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仲裁解决医疗纠纷引发的思考(附1例报告)
【关键词】仲裁;医疗纠纷;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d9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4—0265—0
3利用仲裁方式解决医疗纠纷是对现行《医疗事
故处理条例》中三种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之外的一种
有益补充,有效地克服了《条例》中解决方式的弊端,有其优越
性,得到了医患双方和社会的认可。笔者通
过对仲裁解决1例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讨
论.供大家借鉴。
案情介绍
患者,徐某某,男,72岁,××市人。因“胆道感
染、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功能损害、阻塞性黄
疸”。于2005年10月6日人住某省级医院外科治
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在术前准备充分.检查
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于2005年10月l1日在气
管插管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
引流术”,术中行常规纤维胆道镜检,未见胆道残余
结石。手术顺利,术后t管引流通畅,予以常规抗炎、利胆、保肝等药物治疗.但患者肝功能一直恢复缓
慢。2005年11月3日行“t管胆道造影”显示:胆总
管下端充盈缺损.残余结石不能排除。2005年11月
6日,患者病情变化,出现意识模糊,病危转人icu
治疗,人室诊断考虑为: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
术后并发胆道残余结石、肝性脑脊髓病变、肺部感
染、胆道感染。在维持原治疗方案上加大抗感染力
度,病情好转。2005年l1月23日,胆道镜下行“胆
道残余结石取石术”,术中将残余结石推人十二指肠
中,重新置人t管引流。2005年l1月24日,复查“t
管胆道造影”显示:有造影剂渗人腹腔.“,i1''管窦道有
漏口。患者并发腹腔感染,予以拔除“t”管,重新置
人腹腔多孑l引流管并接负压吸引。经过抢救治疗.患
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出
现双侧足下垂,四肢肌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
于2005年12月29日转人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继续
康复治疗。转出诊断考虑为:肝性脑脊髓病变、周围
神经病变、颈椎间盘突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胆囊
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经过近一年的康复治
疗,患者病情稳定,仍遗留神经系统症状,达到出院
标准。
在患者出现术后病情变化后.家属对医院的治
疗提出了疑义.认为患者病情变化是医院的不当医
疗行为所致.拒绝缴纳治疗费用且不愿办理出院手
续。为明确医疗责任,经医患多次协商.先后于2006
年8月8日和2006年9月15 13.共同委托了省市
医学会对该案件进行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鉴定情况
一、市医学会鉴定意见
鉴定专家组听取了患者及医方的陈述和答辩,向当事人提问.经过讨论认为:
医院对患者诊断明确,术式选择恰当,但第一次
手术中未采取可靠方法明确胆总管结石.以至第二
次行纤维胆境取石术,术中又损伤窦道发生胆漏致
胆汁性腹膜炎的明显损伤,但不能确定患者目前的异常情况与医方医疗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结论:本例属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
任。
二、省医学会鉴定意见
鉴定专家组听取了患者及医方的陈述和答辩.
查阅了双方提供的全部资料,向当事人提问,并对患
者进行了现场体检。经过讨论后认为:
医院诊断不确切.应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
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指征明确,手术方式正确,但术中疑有胆总管结石存在.未以可
靠方法予以确定。医方第二次采取经窦道纤维胆镜
取残余石术.术中发生窦道损伤并发胆汁性腹膜炎的明显损伤.与第一次手术未能确定是否有残余结
石,而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时损伤窦道发生胆漏存
在因果关系。
[作者简介]张铁铭.男,安徽中医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副主任。tel:+86—551~2838592~e—mail:ztmahhfc~ahoo.corn.cn
· 266 ·
患者自术后24天起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目前遗留的神经系统损害,除了患者的高龄,原有高
血压病史,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全身感染外。与术后
营养支持不足,进一步加快了神经系统损害的发展,有一定因果关系。
结论:本例属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
责任。
仲裁情况
鉴定责任明确后。由于双方就医疗损害赔偿数
额的差距较大。在未能自行协商解决情况下,双方自
愿达成仲裁协议,同意以仲裁方式解决该纠
纷。市仲
裁委于20o6年12月19日受理了申请人与被申请
人之间(患者和医院之间)签订的仲裁协议,受理了
双方之间该合同项下的争议仲裁案。根据双方达成的简化仲裁程序及书面审理本案的约定,参照省医
学会鉴定的事故等级及责任程度,在仲裁庭的主持
下,书面审理了本案,达成如下调解协议:
1.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均认同本次医学会最终的鉴定结论,患方放弃行政调解及司法诉讼,不再追究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
2.被申请人根据申请人的要求,考虑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同意赔偿患者人民币10.9万元(大写:拾
万玖千元整。含减免患者此次住院期间的住院欠费
922.93元)作为赔偿患者误工费、交通费、营养
费、护理费、后续医疗费、残疾生活用具费及精神损
害抚慰金等费用。
3.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一致认同本协议为本医疗
争议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双方不再有其他纠纷。在申请人办理出院手续后,医院一次性结算赔偿费用。
申请人也不再谋求其他任何途径向被申请人提出其
