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

时间:2019-05-12 11:5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

第一篇: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

文章标题: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渐完善和发展,我们已进入竞争的时代,社会经济在不断的竞争中求得进步和发展。竞争使经济充满了活力,竞争使各种经济要素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由竞争引发的危机意识能激发每个人努力拼搏,以强烈的进取心来取得成功,竞争也促使企业以不断的创新来迅速创造着社会财富。创

造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不同与其他企业所独有的,不可仿制的,能够保证企业经济健康运行,能为企业价值的提高提供保证的总体竞争能力。无疑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和谐的企业环境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人类是有感情的,愉快的时候,人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作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也乐于从事工作。第二,和谐的环境可以减少人际摩擦,减少不必要心理负担和为处理协作工作而用于协调双方关系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说,没有和谐的企业环境,企业根本就没法生存,更别说提高核心竞争力了,就像稳定对国家、对社会一样重要,如果企业内部员工队伍互相之间不信任,他们会把巨大的精力放在处理相互关系中去,如果一个企业的评价系统倾向于此,那么这一企业的竞争能力就会降低,生产效率低下。和谐的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与政府部门、与供货单位等等的关系,有些因素非企业能够控制,这里我想说的是企业内部和谐竞争环境的建设。

一、制造民主气氛。

民主气氛是创造企业和谐环境的重要保证,一个有民主气氛的企业,员工就有表达自己对企业发展、对自身要求的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就能得到良好的沟通和处理,不致发生激化。制造民主气氛主要靠企业管理人员的推动,管理人员要和员工打成一片,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没有员工的帮助,人是很难走向成功的。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没有那一个企业是靠几个人就能做好的。如何才能创造民主的企业环境呢?首先要平等对待员工和部下,目前,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已经取消了经理董事和其他管理人员专用车辆、专用洗手间、专用餐厅,与员工亲密相处。从而激发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打消他们长期对下压式的领导的逆反心里,有了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工作,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人与人之间虽然职务不同,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讲究人本思想,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共处,形成良好的和谐的企业环境,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次,还要求管理人员能虚心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不管那些意见和建议是否有价值,对那些没有价值或者已失去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也要妥善处理,尽力予解释和安慰,一旦你打击了员工的热情,即使你打击的只是那些提了没有价值或者已失去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的人,你就阻塞了言路,失去了听真话的渠道。再次,还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到处走走”。让员工听到你真实的声音,你听到员工真实的声音,教育员工的行为要和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经受最严格、最挑剔、最准确的观察家—广大员工的检验。

二、建立公平的适度的内部竞争环境,以团队精神引导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运行法则,因为每个人都有上进心、自尊心,都不愿落后。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动力,不能发挥大家的潜能。竞争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无处不在,但是竞争是残酷的,没有约束时,竞争往往会走向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走向与企业目标相反的方向,形成企业内耗,浪费了企业大量的资源。国家制定了许多防止竞争走向反面的法律、法规,企业也应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要让员工明白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的关系,企业也要有意引导和约束竞争,引入团队竞争的观念,保证竞争在健康的道路上运行。不仅用制度管理,也要用感情管理。一个没有制度的企业是不可想象的,制度保证了企业健康有序的运行。但是,毕竟企业管理是管人,人是有丰富感情的,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充满感情的民族,一个不关心员工的情感的企业会有好的发展吗?关心不能流于形式,更不是施舍,他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世界上许多大公司都非常重视在感情管理中的作用的,前段时间,我看中央电视台采访微软公司亚太区总裁,他说,微软的管理目标是打造“激情微软”,有激情才有创造力,有一次他发现有职工利用上班时间出去办理私事,他没有立即用制度去处理,经了解他知道员工是出去是为了交水电费等,不利用上班时间是没法,等他们下班了,那些单位也下班了,于是,他把员工的需求进行了统计,委托一单位代为办理。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职工会对企业心存感激,使他们安心为企业工作,看是对员工的福利,最大的受益人却是企业。我曾经听到有一个朋友对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多年前他供职于一家大

