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决定企业成败的到底是产权还是管理,是一个能人还是一个团队,是创业的激情还是管理的理性?
变革的时代,成功乃失败之母
企业的创生和发展依存于一系列的条件和机遇。失败总是多于成功,如同第666次试验才成功了666粉。失败有时又能转化为一种新的成功,如同3M公司不干胶的诞生。有时物质上的失败又能转化为精神上的成功,悟出一些更高层次的道理,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一种企业经验和法人直觉的基础。诸此种种都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喻义。但是在如今这个全球产品、劳动和资本全面一体化的时代,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更需要我们体悟的是“成功乃失败之母”的深刻喻义。
国有企业老总就看政府的眼色,把企业经营当政治工具;民营企业老总就看产品市场,只有产品管理,没有公司管理;从机关下海的人就信“关系”,把政治当生意;上市公司形式上稍好一些,实质上是五花八门,都难脱旧胎,穿新鞋走老路,甚至走股市炒作操控这一新生的邪路。究其原因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各类企业家所处的文化和政策环境不同形成各自的路径依赖,二是企业家自身的职业经历和个人经验形成了各自的心智模式。政策环境和企业家个性淹没了管理的理性和规则,是整个时代的病症还是这个文化固有的基因?企业作为一种治理机制:产权的职能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相互替代并相互依存的治理机制,市场是一次一次的合约,企业则是一组合约。由于客观的外部环境和主观的当事者心念都是动态和变化的,导致我们不可能签订一个能够穷尽一切或然事项的完全合约。企业需要有人承担最后的风险,也就是需要老板。老板承担最后的风险,拥有最后的剩余收益――别人都走了还在那顶着的人就是老板,这就是老板的产权职能。
产权极为重要,是企业理性的基础,也是企业的首要规则。企业需要产权,但是谁拥有产权更合理、更有效率呢?换句话说,最佳产权安排的原则是什么?回顾一下前面所讲的以企业家或管理层为核心、在三个市场上竞争、吸纳三类成员参加的公司三角概念。看看谁最有风险承担能力并且有承担风险的欲望,谁投入的资产专用性最强――在本企业很有价值而离开本企业则几乎没有价值或价值大打折扣,谁的投入对企业的成败最为关键并且其努力程度不可监控。这就是选择谁当老板的基本思路,也是最佳产权安排的三项基本原则。企业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关键成功要素和控制权安排
组成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不同特性资源的投入者之间要尽可能地事先讲清楚一些基本原则。以避免事到中途,投入通用资源的人以“退出”威慑来敲榨投入专用资源的人,或者是反过来。著名的公司治理问题专家、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所有权与控制――重思二十一世纪的公司治理》一书作者玛格丽特.布莱尔女士,提出企业要以全面价值最大化替代股东价值最大化,所着重强调的因素就是员工对企业进行的“本企业专用的人力资本投资”。其他一些宣扬利害相关者模式公司治理的学者,一些批评金融市场短视的学者,以及团队生产理
论等等,所要解决的也是这一问题――如何根据关键成功要素来配置企业的产权和控制权,如何通过最佳的产权和控制权安排来管理和预防合作中的风险。
不同行业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关键成功要素不同。随时审视外部的环境与自身的能力,识别关键成功要素,根据关键成功要素的不同进行股权和各层次控制权的调整与重新分配――这是动态企业理论和动态组织结构设计的精髓。
企业很小的时候,为了生存要打市场,哪顾得上什么管理。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一个人带一些喽罗兵打江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了上台阶,为了规范化,招聘来一些高层次高学历的人,但是创业者却不知道如何授权,如何建立管理的规则。满腔热情加盟进来志在作职业经理的人们则有老板是“叶公好龙”的感觉,自己有劲使不上,特别地“心累”。创业老板渴望建立规则、倡导建立规则,使自己能够轻松和解脱一些;但又惧怕建立规则,怕失去控制,怕失去身为“老大”的一些自由决策的快乐。人性的弱点会导致一些明显有利的合作多嬴局面就是形不成。缺乏适时适宜的理论指导和适时适宜的沟通机制也是企业从激情到理性、从争斗到规则、从一个英雄的个人到一个默契的团队转换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理性来自激情之后的沉思,规则来自争斗之后的谈判。市场如战场,在市场上冲杀需要勇猛和激情,做企业则需要理性和规则。
从单靠中国式的人情纽带到并用西方式的契约关系
决定企业成败的到底是什么?经营大于管理还是管理大于经营?中国式的人情纽带和西方式的契约关系哪种方式更好?业务发展规模和组织发展阶段之间是否存在规律性的关系,什么样的规律?如此等等都是问题,没有一句话的结论。
中国企业做不大在文化上谁都不服谁、缺乏合作精神的原因,也有法律体系不发达、难于建立起信任关系的原因,更有整个社会的世纪末情绪和变革时代人们时间眼界短浅等方面的原因。但是,对市场经济运作的一些具体机制的不理解甚至误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每年大量的创新企业并不是技术创新,而是制度和具体的机制创新,业务和管理流程创新,各个层面上公司治理机制的创新!
