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述战略管理对当今公司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试论述战略管理对当今公司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创立于1984 年7 月的正泰公司,经过二十多年脚踏实地、充满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年销售额由创办当年的1 万元到2003 年的101 亿元,经营范围涉及高低压电器、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建筑电器、汽车电器等六大主导产业300 多个系列、5000 多个品种、20 000 多种规格的产品。2003 年末,集团员工14 500 多人,厂房面积30多万平方米,正泰商标价值36 亿元,总资产31 亿元,系中国工业电器“龙头”之一。集团综合实力连续6 年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 强前茅。纵观正泰集团的发展脉络,其最重要的经营秘诀就是其掌舵人南存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发展战略的管理。
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984—1990 年),面对柳市满大街的假冒和低劣的低压电器产品,以质量取胜是企业压倒一切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目标,这使得企业在国家有关部门在温州打假的浪潮中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成为温州企业的楷模,从而在低压电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完成了企业的原始积累使命;第二阶段(1991—1993 年),通过股份制合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企业实力是当时企业的经营战略;第三阶段(1994—1996 年),企业通过“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品牌为中心、走集团化经营道路、树立正泰自我品牌”的战略决策,使公司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分公司和成员企业发展到48 家,年产值达12 亿元,总资产达到4.62 亿元。而自1996 年下半年开始至今的第四个阶段,随着企业经营的股份制改造不断深化,战略管理走上了全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规范之路。
该案例以正泰集团公司为例来说明战略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阶段。
1.战略制定是基础:战略制定阶段首先要明确企业要成为什么(即企业的发展目标);其次要明确企业的业务是什么。完成该阶段的任务要经过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制定三个步骤。1995 年10 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正泰成为国内低压电器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无区域集团。这标志着正泰集团化经营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1996 年,面对当时国内多元化经营的浪潮,公司基于进一步做大、做强、走全球化经营的思路,在分析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的优、劣态势之后,认真听取专家的分析意见,明确提出了“创世界名牌,树百年老店”的经营目标,并选择了“稳健经营,永续发展,以低压电器为主业,逐步涉足相关电器制造行业,走低成本扩张之路”的经营战略。
为了实现公司的经营战略,公司以壮士断臂的气魄,相继退出了服装、饮用水等不具备技术优势的行业。为确保公司的成本优势,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降低经营成本,公司利用生产规模大、低压电器产品品种规格全面、与供方多年合作有良好声誉等优势,冲破世俗的、家族的、社会的等诸方面的压力,在温州地区率先推出企业采购招投标制度。
2.战略实施是关键
再好的战略计划,如果不恰当地贯彻实施,那么也只是一项完备的计划。正泰的战略实施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培育企业“严谨、科学、求实、创新”的文化氛围。“质量就是生命,服务创造效益”是正泰从创立到发展至今的质量理念;“学习推动进步,创新促进发展”是正泰塑造学习型企业的动力;“正人必先正己,身教重于言传”是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员工队伍的基本准则。二是将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
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2000 年,经过反复讨论,认真听取中层经理的意见,制定并颁布了“正泰集团‘十五’发展纲要与2010 年远景目标”,然后将纲要中的发展目标按年进度予以分解,年度的方针目标都要围绕纲要进行展开,而月度工作计划又围绕年度方针目标进行动态的布置。保证了战略目标的环环紧扣、层层分解落实。三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对组织结构及时地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企业的战略变化相适应。四是按照“以人为本,文明塑魂;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方针,建立客观公正的业绩考核与价值评估体系,确保战略实施的人才配备。
3.战略评价是保障
战略评价的目的就是使企业能够及时地顺应变化了的经营环境,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经营机遇,规避不利事件对战略实施的影响。正泰每年都要举行专门的董事会对年度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各事业部每半年要进行方针目标实施的会诊,年底作出总体性的评价报告。对涉及企业经营方向性的重大事件,能运用权变的管理思想及时进行调整。例如,1999 年,针对国家城乡“两网”改造的契机,正泰及时组织精兵强将参与各地的“两网”改造招投标,并调整营销策略,采取全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对以前特许经营的营销体制进行改造,保证了资金的及时回笼,使企业在“两网”中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2002年公司根据我国加入WTO 后的新形势,作出了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决策,及时地对国际贸易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力量,强化资源配置。2003 年9 月,公司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远景趋势,及时提出了“接轨长三角,打造行业领军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上海投资35 亿元进军输变电行业,开始了由“区域工厂”向“国际化企业”转变的征程。这些,都是正泰在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将在正泰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案例启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如果借用伟人的名言,我们可以说:“战略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纲领。”没有经营纲领的企业是盲目的、短视的,而盲目、短视的企业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全发达的时期可能有暂时的生存空间,但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这已被国内众多昙花一现的企业所证实。所以说,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切实重视并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