企业,他是该单位的业务骨干,有一年他连续加班了几天做完了一项重要的计划,第二天接到了爷爷去世的消息,向领导请假后,回老家了两天,引起了领导的不满,之后,他辞职了,虽然以后供职的单位并不比原来的单位好,但他不后悔,他说哪个企业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没有情感的管理是不会让员工全身心的为企业效力的,制度约束了职工的身,可约束不了他们的心。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作用就是促进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如果激励机制使用不恰当,反而会打消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人生活在一个社会中,人的天性就是相互攀比,所以,公平对一个组织特别重要,公平的激励机制更是决定绩效的成功与否。如果激励机制显失公平,就会引起很多的不满,当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就会消极对待工作,甚至选择到其他的单位去发展,那么,企业的竞争力就会降低,甚至会被淘汰出局。当然,公平是相对的,人是自私的,往往高估自己的付出,低估自己的回报,有时尽管企业管理者以公平的方式做出的评价,还有人认为是不公平的。公平与否要是看大多数理智的人牢骚程度,一个有许多工作人员都明显表示不满的激励机制显然是有问题的。我们的绩效考核方案是否真正体现了贡献度?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经济环境,完成同样的业绩的难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工作岗位很难用同样的尺度去评价的。

四、建立朋友式的上下级关系。

人是相对独立的动物,即使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也不愿意听人摆布,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不得不服从领导,因为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领导和职工之间总会距离,缩短双方的距离,加强双方的沟通,双方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对员工正确理解领导的工作意图,对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求,保证双方默契的工作关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双方互信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和合力,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不仅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有益,对企业的发展进步也有很大的帮助。和谐的企业环境是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谐的企业环境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

第二篇:创建和谐工商登记环境[范文模版]

“和谐工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客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和不断努力才能实现。当前,各行各业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社会的“大”和谐是由众多行业和部门的“小”和谐来共同组成,工商登记部门做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同时也

必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一、以优质的服务创造和谐

1、创造温馨的服务环境。在登记窗口推行“精品服务”,改进工作态度、完善服务细节、丰富服务内容。实行登记提前介入,全面服务;登记中积极指导,全程服务;登记后落实回访,全时服务。积极实施“红盾助企”,制订、落实帮扶计划和具体措施。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服务招商,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牵线搭桥,促进再就业工作,维护和谐发展。

2、科学登记促进市场主体和谐准入。树立依法许可、科学发展观念,严格审查前置许可,对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相关的重点企业登记实行实地检查制度;引导企业科学投资,积极登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控制国家宏观调控产业的企业登记。

3、历练队伍提高队伍素质。积极培养既能登记又能办案的“多面手”、“全能型”、“专家型”人才,人人能做事;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上传下达,加强沟通、协调,创造和谐的氛围。

二、创新服务方式,开展特色服务,开辟登记“绿色通道”。即倡导“引导服务”,通过网上资讯、发放办事指南宣传单等形式,主动辅导业主了解办照程序,熟悉登记要求,及时准备各项登记材料;

提供“延时服务”,各登记窗口在办理申请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接待完最后一个申请者才能离岗下班,尽可能减少企业往返和等候时间;

实施“跟踪服务”,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落实专人负责,实行跟踪服务制度,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事前、事中、事后服务;

推行“上门服务”,根据业主的需求,主动走访、上门为他们解决问题,尽可能满足业主的要求;

做到“即时服务”,对企业的一些紧急情况,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

三、为企业发展提供深层服务

要维护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深层次的服务则是不可缺少的。

要服务企业,就必须了解企业所需,在法定职责范围内,按“企业所需”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服务,才算得上是深层次的服务。而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为企业所需。许多企业常常会因为不了解企业登记等信息的真实性而误入合同陷阱中,为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对法律、法规的不甚了解,以至违反了工商法律、法规,受到查处,这就产生了虽然违法行为没有为企业带来利益,企业也没有主观故意,但还是受到处罚。为应付这类问题,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法规涉及面之广,是企业所不能企及的。以上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阻力。那么如何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呢?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职能部门,有着精通商标、合同、广告、企业登记等法律、法规的专业人员,处理上述企业面临的问题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如果能把工商专业知识和企业所需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工商职能得以充分发挥,更能达到深层次服务企业,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做好上述工作,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服务,对企业客观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重点宣传警示,并针对一些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及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企业进行上门服务,帮助他们合法经营,让企业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发展。要搞好这些服务就要求执法人员要转变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决定人们什么样的行为,而有什么样的行为决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要想有好的结果,首先要转变观念。即由过去“如何查处企业违法行为”的执法观念,转变为如何可以让企业不违法的发展观念上来。不仅要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当然,提供这样的服务并不是要弱化工商经检职能,而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所限而引发的一些无主观故意、又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的企业违规行为采取的一种预防或补救措施。这样的服务不仅不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还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达到监管、发展和服务共赢的目的。

