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价局加强农村价格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___市物价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崭新概念,它确立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大格调,回答了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社会主义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中国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富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也为物价部门提出了新课题,对物价工作提出了新要
求,如何价格工作进乡入村,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将是各级价格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我市实际,浅析如下:
一、农村价格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价格部门围绕“清费、治乱、减负”工作目标,在加强农村价格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清理、整顿和规范各种涉农收费,一大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被取消,一些过高的收费标准被降低,一部分涉农违价案件被查处,初步遏制了农村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但由于种种因素,农村价格管理工作还存在着执法力度不够大、发现问题不及时、查处案件不彻底、当事人处罚不坚决等问题,造成部分县区农村违价物价局加强农村价格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案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由此可见,农村价格管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当前,更是摆在我们价格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从当前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价格监管力量薄弱,在农村的监督覆盖面不够。
随着党的农村政策宣传工作力度加大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民对国家的税费政策、价格政策越来越了解,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处理违规收费、擅自提价的诉求日益频繁。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活跃,由此产生的价格矛盾也日益增多。日益频繁的价格矛盾和诉求,需要有人及时调解、处理。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价格主管部门作为整治涉农乱收费和农村市场价格监管的主力军,相对薄弱的监管力量与所负担繁重任务极不相称。价格监管机构只设置到了县一级的人民政府,且几轮机构改革下来,有的机构降格成为二级局,有的机构编制大量缩减,例如:和县价格监督人员只有3人,很显然,这样的监管力量要担负广大农村的价费监管是力不从心的。同时由于执法手段偏软,措施不硬和执法环境不佳,对违法收费单位处罚很难到位。突出表现为:一是很难真正做到追究有关领导人和责任人的责任。二是经济制裁力度小,只退还不罚款,收小头留大头,甚至因为收费单位边收边支无钱可退,无款可缴而不得不免予处罚,导致了涉农违价行为很难真正受到应有的处罚和制裁。
(二)农民价格诉求较多,反映价费问题较为集中和突出。
目前,农民反映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资价格近年来上涨过多,抵减了部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由于2004年粮食价格上涨,一方面影响粮食种子价格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引起化肥、农药产生比价效用而上涨。尽管我市物价部门加强了管理力度,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地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突破规定的最高限价,呈季节性大幅上涨状况,价格监管在农资市场中仍显乏力。据调查,2005年化肥价格普遍上涨一到二成,氮肥、钾肥、复合肥5月份价格上涨最高,8月份次之,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涨53.3、21.8、24.4,而2005年棉花、油菜市场收购价格却低于2004年,对此,农民强烈不满。据调查,因农资价格上涨而抵消的国家取消农业税、补贴等收益每亩达50元以上。
2、农村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过高,农民看病没保障。农村医疗价格自律和农民的维权意识弱化,价格部门对农村医疗服务的监管也显得相对薄弱。从全国情况看,原来的大多数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走向解体,新的合作医疗多数还未建立,农民看病基本上是自费,病人到医院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医药费用支出增长大大快于农民收入增长,超过了农民承受能力,导致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严重不足。“小病撑,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救护车一响,家里一头猪白养”,是农民对当前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通俗描述。据调查,农村中因病致(返)贫的农民占贫困户的10-20,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全市除含山县作为全省新型医疗合作试点县外,其余县区还没有建成初级医疗保障体系,离全面小康所要求的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农村教育收费问题突出,屡查屡犯,收效甚微。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金额约占涉农乱收费总额的一半,农村中小学收费和子女就读大中院校成为农民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因为前几年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达标和财政投入有限造成的学校债务,因而违反规定超标准向学生收取学杂费,或在“一费制”以外采取“捆绑”收费或强制、变相强制等方式向学生收取服务性费用,或向学生强制订购书刊杂志。虽然我市各
级物价部门仅2005年就查处清退教育乱收费达248万元,但据了解,举报和反映的还只是少数,多数人怕孩子受影响,敢怒不敢言,客观上助长了教育乱收费的不正之风,导致屡查屡犯现象。除此之外,异地就读高等学校的子女教育费用更是让农民负担不起,学杂费年年攀升,考试费、资料费,名目繁多,老百姓叫苦不迭。动辄几千上万的学费让很多优秀的农民子女只
能含泪辍学,农民说:如今是不读书不行,读书又负担不起。
4、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性水电价格缺乏透明度。
建设新农村,必然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从我市农村总体情况看,基础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差仍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的水库、塘堰、河堤、道路等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既没有资金来源而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也没有政策扶持和部门监管,农业抗旱防涝能力逐年降低,基本还处在“靠天收”的状态。据了解,部分县区乡镇还没有进行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且农户住宅中85是普通砖瓦房,15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街巷卫生秩序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群众怨声载道,村干部无所适从。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外有硬压路面配套的农户不到50,仍有少数乡镇和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
一些农村乡村生产用电没有表计,电费分摊不合理致使电价昂贵,农民用不起电。农村用水还是层层摊派,收水费养人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此外,村级债务危机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一部分债务的债权人大多是农民个人,农业税取消以后,乡村组织失去了偿债资金来源,因此经常性引发矛盾。农民普遍要求财政加大向“三农”倾斜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也呼吁价格主管部门把农民增收和减负两个层面的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点和切入点。
(三)农村价格信息不对称,农民价格维权意识和价格法制意识还有待提高。
农村价格监测队伍相对比较薄弱,有的县区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致使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搞“单打”,价格执法处在被动局面;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部分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是,存在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不少县区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价格信息找人咨询难“三难”现象。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农村价格工作形势很不相适应。农村价格政策的宣传、农村市场价格和涉农收费的管理,农民对市场价格信息的获取,一直是价格工作薄弱环节。
(四)农村价格服务工作缺位,对农民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价格预期引导。
当前,广大农民在党和国家有关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粮食价格政策的激活下,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愿望非常迫切。从目前情况看,基层物价局工作指导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虽然在全面清理涉农收费项目、大力推广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加大涉农收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搞好价格服务、帮助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缺位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原来工作中坚持比较好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时做时停,农业生产价格信息发布时断时续,重要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制度时有时无,尤其在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收,搞好价格信息服务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增收,搞好农本调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增收上,创新不够,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
