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仙桃市11个服务业门类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1:2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仙桃市11个服务业门类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仙桃市11个服务业门类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仙桃市11个服务业门类的调查与思考

对仙桃市11个服务业门类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较快的深入发展,仙桃市服务业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当前,服务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为全国上下看重的关键性行业。根据上级的有关部署,仙桃市统计局相关科室对仙桃市2008年11类服务企业和个体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11个服务业门类属于没有建立平时常规统计报表制度或是很难全面统计上报,而在国民经济中又是不能忽视且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包括“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体育业”、“娱乐业”。调查的企业和个体户数共计480家。从调查的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分析来看,仙桃市的上述服务业门类的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投入稳定增长,呈现出良好的稳定持续发展态势。

一、11个门类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总量规模扩大,相对差距缩小。仙桃市11个服务业门类2008年实现总产出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完成增加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增速高于仙桃市2008年整个第三产业的增速5个百分点;与1998年相比,10年增长156.1%,年均增长9.9%。上述11个门类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0.58%,增加到现在的1.81%。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仙桃市2008年已经覆盖了这11个门类服务业的所有小类,覆盖率不仅达到了100%,而且所有小类、细划产业的所有调查指标全部超过了我们调查的数据单位。使调查数据无一空档。

2、强势传统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弱势传统服务业长足增长。在这11个调查的门类中,“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属于仙桃市相对强势的行业。随着经济增长的带动,它们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2008年,仙桃市这四大行业实现增加值6862.14万元,同比增长19.81%,与1998年相比增长256%。“租赁业”、“娱乐业”属于仙桃市弱势传统服务业,但根据调查情况,相对来说是弱项不弱,仙桃市这两大夕日弱势传统行业在2008年完成增加值1587.56万元,同比大幅攀升,同比增长86.29%。

3、新兴行业发展加快,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仙桃市城乡经济的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相对仙桃市来说为新兴或为较新型行业的“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体育业”、“计算机服务业”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六大行业2008年完成产值2.10亿元,比2007年增长15.38%;2008年完成增加值8162.30万元,比2007年增长15.0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86个百分点。这六大行业在2008年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中“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在仙桃市的过去是最为薄弱的产业,2008年这两大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这两大行业里的很多产业如“公共软件服务”、“企业管理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产业活动在仙桃市2007年前为空白或者是几乎等于空白的,却在2008年都已出现并获得了迅速的壮大。象这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出现的越来越多并得到快速发展不但是为薄弱服务行业的发展输送了新的液,更是优化了这类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二、发展中的不足和增长潜力

虽然仙桃市这11类服务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但与省市中心城市相比,从武汉市“1

+8”城市圈的身份来看,仙桃市这11个服务业门类还是显得总量小、财政贡献额小、辐射能力偏弱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也从而使得这11个服务业门类在仙桃市经济增长中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尚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不足也正是它们的增长潜力。

一是市场辐射能力不够充分。这11个服务业门类中大多数行业现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较大的象乡镇发展,特别是对农村更是形同空白。如“体育业”在乡镇几乎是空白;如“其他娱乐活动”中的“各种形式的彩票活动”在离乡镇较远的农村没有点,使很多边远的农民很难生起彩票活动的热情,而他们又正是这类活动的生力军和增长点。

二是体育业和娱乐业带动力不强。这两个行业是属于那种同其他经济关联度很大的产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这两个行业它们的发展无疑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几十发”的作用。仙桃市体育业虽然在近几年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仙桃市的体操强市和相对体育这种本身的产业经济发展潜力来说还是远远发展不够。另外,在仙桃市属于资源薄弱、没有特大型产业和旅游产业几乎没有的情况下,为了带动仙桃市服务行业和整个经济,应该借助仙桃市的“体操牌”大力发展“体育业”;借助区位优势强化“娱乐业”,而从调查的经济数据来看,这两个行业的带动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仙桃市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这两个行业也正是仙桃市未来的潜力行业。

三是城市服务业发挥不充分。城市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集聚的地方,具有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咨询中介等生产型服务业的有利因素,在湖北省县级来看,仙桃市目前的城市发展较快,城市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而且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城市的中心地位仍停留在政治、商业中心的层次,城市的服务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对人才、技术、信息的集聚作用不够明显,一些知识密集、有市场发挥中介作用的会计、律师、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仍处于自发状态。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高新产业起步晚、规模仍然偏小。

三、几点思考

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仙桃市服务业尚处于经济初级阶段水平,占经济总量比重小,行业科技层次较低,结构不尽合理。因此,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很大。而且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提升经济层次,充实经济发展后劲的需要和必然。

1、强化基础,搞好规划。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快速增长,为仙桃市服务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打造中部地区投资洼地基础,切实营造好武汉市的后花园氛围,都将为仙桃市的整个服务业做大做强提供良好契机。一是要做好规划、统筹安排。二是要激活内外资、增大投入,仙桃市必须要切实进行全面招商特别是加大对第三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省外境外资金从事三产活动。三是搞好服务、亲商安商。

2、改善结构,提升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对服务业的战略认识,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质量。在服务业这个大方向上,在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休闲娱乐、商务活动、文化、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以及家政服务。

3、优化环境,培育龙头。可以说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一项紧迫、艰巨、长期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仙桃市服务业部分行业和企业“小、散、弱、差”的现状,制定政策鼓励并促进这些行业和企业通过优胜劣汰整合发展,组建行业龙头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提高行业竞争力,以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和薄弱行业的发展;从仙桃市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的特点出发,创建特色品牌,发展特色服务业。针对缺乏人文景观的仙桃市,这就要求只有树立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和魄力,更深入地创造环境,用制度和环境增强吸引力,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娱乐产业,真正地把仙桃市打造成武汉市的“后花园”以及“1+8”城市圈的“娱乐园”。

