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如何计征企业所得税等问题的批复范文

时间:2019-05-12 11:5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如何计征企业所得税等问题的批复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如何计征企业所得税等问题的批复范文》。

第一篇:关于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如何计征企业所得税等问题的批复范文

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如何计征企业所得税等问

题的批复

辽地税函[2003]204号

颁布时间:2003-7-7发文单位:辽宁省地方税务局

葫芦岛市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几个业务问题的请示》(葫地税发[2003]84号)收悉。经请示国家税

务总局,现批复如下:

一、关于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计征企业所得税问题。

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不准冲减在建工程成本的税收规定,是防止企业以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的方式来逃避税收。但试运行收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是将收入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必须对应取得收入的相应成本。因此,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扣除对外销售产品结转的“库存商品”成本之后的余额,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

二、关于企业股份制改造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增提的折旧额是否允许税前扣除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9号)规定,只有被合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时,合并企业接收被合并企业的有关资产,才能在计税时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否则,合并企业接收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成本,须以被合并企业原帐面净值确定。因此,你局要具体确认在股份制改造中,合并企业是否将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按评估后的价值买入,而且被合并企业已经依法按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如不存在,要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77号)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字[1998]50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规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或者企业一次全部缴纳资产评估增值的企业所得税,在税收上确认实现后,允许企业将资产增值计提的折旧税前扣除。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烟草公司罚没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发布单位】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函[2000]238号 【发布日期】2000-04-10 【生效日期】2000-04-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烟草公司

罚没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2000年4月10日国税函〔2000〕238号)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烟草公司上缴罚没收入财政返还部分如何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请示》(内国税所字〔1999〕52号)收悉,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1号)的有关规定,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局)收到财政部门返还的罚没收入,应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局)办案经费支出,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准予在税前扣除。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问题

