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舟子、韩寒事件”看当今中国的丑闻营销

时间:2019-05-12 11: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方舟子、韩寒事件”看当今中国的丑闻营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方舟子、韩寒事件”看当今中国的丑闻营销》。

第一篇:从“方舟子、韩寒事件”看当今中国的丑闻营销

从“方舟子、韩寒事件”看当今中国的丑闻营销

2012/2/

1最近网络最火的莫过于“方舟子、韩寒事件”,该事件号称是2011-2012跨年度事件,从春节前的麦田怀疑韩寒所作作品为他人代笔,到后来的方舟子因此举起打假大旗,韩寒、方舟子大打口水仗互掐,“韩寒作品疑似代笔事件”火极一时。

这么多人围着“韩寒作品疑似代笔”事件,大吐口水,实在是全民狂欢。哥向来是喜欢热闹的,也出来发表几句薄论。

第一,韩寒是否是代笔。其实不管怎么说,都能找到代笔的证据。无论哪一个作家写的文

章,都可以找到不是他写的理由(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即使他有亲笔所作的手稿,也可以认为是抄。----后来韩寒提出提交法院裁定,拿技术判定所作手稿是否出自他笔迹,方舟子居然说,有可能当时叫他人代笔时,自己就重抄了一份(笔迹很工整)。无论怎么说,都有各自的道理是不是,难道事实就是如此经不起逻辑的和推敲?

第二,在未认定韩寒作品就是代笔之前,方舟子是否有权信誓旦旦地在媒体上(微博也是

媒体)说,韩寒作品疑似代笔呢?如果方舟子打假打到好人了,造成的恶劣影响方先生能否自行承担呢?如果不需要负任何不良影响的责任,那么是不是身为名人,就可以随便造谣,随便诋毁任何自己不喜欢的产品、人呢?

第三,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造谣成本是非常低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丑闻

是很容易传播的。坏消息造成的恶劣影响,远比好消息来得广泛。从南方的个别橘子有虫子,造成大量橘子滞销事件,就要可以看出来。更多的事例:三鹿奶粉,霸王防脱洗发露事件,富士康员工十连跳事件。

其实,在本文中,作者不想过多讨论“韩寒作品疑似代笔”事件。而是由此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希望能抛砖引玉。

其实,本文最重要的观点前面已经提出了,那就是“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造谣成本极低,中国乃至地球村都进入了一个丑闻营销时代”。

何谓丑闻营销呢?那就是通过负面事件,在互联网上获取海量网民的关注,从而形成热点新闻,制造热点事件,最终形成全民关注,全民狂欢。那么营销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

列举下近几年的丑闻营销经典案例。

一、闫凤娇,2010年参加《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终因“不雅照”出名。现在已经进入娱乐圈。

二、兽兽门,号称“中国第一女车模”的翟凌,于2010年1月初在网络爆出四段翟凌的性爱视频,“兽兽”翟凌因此红极网络。

三、凤姐,真实姓名罗玉凤,2009年因凤姐语录的雷人言论在网络上走红。经典语录:“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我现在都是看社会人文类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凤姐这人物比较传奇,前段时间在美国因恐怖言论或将被遣返中国。换言说,她拿到了美国绿卡,去

了美国,混得很不错啊。

四、芙蓉姐姐,原名史恒侠,2003年底由于网络拍客将其照片上传到水木清华、北大未名

和MOP网站上,成为了网络上人气火爆的红人,被称呼为芙蓉姐姐。成为最为有名,火的时间最长的一位网络女红人。

五、干露露母女,2011年因点石拍客上传其 “干露露母女浴室征婚门”而火极一时。

六、陈冠希与嫩模谢芷蕙激情艳照门。2011年的嫩模事件,女主角谢芷蕙无疑是大受网民关注。小小年纪的她借“嫩模门事件”火了一把,因此成为了该事件的最大受益人。

七、郭美美。2011年6月20以“红十字商会”经理的身份炫富,因此火极互联网。她的红的同时,红十字会就悲剧了。结果社会捐款屡创新低。所说她现在要混娱乐圈了。

现在,XX门、YY事件,真是越来越多了。什么裸照、艳照、走光照。似乎已经快到了每天都要发生的地步。明星如此之少,而想成为明星的普通人、想保持名气的无名明星如此之多。以致于“丑闻营销”越作越火。哪一天,明星都要借着“丑闻”上位的时候,是否是互联网时代的悲剧呢?

