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三个文章 推动非公经济蓬勃发展
做好三个文章 推动非公经济蓬勃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这预示着非公经济发展新的春天的到来。石峰区是株洲市的传统工业大区,近年通过实施工业兴区战略,非公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区非公企业数量超过95%,但是还存在“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合力不够、后劲不足、环境不优”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做好三个文章。
一、做好集聚发展文章,壮大发展势力
集聚发展就是按照优势原则,推动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资源集合,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整体共同发展。一是科学布局,企业集中发展。坚持资源共享,产业配套,形成合力,立足原有优势,注重园区建设。田心高科技园区主要发展城轨交通、风力发电机、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企业,清水塘传统工业区着力打造成为冶金和化工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工业区,兴隆工业小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和新型建材企业,建设北路商贸物流区集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着重发展商贸三产。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管理水平,着力引导非公企业在园区落户,向园区集中,不断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集聚效应,提高整体知名度和整体企业形象。二是配套协作,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关联配套,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推进同业集聚和产业协作,完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体系。依托辖区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企业,围绕有色冶金、精细化工、轨
1道交通、建筑材料四大支柱产业,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市场细分,嫁接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成长性好的产业。根据清水塘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循环空缺,广开门路、开动脑筋发展空档产业,完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对特困、破产企业,采取“退二进三”的方式,鼓励发展商贸三产,加快杉木塘、响石岭、清水塘三点一线及田心、白石港等商业经济圈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宏观调控,资源集约发展。坚持统筹管理,协调配合,资源共享,开源节流。通过政府调控管理,促进企业合心、合作、合力,整合园区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软硬件资源,采用共建、共享、共护的方式,加快完善园区公共实施和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尽快形成适应竞争与合作需要的企业文化,加紧建立规范的原材料市场,努力构建统一的对外发展平台。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使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节约型产业和技术,推进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加强项目节能管理,切实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走节约、集约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
二、做好科技创新文章,增强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是应对各种竞争和挑战最有力的工具和方法,要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必须切实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落实政府科技专项经费,并按比例逐
步增长,扩大科技专项经费的覆盖面,确保中小型非公企业得到政府科技经费的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建立非公企业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实施以奖代投,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健全非公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从资金、人才、管理、服务等方面对技术创新企业给予扶持,激发其吸收先进技术,研发前沿产品,加大研发力度。在全社会提倡科技创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途径支持科技创新。二是整合科技资源。石峰区拥有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56家,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名。必须发挥政府、科协、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作用,促进非公企业与各院校、科研单位的协同合作,加强非公企业与先进国企的沟通交流,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科技创新机制,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非公经济腾飞的动力。重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量,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合作,共同出资、协同合力组建科研班子,攻克共性技术难关。三是借用科技外脑。以“专家教授石峰行”、“重点科技项目对接”等为载体,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使非公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开展科技“联姻”活动,帮助非公企业借用科技外脑,寻找科技靠山,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建立灵活的科技人才使用机制,打开大门,放开手足,采取借用、兼职、聘请顾问等多种形式为非公企业招揽科技人才,聚集科技力量,推动非公企业技术发展和产品换代,增强
企业生命力。
三、做好优化环境文章,消除发展阻力
良好的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磁场,是孕育企业的温床,是参与竞争的后盾,无论吸引非公资本投资还是壮大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必须先行。必须按照“设施比较先进,税费相对较低,服务成龙配套,办事廉洁高效”的要求,着力营造优良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全面配套的公共环境。完善基础实施建设。采取“政府投一点,企业出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集一点,市场筹一点”的方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通讯、设备、基本生活设施等的综合配套能力,营造交通通畅、通讯快捷、供水充足、供电及时,绿化、空气、卫生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公共服务机构的投资与建设。着力发展大学以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技术等咨询机构,公证、法律、会计等服务机构,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地方法规规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民事纠纷工作,创造企业依法经营,公民依法办事,各行各业有法可依的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出台非公经济扶持政策。制订和完善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等相关具体措施和配套办法,彻底消除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的“玻璃门”现象,不断拓展非公经济发展空间。保证非公经济享受政策。构建公平的发展平台,通过文件和媒体等形式使政策透明化,在税费收取、资源利用、土地征收、信贷支持、人才引进、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上,真正让非公企业与国有