企业所得税问题

安徽: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发布 日前安徽国税发布了《商品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旨在为规范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加强商品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管理。该指标体系将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评估指标体系包含范围广泛涉及产品众多 本评估指标体系所述“商品批发与零售业”的范围包括商业、物资供销业、对外贸易业、供销合作社以及从事粮食、医药、图书音像、石油、烟草、通讯等产品批发与零售的商业企业。本评估指标体系所述“商品”的范围包括日用百货、家电、家具、医药、粮油、食品、食盐、烟酒、农林产品、图书音像、文体用品、电子产品、化工产品、轻工产品、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汽车、石油及天然气、煤炭、建材等。评估指标体系将进行多方位的资料收集 企业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 1.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经营方式 2.企业分支机构设置情况 3.企业财务核算形式、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 4.其他资质信息。企业经营及管理信息资料的收集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2.企业营销网络物流环节商品进销的品种、数量、价格及金额等情况 3.企业仓储设施及所在地实物保管制度 4.级差获利水平大类商品社会平均进销差价全员平均销售额等 5.过期失效商品报废及其他待处理资产处理情况 6.经营场所及柜台租赁情况 7.企业经营合同 8.从生产企业取得的“返利”情况 9.企业劳动用工合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资料的收集 企业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及会计处理办法等商品盘点制度的执行情况资金流动情况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比率、资本结构、周转比率等。企业关联方交易信息资料的收集 1.资金融通情况 2.商品购销和提供劳务价格以及交易的方式、数量、金额等情况 3.对外投资情况 4.资产转让情况。企业历史数据信息资料的收集 包括近几年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其他业务净利润增长情况实现税款增减变化情况税负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变动情况等。企业收入方面信息资料的收集 1.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及增长情况 2.企业接受捐赠经营设施入账及纳税申报情况 3.会员卡购物卡销售情况 4.向购买者返利、退还销货款以及商品折扣情况 5.收取的价外费用如手续费、展览促销费、条码费、进场费、上架费、摊位费、通道费等及租金收入的确认情况 6.收取合同违约金等收入确认情况 7.其他业务收入的构成及确认包括向用户收取包装物押金销售材料、器具等收入的确认情况。企业成本费用方面信息资料的收集 1.企业库存商品盘存情况 2.仓储、运输、吊装、挑选整理等营业费用变动情况合理损耗的范围、标准变动情况 3.业务招待费用、广告费、赞助费等支出情况 4.商品进销差价的变动情况 5.商品购进及销售发票开具情况 6.银行利息支出情况 7.固定资产分类、原值与折旧增减变化情况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情况 8.其他业务支出的增长情况。企业涉税信息资料的收集 1.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等纳税申报表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滞留情况 2.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营业税收入申报的差异情况 3.以前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处理情况 4.对购买者返利、退还销货款等个人所得税代扣情况 5.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报告 6.其他涉税资料。企业其他方面信息资料的收集 1.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情况 2.内、外往来账项发生额及结余情况 3.企业接受财务、物价检查以及审计等处理情况。行业特殊资料收集 一医药销售企业 1.企业是否为医保指定单位 2.企业GSP认证、银行POS机、医保管理系统医保卡自动刷卡机使用等情况 3.企业社保药品资金的垫付情况 4.企业从社保局、医院等部门货款的结算情况及收款机中的收款信息等情况。二粮食销售企业 1.企业是否为中央储备粮库或贸易粮销售单位 2.企业经营种类是否为中央储备粮、中央储备粮轮换粮、国家临时储备粮脱市价粮、贸易粮等收购价格是否为脱市价、市场价销售价格是否为进入粮食批发中心交易价、市场价等情况 3.企业国家储备粮收购贷款计划使用情况 4.企业取得国家财政补贴分为收购费用补贴、保管费用补贴收入情况。三物资供销业 1.进销合同运输合同 2.运费支出情况 3.银行对账单。四对外贸易业 1.增值税免、抵、退等方面情况 2.报关及结汇方面情况。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将由行业指标和特殊指标构成 一利润变动率 1.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100% 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2.营业利润率变动率 营业利润率变动率=(本期营业利润率基期营业利润率÷基期营业利润率×100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3.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 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提示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或虚列成本费用、瞒报利润以及返券卡销售、售后返款未进行纳税调整等疑点。