管理!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什么是企业文化管理?如何由企业文化建设走向企业文化管理?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定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和维护的基本认识、信念、价值观念和规则。

企业(群体)在解决外在适应性与内部整合的问题时,学得的一组共享的基本假设,因为它们运作得很好,而被视为有效,因此传授给新成员,作为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如何去知觉、思考及感觉的正确方法。

(二)企业文化具备的要点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始终会以“解决问题”做为自己的宗旨;

2、企业文化是被大家认为有效的而共享的;

3、企业文化是共同遵循并自觉维护的;

4、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游戏规则。

二、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重口号轻落实;重宣贯轻执行。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通常是(一个企业的例子):

1、早会

早会就是在每天上班前用若干时间宣讲公司的价值观念。

2、思想小结

思想小结就是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如何改进。

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

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

4、树先进典型

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可形象具体地明白“何为工作积极”、“何为工作主动”、“何为敬业精神”、“何为成本观念”、“何为效率高”,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形象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

5、权威宣讲

引入外部的权威进行宣讲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

6、外出参观学习

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7、故事

有关企业的故事在企业内部流传,会起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8、创业史陈列室

9、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指唱歌、跳舞、体育比赛、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贯穿进行。

10、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

引进新的员工,必然会带来些新的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种新文化。

11、开展互评活动

互评活动是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同事工作状态,也当众评价自己做的如何,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12、领导人的榜样作用

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三、什么是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重落实轻口号,重执行轻选贯。突出“管理”,是基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管理模块的。她涵盖了企业文化建设。

四、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传播学、策划学

基于持续价值和系统价值,基于管理基于企业文化策划

管理作为主体策划作为主体

内外兼修、系统解决企业的深层次管理问题,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解决口号和企业表层问题

注重管理者和管理团队的能力开发和提升关注企业文化的分层

基于企业管理个性,梳理提升,规划管理活动关注管理外宣,策划活动重在管理重在建设

重生根重宣贯

五、如何由企业文化建设走向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是基于企业管理的,其涵盖了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如何由企业文化建设走向企业文化管理?

(一)由策划走向系统提升价值

企业文化管理不是策划,企业文化本身就有,其是解决问题的,是解决问题背后问题的,是系统提升价值的。

例:改进价值创造:人力资源部

1、确定价值驱动要素

找出关键价值驱动要素:

※了解影响您潜在价值的驱动创造因素;

※将促进组织成长作为激励目标;

※用成本效率衡量事务性服务,但不作为促进组织发展的衡量指标;※关注组织中别人怎么看您。您的价值贡献对他们是否清楚。

2、多视角认识价值创造

※建立一种心态,人力资源部是一个组织变革和成长的工具;※充分了解公司的业务;

※让人们更多的关注您在写作与创造方面,而不是控制方面的事务性活动;

※不要安于现状。

3、制定战略与衡量标准

※制定个人成功标准,帮助组织不断成长;

※设计合理薪酬方案;

※理解公司战略;

※不要局限的看待培训;

※用激情、信念和热情通过可是工具与员工沟通。

4、以速度为中心进行结构调整

※通过网络使组织扁平化,改进实施速度,并把员工、客户、供应商和业务伙伴联系起来;

※消除公司里表示地位的标志,在员工中建立一种社团意识,让员工更多的感到爱护。

(二)由落地走向生根

中国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两种基本的文化现象:一是企业的理念很时髦、很先进,在天上飘,但企业家和员工的行为在地上爬,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造成文化虚脱症;二是员工心理契约的天然缺乏,导致企业的制度成本高、管控复杂而无效。其根源在于企业文化没有真正落地,更没有深植,仅停留在时髦的口号与词汇上。企业文化缺乏内在的推进机制与执行系统,同时因为中国企业没有经历工业文明的长期洗礼,员工职业化程度低,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缺少自律机制。心理契约的天然缺乏,导致企业内部交易成本高。

它是要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制度建设、流程建设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去,并把制度建立在心理契约的基础之上,使员工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不但企业文化落地,更要生根到员工的心里,生根到员工的行为上,使企业进入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

(三)由建设走向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文化的新一轮热潮已经掀起,但相当多的单位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理念”、“轻深植”的现象,只重视企业理念的创新,求新奇、求美感、求震撼,而忽视了理念背后的管理支撑,离开了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进程,离开了解决问题和问题背后的问题,就不成其为理念,只是一个空洞的文字堆砌和语音组合之物。