他任何要求,包括今后申请人病情变化均与被申请
人无任何相关责任。
4.仲裁费用4 500元,由被申请人承担。
市仲裁委根据调解协议制作了调解书。调解书
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双方都履行了
调解协议。
讨论分析
一、《条例》解决纠纷方式的不足
我国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出了医疗纠
纷的常见三种处理方式(即医患双方协商解决、行政
调解、司法诉讼)确实为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的提供
了有效的解决方式,为社会的稳定和医学的发展起
了的积极推动作用,但在一些纠纷处理中也逐步凹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4期)
陷出其不足和缺陷。比如医患纠纷的双方协商解决
方式容易导致医院花高价买平安局面。一方面助长
了患者漫天要价,出现“大闹弄大钱,小闹弄小钱,不
闹不弄钱”的不正常现象,不利于纠纷解决:另一方
面医院和医务人员借“私了”之机,回避了第三方的监督,规避了其可能要承担刑事、行政责任,不利于
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和提高以及对人的生命权和健康
权的尊重。又如行政调解方式,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
纠纷调解的公正性令人信心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既管理医疗机构,又开办医疗机构: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大多数的医疗机构仍属于公有
制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卫生行政机关受部门保护主
义以及行业本位主义的影响,易存在“老子为儿子评
理”、“隶属偏袒”的弊端,其权威性在患者中大大打
了折扣,其公正性不禁令人质疑。再如司法诉讼途
径,尽管该途径是最具权威的最终处理方式,由于医
疗领域的专业性特征,法院在审理时更多时候只能
依靠医疗鉴定结论,医疗鉴定结论几乎成为法院认
定事实和责任的唯一依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外行的悲哀”,往往导致判决结果不合乎医学知识,挫伤
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
另外诉讼还存在耗时长、费用高、程序繁琐等不足之
处。以上种种弊端都是《条例)-种纠纷解决方式自
身难以解决和避免的,因而为医疗纠纷寻求其他解
决的方式提供了可能和必要。
二、仲裁解决纠纷的优越性
医疗纠纷属于典型的民事纠纷,因此解决民事
纠纷的方式都可以适用于医疗纠纷的解决。仲裁法
作为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
生的合同纠纷法律,同样也适合对医疗合同纠纷进
行调解仲裁。由于仲裁具有双方自愿、专家仲裁、公
正高效、保密性强、一裁终局、当场兑现等特点和优
势,因而被越来越多的合同纠纷当事人所接受,仲裁
作为医疗纠纷处理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有效的克
服了《条例》中纠纷解决方式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
其优越性、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其一,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可以避免冗长繁
琐的法律程序,节约诉讼成本,降低了纠纷的处理门
槛,避免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同时也为
医患双方都赢得了时间。其二,由于仲裁专家可以来
自社会各个专业,它克服了法院审理医疗案件时的医疗专业不足局限性。不会出现“外行审内行”的局
面,避免医学判决结果“漏洞百出”的情况。其三。仲
裁机构不隶属于任何行政组织。没有地域和级别管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l4卷(第4期)
辖。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信赖的仲裁机构,从而
在组织上保证了仲裁的公正性、权威性。其四,仲裁
制度还具有保密特点,医疗纠纷往往涉及患者的隐
私和医院的声誉,也乐意为双方接受。其五,仲裁作
为纠纷解决的非诉讼方式,其契约性与司法性使得
仲裁集调解与诉讼两种方式的优点于一身,也避免
了医患双方“私了”中可能存在的不合法性,可以成为解决争议的一种有效方式。
本文中该案例从申请仲裁到处理完毕共花费不
到3天时间。且处理费用远低于同类案件的诉讼成本费用。医患双方对处理结果均比较满意。也说明了
仲裁解决纠纷的便捷、经济、高效等优越性。
三、仲裁中注意的问题
根据《仲裁法》相关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
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的解决纠纷,不得对行政机关
依法处理的行政争议进行仲裁,对裁决违背社会公
共利益的应无效。在发生医疗事故情况下,医疗机构
或医务人员可能需要同时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
乃至刑事责任。此时就发生了医疗事故的责任竞合问题。仲裁只能就解决民事责任赔偿问题或医疗服
务合同法律关系问题进行调解仲裁,为防止排斥本
应介入的公权力机关卫生行政部门和检察机关对相
关责任人的追究。规避责任人逃避法律制裁,不得对
医患双方私自达成的可能掩盖医方行政或刑事责任的条款进行仲裁,否则有违法治的精神。实践中,仲
裁法就解决合同纠纷划定恰当的适用范围,规定属
于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不适用仲
裁调解。对在诊疗活动中,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严重医
疗过失行为和不负责任医疗行为,导致患者严重医
疗损害后果或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极其严重的,其行
政、刑事责任只能由卫生主管行政部门和司法机构
依法追究。因而笔者认为,仲裁机构对因医护人员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医疗事故,可能
涉及到行政、刑事责任的要报卫生行政部门和公诉
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收稿:2006—11-10:修回:2007—10—18)
第二篇:关于医疗纠纷引发的医德医风问题的思考
关于医疗纠纷引发的医德医风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摘 要 医疗纠纷;医德医风 ;人文教育;必要性;