二收入成本费用弹性变动率 收入成本弹性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00 或 收入成本弹性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变动率÷营业费用变动率×100 提示通过收入成本弹性变动率的分析发现企业收入与成本或营业费用的配比是否异常。三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 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提示正常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应当大于主营业务成本通过业务收入成本率分析发现如果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变动较大可能存在虚假购销行为情况。四折旧额变动率 折旧额变动率本期折旧额基期折旧额÷基期折旧额×100 提示通过固定资产折旧额变动率的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折旧办法超额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或不符合政策规定加速折旧的疑点。五往来账款变动率 1.应付款变动率 应付款变动率年末应付款总额÷年初应付款总额×100 提示通过应付款变动率包括应付账款变动率、其他应付款变动率等的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把无法支付的款项直接转入资本公积虚抬进货成本虚列费用或将加盟费和陈列费长期“挂账”等情况。2.应收款变动率 应收款变动率本期应收款余额上期应收款余额÷上期应收款余额×100 提示通过对应收款变动率包括应收账款变动率、其他应收款变动率等的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未及时结转收入转移收入或藏匿收入等疑点。六税负率 1.宏观税负率 宏观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商品销售收入×100 宏观税负率变动率本期宏观税负率基期宏观税负率÷基期宏观税负率×100 2.实际税负率 实际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3.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利润×100 提示通过上述指标的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少报或瞒报收入、多扣除成本费用、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疑点。特殊指标 一库存商品变动率及周转率 1.库存商品变动率 库存商品变动率本期库存商品基期库存商品÷基期库存商品×100 2.库存商品周转率 库存商品周转率变动率本期库存商品周转率基期库存商品周转率÷基期库存商品周转率×100 库存商品周转率本期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期末库存商品余额÷2×100 3.库存商品销售率 库存商品销售率库存商品累计发生额销售商品成本结转额÷库存商品累计发生额×100 提示通过上述指标的计算分析企业库存商品购进、销售和损耗情况发现企业有无销售不确认收入、推迟计算销售收入或提前扣除商品销售成本、虚假取得商品购买发票以及人为调整库存商品价值等疑点。二商品进销差价率变动率 商品进销差价率变动率本期商品进销差价率基期商品进销差价率÷基期商品进销差价率×100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期末库存商品余额期末受托代销商品余额本期商品销售收入×100 提示通过对主营商品进销差价率变动率的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提前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疑点。三财政补贴收入变动率 财政补贴收入变动率本期财政补贴收入基期财政补贴收入÷基期财政补贴收入×100 提示通过财政补贴收入变动率的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少报、瞒报财政补贴收入等疑点。四费用变动率 1.营业费用变动率 营业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费用-基期营业费用)÷基期营业费用×100% 2.收入利息支出变动率 收入利息支出变动率本期利息净支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00%基期利息净支出÷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基期利息净支出÷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管理费用变动率 管理费用变动率本期管理费用基期管理费用÷基期管理费用×100% 提示通过上述指标的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多计营业费用、资本性支出计入营业费用、在建工程利息支出直接计入当期费用等疑点。五经营面积销售收入测算数 销售收入总额含税月单位面积收入×经营面积×月份数 月单位面积收入同一区域企业月销售收入总额÷同一区域企业经营面积总额 提示同一区域的批发与零售企业单位经营面积产生的销售收入基本相近若取得当期数据有困难也可参照以往期间销售收入和经营面积进行测算。六经营费用销售收入测算数 销售总额成本费用总额÷行业平均利润率 成本费用总额包括利息支出、经营场所租赁费或固定资产折旧费、人员工资、水电费、管理费用、税金等。提示批发与零售企业特别是承包商要保持盈利必定要保持一定的营业规模使利息、租赁费、人员工资、水电费、管理费、税金等支出得到补偿。七库存商品销售收入测算数 销售收入额=(期初产品库存数量+当期购入产品数量-期末产品库存数量)×当期销售均价 提示若销售收入测算额明显大于企业实际申报销售额可能存在少计销售收入、销售未开票等疑点若销售收入测算额小于企业纳税申报销售额可能存在将外购药品直接销售等疑点。八资本公积余额变动率 资本公积余额变动率本期资本公积余额上期资本公积余额÷上期资本公积余额×100% 提示通过对资本公积余额变动率变动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将“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账户中的应税收入以及接受的捐赠等直接转入资本公积未进行申报纳税等疑点。纳税评估指标分析将各行业重点侧重问题进行了列示 商品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将侧重下列问题 一通过对企业“走票”收入测算分析纳税人收入申报情况 提示通过分析企业与商品代理人员的往来科目和了解企业与商品的代理人员之间的“走票”扣点等情况发现企业是否存在隐瞒“走票”收入及扣点收入问题。