摘录自《企业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
第二篇: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论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奇瑞公司为例
作者 兰星天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好坏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在分析了企业战略管理涵义和企业管理主题转变的基础上,结合奇瑞公司战略管理对奇瑞公司的快速成长的积极作用来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培训的必要性。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奇瑞;战略管理培训
“战略”一词源于希腊文strategas,原意是将军。在古希腊,该词演进为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我国古代军事学家孙武所着的《孙子兵法》实际上是一篇杰出的“战略论”。它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就是强调计谋、战略的重要性。他在《孙子·计篇》中写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里讲的“算”、“庙算”都指的是战争中的谋略即战略。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
学术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学者斯坦纳。斯坦纳在其1982年出版的《管理政策与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一词,1979年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理论》一书。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概括起来讲,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战略的管理,而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初看起来,这两种表述只是限定语的不同,而本质上它们的涵义是不同的。狭义概念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而广义概念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象则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所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主张狭义战略管理概念的学者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一个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战略管理。
二、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
自20世纪初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围绕企业管理工作的 1
中心,企业管理经历了几次管理主题的演变,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以生产管理为中心,转变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以营销管理为中心,再转变为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战略管理为中心。
在以生产管理为主题的时代,由于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实行的是内部控制式管理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内部生产效率上。这时,虽然也出现过某种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时企业管理者并不认为是对企业的威胁,企业还没有谋划未来的需要。
只是到了后期,由于各个企业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使整个市场出现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的局面,企业才开始意识到不得不面向外部、转向市场。随着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状况的加剧,企业仅靠内部控制式管理,已无法应付未来的挑战和实现自己发展的愿望。于是,企业产生了筹谋未来发展的要求和行为,采取了推断式的管理方式,如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长远计划等。然而,那时的长远计划是建立在未来可以根据历史推断的假设基础上的,完全依靠历史的推断来确定企业未来的目标和行动,并以此来应付环境的变化。显然,这还不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企业管理的主题只是由生产管理转向营销管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业外部形成了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频繁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使企业经常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此时,企业仅靠推断型的管理,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了,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新的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某种失误,所导致的不再仅仅是经营成果上的损失,而是要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入以战略管理为主题,进入到战略管理的时代。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企业只有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按战略管理的思维和方法管理企业,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够管理好企业。不重视战略管理的企业,不仅很难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环境急剧变迁的条件下,企业随时有可能遭到淘汰。