“丑闻营销”,其实还可以做更多。如360与金山的互掐,甚至发展至后来的3Q大战。互爆对方的丑闻,一方面可以打击竞争对手,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网民关注,赢得名气。360公司、方舟子先生无疑是这一方面的行家,也是“丑闻营销”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依此看来,网络营销,绝不是我们眼里的那么简单。这不单是正面消息的传播,甚至负面的丑闻,都可以成为营销的有力手段。当然,玩“丑闻营销”,还是小心为慎,要不引火自焚可就不好了。

第二篇:2014.6.4从韩寒《后会无期》看品牌营销思维(范文模版)

从韩寒《后会无期》看品牌营销思维

"来自上海乡下的赛车手韩寒最后扫了一眼粗剪的毛片,最终还是点击了上传的按钮。这位在发布会现场被记者称作郭敬明而即刻小四附体的国民岳父此时并不知道,24小时之后,他的这一次上传将创造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诸多纪录。

韩寒发布的这部只有短短一分钟的预告片,仅在优酷一个平台,24小时内被疯狂点击370万人次。在数据不作假的第三方视频平台上,这也是截止目前中国电影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一部预告片。

在如此声势浩大的宣传里,我们是不是不难看出“韩寒”他自己就是一个响亮的品牌。所以它的作品会受到数万人的追捧和热爱。

从《后会无期》2月14日开机到5月26日杀青,韩导隔三差五晒各种东西啊。●晒动物(猫、狗、鹅、兔子)

转发点评最高的微博:电影拍摄期间难得的一β空闲。朋友送了一只鹅给家人吃,但我还是决定把它养起来。

●晒亲朋(爷爷、表妹、车友、女儿、发小)转发点评最高的微博:她(韩寒女儿小野)说,爸爸你工作辛苦了,我给你烤了一块面包,涂了◇酱,还帮你吃掉了,不用谢„„

●晒自己(工作照、童年照、作文照、证件照)

转发点评最高的微博:妈妈,你再喜欢女孩子也不能把我打扮成这样啊!●晒风景(各种树、松果、马路)

转发点评最高的微博:遇见友人,他说他总结出了过好这一生的两个要点,第一点是一定要幸福,第二点是一定不能让别人觉得你很幸福。我不评价。●晒演员(主演客串全都有)

转发点评最高的微博:《后会无期》,欢迎你,@钟汉良综合这一路的分享和时刻与广大粉丝互动爆料,无疑是为最终的作品做好的铺垫和吸引真眼球。

济南微盟也体会出:最强大的社会化营销,一定不是从社会化平台制造出来的,而是必须要通过事件,引起强大的口碑,导致“现象”的形成。想一想海港城的黄鸭子、A&F的壮男秀、可口可乐的呢称瓶,大家就会明白了。

第三篇: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看待韩寒与方舟子2012之争

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看待韩寒与方舟子2012之争

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意味着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此处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讨论韩寒与方舟子2012之争,主要是以其文学创造过程为重点。

文学批评既然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的评价对象,就必然要从中寻求、发现、总结这种作品的生产经验和创造规律,这种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联系起来考察。