第二篇:关于肥东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肥东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加大。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服务业的发展,相继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肥东地处江淮腹地,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近期对全县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和认真分析,就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讨。

一、肥东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县服务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年均增长速度1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占30%左右。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4.2亿元,同比增长11.8%,占GDP比重为21.5%,超过了第一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商贸业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全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5家,全县限额以上企业累计已达44家。截止2011年底,全县商贸物流业共有各类企业近300户,个体商业20600多户。5000平米以上大型商场超市有2家,已建特色专业批发市场6个。

(二)物流业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县强力推进“工业立县”战略,经济总量快速扩大,促使我县商贸物流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新增交通运输业46户,目前全县有交通运输企业 150余户。

(三)旅游业蓬勃发展。抢抓合肥经济圈建设机遇,发挥肥东“一公、两馆、两湖、三山”(包公、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褚老圩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巢湖、岱山湖、四顶山、浮槎山、龙泉山)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岱山湖旅游度假区晋升为4A级景区,撮镇镇、长临河镇、古城镇、白龙镇被评为全省优秀旅游乡镇。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24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1亿元。

(四)房地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县房地产业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房地产投资不断增长,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物业管理不断加强,城市房屋拆迁日益规范,房地产业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肥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4亿元,增长16.3%;施工面积290.7万平方米,增长44.9%,其中新开工面积112.1万平方米,增长32.9%;商品房销售面积64.2万平方米,增长21.4%;房屋销售额31.4亿元,增长44.9%。

(五)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发展速度加快,徽商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湖星村镇银行成立开业,组建3家小额贷款公司和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保险、证券、信用社、小贷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7.2亿元,比年初增加2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6.2亿元,比年初增加25.7亿元。

(六)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县城作为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大平台,近年来县政府加大投入,改造了县城主要干道的快慢车道和县城商业门面立面,加大了文明创建,治理了散、乱、脏现象,集聚了人气,提升了形象。投资11亿元,新建改

建了包公大道、桥头集路一期等18条总里程40公里的城市干道和八斗路桥等4座桥梁。合店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合马路二期、南淝河大桥、环巢湖道路工程快速推进,合宁高铁肥东火车站建成启用,有力地推进县城和南部重点镇服务业的发展。开通了店埠至合肥、店埠至撮镇公交车。旧城改造稳步实施,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5万平方米,新建拆迁恢复楼200万平方米。天然气门站和主管网建成,4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实施了有线电视实现数字化,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5万户。电信业务量迅速增长,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万户,宽带用户达到3万余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万余户。

二、我县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我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工作领导组,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县长担任组长,县政府有关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负责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牵头协调和推进工作。

二是加大有效投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配套、扶持,以此引导民营经济与外资向服务业聚集,促进我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服务类及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引资66亿元,占全县总量的38.3%;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1亿元,增长43.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9%。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开展了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最大限度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各类障碍,对投资规模大、发展成长性强、社会效益好、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项目,给予更大扶持政策,调动全社会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狠抓项目建设。2011年,服务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6.5亿元。总投资5.4亿元的星光国际购物广场,已完成投资2.2亿元;总投资1.25亿元店埠镇美食一条街已完成投资1亿元,主体建设已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和绿化;总投资6.8亿元的岱山湖旅游开发项目已完成投资2.6亿元,完成古岱路半幅建设、休闲运动、温泉度假村、餐厅、别墅木露台等。总投资14亿元的华东国际建材交易中心已完成投资9.2亿元,基本建成商贸、物流、会展、仓储、加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建材交易中心;永辉华东物流园进展顺利,省名特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安粮钢材大市场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

五是注重平台建设。2010年5月31日经省政府批准,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正式筹建,成为我省首个、也是唯一的商贸物流省级开发区。该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将以商贸物流业为核心,依托该区域便捷的交通网络,建立立足合肥五大工业组团、面向全省、辐射中部各重点城市的商贸物流基地。该区域将成为合肥东部承担商品展示交易、公铁水运货运、区域内配送、配套仓储以及国际贸易等活动的重要平台。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作为开发区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双向8车道的东风大道I标段、Ⅱ标段以及燎原大道和接通市区的供水管网已建成投入使用;撮镇污水处理厂、幸福广场、幸福家园污水处理站、裕溪路绿化提升工程正在建设;龙塘片区污水管网、和平路即将动工。招商引资势头迅猛。合肥裕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大市场、华东国际建材中心、安粮钢材大市场、中国中部小商品博览城、华东国际汽车城、永辉安徽总部暨华东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投资过亿的项目纷纷入驻,商贸

物流业聚集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截至2011年12月份商贸物流开发区共引进协议资金70亿元,2011完成招商引资县外资金22亿元,其中省外资金20亿元。

三、肥东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服务业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结构都相对滞后,与人口大县的地位不相称,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与工业化进程不同步。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60—9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接近40%。2011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2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低于全国21.6个、全省10.7个百分点。

(二)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教育、文化、卫生和科研等知识含量高的产业比重仍然偏小。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县仍以传统的交通、商业等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服务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服务业仍然发育不足。传统行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虽然逐年降低,但仍居主导地位,2011年占75.8%,而新兴行业所占比重仅为24.2%。特别是代表服务业最新发展方向的社会服务业发展不快,比重偏低,服务业内部结构亟待进一步调整完善。

(三)服务领域现代化水平不高,效率低下。多数服务领域不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服务品种少,手段落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不仅低于第一、二产业,而且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表明我县服务业的整体效益偏低。

(四)服务业档次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我县多数服务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且对外开放和市场发育程度低。目前我县还没有四星级以上酒店,5000平米以上的商场超市仅好又多、联家购物中心2个。2011年,全县共有44家限额以上企业,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61万元,仅占全县社会社会消费品总额的5.3%。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使得我县高端消费大都流入合肥,严重制约我县商贸物流业发展。

