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以工代赈生态总结
闻喜县2010年以工代赈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工作
总结
市发改委:
近年来,闻喜县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支持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就我县2010年以工代赈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情况汇报如下:
一、闻喜县基本情况
闻喜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北麓、运城盆地北端,全县共13个乡镇(2001年撤并乡镇),343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全县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境内有三山(中条山、稷王山、紫金山),两垣(北垣、后宫垣),两条川(涑水川、美良川),三条丘岭(峨嵋岭、鸣条岗、中条山前沿)插中间;在两垣三丘岭区3688个磨盘岭星罗棋布,2600多条沟壑纵横交错。总国土面积1166.9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18.8平方公里,占26.9%,高垣地137.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7%;丘岭沟壑地5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3%;河谷
平川地2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8.1%。特殊的地形造成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的以工代赈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部分地区的生产与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的农村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项目具体情况
2009年及2010年我县被市发改委确定的以工代赈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涉及郭家庄镇。郭家庄镇位于闻喜县城以西20km处的峨嵋岭前沿,属干旱丘陵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没有任何企业,经济来源主要为农作物,农民人均收入为2100元。但项目区的几个村庄,位于峨嵋岭沟沿内,是闻喜县城的贫困区,人均收入仅为1000元左右。
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立足长远,注重实效,高效利用”的原则,并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接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新时期保护生态的思想,通过经济林、生态防护林建设、修筑淤地坝、铺设输水管道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
发挥土地生产潜力,进一步控制水土面积的流失,改善区域生态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2009年以工代赈项目进展情况
2009年被省发改委以工代赈办立项并确定的项目闻喜县涑水河柏林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区位于郭家庄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栽植3000亩经济林,生态林6000亩,种草4000亩;修筑生产坝6座,谷坊17座,新增沟坝地100亩,深机井1眼。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其中申请省煤炭资金400万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坝地100亩,年可获利3.2万元。打井1眼,年可获利3.7万元;栽植经济林3000亩,可获利351万元;种草4000亩,可获利64万元。该项目目前已于3月份开始实施。截止目前,已完成栽植以杨树为主的生态林6000亩,以山楂和甜柿为主的经济林3000亩,其它大面积的生态林、经济林栽植工程已栽植到位。现已完成一眼机井工作,生产坝、谷坊、沟坝地等均以完工。
(二)2010年以工代赈项目进展情况
2010年被省发改委以工代赈办立项并确定的项目是闻喜县郭家庄镇涑水河堆后沟流域以工代赈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主要涉及堆后、坑东、西川、张樊、小堆后、七里坡共6个行政村,1895户,总人口8076人,其中农业人口7955人,农村劳动力4162人,共有耕地31119亩。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工程措施:修筑小型淤地坝2座,生产坝4座,谷坊23座,蓄水池4座,铺设管道3500米,打机井1眼,购置加压泵2台。生物措施:栽植经济林2200亩,生态防护林4000亩。项目完成后,堆后沟流域项目建成后可新增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新增生态防护林4000亩,经济林2200亩,可获利351万元。该项目目前已于3月份开始实施。截止目前,已完成栽植以杨树为主的生态林亩,以山楂为主的经济林亩。现已完成机井位工作,已联系好井队,近期将开工。其它大面积的生态林、经济林栽植工程已规划到位,将于今冬明春完成。生产坝、谷坊等正在加紧设计,初步定于冬闲季节予以实施。
以工代赈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不仅充分调节了区域的小气候,改善了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果品,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区域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条件,使项目区达到了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达到了和谐稳定的目的。在林果增产的同时,还可带动运输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当地群众早日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项目管理情况
为加强对该工程建设的领导,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工代赈建设工程项目领导组”,成员由有关单位一把手组成,领导组下设物供组、财务组、施工组和质检组,每个组任务明确,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发改局依据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要求负责对项目监督管理,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协调解决受益区农民投工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乡农科站主要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同时领导组还要定时监督检查工程建设进度和施工质量,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度,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工程建设进行 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
以工代赈项目有顾赈兼工、落实农民劳务报酬的特点。积极落实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是党和政府为贫困地区农民能够增加经济收入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
安排项目区各村的贫困农民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完成管道开挖、道路施工、植树造林及部分材料的运输等任务。发放劳务报酬时做到公开公正,并造册登记,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切实将农民投工所获得的报酬按时足额的发放到农民手中。
技术管理方面专门安排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咨询、培训、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严把技术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县发展和改革局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督管理,加强后期指导工作,严把工程建设的质量关和设备材料购置关,实行阳光作业,避免暗箱操作行为,以使工程能够保质保量按期圆满完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巩固治理成果,提高治理质量,加大管护力度,完善治理措施,使群众得实惠,让群众确确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支持。
二O一0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二篇:浮山县以工代赈生态扶贫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报告
浮发改字(2011)109号
浮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2012年实施程村河流域以工代赈生态
扶贫建设项目的请示
市发改委:
我县属于省定贫困县。按照省、市发改委的统一安排,自2008年开始实施以工代赈扶贫项目。两年多来,先后实
施完成寨圪塔乡山交河流域和米家垣乡滑家河流域以工代赈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明显生态效益。流域治理总面积21.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655.83万元,其中,省煤炭资金56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95.83万元。
按照集中连片、梯次推进的原则,我县拟于2012年实施响水河镇程村河流域以工代赈生态扶贫建设项目。该流域属于汾河支流,属于2011年实施完成的滑家河流域连片工程,涉及响水河镇的程村、辛庄、孔都、史家坡、赵家坡5个村委会。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栽植生态防护林6000亩、经济林1000亩、建中型淤地坝1座、建小型淤地坝7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8.3km。项目总投资325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28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5万元。项目建成后,新增淤地面积100亩,按亩增收700元计,年增收7万元,经济林按亩增收900元计,可新增90万元。恳请将该项目列入全省以工代赈生态扶贫建设项目。
特此请示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2
第三篇:以工代赈自查
关于XX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
根据发改委投资计划,该项目是201X年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总投资X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X万元;省级投资X万元;市级投资X万元;县级投资X万元;其他投资X万元。开工和建成年份201X-201X年。如是续建项目,写明分下达投资计划情况。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前期情况