很多企业着手建设和打造企业文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基于一些策划的企业文化建设,无法进行文化管理,更无从跟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管理匹配。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一种“道德”“绩效”的标准,员工以此与企业 形成一种心里契约,即员工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追求,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同时,一旦将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文化又是一种理性管理手段,它是企业实现功利目标的一种理性选择,如,在战略上规定了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在理念上确定了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价值观上明确了追求什么,放弃什么。企业文化管理是一个过程,不只是起草一个纲领就完成了使命,纲领只意味企业文化管理的一个开端,企业文化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这首先取决于企业家与企业家群体,因为企业文化的基因来源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群体,那么企业的企业家团队决定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作为高层有几项使命,一个是树立企业的理念、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要有意识地了解和创造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高层不断地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个在完成企业家有意识的引导和创造的企业文化。第二个高层要完成的使命是企业战略性系统思考——企业向何处去?在加入TWO之后,产业要向哪个

方向升级,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是什么?核心能力是什么?关键业务领域是什么?未来的商业运作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尤其是企业的高层需要思考清楚。第三是高层要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忠实追随者、布道者、传播者、感召者、激励者。讲企业文化不是由学者来讲,而是企业的高层来讲。通过讲文化,讲战略迫使高层不断思考这些问题,高层要能给刚来的员工讲明白了,就说明高层真的弄懂了,想通了。整个企业不断的布道,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氛围。

2.企业文化管理的第二个要素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和中坚人才,也就是除了高层以外的各层管理者也要承担文化管理的责任。但与老板、高层所承担的有所不同:第一要共同参与企业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的制定。第二是提炼经验,总结教训,探寻方法,确立准则,行为带动。第三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流程建设之中。真正接触员工的是中基层管理者,所以企业文化的真正推动者是中基层。而且员工更多要靠舆论导向,要向氛围去带动,所以对职工要有强化的过程,通过开始的强制达到最终的自觉这样一个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企业以及企业文化工作者,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走向企业文化管理。

第三篇:从企业文化角度谈如何加强保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从企业文化角度谈如何加强保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财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加强企业文化有益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本文主要浅析如何从从企业文化角度谈如何加强财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字:财险公司 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

一、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致性

财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尽管有不同的一面,但两者又有许多相通之处,表现出相对的统一性。

对象的统一性。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人,都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重视人既是企业文化的主旨,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的发展新阶段,其特点在于摒弃了过去管理理论中那种只重物不重人,或重人不重本的做法,把注意力真正凝聚到人的因素上来,这不仅体现在管理观念上,而且体现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上。

(二)目的的统一性

企业文化建没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伍目的上具有统一性。这是因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职工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好职工在经济工作各个环节产生的具体思想问题,克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企业高效率地运转。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为了企业发展服务,它以大量微妙酌方式沟通着人们的思想,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创造一个共同协作的环境,推动企业发展。

(五)效果的统一性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应是共同的,即表现为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从精神文明来讲,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工作均从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工作。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精神向人们灌输新的价值观念,为人的思想觉悟的提高提供新素材,充实新内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确保企业社会主义方向,向职工进行思想、纪律、形势和共产主义科学体系的教育。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使跟工树立适应和反映时代要求的竞争观念、效率观念、系统观念、民主意识和开拓精神,从而导致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二、建设企业文化对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的兴起,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法,打开了思路,对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建设企业文化,能够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两张皮”的问题,能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是以人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经营宗旨,企业精神以及规章制度都源于企业;本身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职工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广大职工与领导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也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易于被人们接受。根据这一特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一道去做,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企业精神,以达到培养职土热爱本职工作,热爱企业,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目的,使职工尽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既有“小道理”,又有“大道理”,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更易于为职工接受和喜爱,对企业生产的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意识,反映的是企业所有成员对企业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观的追求;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它所确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可以使整个企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减少职工之间、组织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内聚力。这种内聚力的产生,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民主气氛的形成,有助于企业领导者与职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适合现代化社会人际情感交流的趋势。这种交流同时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渠道和方式,会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层上展开,使其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效果大为增强。另外,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有极大促进作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消费方式会发生变化,更向往和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这种追求正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之所在。所以,实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会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密切地联系职工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做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实现。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配套工作,尤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和配合,它的建设并不是削弱和代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扩展和强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是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从推动企业发展出发,通过培养企业精神,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能够统一全体员工思想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与共同性准则实际上是一种将个人与企业联系起来的共同价值观。就其本质而言,即从根本上解决了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可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由治标向治本的转化。企业文化还可以用多种方式沟通职工思想,提高职工实现目标的自觉性。因此,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的过程。企业思想工作的某些内容可以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内容中去,使之成为具体、生动、形象的东西。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将有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由抽象向具体转化。