二、主要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村价格工作也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推向前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加强农村价格管理提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甚至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乡镇领导认为,价格管理是计划经济的手段,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价格由市场形成,市场调节,管理都是多此一举,何须加强;有的、领导对价格管理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价格管理在农村无所作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因而在行动上对乡镇价格监督站建设重视不够,致使人员难配备、经费难保障、时间难保证、工作难开展的问题在一些乡镇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县区物价局对农村价格管理也存在一些错误思想,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县区物价局人少事多,而农村地域广阔,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对农村价格管理只能满足于有举报就受理,有案件就检查,有价格违规行为就处理,一旦真正把价格管理工作延伸到农村,只怕人手应付不过来,工作开展不起来;有的存在得不偿失的思想,认为加强农村价格管理,花钱多,花精力多,花时间多,收益少,见效难,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因而在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放松对农村的价格管理。
二是工作机制未健全。近年来上级物价部门对加强农村价格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出台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文件,推出了一些很有新意的工作,如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布置任务、轻督促落实的现象,对基层指导较少,督查不够,致使一些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工作措施在有的县市难以得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三是信息渠道欠通畅。由于居住分散、信息不畅,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作为弱势群体的广大农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观念不强,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尚未真正树立起价格维权意识。通过调查了解,一些部门在向农民收费时,利用农民信息滞后、办事求快的心理,对收什么钱、有没有依据也不管,只要快点把事办成就行的特点乱收费。有的收费甚至连一张白条也不给农民就把钱收走。正因为农民基本上对这些收费行为无力抵制,形成不了制约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2、公益事业无投入。为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没有把依法收费和治理乱收费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善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抱着只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不违法的错误观点,认为为老百姓办事就合情合理,对减轻农民负担、治理乱收费的部署和要求仅仅停留在转发文件和口头要求上,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落实。突出表现为:前些年一些地方和单位不从本地、本单位的经济状况出发,超越自身经济实力,大力兴办发展各项公益事业,遗留问题较多,造成农民负担反弹和社会不稳定。
3、财力紧张难保障。一些地方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县乡财力困难,无力保证必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达标等经费投入,随着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取消,村级公益事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减少,财力物力的匮乏更加显现,而这些费用都要通过收费来寻找出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越是财政困难的县乡,乱收费问题就越突出。
三、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思路
只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归根结底是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涉农价费监管的职能部门,必须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农村形势,适应农民需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价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农村价格管理,既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又要解决工作机制上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价格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其次,在管理手段上,要坚持以价格公示、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价格举报受理、价格违法案件查处、价格服务为抓手,五措并举,真正把涉农价格管住管好。具体思路是:
(一)找准物价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结合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影响大,生产分散,普遍远离市场。农民属于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市场信息相对闭塞,生产销售缺乏预见性,迫切需要借助价格信息来了解市场发展变化,以利于做出正确的价格判断,实现其种、养殖结构调整和增收入。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如何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作用,帮助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价格信息,有效引导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心实意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利益,这是物价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物价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各级物价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了一些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工作方法。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做到采集多样化、内容特色化、发布多元化、部门协作化的“四化”。在信息整理汇总过程中,紧密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取农民之所需,想农民之所急,首先必须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整理出反映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供需价格信息;确保信息的实用性。其次要体现季节性特点。根据不同季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及时提供适时的价格信息。再次是要体现针对性。必须深入广大农户进行信息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确立信息服务的重点,做到农户需要什么信息就收集什么信息;最后是信息要体现出预见性。对农产品价格信息预测分析,研究价格走向和市场供求状况,引导农民正确判断行情,进行生产效益评估,从而及时调整种、养殖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搞好价格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生产。
当前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虽有总供给相对过剩的因素,也有品种结构单
一、生产方式跟风跑的问题。前几年人们的饮食结构起了变化,对猪肉需求减少了,可养猪仍在盲目发展。这几年,农民见种菜有利可图,出现了到处都搞蔬菜生产基地的现象;总量大幅度增加,而品种结构、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信息不灵造成生产与市场两张皮就是原因之一。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依靠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安排生产,加强信息引导、特别是价格信息服务,是引起农民合理种养的重要途径。各级物价部门要把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作为联结生产与流通、农民与市场的有效手段,立足当地自然条件、生产习惯,面向区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市场,有针对性地筛选、发布可靠的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民生产特色强、质量优、名气大的产品,适应市场各个层次的需求。
此外,还要加强粮食收购市场价格监管,确保粮食收购政策的落实。国家制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是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确保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物价部门除做好宣传工作外,要督促粮食部门特别是基层粮食收购站点,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粮食收购季节要加强基层粮食收购点的价格检查,严厉打击压级压价、超标准扣水扣杂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农民既增产又增收。加大涉农价格和收费清理整治力度
各级物价部门要以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减轻农民负担为重点,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对农民建房、农村计划生育、婚姻登记、户口迁移、畜禽防疫和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等要进行专项整治。