方舟子质疑韩寒少年时的两篇文章是他人写的,理由是“不可能”、“我觉得”、“我猜测”。虽然都是主观臆断,但他的出发点正是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文学所表现的生活不可能完全脱离作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作家个人经历。作者的作品往往有着这些属于文化背景、生活经验方面的东西所影响的痕迹。方舟子认为韩寒没有相关的生活经历,无从写出相应的内容,正由于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从而赢得众多支持的人群,但是,方舟子质疑韩寒创作与其生活细节存在有诸多不可能的方面,实际上是以科学的真切标准来质疑文学的虚构性,也之所以引起另一部分众多网民“倒方”的声音。方舟子及其追随者相当执拗地认为,作家的生活应该跟其作品百分之百对应,如果中间有出入,那就是作家在撒谎,就是作家的原创性有问题,就是作家使用了代笔,然而,文学创作允许虚构,作家的生活经历并非必须和作品中的世界完全划等号,文学毕竟不是科学,无须侧重于求真,它可以侧重求美,为了达到文学的表达效果,甚至相悖于一般常识都是允许的。简单的说,方舟子就是以文学批评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的考证,并迫使韩寒自己举证来表明清白。所以,方舟子与韩寒以及众网友之争,也就是代笔这一件事本身就不是文学鉴赏,而是对事情真相的探索,两派之争的重心并不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实质,而在于法庭证据。众多参与者甚至都没有读过韩寒的作品内容,只在两个阵营的发言中凭着自己的判断和喜好来划分自己所属的派别。所以这只是一场以文学作品为理由而非真正内容的争论罢了。

第四篇:从韩寒作品看80后的心理状态

从韩寒作品看80后的心理状态

一、关于韩寒的介绍、教育

二、从韩寒作品分析社会现实

三、从作品中人物、语言分析内心活动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韩寒作品分析,从中体会韩寒心理特征及从韩寒作品中所映射出的80后心理。韩寒作为一个80后,本应在校为学,但却毅然退学踏入社会。当今的许多80后同样有着韩寒一般的让人无法捉摸的“叛逆”心理。他们自我、厌学、抱怨社会、渴望有自己的新天地、个性张扬。而这一却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跟当今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韩寒

教育(家庭、学校、社会)

80后心理

当今社会,韩寒式的80后不为少见,但他们并非异类,或许可以叫做另类。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理想抱负,那么,他们究竟是一群怎样的青年,有着怎样的心理?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他们?他们身上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为了能深刻客观的了解他们,在此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探讨。

一、关于韩寒的介绍、教育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青年作家,赛车手。上海人,老家上海金山区亭林镇。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和家人有密切关系,其父 亲同样爱好文学对他进行早期的启蒙教育,发现其文学潜质。

1999年在上海“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等七所大学联合举办的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全国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作为一名高一学生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2000年,他再次参赛,《穿着棉袄洗澡》获得二等奖;2000年4月由于成绩不合格办理了休学手续,同年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200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零下一度》,同年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2002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精选文集《毒》,2004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说《长安乱》,2006年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一座城池》,2007年由二十一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光荣日》,2009年1月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长篇小说《他的国》。同时他的赛车也取得优异成绩。