比较而言,企业文化建设既需要专职政工队伍做中坚,又不仅仅限于专职政工队伍,而是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这就较之单一的部门负责更能广泛动员群众,影响群众,更容易形成规模和气候;收效也更明显。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专职政工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

改革的深化,焕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这就迫勿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给职工以理论的启发和思想的引导,以澄清模糊认识,更新陈旧观念,推进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的发展。改善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大力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提高素质,不断更新阻想观念,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企业文化的规律,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实际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克服“两张皮”的问题,历来是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新的转折过程之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密切结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个崭新的途径。因此,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同

企业文化建设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企业政工队伍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端正生产经营指导思想的工作中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要做到为生产经营服务,第一位的是要不断的端正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去,提高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改善于群关系,解决职工所关心的问题,加强各项管理,从而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动企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这项工作,一是要教育职工充分认识民主管理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二是要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参加决策、管理和监督干部的重要途径。三是要教育职工在党委领导下,支持厂长的工作、维护厂长对生产、行政的指挥权。教育干部诚心诚意依靠民主管理,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有密切内在联系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方面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三个方面的关系,即,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都离不开入的因素,即使物与物的结合也要靠人来组织、协调。因此,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人的因素在起作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就必须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总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结合起来,克服“两张皮”的现象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的重要方向。只有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职工思想十字际出发,切实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才能真正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加快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有必要、也有可能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进行。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才有可能走出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两张皮”的路子。

(二)更新思想观念,拓宽知识领域

我国的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每一个企业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多做贡献而努力奋斗。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预期效果,政工队伍必须认真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新课题,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而研究这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时,政工队伍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扩大知识面,增强才干,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神圣职责。

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门科学的观念。任何一门科学所能表达的真理性程度总具有相对性,总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深化和不断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有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新旧交持的新形势下,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文化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不长,正处于一个总结,发展、提高贮阶段。政工队伍要善于吸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梢华,互相借鉴,使其不断发展。要破除思想政治工作“单向灌输”的观念,树立民主平等、双向交流的观念。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相待,通过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脑。要树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观念。企业的厂长要在生产经营方面发挥中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企业工会要在民主管理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专职政工队伍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各方面要起到积极的协调、配合、促进作用,把这些工作紧紧地联在一起,互相推动,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政工干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

域,尽可能掌握多方而的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求之有给,问之有答”,拨动人们的心弦,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拓宽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知识,都是政治思想工作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政工干部知识结构中只基本的方面。政工干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取得显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理论水平的高低。因此,政工干部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很好的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拓宽专业知识。政工干部的专业知识主要是指具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作业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学习和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人们的认识、感情,意志、个性等心理特征,掌握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有计划的、科学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拓宽辅助知识。政工干部要学习历史学、语言学、逻辑学、文学艺术,以及现代新兴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本企业有关科学技术、生产、业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就能开阔视野,更好地提高知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成为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第四篇: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看企业文化

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看企业文化的变革

哈尔滨装备公司 王毅

内容提要: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工业经济中传统的企业文化模式,无论是价值观还是行为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进行文化的变革。文化变革的任务,实际上是缩短文化的差距。不同种类的文化,如果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渐进式的变革就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现就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企业文化变革谈几点想法。

一、哈轨道装备公司企业文化变革的简要回顾

1、物质文化的变革

哈尔滨轨道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898年6月,是沙俄在我国东北修筑东清铁路的同时建起的铁路附属工厂,迄今已有110余年历史。2002年,按照哈尔滨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公司从市中心整体搬迁到市郊,2005年初,新厂建成投产。当时最困难的是,按在老厂的生产方式,现有 的作业面积、检修台位,在一班制的情况下不能达到检修车设计生产能力。而公司领导提出的“在钢结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几乎不被任何人所接受。从上到下,一致的思想是:我们修车已经有百年历史了,老祖宗就是这样干的,从来就没有想到在钢结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而且实际情况也未见得能实行得了。

当时,公司为了能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由主管生产的公司领导在现场一边讲解一边强力推进;另一方面,召开多次研讨会,分析在钢结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思想上的统一。最后,还是事实胜于雄辩。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推进后,生产分厂的领导和职工,已经从钢结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尝到了甜头,再要他们回到从前的生产方式上去,反而不为他们所接受了。目前,公司已在新造车自翻车系统推行了流水生产,而且正在考虑全方位生产方式的变革了。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无处不在起持久作用的因素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先导作用,也可以对企业的变革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起阻碍作用。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一旦形成,对一个企业的职工而言,就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规范。