三、奇瑞公司战略管理对其发展的影响
谋于陋室而成于荒野,自1997年3月18日白手起家,奇瑞经历1到100万辆仅用了93个月,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出口量自2001年始至2007年7月,累计达153694辆,连续四年蝉联国内轿车出口的冠军。同时,奇瑞汽车掌握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核心部件生产和制造技术,形成了ACTECO和CAC两大发动机品牌。ACTECO品牌目前每月向美国出口1000多台,并且与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签订了每年供应至少10万台的合同。
奇瑞的高速发展被业界冠为“奇瑞速度”,这与奇瑞公司真确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密不可分。奇瑞在发展之处就定下了自己的美丽愿景与宏伟目标“聚集优秀人力资本,追求世界领先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开拓全球汽车市场,跻身汽车列强之
林”。由于奇瑞的杰出表现,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更形成炒作热潮,那么奇瑞的发展战略核心手段是什么?奇瑞主要运用“自主品牌战略”、“低成本战略”、“国际化战略”的三个要点,相辅相成,进而支撑起自身发展战略的实施。
1.自主品牌战略
自主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在各大世界汽车巨头的核心技术保护下,中国的汽车行业将始终受制于人,位列附庸,因此,发展出自主品牌,才会支撑起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脊梁。
现实之中,形势比较严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售台量、市场占有率均有所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地位进一步降低。而此时奇瑞的爆发,不异于给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
2004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同意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列入《公告》的所有产品都归属于独立的奇瑞汽车,企业名称由“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更改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由“LSJ”更改为“LVV”。如此一来,使得奇瑞甩掉了合资的帽子,再次成为民族汽车品牌的急先锋。
车展上将M14跑车、B13的MPV、NEWCROSSOVER、S16概念车以及面向家庭的中型轿车A21五款车集中亮相,更展出代表奇瑞3个系列18款发动机所拥有的出色技术的以3.0V6为主的六款发动机以及CVT自动变速箱,突出自身技术实力。
而奇瑞在技术方面的进步,打破了汽车行业的技术神话,更为自主品牌的成长提供助力支持。几年来,奇瑞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自主研发产品,做出了引世人瞩目的成绩,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很多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地位,并被科技部以奇瑞为依托单位建立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了科技部对奇瑞的信任、支持和鼓励。
2.低成本战略
低价策略一直伴随着奇瑞的市场进入脚步,是其敲开市场大门的重要武器。奇瑞自第一款风云问世以来,一直凭借较低价格在外资环伺的中国汽车市场上,积极发展壮大。
2001年,奇瑞风云上市10个月实现产销近3万辆;2002年突破了5万辆,凭借在同类车型中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国内轿车业8强;2004年,奇瑞汽车以8.65万辆的销售量排名第十位,占据3.9%的市场份额。
更于04年年末正式宣布,自12月31日起全面发动“激昂05行动”。31日首先推出震撼价格行动,行动包括奇瑞QQ、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全系列车型,调整后的产品价格从QQ 2.98万元起,QQ EZdrive手自一体化的售价调整为4.98万元,为喜爱自动档的用户带来震撼性的喜悦。风云系列全率先将国内A级轿车价格延伸至6万元以下,最低售价仅为
5.98万元。旗云为此次降幅最大的轿车,最高降价3.27万元,降幅高达30.1%。
显然,奇瑞公司的行为,使得国内汽车厂商们享受暴利的时代逐步远逝,令靠引进吃饭的国内汽车企业惴惴不安。
3.国际化战略
奇瑞的出口战略“先发展中国家,后发达国家”、“CKD出口优先于整车出口”和“合理布局,地区辐射”的出口战略,还是比较恰当的。由于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增幅放缓,竞争日益激烈,中华民族汽车企业纷纷加大产品的出口力度,作为民族自主品牌的先锋奇瑞更不例外。
自从2001年10月意外接到出口叙利亚的第一笔订单开始,奇瑞的出口销售便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在2001年年底与伊朗SKT公司确立了合作关系,在2002年底获得了伊朗政府的生产销售许可证。2003年2月,奇瑞又与伊朗SKT公司在芜湖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建立海外工厂的第一步。
之后,奇瑞借助伊朗工厂的影响力进入黎巴嫩市场,其产品旗云、风云、东方之子、QQ等在当地已经成为主要汽车品牌,东方之子甚至摆在与奥迪、奔驰同样的展厅出售,价格接近4万美元。
在进入中东市场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也进入了奇瑞的视线范围。2004年11月中,奇瑞又与马来西亚阿拉多ALADO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及汽车出口合同,从而进入东盟市场。目前这家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可以制造、组装并销售奇瑞提供的多种车型。此前,QQ已经在马来西亚获得了不俗的业绩,尽管其价格比国内高得多。
2005年奇瑞将有3款新车进入马来西亚,到2006年,其引进的车型可以达到6种。为进一步预热市场,去年12月,阿拉多公司以整车进口方式将1万辆左右的微型轿车奇瑞QQ运抵东盟市场,借以扩大奇瑞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此外,西方某权威媒体披露了奇瑞的发展野心:奇瑞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Visionary Vehicles LLC秘密签约,向美国出口汽车,到2007年销售目标为25万辆。
可见,海外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引导了奇瑞的发展战略,重海外,轻国内,成为奇瑞一段时期内的基本战略。
因此,面对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制定正确的战略管理,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愿景。奇瑞的成功表明,企业战略管理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企业在制定了适合企业本身长远发展的战略,并因时因地地进行正确的管理,企业的发展就能够一帆风顺。