二通过对零售企业现金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的测算分析纳税人收入申报情况。提示获取企业一段时间真实的现金收入以此确定其现金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然后根据评估期现金收入推算出总收入或者根据企业评估期已确认的总收入发现企业隐瞒现金收入的问题。三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滞留票信息发现纳税人是否存在购进不入账、销售不入账等疑点 提示纳税人产生增值税专用发票滞留票信息一般有二种可能一是购入固定资产不需通过“金税工程”防伪税控系统进行认证二是购进商品未入库进行帐外经营。四通过进项税额分析企业库存商品非正常损失处理情况 提示通过“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分析企业是否存在非正常损失未报批税前扣除问题。五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分析企业租赁收入申报情况 提示通过实地调查和“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科目了解企业租赁费收入和承租者销售收入纳税申报等情况。六通过“营业费用”等科目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扣除情况 提示通过“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分析企业将资本性支出列入修理费用直接在当期税前扣除以及大修理费用未按规定资本化或记入长期待摊费用等疑点。七通过“预收账款”等科目分析纳税人收入确认及时性 提示通过“预收账款”与“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科目进行比对分析纳税人商品发出后收入确认及时性。药品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将侧重三大问题 一通过抽取GSP系统中部分药品结存数量与仓库实地盘点数量进行比对发现纳税人是否存在发出药品“体外循环”或推迟入账等问题。提示纳税人通过GSP认证后因其对药品的购、销、存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其GSP系统中存货信息的相对比较真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通过银行对账单中反映的资金往来情况特别是与医院、医保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分析企业申报收入的真实性。提示通过比对分析企业与医院、医保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与企业“商品销售收入”明细科目的对应关系等发现企业是否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等问题。三通过医保卡、银行卡收入、收款机收款收入分析药品销售企业的收入、库存药品申报情况 1.评估期销售收入测算数含增值税≥医保卡收入银行卡收入 2.评估期药品销售收入≥评估期收款机收款收入 3.评估期账面库存药品的进、销、存评估期GSP系统中库存药品的进、销、存。提示通过医保、金融等部门取得的医保卡、银行卡收入信息、纳税人收款机收款信息、GSP系统中库存药品进、销、存信息与纳税人申报内容进行比对发现纳税人是否存在少计或隐瞒销售收入等疑点。粮食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将侧重三大问题 一通过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开具情况分析粮食收购成本真实情况 提示通过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开具情况分析粮食批发和零售企业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的真实性发现企业虚增粮食收购成本等疑点。二通过基础资料分析粮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申报情况 提示通过中央储备粮指令性收购计划、中央储备粮轮换数量、国家临时储备粮脱市价粮进入粮食交易市场的交易价、贸易粮市场价格等分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申报纳税情况。三通过应收补贴款分析粮食企业财政补贴收入申报情况 提示通过储备粮储备的数量和时间、财政补贴相关票据、资料核实财政补贴金额分析企业财政补贴收入申报情况。废旧物资、农产品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将侧重两大问题 一通过价格与利润率变动情况分析企业购销价格存在问题 提示通过价格与利润率变动情况分析发现企业在收购价格、销售价格变动较大时利润率变动不大或者在收购价格、销售价格变动不大时利润率变动较大可能存在购销价格不实问题。二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配比发现企业存在虚假收购行为问题 提示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配比发现主营业务成本高于或接近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可能存在虚假收购行为问题。物资、农资、建筑材料批发与零售企业及对外贸易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将侧重三大问题 一通过存货周转率与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情况分析企业利润纳税申报情况 提示通过存货周转率与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情况分析企业利润纳税申报情况。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与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化成反比存货周转次数与主营业务收入额、主营业务利润额成正比。二通过收入利润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比对发现企业利润申报真实性问题 提示通过收入利润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比对发现企业是否存在现金销售不入账、从销货方取得“返利”不计收入和进货押金直接扣除以及向关联方单位支付非正常费用等疑点。三通过行业收入平均运费比率发现企业隐瞒销售收入问题 提示物资、农资、建筑材料批发与零售企业和对外贸易企业运费比重较大通过行业收入平均运费比率与企业实际发生的运费进行计算发现企业隐瞒销售收入问题。