四、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当前我县现代服务业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优势,全面提升肥东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规划引导发展、以招商推进发展、以政策支撑发展、以人才推动发展、以联动促进发展、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在实践中探索一条符合肥东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下面笔者就加快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发挥肥东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按照拓展领域、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的思路,优先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主动融入合肥市,使服务业发展与合肥市的城市总体布局和合肥东部副中心建设相匹配,依托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建立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打造一批专业特色批发市场,打造立足肥东、服务合肥、面向国内外的合肥市东部组团物流中心。提升商贸规模和水平,合理规划商业网点布局,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规模和水平。以县城老商业街改造为抓手,对步行街、人民商场等进行综合改造,培育特色商圈。坚持质量和数量并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企业,提升餐饮服务业水平,提高宾馆服务接待能力,提升服务档次。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业。

三是积极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一业带来百业兴、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强劲态势。我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应努力为旅游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宽松的经营与投资环境,树立全县旅游一盘棋的思想,整合旅游资源,发挥规模效益。利用高铁和环巢湖大道汇集等交通优势,规划开发融六家畈特色风情古镇、四顶山滨湖旅游区、白马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率先融入滨湖新区,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产品更新换代,带动全县景区发展。把我县旅游业做大做强,培育成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是健全商贸服务业体系。商贸业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转型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县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时期,我们要抓住农民工市民化的机遇,不断拓宽商贸流通渠道,降低商贸服务成本,提高商贸服务效率。形成以合肥东城新市镇和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为“双核”,建设东部组团商业中心;以店忠路、合白路为“两轴”,广域带动农村商贸发展;以桥头集、长临河、梁园、石塘、古城、八斗等为“多点”,建设各具特色的农村综合商业中心。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流通服务业为主体,中介、居民服务业互相补充,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五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为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居住区、高档住宅和经济适用房,形成高、中、低档兼有、商住平衡的房地产业。新建一批诸如东城公园房地产配套项目。发挥房地产业带动作用,推动装修和装饰业、家俱业、房地产中介业、房地产租赁业的发展。培育和调控房地产市场,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严格控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充分发挥房地产业的拉动作用,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第三篇:仙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仙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行动,它将引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加速前行。近期,仙桃市组织专班人员对郑场镇、三伏潭镇、西流河镇等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现状

调研发现,郑场、三伏潭、西流河等地都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扎实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6月6日,全市实施“红色头雁”工程正式启动,62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4名下派支部书记开拔赴任,为乡村振兴当好“领头雁”。郑场、三伏潭、西流河等地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擎激发乡村蓬勃发展动力,以“党建+生态+产业+文化”引领乡村建设,支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带领群众一起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

(二)“能”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西流河镇有120位回乡能人,市民下乡32人,共有152人回乡发展,形成153家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技术支持、资金投入、优选品种等方式开展网箱养鳝30000亩,稻鳝共作25000亩,小龙虾养殖22000亩,青蛙养殖1800亩,螃蟹养殖3000亩,蔬菜种植10000亩,中药材种植2000亩,无土育秧1个,提供技术指导服务10个等,创造农业产值3.2亿元。荣家湖村引进老板吴军,投资200万元养殖水蛭40亩,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周边农户养殖水蛭30亩;鲜码村同舟富硒花生生产合作社不断改进花生加工工艺,全村花生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0亩发展到1500亩。郑场镇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初具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

(三)示范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流河镇以洪渊泽水产为龙头,带动丰子垸等村发展稻鳝共作25000亩,以何口等村为牵引,带动全镇发展稻虾15000亩,以洪渊泽、易卫祥水产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发展黄鳝养殖面积30000亩,以西沟村为基地带动乐耕垸发展鳜鱼养殖10000亩,以仁盛岭等村为着力点推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以赵河等村带动蔬菜种植10000亩。三伏潭镇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永华食品带动龙虾养殖3500亩,楚福油脂带动油菜种植18000亩,万田米业带动优质稻种植面积45000亩,仙康生物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3300亩。郑场镇以硒莱福公司为龙头,带动富硒大豆种植面积5000亩,以大圣桃业为示范,带动全镇连片硒桃种植面积1800亩。

(四)循序推动农村综合整治。西流河镇按照“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原则,确定中心集镇、鄢沟村、土坑村作为综合整治第一期示范点,其中中心集镇建设项目投资43107万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2385万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1942万元,农“四好”公路建设项目投资2334万元,村庄集并与土地建设项目投资2470万元,市场主体培育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全镇2018年植树42万株,清理河道33条,建设涵桥11座,安装路灯258盏。

二、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调研情况看,几个地方已开始研究和着手编制乡村振兴的初步规划,但乡村振兴规划的总体设计和行动计划尚不够完善,存在就事论事、定位不高、缺乏详细可操作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加之在以往的规划管理中,由于管理没完全到位,房屋参差不齐也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下步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部分村也未能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全村的发展作出一个合理的定位。

(二)农业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农业开发主要是以点代面。西流河镇除洪渊泽、卫祥水产成规模外,小龙虾养殖、甲鱼养殖、鳜鱼养殖、蔬菜种植等还比较分散,没有集中统一的生产管理。农业科技下乡,科技兴农与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依靠传统经验生产还是主要方式,农业生产防灾能力差。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农业发展对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银行信贷困难。人才返乡下乡仍然局限,虽然出现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现象,但主要还是年龄偏大的群众回来养老,部分有创业热情的青年回乡比例还是偏少。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不容忽视。部分村民卫生习惯较差,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甚至破坏,随意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堆杂物等现象依然存在。村、组缺乏必须的垃圾清运车辆,造成某些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有的村组虽然配置了垃圾桶、修建了垃圾池,但运转和维护不到位,导致垃圾清运不及时,农村垃圾污水恶臭现象依然存在。在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乡村重视集中整治项目建设,却轻视长效机制的建立,往往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反弹。