四、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培训
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管理培训的着作《企业战略论》,书中明确指出了企业战略管理培训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规范企业产品与市场的范围,即确定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产品与市场的地位。(2)增长向量,即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趋势。(3)协同效果,即规定公司各部分资源独立创造的价值能量及其总和,以及联合资源的回报。(4)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及其产品和市场所具备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够为企业奠定牢固竞争地
位的特殊因素。总体上说,企业战略管理培训是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根据现存的主客观条件,做出长远或较长远的设计和安排。
从实际过程来看,安索夫这种战略理论,对当时西方企业战略管理培训活动以至之后的企业战略管理培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进入一体化时代,形势复杂多变,竞争异常激烈,企业有无发展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尤关重要。据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技术顾问的统计资料,美国企业进行过长期预测并制定出发展战略规划的,1947年约为20%,而根据斯坦福研究所调查,到1970年就已经达到100%了。日本经济新闻社亦曾对此进行过专门调查,在63家给予回答的大企业中,99%的大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长期经营规划。调查还表明,制定发展战略的大企业,其经营指标均飞跃上升或显着提高;而没有制定发展战略的大企业,经营指标上升缓慢,其中有48%的企业经营上出现重大事故。另据统计,在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正是因为企业发展战略不周密或企业家决策失误造成的。
曾在美国军队中担任过将军后来出任西尔斯公司总裁的伍德说过:“商业从某些角度上看,就如同作战一样,倘若最高指挥的战略是正确的,那么,即使在战术上犯了再多错误,这个企业仍然是能够成功的。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有或少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就不可能聚合与铸就一支能征善战之师,就不可能有前途”。
近些年来,美国的一些大企业,为了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还专门组织力量,研究整个经济环境对自身经营发展的影响。美国IBM公司聘请三十名经济学家与系统分析专家,从事对美国经济、世界经济与IBM公司的经营相关分析,以求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咨询。这些专家建立和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对美国经济作二年和六年的预测研究,从而估算IBM在美国市场上所占的地位。他们建立与使用宏观经济模型,对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巴西、意大利等六国进行季度和的经济预测,建立与使用贸易分折模型,分析各国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使用世界贸易和外汇率模型,从而估算各种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对IBM公司产品需求的变化。这些经济环境的分析与预测,为该公司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与美国相比,日本更为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培训创新研究。日本企业界有所谓:索尼的“驯马战略”,松下的“集优战略”,本田的“反求战略”,丰田的“反思战略”,三井的“大网战略”。这些都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这些企业发家兴隆之关键。日本富士银行曾对640家骨干企业进行专题调查,调查项目之一就是“企业最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调查结果表明,日本企业最需要的是“会制定中长期战略,为实现战略出谋划策的人才”。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必须预见未来,及时作出战略管理培训创新,精心组织战略实施。为此,近十多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管理科学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人们称之为“战略研究”,即从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观点出发,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途径,研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以及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交叉效应,探讨各子系统之间结合的内在依据以及相互促进的动力和条件。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断提出新的观念,新的战略思想及新的政策和策略。
五、总结
总之,良好的企业战略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对企业的总体构成、延展规模和变化规律的认识,有助于企业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为企业战略决策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发展模式的定制以及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实施,提供有效的保证;可以加深管理者们对组织的激励系统、结构及成员行为有一个清醒的实质性认识和理解,便于企业积极发掘和调动生产力,为企业战略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应的品质保证;正确的企业战略抉择与实施,是发展中企业实现目标的可靠保证,是缓解和延续产生危机企业生命力的有效良药。
参考文献
[ 1] 项保华, 李庆华.企业战略理论综述[ J].经济学动态, 2003(7): 33-35.[ 2] 徐二明, 王智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J].首都经济贸易报,2001(10):
44-46.[ 3]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 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J].经济管理,2001(6):4-11.[ 5] 李梅,金照林.顾客价值创新: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新逻辑[ J].经济管理:新管
理,2003(12):16-18.[ 6] Ansoff I.Stragegic Management [ M].London:Macmillan,1965.