对农民外出务工和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收费,要继续进行清理,落实优惠政策,取消对农民务工的歧视性和不合理收费,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和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强监管,特别是加强学校代收代支费用的监管,加大整治力度,狠抓“一费制”的落实。
(二)着力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价格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会议、宣传栏和价格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价格法》,宣传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宣传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重要意义,帮助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加强农村价格管理在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全力支持,真正把加强农村价格管理摆上工作日程,纳入党政部门、乡村工作年度目标管理中,与三个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帮助各级物价部门认识到加强农村价格管理不仅是物价部门的职责所在,而且是坚持以“以人为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从而不断增强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农村价格管理工作。帮助广大农民朋友加深对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的了解,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支持农村价格管理工作。
(三)注重巩固提高,大力推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是把涉农收费政策交给农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涉农收费办事公开的实际步骤,是物价部门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深受农民朋友欢迎,誉之为“连心牌”、“民心工程”。基层物价部门务必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将农村基层合法收费和涉农价格公开,是提高价格政策透明度,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我市几年来坚持不懈地狠抓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的落实,编制和发放《涉农价格收费目录》和《涉农收费明白卡》,对加强农村价格收费的监管,遏制乱收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建立公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站所执收单位的公示工作,加强价格监管,规范基层站所价格行为;另一方面,建议将涉农价格收费目录与《农民负担卡》结合起来,实行两卡合一,增强公示的权威性,适用性,方便农户监督,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让“农民明明白白交费、使部门清清楚楚收费”,真正起到“给农民一个公正,还干部一个清白”的作用。
(四)强化工作落实,着力打造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为加强农村价格监管,更好地服务“三农”,各级价格部门特别是县级价格部门要将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一是加强农村价格信息员、农村价格监督员和农产品成本调查户的建设,整合农村价格管理资源,逐步做到对农村乱涨价、乱收费有地方投诉、农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价格矛盾有人过问,有人传递和受理。二是建立农村价格监管网络,以成本调查户为依托,借助安徽农网平台,每县确定三个乡镇进行试点,主要负责监督农村价格、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监测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销情况和市场价格动态,定期发布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效益比较分析,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增收增效。三是配备必要的设施,做好人员的培训,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考评办法。逐步建成市、县、乡三级价格管理监督和信息服务网络,构建面向“三农”的价格服务体系,价格工作全方位覆盖农村市场。
完善信息网络,实现行情互动。建立和完善农村价格监督网络,既是价格工作延伸到农村的方式协助管理的一种好形式,又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为更好的地发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三管齐下”,把开展农村价格监督工作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工作以及12358价格举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让农民群众在充分享有价格政策知情权的情况下,自觉地通过便捷的举报投诉途径来伸张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工作中价格主管部门要做好价格监督员的坚强后盾,让他们参与到涉及农村重大价格活动中来,凡是举报反应的农村乱收费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限时解决,形成上下联动的态势。公示是基础,监督是保障,举报是途径,三项工作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只有做到“三管齐下”、上下联动才能提高农村价格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要着力在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上下功夫。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范围广、工作量大,需要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实际工作中要积极争取当地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关键是作好汇报,搞好宣传,要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规定讲清,把加强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透,把结合实际开展这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讲明,从而争取领导对这一工作的支持。要在建好队伍上下功夫。要选好配齐人员,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把那些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政策观念强、能坚持原则、热心价格监督工作的人员聘请为乡村义务价格监督员;要搞好学习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以会代训、实践学习等途径,组织农村义务价格监督员学习《价格法》,学习举报受理、案件查处、《收费许可证》年审、价格宣传等业务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要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要明确农村义务价格监督员的职责主要是: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收集、登记农民群众的价格举报,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注意发现和举报价格违法行为;协助价格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和维护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牌。要注重向义务价格监督员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宣传价格政策、查处价格违法行为、调解价格矛盾中有职、有权、有为,成为县市物价局在农村价格管理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农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从而使农村价格监督网络成为农民朋友的“连心桥、服务窗”,成为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道有力屏障。
(五)抓好制度创新,尽力打击涉农乱收费行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市价格系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价格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意识,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把价格工作调控、管理、监督、服务职能向农村各个领域延伸。创新农村价格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分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村价格工作的新形式、新机制。特别是要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新要求,逐步形成城乡统一、专兼结合、联系紧密、协调有效、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价格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价格服务。强化农村价格工作措施。将价格工作的重心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强农村价格工作力量、健全农村价格监督网络,部署安排工作,要把农村价格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价格政策,要以发展“三农”优先;总结价格工作,要对照统筹城乡发展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真正把服务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到价格工作的各个方面。
(六)制定有效措施,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从创新观念、创新方式入手,充分利用价格监督检查这一有力武器,狠狠打击涉农价格和收费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