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公平发展。重点落实非公经济信贷政策。拓宽非公经济融资渠道,鼓励银行增加对非公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对非公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鼓励银行开展针对非公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开拓授信业务,对符合条件的非公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同时大力发展面向非公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继续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非公企业的融资领域,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市场。三是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快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对非公经济的调控力度,强化服务意识,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提供优质服务,对改制企业和准备上市的企业要提供各类政策信息咨询与服务,对订单不足和原材料供应紧张的企业要积极为他们搭建产品供求信息平台,对资金紧张的企业要提供各种融资渠道供其选择。充分发挥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联系非公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为企业出口产品寻求有利的融资途径、营销途径与市场动态,组织或引导非公企业参与产品博览会、投资与贸易洽谈会,负责企业形象与声誉的宣传,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积极举办企业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提升非公企业的品味,助推非公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做好“三个结合”文章奠定换届选举基础
××镇换届经验交流──做好“三个结合”文章奠定换届选举基础
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召开后,石桥子镇党委政府按照市里要求,迅速行动,结合本镇实际,积极稳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地有条不紊。在换届选举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相结合。该镇把
村“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全镇开展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教育活动,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根本和核心,着力进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教育,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他们发动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理论修养,提高为民执好政的能力。严格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亮身份、显能力、看作用、树形象”活动。“亮身份”,就是要求党员佩戴“共产党员”标识、主动亮出身份,自觉接受监督;“显能力”就是在发家致富、带民致富中奋力争先,为群众谋福利,为党旗添光彩;“看作用”就是看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风格,在树立良好风气和抵制歪风邪气方面的气节,在廉洁勤政中的自律意识,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模范作用;“树形象”就是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按照“双高双强”的标准,组织党员干部公开述职、承诺,各村支部对本届及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摆成绩,查问题,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实行“两推一选”,积极稳妥地搞好党支部换届工作,选出干事创业的好班子,强化村干部的“四种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保持发展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把支部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二是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该镇没有一味强调换届选举,而是抓住群众致富心切的实际,多方探索,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上来,以发展论英雄,看成绩论功过,淡化干部群众的“官”念,强化经济发展意识和为民意识。发动各村“两委”干部对照任期任务目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和调整种养结构,在全镇掀起了发展民营经济和增产增收的新高潮。这样,让社会更安定,让农民见实惠,进一步凝聚民心,争取群众支持和拥护,从而促进全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三是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选举环境,该镇发动全体党员干部深入村户,与群众促膝交谈,倾听群众疾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卫生差、行路难问题,号召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迅速行动,村村开展“清理卫生、整修道路”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严格落实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村务公开、土地延包、财务管理、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规范操作,“让群众明白,让干部清白”。同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第三篇:为非公经济做好服务工作
为非公经济做好服务工作
为非公经济做好服务工作
当前,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改善。但一些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仍没有完全制止住。之所以在原来的“三乱”后再加上“乱检查”,主要是针对当前检查工作中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提出来的。一些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
作为的乱作为!这股歪风邪气不刹,非公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希望!改善XX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必须严格禁止“四乱”。
现在,发展非公经济的大环境日趋改善,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有了改进,服务意识增强,办事效率提高,社会反映较好。但是,一小段时间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对抓落实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总的来讲,目前XX发展非公经济的环境仍不容乐观,少数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强,抓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还在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一些机关单位的公务员职业道德欠佳,有的人不学习,不研究政策,似乎什么事情都与他无关!于是,过了时的老规定、老政策、老措施和老办法照样用,省市明令取消的一些收费项目,一些单位仍在明里暗里变着花样收取,使落实文件和会议精神、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成了一句空话。
一些部门把非公有制企业看作“唐僧肉”,利用职权想方设法吃、拿、卡、要。一些基层执法部门,没有把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动辄对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采取突然方式查账、罚款,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怎么办?