上海松江二中的高中生韩寒是一个小有成就的文学少年,然而其他课程几乎都不及格。他毅然退学,引起了社会对所谓“韩寒现象”的讨论。很多教育者认为,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韩寒如果能完成高中学业,再发展自己的特长似乎更为合理。眼观社会一般而言是这样的。然而,换一个角度,如果韩寒从小各科成绩都比较优秀,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小子,毕业后成了一名人民教师。那么哪怕他从教四十年恐怕也不会引起人们议论,因为这正是普遍的社会现实。这一现象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韩寒现象”所显现的,是当今学校教育中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统一规范学生标准与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之间的激烈冲突。我国现今的现代学校教育,必需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培养目标、质量标准才能应对大规模的学生;然而,学生是活的,世界上没有一个相同的人。因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正如韩寒所说:“现在教育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洗澡”。这正是学校教育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我们的学校教育无疑应当更为灵活、开放和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韩寒现象”促使我们深思:究竟应当提倡“全面发展”还是鼓励“个性发展”?对此,人们也有过反思,50年代和80年代,教育界曾两次就“全面发展”方针展讨论过。早期的讨论,认为学校教育中存在将“全面发展”误解为“平均发展”的问题。“平均发展”的要求强调集体,妨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全面发展”这样一个美好的最高理想、终极目标作为指导学校工作的方针,由于过于高远占不可及,它走向为“平均发展”,恐怕不是偶然的。人无完人,才无全才。韩寒曾说过:“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社会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基本都是专长于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中这种全面发展,对有专长人才而言,是会损害其个性和创造性的;对众多“偏科”或有特殊才能的人而言,则阻断了他们的成才之路。“数理化语文英语全很好,音乐体育计算机都零分,连开机都不会,我还是一个优等生。但如果我音乐体育计算机好得让人发指,葡萄牙语说得跟母语 似的,但是数学英语和化学全不及格,我也是个差生。”韩寒的这话是否反映的就是这么一种教育现象。相反,在体育、艺术领域,“特长突出”、“片面发展”这样的标准是被接受和承认的。就现实来看我国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比其他学科的教育更有成效,这 是否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此看来,提倡“个性发展”可能是个更为恰当、更有现实针对性的提法。这不仅因为“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为重要的是他尊重、重视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鼓励个性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同时,鼓励个性发展,适合于每一类每一个学生,像韩寒那样的、奇才、怪才会被社会认可接纳,见怪不怪,得到恰当的教育和自我发展。如此可见韩寒及韩寒一般的80后,他们并非愤世嫉俗,让人不可理喻。他们只不过选择了异于常人的思想道路想让自己“发光”而已,是个性的张扬自我展现,“不拘一格”不再是口号已成为实际。“我是一块上海大金子,我会让很多人反思自己。”这样的话不是狂妄,或许可以称为贴近现实的“豪言壮语”。

二、从韩寒作品分析社会现实

韩寒作品语言幽默也不乏尖刻偏执,而他这样的表达并非挑衅抱怨。一个作家在其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及观点不是为了贬低别人也并非为了引起世人关注而以此成名,只不过是用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和宣泄内心的苦闷。在他的小说中,值得称道的不是作品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塑造,而是他文章中的语言和不避世俗的直言不讳。作品中不乏充满智慧的调侃与讽刺,“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部分前辈 们应该认真写点东西,别非黄既暴,其实内心比年轻人还骚动,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这样的言语让人初听起来似乎是没什么道德素养的,而仔细一想,能这样直言不讳的揭示社会现实的社会上恐怕也不多见,当今社会就是因为有太多的“规矩”才弄得好多人不敢说真话。如韩寒语:“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这幽默的话语中即看出了韩寒用语的调侃,也体会到了作为80后的他对社会上的此种现象是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同时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我们当今社会的一部分人是否就是如此,作为80后的青年并不是狂妄,只不过是更自我’。应该更为客观的认识他们。就他已经出版的几本书来看,作品中的主人翁形象并没有较为突出的,但却反映了不少社会现象,《三重门》中的林雨翔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形象,对青春期感情的萌动,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却不敢也不会表达出来。对此进行剖析,这也正是作为80后的我们这一群人内心的苦闷,青春期感情的萌动作为我们自身而言是生理上的,而作为父母老师看来则视为不好好学习,让人觉得他们有种“存天理,灭人欲”的味道。这一矛盾的解决的当以否直接关系到80后这一群人的心理状态,是顺其自然还是进行反叛内心的抵触也许就由此开始。韩寒的这一作品正是用一个叛逆的眼光审视同年人,审视学校和社会。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 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叛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自己做错事后,很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教育方式让子女感到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不当,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孩子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很少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很好的成长。因此,作为子女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另外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探讨,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三、从作品中人物、语言分析内心活动

