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1:4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深化企业改革营建机制优势

hy;——**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县委书记###深化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公有企业改革,改到难处是人员,改到深处是产权。2001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针对县属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债务沉重、效益低下”四大顽症,在广泛学习借鉴,深入调查研究和在深入总结过去公企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为目标,以发展和稳定为前提,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坚定不移地推进了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公有企业“二次改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县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推进到位,激活停产半停产企业15家,盘活企业资产7亿多元,吸引县内外社会融资4亿多元,改制后的企业初步实现了产权人格化、职工社会化、机制市场化、管理科学化的良性发展格局,内部活力倍增,经济效益稳升,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县域经济脱困发展振兴的步伐,去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由改制前2000年的全省倒数位次跃升到第60位,跨入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个最快县的行列。总结回顾**近年来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实践,最为突出的感受和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前提在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公有企业快速发展,但到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随着区域经济国内化、国内经济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相当一部分公有企业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新形势和经济规律的要求,不断深化公有企业改革。就我县而言,小平同志92年南巡讲话以后,我县企业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始步入超常规、大跨度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造纸、机械、化工、建材、酒水五大支柱产业和以八大企业为代表的县属骨干企业群体,培育出了“舞光牌书写纸、双塔牌收割机、富平春酒、蓝盾牌印刷机”等一批区域性名优产品。这一阶段企业的发展,除了依靠我们的企业家和全体员工苦拼实干外,主要是靠银行贷款注入膨胀起来的,自身积累很少,个别企业可以说是完全靠银行贷款堆积起来的,这种发展模式严重不符合经济规律,企业资本投入、外欠债务与产值、销售收入十分不成比例,企业自建成投运后,利润空间一直很小,甚至亏损运行。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先后组织实施了市场营销年、技术创新年、强化管理年等一系列大的动作,特别是不断尝试进行改革。1996年下半年,我们集中组织实施了小微亏企业转机建制,1997年,对骨干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1998年3月,又对骨干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把过去的8家企业组建成了六大集团,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吃不透**工业底子,没有找准主要问题和症结,再加上我们把握上级精神和有关政策不够全面、准确,企业改制的整体效果和长期效益表现不明显,尤其是部分骨干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很不到位,大多只是换换牌子。机制不活、体制僵化、债务沉重、人员过多、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企业。1999年下半年开始,我县企业举步维艰,发展困难,下滑之势难以遏制,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半停产。2000年降至低谷,全县工业企业所得税收入不足200万元,整个工业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面对严峻形势,我们认为,盘活工业企业,再图工业振兴,各级党委、政府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自觉地跳出计划经济时管理指导公有企业的模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积极适应新形势,为企业创造一个崭新的民营化机制上。为此,2001年6月,县委、县政府新的班子组成后,我们从深入分析形势提高认识,解放干群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工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发动全县各层面力量,共同研究、探讨工业经济振兴之策;邀请省科学院、省机械研究所、省产权交易中心、省轻工设计院、省石化厅、省食品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多次来我县实地考察,把脉会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江西景德镇、湖南邵东、四川绵阳、山东宁津和省内**市等改革较为成功的地区学习考察。与此同时,从县直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工业办,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驻企业调查研究,广泛吸取外地成功经验和上级有关政策,认真梳理今后一段时间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措施。2001年7月,我们专门召开县委全会,专题研究解决工业经济方面的问题,一致认为必须打一场持久、深入、全面的企业二次改制攻坚战。会议明确提出改制的指导思想是:不图虚名,不求速度,不一刀切,不大轰大哄,稳步操作,扎实推

第二篇:**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深化企业改革营建机制优势

­——**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

深化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公有企业改革,改到难处是人员,改到深处是产权。2001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针对县属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债务沉重、效益低下”四大顽症,在广泛学习借鉴,深入调查研究和在深入总结过去公企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为目标,以发展和稳定为前提,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坚定不移地推进了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公有企业“二次改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县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推进到位,激活停产半停产企业15家,盘活企业资产7亿多元,吸引县内外社会融资4亿多元,改制后的企业初步实现了产权人格化、职工社会化、机制市场化、管理科学化的良性发展格局,内部活力倍增,经济效益稳升,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县域经济脱困发展振兴的步伐,去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由改制前2000年的全省倒数位次跃升到第60位,跨入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个最快县的行列。总结回顾**近年来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实践,最为突出的感受和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前提在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公有企业快速发展,但到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随着区域经济国内化、国内经济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相当一部分公有企业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新形势和经济规律的要求,不断深化公有企业改革。就我县而言,小平同志92年南巡讲话以后,我县企业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始步入超常规、大跨度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造纸、机械、化工、建材、酒水五大支柱产业和以八大企业为代表的县属骨干企业群体,培育出了“舞光牌书写纸、双塔牌收割机、富平春酒、蓝盾牌印刷机”等一批区域性名优产品。这一阶段企业的发展,除了依靠我们的企业家和全体员工苦拼实干外,主要是靠银行贷款注入膨胀起来的,自身积累很少,个别企业可以说是完全靠银行贷款堆积起来的,这种发展模式严重不符合经济规律,企业资本投入、外欠债务与产值、销售收入十分不成比例,企业自建成投运后,利润空间一直很小,甚至亏损运行。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先后组织实施了市场营销年、技术创新年、强化管理年等一系列大的动作,特别是不断尝试进行改革。1996年下半年,我们集中组织实施了小微亏企业转机建制,1997年,对骨干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1998年3月,又对骨干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把过去的8家企业组建成了六大集团,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吃不透**工业底子,没有找准主要问题和症结,再加上我们把握上级精神和有关政策不够全面、准确,企业改制的整体效果和长期效益表现不明显,尤其是部分骨干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很不到位,大多只是换换牌子。机制不活、体制僵化、债务沉重、人员过多、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企业。1999年下半年开始,我县企业举步维艰,发展困难,下滑之势难以遏制,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半停产。2000年降至低谷,全县工业企业所得税收入不足200万元,整个工业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面对严峻形势,我们认为,盘活工业企业,再图工业振兴,各级党委、政府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自觉地跳出计划经济时管理指导公有企业的模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积极适应新形势,为企业创造一个崭新的民营化机制上。为此,2001年6月,县委、县政府新的班子组成后,我们从深入分析形势提高认识,解放干群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工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发动全县各层面力量,共同研究、探讨工业经济振兴之策;邀请省科学院、省机械研究所、省产权交易中心、省轻工设计院、省石化厅、省食品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多次来我县实地考察,把脉会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江西景德镇、湖南邵东、四川绵阳、山东宁津和省内**市等改革较为成功的地区学习考察。与此同时,从县直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工业办,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驻企业调查研究,广泛吸取外地成功经验和上级有关政策,认真梳理今后一段时间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措施。2001年7月,我们专门召开县委全会,专题研究解决工业经济方面的问题,一致认为必须打一场持久、深入、全面的企业二次改制攻坚战。会议明确提出改制的指导思想是:不图虚名,不求速度,不一刀切,不大轰大哄,稳步操作,扎实推进,真改、实改,彻底改、改彻底,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制订了企业改制的八条基本原则:一是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二是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三是确保债务不悬空;四是妥善安置职工;五是依法阳光操作;六是配套同行,生产同步,技改紧随;七是充分依靠企业和广大职工;八是一切以发展和稳定为工作前提和目标。实践证明,这一指导思想和八条改制原则为整个改制的扎实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