第四篇:收入差异概述(企业所得税)

第一节 收入差异概述

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形成的收入或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是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计算的重要内容。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范围的确认、收入的计量和收入确认的时间等要素,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相比,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收入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明确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比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企业对外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等活动虽不属于企业的经常性活动,但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由此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收入主要包括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建造合同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收入形成于企业日常活动的特征,使其与产生于非日常活动中的利得相区分。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是收入以外的收益,通常属于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属于企业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包括企业处置非流动资产净收益、资产盘盈收益、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的违约金和罚款、债务重组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收益等。利得是偶发性、边缘性的收益,一般应确定为“营业外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没有对收入给出明确的定义,而是采取了在总括性界定的基础上进行明细分类的方法。《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取得收入的货币形式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债务的豁免等;企业取得收入的非货币性收入形式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及有关权益等。”税法对收入的界定应当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收入是指来源于境内、外所有收入;二是收入包括以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三是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是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四是任何收入不作为应税收入或不申报纳税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界定没有区分是否是“日常活动”形成的,实际上是一个“总收益”的概念,只要是取得的收入,不考虑形式、来源及收入性质,均应列入收入总额。而企业会计在持续经营期间取得的收益,除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所涉及到的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外,还包括适用其他会计准则的部分,如长期股权投资、建造合同、租赁、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形成的收入或收益,以及没有通过具体会计准则进行规范的利得。所以,税法所指的收入总额实质上涵盖了会计准则的收入、收益和利得三个部分,相当于会计核算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的一般性收入,和“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核算的投资性收益和偶然性利得。由于税法和会计的目的不同,两者在收入的分类上也不同,会计收入分类侧重于经济收入的稳定性和经常性,税法收入的分类的基础是税收政策待遇的异同。值得注意的是,税法意义的收入虽然是以会计核算的收入(益)为基础,但同时又以法定的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如会计准则对某些项目不确认为收入,而税法上作为收入处理;反之,对会计上已确认的部分收入,税法将其确定为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等,所以在企业所得税收入业务处理时,要对会计收入进行分析比较,对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进行调整,才能正确确认税法上的“收入总额”。

二、收入确认的原则性差异

由于税法和会计的目标不同,导致在收入确认的原则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会计对收入的确认需要同时符合收入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在确认过程中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配比性原则等,注重收入实质性的实现,只有在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时才确认收入。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虽然以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为原则,但坚持税收法定原则,从保证财政收入和防范税收风险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收入实现的法律要件,无论企业是否有经济利益的流入,只要符合收入确认的法定条件就应当确认。

1、从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看,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强调必须以经济业务中权利义务的发生为前提进行会计核算,这与税法确定的纳税义务的精神是一致的,所以税法对权责发生制总体上持肯定态度。所不同的是,企业所得税法引入了纳税必要资金的理念,即当纳税人有足够财力缴税时才能确定应税收入的实现。比如,税法对符合免税重组条件的企业,重组业务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对分期收款销售的,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递延了已实现的收入;同时对租金、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确认收入,而不是按收入的归属期间确认,这实际上背离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更接近收付实现制。对此,税法所持的立场是,纳税人此时具有纳税必要资金,是缴税的最好时机。所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 875号)规定:“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就是说,对税法规定的权责发生制的例外情形,要优先执行。

2、会计上的收入,是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并导致企业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确认的。因此,允许会计人员按照谨慎性原则对经济事项作出恰当的职业判断。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适用于不确定环境下对收入的确认。税法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有所保留。主要原因是谨慎性原则对收入和费用的处理不对称,当会计事项存在不确定因素时,谨慎性原则要求少计收入多计费用。税法如果认可谨慎性原则,必然减少或递延企业应缴税款。另一方面,税法不考虑收入实现在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只要纳税人对赢利或潜在的赢利有控制权时,就应当对纳税人的所得加以确认,经营风险应由企业的税后利润补偿,国家不享有企业的利润,当然也不应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会计人员对收入是否实现的职业判断可能带来大量的会计估计,这与税收的法定性原则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对采取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处理,会计在收到款项时确认为负债,只有在确凿证据表明交易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才确认收入;而税法应确认为收入,只有在证据表明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才确认为负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由于税法和会计的目的、原则不同而形成的对经济事项处理上的差异。