第三篇: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三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战略”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一学年对企业战略管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对这个科目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总结如下几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年轻的中国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迅速成长。在经历“联想”收购“IBM”、“中海油”竞标收购美国“尤斯科”石油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并购之后,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崛起在东方,国人为我们迈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而骄傲自豪。
但是,今天,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企业要永续发展并非易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常常像一艘无舵之船,随风飘摇、无家可归,难以驾驭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的潮起潮落。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形象地比喻: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战略,那么它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走在一片丛林,开始清除矮灌木林。当我们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这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时候,却猛然发现,旁边的一片灌木林才是我们要
去清除的丛林!有多少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灌木林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却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是那片丛林。当我们沉迷于寻找使企业发展、企业做大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是否已经迷失了方向。
企业战略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军事战略。从军事的角度看,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挥,即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遵从战争规律,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所制定和采取的有关战争方针、政策和方法。
企业战略目前有很多种流派的定义。“设计学派”认为战略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形成的、逻辑性很强的完整计划过程,“定位学派”将战略制定过程制定过程视为理性的分析过程。认为战略就是确定组织在市场上的位置。
亨利.明茨伯格在总结分析了一些战略概念后,提出“战略的5P概念”,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战略的基本含义。根据他的归纳,可以从计划、模式、定位、观念、计谋五个角度来理解战略。
什么又是战略管理呢?它是以战略的概念和本质为基础。简而言之,战略是关于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对实现这已发展方向的途径的规划。而战略管理就是对确定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过程的管理。而其过程主要是“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和控制”。
那么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推进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据某调查机构调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开展战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一问,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
访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认为效果不好或极差。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目前企业对于战略管理的认识有极大差异。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推进战略管理很不利,剖析目前企业开展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识成为正确推进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功能上完全不同于5年计划或10年规划,即它不是按整数时间划定期限,而是按解决问题对象所需来划定时限;不是生产、销售、财务、技术等各部门工作相加的结果,而是根据环境变化指导整个企业及各部门工作的依据;不仅追求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而且追求企业竞争安全性;它主要不是技术性的产物,而是思想性产物、创新性产物。
战略规划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在研究制订发展战略时不应以熟悉本企业主要技术为依据,而是以包括军事思想在内的战略思想为主要依据。根据调查,相当多企业的战略管理纳置于“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等等局部范围内,同时近一半的被访者认为战略规划与5年规划“是一回事”,还有不少被访问者认为“5年以内是5年计划,5年以外是战略规划”,这些认识偏差太远,从根本上妨害了正确开展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不应是在企业危机时、重组后、更换大股东后的工作,而是企业发展中的经常性的工作;不应是用来宣传表彰的材料,而是事关企业生存安全的绝密资源。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者这方面意识非常落后。反观国际知名家电巨头都把自己打入中国的战略紧紧地封藏起来,不漏半点口风。