(四)社会稳定隐患依旧存在。一是农村“三留”人员增多,治安隐患增大。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一些不法分子瞄准农村留守老人防范意识不强,实施偷窃、诈骗等不法行为,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惩威胁。二是各类利益诉求潜在稳定风险。农村地区因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冲突明显增多,稍有不慎,极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三是农村治安防控体系较为薄弱。农村地区物防、技防水平明显落后,同时,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易导致防范出现断层和盲区。四是全民守法意识有待提升。部分干部和群众法律意识欠缺,不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三、原因分析

从三个镇调研得知,当前,乡村治理主要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一是农村空心化问题。无论是城镇化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关键都要靠人来推进。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现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的人员显然无法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任。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虽然现在多数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已不成问题,但是保障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水、电等设备设施存在老化的问题,道路交通、垃圾处理、通讯网络和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还存在质量不高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也不足,成为制约振兴乡村战略的障碍。三是村民自治和创新不够。在新型城镇化政策的驱动下,多数农民从农村涌向城镇,使得农村社会的治理根基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不断创新村民自治的形式和内容,以推动乡村善治。四是乡村治理主体的参与度需要提高。乡村治理的主体主要分为人和组织两大类。从人这个角度看,表面上认为农民的整体教育程度提高了,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实践中,村民正在逐渐失去政治参与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在法治方面,存在公民法律素质不高、立法有待完善、执法仍需规范等问题。

四、建议

(一)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完善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合理规划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二)破解振兴乡村短板。一是“引凤还巢”,确保农村外流精英归位。各地可结合实际,按照“创业推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加快致富”的思路,引导和扶持返乡创业就业思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政策优惠扶持创业、项目服务引导创业、财政信贷支持创业等良好措施,形成“创业有项目、就业有岗位、致富有路子、发展有保障”的良好格局。让更多的农民工自愿返乡创业,改变当前老、妇、少的不良现状。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力实施“组组通”公路,提高路网建设和管理水。

(三)促进乡村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建强头雁队伍,发扬头雁精神,锤炼头雁本色。二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着力提高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建立道德约束机制。坚持德治为先,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善向上、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四)抓好抓实法制宣传教育。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发挥法治文化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固定阵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作用,加强法治文化传播。进一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政绩指标与群众权益、上级指示与法治原则、权力行使与法纪约束的关系等问题,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还与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有重要关联。我们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目标、重要任务和重要抓手,从深度上和宽度上全力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武器作振兴乡村战略的武器和坚强后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宝鸡市家政服务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宝鸡市家政服务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了解宝鸡市家政服务行业的基本状况,深入剖析当前家政服务业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促进宝鸡市加快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协调发展,近期,市妇联、市商务局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组织讨论、联合抽样等多种形式,对市辖三区家政服务业现状进行了摸底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现状

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全市注册的家政服务企业有67 个,其中今年新批6家。走访了解中,宝鸡们发现无证经营的家政职介数量较多,三区家政从业人员约在3500人左右,其中男性从业人员约占65%以上,年龄跨度较大。从业人员以市区周围的农村人口为主,约占从业人员80%以上,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约占三分之二。家政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主要以钟点工资为主,属于松散型群体结构,农闲一哄而上,农忙供不应求,家政服务市场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在市区抽样调查显示:超过45%的家庭使用过不同类型的家政服务,如搬家服务、保洁清理、管道疏通、家电维修、家教辅导、住家保姆、幼儿接送等17项家政服务使用率排在前列。近年来,送餐、医疗等新型家政服务也悄然兴起。家教、婚庆、物业管理更是方兴未艾。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三大类

近年来,宝鸡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和其西安、咸阳等周边城市相比总体呈现滞后状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政服务业总体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主要组织形式可分为三大类:

1、社区家政服务站。由社区主导推动和具体组织实施,主要是公益性质的义务服务,其员工主要是招募从事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还有近年来政府出薪招聘的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服务人员。这些服务人员有社区专人组织管理,基本属于无偿服务性质。管理机构没有收入,所以,发展比较缓慢。渭滨区爱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09年新民路社区针对老龄问题组建起的服务机构,但目前由于没有经费保障,计划开设的服务项目迟迟没有运作起来。

2、专业性家政服务公司。所谓专业家政公司经过工商注册,合法经营,有固定办公地点和工作场所,有较为专业的服务项目和较为规范的服务标准,并具有一定规模。如宝鸡市惠普妇女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温馨大姐”家政部。去年以来,在国家培训项目的支持下,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较为专业的培训,实行了五统一”(体检、服装、培训、持证、跟踪)的员工制管理模式,现从业人员200多名。目前正在组建“三嫂两员”(月嫂、厨嫂、育婴嫂,保洁员、陪护员)队伍,力求引领宝鸡家政服务向高水平发展。

3、家政个体从业户。这种组织形式大部分未经工商注册,其中多以家庭夫妻店、姊妹店形式经营。“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开张营业的现象比较多。街头、马路、楼道、地面广告象牛皮癣一样屡见不鲜。主要开展一些层次较低的、一次性收费的零工介绍、家教介绍、家庭清扫,医院陪护、外墙清洗、空调养护、婚介,房介、维修、房屋租售等服务项目。

(二)从服务水平上看,还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与压力也相应加大,家务劳动市场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少家庭选择了花钱雇请人员、购买服务的方式。但宝鸡的家政服务水平和层次却与市民的期望不相适应。