3、税法与会计在执行“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时也存在差异。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会计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出发,对收入的确认侧重于收入实质性的实现,即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税法也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但在内涵上却与会计存在重大差别,因为税法更注重从组织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来关心经济业务的实质,侧重于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税法确认收入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纳税人对该收入具有权利要求,不管企业是否有经济利益的流入。比如企业的货物性资产,只要所有权转移了,税法就认为这笔收入实质上已经实现。与此同时,税法在利用实质性原则判断经济业务时,主要是看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会造成避税行为,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主要是运用在反避税上。另外,税法和会计在贯彻实质性原则时实施的依据也有重大的差异,会计主要是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相关;而税法却是依法律规定来衡量“实质”。此外,会计上强调收入的重要性原则,而税法中不予承认。只要是应税收入,不论其业务事项是否重要,也不论其涉及金额的大小,一律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税收入或应税所得。

三、收入确认的政策性差异

1、收入确认条件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收入确认的基本条件包括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性和收入计量的可靠性。如果收入的金额不能合理估计、相关的经济利益收回的可能性小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收入和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不能够合理的估计时,企业不应确认收入,已收到的价款应确认为负债。而税法应税收入确定的基本条件则是经济交易完成的法律要件是否具备,是否取得交换价值等,强调发出商品、提供劳务的同时收讫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据,不考虑经营风险的问题。

2、收入确认时间的差异。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定收入的入账时间,只要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当期就要确认收入。而税法对收入确认的时间有特别的规定。比如,在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上,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投资后,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损益除外),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当期投资损益。而税法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一般情况下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3、收入确认范围的差异。表现在税法确认收入的范围要大于会计收入的范围。税法确认的应税收入不仅包括会计收入,还包括会计上不做收入的部分特殊业务和视同销售。比如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捐赠,在会计上因其不具备收入确认条件,不确认为收入,但税法作为视同销售处理。

4、收入计量属性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计量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税法规定,对非货币形式取得的应税收入,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税法所称的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会计和税法对公允价值的理解是有差别的。比如,会计对具有融资性质的合同或协议按合同和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这里所指的公允价值通常是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而税法是按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应税收入,对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收入不进行折现处理。

第五篇:平销返利的会计处理及企业所得税计征(定稿)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出现了大量平销行为,即生产企业以商业企业经销价或高于商业企业经销价的价格将货物销售给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再以进货成本或低于进货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生产企业则以返还利润等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进销差价损失。

据调查,在平销活动中,生产企业弥补商业企业进销差价损失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生产企业通过返还资金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损失,如有的对商业企业返还利润,有的向商业企业投资等。二是生产企业通过赠送实物或以实物投资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损失。

目前,我们已发现有些生产企业赠送实物或商业企业进销此类实物时不开发票、不记账,以此来达到偷税目的。目前,平销行为基本上发生在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之间,但有可能进一步在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商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中出现。

平销行为不仅造成地区间增值税收入非正常转移,而且具有偷、避税性质,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了损失。为堵塞税收漏洞,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并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平销行为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67号文),就平销行为中有关增值税的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一、对于采取赠送实物或以实物投资方式进行平销经营活动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增值税征管稽查,大力查处和严厉打击有关的偷税行为。

二、自1997年1月1日起,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无论是否有平销行为,因购买货物而从销售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均应依所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应冲减的进项税金,并从其取得返还资金当期的进项税金中予以冲减。应冲减的进项税金计算公式如下: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所购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

平销返利,会计上应该怎么处理

对于商业企业收到的平销返利,在流转税上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且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例如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不属于平销返利,应征收营业税。

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征收营业税。应冲减的进项税金为: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甲企业取得的返利,与销售数量有关,因此无论是收到货币性资产还是实物资产,均应于收到当期冲减当期进项税金。会计处理:

1.收到返利时:

借: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如果收到的是货物,并取得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袁,应同时作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对于平销返利的税务分析是正确的。所谓平销返利,是指生产企业以商业企业经销价或高于其经销价的价格将货物售给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再以进货成本或低于进货成本的价格对外销售。为弥补商业企业的进销差价,失袁生产企业对商业企业予以返还利润,返还的利润,一般按其销售量确定,商业企业购物越多则返点越高。