近年来,以化肥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农民增产不增收,控制和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是物价部门发挥价格职能,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出厂价格。导致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源头价格上涨,管住源头价格,是控制农资价格上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的关键。二是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对农资生产、运输、经营在税收、补贴、贷款等方面要落实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以减缓农资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三是政府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鼓励农资经销商建立直销网络,规范市场秩序,对无照经营或越权经营者,要坚决取缔并没收其非法所得。加强农资批零差价管理,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行为。加强对农资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重点检查边远地区农资市场价格,对擅自提价、不执行最高限价、倒买倒卖及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行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确保政府各项价格调控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建议政府加强农资淡季储备。利用淡季农资价格较低的优势,增大淡季储备量,抵御市场需求的波动,发挥农资储备企业的经营优势,平抑市场供应价格。五是建立农资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制度。建议我省从农资产品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中提取一定比例,上交财政专户储存,作为农资价格风险调节基金,用于农资生产的经营亏损补贴。也可从商品房开发,旅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当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给予适当补贴,以平抑物价,稳定农资市场价格。六是建立对农民的农资补贴机制,确保中央增加农民收入的惠民政策得以落实。借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农民种粮补贴办法,改变现行对农资生产的补贴,逐步转为与农资市场价格变化相挂钩,对农民实行农资价格直接补贴方式,让农民的压力从另一方面得到缓解。
要突出监督检查的重点,把农民反映强烈的中小学校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资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计划生育收费作为重点,每年进行1-2次专项整治,努力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要创新检查方式,变单一物价队伍检查为多方联合检查,采取上下联动检查、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共同检查、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检查以及人大政协督促检查等方式,提高检查威力;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前提醒、事中告诫、事后监督相配套的监督检查方式,努力把损害农民利益的价格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变价格违法所得以罚为主为以退为主的处理方式,切实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要致力畅通“12358”举报热线,方便农民群众价格举报。坚持值班制度,确保“12358”举报热线全天候畅通;努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到即时举报,即时受理,尽快查处,不断使“遇到价格问题,请拨12358”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七)转变观念,致力提高农村价格服务水平。要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努力在强化价格服务上下功夫,增强加强农村价格管理工作的全面性。要搞好价格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快捷、准确、新颖的价格信息,帮助农民准确把握市场价格,有效组织生产、经营,防止盲目生产导致增产不增收以及“种啥啥便宜”、“啥贵啥没种”现象的出现;要注重价格引导,帮助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种养结构,从片面追求数量的传统农业转化到注重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上来,从单纯以粮、棉、油为主的种植业转化到发展养殖业、畜牧业、水产业多业并举上来;从仅靠农业创收转化到外出务工创收、进城搞“三产”创收等多渠道创收上来;要坚持农本调查、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预报制度,切实帮助农民算好经济帐,提高生产效益,规避生产风险。
1、积极服务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充分发挥价格信息、农本调查资料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生产、销售的引导作用,实现优质优价,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淘汰高产低质农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种养殖专业户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价格服务联系点,发挥价格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农本调查网点,增强代表性,今年将对部分农调点(户)进行调整,涉及到农调户的镇,要加强对农调户的指导和督促。
(八)积极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运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切实落实各项支持农民发展服务业和经商办企业的收费优惠政策,坚持“应免尽免、就低不就高”原则,从严控制收费项目和标准。全面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确保落实到位。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劳务市场行为,为农民外出务工和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带全局性的工作。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一是农村市场拥有最大的消费群体,对整个消费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我省1998年末农村人口达48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4.1,农村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消费需求,相当于城镇增加3个百分点;每个农民增加100元消费,全省就能增加近50亿元,相当于每个城镇居民增加消费285元。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其需求变化对总需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农村消费基数低,上升空间大。改革初期由于农民增收快,农村的商品零售额在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半壁江山,近些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逐步放慢,农村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降到了1998年的31;如果农村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恢复到50,则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增加200多亿元,年增幅将提高18个百分点。三是农村现有消费水平低,潜力巨大。从与全国的对比来看,我省农村去年户均购买化肥、农膜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和72.3,每百户拥有汽车和拖拉机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8和78.6,1997年每户人均消费彩电、洗衣机、摩托车、电冰箱、照相机、缝纫机、自行车、棉布、毛线织品、皮鞋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68.1、59.2、59.5、63.1、35.9、31.4、68.4、46.7、11.5;从与城镇的对比来看,我省每百户农民去年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照相机、自行车拥有量分别比城镇低8.2、95.8、92.6、44.3、97.5、29。如果我省农民人均消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则能增加消费需求170亿元。总而言之,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村消费事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之大局。如何开拓农村市场,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仅是开了个头,可谓任重而道远。价格是调节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最灵敏的经济杠杆,物价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运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责无旁贷。
(九)巩固落实农村公用事业价格政策。加强农村电价管理。农网改造后,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农村居民生活电价由原来最高0.75元/千瓦时降为0.557元/千瓦时,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实惠,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变,这项民心工程深得农民赞誉。下一步要重点加大少数未改造台区同价执行情况检查力度,确保同价面百分之百。在此基础上,尽快实行农村其他类别用电同价。同时,要加快农业生产电网改造,实行农业生产用电计量,尽早改变农业生产用电按田亩均摊办法,避免增加农民的额外负担。
加强农村用水价格管理,包括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对在农村征收的水资源、地表水和水利工程水费等,要实行优惠减免政策,制定合理的、便于计量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标准,多渠道、多层面减轻农民负担。
落实积极的价格政策和措施,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公用事业发展。全面落实区域供水城乡同网同价;进一步巩固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成果,落实各项电价优惠政策;落实社区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各镇(区)要督促落实本地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公示;巩固完善义务教育“一费制”政策,贯彻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进一步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运用价格杠杆,服务农村公寓房建设和治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第二篇:新形势下价格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大有作为