2、制度文化的变革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 求。通过管理催生文化,通过文化促进管理,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公司制定了《物资购销管理办法》,对材料、配件、设备等物资采购及物品销售程序进行了规范。毫无疑问,这个办法的推出,对降低采购成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过去形成的老的工作程序和方式已经成为习惯,让有关人员按新办法去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阻力。一是与老客户的关系不容易保持了,二是有部分物资的采购时间延长了,对生产和设备整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存在的问题,公司领导多次召开研讨会,一方面对制度不健全的地方进行修订,另一方面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同时要求公司所有有关人员,在思想上进行统一,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这个管理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已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完成公司的经营指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由此产生的可喜变化是,员工的观念有了彻底转变,执行工艺操作规程、遵守厂规厂纪、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等一系列管理的执行力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3、精神文化的变革 如果说作为企业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的变革经过努力还较易为职工接受的话,那么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的变革,就更加困难了。这种判断是非、决定行为价值取向的企业价值观的变革,既是十分重要的又是十分艰难的,更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生产指挥部门、有关生产分厂的领导,经常受到公司领导的批评,有的还因为工作没有完成任务而受到经济处罚。如公司一个关键生产分厂的分厂长,受到的批评较多,有时候是在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上被公开点名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职工包括很大一部分中层领导按以往的思维定式,都在传说这位分厂长不行了,遭到这么严厉的批评,说不定哪天就会换人了。但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大家所预料的事情始终没有发生。那位分厂长在批评面前没有自卑、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带领他的职工队伍努力地工作,认真落实公司领导的要求,取得了生产任务完成和成本降低的双重胜利,他所带领的团队还被评为集团公司的先进集体。

对于这件事情,公司领导在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上进行了说明:领导对下属的批评再严厉、再不讲情面,也是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他进步,是说明领导看到他还是具有能力,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既定目标。相反,如果不及时地指出他身上的问题,不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就是真正地对他的不负责任。到那个时候,就真的会发生大家所预料的要换人的情况了。

现在,公司各单位的领导都转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过去很少有部室领导和分厂领导相互提出不足、相互告诫的情况(而且是在公开的场合),现在经常会看到。更难能可贵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已经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并不是像以前那样,把它看成是“整人”,而是觉得这样做是对工作的负责。

正是基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作用,哈尔滨装备公司公在中国北车“三步走”发展战略和齐轨道装备公司“打造百亿企业”发展目标指引下取得了可喜的经营成果。

二、企业文化变革过程得到的规律性启示

作为一个企业,在企业文化变革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变革的目标和措施,一方面要缩短企业内部的文化距离,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取代落后的文化;另一方面要运用多种方法,融入崭新的文化因素,吸纳新的观念,适时更新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在企业遇到困难,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或现有的条件不足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是对企业文化的变革。

1、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重大变革要想取得成功,第一领导者是关键,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十几次。在公司做出一 系列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变革的决策和措施的过程中,总是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进行集体决策。每位公司领导都说服公司中关键的单位和个人,让他们与公司新的生产经营方略保持一致并排除各种障碍,充分调动公司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进行企业文化的变革。

2、企业文化的变革只能源自上层。这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变革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要克服企业原有自身文化的反弹阻力,需要有巨大的权力支撑,而权力只能来自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另外,企业内部各级机构存在相互依赖性,导致不进行全局性的变革就不能对一个部门进行变革,而能够实行这种全局性变革的人,只能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哈轨道装备公司的现实情况证实了这一点:凡是对公司企业文化变革有利的,公司最高管理者都给予积极的大力支持,正是在这样的强权推进下,才得以取得以上企业文化变革的成果。

3、企业文化的变革中,要特别注意原有企业文化对新企业文化的反影响,也就是要注意原有企业文化的反弹性。这是因为,核心价值观缺乏创新性的企业文化,其生产经营行为就像弹簧沙发,施以足够的压力就可以改变部分的形状,但外力一旦消除或减弱,就会回复到过去的状态。哈车公司的领导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对生产经营工作中露出的“回升”现象,及时给予纠正,不断对其施以正面的影响。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产品的竞争、人才 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但实质上却是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而且是一个文化体系。因此,企业要不断地根据自身情况,缩短与先进企业的文化差距,不断地融入崭新的文化因素,适时更新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使企业始终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

第五篇:从企业文化角度谈如何加强保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0619

从企业文化角度谈如何加强保险公司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加强企业文化有益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本文主要浅析如何从从企业文化角度谈如何加强保险公司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字:保险公司 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