二、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核心在因企制宜,选准路子

思路决定出路。确保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到位,关键要立足企业实际,选准改制路子。为此,在推进中,我们不限模式,不定框框,完全从企业实际出发,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因企制宜定模式,一企一策抓推进。归纳起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租赁经营。即对产品有市场潜力,资产短期内能够盘活且产权出售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实行租赁经营。二是承债式购买。对有一定净资产,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将企业整体出售给法人或个人,并承担原企业债务,组成规范的公司制企业。三是抵贷返租。对银行贷款较多,债务沉重,无还本付息能力的困难企业,先将抵押资产依法抵转银行,银行作为产权所有者,将这部分资产返租给原企业经营或面向社会出租经营。四是分块搞活。对资产多、规模大的企业,划小核算单位,分块搞活。五是破产拍卖。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拍卖。采取这些改制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搞活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启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政策性破产,依法甩债。二是**工业企业现实情况。改制前,全县工业平均负债率128%,最高的达600%,同时,企业经营状况日益下降,已呈恶性循环状态,长期拖欠债务,不但负债率提升迅速,而且生存困难,虽未经法院审理,但大多企业处于实际破产状态。三是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以往的企业改制时,我们很少采取依法破产的办法,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存在的债务和机制问题,收效甚微。在二次改制的前阶段,我们利用4个月左右时间,试点推进了惠方集团和建材集团天颖公司的改制。操作这两个企业时,县委、县政府十分慎重,多次集体研讨,多次请教省、市改制专家,可以说考虑得比较周详,操作得十分规范,但由于企业负债数额较大、包袱过于沉重等多种原因,给改制增添很大难度。据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表明:惠方公司总资产5800万元,总负债1.05亿元,年产值不过2000万元,可银行贷款利息每年就不低于350万元;天颖公司总资产411万元,总负债1822万元,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银行贷款1004万元。天颖公司今天这家债权单位起诉,明天那家法院执行,今天封厂房,明天拘留人,难以维持。象这类企业必须走依法破产之路。我们按照有关程序运作实施后,使企业起死回升,重现生机。我县的化肥厂在推进中也是采取了这种办法。2000年3月因停产近两年被债权人提出申请,由法院依法破产拍卖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肥厂破产资产出售给焦作客商,他们先后投入技改资金2180万元,不但对整个碳氨生产线进行了彻底翻新改造,而且新上了脱在碳等精醇生产线,化肥产量由过去的每天400吨提升至目前的850吨以上,而且实现全年生产不停机,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三、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关键在强化组织,规范运作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新旧体制转换和方方面面利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我们突出抓了五个方面:

一是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我县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企业改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议,通报情况,把握进度,专题研究解决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从县直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工业办,统一协调组织各方面力量,强力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又专门抽调人员,向改制企业派驻了工作组,组长由懂业务、工作能力强的科级以上现职干部担任,负责帮助、指导和监管企业改制工作。为妥善解决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及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根据有关法律和上级有关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县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企业改革中国有土地划拔处置问题的会议纪要》、《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收费的暂行规定》和《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应收帐款的处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规范完善我县的企业改制工作。具体操作每个企业时,前期我们重点抓两个方面工作:一是选派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领国资、人劳等有关方面,进驻企业进行调研,广泛搜集各方面情况;二是聘请县内外有关专家组成专门班子对企业把脉会诊,在此基础上,提出指导帮助企业改制的基本思路。

二是依法推进,阳光操作。我们始终坚持依法依规进行,严格按程序工作,并且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充分征求企业内外尤其广大职工的意见,置改制于社会各界、有关部门、广大职工、新闻媒体监督之下。特别是企业依法破产时,从破产准备、提请立案、裁定破产、债权登记、公开拍卖,完全遵循《公司法》和《破产法》等有关法规进行。首先,我们先组织工作组深入企业摸底调查,指导企业聘请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彻底澄清企业底子。其间,县委、县政府及县改制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不干涉、不影响中介机构的正常工作,由其依法独立审计,力求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审计结果出来后,企业召开股东代表会或职代会、董事会等各层面会议,通报情况,讨论企业改制模式,决定是否申请破产。确定破产后,由企业按《公司法》和《破产法》有关规定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法院一旦裁定破产,依法破产的各项工作完全由法院按法定程序操作,案件审理由合议庭负责,清算组由法院聘请,组成人员一般有经济部门工作人员、律师和会计师组成,资产拍卖则广聘市内外拍卖行公开竞拍。

三是宏观监控,重点把握。在整个破产操作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和县企业改制领导小组本着“宏观上把握,具体操作中放权”的指导思想,在大力支持法院依法办案的前提下,通过把握重点关键环节,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妥善安置和企业得到发展,这三大国企改革目标的成功实现。为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我们指导有关部门严把四个关键环节:一是企业内部清产核资。出台了有关政策规定,严肃纪律,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坚决杜绝国有资产转移、隐匿、流失、损坏现象发生。二是规范中介机构工作行为。再三要求依法按规进行审计、评估,并由国资部门和法院全程介入监督,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查检验,确保中介机构审计评估过程规范公正,结果真实准确。三是资产出售后跟踪监管。我们在出售每一个破产企业资产时,原则上整体出让,不拆卖,并签订合同,由国资部门对破产资产监管5年,不准拆卖,不准人为损失,不准改变土地用途,只准用于生产经营,而且要保值增值。四是破产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拍卖法》,依法公开透明,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在职工安置方面,一是劳动部门提前介入,摸清底子,吃透情况,全面核算职工应享受的合法权益。二是出让破产资产的底价,原则上不低于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养老金,力争足额清偿;三是裁定破产后,尽快对外租赁经营,保证职工在破产期间有活干,有收入。四是在谈判和拍卖破产资产时,把最大限度地录用原企业职工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并明确写入资产转让协议条款。在确保企业通过破产有所发展方面,我们主要通过找准购买人和转让后继续监管来实现。在公开拍卖之前,甚至破产之前,就指导法院、企业、工作组开始主动出击,广泛寻找合作伙伴,多方面接触有实力客商,从实力、人品、社会关系等全方位进行考察。谈成合作后,购买方要就购买后的投资规模,发展规划,作出书面承诺,保证如期实现。购买后由国资部门再对其经营情况监管5年。通过各个环节的把关,保证我们的破产企业不但卖得出,而且卖得好,卖得有发展。