2、利企业登记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登记注册情况、年检情况,工商机关掌握的材料相对而言更真实可信,如果能实现此类资源共享,企业就可以借助工商信息平台,充分了解合同当事人的真实登记情况,减少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落入陷阱;还可依靠工商部门对法律、法规的熟悉为企业

第三篇:企业内部环境调查报告

企业内部环境调查报告

[关键词]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要素;定义

一、现有内部环境审计定义综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师在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中提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借此,管理部门可确定组织的环境管理系统在确保组织的经营活动符合有关规章和内部政策的要求上是否充分。”

格兰特。莱杰伍德在其所著的《环境审计与企业战略》一书中指出:“环境审计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创新能力,而且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等各个方面。”

上述定义中虽然都把“环境审计”作为被定义的对象,但都是从企业内部审计的角度出发,因此,本文将它们作为对内部环境审计的定义。

此外,我国学术界有关内部环境审计的主要观点有:王德升、杨树滋把内部环境审计定义为:“为达到促进与影响企业环境的各项活动有关的经营管理和评价该企业环境政策遵守情况这两个目标,对该企业有关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系统及程序的状况系统地、成文地、定期地和客观地进行评价的管理手段。”

陈正兴提出:内部环境审计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主要是对企业有关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系统及程序的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以达到促进与影响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评价企业环境政策情况这两个目标,是一种环境管理手段。

汤亚莉、刘星认为,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应该是:“对企业在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同时不破坏自然与社会环境方面的行为和成效的评价。”我们认为上述观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没有全面包括内部环境审计的种类。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D SAI)所属的环境审计工作小组(WGEA:Working Group on Environmental Audit)印发的《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内部环境审计应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但现有的定义只反映了其中一个或两个类型。(2)上述几个定义没有准确界定内部环境审计的主体。(3)没有准确描述内部环境审计的对象。(4)上述定义中只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提到了依据问题,其他几个定义均没有对此问题做出说明。(5)有些定义没有指出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所在。

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定义要素分析

我们认为,内部环境审计的定义应该包括内部环境审计的目标、主体、对象、依据及本质等要素。本文对各个要素分析如下:

(一)内部环境审计的目标

内部环境审计的目标是指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所期望达到的或应当达到的目标,它是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的指南。由于审计目标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内部环境审计的目标分层次进行研究。内部环境审计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内部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

纵观国外环境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产生是企业对日益增多的环境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众日趋加强的环境意识所做出的必然反应。由于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的环境风险不断增强,企业为了规避环境风险,寻找“绿色保护”才会把注意力转向内部环境审计。虽然进行内部环境审计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损于企业短期内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但是却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长期发展环境,进行内部环境审计就成为维护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内部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协调企业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内部环境审计的一般目标

内部环境审计的一般目标,是指适用于内部环境审计的所有类型(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内部环境绩效审计),且能反映内部环境审计本质的目标。我们认为内部环境审计的一般目标是监督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并对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

戴维。弗林特教授认为:审计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或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环境的存在为首要前提。著名审计学家汤姆。李教授提出:要求人们的行为对他人负责是人类活动的一个共同特征,正是这一特征构成从古到今审计功能的基础。在此意义上,审计正是作为强化受托经济责任过程的手段而被运用的。上述观点说明,审计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并以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为目标。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监督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作为内部环境审计的一般目标。

3.内部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

内部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对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一般目标的进一步细化,通常可以是:

(1)公允性即验证企业内部环境会计所记录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是否真实;是否对发生的所有环境相关事项进行了完整、及时的记录;所记录的金额是否正确、适当;所记录环境相关事项的分类是否恰当;是否对环境相关事项做出恰当披露;记录和披露环境绩效、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的方法是否合理。

应当指出的是,公允性并不能保证记录、报告的事项与实际情况绝对相符。由于许多环境经济活动和事项尤其是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发生及其发生额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只能要求相关记录的公允表达,而非真实表达。

(2)合法性即验证企业内部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是否遵循了有关国家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企业自身的环境规章和制度以及有关的环境标准。

(3)效益性即验证企业内部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绩效。

(二)内部环境审计的主体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主体是指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执行者,即内部审计机构。国外内部环境审计最初是一些企业为满足规避环境风险的需要,而由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和评价企业的环境问题;根据内部环境审计的性质和特点,审查企业相关环境事项记录的公允性以及环境活动的投资费用、成本和效益。评价企业对国家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遵循情况、企业环境管理的状况是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基本内容,也是内部审计机构构成内部环境审计主体的客观基础。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由于其服务内向性的特点,势必成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主体。

环境审计横跨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现有的内部审计机构有时无法独立完成内部环境审计。为了实现内部环境审计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可能需要对现有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适当调整。我们可以选择如下两种调整方式:第一种方式,不设立专门的环境审计机构。仍然由常规的内部审计人员组成内部环境审计小组,并对原有审计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必要时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辅助审计。第二种方式,在内部审计机构中设立专门的环境审计小组。这个小组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包括审计师、工程师、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等。

(三)内部环境审计的对象

内部环境审计的对象是指实施内部环境审计企业自身承担的受托环境责任。受托环境责任是指受托人在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中对委托人所应承担的责任。需要强调的是,环境责任的委托人应该包括享有环境权利的全体社会公众,而不仅仅是企业的所有者。

通常我们认为企业的环境责任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①

1.来自道义上的环境责任

所谓企业应承担的道义上的环境责任,是指按照因果式的逻辑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主动承担的环境责任。随着伦理学向企业和企业管理的引入,以及企业环境管理理念的重新构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自己是庞大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组成单元,企业自身与其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了环境污染,那么,企业就应该承担道义上的环境污染治理责任。

2.法律原因导致的环境责任

法律原因导致的环境责任,实际上就是由于国家法律的要求而使企业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促使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不断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使得企业来自于法律方面的环境责任也不断增强。

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要求企业必须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承担法律责任,要求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切实注重环境影响。

3.由经济意义上的委托代理责任所引发的环境责任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是由外部的所有者提供的,企业的提供者与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因此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对提供者负有妥善保管和运用以使提供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的责任。由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良好的环境形象,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积极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是保证投资者财富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环境责任的三种来源使得企业承担的受托环境责任不仅具有经济责任的性质而且具有社会责任的性质。一方面,企业的各项环境相关活动中既要讲求环境的合理开发和最佳利用,也要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佳的目的,即实现经济性;另一方面,受托环境责任又是一种社会责任,要求内部环境审计必须对废气量、废水量、噪音等难以用市场价格表述、但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的社会责任进行审计,要对整个社会负责。

(四)内部环境审计的依据

环境审计的依据可分为两个层次:开展环境审计的依据,即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评价依据,即衡量、考核、评价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以及受托环境责任履行好坏的准绳和尺度。②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评价依据主要包括:

1.环境相关事项的财务与会计核算准则

由于环境事项的特殊性,对环境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计量与核算需要特定的相关准则予以指导。这些准则应该能够构造一个综合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来反映经济增长导致的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和代价,以便内部环境审计中能够准确评价企业自身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环境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环境法律体系,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和《土地法》、《渔业法》等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以及一批环境保护协议和议定书。这些都为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

3.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而制定的各种技术性指标和规范的总称。它是具有法律性的技术规范,是环境审计评价的主要技术依据。我国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等各类国家环境标准,为企业实施内部环境审计时收集充分的证据,进行判断提供了参照准绳。

4.企业的各类环境管理政策和计划

企业自身为环境管理所制订的各项政策和计划是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企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因此它也为内部环境审计提供了判断标准。