医疗卫生事业是整个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德医风建设又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医德医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医疗纠纷引发的医德医风问题尤为显著。因此必须总结分析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医学院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一.医德医风名词解释
所谓医德医风,指的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调节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社会对医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所 体现出来的思想、品质、修养以及行为的总的评价。医德医风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基本素质、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党和政府 的声誉和形象,因而备受党和政府、广大群众、医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二.医德医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不断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的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有力推动了医德医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医患关系不断改善。虽然医德医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有的医务人员为民意识淡化,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收受红包,接受病人宴请和物品。有的甚至索要或暗示患者送红包,只有送了红包才能得到医务人员的悉心照顾,这样患者之 间产生了不平等,一时间“红包”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有的医务人员我行我素,对本职工作不尽职尽责,却私自外出会诊或手术,暗中从事第二职业,为自己搞创收。更有的私自将病人介绍到其他医院.收取其他医疗单位的回扣 或提成。
3.有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及其恶劣,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当,时常引发医患冲突。许多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情况,医患环境现状令人堪忧。
4.有的医务人员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对于就诊病人不分情况就开出一大堆检查,做了检查才能开药,完全是“滥检查”。此外还有大处方、乱用药等过度医疗现象。
5.个别医疗单位对国家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不力,打“擦边球”,分解项目,自立收费,没有严格遵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医疗机构或少数医务人员身上,但影响较大,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患问的和谐发展,损害了医疗卫生队伍白衣 天使的神圣形象,进而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已成为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由医疗纠纷引发的医德医风问题的实例分析
案列:京华时报:首例非法移植肾脏案宣判,医院判赔72万元
5.医务人员的“利”与“义”关系失衡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医务人员攀比心增强,对医学的宗旨、目的认识不清,将一些商业原则过度的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导致了过度医疗等现象。个别医院或医务人员偏重追求经济利益,以致出现各种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逐渐淡漠,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有所蔓延。
6.社会环境影响,医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服务对象来自社会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因而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渗入。其中不乏社会上一些具有消极因素的价值观念,它们对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少数法纪观念和道德观念淡薄的医务人员思想发生错乱,错误地认为只有“一切向钱看”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导致医德医风的滑坡。
五.解决由医疗纠纷引发的医德医风问题的举措
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是摆在我们各级医疗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原因的探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医务人员要“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因此要让医务工作者时时刻刻牢记这一宗旨,并在医疗卫生活动中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针对思想政治宣传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笔者认为倡榜样示范法值得提倡。这些榜样既可以是古代的名医名家,宣传他们仁爱救人、忠于职守、刻苦钻研、谨慎负责的精神和高尚的医德情操,为我们后人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也可以是当代的全国各地和各单位的优秀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开展实效性、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卫生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