一、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致性

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尽管有不同的一面,但两者又有许多相通之处,表现出相对的统一性。

对象的统一性。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人,都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重视人既是企业文化的主旨,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的发展新阶段,其特点在于摒弃了过去管理理论中那种只重物不重人,或重人不重本的做法,把注意力真正凝聚到人的因素上来,这不仅体现在管理观念上,而且体现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上。

目的的统一性。保险公司文化建没与思想政治工作伍目的上具有统一性。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切实解决好员工在经济工作各个环节产生的具体思想问题,克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保证企业高效率地运转。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为了企业发展服务,它以大量微妙酌方式沟通着人们的思想,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创造一个共同协作的环境,推动企业发展。

效果的统一性。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应是共同的,即表现为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工作均从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工作。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使跟工树立适应和反映时代要求的竞争观念、效率观念、系统观念、民主意识和开拓精神,从而导致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二、建设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的兴起,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保险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打开了思路,对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可以把保险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建设企业文化,能够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活动“两张皮”的问题,能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是以人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本身与企业经营活动以及员工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广大员工与领导在经营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也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易于被人们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一道去做,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企业精神,以达到培养职土热爱本员工作,热爱企业,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目的。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既有“小道理”,又有“大道理”,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更易于为员工接受和喜爱,对企业生产的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二)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它所确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可以使整个企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减少员工之间、组织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内聚力。这种内聚力的产生,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民主气氛的形成,有助于企业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适合现代化社会人际情感交流的趋势。这种交流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渠道和方式,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层上展开,使其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效果大为增强。实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会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密切地联系员工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员工心坎上,做到经营活动中去,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实现。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配套工作,尤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和配合,它的建设并不是削弱和代替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扩展和强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是改进保险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从推动企业发展出发,通过培养企业精神,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能够统一全体员工思想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与共同性准则实际上是一种将个人与企业联系起来的共同价值观。就其本质而言,即从根本上解决了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可见,保险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由治标向治本的转化。企业文化还可以用多种方式沟通员工思想,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自觉性。因此,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保险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将有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由抽象向具体转化。

三、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专职政工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

改善和加强保险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大力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提高素质,不断更新阻想观念,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企业文化的规律,更好地服务于经营,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实际结合保险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同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克服“两张皮”的问题,历

来是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新的转折过程之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结合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的密切结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个崭新的途径。因此,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更好地服务于经营,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企业政工队伍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端正经营指导思想的工作中去。保险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要做到为经营服务,第一位的是要不断的端正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去,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改善于群关系,解决员工所关心的问题,加强各项管理,从而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动企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人的因素在起作檬,保险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就必须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总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工作结合起来,克服“两张皮”的现象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的重要方向。只有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员工思想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加快企业经营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有必要、也有可能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进行。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才有可能走出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同经营“两张皮”的路子。

(二)更新思想观念,拓宽知识领域

我国的保险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每一个企业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多做贡献而努力奋斗。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预期效果,政工队伍必须认真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新课题,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而研究这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时,政工队伍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扩大知识面,增强才干,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神圣职责。

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门科学的观念。任何一门科学所能表达的真理性程度总具有相对性,总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深化和不断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有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新旧交持的新形势下,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工队伍要善于吸取不同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精华,互相借鉴,使其不断发展。要破除思想政治工作“单向灌输”的观念,树立民主平等、双向交流的观念。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相待,通过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脑。要树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观念。企业的领导要在经营方面发挥中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企业工会要在民主管理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专职政工队伍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各方面要起到积极的协调、配合、促进作用,把这些工作紧紧地联在一起,互相推动,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政工干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尽可能掌握多方而的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求之有给,问之有答”,拨动人们的心弦,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拓宽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知识,都是政治思想工作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政工干部知识结构中只基本的方面。政工干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取得显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理论水平的高低。因此,政工干部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

第二,拓宽专业知识。保险公司政工干部的专业知识主要是指具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作业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学习和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人们的认识、感情,意志、个性等心理特征,掌握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有计划的、科学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拓宽辅助知识。政工干部要学习历史学、语言学、逻辑学、文学艺术,以及现代新兴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本企业有关科学技术、生产、业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就能开阔视野,更好地提高知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成为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广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企业文化的融合性研究.才智.2009-09-25.2.李阳艳.经济转型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也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

化的融合.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25..3.孙东方;宗旭.浅议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融合.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1-04-15..4.赵彦颖.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企业导报.2011-02-15..

下载从企业报刊里寻听企业文化的号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企业报刊里寻听企业文化的号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