(一)审批情况
该项目于201X年X月X日,由X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文号),规模……;建设内容……;总投资X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类投资组成);批准工期……。与投资计划相比,不同的地方是……。
该项目于201X年X月X日,由X部门批复实施方案(文号),与可研批复比,不同的地方是……。
第四篇: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当地贫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第三条 以工代赈投入分为实物投入和资金投入。实物投入以实物折资形式核算。国家以工代赈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预算内扶贫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各级以工代赈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以工代赈投入重点投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兼顾连片特困地区之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明确的其他贫困地区,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其他有关地区的以工代赈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安排。
第五条 以工代赈重点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包括基本农田、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含独立桥涵)、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片区综合开发,以及根据国家要求安排的其他工程。
第六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公室,下同)是以工代赈的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以工代赈工作的具体管理职责。[2] 第二章 规划计划管理
第七条 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应与国家及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同步编制实施,是编制以工代赈计划的基本依据。规划内容包括发展背景、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区域、建设任务、资金筹措、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本级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报上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规划实施过程中,各地可适时进行中期调整。
第九条 编制以工代赈计划,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扶贫方针政策为指导,以以工代赈建设规划为依据,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十条 以工代赈计划分为中央财政预算内计划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可分专项或分安排。基本内容包括政策要求、建设规模、建设时限、投资规模及构成、建设内容和劳务报酬等。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主要安排连片特困地区跨行政区、示范带动作用强、具备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扶贫项目。
第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对下级发展改革部门编报的以工代赈建议计划进行审核后,负责汇总编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兵团,下同)以工代赈建议计划草案,并于规定时间内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议计划草案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类别、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建设时限、投资规模及构成、建设内容和劳务报酬等。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根据各省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等因素及受灾、地方投资安排、计划执行等情况,结合建议计划草案,编制下达国家以工代赈计划。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自收到国家以工代赈计划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本省以工代赈计划按照项目分解下达,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专项以工代赈规划和计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另行安排。
第十三条 以工代赈计划下达后,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当根据审批权限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并报上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2]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依据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建立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列入以工代赈建议计划的项目,原则上在以工代赈项目库中选择,并优先安排深度贫困乡村的项目和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减贫效果好的项目。
第十五条 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应当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特别是扶贫专项规划相衔接。项目应当完成前期工作,审批手续齐全,地方资金落实,具备开工条件。
第十六条 以工代赈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管理。国家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其他项目由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依据审批权限履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审批手续。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对项目的审批管理和合规性负责,并根据建设规模或投资规模大小确定审批权限。原则上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审批权限可以下放到县。
第十七条 以工代赈项目主要依靠项目所在地的农民建设,并支付劳务报酬。在项目前期工作和计划安排中,应结合当地农民务工收入水平确定劳务报酬。各地区、分行业劳务报酬标准由各省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十八条 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应当责成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单位组织项目所在地农民积极参加工程建设,并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农民参加。尽量提高劳务报酬占总投资比重,做好劳务报酬发放工作。劳务报酬发放应当公开、足额、及时,严禁克扣、拖欠。
第十九条 以工代赈项目应当按照相关工程标准设计,并组织施工。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要求,确定每项工程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除技术复杂等适宜进行招标的项目外,可以不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竣工后应当及时组织验收,落实后期管护责任,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招标、施工、监理、财务、验收等档案的管理,长期保存劳务报酬发放档案。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2]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一条 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和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分别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1‟412号)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第3号)有关规定管理。以工代赈项目的具体补助标准可在国家控制范围内由各省根据不同类型项目自行确定。
第二十二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协调和配合资金管理部门及时按照以工代赈计划拨付资金。
第二十三条 除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中安排项目管理费外,地方发展改革部门也可以在地方投资中安排一定比例的项目管理费。项目管理费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 各省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减免贫困地区地方投资的政策规定,按照“省负总责”的要求安排以工代赈省级投资。地方投资与中央投资统筹管理和使用。可以整合其它渠道资金或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用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2] 第五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健全以工代赈管理机构,充实干部队伍,有计划地组织以工代赈工作人员开展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干部队伍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二十六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以工代赈约束机制。以工代赈工作人员应当心系贫困群众,按章办事,廉洁自律。