战略管理是一种以思想性创新为特征的管理,是不能按教科书来实施和规范的,更不能程式化、数字化,提取和整理若干数据输入计算机,出一大堆打印件,再加上结论就完成的。对于战略管理性质与其他管理的区别缺少正确的认识,导致采用不适合的方法,是严重妨害和局限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因。由于这种误识,造成在实践中,或者很荒谬地把战略规划研究当作是一项任务,临时抱佛脚,组织众多专家和部门负责人集思广益,而违反了思想性创造活动要通过少数人长时间的集中思考的规律;或者把战略规划程式化,造成众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如出一辙,既使战略规划缺少了高度针对性,不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完全违背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基本规则。这种战略规划毫无用处,也无密可保。
第四篇:公司管理战略
如何避免企业流程制度执行之痛
中小企业老板最需要补的是用人这一课
保持管理高效率的关键—流程
2011-03-25 2011-03-25 2011-03-22 2011-03-15 2011-03-14 2010-12-16 2010-12-09 2010-10-27 2010-10-27 2010-10-26 2010-10-25 2010-10-12 2010-10-08 2010-10-08 2010-09-27 2010-09-27 2010-09-27 2010-09-27 2010-09-27
第五篇:公司管理战略
海尔有限公司的竞争分析及策略设计
近年来,随着价格战向价值战的转化,中国空调市场一直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2007年空调销售形势大好,国美、苏宁和大中等连锁店均完成了销售计划。而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具备节能、健康、时尚外观的空调产品日趋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由于市场传播机制日益完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逐步提高,多年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格力、美的、海尔逐渐从众多空调制造商中脱颖而出,并逐渐确立了业内三巨头的优势。
在如今的空调市场上,品牌集中度较高,空调三巨头格力、美的和海尔几乎牢牢把持了整个市场,其中格力以超强的实力占据行业老大的地位。美的凭借的是产品和渠道的创新以及强大的广告宣传推广攻势销量位列前茅。海尔则一直致力塑造国际化知名品牌的形象,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真诚到永远的服务宗旨和创新意识跻身三甲之列。
品牌战略培养将加快中国家电品牌国际化 纵观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在近三十年中,不仅造就了家电行业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产业之一,也推动了中国家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制造的各类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提升人们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然而,在当今家电市场竞争中,品牌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品牌国际化战略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品牌国际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纵观国际知名的家电行业跨国公司成长与发展的历史,品牌国际化是家电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长久不衰和保持旺盛市场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海尔公司要想始终稳坐前三名的宝座,或是想超越格力没有实力和市场竞争的洞察力是办不到的。所以海尔要统筹兼顾,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洞察整个市场,设计合理科学的企业战略,才能在动荡的市场只屹立与不败之地。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了对手的一举一动,才有反击的机会。海尔最大的对手是格力和美的:格力从产品、宣传、渠道和服务四个方面树立了简单时尚的品牌风格。首先,格力自始至终的将产品品质摆在首位,在保证卓越品质的基础上,塑造了“简约实用”的产品形象。以顾客为主导,打造家具流行风尚。在宣传策略上,格力空调也在着力塑造简单时尚这一品牌风格。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坚持宣传“好空调,格力造”。另外,格力成功的因素还来自其独有的“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也就是格力电器和各地的大户联合出资成立新的销售公司,对格力空调进行专营这种简单的营销模式。此外,格力的“简单营销”还表现在强大的市场控制力上。格力严格地控制着产品的市场价格,对生产的每一套空调实行“明码标价”,避免在城市流通中出现价格不一致。使消费者能够得到明明白白的消费。在服务方面,格力空调仍然坚持“简单”的营销思想。而从美的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可以看出美的的品牌内涵——和谐的生活。在所有的空调品牌都可以以“创造美好生活”为诉求时,美的通过创新寻找产品的差异性,抓住产品的灵魂,进而树立起品牌并赢得了市场。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海尔公司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首先我们必须想对自己的竞争实力有所了解。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内部优势。海尔的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所占的优势是我们不可小看和轻易估量的,人力资源优势
