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维问题

时间:2019-05-12 12:1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维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维问题》。

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维问题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维问题

——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提到企业文化的建设,我认为必须要用战略思维的高度来认识它,中国的企业要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也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认识。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点上。

第一基点,应该是密切关注国际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关注世界企业经济体制和经营管理形式的变化,在新的国际条例和国际经济的大背景下,转变我们的观念,以国际规则为准则,逐步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企业文化观念,主动应对新的国际条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两个不可逆转已经变成了巨大的压力,并对中国的企业改革和中国企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在这种国际大融合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的企业文化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以国际规则为准则,逐步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企业文化观念。这样说,看起来好像有点绝对化,但是我们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我们在这种趋势下是没有优势的,弱势的一方是没有权利制定规则的。

比如,前两年安南提出了一个“全球伦理”的观念,他的想法是能不能把世界各国的伦理道德够提炼出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伦理。伦理、道德、文化问题,能否像经济一样形成这么一种国际化的东西,1这种观念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轰动,虽然这种观念还没有被世界全部接受,但大部分已得到人们的认可。由此可见,世界正在走向一种融合,在这种国际大融合的趋势下,如果我们不能积极地以国际规则为准则,转变一些落后的观念,那么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将继续处于劣势。

过去的“中体西用”,企业只是在技术方面大量引进西方的东西,而在文化内涵和文化本质上还保持着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这种观念现在正在经受着冲击和挑战,如果在运用国际化的管理规则和条例的同时不能解开背后的文化密码,那么你就无法获得进入国际竞争的通行证,所以我们说,想要在技术、制度、管理层面上与国际规则看齐,那么在文化上就必须要融入到国际化这个大环境之中,否则就很难接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文化观念一定要转变,要以国际标准为准则,逐步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企业文化观念。

二是主动应对新的国际条例。近年来,我国企业虽然对新的国际条例的敏感性越来越强,反应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对某些条例我们重视的还不够,比如,在GIS9000质量认证、ISO14000环保认证之后,有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标准SA8000还没有引起企业的广泛重视,甚至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前二年,我国浙江的一些企业生产的打火机销到欧洲,在这些西方国家处处遭到打压,他们说我们生产的打火机不含社会责任,不符合SA8000国际贸易标准。开始他们很不理解,认为我们的打火机销价是几欧元,他们的打火机销价几十欧元,是我们的产品冲击了他们的市场,而故意刁难我们。但后来慢慢理解了。

SA8000就是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是把企业文化、道德、伦理纳入一个量化体系,涉及到雇佣童工问题、职工的健康安全问题、差别待遇问题、惩罚措施问题、职工的劳动时间问题,还有报酬标准问题,这个体系要求企业对员工负责,对员工的权益进行评估。我们的打火机销价是几欧元,他们的打火机销价是几十欧元,在成本中,我们的产品人员工资的含量太低,而他们的产品成本中的人员工资含量是很高的。但目前我们国内只有三家企业运用了这个标准,比如青岛的海尔集团。那么,企业的产品在出口时就多了SA8000这样一个标准,在考察你的质量和环境之外,还要看你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生产的这种产品,你的产品质量是靠什么来保证的,是不是靠着非人性的、非人道化的方式取得的产品,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方就有权利拒绝你的产品进入他的国家。这就等于给我们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增加了一层贸易壁垒。目前,对SA8000的敏感性要进一步加强,就是说要把企业文化、伦理、道德分解为可实施的、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因此,在遵守国际规则方面,我们应该占得先机,提高敏感性。SA8000、GIS9000和ISO14000都是为了使企业的产品符合人性化的标准,虽然中国的“以人为本”和外国的人道化是有所不同的,但怎样处理好中国特色和国际标准的统一关系,是摆在我们企业家面前的一道难题,谁能处理好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谁就可以迅速和国际规则接轨;如果处理不好,走过了,就只能是生搬硬套国外的东西了。假如你追不上国际的标准,你就不可能纳入国际化的轨道之中去,如果纳入不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受到的制裁就会更多,该得到的待遇就会更少。