1、服务层次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调研数据上看,收入高的家庭层面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较大,对服务层次的要求也较高。本次抽样问卷显示:没请过保姆的占54.7%,请过保姆的占45.3%。从需求层次上看,家中有老、幼、病、残,工作时间紧的人群需要中低层次服务的居多。但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的服务员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能和素质较差的人员,而且70%左右是刚刚走出家门没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介绍入户后,只能慢慢的“自学成才”。

2、服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据调查,目前市区内经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另时机构、亲朋好友介绍的家庭服务人员70%没有健康证、培训证、上岗证,个别人甚至没有身份证。有些公司虽然要求服务人员提供健康证,但费用一般都是由用户承担,公司和服务员都因效益差为由不给用户出据健康证。至于国家认可的培训证、上岗证只有几家大的公司有,无证经营的小公司给服务员培训办证更无从谈起。

3、服务机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本次座谈的情况看,市区内虽然有60多家经过登记的家政服务机构,但大部分是以送水、管道和家电维修、房屋租赁、搬家,零时用工为主,向家庭提供定时服务和长住服务员的机构没有几家。市及时雨家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宝鸡贴心家政公司虽然已有6年以上的服务历史,但由于经费短缺、宣传及人员培训不到位,加之“黑家政”、“散工”与他们抢“ 蛋糕”,造成家政服务业恶性竞争。所以,现有的公司没有达到正规的服务水平,基本上都停滞在初级发展阶段。

(三)从服务种类上来看,人员短缺、服务种类单一。

找家政难,找保姆难,找个适合自己家的服务人员更难。这是宝鸡市区居民对本市家政市场的共同评价。

1、居民基本上找不到对口急需的服务员。在入户调查中,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是保姆难找,适合的更是难上加难。一位处级干部告诉宝鸡们:“老母亲患老年痴呆已四年多,宝鸡们姐弟都在上班,靠年迈的父亲照顾。近三年来,宝鸡为找服务员跑遍了市区的所有家政机构,曾先后找过5个住家服务员,但都不能稳定的服务半年以上。宝鸡的保姆太难找了,宝鸡们急需的服务人员真是找不到。”李处长的话道出了大多数用户的苦衷。

2、高层次家政服务项目在宝鸡处于空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兴起的月嫂、育婴嫂、高级管家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层次服务,目前在宝鸡还基本上处于空白,市民无法享受高层次的家政服务。随着宝鸡市经济发展外向度提升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外资、合资企业的高层,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中层及白领阶层,寻求服务而无处寻觅。一位私企的女老板想长期雇请一名厨嫂兼家庭老师,找了几年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雇请一名初中文化的下岗职工在家搞一些简单的家务。宝鸡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类似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3、新型服务项目没有得到开发。家政服务同其它社会服务一样,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变化须不断的开发新项目,提高服务档次。2009年以来,除市妇女创业服务中心同市妇幼保健院联合培训了三期35名月嫂以外,基本上再无任何机构投资和开发这一领域。可想而知作为百万人口的宝鸡市仅靠能坚持上岗的不足30名月嫂,显然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走访调查中宝鸡们看到许多孕产妇因无法预约到经过正规培训的高级服务而愁眉苦脸,也表达了许多的无奈。

二、急需破解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从社会整体层面看,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把家政服务看作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视程度不高,社会关注度底,没有把家政产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一个“朝阳产业”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支持,综合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主要存在四大难题需要破解:

(一)公众观念陈旧,认识水平不到位

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某一个事物的总体看法。而观念的更新需要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让整个社会来推动。目前就家政服务而言,整个社会对其作用和地位的认识都存在着偏差。

1、各级党政部门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

门,从职能分工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没从促进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的高度统筹长远。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更是凤毛麟角,更谈不上给家政企业税费减免等相关的优惠政策及扶持资金。特别是近年来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眷也没有落实在家政培训中,使这一能安置大批妇女就业的行业门厅冷落。大部分家政公司因无钱投资而放弃了宣传和培训,有些经营时间不长的小公司甚至入不付出而倒闭,行业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

2、从业人员自身观念陈旧。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倡导,使从业人员的观念和意识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很多人仍然把家政服务视作低人一等的行业。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家政服务人员价值取向偏差。从200份“家政服务员调查问卷”中显示,有近50%的服务员对工资的希望值过高,要求每月管食宿后净拿1000—1500元。有65%的人不敢在亲朋邻居面前承认自己正在从事家政服务。当问到“你最无法忍受的用户缺点是什么” 时,有105人回答“被人瞧不起”;当问到“用户家财产丢失问你时,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时,有125名选择了“被人怀疑很委曲、很生气”。

3、社会上普遍认识高度不够。座谈时,很多家政公司反映,公众总体上都没有从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新兴产业上来看待家政服务。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雇主素质低,自身修养欠缺,追求并希望能得到技能全面的服务员,能代替他们去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在费用上,却谋求与大众平衡,不愿更不会出高价。使一些高技能的服务员劳动付出与经济回报不对等。本次对200户市民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在宝鸡能够接受的家政服务员的月工资,42%的人选择了800元以下,38%的人选择了800—1000元,只有11%的人选择了1000元以上。这种状况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使总体的服务不能与时俱进。加之好多家政公司缺乏与之相配套的专项规划、长效管理体制、信息发布体系。致使家政服务行业社会地位偏低,且劳动力的价值定位偏低。影响了家政服务事业的振兴和发展。

(二)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家政产业化程度很低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宝鸡作为陕西省的二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制约家政服务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家政市场启动迟缓、发展慢的因素之一。