一是抓领导。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要管好自己的人,用好自己的权,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部门,不管是条条管的还是块块管的,一经发现,就从严追究领导的责任,该批评的批评,该免职的免职。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是防止出现“四乱”的关键。XX要实现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必须在营造良好投资与经营环境上狠下功夫。特别是要把公务员队伍的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机关工作的高效运转,使公务员都能做到公正廉洁办事、尽职尽责服务。
二是抓制度。从源头上入手,封住乱开口,捆住乱伸手,严格实行“收缴、罚缴分离”制度,制定统一、公开的收费标准,严禁对部门收费、罚款实行提留、分成或奖励,严禁对收费、罚款下指标、定任务。今后,凡是县上制定的收费项目要一律取消,按省统一的收费科目、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不在公布范围内的收费项目,任何部门不得收取;对必须的收费项目,一律按下限收取。严禁对非公企业进行重复检查。对非公企业的罚款,实行“部门开票、银行收款”,统一上缴财政,不得对行政执法部门实行提留、分成、返还或奖励。杜绝摊派和变相摊派,严禁任何职能部门和个人利用职权安排非公企业搞接待、推销商品、拉赞助等活动。要实行治理“四乱”部门领导责任制,建立问责制。
三是抓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每年组织业主代表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满意率高的部门,要予以奖励,对满意率低的部门,要进行重点整顿,连续几年满意率低的部门领导要坚决调整。政府各个部门、单位都要迅速行动起来,狠抓《八条禁令》的贯彻执行,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大的成效。要实行社会评议部门行风制度。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评议,有利于社会监督我们的工作,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水平。
四是抓整顿。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不仅关系到非公有制企业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改善XX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和利用外资等重大问题。治乱要出重拳。要集中一段时间整顿执法行为,依法按纪从快从严处理一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的典型,坚决刹住各种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歪风邪气;清理和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和废止一批政府部门审批事项。
五是抓规范。执法部门不仅要严格执法,更要热情服务,要克服只考虑自己如何好管,不考虑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单纯业务思想,在各项工作中把握好度,既坚持原则性,又注意灵活性,该打击的坚决打击,该保护的坚决保护,严格按我县提出的“告之---帮助---宣传---教育---整改---处罚”程序办事。
六是抓落实。对于非公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建立县级领导牵头负责项目制度,一有大项目进入,县委就确定一位县级领导负责协调、服务、帮助、检查、督促,直至项目各项手续完成。完不成的,要将原因向县委说明。属于乡镇、部门责任原因造成的完不成任务,也要由该领导向县督查组提出对干部的处理建议。全县干部也要真抓实干,让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者腾出位子,我们就是要使能者上,庸者下。让所有干
第四篇:积极引导,推动校园文学社团蓬勃发展
积极引导,推动校园文学社团蓬勃发展
李方顺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发挥好校园文学社团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热情;务本求实,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激发创作欲望;课题引领,推动校园文学社团深入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学社团;积极引导;蓬勃发展
校园文学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文学现象,在繁荣校园文化、影响文学新人、培养文学创作的有生力量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著名教育家朱绍禹先生说:“校园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报刊就是产生作家和文学家的摇篮和催化剂。”冰心、臧克家、徐志摩、戴望舒等许多著名文人都曾是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然而当下,一些学校的文学社时办时停,文学社招收新社员,常常门庭冷落。如何让文学社团蓬勃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文学社建设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引导。
一、建章立制,调动参与热情。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校园文学社团也要遵循一定的章程制度、管理条例,逐步完善社团的活动办法、制度,选举方法及评价机制等,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
我校文学社采取竞聘的方式产生社长,由社长组织社团推介,吸纳社团新成员。学校任命文学社指导老师,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各自的职责。社刊主编,由文学社指导老师担任,主持校文学社和社刊工作;编辑部主任,负责文档管理和日常事务;美编,负责版式和美术工作;编委6人,由文学社社员组成,负责学生作品的初审及校对。
文学社社刊开辟“师情话意”专栏,鼓励教师写“下水文”,为学生创作提供示范。开辟“写作导航”专栏、“作文擂台”栏目,“作文擂台”每期选取同题作文3至5篇,由语文老师担任主持人,强化教师指导。