产权是基础,产权明晰和多元化之后还需要管理;能人至关重要,有了能人之后还要建立团队;要永远保持创业的激情,但要适时适宜地增加管理的理性。
保持企业的持续成功,需要根据业务变化和具体条件变化,不断地变革产权结构和管理模式,融合能人和团队的关系,平衡创业的激情和管理的理性,从专注经营到平衡经营和管理的关系,从单靠中国式的人情纽带到并用西方式的契约关系。
深圳市信合光电照明有限公司
行政部★★★★★徐先生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星期日
第二篇:企业文化企业成长最持久决定因素
企业文化企业成长最持久决定因素
文化,广义上讲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
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和经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好范文版权所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作用,有吸引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对于企业来讲,特别是作为国家支柱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实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努力建设好企业文化,始终代表先进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只有建设好企业文化,企业才能永久屹立于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之林。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并体现在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企业文化,外层是企业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风格、技术与装备特色、厂容厂貌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企业经营者的特点、风格和作风等;中层是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规范以及渗透到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内层是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战略、价值取向,以及由此体现的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共同情感等,也就是企业精神。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通过对日本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发现以往的管理理论只注重企业中存在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和组织结构等要素,却没有注意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于是开始研究企业文化,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企业中存在文化,文化中存在力量。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合力:凝聚、激励、约束、导向、纽带、辐射的综合作用,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培育企业的特色文化,将成为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高境界的管理途径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识。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好范文版权所有
随着世界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深远意义。著名企业家张瑞敏曾指出“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个人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又如科龙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棣强提出科龙的文化管理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综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文化没法模仿。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间接的,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第三篇:生小孩性别决定因素
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女性。女性多大岁数,几月份怀孕是男是女是一定的。据说50年代末,当周总理曾经让专门机构负责中医现代化研究时,通过20多个大城市的妇科医院,进行了三百多万生育者的统计,发现妇女从虚岁14岁到49岁,多大岁数阴历几月份怀孕是男孩是女孩是有固定规律的。与男方如何没多大关系。不管当时她与哪个男人成的孕,这种规律基本不变(其准确性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那百分之五中往往可能是把日子记错、各种病态情况或难言之隐造成的,再就是闰年闰月转换中产生的误差等)。因当时社会风气还是重男轻女,怕造成人口的男女平衡,故而周总理不让发表此成果。
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的,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能少!