1、风险担保机制尚未健全。目前70%以上的家政服务员没有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85%以上的服务员没有购买养老、医疗保险。其它社会保险更无从谈起。员工在服务中如遇意外伤害得不到医疗保障。已从事了4年家政、目前正在月嫂岗位上的李双课说出了大多数服务员的心声,“宝鸡们做月嫂的由于没钱办保险,最担心的是怕出了意外事故难以承担。还怕老了没人管,因而在这个行业也干不长久”。

2、信息服务影响业务范围。家政行业大多数是个体户,规模小,媒体宣传需要很高的费用。服务客户的主要渠道是通过114服务台报号来取得,加之全市没有一个家政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搬家、清洁、管道等上门服务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严重制约着业务范围的扩大。

3、员工的职业稳定性较低。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特别是受“侍候人”、“低人一等”旧观念的影响,服务员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使一些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感到自卑。大多数服务员以被动择业为主,使其吸引就业的潜力大打折扣。

(三)信息对接不畅,供需矛盾较突出

由于家政服务在信息提供、服务配套、服务品种、服务质量等总体上差距较大,信息对接不畅下形成的供求信息严重不对称,使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情况。

1、个性化的需求加深了求大与供矛盾。目前居民家政服务需求迫切,特别是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如月嫂、家庭高管、专业护理等人员十分紧俏。另一方面,在松散的劳务市场上大量无序求职人员,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又不能及时找到岗位,闲置待业时间较长。

2、用户的高需求与低水平服务不对接。在目前职业介绍欠规范、家政服务人员不够专业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矛盾简单的说就是雇主想请a类保姆,但是a类人群不愿意从事家政行业,所以雇主就只能请b类保姆,但又对b类保姆的素质与能力抱怨不停。而且个别雇主在费用上近乎苛刻。另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却有一大批低收入的人群找不到工作,导致双方的利益无法顺利对接。

(四)行业标准缺失,监督机制不完善市场需求决定发展进程,宝鸡家政服务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刻,但政府管理监督机制、服务规范体系和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没有同步,而且严重滞后。

1、服务合同不完善。目前相当一部分家政中介行业,与雇主与家政服务员之间都缺乏“一纸之约”,雇主和家政服务员都没吃上定心丸,使双方行为都缺乏约束。有些公司虽然与用户和服务员签定合同,但协议不规范、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不明确。有的不愿意签定服务协议,唯恐在发生意外事件后自己吃亏。致使家政服务公司、家政服务员及用户三者间的权责利不明确,用户和服务员发生纠风和争议后很难处理,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2、投诉渠道不畅通。由于服务合同、服务标准不规范,加之行业监督机制不健全,服务员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生恶性事件后,被服务对象受到虐待或家中贵重财产丢失后,双方均无处投诉。有合同的靠家政公司来调解,无合同的只能相互打架斗殴,给行业的诚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家政服务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对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发展家政服务业,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破解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且对于缓解弱势群体就业压力、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宝鸡的家政服务规范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强化舆论宣传,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家政服务向高层次发展既是家政服务公司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需要密切关注的大事。宝鸡们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家政服务地位和作用认识。各党政及相关部门应把这一产业作为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予关注。一是通过政府主导的五大新闻媒体进行系列的宣传,设立“家政连着你宝鸡他”宣传窗口,大力营造“家政服务光荣”的舆论宣传;二是以社区、乡村为阵地向农村妇女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家政服务宣传动员工作;三是注重居民家庭服务需求引导,使社会各阶层对家政服务业产生广泛认同。

2、强化政策扶持配套力度,加快家政服务产业化发展进程。家政服务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宝鸡们建议一是在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项目支持的基础上,设立宝鸡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建立家政服务信息平台;支持对家政服务人员分级专业培训。二是对从事家政服务业的龙头家政公司,给予信贷支持,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的优惠,制定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标准;三是给在家政服务领域就业的困难群体在办理社会保险方面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可以参照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模式,通盘考虑对家政服务员的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安排。提高家政服务员的待遇与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家政服务行业中来。

3、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支持鼓励高端家政服务实现突破。专家预测,未来10年家政服务仍然是求大与供,星级家政服务员将成为抢手职业。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大环境下,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优秀家政服务员和家政服务优秀企业表彰奖励制度,每年评出一批典型进行大奖励、大宣传。建立引领家政服务向高层次、高水平、产业化方向迈进的激励措施和发展意见。

(二)搭建信息平台,强化管理监督机制

目前,宝鸡市家政服务同外地一样普遍存在“没有行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执业人员没有执业资格可供遵循考评;真正的反馈、投诉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信息对接和反馈平台

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和规范执业标准,优化环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关家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等单位要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规范,加强市场监管。凡从事家政服务业的经营机构,必须依法登记。对无照经营家政服务业的,要加大整治取缔力度,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充分整合现有服务资源,逐步建立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引导企业融入现代流通方式,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推进家政服务规模化发展。

2、成立宝鸡市家政服务业协会,引领家政服务市场向高层次发展。由政府出面协调成立宝鸡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吸纳业内人士入会,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协助调查和处理恶性竞争和违反行业行规的行为,引领家政服务向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方向发展。

3、建立宝鸡市家政服务信息平台,促进供需之间的信息对接。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运用现有信息平台,支持有关企业和单位,建设“宝鸡市家政服务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无偿为市民、企业提供服务。使其成为对接供需、规范服务、人才调配、标准制订、资质认证、保障安全的重要载体。依托该中心,整合各类家政服务资源,形成便利的家政服务网络;对企业资质、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对服务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及时淘汰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的企业,形成基于行业自律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居民便利、安全消费。