平销返利行为的税务处理是很明确的,但在会计上,国家始终无明确的统一规定,这也导致实务中对此项业务的会计处理混乱不一:有的企业计入“其他应付款”、“资本公积”等,但因为平销返利并非供货方对商业企业的无偿捐赠,计入“资本公积”显然是不合适的,而长期在“其他应付款”挂账就更不应该了;也有意见认为应将其作冲减“营业费用”处理,但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而返利又不属营业费用核算内容;还有意见认为应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但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在会计上其实并不是作为“收入”,而是作为“利得”核算的,而返利收入却是与企业销售业绩直接相关的,因而在“营业外收入”中核算也是不合适的。那么是否可以如咨询人员所述,将返利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呢?

实际上,“其他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其差别主要在于业务的主次之分而已,在不同企业,这种主次之分又是相对的。与“主营业务收入”一样,“其他业务收入”也应有相应的成本结转,只不过不是通过“主营业务成本”而是通过“其他业务支出”核算的。商业企业收到的平销返利,并不是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而是供货方对其进销差价损失的弥补;其次,将

返利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在“其他业务支出”中并无相应的成本结转,只是转出进项税额。所以咨询人员认为应将收到的返利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这种观点是不合适的。

笔者以为,由于返利是供货商对商业企业进销差价损失的弥补,且一般是在商业企业将商品售出后结算的,因而商业企业作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处理才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是次年收到的,应通过“以前损益调整”核算,如果商品尚未售出就收到返利,则应冲减商品成本。当然,返利形式不同,对其会计处理也是有影响的。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例题剖析

【例1】2006年甲企业向乙企业购货20万元,并已经以相同价格全部对外销售。当年甲企业收到2万元现金返利,则应转出进项税额2906(20000÷1.17×17%)元,同时冲减“主营业务成本”17094(20000-2906)元。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709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906

假设甲企业收到实物返利,则应视乙企业是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不同处理:

平销返利,会计上应该怎么处理

【例2】假设上例中乙企业以一批商品返利,该商品含税公允价值2万元,同时乙企业向甲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则甲企业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1709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906

贷:主营业务成本 1709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906

【例3】假设上例中乙企业向甲企业开具了普通发票,则甲企业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709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906

下载关于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如何计征企业所得税等问题的批复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如何计征企业所得税等问题的批复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售的职工住房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批复(五篇)

    【发布单位】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函[1999]486号 【发布日期】1999-07-14 【生效日期】1999-07-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企业所得税80个问题及其解答

    张伟老师《企业所得税80个问题及其解答》为财税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处理所得税问题的思路,大家都很受启发,下面把基层税务机关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要求介绍给大家,使大家能在处......

    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汇总(汇编)

    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汇总 由于本人接触较多的为有限合伙企业,这里合伙企业特指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特指自然人合伙人,法人合伙人在此不讨论。(未检查,凑合看) 一、合伙企业是......

    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税率问题

    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税率问题 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所在地总部是高新生产型企业执行15%的优惠税率,跨省市的8家分支机构属于商贸企业,税务局说分支机构属于商贸企业不能享......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问题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问题?急qyty333|Lv3|被浏览628次|来自问答电脑版 检举|2013-05-23 9:36 我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是做仪器仪表贸易的,主要做销售,可开出3%的增值税发票......

    企业所得税收入小于增值税收入有6种情况

    企业所得税收入小于增值税收入情况 一般情况下,年度申报所得税收入应大于或等于增值税申报收入。但是,有些情况下,企业年度申报所得税收入可能会小于增值税收入。 1、加工制造......

    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

    企业发生的技术转让收入涉税问题处理及规定

    企业发生的技术转让收入涉税问题处理及规定 (2010-08-23 11:28:34) (一)营业税。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应按收入取得的不同内容分别适用税目、税率进行税收处理:(1)企业转让专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