四是配套同行,生产同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帮助、指导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劳动、人事、用工、分配等方方面面的内部机制,以保证改制效力的稳固发挥。共、青、妇、工会等党、群、团组织也及时跟进,及时理顺关系,在企业内开展设岗定责、技术比武、生产竞赛等多种有益活动,激活企业各层面活力。我们始终坚持改制与生产两手抓,保证改制与生产两不误,要求所有制企业都成立两套班子,一套班子抓改制,一套班子抓生产经营,决不能因改制影响生产,确保达到以改革促生产,以生产促稳定,以稳定促改革的目的。全县所有企业没有一家因改制而影响生产,即使是破产企业,也坚持破购结合的原则,在破产期间,积极寻找其它经营组织与破产清算组签订租赁经营合同。购买人买断企业后积极协调,尽快交接,保证期间不停产,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五是优化环境,搞好服务。我县在推进企业改制中,抓住机遇,转变职能,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县委、县政府高扬“工业兴县”旗帜不动摇,坚持改革不放松,咬定发展不放松,连续召开大规模的工业经济发展大型会议,对企业改革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并明确提出,企业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只要搞活就行;不论归谁所有,发展就行;不论公有民营,谁发展快、纳税多、贡献大,就给谁地位,给谁荣誉,给谁实惠,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抓改革、求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积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在抓企业改革和发展中,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不搞行政干预,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拉郎配”,不搞一刀切,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宏观管理、规范引导和深化服务上;在企业改革形式的选择上,充分尊重企业和职工的自主权。在继续落实收费明白卡、领导干部分包联系重点企业等制度的基础上,还专门成立了净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和优化环境攻坚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经济秩序的意见》,对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行为进行了规范,对执收执罚部门的各种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了认真清理,并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对执收执罚部门进行了行风评议,评议结果政府以文件通报全县。结合“严打”整治斗争,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组织政法部门重点打击了强装强卸、地痞地霸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法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目的在求得实效,促进发展

企业改制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和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我们在推进企业“二次改制”时,由于始终坚持了真改、实改,彻底改、改彻底的指导思想,选准了改制路子、规范了操作程序,因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是盘活了死滞资产,减轻了企业负担。改制前,**企业大面积停产半停产,固定资产得不到及时维护、更新,损坏、流失现象严重。改制后,7亿元资产被彻底激活,经过维修、技改,设备状况大为改观,基本上全部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资产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我们十分注重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其部门职能作用,利用国家有关政策,采取依法破产、核呆、剥离、实物清偿、以物抵贷等多种形式,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先后化解企业债务包袱近8亿元,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是妥善安置了职工,促进了社会稳定。长期拖欠工资、集资款、养老统筹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县企业,而且大有长期如此,越积越多之势,职工多次集体上访,已影响了全县社会的持续稳定。这次改制中,我们始终把职工安置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规定所有改制企业在制定方案中,都必须把安置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予以优先考虑。特别是破产企业在破产资产清偿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把职工工资、养老统筹金、失业保险等予以优先清偿,确保职工利益得到维护。通过改制,近千名企业退休职工在解决拖欠“两金”问题后,转归社保部门负担,彻底解决了退休职工的生活和看病问题;全县工业企业清欠拖欠职工工资2000多万元,集资款3000多万元,“两金”5000多万元,所有职工全部理顺了社保关系,改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5500个,除符合条件员工全部上岗外,新增就业岗位1300个,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三是拓宽了

融资渠道,加快了项目建设。通过改革明晰产权后,一方面有利于调整、理顺、密切银企关系,企业融资能力明显加强。企业没有了债务,经营形势好转,可以赢得银行的信任,通过抵押、授信等方式争到贷款规模。比如**公司收购**纸业破产资产后,建行给新企业3000万元的授信业务,随要随贷,而且不抵押、不担保。这在以前根本无法办到。另一方面,社会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能力大大加强。各企业竞相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步伐,为企业的快速崛起和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收购**制浆公司破产资产后,除投入8000万元对蒸煮系统、提取系统、漂白系统、辅料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外,同时投资3个多亿新上两台1880生产线,一台2640生产线和3200生产线,预计2004年产量可突破2.5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1200万元,2005年产量将突破10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利税4000万元。****水泥公司买断昆峰水泥公司破产资产后,不足一个月就投资300多万元进行技改,使水泥产量、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年产量由原来的不足10万吨,达到现在的30万吨,吨成本比以前下降了30多元。舒洁惠公司买断卫陶公司破产资产后投入1500多万元,新建了一条高档精品瓷生产线,拉动年增产值6000万元以上。****公司买断**纸业公司破产资产后,不但经济效益明显上升,而且充分调动了企业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自觉主动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他们与上海******公司合作新上项目,利用进口木浆开发特种纸,不但能避开治污的制约,而且产品将填补省空白。在改制基本到位后的2004年,全县筛选了24个重点工业项目,其中19个是改制企业实施的,而且档次高、投资大。

四是优化了企业机制,提升了**工业品位。改制后,各企业明晰了产权,理顺了体制,内部机制也得到合理优化,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接轨的现代企业机制,企业内部活力倍增,对外形象大为改变。特别是通过知名企业的入驻,不但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高素质的人才、全新的经营理念、知名的品牌,而且能有效地改进我县企业各项生产要素,全面提高企业水平,感染、带动、引导、激励、鞭策县内企业不断提高发展,使**工业企业品位有了明显的质的提高。

五是促进了项目建设,拉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多年的实践证明,除优良的环境外,合理利用存量资产是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和主要途径。通过企业改制,我们共招引上海****、****、****化工、****、****、****、****、****等8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来**发展,共引来资金近6亿元用于收购企业和后续项目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经济结构,膨胀了经济总量,拉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县增值税和工业用电量分别比改制前的2000年增长95.7%、105%,创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篇:浙江省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我省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加快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等撤村建居村经济合作社,率先开展了以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实践,开启了我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征程。浙委发„2014‟7号《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造。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

制改革的初步成效

这项改革,全省经历了自发探索试点(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末期)、引导鼓励开展(2000年至2004年)、稳步有序开展(2005年至2013年)、全面部署推进(2014年以来)的过程。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有9523个村社(约占总村社数32%)完成改革,累计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581.4亿元,界定股东1365.3万人,其中温州、嘉兴市所辖县市区和杭州江干区、宁波江东区、湖州德清县等共28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改革,实现全覆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了农民集体财产权利保障,推动了农民经济人身份与社会人身份的分离

改革坚持集体所有制不变,以合作制为基石、引入股份制,将集体资产(不包括农民依法占有的承包地、宅基地等)折股确权到人,使集体成员从植根于户籍关系的社员身份转变为依托于财产关系的股东身份,赋予了农民清晰而有保障的集体财产权利。

从资产量化范围看,资源性与公益性资产普遍不作量化,一般按经营性净资产量化折股。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云和县针对集体经济普遍较为薄弱的实际,只作清产核资、不量化价值,直接明确股份到人。

从股种设臵类型看,集体股普遍不再设臵,一般以人口股为主、农龄股为辅,按人配股、按户发证;少数村社还设有土地股等;人口股具有表决权和分红权,其他股种只有分红权。

从股权管理方式看,一般实行静态管理“生不增、死不减、可继承”,少数实行动态管理。德清、海盐、云和等地一律实行静态管理;江干区等地未撤村建居的村社实行动态管理、按年调整,撤村建居后实行静态管理。

从股权权能搞活看,实行静态管理的村社,经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意允许在社内流转。德清县允许在全县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流转;江北区、云和县推出了股权向金融机构质押贷款的制度。

(二)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产权政策性配臵与市场化配臵的耦合

改革坚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坚持化解历史形成矛盾与增进资源配臵效率并举,促进了农村公平与效率的双向构建。