前文中已经提到,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同其他各种审计一样,应该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三种类型,结合企业内部审计的特征可以把三类审计具体表述为: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信息审计、企业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审计、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及各项经济活动审计。按照内部环境审计类型的不同,选择使用的依据也不同。例如:对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信息进行审计时,可以使用有关的财务与会计核算准则、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作为审计依据;而对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及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就要使用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企业的各类环境管理政策和计划作为审计依据。

(五)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因此,对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进行研究就是要弄清楚内部环境审计是什么,解释内部环境审计的内涵和外延。对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进行抽象和概括。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对环境审计本质的研究成果,因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属于环境审计的一种,所以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应该在某些方面具有与环境审计本质相似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牢记内部环境审计属于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来实施,因而它还受到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

1.对环境审计本质的三种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的思维能力的进步,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会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因此环境审计的本质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目前人们对环境审计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如下三种:

(1)检查论,即认为环境审计是对适应于环境要求的有关经济业务及活动所进行的系统的、有证据的、定期的、客观的检查,此观点主要侧重于审计的检查职能。

(2)评价、鉴证论,即认为环境审计是对企业环境管理责任和环境管理业绩进行评价或鉴证,此观点主要侧重于环境审计的评价、鉴证职能。

(3)经济监督论,即认为环境审计是一种监督活动,即监督企业环境管理责任的履行,此观点主要侧重于环境审计的监督职能。

2.内部审计的特征对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本质的影响

(1)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不应是鉴证

所谓鉴证,是指鉴定和证明。鉴证最大的特点是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因为独立的第三者,既与审计事项的委托人没有利害关系,也与被审计事项的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这样的鉴证工作才具有客观公正性,鉴证结果才能使人信赖。而内部审计机构从企业这个主体来讲,并非第三者,它作出的鉴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其客观公正性是极其有限的,对外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因此,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不可能是鉴证。

(2)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应当是监督和评价

企业的内部环境审计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对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情况、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得出他们是否按照预定轨道进行的结论;同时监督企业各项环境管理政策和计划的实施,使它们能够起到消除或防范企业环境风险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反馈所获得的信息,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内部环境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监督和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检查只是评价和监督的基础,而控制是评价和监督效果的体现,它们都不能成为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

三、结论

综合上述对目标、主体、对象、依据和本质五个要素的分析,我们将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定义界定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企业各类环境管理政策和计划以及财务与会计核算准则,监督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并对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主要参考许家林、孟凡利,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XX

②本文所探讨的内部环境审计的依据仅限于内部环境审计的评价依据,不涉及有关理论基础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审计学会。内部审计师在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上、下)[J].审计研究资料,1997,(4)、(5)。

[2]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环境审计指南草案[J].审计研究资料,XX.[3]李雪,杨智慧。对环境审计定义的再认识[J].审计研究,XX,(2)。

[4]天津市审计学会。关于环境审计[J].审计理论与实践,XX,(1)。

[5]梁森,杨卉。关于环境审计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东审计,XX,(8)。

[6]袁素琴。浅谈环境审计[J].陕西审计,XX,(1)。

[7]陈汉文,池晓勃。关于环境审计的几个问题探讨[J].内部审计,1997,(2)。

[8]王德升,杨树滋。借鉴国际经验研究环境审计[J].审计研究,1997,(2)。

[9]福建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关于环境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1997,(6)。

[10]广东环境审计课题组。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审计。[J].广东审计,XX,(2)。

[11]陈正兴。环境审计[M].北京:审计出版社,XX.[12]Rob Gary,Jan for the Environment [M].Sage Publications of London,XX.[13]Vinten,objectives of the environmental audit[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Healthy,1996,(3)。

[14]Lightbody,auditing:The audit theory gap [J].Accounting Forum,XX,(2)。

第四篇:什么是企业内部环境

什么是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总和,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也称企业内部条件。即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

企业内部环境是有利于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并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的总合,它由企业家精神、企业物质基础、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构成,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企业家精神是内部环境生发器,物质基础和组织结构构成企业内部硬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软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的形成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目标就是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目标营造一个有利的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意义