再比如前几年美国闹炭疽病,我们闹“非典”。为应对突发事件美国拿出15亿美元到世界各地去购买治疗药品,这种药品在中国已研制成功,当时就有专家预测,这15亿美元中国就是挣不到10亿,起码有50%是中国挣,因为在中国,这种药品的生产工艺已经成熟,原料也非常充沛,而且成品储量也很足,这种药品在中国市场上是7毛钱一片,到美国就是1美元一片,而一盒针剂就是327美元,相当昂贵。所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发财机会,但结果咱们一片药也没卖出去。这么好的机遇,为什么一片都没卖出去呢?原因就是咱们的药品生产企业不是国际药品生产行业的组织成员,药品的生产过程没有经过国际药品生产行业组织的检验,人家一片药也不会要你的。由此可见,你不纳入到经济全球化这个行列中去,机会来了也会和你擦肩而过。在接受国际化标准的同时,一定要深刻理解隐藏在标准、条例、制度、技术、设备以及测量方法等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如果解释不通或者理解不了,总是在浅层次徘徊,浅层次的东西即使都接上了轨,但到了深层次还是接不上,这就是遇到了文化障碍。

“以人为本”体现在产品上,就是使用功能、产品色彩、款式和人性化含量这么四个方面,而人性化含量主要体现在使用功能的不断扩大和文化增值上,如果只片面强调过去的单一的使用功能,那么产品就只有真的、善的含量,而没有了美的含量。没有美的含量,就没有文化含量,没有文化附加值。比如火车站的设计,德国、日本、法国的火车站起码在使用的第一年上体现真、善、美,让顾客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能够登上火车,这叫人性化设计,从顾客角度考虑

产品设计,考虑款式布局。再看北京的西客站,路途又长,像迷宫似的,导向牌又不清楚,这样的设计就不懂得什么是“以人为本”,或者说人性化含量比较低,因此我们说在对“以人为本”这个问题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能够和国际上的这些标准、条例结合起来。现在已经出来了SA8000标准,就是说如果你不认可它,它就不让你的产品进入,所以不接受,我们将来就会很被动,所以我想在整个企业文化设计的战略方针上,我们的基点应立足在国际化这个大背景下,才能够发展的更快。

第二个基点,针对我国的企业特点和国情,发挥我们的优势,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国的经济还比较薄弱,企业还比较弱小,管理水平还比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管理水平而言,差距就很大,世界500强企业全部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用制度来管理,即使是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也是表面文章,尚未落实到实处。既然企业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我们就应该去运用它和掌握它。我们怎样运用它和掌握它?去模仿它,追赶它,都不是一种好的方法,世界上好的企业文化是不可模仿和复制的,虽然他们的企业文化发展历史只有几十年,追赶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只能迎头赶上。针对我们的企业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发挥我们的优势,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同跨国公司进行竞争和抗衡。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有非常灿烂、博大精深、丰厚华美的民族文化,这些民

族文化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来看看日本,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为什么发展那样快?原因就是日本的企业很有活力,就是有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当时日本的企业文化主体内容就是对中国儒家思想有益的汲取,对《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的灵活运用。我们再看看当今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他把老子的“无为而治”的观点做成企业文化,被当今世界称为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同时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未来管理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由此可见华夏文化是多么的优秀。我们有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优势,而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又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因为华夏儿女身上流淌着先辈的血液,骨子里遗传着祖先的基因。民族要振兴,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走在别人的前面,把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篇:史德安——企业文化建设必备之战略思维

企业文化建设必备之战略思维

企业文化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过我。其实,企业文化的形成从主导力量上来说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另外一种是通过企业领袖有意识地倡导而形成。企业领袖是所有干部员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其人格气质、生存态度、经营思想、行为方式以及工作习惯等都对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企业领导的个人文化就逐渐地成为了整个公司文化形成的重要主导因素。不管企业领袖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是否在有意识地引导公司的文化方向,营造某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他们都深刻地将个人文化植入了公司文化。可以说,企业领袖的文化品格直接主导着企业的文化方向,因此会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在现代经济市场中,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基于生存的渴望与对人才强企战略的认同,培养一支卓越而又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已成为每个企业的梦想。没有文化的队伍如同土匪一般(比喻不太合适),而有了文化的队伍才能革命。所以,文化管理必将成为众多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然而随着现代化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公司人员流动频率加快,员工的自我意识愈加突出,企业领袖个人文化意志的主导性在慢慢减弱,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文化塑造阻力也越来越大。那么,文化工作如何才能把来日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凝聚成富有战斗激情和能力的军团呢?