2.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了解患者疾苦针对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不良倾向,应该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社会实践教育。通过派送到农村或偏远山区医疗扶贫,派送到基层社区健康咨询义诊等活动,让广大医务工作者亲身了解患者的疾苦,增近与群众间的情感交流。使医务人员切身体会到高额的医疗费用对于普通老百姓是一副沉重的担子,还有多少贫困家庭看不起病、买不起药,从而使医务人员自觉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情操。
3.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是约束规范医护工作、搞好医德医风建设的保证。因此完善制度是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从源头上治理不正之风的重要举措。医德医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医院管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建立健 全医德医风建设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十分重要,它不仅使医院有章可循,而且使不正之风失去滋生的土壤。针对客观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一 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而规范的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物、管事。按照医德规范的内容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考评与评价,是检验一个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好坏的 重要标准。所以应将医德医风建设情况纳入全院医务人员考评范围,作为评优和晋职晋级的考核依据,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4.强化监督,确保制度落实监督医德医风是指对医德医风进行察看、督促、引导。医 院应利用纪委、监察、文明办等部门组成医德医风督查小组,设立办公室。利用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临床一线察看和引导,并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医德医风情况,督促医务人员对医德医风建设等相关制度进行落实。设立意见箱、意见簿、投诉电话、电子信箱等,随时接受广大患者的信访举报。此外还应院外拓展监督员的聘请范围和内容,请他们进行实地和民意调查,定期反馈意见。比如聘请以新闻、社区、人大代表等人员参加的社会监
第三篇:罕见异位甲状腺腺瘤误诊切除引发医疗纠纷的思考
【关键词】异位甲状腺;误诊;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o6)02—0088—0
2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异位甲状腺腺瘤术前诊断
为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后病理组织确诊为异位甲
状腺腺瘤,1年后由于患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从而引发
长
达5年之久的医疗纠纷案例。⋯
一、案情简介
患儿,女,7岁。于1998年3月9日因颈前区无痛
性包块半月余收入院。人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
好;颈部甲状软骨上缘表面可触及一直径约1.5 cm大
小圆形包块,质软,扪之呈囊性感,界限清楚.与表面
组织无粘连,基部有一蒂,活动度尚可,包块随吞咽运
动而活动,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人院诊断:甲状
舌管囊肿。经过常规术前检查(肝功能、表面抗原、心
电图、x线胸部透视、大小便常规、4项传染病检测及
出凝血时间)后,于3月12日进行“颈部包块切除
术”。手术暴露肿物,剪除与肿物相粘连的部分舌骨,长约0.8 cm,完整摘除包块,术中出血50 ml,切除组织
呈竖长条形,色暗红,大小约3 cm×1 cm×1 cm,标本
送病检.切口甲级一期愈合。病理报告:异位甲状腺腺
瘤(囊性)。出院数月之后,患儿出现咳嗽,伴低热,对
症治疗效果不佳,继而出现乏力、嗜睡、畏寒、食欲不
振及面部皮肤水肿等症状。次年即术后13个月,患儿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低下”。随后,其父母
陪同患儿来到医院复诊,以“甲状腺功能低下”收住
院。入院查体:面部轻度非凹陷性水肿,上下唇增厚,颈粗短,甲状软骨上方皮肤有一长约2.5 cm横行瘢
痕,甲状腺未触及,腹部及四肢皮肤干燥、发凉,唇红,指端轻度发绀。查甲状腺功能:t3<0.5 ngjml,t4<20 ng/
ml,tsh>68 mui,l。eet示:(1)甲状腺不显影;(2)未见
明显异位甲状腺影像。右碗部x线片示:仅见三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状骨、月骨共5块,提示:骨龄较
正常儿童发育迟缓。
住院期间经治医师擅自将病理切片借给患方到
外院会诊.原告得知切除正常甲状腺组织,而引发医
疗纠纷,起诉至医院(被告)所在地某市中级人民法
院,索赔金额达百万元之多。
二、鉴定及判决
(一)鉴定
1.市中级人民法院因医院的申请.委托省级医疗
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专家分析认为:该患
儿诊断为异位甲状腺腺瘤。由于该病在临床上极为罕
见.故发生误诊误治的情况实属在所难免。但医院在术后病检报告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完善相关
检查.并将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实告知患儿亲属。
【作者简介】张云宏(1970一),男,汉族,陕西澄城人,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医务部医疗科科长。te】:+86-991-499202
3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2期)
鉴定结论:未构成医疗事故,属严重差错。
2.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法医对患儿进行法医学鉴
定.被鉴定人的身体损害情况属四级伤残。
(二)两审终结
1.一审法院审理认为:(1)被告在切除甲状腺腺
瘤时一并将甲状腺切除,出院时未将甲状腺切除的事
实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方,致使患儿出现不良后果
而再次住院,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属于医疗差错,过
错行为与患儿目前的病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当承
担赔偿责任;(2)因患儿终生服药并接受治疗,故保留