折股确权“初次配臵”注重公平,体现宽接收、广覆盖,使改革形成了“皆大欢喜”的局面。针对农嫁女、农转非、自理口粮户、蓝印户口、小城镇改革户籍迁移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区别不同情形,全额或差额保障其股份权益,化解了村社长期积累的一大批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

流转交易追求效率,创造条件发挥市场在资源“二次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公开公正透明流转交易,防范集体资产流失。德清设立了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将集体资产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交易中心统一流转交易;平湖成立市、镇两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温州市搭建了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在集体经营管理班子的监督激励机制上有了新探索。江干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独立董事”制度,拱墅区探索了在职班子成员“职务股”制度。

(三)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推动了集体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提升

坚持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性质不变,在集体产权制度上引入公司制治理结构,强化了农民主人翁意识和地位,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拓宽了发展路子。

增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在传统集体产权治理结构下,社员“占有多少份”、“能得多少益”模糊不清,对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的参与、支持度远远低于最优水平,主要依靠上级行政监管和推动;改革后,从体制上解决了“占多少份”问题,农民与集体之间形成了按股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对收益分配的意识强化、诉求凸显,对村社干部带领发展集体经济形成倒逼压力,进而增强了管理发展集体经济的干群合力与内生动力。

拓宽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子。传统集体经济是一种封闭型社区经济,局限于集体自有资金、资产、资源的配臵,经营内容以资源发包、资产租赁为主;改革后,得益于产权清晰化和“准公司制”创新,集体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跃升。一方面,采用项目股份制的方式面向股东、社会及其他经济组织等多主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提升了集体“三资”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开始走出社区寻找开发项目,或是由股份经济合作社抱团开发,或是参股到其他市场主体中进行投资经营。如平湖市新埭镇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公司,新建4600平方米小商品市场,购臵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租金收益按出资比例分红到社。

(四)消解了城乡一体发展体制束缚,推动了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共进

改革坚持不改变农民家庭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合法占有现状,赋予农民更加清晰的集体资产股权,消除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障碍,促进了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均衡配臵。

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农村社区转为城市社区的地方,为农民真正融入城市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股份分红收入,如江干区2013年19家股份经济合作社3.51万名股东人均分红8119元,促进了“人”的城镇化;在农村社区,变“财产拥有了农民”为“农民拥有了财产”,股权成为农民的“活存折”,有利于破解进城“人户分离”问题。

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人口集聚。在行政村撤扩并、开展中心村建设的地方,采取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合并重组,化解了村社之间实力强弱和贫富差距而导致“并村不并心”的难题,实现了资产融合、农民融合;改革后农民在乡村之间的迁移不再与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关系挂钩,明确在原村社享受,消除了集体财产权益两头不着落的隐患。

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适度规模经营。包括股权在内农村“三权”的清晰化,使农民放心、安心地流出承包土地经营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

制改革存在的主要不足

从调研中有关部门和基层反映情况看,当前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或挑战:

(一)在有关问题看法上有争论,认识尚需统一

针对改革全覆盖的要求,部分基层干部认为经济薄弱村没有或很少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源性资产也无市场价值,甚至还负有不少债务,股份无实际价值,没有必要改革。这种看法忽视了改革在固化集体财产关系上的长远意义,导致部分地方宣传和推进改革的措施未能有力跟进。

针对集体资产量化的范围,一些基层干部觉得只量化经营性资产,步子还不够大,应对全部集体资产进行彻底量化。这种看法没有认识到公益性资产、资源性资产难以货币计量经济价值的现实,没有看到股份在收益分配中已涵盖全部资产收益的实际,资产量化折股的实质在于明确和固化农民个人在集体总股份中所占的比例。

针对股权静态管理的政策要求,少数人认为要对未撤村建居村社的股权实行动态管理,防止“死人有股份、活人无股份”。这种思维沿袭了早先农村土地承包中“生增死减”的惯性,忽视了“权跟人(户)走”的改革取向和基本立场。

针对深化改革的方向,个别人简单地把集体经济组织的特点视作弊端,要求将其全部完全改造为独立的公司制企业。这种观点,忽视了其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的功能和底线,以偏概全地误将所在区域已经完全城市化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方向视作农村地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改革方向。

(二)在配套政策支撑上不到位,瓶颈亟待突破

集体财产的确权颁证不够到位。因历史和政策原因,未完全为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和业已存在的集体物业等资产依法颁发土地证与房产证,影响了资产权属的法律效力,削弱了集体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性有效性。

税收激励政策不够到位。据基层反映,改制后的村社尤其是撤村建居后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物业租赁收入,应缴税费有房产税、租赁营业税及水利建设基金、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率合计约为租赁收入的17.65%,还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分红所得税。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担着相应公共服务职能,按照纯市场主体征税不尽合理,对改革形成了逆向激励。

工商登记政策不够到位。虽明确执行村经济合作社工商登记政策,但实践中将村委会作为出资人,部分地方参照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明确出资人,由于股东人数一般远超过200人的上限,可操作性不强。

金融机构认可不够到位。金融机构不认可“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只认可“村经济合作社”,导致部分地方改革后仍保留了原牌子,以便办理信贷。

(三)在改革深化提升上受制约,机制有待创新

股权流转受制约。尽管允许社内流转、部分地区向社外流转放开,但股权背后依旧附着了成员资格所固有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的再次无偿分配权及计生倾斜政策等,导致股权难以流转起来。

经营机制搞活受制约。农民对经营风险的回避心理强烈,重大投资经营项目一人一票制表决难形成一致意见;在平均持股和现有村干部报酬管理体制下,董事会成员一般只能拿到由上级政府核定的薪酬,主要靠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缺乏开拓创新的物质利益激励。

经营人才素质受制约。董事会成员大都是原村社班子人员,经营能力普遍偏低,职业经理人引进困难,加上农村能人普遍外出务工经商,后继能人缺乏。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滞后。面上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的县市区还较少,部分已建立的,相关交易规则及资产评估、合同鉴证、纠纷调解仲裁等配套制度未能及时跟进。

(四)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压力大,扶持急需加强

发展空间小。城郊地区受规划管控,部分村社所在区域在城镇规划上无项目安排,不符合规划的物业却需拆除;村级留用地政策在县级层面未有效实施,已实施的地方指标少、落实难,办理手续时间跨度长;农村山区则普遍缺乏兴建物业项目的区位优势,集体经济增收缺少路子。

社会负担重。公共财产覆盖力度还不足,尤其是“撤村建居”社区,公共财政的阳光未能及时均等覆盖,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担着社区保洁、治安、绿化、道路修建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经费,少则十来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且在转为城市社区过程中原村社公益性资产的移交处臵缺少补偿。

分配要求高。原社员变股东后,分配意识强化乃至膨胀,不仅要求分红,年年分红且年年有提高,有收益要分红、没有收益也要分钱;部分村社干部为“凝聚”人气,也存在实施超收益分配或无收益分积累的冲动。从实际看,2013年全省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社占了39.1%,当年有净收益的村社仅占47.4%,具备分红实力与条件的村社比重不到5%;江干区57个村社中19个有分红,海盐105个仅4个分红,德清县160个仅7个分红,而欠发达地区分红则更是极个别。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