选入社刊的稿件由团委颁布稿酬,对指导教师的考核纳入教师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鼓励了广大教师对文学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二、务本求实,提升作文水平。文学创作是文学社团的“本”。文学社团的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作、乐于创作。文学社作文指导要注重夯实基础,注重方法,循序渐进。
狠抓文学素材积累。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加大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书、乐于读书。编制推荐书目,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经常性的开展读书交流,指导教师参与交流。让学生学会文学欣赏的方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二是加大对于优秀文化作品的背诵、默写。养成良好的背诵、默写习惯。在课程标准有关背诵篇目的基础上制定文学社必背篇目,要求学生进行背诵。组织朗读背诵比赛,以此推动背诵默写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三是每日练笔。这不同于日记,让学生自由去写,文体不限,学生的情感可以尽情抒发。文章可以是单独成篇,也可以是短篇系列,要学生坚持下去,形成写作习惯,指导教师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指导。
交给学生创作方法。要求同学们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让学生明确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提出作文要回到生活,回到真实,回到本然。其二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文无定法”,应该用灵活的语言、灵活的思维、灵活的立意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其三要求尽量写出自己的风格,“文如其人”,在文章重要尽量体现自己的个性。
写作指导循序渐进。从字、词、句抓起,稳步提高。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之后,就逐步培养他们从生活的细处着眼,写自己的身边事或者写身边有可能发生的事。引导他们从生活的某个点、具体的方面入手,向四面扩张,力避泛泛的叙述。不少同学的优秀作品就是由每日练笔扩展而成的。
三、开展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要办好文学社,就必须持久地开展生动丰富的文学活动,从而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
发掘乡土资源,组织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热爱家乡。如依托本地区特有资源,文学社组织学生游项王故里,寻找属于自己城市的历史渊源,在古老的文明中饱蘸了一回历史的底蕴。开展“大运河采风”社会实践活动,对境内运河进行考察。了解运河文化,体会到触摸历史的真实感受,并学会与大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
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文学社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放飞青春演讲比赛”、“迎新春诗歌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辩论会等等。这些经常性的社团活动不仅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还营造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校园文学环境。
每学期评选一次“校园文学之星”。文学社根据社员发表文章的数量和作文获奖的等次,在全校评选文学新星。评选上的学生,作为社刊封面人物,登照片、简介及作品。此举对营造校园文学氛围,也有不小的作用。
每学期邀请本土知名作家来校办讲座,为社员介绍他们各自的经历与创作体会,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大家从人格及文学素养方面得到了很深的教育。
组织作品交流会,在交流会上,部分同学朗诵了自己的作品,师生就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延伸到文学创作的方法、步骤方面。使很多写作上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四、搭建平台,激发创作欲望。
搭建多层次的展示平台,使所有爱好文学创作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都有表现机会。
办好文学社社刊。我校文学社社刊《钟吾》共分为“悦读”、“原创”、“视野”三大板块,“美文悦读”、“佳作点评”、“师情话意”、“写作导航”“青春风铃”、“芳草诗苑”、“作文擂台”等十多个栏目。为学生劳动成果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创办文学社博客。博客这种形式不受篇幅限制,没有机会登上社刊的文章,放在博客上发表,充分满足广大文学爱好者从事创作和表达的需求。博客上还展出了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图片、视频资料,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呈上“视听说”并行的文学盛宴。博客的留言和评论功能,更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在留言板和评论栏上留下自己的声音,达到了交流学习的目的。
定期向各级报刊媒体推荐学生作品。学生的诗歌、散文等,经常推荐到学校广播站播放。对特别优秀的作文,指导老师在润色后还定期向市内外报刊推荐。很多学生的作文在《中国校园文学》、《语文报》、《扬子晚报》等有影响力的报刊上发表。当某学生的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文学社便通报各班,让全校学生都受到鼓舞,共享同学能在高层次刊物上展示才华的喜悦。
每年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苏省 “高中生作文大赛”,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等高层次作文比赛。这不仅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而且集中地展示了文学社的创作实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五、课题引领,推动深入发展。