小说《长安乱》里面的人物很荒诞可笑。但语言可堪称经典,其中不乏许多睿智的语句:“迟早的事情永远是早的比迟的好,因为倘若事情是迟早的,事情带来的结果也是迟早的,一切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不早点发生”;“整整半年不下雨,已经是奇迹,终于下雨了,居然下了半年雨,一直。”但这样睿智的语言却与他的一些说辞发生了冲突。【通稿2003】“教师的问题”中,对于教师韩寒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小学的教师水平往往是比较低的。教师本来就是一个由低能力学校培训出来的人”。“在师范里又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特长,又不想去当兵,嫌失业太难听的人选择了做教师。所以可想教师的本事能有多大”。这样的言语过于狂妄,试想,韩寒如果没经过那几年的初级教育,又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他这样的心理对教师是大不敬,是应该否定的。现今的教育的确存在问题,但这不足以说明教师的无能,这一心理的产生只是受到局部不良教育的影响而来的,而今的80后他们正是个性张扬的阶段,有很重的抵触情绪,他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对自己却很放纵,同时他们的模仿性也很强,这也正是“韩寒现象”凸显的原因。综合他的其它作品来看,作品中大部分人物都是些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和在校不好好学习的“坏学生” 在社会上挣扎的形象,《一座城池》以及《光荣日》里的人物都是这样的。如:“我”、“健叔”、“王超”这些人物没什么鲜明的形象,但他们身上从始至终都体现这两个字“不羁”,这不羁的性格同时也是80后中所共有的。他们希望有属于自己的天地,不想受到别人的干涉,自我主见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语言,我认为他的作品优秀的地方是他语言组织能力很强,韩寒也在一些评论上说,在20年内没有人能够在语言方面超越《三重门》。虽然这样的话有些狂傲的本色,但就事论事来说又不会是一句空话。在此我从语言方面来剖析他的创作个性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心理。首先,我们来看他作品中的幽默和丰富的比喻,他从两种看似没任何联系的事物中找共同点。“马德保身高一米八五,人又瘦,站着让人担心会散架,天生一块写散文的料。”一个人瘦这并非典型,而他却将这一特征与散文联系起来了,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在他的巧妙比喻下变得栩栩如生,这个人物外在形象一下子变得明朗了。他的比喻虽有些夸张,但很贴切。“最近整理出散文集书稿,寄出去后梦想更是鼓胀得像怀胎十月的女人肚子,理想中的书也呼之欲出。”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写,梦想与十月怀胎的女人鼓胀着的肚子,让人很难相提并论。可是他将梦想看得很高,同时与怀胎十月的肚子相论,二者都寄很高的希望。由此来看二者相比较并不让人觉得荒谬。同时看出他的思维活跃及异于常人思维之处,这正是作为80后这一群青年所特有的,用他们 的话讲这叫“个性”。这也许就是真正的80后,不走寻常路、敢于尝试,秀出不一样的自我。另一方面,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在不经意间记录了现实中很细微的小情节并加以讽刺揭露,这细小的情节却能让人们看到社会,看到矛盾,让人深思熟虑。作品中“这小子现在攻读环境保护,常常对我说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说到动情之处,润润口地上吐口痰继续说,当然,理论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了。”这细微之处也正让人看到了当今社会上的丑态,语言和行动总是不能合一。他观察入微对这么一类“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进行了不露声色的批判和揭露。从这些方面来看,他们对身边的事有着自己的看法见解,只不过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这也正是他们特有的心理。

有人说80后的青年不关心社会,这话是有偏见的,关心的含义是什么?绝不是把“社会”二字放到嘴边唠叨。我认为他们不仅关注而且有着自己的看法。对有些社会现象他们不满,但由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他们抱怨,希望引起注意,但绝非冷眼旁观,看热闹。韩寒作品中对社会现象有这样的描述:“这镇上的机关工作人员干什么事都慢,惟一可以引以自豪的是下班跑得快。五点半的铃仿佛是空袭警报,可以让整机关浩浩荡荡的人在十分钟里撤退干净”这有些夸张,却很形象,有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上班就是等着下班。这里用了一个词“浩浩荡荡”来形容机关人员庞大,但真正工作的却没几个,社会的弊病,在这样的语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些看到的是一群没有束缚的,不再是无奈的青年,有的只是花季年龄的率真,一种叛逆的自傲。【参考文献】