制改革需重点把握好的 几个问题

省委要求今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利益关系调整复杂,需要党政主导、依靠群众、综合施策,更好地发挥各级、各方面参与和推动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确保按期完成改革任务,取得改革预期效果,从而为加快健全和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从调研的情况看,搞好下一步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党政主导,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

调研中,我们感到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是单靠村经济合作社能自我实施的,更需要党政主导。一方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党委、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党委、政府不仅是广大农民财产权利的维护者,也是改革“红利”释放的促进者,能事半功倍地推进包括户籍制度、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臵等各项改革。因此,党委、政府要负起主要责任,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把股份合作制改革列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系包干制度,配足配强改革业务骨干队伍,加强改革重要意义和具体政策宣传,倒排时间、落实任务责任,集中精力、狠抓督促指导,形成自上而下贯通一体的推进机制。

要加快为集体所有土地与房屋等资产确权颁证,确保集体资产全面取得有效法律凭证;加快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工商登记办法,建立健全符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性质与职能、有利于保护广大股东(社员)权益的简便易行登记制度;加大税费减免力度,以改革前村社的税收负担为上限,对涉及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政策优惠,对物业项目建设和租赁收入相关税收、所得税与股东红利所得税等,除上缴中央部分外,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减免;加快公共财政均等覆盖农村社区进程,减轻村社对社区公共服务支出负担;全面实施和优化村级留用地政策,加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财政投入扶持力度,推动经济薄弱村与无收益村的转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手中的股权产生和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观念,对股份经济合作社视同村经济合作社给予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

(二)充分依靠群众,切实找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平衡点和公约数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对农民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直接涉及每家每户每人的切身利益。在人员“生增死减”、“进增出减”传统集体产权安排方式革除之际,对农民集体财产长久利益关系作出界定固化的重要时刻,政府要从综合解决现实农村矛盾纠纷和保护最广大农民长远利益的高度,坚持走群众路线,促进顶层政策设计与群众实践创造有机融合,依靠群众找准群众利益平衡点和社会和谐公约数,公开阳光操作,让群众认可、让群众满意。

在资产量化上,重在摸清家底,清产核资结果及折股计值资产公开公示,群众有需要的,可进行评估;在股种设臵上,重在简便易行,以静态式管理为基本原则,以动态式管理为例外情形,推动权跟人走,允许个别村社多样化、多元化设臵;在股权配臵上,重在公平公正,目前倡导的“广覆盖、宽接受”、“复杂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民主化、民主问题公开化”等做法,为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所认可和推行,可作为妥善处理特殊群体和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的有效法子。

(三)审慎稳妥操盘,分步有序有效搞活股权权能

调研发现,当下农民群众对集体资产股权流转、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需求的强弱程度有所不同,牵涉到的法律关系复杂程度也有所不同,目前普遍以继承为主,无论是经济发达村社还是薄弱村社,股东普遍不愿、不敢流出股权。为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稳妥操盘、分步推进。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引导目前实行动态管理的股权向静态管理转变,这是赋权活权的基本前提。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研究制订股权流转、抵押机制,按不同股种、不同流向设定流转、抵押的程序与办法,稳步搞活流转和抵押权,在现阶段股权的流转、抵押须经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意。

在股权流转上,对城市化和公司化治理水平较高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允许各类股权在社内外流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流转给社内股东;对完全农村地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人口股流转一般以社内为主,审慎向社外流转,如向社外流转,须对相关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具体约定,除人口股外的其他股种流转可放宽流向范围,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流转给社内股东与股东家庭及本社区新增人口。

在股权抵押融资上,主要是那些拥有可观、稳定可持续分红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可用股份分红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实现融资功能,并同步建立不良贷款处臵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搞活股权流转、抵押等权能,有待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和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土地承包权长久化的政策和办法,建立健全适应城乡一体发展要求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进而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权等“三权”完全分立。

(四)加强管理服务,加快构建农村综合性产权流转交易体系

对改革后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农村综合性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推进农村集体要素资源参与市场化、社会化配臵,更好地搞活农民集体财产权能,更好地提升集体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在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上,可依托县、乡两级现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坚持整合改造与拓展提升相并举,加快建设县、乡两级联通一体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坚持服务中心的公益性原则,争取按事业性质建好机构、配好人员、落实好工作经费,尽早力争各县市区基本建立,有需要、有条件的市一级也要建立。

在流转交易内容设臵上,将依法可交易的农村土地(包括耕地和林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住房财产权、集体经济股权和其他依法可交易的农村产权等纳入统一流转交易平台。

在流转交易制度建设上,按流转交易品种制订流转交易管理办法、操作流程规则及相应服务指南,加快培育发展农村资产评估中介服务组织,为流转交易提供社会公允的评估价格,着力防范和化解流转交易价格风险,同步跟进流转交易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五)坚持分类推进,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和市场取向的原则与方向

把握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历史要求,对改革后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坚持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不变、基本功能不变,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财产权益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好改革深化的文章,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得更多实惠。

第一类,高度城镇化区域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即土地已全部被征收、农村居民全部转为城镇居民、公共服务城乡实现均等覆盖、城乡“二元”结构事实上已不存在,可逐步探索向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应治理模式转型,走向现代企业,可供选择的模式或路径为母社办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个别资产量极少的经民主决策和上级批准,也可终止解散。

第二类,即将城镇化区域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即已列入城镇规划的建设区域,重在剩余集体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根据撤村建居和公共服务均等覆盖的进程,有序推进“政社分离”(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社区管理实行班子分设、财产分开、账目分开),待完全城镇化后走第一类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路子。

第三类,将长期处于农村地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即长期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要牢牢坚持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底线,重在创新和完善经营治理机制,探索项目化持股、企业化经营方式,多措并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造更多可分配收益,让农民得实惠。

(六)加强立法工作,及早谋划和修订出台《浙江省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条例》

适应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全覆盖的形势发展,为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推进,要超前谋划和及早研究启动《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修订立法,修订出台《浙江省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条例》,着力将改革实践形成的有关政策制度提升为法规,着力破解相关法律障碍,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修订立法将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扩展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性质地位。在确认集体经济组织定位不变的前提下,使之不仅适用于农村地区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基本经营制度,也适用于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需要。二是创新组织治理方式。体现合作制与股份制相结合的特点,明确股东资格、股东权利义务关系和组织治理机制。三是创新规定股权流转、抵押、继承、担保等,厘清股权的内涵、一权与三权之间的关系,为赋予赋权活权提供支撑,推动“三权分离”,做到“一权”的流转不影响另外“两权”的享有。四是健全完善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体系。此外,还要适时提请全国人大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制订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第四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 ——关于浙江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浙江省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经历了自发探索试点(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末期)、引导鼓励开展(2000至2004年)、稳步有序开展(2005至2013年)、全面部署推进(2014年初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将其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作出全面推进的部署)的过程。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有9523个村社(约占总村社数32%)完成改革,累计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581.4亿元,界定股东1365.3万人。

浙委发〔2014〕7号《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造,为此,笔者对浙江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问题作了专题调研。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初步成效