今后诊疗及相关费用继续起诉的权利;(3)应当支付
患儿精神损失费,对其父母主张,无法律依据,不予支
持;(4)残疾生活补助费按四级伤残计算给付。共计
19.8万元。
被告不服.上诉至高级人民法院。上诉人(被告)
认为一审判决适用法律不当,认定事实有误,判决无
相关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其内容部分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超审限审理,程序违法。
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
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一审法院依法重新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
后认为:(1)被告在诊治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查和鉴
别诊断.从而造成诊断错误,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并施行手术切除,被告应对误诊过错行为造成的后果
承担民事责任;(2)原告终身替代治疗,按人均7o周岁计算,给付继续治疗费;(3)赔偿原告已支付的医疗
费(不含治
第四篇:一次意外惊喜引发的思考
一次意外惊喜引发的思考
一、背景
“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们努力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感觉到数学,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能把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相联系起来。
二、案例
这是一节《异分母加减》的练习课,我要求学生根据“1/2+2/3”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学生编的应用题有:(1)一批货物,甲运走了1/2吨,乙运走了2/3吨,他们一共运走了多少吨?(2)小红和小明一起扎花,小红扎了1/2朵,小明扎了2/3朵,他们一共扎了多少朵?„„等题,这时有很多同学举手要求发言,结合生活实际指出了第(2)题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哪些物体(事)能用分数表示,而哪些是不能用分数来表示。此时,学生个个都很兴奋,对自己的精彩发言都很满意,全都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于是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我现在要对第(1)题作一些小小改变,现在又该怎么解?“一批货物,甲运走了1/2,乙运走了2/3,他们一共运走了多少?”学生很快就列好了算式,并说出了结果。而且是很激动地说:“老师,这不是与刚才那道的解法一样吗?”我说:“是吗?请你们与刚才这一题比较,仔细地想一想,是否真的一样?这个问题能解决吗?”“一样的。这样解决是对的。”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这么认为。于是,我继续让学生比较、思考,结果还是认为没有错,整个教学将陷入僵局。正当我想进行提示时,我听到一声“老师,我知道。”一看是一个免强算得上是下偏上的学生,看到是他,我心里很不以为然,一个从来没有举手发过言的“差生”能知道什么?但对于一个好不容易举一次手的学生,我还是很不忍心打击他的积极性,就指名让他来回答。“老师,这样运的话,货物是不够的。”他的话给了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也犹如一记闷雷,让整个教室炸开了锅,“批斗”的话犹如海水一般涌向他。我调整了教学秩序后,亲切地问:“货物不够是什么意思?”“老师,我是这样想的:这批货物甲运走了1/2,那么就只剩下1/2了,而1/2是小于2/3的,所以乙不可能再运走2/3,就像1个苹果,一人吃掉了它的一半,另外一人最多只能吃到它的另外一半,而不可能吃到比一半多的苹果的道理是一样的;另外,1/2加2/3的和大于1,这批货物总量最多也只能是单位“1”,两人运走的总数不可能多于货物的总量,因此,这样运是不能运的。”此时的教室真是安静,同学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一个个都在用心聆听着。“你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真像个善言的分析家。”我由衷地表扬他,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从没有过的真诚。
三、反思
课后,我对这种“不合理”的课堂现象进行了反思。“请你们与刚才这一题比较,仔细地想一想,是否真的一样?这个问题能解决吗?”这个问题进行追问后,课堂教学险陷僵局,优秀学生没有一个人想到这道题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呢?反而是一个学困生出乎意料地说出了其中存在的茅盾,给了我一份惊喜呢?思之良久,我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思维定势束缚
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问题的具体分析和思考,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消极影响。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思维的片断性、具体性更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学生解答“一批货物,甲运走了1/2吨,乙运走了2/3吨,他们一共运走了多少吨?”之后,在大脑中形成了“部分+部分=整体”的固定解题模式,形成了思维定势,正是受到这种解题思路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解答“一批货物,甲运走了1/2,乙运走了2/3,他们一共运走了多少?”时,不能正确地用新思路和新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对题目的合理性缺失了怀疑的态度,失却了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防止因过早地下结论或简单地归纳总结解题经验和模式,而干扰了后继学习。