①《三重门》;韩寒著;中国作家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②《零下一度》;韩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像少年啦飞驰》;韩寒著;中国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④ 《毒》;韩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⑤《长安乱》;韩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⑥《一座城池》;韩寒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 ⑦《光荣日》;韩寒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年版 ⑧《他的国》;韩寒著;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

第五篇:从泰坦尼克号看企业营销

从泰坦尼克号看企业营销

我建议各位去看一看最近热映的3D版电影《泰坦尼克号》,我看后的感觉是:这是一部MBA的经典教材。

1.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从英国英格兰南部港口南安普顿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泰坦尼克号当时被公认为是航海技术史上的里程碑,一些专家认为其“根本不可能沉没”,却于4月15日沉入大西洋。如今一百年过去了,人们已不能记住船长是谁,也不记得这艘巨轮是谁制造的,却记住了“泰坦尼克”这艘油轮的名字,这证明了品牌的力量。正如我们今天的企业,你可能不知道麦当劳、可口可乐是谁发明的,企业家是谁,但你会记住这些品牌。

2.电影主要讲述一位穷困潦倒的画家和待嫁的女主人他们之间的浪漫爱情,但电影的结局却是这样的:一个白富美与一个高富帅乘船渡蜜月旅游,中途遇到一个屌丝。该屌丝以画像为由脱掉白富美衣服,并成功引诱到车震。后翻船,白富美和高富帅脱逃,屌丝沉入大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挖人墙角充当第三者是没有好下场的。当今的中国企业家缺少行业专注精神,温州、鄂尔多斯的企业家卷入民间借贷就说明,实业家不要进入金融领域充当陌生领域的第三者。

3.根据保留下来的乘客记录和一些学者的计算,当时“泰坦尼克号”头等舱有乘客319人,200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63%,二等舱有乘客269人,117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43%;三等舱有乘客699人,172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25%。为什么头等舱幸存率会更高?因为救生艇多数集中在最上层的头等舱。可见,企业一定要争上游,竞争力排名越靠前的企业存活率越高,2008年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几乎所有的乳业巨头均被测出三聚氰胺,但结果是排名在伊力、蒙牛、光明之后的三鹿倒下,因为三鹿没有登上头等舱的船票。

4.一组更有趣的数字显示,泰坦尼克号生存比例妇女74.4%,儿童52.3%,男人20%,说明女人和孩子生存概率比男子高,启发我们中国企业家要想成就百年品牌就要把生意对准女人和孩子。犹太人的生意经也是这么说的。

5.在“泰坦尼克号”里,莱昂纳多对露丝说:“如果你跳下去,我就跟着跳下去。”10年后,在“盗梦空间”里,莱昂纳多对梅尔说:“如果你跳下去,我是不会跟着你一起跳的。”这说明,男人成熟后,就不会再相信爱情这回事儿了。经营企业也是这个道理,企业初创时相信直觉,这时企业家的直觉判断很重要,当企业经营到一定规模时,团队的力量与科学管理变得更重要。

6.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之前,船长曾接到两次附近有冰山的电报警告,而船长更相信“根本不可能沉没”的专家判断,这么大的巨无霸比小船更容易抗风险。事实上企业规模越大,风险越大。很多企业并不是在创业期失败的,而是企业规模发展成巨无霸时撞上了冰山…海尔张瑞敏先生“如履薄冰”的感悟本是一个大船长应有的心态。企业越大,预警系统应越健全,“船长”更应该小心。

7.电影中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是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即船长把剩下的三台引擎全部发动起来,使巨轮全速前进,为的是提前赶到纽约获得史上最快速的

荣誉。然而,速度和风险成正比,速度越快风险越大,为什么今年两会把中国的GDP增速降低到7.5%,控制欲望,控制速度,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是电影给我们企业家带来的启发。