(一)强化了农民集体财产权利保障,推动了农民经济人身份与社会人身份的分离。改革坚持集体所有制不变,以合作制为基石、引入股份制,将集体资产(不包括农民依法占有的承包地、宅基地等)折股确权到人,实行按人表决、按股分配“股份合作制”,赋予了农民更加清晰而有保障的集体财产权利。从资产量化范围看,资源性与公益性资产普遍不作量化,一般按经营性净资产量化折股。从股种设置类型看,集体股普遍不再设置,一般以人口股为主、农龄股为辅,按人配股、按户发证;人口股具有表决权和分红权,其他股种只有分红权。从股权管理方式看,一般实行静态管理“生不增、死不减、可继承”,少数实行动态管理。从股权权能搞活看,实行静态管理的村社,经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意允许在社内流转。

(二)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产权政策性配置与市场化配置的耦合。改革坚持化解历史形成矛盾与增进资源配置效率相并举。一是折股确权“初次配置”注重公平,体现宽接收、广覆盖,各地针对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有关利益诉求,实行差别化的普惠式配股政策,化解了村社长期积累的一大批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并防止了新的类似矛盾发生。二是流转交易追求效率,创造条件发挥市场在资源“二次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公开公正透明流转交易,防范集体资产流失。三是在集体经营管理班子的监督激励机制建设上有了新探索。如杭州市江干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独立董事”制度;杭州市拱墅区探索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职班子成员“职务股”制度等。

(三)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推动了集体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提升。一是增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在传统集体产权治理结构下,社员与集体利益联结较为松散,改革后,在农民与集体之间形成了按股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对收益分配的意识强化,对村社干部带领发展集体经济形成倒逼压力,进而增强村社管理和发展经济的干群合力与内生动力。二是拓宽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子。一方面,采用项目股份制的方式面向股东、社会及其他经济组织等多主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提升了集体“三资”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集体经济开始走出社区寻找开发项目,或是由股份经济合作社抱团开发、或是参股到其他市场主体中进行投资经营。

(四)消解了城乡一体发展体制束缚,推动了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共进。改革赋予农民更加清晰的集体资产股权,一是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农村社区转为城市社区的地方,原社区性集体经济在城市土壤中的发展空间得以有效开辟,为农民真正融入城市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来源;在农村社区,股权成为农民的“活存折”,确立了“权跟人走”的制度,破解农民进城“人户分离”问题。二是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人口集聚。通过改革化解了因村社之间实力强弱和贫富差距而导致“并村不并心”的难题,因村制宜采取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合并重组,实现了资产融合、农民融合。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适度规模经营。

当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从调研中有关部门和基层反映看,当前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或挑战。

(一)在有关问题看法上有争论,认识尚需统一。一是针对股份合作制改革全覆盖的要求,部分基层干部认为远离城镇的经济薄弱村或空壳村改革后的股份无实际价值。这种看法注重股份分红功能,忽视了其在固化集体财产关系上的长远意义。二是针对集体资产量化的范围,一些基层干部觉得应对全部集体资产进行彻底量化。这种看法,没有认识到公益性资产、资源性资产难以货币计量的客观现实,没有看到股份在收益分配中已涵盖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资产产生收益的实际。三是针对股权静态管理的政策要求,少数人认为要尊重传统习惯,对未撤村建居的村社实行动态管理。这种思维,沿袭了早先农村土地承包中“生增死减”的惯性,忽视了“权跟人(户)走”的改革取向和基本立场。四是针对深化改革的方向,个别人要求把股份经济合作社完全改造为独立的纯粹市场主体。这种观点,误把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同于一般公司企业,忽视了其政治功能。

(二)在配套政策支撑上不到位,瓶颈亟待突破。一是因历史和政策原因,未完全为集体资产依法颁发土地证与房产证,影响了资产权属的法律效力,削弱了集体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有效性。二是在税收政策上视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公司企业,税收负担大为加重。三是金融机构以缺乏法律明确规定为由,不认可“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不予其信贷。

(三)在改革深化提升上受制约,机制有待创新。一是股权流转受制约。尽管允许股权在社内流转、部分地区向社外流转放开,但其主要功能仍被视作分配的依据,从而导致股权在现实中难以流转起来。二是经营机制搞活受制约。农民对经营风险存在强烈的回避心理,发展活力不足;董事会成员等经营管理者一般只能拿到由上级政府核定的工资薪酬,缺乏开拓创新的物质利益激励。三是经营人才素质受制约。董事会成员大都是原村社班子人员,经营能力普遍偏低。四是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滞后。

(四)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压力大,扶持急需加强。一是发展空间小。在城郊地区,受规划管控的部分村社在城镇规划上无项目安排,不符合规划的物业却需拆除,改造提升难;村级留用地政策在县级层面未有效实施,已实施的地方指标少、落实难,办理手续时间跨度长;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则普遍缺乏兴建物业项目的区位优势。二是社会负担重。在“撤村建居”社区,公共财政未能及时均等覆盖,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支占股份经济合作社总支出的比重较大,且在转为城市社区过程中原村社公益性资产的移交处置缺少补偿。三是分配要求高。原社员变股东后,分配意识不断强化乃至膨胀;部分村社干部为“凝聚”人气和在换届中能继续当选,存在实施超收益分配或无收益分配的冲动。

需要重点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做好下一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坚持党政主导,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

调研中,我们感到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是单靠村经济合作社能自我实施的,更需要党政主导。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党委、政府要把股份合作制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作来抓,要加快为集体所有土地与房屋等资产确权颁证;加快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工商登记办法;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加快公共财政均等覆盖农村社区进程;全面实施和优化村级留用地政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观念,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给予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

(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充分依靠群众,切实找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平衡点和公约数

政府要从综合解决现实农村矛盾纠纷和保护最广大农民长远利益的高度,依靠群众找准群众利益平衡点和社会和谐公约数。在资产量化上,清产核资结果及折股计值资产公开公示,群众有需要的,可进行评估;在股种设置上,重在简便易行,推动权跟人走,允许个别村社多样化、多元化设置;在股权配置上,重在公平公正,目前倡导的“广覆盖、宽接受”,“复杂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民主化、民主问题公开化”等做法,可作为妥善处理特殊群体和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的有效法子。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审慎稳妥操盘,分步有序有效搞活股权权能

调研发现,当下农民群众对集体资产股权流转、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无论是经济发达村社还是薄弱村社,股东普遍不愿、不敢流出股权。为此,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引导目前实行动态管理的股权向静态管理转变,这是赋权活权的基本前提,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研究制定股权流转、抵押机制,在现阶段股权的流转、抵押须经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意。在股权流转上,对城市化和公司化治理水平较高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允许各类股权在社内外流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流转给社内股东;对完全农村地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人口股流转一般以社内为主,审慎向社外流转。在股权抵押融资上,主要是那些拥有可观、稳定、可持续分红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可用股份分红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和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城乡一体发展要求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

(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加强管理服务,加快构建农村综合性产权流转交易体系

加快建设县、乡两级联通一体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在流转交易内容设置上,将依法可交易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其住房财产权、集体经济股权和其他依法可交易的农村产权等纳入统一流转交易平台。在流转交易制度建设上,按流转交易品种制订流转交易管理办法、操作流程规则及相应服务指南,加快培育发展农村资产评估中介服务组织,同步跟进流转交易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五)深化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坚持分类推进,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和市场取向的原则与方向