要让校园文学社团蓬勃发展,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是不够的,还须将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我校的“中学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研究”被批准为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课题。为促使课题组教师认真开展研究,学校以量化评估办法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予以一定的经济奖励。
文学社每两周开展一次有关校园文学的交流活动,课题组每学期开一至两次研讨会。课题组成员定期参加市内外相关学术活动。学校还邀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作家为师生作讲座。为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建了有关校园文学研究的资料袋,以此指导和激励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文学社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高质量推出研究成果。
文学社聘请全国著名诗人、宿迁市作协名誉主席刘家魁老师,著名诗人宿迁市评论家协会主席、宿迁市社科联副主席陈法玉老师,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谢友明老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原宿迁市高中语文教研员朱京霞老师担任文学社顾问。他们的热情指导,使我校文学社及其研究工作避开了一些弯路,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随着文学社活动蓬勃开展,我校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文学素养也有显著提高。他们既能刻苦钻研写作理论,同时也拿起笔来创作文学作品。目前,课题组中有半数以上教师都能写作并发表作品,像张益军、马品敢等老师勤于笔耕,不时有散文、诗歌发表。张益军老师凭着自己的创作实力,加入了宿迁市青年作家协会。课题组老师也在教研上也迎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多篇有关校园文学方面的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在省级期刊发表。
第五篇:做好家庭文章
做好家庭文章,奏响和谐旋律
--------开展“五型”家庭创建活动总结
近年来,石头河子镇妇联在市妇联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建设和谐家庭,服务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妇联优势,以家庭和谐促进村镇和谐,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妇女服务于“和谐镇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和谐家庭创建机制
我们在总结多年五好家庭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成立了和谐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镇文明家庭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将和谐家庭建设作为新时期文明家庭创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和谐家庭建设的工作载体
1、以创建“五型家庭”活动为载体,深化和谐家庭建设
我们以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和谐、家庭与社会之间相互和谐、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三个方面建设为着力点,开展了“学习型家庭”、“平安行家庭”、“绿色型家庭”、“创业型家庭”、“节约型家庭”创建活动。一是以德治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家庭,以板报、宣传栏等阵地为载体,将传统美德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二是以法治家。以推进平安家庭创建为抓手,以“三八节”,“母亲节”、法制宣传日
为契机,做好法律知识进家庭,法律服务进家庭,法律咨询进家庭的“三进”工作,推进全社会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三是文明和家。以推进“绿色家庭”创建和深化“双合格”工程为抓手,举办科普知识讲座,通过“相识、相助、相知”为内容的“邻里三相”活动为载体,发放宣传单500余份,倡导远亲不如近邻的良好氛围。四是素质兴家。以“学习型家庭”为抓手,建立农家书屋,掀起家庭学习热潮;五是节约富家。发动全镇妇女向家人和带动家庭成员共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重对子女的节约和环境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文明健康、珍惜环境的生活习惯;使用绿色产品,积极参与美化绿化。
2、以创建巾帼文明示范户活动为载体,推动和谐家庭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积极发挥妇女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强化邻里互助、环境建设和志愿者队伍,推进和谐家庭建设。一是组建志愿者队伍,义务投工投劳,帮助调解家庭纠纷,清洁卫生等;二是开展美化居住环境活动,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家庭成员开展房前屋后美化绿化活动,种花、种草,门前“三包”,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三、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和谐家庭建设工作氛围
1、配合党政部门中心工作,整合和谐家庭创建资源
我们围绕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协调作战,齐抓共建。与计生办联合开展“婚育新风进家庭”活动和“关心妇女健康“活动;与镇综治办联合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与镇团委联合开展了”节能减排“活动,这些工作优化了和谐家庭创建的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及社会环境。
2、创新工作方式,扩大和谐家庭创建工作影响
一是创新宣传载体,发挥网络优势;二是加强对外联络,扩大妇联影响力;三是信息调研工作,结合实际,深入听取群众意见,撰写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