(三)实施“三化”并举,引领家政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未来的三至五年中,宝鸡的家政服务业要想实实在在的发展壮大,完成从不规范发展到规范化运作的蜕变,宝鸡们认为应当在政府倡导支持、职能部门配合、专门机构监管下,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培训、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1、继续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家政服务作为一种产业,它的发展同其它产业发展一样,必须寻求一种有激励机制的运作模式。宝鸡市妇联巾帼家政职介服务中心是12年前创办的,虽然一直由招聘人员坚持开展家政服务,但由于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一直没有做大做强,做出自己的品牌。近年来,调整思路,实行了“妇联搭台、能人唱戏”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后,以月嫂、厨嫂、育婴嫂为主的“西秦温馨大姐”服务品牌助推并引领宝鸡的家政服务市场向前发展。实践证明,家政服务市场化运作是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大力的倡导并引导其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借助目前全民创业就业的良好机遇,拓展领域,鼓励大学生等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参与和创办家政服务公司。同时,对已有的那些规模较大、运作较好的公司给予重点扶持,使家政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全力启动专业化培训工程。在目前家政服务员技能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加强培训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因为大部分服务群体来自农村,对现代家政服务的概念一无所知,全凭一贯经验做事,所以,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要按照国家“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服务员的技能提高到雇主需求的层次上来。但培训不是一个简单的计划和号召,它需要实实在在的教学和实践。建议在全市选择3—5个企业全面启动实施“每年培训2000名家政服务员”的计划。按照国家编制的家政服务员培训教育为蓝本。重点放在实际需求的专业化培训技能上,坚持逐级培训,不断提高服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如家政公司可定期让员工进行提升培训、优秀员工的交流演讲,初级服务员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和全国家政服务行业的认证考试等,促进家政服务向专业化发展。

3、加快实施品牌化带动战略。宝鸡市家政服务的市场要规范、要发展必须走品牌化定位、项目化管理的路子,但品牌化带动战备目标的实施。一是需要有效的载体。如“西秦温馨大姐” 家政服务等。二是品牌化发展要有具体的标准:如服务员经过专门培训且实行员工化管理;服务员统一着装且入户时自备生活用品;服务员一律持证上岗且文化、思想、服务技能等综合素质好的应占员工比例的50%以上。有了载体、标准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扶持监

管,相信宝鸡市家政服务的发展将即日可待!家政服务公司也将不负众望、顺应市场趋势,在做精、做大、做强服务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品牌化带动的战备,使其在推动全民就业、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关于我县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位于长江三角洲,与通、盐、泰三市交界,东临黄海,南望长江,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随着苏通大桥通车,洋口港的开工建设,**的交通优势又将进一步凸显。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县独特的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1.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3%,比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高2个百分点。2006年的服务业增加值是2000年的2.6倍、1995年的5.2倍、1990年的17.5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25.2%,提高到2006年的34.0%。

2.项目建设重点突破。过去三年,全县新建、在建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经营性项目总数分别为136、172、197个,年平均增长20.3%。去年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经营业性项目总数及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数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3.贡献份额稳步增长。服务业地税收入2001年为4805万元,占地税总收入的44.26%,2006年为21196万元,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上升到56.30%,为2001年的4.4倍。2006年服务业税收总收入达到38295万元,同比增长20.14%,占税收总收入的32.14%。

4.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八五”、“九五”、“十五”期未的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额分别为0.96亿元、3.57亿元、9.49亿元,2006年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额为14.97亿元,分别是“八五”、“九五”、“十五”期未的3.88倍、2.63倍和1.58倍。“十五”期间的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额年均增长速度为25.6%。

5、就业功能不断提升。我县“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未和2006年的就业人数分别为9.9万、11.8万、13.3万、16.4万和18万,分别占我县总就业人数的16.9%、20.0%、22.6%、25.8%和26.7%。

6、城乡消费逐步趋旺。到2006年底,我县拥有各类市场57个,其中农产品市场40个,消费品市场17个,全年市场成交额已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14.9%。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已达到10个。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亿元,同比增长16.8%。

我县目前服务业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二是专业规划相对滞后。三是良性互动还未形成。四是集聚发展有待加快。五是统计口径不够规范。六是服务业人才匮乏。

二、我县服务业发展工作重点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服务区域经济

一是完善物流建设规划,构筑物流发展平台。坚持“适度超前规划、政府扶持引导、企业投资运作”的原则,完善我县物流建设规划。重点规划和建设苏中国际物流中心、**工业园区储运中心和**新区仓储物流中心等七大物流中心。

二是积极整合现有资源,促进物流做大做强。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推动传统的、零散的运输、仓储、货代、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并轨。鼓励和引导现代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是构建物流运输网络,提高物流营运能力。支持物流企业加快构建和完善以铁路、公路和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现代物流综合运输网络,确保满足各类货物的及时交易、转运、仓储、配送、零担快运和物流配套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

2.加快培育外包市场,扩大外包服务需求

一是引导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培育服务外包市场。要逐步引导工业龙头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分离生产与服务环节,通过撤销、出售、互换、外包等多种形式,不断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使企业的大量业务归拢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经营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和自身优势最大的环节上。

二是实施有效招商促进方式,引进优质外包企业。积极吸引优质服务外包企业来海投资。突出引进软件外包、产品制造、it服务、客户服务、财务管理等领域的服务外包项目,以此来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的层次和规模。要通过引进优质服务外包企业,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实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新突破。

三是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最佳发展环境。鼓励各电信运营商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增加宽带,优化数据流向,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高效、稳定、多元化的网络服务;利用服务外包专业平台,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加强企业间的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形成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链。

3.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一是加快培育特色市场,确保不断发展壮大。精心培育中国苏通轻纺城、**批发王、金海岸国际博览城和奥

华国际装饰城等专业特色市场,潜心研究专业市场成长的规律,确保形成培育市场的工作机制,促进市场早开市、开好市;严格规范专业特色市场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确保各专业特色市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

二是优化商业网点布局,确保结构协调合理。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坚持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城区商业