新形势下价格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大有作为
王德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的价格主管部门,认真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五河县物价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及省、市物价主管部门关于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紧紧围绕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协调发展,深化价格服务和加强涉农价格监管等重点工作环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立长效服务、目标考核、督办检查“三个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摆上突出位置,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狠抓落实,继续加大对价格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力度,局长亲自挂帅,明确专人分管,各职能股室层层分解任务,严格目标考核,健全奖惩机制,实行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督办,事后有考核,确保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的效果。
二、构建组织、人员、责任“三个网络”
着力建设县、镇、村三级价格服务管理网络,按省市物价部门要求,在县委县政府重视下,在相关乡镇党委政府支持下,该县在双庙、新集两个乡镇建立了农村物价服务站,乡镇党委明确了价格工作分管领导,分别制定了服务站工作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相关乡镇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借助于农民负担监督员组织网络在225个行政村和部分农村集贸市场、医院、学校配备义务物价信息监督员,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工作台帐,实行动态考核。实现农村价格服务工作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
三、搞好政策宣传、价费保障、信息发布“三项服务”利用农村价格信息网络和不同的平台,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收费政策,提高广大农民价格维权意识,重点落实好涉农价格公示制度。该局将主要的涉农收费单位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整理规范后,由县公开办以文件形式下发各乡镇、村。各乡镇、村统一在乡镇政务和村务公开栏里进行了专题公示,确保了涉农收费乡镇、村公示率达到100%。与此同时,他们还结合部门职能,加强对粮油价格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合理确定农村排涝水费征收标准,巩固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成果,规范农民建房收费,落实征地补偿同地同价政策,严格执行农业运输,畜牧业检验检疫收费绿色通道政策。充分借助农村基层服务网络,信息刊物,种养殖协会及新闻媒体,及时发布农业产品价格成本供求信息,全力服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该局先后将沱湖螃蟹养殖协会、双忠庙镇杂粮市场和新集草鸡专业市场确定为联系点。一方面通过螃蟹养殖协会开展养蟹成本和收益调查,进行效益比较,提供产销供需信息。另一方面协调有关领导从县价调基金中拿出17万
元,为新集草鸡市场提供3万元扶持资金,带动养殖业发展,为双忠庙镇的杂粮市场解决建设资金14万元,促进了农产品市场建设,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四、抓好农村教育收费监管、医疗服务收费监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百货和农资连锁店明码标价管理“三个重点”
重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减免政策,杜绝乱收费。为减轻农民就医负担,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健康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06]61号文件及省物价局卫生厅相关文件精神,该局在全省县一级率先核定了农村卫生院五大类418项医疗服务收费暂行标准。同时完善医疗收费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规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村百货超市和农资连锁店的明码标价管理,该局制发了《关于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品销售实行明码标价的通知》,专门印制了明码标价签供各经营者使用,同时指导各家商店健全明码标价管理制度,规范价格行为,推进价格诚信。(作者单位:五河县物价局)
二00八年五月十五日
第三篇:浅谈加强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
**市现有行政村265个,其中**市级重点扶持欠发达村28个,**市级经济欠发达村82个。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鼓励和引导下,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义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部分法律服务的一种制度。**市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号)文件精神,根据
**市司法局和**市律协的要求,自去年开始,率先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为每一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目前,各村的法律顾问网络已经建成,全市265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法律顾问,各项制度基本健全,成效初步显现。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制度,既是我们司法行政系统的一项工作创新,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对于我国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以及最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农村法律顾问工作顺利实施,我局成立了农村法律顾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局法管科、宣教科、基层科和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负责人为成员,法管科为日常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考评全市的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市委办、市府办联合下发了《**市关于建设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通知》,将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实施主体、服务对象、工作职责、运作形式、考核奖励及有关保障等问题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加以固定下来,市财政还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农村法律顾问的交通、通讯补贴和考核奖励。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市司法局还相继出台了《**市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规程》、《**市农村法律顾问考核奖励办法》等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克服法律服务人员不足的困难,以能够方便有效地提供法律服务为目标,采取因地制宜、就近属地服务和协商选择以及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办法,将21个乡镇、街道的265个行政村划分到5家律师事务所和12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先以所与乡镇、街道结对,其中4个比较大的律师事务所结对2个乡镇,再以所为单位指定人员与村结对,从而实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的目标。
二、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农村法律顾问的实施主体是全体执业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服务对象是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及村民、社员。通过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目的是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农村。所以,律师或基层法律工作者义务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后,主要承担着四项工作任务:一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搞好服务。积极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等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招商引资、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扶贫开发等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服务,将法律服务送到农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守法经营,依法管理;二是为农村基层稳定搞好服务。围绕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征地补偿、宅基地使用、农村权益以及生产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矛盾纠纷调处的法律咨询与指导,帮助化解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加强有关社会稳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村以合法的方式和正常的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为新农村建设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搞好服务。帮助完善农村“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加强对村干部、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法制宣传教育,帮助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能力,引导他们依法办事、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四是为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搞好服务。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在农村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法律服务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帮助农村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法律援助向农村的延伸。