内部战略环境是企业内部与战略有重要关联的因素,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条件,是竞争取胜的根本。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孙子曰: “故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因此,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及战略选择既要知彼又要知己,其中“知己”便是要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或条件,认清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

企业内部环境或条件分析目的在于掌握企业历史和目前的状况,明确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它有助于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发挥企业的优势;同时避免企业的劣势,或采取积极的态度改进企业劣势。扬长避短,更有助于百战不殆。

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资源条件、价值链、核心能力分析、SWOT分析等。按企业的成长过程,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又分为企业成长阶段分析、企业历史分析和企业现状分析等。

企业成长阶段分析就是分析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模型的哪一个阶段,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对症下药。

企业历史分析包括企业过去的经营战略和目标、组织结构、过去五年财务状况、过去几年的人力资源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员的数量及质量等。

企业现状分析包括企业现行的经营战略和目标、企业文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状况、财务状况、企业研发能力、设备状况、产品的市场竞争地位、市场营销能力等。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工具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企业资源竞争价值分析、比较分析、企业经营力分析、企业经营条件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分析、企业内部要素确认、企业能力分析、企业潜力挖掘、企业素质分析、企业业绩分析、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自我评价表、企业价格成本分析、企业竞争地位分析、企业面临战略问题分析、企业目前战略运行效果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获得成本优势的途径、利益相关者分析、内部要素矩阵及柔性分析、企业生命周期矩阵分析、企业特异能力分析、SWOT分析、价值链构造与分析、企业活力分析以及企业内外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以上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可归纳成两大类: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

纵向分析,即分析企业的各方面职能的历史演化,从而发现企业的那些方面得到了加强和发展,在哪些方面有所削弱。根据纵向分析的结果,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各方面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横向比较分析,即将企业的情况与行业平均水平作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分析,企业可以发现相对于行业平均的优势和劣势。这种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更具有实际意义。对某一特定的企业来说,可比较的行业平均指标有:资金利税率、销售利税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劳动生产率等。

进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几个方面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可以从企业内部管理分析、市场营销能力分析、企业财务分析和其它内部因素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 包括计划、组织、激励、任用和控制五个职能领域,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计划是其它四种职能的基础。

计划是企业从现在到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以及时间的选择和规定。计划集中于未来,是企业从现状向未来发展的桥梁。一个企业的计划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其能否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因为计划不仅是制定有效战略的基础,而且是成功实施和评价企业战略的根本。企业计划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计划工作是否是自上而下地进行,取决于是否按照正式的计划程序进行,取决于能否通过计划工作获得“协同作用”的效果,还取决于能否了解环境变化并进行积极反应。

组织是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有秩序和协调地使用企业的各种资源。组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各种活动和各种职位按照某种合理的结构加以安排,以提高企业的有效性和效率。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在于企业是否合理地把计划中的各种活动和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岗位,按照岗位的相似性将各个岗位组合成若干个部门,同时把完成任务所需的职权和责任分配到各个岗位。只有明确了每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企业战略的实施才有了保障,企业战略的评价才有了依据。组织工作的有效性不仅要求尊重一般的组织原则,而且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管理跨度的宽与窄、集权与分权等之间的关系。

激励是影响职工按企业要求去工作的过程。管理的激励职能包括领导、团体动力学、信息沟通和组织改变四个方面。企业的领导水平关系到企业职工是否被有效地激励起来,关系到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企业内部的非正式团体的行为规范对企业战略的实施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和管理这些团体以达到企业的目标。企业战略管理的成功与否和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状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企业职工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和支持下,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工作可以更好地进行。企业战略是适应变化产生的,企业战略的实施又必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改变,企业职工对组织改变的态度和适应能力可能成为企业的优势或弱点。

任用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有时又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或人事管理,主要涉及职工的招聘、任用、培训、调配、评价、奖罚和其它人事管理工作。企业职工的素质常常关系到企业战略管理的成败。

控制职能包括所以旨在使计划与实际活动相一致的活动。企业管理者评价企业的活动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活动可以保障企业计划和目标的有效实现,减少可能出现的偏差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控制职能的有效性对于有效地战略评价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即从企业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两方面来分析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长处和弱点。