把握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历史要求,对改革后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好改革深化的文章。第一类,高度城镇化区域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可逐步探索向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应治理模式转型,走向现代企业;个别资产量极少的经民主决策和上级批准,也可终止解散。第二类,即将城镇化区域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撤村建居和公共服务均等覆盖的进程,有序推进“政社分离”,待完全城镇化后走第一类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路子。第三类,将长期处于农村地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要牢牢坚持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底线,重在创新和完善经营治理机制,多措并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得实惠。

(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加强立法工作,及早谋划和修订出台《浙江省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条例》

修订立法要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扩展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性质地位。在确认集体经济组织定位不变的前提下,使之不仅适用于农村地区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基本经营制度,也适用于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需要。二是创新组织治理方式。体现合作制与股份制相结合的特点,明确股东资格、股东权利义务关系和组织治理机制。三是创新规定股权流转、抵押、继承、担保等,理清股权的内涵、推动“三权分离”,做到“一权”的流转不影响另外“两权”的享有。四是健全完善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体系。

(作者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

第五篇:关于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思考

关于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思考

关于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思考

前言:近年来,湖北煤炭地质一二五队本着抓大放小、国有资产有进有退的原则,在产权多元化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大胆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适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加快推进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进程,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该

队实施产权多元化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并借此机会谈几点个人见解,供各级经营管理者参考。

一、一二五队实施产权多元化的基本情况

一二五队产权多元化改革从九十年代末开始试点,至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是职工个人或合伙购买钻机,参与队有项目的生产,以弥补队自有生产能力的不足。具体操作方式为,队承接工程项目后,以单价合同的形式将钻孔工作量分包个人钻机施工,工程完结后,以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工程款。目前,一二五队职工个人已拥有钻机、吊车等生产设备多台套,成为桩基施工的主要力量。二是成立股份制设备租赁站。队地勘处为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组织本队职工自愿出资组成有限责任联合体,其主要机制为利用股金购置地质勘探类设备、钻探物资等,通过地勘设备与物资租赁服务获取投资回报,不承接和从事具体工程项目施工。目前还停留在为出资人钻探服务的经水平。股东按实际出资拥有租赁站股份,所得收益按股东占有股份进行现金分配,需要增加新的物质设备时,再行增资扩股。为维护股东合法权益,该租赁站还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租赁站站长,并讨论通过了《地勘股份租赁站章程》。目前,该租赁站实有股东人,累计筹资多万元。三是金龙大酒店的股份合作经营联合体。一二五队与联合体签定租赁经营协议,联合体向队交纳租赁费或安置内部职工,联合体承担装修投资及经营的所有费用。联合体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一二五队持股,经营者持股,外部合作人持股,职工持股。联合体通过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并制定《章程》。四是国有资产买断经营。打印室两名职工买断所有设备后,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理工资并向队交纳其各项人头费。岩土实验室以原有经营者为主体,通过评估后买断原单位全部资产,使用队资质对外经营,向队交纳管理费,自我约束,自主发展。五是房地产公司单个项目的联合投资、联合开发。年与长宜房地产公司联合开发云集大厦;××年房地产公司与社会民营资本联营,以三峡大学还建项目一期工程为载体,房地产公司出证照,收证照费,双方对等投资,对等承担风险与分享收益××年,以相同的形式组成了房地产公司、社会民营资本、员工持股会三方联合体,参与三峡大学二期工程的建设。

一二五队产权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⒈有的放矢,规范运作。为了保证产权多元化的稳步推进,该队先后制定出台了《一二五队资本多元化指导意见》、《一二五队买断资产经营实施办法》。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职工自愿为前提,不搞行政干预,更不得强迫命令。是否出资、出资多少、资金如何使用,均由职工自由选择,自主商定。⒊产权改革不照搬固有模式,不搞整体推进,不搞整齐划一,时间有先有后,形式灵活多样。

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通过实施产权多元化,一、弥补了单位自有资金的不足,增强了综合竞争力。个人购买钻机后,工程施工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创收总额从年的万元增加到年的万元。地勘处成立物资设备股份租赁站,利用股金增添了台套型钻机、米绳索钻具以及测量等设备,满足了资源勘察市场的需要。通过股份制形式募集职工个人和外部资金,对酒店进行了整体装修,完善了配套功能,经营形势明显好转。房地产公司依靠外部资金重新启动,年开发房屋平米,今年预计完成开发面积平米,公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创新经营管理机制,调动了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三方积极性。地勘处股份制租赁站,根据市场和生产需要购置设备,缺什么买什么,随时购置,随时租赁,大大降低了设备的闲置率,提高了投资的收益率。由于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职工人人参与监督,设备物资的管理与维护更加精细。实验室买断后,自筹资金添置设备仪器,增加水质、煤质化验等经营项目,今年计划再投资-万元,拓展了发展空间。酒店在尝到投资装修的甜头后,今年又投入多万元,装修了会议室、娱乐厅和三层客房,硬件设施又有了质的提高。

三、为职工的闲置资金提供了投资渠道,且收到较好回报。地勘处租赁站成立年,次分红,累计分配红利多万元。员工收入得到提高,事业有了依靠,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的积极性自然就有了保障。

当然,一二五队的产权多元化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改革没有触及职工身份变化,职工的国有身份仍然是阻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主要因素;二是所成立的股份合作体都没有到工商注册登记,经济体的国有性质没有实质性变化;三是运作不够规范,改革大都处于自发状态,主动性的政策指导和引导少,如职代会提案

中,有的职工提出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应包括无形资产,有的职工提出买断资产经营应实行内部投标,谁出的价高卖给谁,而不能事前指定交易人等,反映出职工在这方面的疑虑。四是配套政策不完善,虽然一二五队有一个指导意见,但具体实施中涉及的问题很多很细,如其它单位的职工能否持有改制单位的股份、股权如何转让、经营者持股比例要求、改制后的治理方式等,都

没有明确规定。五是个体钻机对公有经济造成一定冲击,如原工程公司一部分经营管理者、生产骨干本人或其家属购买了钻机,参与到公有项目的经营,尽管我们不否认这些人都有很高的觉悟,但公有利益被侵害的事实仍然是难以避免的。

三、几点体会

(一)、地勘单位产权多元化改革的主客观条件基本具备。理论条件: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行业条件: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逐步深入,制约行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性矛盾日益显现,产权制度改革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地勘单位不是国家必须控股或垄断的行业,国有资产的逐步退出应是大势所趋。思想条件:与前几年相比,职工、经营者对股份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单位集资的合法性被否定、银行存款利息低、股票投资年年亏损、其它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投资入股已成为许多职工的首选。实施条件:以一二五队为例,地勘处搞股份制物资设备租赁站、酒店实行股份合作经营、实验室买断资产、房地产公司组建员工持股会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经济条件:近几年,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在完成居住、子女入学、医疗等基本需求后,都或多或少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这一点从一二五队职工动辄投入十几万、二三十万购买钻机、吊车的事实可见一斑。