三、完善制度,形式多样。为确保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健康发展,我们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一是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法律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遇到涉及村民集体诉讼或上访的案件;涉及农村重大经营决策和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涉法问题;涉及农村违法行为,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事项;涉及农村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涉及农村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市司法局。二是实行定期服务制度。法律服务人员义务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时,必须对该村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需要法律服务的各项事宜进行充分的调查,制定具体的法律服务计划,每月至少一次联系顾问村开展法律服务。三是实行工作日志制度。法律服务人员要将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内容、方法和结果详细记载到农村法律顾问人员工作情况登记表,做到一村一卷、一事一记、一次一记,办理具体法律事务的,要一事一档。四是实行工作交流制度。市局每半年、各所每季度组织一次工作交流,研究探讨相关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五是实行年终工作报告制度。法律服务人员在每11月底前,向法律顾问单位递交书面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并由村党组织签署评价意见,报市司法局作为考评的重要参考依据。六是实行回访检查制度。对服务质量实行不定期的回访和检查,认真听取顾问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顾问单位不满意的法律服务人员予以更换,从而为确
保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上的保证。我们根据农村的法律需求情况,规定了法律服务主要形式:①提供法律咨询,进行释法解疑;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③帮助修订村规民约以及合同、协议;④帮助困难群众依法获得法律援助;⑤协助处理其它涉法案件。农村法律顾问为村集体提供上述法律服务时,一律不收取费用,为顾问村集体及村民代理诉讼、仲裁等案件,涉及有偿服务的,由法律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协商一致,并以合同形式另行约定。此外,法律服务人员在担任农村法律顾问过程中,若发现受聘村有违法经营和不依法管理行为的,应以法律服务机构名义以《法律意见书》的形式予以指出,并督促抓好整改。
四、热情服务,成效初显。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努力,我市的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促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后,广大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积极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协助处理涉法事务,有力地促进了村干部和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农村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今年以来,各律师事务所及基层法律服务所已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0余次,修订涉法文书108件,协助处理涉法事务123件。二是维护了村级集体经济合法利益。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后,积极为村里涉法事务提供咨询解答,释法解疑,并通过诉讼和非诉讼途径,为村里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帮助。如凤山街道凤山村经济合作社有一些厂房出租给企业,原租赁合同约定租金每半年付一次,但有3家企业逾期不支付租金。为此,凤山村法律顾问根据原租赁合同条款及相关法律规定,帮助村里拟定了催讨租金的文书,发到欠租企业。与此同时,村法律顾问又到企业做工作,从而使这一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又如阳明街道丰山前村十几年前将村集体所有的桔园承包给他人经营,但承包人长期不交承包款,村委把此事交由法律顾问处理。村法律顾问了解情况后,首先建议村召开两套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对此事作出决议,然后与承包人进行协商。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挽回了经济损失。象此类农村法律顾问参与解决农村生产经营纠纷的案件还有很多。自去年实施法律顾问制度以来,全市农村法律顾问为各行政村代理各类诉讼50余件,较好地维护了村级集体利益。三是维护了基层农村和谐稳定。广大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后,积极有效地帮助村里依法规范各项管理,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从而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梨洲街道南庙村每年对外招标工程有三四百万元,过去由于操作程序简单,不够规范,往往引起各种矛盾,村民对村委会的工作也有意见,产生很多纠纷,既影响了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了村里的和谐稳定。自从有了农村法律顾问后,村法律顾问积极为村党组织、村委会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规范了招投标工作,相应的矛盾也少了,村民对村委会的意见也少了,村里的工作开展也顺利了,极大地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各村法律顾问还积极帮助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引导村民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年到日前为止,全市农村法律顾问已配合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100余次,帮助村民获得法律援助22件。
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虽然已开始正式实施,但因为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供需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市有41名执业律师和58名基层法律工作者。而全市行政村有265个,如果社区也开展这项工作的话,将近300个。因此,一名法律服务人员要兼顾好几个村。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要求每个村每月至少联系一次,而且如果村里真正遇到法律上的问题需要解决,肯定会经常与法律顾问联系,所以对法律服务人员来讲,增加的工作量比较大。二是认识上的差距。一方面,有的村干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认为村里没有需要法律帮助的事,没必要聘法律顾问。另一方面,相对于基层法律工作者,律师对此项工作的热情不高,认为这种义务性的工作占用较多时间,可能会影响到自身业务的开展。三是工作不够到位。有的法律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具有形式主义倾向,工作不够扎实,服务不到位。
农村法律顾问制度是法律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我们仅作了一些前期的探索,要使这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目前,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我们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逐步加以规范。因此,我们将根据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对已有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我们将在严格执行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及需要建立一些新的工作制度,重点是制定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补贴发放和奖励办法》。我们将根据不同行政村的经济发展情况、路途远近制定农村法律顾问交通、通讯补贴发放标准,并根据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具体的奖励措施,根据法律服务人员在担任农村法律顾问期间的工作实绩考核结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法律顾问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开展。
二是加强部门配合,进一步落实工作任务。开展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目的是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同农办、扶贫办等部门的联系配合和协作,及时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法律服务需求情况,指导农村法律顾问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法律服务工作,并且积极联合农办、扶贫办,做好党委、政府参谋,争取把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以此推进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深入开展,发挥良好社会效益。同时,我们将把农村法律顾问工作作为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广大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顾问村各类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为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服务。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促进法律顾问取得成效。