市场定位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新的战略之前必须要回答的“谁是我们的顾客”这一问题。企业要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确定一个目标市场,从产品、地理位置、顾客类型、市场等方面来规定和表述。企业市场定位明确合理,可以使企业集中资源在目标市场上创造“位置优势”,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企业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取决于企业市场研究和调查的能力、评价和确定目标市场的能力和占据和保持市场位置的能力。

市场营销组合是指可以用于影响市场需求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各种营销手段的组合,主要包括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变量。有效地使用营销组合要求设计适应目标市场需要的营销组合,还要求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营销组合。、企业财务分析

企业的财务分析可以从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分析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两方面进行。

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就是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如何管理企业资金,是否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决定资金筹措方法和资金的分配,监视资金运作和决定利润的分配。企业的财务决策主要有三种:筹资决策,决定企业最佳的筹资组合或资本结构,企业财务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目标战略和政策的要求,按时按量从企业内外以合适的方式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投资决策,企业财务管理者运用资本预算技术,根据新增销售、新增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达到盈亏平衡时间等将资金在各种产品、各个部门、以及新项目之间进行分配;股利分配决策,涉及到分红和利润留成的比例问题。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是判断企业实力和对投资者吸引力的最好办法。企业的清偿能力、债务资本的比率、流动资本、利润率、资产利用率、现金产出、股票的市场表现等可能排除许多原本可行的战略选择,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也会导致战略实施的中止和现有企业战略的改变。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常用方法是财务比率的趋势分析,财务比率可分成清偿比率、债务与资产比率、活动比率、利润比率和增长比率五大类。当然,财务比率因计算的依据为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以及通货膨胀、行业经营周期和季节性因素等在解释分析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不失为分析企业内部长处和弱点的有效工具。、其它内部因素分析: 主要从企业文化方面进行分析。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成员所共同分享和代代相传的各种信念、期望、价值观念的集合。企业文化为职工提供了一种认同感,激励职工为集体利益工作,增强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可以作为职工理解企业活动的框架和行为的指导原则。企业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的行为规范,对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对企业内部因素分析的结果,用企业内部因素评价表这一战略分析工具进行反映,从而对企业在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生产、研究与开发等各方面的长处与短处加以概括和评价,为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

第五篇: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小谈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一定建立于控制环境这一基础之上。所谓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本文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五条中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所包含的五要素中的内部环境要素,小议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的改善构想。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内部环境;问题;完善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总则中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中第五条明确提出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五个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同时指出了内部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构建的基础。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环境的描述是: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及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稳固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前提是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合理

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对一个公司负有中国要的受托管理责任。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设置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并未建立完善,董事会未能独立行使权力和承担责任。从人员配置上未割断董事与经理层的联系,不能保证董事会成员相对独立性。企业对于管理层的监督也不完善,公司经营者一人独揽大权,没有机构能够约束其日常行为以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

监事会是专门对董事会、董事和经理监督约束的机构,但我国许多企业监事会的监督权力没有被有效发挥。

(二)、组织内部问题较多

在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中,其组织结构模式依然比较陈旧。不少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只重视行政管理方便与否,却忽视了组织本身合理性问题,所以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缺位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使人力资源有很大的浪费。另外,企业在其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权利义务关系和纵向信息沟通,而对横向的协调关系和横向的信息沟通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统计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内审机构监督不力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包括审核企业会计账目之外,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执行指定

1只能的效率。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但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一般由管理层领导且与其他部门平行,因此独立性较差。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低,企业内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这些问题使内审部门作用无法发挥,形同虚设。许多企业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只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制度未能规范化。

(四)、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被足够重视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以经营管理为载体的企业经营性、竞争性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竞争哲学。我国大多数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但与职工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导致职工对企业缺乏认同,人心涣散,影响企业凝聚力,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企业文化,即使企业制定各种规章制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有许多企业建立的仅仅是一些死板的规章制度,对员工没有起到影响作用。