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减少思维定势所造成的阻碍。举例说明是破除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本例中的学生正是通过“两个人同吃一个苹果” 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个例子的诱导,使其他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才有了他们恍然大悟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使消极的思维定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并在这种消除和克服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同时,我们应利用具体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事后反思和分析的良好习惯。但这并不是说让学生对什么事都要持怀疑的态度,也绝不是让学生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没有根据地怀疑一切,而是让他们从小就形成一种“为什么”“对吗”“我认为应该是„„”的新的思维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脱节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学生把问题“格式化”在课堂上,这样问题就脱离了真实的生活,导致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落实,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一些典型的应用题和概念题等,在碰到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时,不能活学活用,不能用生活实际来分析题目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在现实中他们不可能会说出1/2个人,2/3朵花„„这些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到了解决问题时,他们就只顾及到解题的思路与解题模式,而不会考虑与现实是否相符。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题材,创设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精髓。
(三)缺乏人文关怀
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希望。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我们总习惯于关注那些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生,而对学困生总会听到一些刺耳的话语:“你总是拖班级的后腿!”“你真笨”„„很少对他们说“这个集体不能没有你”“我们的集体因你而精彩”„„更少顾及到这些 “学困生”的内心感受,使得他们的天空总是一片灰色。这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让学困生在机会面前享有平等权利。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予这些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习过程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你的回答太精彩了,真像个善言的分析家。”正是这一句话,触及到了这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他的心灵也随之像是一扇未开启的门在霎那间被打开了,内在的潜能瞬间被激活,使得他内心积蓄的力量得到了尽情的释放,让他拥有了一个足以让他自豪好一阵子的“壮举”,使他体验到了“我也行”。在这样的心理场中会促使他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定会事半功倍。作为教师,要以全面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发展的信心。因为只要给予鼓励的环境和成功的条件,每个人都会成为成功者,教师相信每个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
一切的一切,都只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想学、乐学、会学,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让学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最终实现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愿更多的惊喜出现在我们充满智慧、多元、和谐、民主的课堂上!
第五篇:陈红 从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
从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
犀浦外国语学校 陈红
一、迫切性
最近,我学习了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优化语文教学环节的课堂实践研究》一文,虽然它谈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但它给予我的启示、思考却是极大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篇文章分了前言(困惑、目标)、研究的过程与发现、阶段的共识与结论三部分,并附了课堂教学实录。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三部分,它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新授阅读课基本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整体感知——细致理解——综合提高”四个环节,体现了新语篇学习的“总——分——总”的思路。“课堂导入”环节包括知识联系、悬疑激趣两方面,“整体感知”环节包括自主阅读、教师范读、角色朗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五方面,“细致理解”环节包括词语欣赏、语意揣摩、替换比较三方面,“综合提高”环节包括故事复述、想象续写、角色扮演、交流心得、题眼征集五方面。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行之有效的策略:
1、设计统领全篇的问题链,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2、理解语篇学习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重点突出;
3、整合教学目标的三维度,使教学环节融通渗透;
4、做好时间分配的加减法,使教学环节经济时效。
从这一个课例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学语文如何有效并高效地解决教师课堂教学的步骤、方法,甚至效果,特别是对初次执教者意义更大,而且我也相信对于参与的教师也是一种挖掘并提高自己潜力、展示自己的过程,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情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师能不能借鉴呢?