海尔的人力资源中心通过面向员工的以人为本的人生设计、企业内SST市场链,激发员工求学上进,努力经营自我;海尔大学对各类员工进行岗前教育、岗中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通过轮岗培养,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通过加强与国际著名企业的交流,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在用人制度上,遵循“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原则,重才干而不唯学历,在企业内部各层次建立起促进员工发奋向上,求实、创新的敦促机制。
无形资源优势
无形资源包括企业商誉、品牌、营销渠道、顾客的忠诚、企业文化、专利、特有技术和工艺、积累的学识和经验等。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竞争对手是非常难以追赶和超越的,海尔集团恰恰在这一领域长期下大力培育自身优势。
海尔集团本着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营销理念,创出并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在国门之内无名牌的理念下,海尔品牌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国注册海尔商标,与世界大牌抗争。为了大踏步进入国际市场,不仅率先在国内家电行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而且先后获德国GS、EMC,美国UL、ETL、DOE,加拿大CSA、EEV,美洲NRTL/C,澳大利亚SAA,日本S-MARK,欧盟CE,沙特SASO,俄罗斯GOST,国际GB,南非SABS,菲律宾PSB,中国CCEE,韩国安全认证等18类产品认证,其中获得了美国UL“CTDP认可”,加拿大CSA全权认证,并获欧盟EN45001实验室认证,产品可直接出口87个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海尔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认证。
海尔人认识到,在产品质量差异日趋缩小的情况下,服务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推出了顾客至上的三全服务:全天候24小时服务、全方位登门服务、全免费义务服务。海尔的标准化服务在国内外有口皆碑。1996年,海尔作为唯一的亚洲企业获得了美国优质服务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
海尔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仅1999年就开发出582项专利技术,平均每天就有2.3项专利问世,新产品开发287项,商品化率达90%以上,当年 80%的销售收入来自新产品。目前,海尔拥有各项专利达2200多项,中国洗衣机行业2/3的专利属于海尔,新产品开发已具备了超前10年的能力。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海尔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在海尔的产品中,直接源于顾客信息反馈,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比如“地瓜”洗衣机和小小神童洗衣机,其中小小神童洗衣机已开发到第9代产品,目前已经销售200万台。海尔人学习了美国、日本企业推崇的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海尔文化。对于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错误,海尔人习惯于通过各种形式的大讨论,从主宰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上彻底解决,杜绝同样的问题、错误再次发生。海尔文化卡上面列有:“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海尔作风;“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资本运营观;“先难后易” 开拓国际市场的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 服务观;“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才干出来的” 质量观;市场观念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企业管理中提出的“斜坡球体论”(即海尔定律):认为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体,市场竞争与员工的惰性会形成下滑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球体便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斜坡上的球体
不会自行上升,因此需要一个向上的拉动力,企业才能发展,这个拉动力就是创新。基于这一理论,海尔创出了“OEC”(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模式。总之,企业文化的灌输,对保持与提高企业竞争力很有帮助。
外部环境优势
海尔集团的竞争力还得益于海尔外部环境优势。首先,海尔的发展顺应了宏观经济改革与发展,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时机,1993年成功上市,为快速发展解决了资本筹措之忧,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就将战略重心移至国际市场;其次,海尔地处经济发展迅速、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山东省,尤其是位于以孕育全国著名企业著称、交通便利的青岛市,除了海尔集团外,这里还有青岛海信、青岛双星、澳柯玛、青岛啤酒等国内名牌企业。可见,青岛在各方面具有让企业迅速发展的优良环境。因此,在外部环境方面,海尔具有了天时地利的优势。尽管有这发面的优势,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我们不能停止脚步,要继续往前跟上科技的步伐。有许多问题仍须我们去解决、去面对。