三、完善优化企业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企业应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使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三者相互制衡。另外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保证董事会的监督职能能够有效发挥。扩大独立董事的比例,强化其职责。当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管理部门独断专断大权,操纵财务报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还应强化监事会的监督权力,作为健全的监事会制度应该保证监事会独立有效的行使其对董事会的监督权,同时,应以财务监督为中心,切实从财务管理这个企业的中心环节来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加强对董事会行为和活动的制约效能,提高监事会的监控力度。监事会应独立于董事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方针的调整、生产规模的变更、员工的裁减、薪酬的发放形式和标准、公司财务的合法合理拥有质询权和否决权。

(二)、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权限

组织结构是执行管理任务的体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建立恰当的组织结构,即科学合理地设置企业内部机构与岗位、确定机构与岗位职责以及各个机构、各个岗位间的互相关系。明确各部在整个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使各组织机构能够有效沟通,只有当组织内部的信息传输畅通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才比较容易被发现和纠正,这样个组织内部能够相互协调同时能够互相监督和牵制,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有效。

要对组织内全部岗位设置合理的职责和职权,并且必须遵循“职责职权对等”原则,以防止出现缺少相应的职权履行职责和职权滥用现象。同时要确保所有组织成员都明确其所在岗位的职责职权,并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对职责履行状况进行监督。合理的职责体系是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保证。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内审部门除了能帮助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还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审部门的监督力度取决于它的地位。内审部门地位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并且不附属于任何一个职能部门,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这样才能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由专业内审人员制定企业合适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中薄弱环节的监督,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和评估控制政策的程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控中的漏洞并修正改进,并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另外,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经验,确立适合本单位的内审机构组织形式。

(四)、企业文化的建立

内控是一种手段和方式,更是一种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强化员工的控制意识,增强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强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建立必须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形成的决定因素是董事会及其战略决策等文员会的管理理念与经营决策。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积极倡导,严格要求自己,踏实敬业,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并突出管理者在企业文化领导者的地位。因此,管理层可通过树立正面的积极的经营理念来影响企业文化,或通过各种激励的方法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增加。

企业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文化容易出现其某些方面阻碍企业目标实现的问题。所以,应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文化作出及时的修正。

四、论文小结

随着我国市场禁忌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成熟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需要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环境不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也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效果影响到内部控制的目标的实现。在我国现实国情下,内部控制还要许多不完善之处,但通过对于内部控制的问题认识和对其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春梅,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策研究,前沿,2006,(9)

[2] 张永欣,马静,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会计之友,2010,(3)

[3] 吕玉伟,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价值工程,2008,(9)

[4] 廖智群,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5] 陈祥喜,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科学咨询,2008,(7)

[6] 黎明梅,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因素的若干思考,现代商业,2009,(1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07

[8] 于红霞,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甘肃科技,2009-03

[9]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文件

[10] 黄淑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税务与经济,2002,(4)

[11] 刘静,李竹梅,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会计研究,2005,(02)

[12] 马玉珍,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会计之友,2002,(12)

下载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竞争与和谐

    (competition and hurmony)--这篇可以参考,长短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The idea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marks the maturit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s a......

    和谐与竞争(模版)

    “和谐与竞争”写作导例 711405 陕西柞水凤镇中学 陈忠章 711400 柞水县城关小学陈忠兰 ■模拟真题: 和善、和睦、和谐,“和”已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词语,而是当今社会人们共......

    企业竞争环境

    怎样理解企业的竞争环境?企业的竞争环境,是指企业所在行业及其竞争者的参与、竞争程度,它代表了企业市场成本及进入壁垒的高低。 竞争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

    创建绿色医院 营造和谐环境

    建绿色医疗环境 创百姓放心医院 ——通城县人民医院创建“绿色医院”申报材料 我院是一所位于湘鄂赣毗邻地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二级优秀综合医院。医院......

    创建和谐环境 打造平安校园

    创建和谐环境打造平安校园 一年来,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按照建设“平安校园”的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

    创建校园文明 营造和谐环境

    创建校园文明 营造和谐环境 --------中卫一小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自查报告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是一项确保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 这对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推动我......

    加强行风廉洁自律创建和谐育人环境

    加强行风廉洁自律 创建和谐育人环境 泌阳县付庄乡中心校中心校 邢六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行风建设的精神,根据学校“创新提升、务实推进,一手抓质量提高,一手抓建设发展......

    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1

    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教学目的: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到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