(二)、职工持股是建立企业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有一则寓言,大意是:有一个猎人为了调动猎狗抓兔子的积极性,先后采取了按抓到的兔子数量给猎狗骨头;按抓到兔子的重量给猎狗骨头;如果捉到兔子总量超过一定标准后,即使捉不到兔子也给骨头等各种激励措施,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虽然每一种办法都在一定阶段起到很好效果,但最后仍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了几根骨头,而我们向猎人贡献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于是,有些能干的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已捉兔子去了。地勘处是一二五队效益最好,职工收入最高的单位,现在却出现了人才危机,原因除了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外,另则是几名技术骨干都自己买钻机,单干去了。人除了物质利益的需要,还有成就的需要、自我价值适应的需要,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物质刺激不再对其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他转而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只有通过经营者、劳动者的持股,才能牢牢地把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经营者、劳动者的事业捆在一起,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三)、产权制度的改革要兼顾各方的利益。首先,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任何一个改制方案,如果侵害了国家公共利益,则是违规违法的,也不可能得到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支持。其次,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投资人投资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而不是为了国有企业的解困。有的单位只想甩包袱,拿效益差企业改制,而且为投资者设置种种限制,要想到,如果投资者无利可图,你再好的想法也只是一厢情愿。

三、要照顾经营者的利益。产权改制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经营者的积极推动,如果改制最终造成经营者落岗或其它损失,谁还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四、以广大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改制的目的是为了理顺产权关系,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机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收入水平,而不是以牺牲广大职工的利益为代价。一二五队的产权多元化改革试点之所以能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二五队壮大了整体经济实力,投资者得到较高的回报,经营者利益得到了保障,广大职工得到了实惠。

(四)、在政策不到位,改制难以整体推进的情况下,转换经营管理机制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实施产权多元化固然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在目前地勘单位整体改制还没有明确政策依据的前提下,强行推进恐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局部性的机制改良是很有必要的。一二五队近年来大力实施机制创新,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事管理方面,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封存职工事业身份,将正式工、合同工、外聘工纳入同一管理平台;工资分配方面,打破事业单位工资体系,全面实行岗位工资制度和项目工资制度;劳动用工方面,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全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动态管理;财务管理和考核机制方面,实行责任分级细划,预算目标控制,利润与财务状况双向考核,充分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本控制方面,普遍推行项目经理制,探索了钻机承包、单机核算、项目成本包干、业务招待费通讯费与创收总额比例挂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了管理,提高了效益。

四、对地勘单位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多方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一二五队个人购买钻机对原公有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以看出,在地勘单位内部发展个体资本,不利于单位整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利广大职工权益的维护。混合所有制既保持了国有的基本性质,但不排除非国有的东西,又能按照市场规则运营,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企业内部的最好结合。一二五队在金龙酒店的股份合作体中,尝试以股权主导经营权,既能合理合法地参与重大经营决策,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又能理直气壮地代表职工说话,维护本队职工利益。国有资产以股份的形式直接加入到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去,不需要改变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性质,这在地勘单位整体改制缺乏政策支持的条件下,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二)、通过产权结构的改变,促进企业决策机制和企业文化观念的转变。产权多元化改革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如果只是把产权改革的表面工作做一做,一段时期的新鲜感过后,经营者还是原来的老班子,管理还是原来的老办法,思想还是原来的老传统,企业效益上不去,投资人投入的钱打了水漂,那我们劳神费力搞改革到底又是为了什么?一二五队目前已实行股份制的几个实体,在完善结构、改善管理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如实验室买断资产后,没有向队委派的监事报送一份资料,也没有邀请监事参加有关方面的任何会议。地勘单位必须首先明确产权多元化的目的,切不可为了改革而改革。

(三)、抓紧对配套政策和措施的研究。一二五队虽然制定了《一二五队产权多元化指导意见》、《一二五队买断资产经营指导意见》,但总体感觉政策不够细,操作性不强。如在买断资产经营管理办法中规定,为保护小股东的利益,经营者持股不得超过,但在实验室改制过程中,经营者实际持股却超过了这一比例。关于国有资产的评估,合法的评估主体是谁?是否应该包括无形资产?资产评估的计价方式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还有,今年一二五队事业部想成立一个股份制的劳务派遣公司,注册资本只需要十万元,但职工的积极性都很高,哪些人有资格投资,哪些人没资格,谁说了算,无法确定。事实上,其它改制单位也都存在投资主体资格不明确的问题。由于现阶段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处于内部摸索阶段,没有工商注册,职工事业身份没有改变,改制单位与原地勘单位还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此更需要明确相关政策,以保证相关主体的利益不受侵犯。

(四)、建立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会是指由单位组织设立,专门从事职工持股金管理,认购本单位股份,代表持有职工股的职工行使股东权利、承担相应义务、维护职工股东合法权利的组织。职工持股会既可以社团法人的形式成立,也可以由工会组织设立。建立职工持股会,可以集中股东资金,参与对大项目的投资,解决少数职工股东投资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一二队可以职工持股会入股的形式,将下属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持股会可以把职工股东分散的权利集中起来,使中小职工股东形成合力,参与经营决策,实施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职工股东的合法权益;职工股东通过职工持股会间接行使股东权利,而不是直接干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经营者更好地行使经营管理权;由职工持股会集中办理职工股的认购、转让、投资、分红等日常事务,协调各种纠纷,可以使单位和职工从繁琐的事务种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职工持股会是经实践广泛证明的最有效的一种职工持股方式,地勘单位应在这方面有所尝试。

(五)、上级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股份制改造处于摸索阶段,关系国有资产的处置权,政策性强,没有上面的政策支持,基层单位不敢大张旗鼓地搞。既然党的十六大已经有明确意见,贯彻十六大精神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探讨,还要有具体的行动和举措。有些问题没有上级的支持,地勘单位是不可能解决的,如班子成员入股问题,带头入股吧,害怕公私不分,不入股吧,又不利于做其他职工的工作,工作难以推进;亏钱了是自讨没趣,赚钱了,涉嫌以权谋私。其次,要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对困难企业的改制,可以制定一些过度性的鼓励政策。

产权多元化改革关系地勘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关系每一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存环境,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需要各级经营管理者将其作为重要议题,认真思考,精心部署,以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潮流。

下载**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的实践与思考韩 军时间:2010-11-25 | 点击数:583 | 来源: 2010年第2期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土地、资金和劳动力是三大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

    关于推进公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公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公务用车在职务消费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2004年对北京、上海、郑州等7座城市普通居民的电话调查显示,95%以上的......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精选合集]

    吉林工商学院财税学院小论文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财政学1140102号曹木贤摘 要:税收制度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国家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照固定......

    铁路货运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探讨

    铁路货运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贸易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交通流量以及货运量也在日益增大,但是我国的铁路货运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的需求存在着较大......

    药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实践

    药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实践 万琪 南昌大学药学系,江西 南昌330006 摘要:介绍了药学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指出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实验......

    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新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对高一化学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启秀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 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产权即财产权利,是人们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经济权利关系,包括对财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具有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张兆刚编辑:studa20【摘 要】当前,企业面对的环境竞争激烈。说到底,是人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因此,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