我们将认真落实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平时对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监督,既要到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及时了解法律服务人员开展法律顾问工作的情况,要求各所主任切实担负起相应职责,督促抓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同时,要深入各村听取意见,了解情况,促使法律服务人员认真做好法律顾问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农村法律顾问制度是我们法律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我们仅作了一些前期的探索,要使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实践,努力发挥全体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们法律服务行业特点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第四篇:农村药品两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议”是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巩固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地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以下简称“两网”建设),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决定的重大任务,更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中心工作。为确保药品“两网”建设这一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如期完成,促进新农村建设,嘉荫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有关人员于2006年5月至6月深入全县各乡(镇)、村(屯)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指导和调研。通过调研掌握嘉荫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和运转状况,总结“两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完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机制,促进嘉荫县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区面积6739平方公里,沿江(黑龙江)线长249.5公里,辖三镇六乡一场一矿(场:嘉荫农场,矿:乌拉嘎金矿)73个行政村(其中含一个鄂伦春村);总人口8.1万人,其中,有4.6万农村人口,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边境县份。
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19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所95个,药品经营企业24户,其中,批发企业1个,药品零售连锁门店11个。
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情况:初步建成县、乡(镇)、村(行政村)三级监管网络;县局成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二个监管联络室,乡(镇)设置9个协管员工作站,行政村设置14个信息员工作站,聘用药品监督协管员27人,信息员90人,聘协管部门4个。
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情况:基本建立“药品零售连锁+依托批发配送”为主的药品供应模式,即:药品零售连锁总部委托县药品批发企业向设在各乡镇的连锁门店及设置村的服务性供药点配送药品,乡镇连锁门店设有配送业务,负责本乡镇村屯的服务性供药点小批量药品配送。目前,全县由2家连锁企业负责农村药品配送供应业务,乡镇连锁门店9个,行政村服务性供药点45个,卫生院为代购药品模式1家,负责14个连队卫生所代购药品业务。
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开展情况
(一)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稳步推进。
在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中,县局始终不渝贯彻落实省、市局关于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部署,紧紧依靠县政府的领导,下发了《关于印发<嘉荫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并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相关单位参加的全县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会议,分管领导亲临各乡镇具体指导落实,县局根据《方案》要求,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实施。
嘉荫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始于2004年8月,先后选定2个乡镇,5个行政村试点,初步取得成效后,于2005年8月,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工作的意见》(黑政发【2005(3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实施方案,分成2个推进组,在全县三镇六乡一场一矿全面展开,并初见成效。
1、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本着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原则,逐一乡镇进行落实,召开会议,研究办法,制定措施,落实人头,明确责任。现已建成9个药品监督协管站,由乡镇主管副乡镇长或副书记出任协管站站长,乡镇卫生院院长任副站长,办公室设在卫生院;在行政村设置14个信息员工作站,由该村村委会主任(或村支部书记)出任信息站站长,卫生所负责人为副站长,办公室设在村委会或村卫生所。目前,聘药品监督协管员27人,药品监督信息员90人,网点覆盖全部行政村,基本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监管网络构架,药品监督也初显成效,仅今年上半年,全局查处14件违法案件中,有4件是信息员举报案件(其中3件移送县卫生行政部门,1件移送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另外,聘请协助监管部门,即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县卫生执法部门、县技术监督部门、县公安局下设乡镇派出所。协助监督检查10余次,对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起到极大作用。
2推动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解决农民用药难、用药贵,让广大农民兄弟用上安全有效放心药是我们药品监管系统肩负的历史责任。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措施和途径,就是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律规范”的原则,结合嘉荫县的实际,实行以“连锁+配送”为主,医院代购为辅的方式,建立“点多、线畅、面广、多元”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具体运作方式是:“政府出面,药监牵头,经贸、卫生部门参与,药企竞选,运作规范,医药协定”。最后,确定了2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为药品供应企业,即:嘉荫县德容医药连锁(零售)有限公司,伊春市养生堂医药零售连锁有限公司,分别负责对其设置在乡镇连锁门店药品配送及村屯服务性供药点药品配送。药品物流任务由连锁企业委托县医药批发企业负责(充分利用批发企业闲置的库房、车辆、人员等资源)。通过近一年的药品供应网络运行情况看,药品零售连锁配送延伸到村屯,初步实现了农民用药方便、及时、安全、有效、价廉(药品价格与县城连锁店同价)的阶段性目标。
(二)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完善机制。
在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上,全局上下统一认识,明确责任,积极运作。充分依靠县政府领导和各级政府支持,协调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统筹谋划,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认真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吸取教训的基础上,虚心向兄弟局学习,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指导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践。
首先,我们成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并以县政府层面印发;其次,在具体运作上,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召开多次联席会议,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设置村级服务性供药点问题;再次,统筹谋划,防止盲目。县局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下,制定了具体操作程序,统一制定规章制度,统一标识牌,统一宣传图版,统一“两网”示意图版。在县局还制定了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一览图版和辖区网络分布图,各协管站、信息站制作了职责图版等,各推进组按计划,按程序运作;第四,推进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各村设置的新合作医疗点均为药品供应网点;第五,推进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与规范药房工作相结合。凡是村药品服务性供药点的村卫生所,药房规范达标率为100%;第六,药品监督“两员”培训与药事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宣传相结合。药品监督“两员”既要接受培训,又要做好药事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既是监督员,又是宣传员。
三、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嘉荫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初见成效,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工作热情不高,影响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深入开展。主要表现在:
1、监管系统工作人员对农村“两网”建设认识高度不够。没有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上认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致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不均衡,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不够。如沿江村屯相对生活殷实,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两网”建设工作开展比较好;而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的山上村屯“两网”建设工作开展的就不好,很多自然村屯,无卫生所、诊所,甚至连合法的食杂点都没有,根本谈不上用药方便及时;
2、聘请的协管员、信息员对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认识模糊,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主动性自觉性差,有一种应付了事,走过场的情况。