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也收录了一些结合房中术的“种子要诀”,按现代科学观点看来,其中不乏科学道理,但也有些虚妄之谈,例如《螽斯秘诀》(计
7条):
1.三十时辰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将尽是佳期,金水过时徒霍乱。徒霍乱兮枉用功,树头树底觅残红,解得花芳能结子,莫愁我代继前踪。(原注:一日十二时,两日半者,三十时辰。盖妇人月信来止,是有两日半。假如初一日子时月信来,数至初三日巳时是也。当此算之,落红将尽乃是月信行至二十八九时也。佳期,指阴阳交姤也,差此时子宫开而纳精也。金水,即月信,若过此时,子宫已闭而不纳精矣。若金水有过、不及者,是血脉之不调,宜服药饵也。)
2.洞里桃源何处寻?都来一寸二分深。交欢之际君须记,过却区区枉费心。(原注:洞里者,阴户也。桃源者,子宫也,在阴内一寸二分深。泄精之时,不可深入,深入则泄精他处,胎不结而子难成,是区区无益也。若值桃源,定生男产女。)
3.他虚我实效乾坤,以实投虚是的真。终是两家皆寡欲,佳期相值始相亲。(原注:男寡欲则实,女寡欲则虚。又值落红将尽,佳期调琴鼓瑟,候彼先悦,阴血先至而阳精后冲,则血裹精而乾道成矣。结胎之后,更不可搅乱。若恣一时之乐,胎亦动摇。至子将成复交,必多风疾,俗谓之胎病。)
4.双岁是双单是单,乾坤爻位两头安。中间正位玄机事,产女生男在此间。(原注:上爻为父,下爻为母,中间正位为下种之月。假如父母年俱是单,若单月下种,是得乾卦,为男;父母年俱是双,若双月下种,是得坤卦,为女。余皆仿此。下种之月,以得节气为准。如正月内得二月节,作二月算。若节气交度之际,慎不可交接下种,犯之,恐成半阴半阳骈胎品体也。慎之!慎之!)
5.七七四十九,问娘何月有?除却母生年,单奇双是偶。奇偶若不常,寿命不长久。(原注:先下四十九数于算盘,乃加其母受胎月数总之,得若干数。是总数中除却母年,余单是男,余双是女;若单而生女,双而生男,定有夭折之灾。假如四十九数,若值正月受胎,产总数五十,其母年三十一,除去母年,此数是
余一十九数,九则为单,单则男矣。余仿此。
6.古今此法少人知,别是天机一段奇。寄语世间无嗣者,生男生女定无疑。
7.要知产女生男法,似向家园下种时。(原注:此法直白,诚为粗俗无状,实非矫揉、不假药饵滋荣,虽有意栽培种树,然庸夫孺子,农家市户,无意之所为者,偶合自然之要,盖巧窍天机之妙。孕嗣,人伦之大端也,大凡仕宦流俗中,如得其人而不传者,是失其人也;不得其人而反传之,是失其传也。但当敬授之、慎默之可也。)
生男生女的三个秘诀如下:
1,68 +开始怀孕的月份数 – 怀孕时母亲的岁数(实岁,当年生日前都算上一年)得结果,单数为男,双数为女。
2,怀孕时,父亲的岁数 + 母亲的岁数 + 怀孕的月份数(皆言实岁)三者之和,除以3,结果取整数,单数为男,双数或零为女。
3,父岁单,母岁单,单月有孕生男;
父岁双,母岁双,双月有孕生女;
父岁单,母岁双,单月有孕生男;
父岁单,母岁双,双月有孕生女;
父岁双,母岁单,双月有孕生男;
父岁双,母岁单,单月有孕生女。
第四篇:质量管理制约企业成败
质量管理制约企业成败
今年的“3.15”不负众望,又爆出了几个重磅炸dan。业界管理典范,跨国大鳄肯德基和家乐福都榜上有名。“眼见为实”的视频画面,内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那原本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的光辉而可信赖的形象荡然无存。仿佛多年努力树立的伟岸身形轰然倒地,在摔倒的那一刻,消费者有种吃了苍蝇般的恶心感。
当承诺不再可靠,当质量不再被保证,当消费者的信赖被一次次无视和践踏时,企业的危机也就不远了。质量就如时间一样精准公平,让那些不重视它投机取巧的企业身败名裂。
质量,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从商品的角度,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定义质量: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应该具有的功能和属性,是企业和客户达成的物有所值的心理契约。