网点布局。围绕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构成连锁经营、商品配送、价格合理的为农服务流通网络。

三是加快发展新型业态,确保档次不断升级。依托县城中等城市框架的拉开,不断引入国内外大型知名连锁企业落户**。要着重抓好“文峰”、“农工商”等连锁经营企业连锁经营规模的扩张延伸,逐步实现商家经营模式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格局;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扩大利用现代流通模式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流通行业,加快流通业现代化步伐。

4、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再为江海文明增辉

一是积极组织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率。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改进节目传输方式,丰富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传播健康有益的文化。

二是抓好文化项目建设,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突出抓好苏中国际职业教育学院、**文化艺术中心、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韩紫石故居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并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大力提升职业教育,提高我县学生成才率。着力构建多元、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使我县逐步成为机械、机电、数控、服装、建筑、烹饪、商务、设计等各类中高级技工的输出基地。

5.加快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美景特色

一是加快旅游景点开发,为旅游业发展搭建平台。以旅游项目建设为载体,狠抓重点景区工程。重点开发建设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旅游区、里下河风情旅游区、韩国钧故居(含石板街)景区、青墩遗址、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景区等景区(点)。加强对旅游景区(点)的整体策划和包装,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二是健全配套服务体系,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建立健全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合理串联本县各景点,力争形成一日游或二日游线路。有计划地新建、改建一批星级宾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再有计划地兴办一批旅行社,提高旅游业组织程度。

三是加强周边旅游合作,为旅游业发展拓展空间。坚持采取积极合作战略,主动与周边城市在旅游资源上实行共享,线路上加强衔接,景点上有机组合,客源上对接互动,将我县青墩遗址等一批有较大潜力的景点推出去,借助外力来带动、拓展我县的旅游市场,做大我县旅游业。

6、加快延伸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需求

一是更新观念,明确社区服务业发展方向。按照建立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相适应的社会化、专业化、法制化的社区服务发展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围绕便民服务,重点发展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社区保安、法律咨询、养老托幼、社区文化、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服务项目。

二是大力扶持,促进社区服务业蓬勃发展。坚持将社区服务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就发展社区服务业的资金、用地等列入计划,统筹安排;实现社区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加大财政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的同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业。

三是适应特点,健全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行不同的社区经营管理方式。引导社区服务单位根据市场的需要,突破行业界限,确定经营、服务项目;建立社区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评估,促进社区服务业走上规范化道路。

7加快覆盖农村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围绕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生产资料以及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以科技服务为龙头,以实用技术为基础,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培训。大力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为内容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

二是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洁化、家居舒适化为建设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妥推进农民集居区建设。吸引新建、翻建农户向居住区集中,逐步将散乱无序的自然村落集中建成地域特色明显、风格各异、基础设施配套的新社区。

三是围绕延伸服务业产业链,大力建设服务业体系。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配置服务资源。依托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构建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并使服务网络由城镇逐步向农村辐射,进入每个农户;鼓励兴办各类农副工产品经销实体,带动农村一二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我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健全组织网络,增强服务业发展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和补充县、镇服务业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健全工作网络。各镇服务业办公室必须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明确办公地点,充实办公经费。二是强化领导职能。县服务业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作思路,督查和考核服务业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三是加强沟通协调。由县服务业办公室牵头,加强各镇与县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促进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2.主攻项目建设,确保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是完善项目生成机制。按照“着眼未来,储备一批;适应需要,规划一批;跟踪帮促,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筛选、确定我县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二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并完善项目查评制度,每季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组织各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采取“一看、二听、三问、四点评”的形式,对各镇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并进行综合讲评。三是完善项目保障机制。通过召开督查推进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拆迁、用地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提供保障。

3、强化统计考核,传递服务业发展压力

一是要完善体系。重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旅游、文化、职业教育等行业和领域的统计体系,确保统计数据能真实反映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二是要强化考核。不断优化考评体系,在考核的内容上要进一步向有可比性的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建设和增长速度等重要指标倾斜。三是要及时分析。做好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数据和信息。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用足用活政策,激发服务业发展动力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把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培育大型专业特色市场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到位。二是认真贯彻国家扶持政策。以国家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政策为依据,对物流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的服务企业,实行重点的财税扶持。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合理的也要将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5.精心谋划招商,彰显服务业发展魅力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举办青墩艺术节、经贸洽谈会、旅游推介等活动,大力宣传**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优美环境、优惠政策,提高**知名度。二是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改进招商方式,努力形成政府、中介机构和服务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招商引资新机制;突出招商引资的重点,着力引进与我县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服务项目。三是进一步推进区域开放步伐。鼓励我县有特色、有优势的服务业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连锁配送等形式向外扩展,在更大空间配置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经营销售,提高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竞争力。

下载对仙桃市11个服务业门类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仙桃市11个服务业门类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对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摘要:通过对农村部分群众和村领导干部的走访调查总结了一些农村政务不公开的典型现象,并认真分析了根源所在,提出了几个实质性建议......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 陶旻恺 1、科学谋划促发展 一是着眼全局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着眼于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调整产业结......

    对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思考

    对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思考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养老服务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为加快推进滕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切实提......

    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 作者:王晓华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5期 服务业包括的层次多、行业广,其发展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对加快衡阳市服务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对加快衡阳市服务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

    对山东省淄博市家政服务业与巾帼家政的思考

    对山东省淄博市家政服务业与巾帼家政的思考2011-4-14 15:46:00 来源:中国妇女网家政服务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它是指根据要求为所服务的家庭提供操持家务,照顾儿童、老人、病......

    关于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掌握流动人口现状、特点、趋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维护社会治安、创建平安文明社区、做好计划生育及对社区......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近年来,我们xx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