(二)药品零售连锁配送机制不完善。我县选择的两家连锁企业虽然通过gsp认证,但是,为农村药品供应网点配送上,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例如:药品品种不全,药品配送不及时,尤其是村级服务性供药点,配送不及时,一次提药数量少就不能配送,连锁总部重视连锁门店而忽视服务性供药点的药品配送;连锁门店兼作的药品配送业务不规范,票据开据、质量控制手续不完善等。
(三)各乡镇设立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运行机制亟待改进。例如:经费问题,“两员”学习、培训、考评问题等。
(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不完全,不彻底。例如:一些偏远、交通不便的自然村屯近二十余个无药品供应网点,这些弱势农民更需要解决用药难、用药贵问题。
(五)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如:有些网点建立了却没有开展工作。
四、几点建议和措施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组织好全局监管人员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药品监管队伍,不断提升监管水平;二是搞好药品“两网”培训工作,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等理论作为培训内容,增强为广大农民群众的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完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一是监督网络。巩固和完善县、乡镇、村屯三级监管网络模式,逐步扩展到自然村屯,消除监管盲点,充分发挥协管站、信息站的作用。主要是站长工作的积极性和制度约束性,将药品监督工作纳入乡镇的考核内容;二是药品供应网络。重点是完善药品连锁配送机制,形成总部配送到连锁门店和服务性供药店,少量的药品由乡镇的连锁门店配送到所辖村服务性供药点的模式。物流方面,可委托批发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如邮政、客运、货运等;制度上,应重点解决制度内容和执行上,如:药品质量管理制度,退换药品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业务票据开据、传递、记录制度等;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村卫生所资源,使其一所三用,即医疗、供药、监督,达到资源共享。
(三)解决困绕贫困偏远村屯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瓶颈的方法和措施。目前,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薄弱环节是偏远的基础薄弱的自然村屯,如何建立药品“两网”,尤其是药品供应网点是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我的建议是:
1、变监管部门责任为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行为。目前,国家局、省政府相继下发文件,明确责任和任务,药监部门协助各级政府贯彻落实;
2、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评内容,尤其是乡镇政府和村委会;
3、农村药品监督所需经费,应由财政部门予以解决。地方财政困难的贫困地区,应由省级解决;
4、农村药品供药网络建设上,重点是解决开设门店成本问题,应按政策给足优惠政策,鼓励连锁企业向村屯延伸设立门店;
5、对无卫生所的自然村,除人口少,交通不便,耕地少的村屯建议迁出外,一是经济状况尚可,人口在百人以上的,建议县政府责成卫生行政部门开设卫生所,由村委会解决卫生所用房,药品采取连锁企业配送的形式;二是无法设置卫生所的,建议乡镇卫生院设分门诊,由村委会解决门诊用房,卫生院医生定期轮流出诊,医生由医药下派轮流岗位,工资待遇由政府解决,并不降低标准,所得医疗收入可与住村医生分成等,并按要求设置药柜(非处方药),在村委会成员中选出一名有一定文化基础,经培训可做供药员;三是如有合法食杂店的可设置非处方药专柜,由连锁企业配送,人员经培训后上岗售药。
6、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培训,提高“两员”素质和协管水平。
总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全局上下要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针的指引下,巩固和完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为建设新农村做出贡献。
第五篇:物价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物价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
研报告
物价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2007-12-12 16:02:4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物价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物价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2)物价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农村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5月10日至5月15日,县物价局组织人员,深入到杨营、马庄、彭营等乡镇,结合物价部门实际,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
下: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更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发展。正如徐光春书记所说:“当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一穷二白。穷就是缺钱,白就是发展不够。”就我县来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三农”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基础建设,全县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但是,当前我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清除,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据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村仍是传统的
小农经济,没有特色农业或规模较小,支柱产业不明显,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成功,真正改变“农村太穷、农业太弱、农民太吃亏”的状况,决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是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后劲,再整齐的乡镇和村庄,再通达的道路也不过是一幅幅漂亮的“躯壳”而已,最终都会失去生命力。
二、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当前,“三农”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乡(镇)、村两级债务化解难度较大。调查发现,乡政府和村委会负债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2005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免除了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但乡(镇)、村两级的收入却锐减,干部工资及时发放都难以保证,偿还债务更是无从谈起,这些债务问题都成了乡
(镇)、村干部的“心腹大患”。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缺乏资金来源。近年来,部分乡镇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淤塞,因设备老化、水系不通而制约农业生产的现象总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过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是靠“上面投资,下面投劳”来解决。取消“两工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上面不投资就无法实行。困扰农村的水系渠道、电力排灌等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3、村组工作运转举步维艰。近两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政策,严禁对农民负担乱加码、乱收费。乡镇政府自身运转也是日益艰难,无力对村组予以财力上的资助。村级经费靠财政转移支付数额很少,致使村级工作因缺少经费而处于无处落实的被动局面。
4、农民素质依然偏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科技的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不少农民只具备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甚至还有少量文
盲、半文盲,而且他们的后天接受能力不高,对科技知识的掌握相当不够,还停留在“经验挂帅、靠天吃饭”的传统种田模式中,在适应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现阶段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上述问题只有靠我们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逐步加以解决。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不仅影响农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农民群众反映的主要价费问题 目前,农资价格、教育收费、医疗收费、建房收费、农机服务收费、计划生育收费仍然是农村居民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物价部门高度重视农村价格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加
大管理力度,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价格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受农村经济底子薄、财政收不抵支、机构臃肿和人员超编的制约,有些单位将已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继续收取;有些行政机关分解职能,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利用收费打白条等行为来回避《收费许可证》的管理,变换名目乱收费的情况依然存在。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农民群众反映的价费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收费。中小学教育收费向来都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我省农村中小学“一费制”及农村贫困地区“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但是,仍有部分学校存在着乱收费现象,收取政策以外的费用,如停车费、考务费等。“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虽然有效缓解了农村家庭
物价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