8.回顾沉船前电影中那紧张的一刻:从发现冰山到船头撞击冰山只经过短短的37秒,这期间的决定是:所有引擎减速!左满舵!三号螺旋桨倒车!“而事后被许多航海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它让冰山把所有右侧撞伤,以至于无法修复。假设所有引擎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这样泰坦尼克只会船头受损,不会下沉。在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上,我们经营企业时发现,遇上重大危机事件时,不要闪躲,不要回避,不要向公众隐瞒,而是勇于担当,坦诚面对,直面现实。

9.14年前这部电影进入中国时创造了3.6亿人民币票房的神话。如今世易时移,一部电影,简单而又熟悉的故事,再次借助3D技术重新杀回影院,其票房号召力依然强大,为什么?因为人们不是来看电影的故事情节,而是来缅怀爱情的。这对我们的产品营销有启发,我们销售的不应该是产品本身,而是附加在产品上的文化、心理和感情,正如哈根达斯卖的不是冰激凌,而是“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

10.这部电影中的爱情故事仔细分析起来可以说漏洞百出,如露丝为什么要跳海自杀?莱昂纳多是怎样在露丝跳海自杀前从三等舱跑到头等舱的?难道英国人的管理如此疏漏?露丝的未婚夫为什么在沉船时刻返回去找露丝?露丝上了小船却还可以跳上来。稍有航海常识和生活理智的人都不认同这种逻辑,但影院的观众相信了,观众相信爱情本身,而不论这种爱情是否合理,是否附合道德伦理。它告诉我们企业家,企业文化多么重要,让员工相信它比它本身是否真实是否合理更为重要。

毕竟,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卖的不是陈年故事,它卖的是梦,卖的是明知不可信却要有人信的梦。真正伟大的企业卖的不也是梦吗?

下载从“方舟子、韩寒事件”看当今中国的丑闻营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方舟子、韩寒事件”看当今中国的丑闻营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理赔看寿险营销

    从理赔看寿险营销从理赔看寿险营销山东分公司核保核赔部岳书锋国际寿险行销研究协会(即limra)在寿险行销行为准则中写到:“保险是一个服务、销售、再服务的行业。”我们知道,寿......

    从酒水营销看广告

    从酒水营销看广告 正知正行(北京)品牌管理咨询 酒水市场竞争的激烈,不仅表现在渠道层面,从广告投放上也可见一斑,作为营销人员,尽管我们不可能深入到每一个竞争对手的企业去了详细......

    从霸王危机事件看危机公关

    从霸王危机事件看危机公关 一、 事件背景 事件主角:霸王、发生时间:2010年7月、危机根源:媒体报道、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短短二三天时间,霸王经历了企业最惊险生死劫。 20......

    从危机事件看品牌管理

    从危机事件看品牌管理骆慧敏2011-6-14“危机事件”,对许多企业来说,是躲都来不及的“烫手山芋”,而对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岩土院”)来说,却因为“......

    透过“王老吉”看中国企业事件营销

    透过“王老吉”看中国企业事件营销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的光靠广告、促销活动和人员推广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现代高速发展的需要。日益受到企业重视的一......

    从“丰田事件”看广告与传媒业

    从“丰田事件”看广告与传媒业 《汽车之友》第12期杂志刊登了这样两则广告:一辆丰田“霸道”汽车和两头石狮,一头石狮呈俯首状,另一头石狮作敬礼状,广告语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

    从利比亚事件看资本主义的本质[推荐]

    从利比亚事件看资本主义的本质 关于利比亚事件,我想谈谈自己的见解方面来谈谈。 这一场战争从本质上来看,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

    从SK-II事件看宝洁危机公关

    从SK-II事件看宝洁危机公关 发布时间:2006-10-30 12:53:00 点击:1714 从某种角度上说,SK-II事件的起因与背景几乎与不久前的KFC苏丹红**如出一辙:同样的归属国、同样的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