仔细翻看《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一书,知道了从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中小学就开始广泛开展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21世纪伊始,课例研究已成为美国32个州不约而同地行动„„究其行为,皆认为有效的课例研究的作用是: 1.认真思考一个特定的内容领域、单元或课; 2.认真思考面向学生的长远目标; 3.研究最佳的、现成的课; 4.深入细致地研习教材; 5.渐进地培养教学能力; 6.持续地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7.逐步地提高课堂观察的能力。
美国教育研究者理查德·埃尔莫尔曾说:“闭门造车是进步的绊脚石。”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研究课为教师提供了建立重要知识、发现个人不足、关注学生的机会,那么我们也应该借鉴这样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成长空间。国内的教育改革也方兴未艾,一波又一波。看来,国际国内都需要一种适用有能快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教学模式,恰好课例研究有别于传统的教研活动,专题性突出,持续研究,能见证效果,形成成果。其“六步操作法”(确定研究专题、选择执教内容、带着目的观察、畅所欲言发现、着眼达成改进、理清主线观点)已被普遍采用。
另外,小学语文的课例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中学的研究已迫在眉睫,胡庆芳教授曾说:“以课例研究的方式提升教研品质、优化课堂教学,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研究进入的新阶段,是在追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懈探索过程中的新创举和新突破。”让我们一起眺望在郫县犀浦外国语学校的课例研究的开展吧!
二、关键性
那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呢? 首先要选题。
一般来讲,教师选择研究的专题时可从三个方面加以留意: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教学研究中的热点。比如说初中语文因才改了新教材,那么新进入的文章就可重点关注;怎样在新观念的冲击下对老课文的有效利用等,甚至自己上课时的困惑,都可以作为教师探究的话题。
其次要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开展。
1.同样内容随同一老师连续改进。让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的班级开展同一内容的教学,通过不断地改进,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同样内容随不同教师接力改进。让不同的教师执教同样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后获得满意的效果;
3.同样内容随不同教师异构比较。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执教,然后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形式多种多样,不一而止,关键的问题应是课堂效果的质量。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㈠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素质、素养的逐步养成为核心目标,以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模式、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学习目标为中心,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要引导,新旧知识有联系的要诱导,学生难以理解的要指导,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以让小组合作,帮助学习,总之,原则就是课堂上的每一个互动环节都要尽可能地涉及更多的学生,并通过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基本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互动交流的机会。
㈡教师能否机智适时地呈现知识。
能动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同样的没有知识呈现的课堂,也让人难以认同。优秀的教师通过对教授内容的通透理解及对学生的深刻洞察,能让知识在最佳时间呈现出来,信息损失最小,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变得最快捷,效果最好。
㈢教学流程是否顺畅。
教师在课堂上调控好节奏,使教学过程起伏有致,张弛有度,高潮迭起,跃动灵气,充满智慧。教学环节合理,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问题的过渡自然巧妙,因此有效的课堂一定是既有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又有环环相扣的逻辑性。
㈣教学目标达成与否。
教师课前基于对课程标准、文本及学生起点的分析,都会设计出要达成的目标,这自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指向作用,不恰当的教学计划必然导致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结果。为了避免这一点,就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水平、可能达到的认识高度、教学内容多否、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等,切实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㈤能否对学生的思维深度有积极影响。
课前教师的认真准备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甚至本学科领域内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其他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及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静态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动态生成信息资源。只有如胡庆芳教授所言“对静态的和动态的课堂知识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使一节课的教学信息倍增,精彩生成无数”。真正自然而真实的好课往往都是优秀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情景、精心创设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乃至将学生思维推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智慧的火花碰撞出人生的高度,对学生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最后也顺理成章地得出最核心的一条:
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教师或团队才是课例研究成功的真正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要注重专业修炼,源源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油,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使自己能更好地调控课堂,驾驭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才是最本质的成功。
三、愿景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人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我相信犀浦外国语学校在学校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经济支撑下,团结、好学、创新的犀浦外国语教师群策群力,不仅能授人以渔,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学生——有位哲人说,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就让我们甘当绿叶吧,勇敢地担起自己的责任。
而且在时代的大潮中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斗志、热爱思考的精神,犀浦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会大显身手,成为课堂的研究者,大胆开拓,积极创新,争作时代的弄潮儿。精彩属于奋斗的人们!
如此犀浦外国语学校将强手如云,学校的事业也将谱写新篇章,“至善至美的境地”将逐步变成现实,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书籍: 《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胡庆芳 《课堂教学技能拓展》许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