企业出售商品,向客户提供了使用价值从而获得商品价值,其过程中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就成为企业的利润,而如果其售价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就会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品牌大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就是通过获取超额利润来而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而其超额利润的背后就是尊重与客户之间的契约,提供物超所值的商品。而这最终都是要靠质量来保证的。没有质量,一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质量如此重要,推想而知,质量管理务必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管理之一,是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制约企业成败。第一,好的质量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和客户利益一致。
正如前文所述,企业和客户之间有契约,如果企业想要发展,就要认真去履行契约。做好质量管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其使用价值,最终会得到客户的认可。而如果凭借已有的品牌,坐吃山空,不再潜心质量管理,致使客户的消费体验下滑,一旦他们有上当的感觉,再想挽回他们的心就晚了。
第二,好的质量管理能够降低成本。
从原材料到商品,要经过一系列环节,组成一个流程价值链。企业做好质量管理,长期来说,能够让整个流程价值链总成本最低。
一、减少残次品的时候减少原材料浪费;
二、减少返工降低总工时;
三、减少维修频率和数量,降低维修成本;
四、减少退换货,降低流通和库存成本;
五、降低客户投诉,减少法律风险损失。总的来说,企业做好质量管理,看起来在某些环节投入大了,总体上长期来说是划算的。
第三,好的质量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国很多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认证,无疑有一个客观好处就是能通过质量体系论证来建立一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企业产品必须通过一些认证,符合一些规定,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同样,要想进入目标客户的心理,同样需要通过一些权威机构或权威系统的论证,起码让消费者能够非常容易地把优质和普通区分开来。观点需要证明,内涵需要外延,好的质量也需要形式来体现。好的质量管理,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通向消费者内心的必由之路。
第四,好的质量管理是企业品牌的内在支撑。
如今很多企业热衷于广告和公关,用声光色等现代化的宣传和装饰手段将自己打扮成客户眼中的完美情人。无疑,好的推广传播手段对已品牌塑造是必须的,能够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客户了解、接受和喜欢企业的产品。但好的宣传并等于好的品牌,品牌是客户心目中内心体验与期望值的差异。当企业的广告不断地提升其在客户心中的期望值,但客户的使用体验却有差距时,客户就会不满意。这种差异越大,不满意度就会越高。也就是说,从长远看,企业实质在毁自己的品牌。
如果没有好的质量支撑,企业的品牌就没有了支撑,没有了底蕴,没有了说服客户的东西。当一个好人夸大做广告时,人们会说他虚伪;而当
一个坏人世人皆知时,则永难翻身了。品牌的本质应该是有一说一,不说假话。
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告诉我们:广告不能随便打,没有不能说有,消费者不傻。郭美美红十字门事件告诉我们:服务的质量决定品牌的份量,大公无私透明的质量管理才可能赢回大众慈善的心。
既然质量管理如此重要?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忽略了它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好呢?我们怎么做才能突破这一瓶颈?