由于当代科技发展如此之迅速,保护环境和节能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因此产品朝这个方向发展成了一个顺应时代的趋势,空调,被喻为最后的贵族家电。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出,它是家用电器中居民保有量最低,因而也是市场正处于上升期的产业。我国居民每百户空调保有量比起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些大家电来要低得多,城镇居民每百户保有量只在20台左右。起步晚,发展快,品牌多,集中度高,出口增长迅速,竞争激烈。市场价格差异大,壁挂式、大制冷量受欢迎。这个日益被人民接受的产品,要想不被淘汰,那么朝着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就是大势所趋了。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替代品的威胁,所谓替代品:某一行业有时常会与另一行业的企业处于竞争的状况,其原因是这些企业的产品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质。替代产品的价格如果比较低,它投入市场就会使本行业产品的价格上限只能处在较低的水平,这就限制了本行业的收益。本行业与生产替代产品的其它行业进行的竞争,常常需要本行业所有企业采取共同措施和集体行动。风扇和空调都可以用来消暑,那空调会被风扇取代吗?一切皆有可能,据说有一种加冰的风扇正在研发,它不仅可以带来凉爽与惬意的自然风,这一点刚好是空调的死穴,而且价格比空调实惠得多,容易得到大数消费者的接受,重要的是它达到了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在这个新兴行业中,潜在的竞争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各种新兴之秀也在不断崛起,像海信、长虹和科龙等等。
立足于这些优势,海尔也不能自满,海尔集团要想具有较强的企业竞争力,必须注重以下5个方面的实施和落实,保证竞争力均衡发展。
海尔的竞争力不是仅仅源于某一方面的单项优势,而是均衡发展与竞争力有关的各方面。在国内,虽然海尔有不少超群的领域,可在国际市场中,海尔并没有非常突出的优势,但同时也没有明显的劣势。因此海尔在竞争力各因素上要保持了相对均衡的发展,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了某方面劣势对企业发展的阻滞,消除了劣势背后的风险隐患。
复固与提升并举
在“斜坡球体”理论指导下,海尔要给导致球体移动的两种力量以高度重视。一方面用严密的制度、精细化的基础管理阻止球体自然下滑,另一方面以全方位的创新体系拉动球体上升,从而使企业竞争力在管理中得以复固的同时,获得来自创新的提升。
企业文化先行
企业文化可以让海尔的员工从思想上接受海尔的市场观、质量观、服务观、用人观等理念和价值观。内有文化、外有市场不仅从根本上统一了指导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而且唤起了员工的进取心,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的主动性。培育了自己的品牌
只有靠过硬的质量树起了自己的品牌,才有可能成为国内外消费者信赖的好品牌,这些宝贵的无形资源会给企业带来丰厚而持久的收益。
竞争未来
海尔的决策者不只能关注眼前竞争,同时更注重长远竞争,并且能够正确预见外部环境的未来变化。这样,海尔就可以争得宝贵的时间,提前备战,并进行适时的战略转移、市场与组织的调整,从而使海尔始终领先,牢牢把握着竞争的主动权。
海尔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那么营销战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到如下:
1、先难后易:先抓“客户” 后攻“对手”。
海尔总裁张瑞敏多年来的每个成功,其最根本依靠的一条是,永远不对顾客说“不”,永远把迈克尔•波特竞争模型(它包括“对手”即同行、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竞争者、供应商和客户五个竞争对象)中的“顾客”奉为“上帝”;视作最重要的、第一位需要攻下来的“敌人”。因为只有“攻占”了客户的心,才有可能战胜“对手”。
2、先难后易:先攻占制高点再及其它。
在作为被攻占的客户、客户群市场选择上,海尔同样实施“先难后易”的策略。这就是,在深入有效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基础上,先进攻最难攻打的“客户群”,待“最难客户群”攻打下来之后,再攻较容易攻打的客户群。在全国范围内先攻打上海、北京、广州,然后再攻打其它市场。在国际范围则先攻打德国、美国市场,然后再拓展到其它国际市场,其优越性是显然的。因为大体说来,消费时尚亦有一个梯度传递效应。
3、先难后易:先把握战略枢纽再及其它。
毛泽东在总结胜利经验时指出:要打胜仗,应当从战略枢纽上把握战役;从战役枢纽上把握战斗动作。张瑞敏之“先难后易”实质上正是这样把握事物之枢纽、大系统,然后再攻具体细节、子系统的。比如,按照他的3个1/3大战略思路,第一个是先在美国实现了国际化,即在这样一个国家打造了包括设计、制造、销售三个中心在内整合为一体的“美国海尔”。这一举措的实质在于,它最先抓住了现代市场化、资本化经济最发达,企业市场化机制最完备的因素;抓住了海尔走向国际化的当代最高战略枢纽,具有空前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这样做:(1)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2)可以最及时、有效而科学地抓住当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3)有利于最早抓住新的业态形式,加快向信息化跨越的步伐。
4、先难后易:先抓“能力”,后抓规模。
经验一再证明,干企业,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必须明了,这就是企业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是买不来的;能从市场上买来的,只能是资源。而企业之能否生成,长大,又主要是靠能力,而不是靠资源。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论点是:向上的东西表现在质上;向下的东西表现在量上。“先难后易”作为张瑞敏的卓越思维模式尤其表现为在其长期的战略发展思路上,始终坚持先抓人的素质、企业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的升级换代;后抓企业发展规模,即先“抓
强”而后“抓大”。
5、先难后易:先抓“心胜”,后抓“物胜”。
要赢得客户,第一位的是“心胜”,即在心理上让人折服。而要心理上的真正折服,那就不仅只是一般的产品质量好些,或者技术水平高些就可以达到的事情;它必须是从产品质量,到服务,到品牌等等在同客户互动关系中,所有要素之整合令顾客满意,才能达到。海尔从一开始就贯彻张首席的“卖信誉不卖产品”的营销宗旨。而其核心之点在于,时时刻刻以赢得人心作为首位的准则,而其关键就尤其体现在服务上。
中国企业在国际中的地位也在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把中国企业当成竞争对手。这时,海尔要想在外国企业的挑战下全身而退,惟一的出路就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让企业变得更具有竞争力,更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所以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动荡的市场经济中屹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