第二十七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以工代赈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采取适当形式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加强以工代赈工作总结和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以工代赈政策、成效和经验。[2] 第六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并探索建立监管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监督检查和稽察,并接受单位、个人对以工代赈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以工代赈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监测机制,实行动态监管。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跟踪掌握本省以工代赈计划执行情况,按季度、形成报告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三十条 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以工代赈检查制度,对项目选择、计划执行、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主动开展检查和稽察,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开展以工代赈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第三十一条 以工代赈项目应当实行公告、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公告、公示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和期限、资金规模和来源、工程标准和效益、劳务报酬发放、实施单位及责任人、举报电话等。
第三十二条 对由于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在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申请审核不严而造成损失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视情节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不再受理其报送的投资计划草案。对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的,以及在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酌情减少其国家以工代赈资金安排。
第三十三条 在编报下达以工代赈投资计划工作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以及违反规定原则、程序下达投资计划或安排项目等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并视具体情况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在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或达不到预期效益的,应当对相关责任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酌情调减当地下一以工代赈投入规模。凡拖欠、截留、挪用、挤占、骗取、贪污以工代赈投入的,责令限期归还,如数追缴,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以工代赈管理细则,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12月27日发布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以工代赈会议纪要
左右
加强以工代赈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会议纪要
时
间:二Ο一四年一月九日 地
点:省发改委第二会议室 主
持:李祥
参会人员:省以工代赈办(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各市以工代赈办主任,部分县发改局局长(以工代赈办主任),有关咨询单位。(名单附后)
会议内容:
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解决“重审批,轻监管”问题的要求,确实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工作,根据以工代赈政策要求和项目特点,在广泛征求各市、县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形成加强以工代赈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意见纪要如下: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要求
1、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应参考行业的可研报告规范和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项目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020-2007),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参考《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78号),基本农田、小流域治理和草场建设项目参考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参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可研报告编制人员要深入项目现场,要求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重点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每个项目都要体现各自工程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并要通过必要的勘察,明确项目的建设规模,确定技术标准,测算项目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分析投资效益。
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要组织当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并落实好劳务报酬的发放工作,在可研报告中要有确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对项目中技术性强、规模大、农民施工条件达不到相关要求的建设工程,择优选定施工单位,也要尽可能吸收当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的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应高于国家投资规模的10%,充分体现以工代赈的赈贫济困的特色。
4、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中,重点说明项目建设对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受益贫困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并进行量的分析。
5、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要说明项目的各分项建设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6、项目区现状分析论证中,必须附项目区现状图片。
7、以工代赈项目投资估算的精度应能满足控制项目实施方案概算的要求。可研报告投资估算过程中,要求明确投 资估算依据、费用标准、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投资估算要附《总估算表》、《分村和分项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表》、《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单价汇总表》等。
二、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深度要求
1、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方案在可研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深度须达到能据以实施项目建设、可操作性强;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能据以购置主要材料;提供工程设计概算,作为确定各分项建设的投资依据。
2、通过勘察,明确项目建设位置的地质条件,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附平纵缩图。
3、在明确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工程总体布置,明确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尺寸,确定主要材料的规格和需要量。附施工设计图。
4、根据主要工程量和建材需要量,编制工程概算。项目概算中必须有单价分析。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要求
1、投资估算的构成
结合以工代赈政策要求和项目特点,以工代赈项目投资估算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1)以工代赈中央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工程咨询费和工程勘察设计费。以工代赈草场建设项目工程咨询费和工程勘察设计费分别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1%,取费低于1万元的项目按1万元计算;其余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咨询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1.5%,取费低于1万元的项目按1万元计算,工程勘察设计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2.5%,取费低于1.5万元的项目按1.5万元计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咨询费和工程勘察设计费分别不超过中央和省投资之和的1%,工程咨询费取费低于1万元的项目按1万元计算,工程勘察设计费取费低于1.5万元的项目按1.5万元计算。需监理项目的监理费另行下达。
(2)以工代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工程咨询费、工程勘察设计费。以工代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建设管理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1%;工程咨询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1.5%,取费低于1万元的项目按1万元计算;工程勘察设计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2.5%,取费低于1.5万元的项目按1.5万元计算。以工代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建设管理费,专门用于项目评 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不得用于机构、人员开支等。需监理项目的监理费另行下达。
3、申请中央和省投资合计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项目,只履行项目实施方案编报、审批程序,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编制。
(1)申请中央和省投资合计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只包括工程勘察设计费,取费按1万元计算。
(2)申请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和工程勘察设计费,建设管理费按0.5万元计算,工程勘察设计费按1万元计算。
以上意见从即日起实施,各市、县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与省以工代赈办沟通,以便逐步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