首先,企业要重视质量管理。
如果企业意识到为客户提供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商品才是企业长久生存之道时,我们就会站在客户的角度,重视我们的质量管理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往往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其次,企业要使用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要想做好质量管理,投入是必要的。在体系建设上,可以进行ISO9000的体系论证,进行6S管理提升,不断地进行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引进一些适合自己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比如进行精益生产,或进行六西格玛管理等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
第三,进行绩效考核,适当的激励能让上下齐心抓好质量。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在流程的各个关键节点设置KPI考核指标,进行挂钩考核,直接影响相关人员收入。当质量真正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时,执行才会有力。但其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是正向的,而不是相反,去鼓励员工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和客户,来谋取利益。正如“3.15”曝光视频里的肯德基员工把掉在地上已经弄脏的牛肉饼再捡起来的行为,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其背后也是有绩效考核体系在推动的,那就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即使这种浪费可能是会造成安全质量隐患的,也在所不惜。第四,做好风险识别和管理工作,降低风险的同时,提升质量。将企业的各个重要流程节点,管理的重要职能领域按类别进行风险梳理,将可能影响质量的风险识别出来,并相应地设置控制措施,想好解决办法。这样就能防范于未然,将大部分的风险堵在漏洞之外。最后,质量管理,重在文化。
很多企业建立了QHSE体系,Q:QUALITY,质量。也有企业建立了内控体系,保障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完整,符合股东利益。这些体系都强调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环境。而企业文化就是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东西。当一个企业上下讲诚信,那说谎的人肯定不会太多;当一个企业上下
讲责任,那推卸的事情会少一些;当一个企业上下讲客户导向,客户的感觉肯定会好很多。制度和规范总是会有漏洞或滞后,这些领域就由企业文化来填充。
做好质量管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比如让顾客参与监督,采用IT信息技术,合理设置品质监控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瓶颈改进等措施。总之,质量管理的提升,还可以有很多的空间。
周密的操作手册不是质量,对外信誓旦旦甜言蜜语的诱人广告词不是质量,把保温箱中亮起的计时红灯摁掉重来不是质量,把包装拆了返包装生产日期重打不是质量。质量在于慎独,对得起良心,能够真正地考虑物有所值;质量在于执行,能够真正地用行动去践行诺言。让我们的企业在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大的背景下,真正地通过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成长。
第五篇: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成败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成败
企业领导者的修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据统计,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与企业领导决策失误有关。美国研究企业倒闭问题的学者阿乐德·曼曾指出,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企业倒闭的原因在管理者方面的占90%。这一个定律同样能用到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而管理者领导决策的最重要影响部分往往就是企业文化。
在第14小组所分析的美的公司就可以印证这一点。2007年是美的的拐点,可以说美的的“赛马制”企业文化把美的打造成了一个“商战机器”式的企业,但是由于时代变革,随着节能环保、专利保护、个性等意识进入到社会公众,当“自媒体”越演越练,美的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终于意识到光靠技术模仿、价格战、营销战等最终伤害的将是企业自身和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07年,美的终于迈出了这么重塑企业文化那一步。自美的企业领袖——何享健的思维有所改变以后,美的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变得有些可爱了,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确实实提升产品质量、创新科技水平、树立服务标杆。虽然其“赛马制”的企业文化依然存在,甚至于与其新企业文化的冲突在方方面面存在,但管理者总能站在延续新企业文化的角度将其巧妙化解。行至2013年9月,美的终于荣登中国白色家电第一的宝座。
让我们回过头再看看近年来风头正旺的三星集团,凭借电子产品,三星俨然已经从最初的家电及OEM生产厂商转变为一家高科技公司。但是殊不知三星和美的的发展之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早年的三星集团同样以模仿起家,但由于它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在垂直产业链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熟悉三星集团及其企业领袖的人可能或多或少知道早年三星集团具有韩国黑社会背景,但是
作为一家需要成长发展的企业,拥有黑社会文化必然是不能走远的,更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当三星在跨越100亿美元时,问题出现了,同样也是质量问题、创新能力问题。“思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三星的变革也是始于其企业文化的改变,总裁李健熙提出了“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文化,正是在这样正面的文化导向下,三星的业绩一路高歌,直到今日在通讯设备领域独占鳌头的地位。
不同国度的同类企业的几乎如出一辙的成长发展道路,似乎都是在佐证着企业文化的强大。而反观90年代空调业的老大春兰空调,我们不仅扼腕叹息,春兰空调的落寞不是因为其产品质量,也不是因为其品牌宣传不够到位,而是企业文化的延续,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厘清春兰空调的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其企业文化依然无法清晰的贯彻到管理者的日常思维和日常工作中。这似乎又在告诉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个国度的繁荣昌盛需要文化的支撑,比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也需要文化的支撑。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文化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适应潮流,融合现代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适合自身鲜明的、无可替代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