科学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毫无规律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时间与精力的无所畏惧的消耗就能成功,不是一个接一个的文化主题活动和遮天蔽日的标语与振聋发聩的口号所能体现,也不是一蹴而就和指日可待的必然事件,当然也不是虚无缥缈和不可捉摸的空中楼阁。总之,企业文化不是全面开花,也不是奋力一击。

认清方向,摸清规律,长期持续地科学投入才能使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成效。定方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有了方向,才有了道路,有了道路我们才能前进,前进了才能发展,才能实现目标,目标实现了才能够看到工作的绩效成果。然而,如何确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这个方向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企业文化方向的确立是企业战略问题之一,它需要企业管理团队能够全面思考,科学决策,从文化状况实际出发,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渗透战略思维。

首先,企业需要认清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自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上动植物就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据说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自然世界是残酷的,人类社会又何况不如此?福特汽车曾因迷恋自我而险些入土为安,IBM也因闭目塞听而错失个人电脑市场良机,施乐复印机也曾大意而被日本佳能攻其不备损失惨重。认识环境,重塑自己是人类得以保留的重要法宝。而相应地,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战略变革、文化更新的重要依据。变则通,通则久,所以我们要认清所处的环境是轻松的还是激烈的;竞争对手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社会人群是浮躁的还是务实的,是富有的,还是贫困的;产业链上下游是贪婪的还是公正的;政府是保守的还是激进的;经济是上扬的还是低迷的;我们需要的新科学技术支撑是存在的还是虚空的等等。总之,要分析出我们的未来会何时一路顺风,而又是何时何处艰辛坎坷。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将需要做好什么样的“文化准备”。

其次,企业要弄清楚自身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平常我们说的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就是要分析我们如何才能在竞争中棋高一着。只有分析透彻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获得企业文化方向的基础。对于电信行业来说,服务质量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所以移动提出并大力贯彻“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并将“服务文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在业务开展上,服务群体细分,服务方式多样化,还搞出员工绩效考核的“满意百分百”制度,让消费者有了“上帝”的体验。对于金融服务行业来说,服务文化也是关键成功因素,所以招商银行开始宣传“因您而变”,并开始终端服务行为的改良,而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上帝”的感觉。对于保健品行业来说,正是史玉柱对产品运作成功关键因素分析过后,他才敢于对江苏江阴开始狂轰乱炸,从而使脑白金一炮走红。然而对于我们AOBO来说,我们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我们怎么才能打造出杀敌制胜或占山为王的杀手锏?如何才能具备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力量和气魄?

再次,企业还需要认清自身的竞争力。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王者应有王者的气概,而寇也会有寇者的生存之道。企业认清自己所处环境之后,还应该内省,察觉到自身具备的优劣势。企业是行业开拓的领头羊,还是乘风省力的尾雁?是翱翔蓝天的雄鹰,还是挖洞掘坑的鼹鼠?是善于跳跃的羚羊,还是善于奔跑的花豹?而当狮子碰上了老师,灰熊遭遇了鳄鱼,谁能得到取胜的先机,谁能先发制人或后发而先至?能力不同,生存之道不同。人与物皆如此。当在市场中,当我们如骑兵任意驰骋,形成跑马圈地之势,我们就要愈加小心藏于枯枝烂叶之下的陷阱,当我们的军队被困围垓下,我们就要决定是机智地突围还是杀出一条血路。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而前提是我们要认清自我,对自己做认真仔细地优劣势分析,并寻找出机会与威胁。

最后,企业还需要对自身文化基础与条件了若指掌。

懦弱者需要勇气,贪婪者需要节制,高尚者不能清高,清高者需要变得亲切,只有当我们对企业自身文化进行充分了解,才能够对文化进行有方向地调整,有选择地倡导,从而有节奏地进步。如同战争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对文化工作对象不能熟知,那我们就只能徒劳费工不着重点,或者如同困兽一般胡冲乱撞。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出现最多的弊端就是在不了解企业自身文化状况时,进行无重点的全方位文化建设,最终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听到“企业文化无用论”、“企业文化形式论”的论调。所以,对企业自身文化状况进行有目的地摸底,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步。

科学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步骤更是我们首要完成的任务,而这需要的是战略思维与充分的信息掌控。因此,充分地进行企业所处环境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分析、企业自身竞争力分析、企业文化基础分析是进行企业文化有效建设的重要前奏。

2009年11月12日

第三篇:企业战略思维(银行)

浅论农村信用社战略思维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发挥金融支持三农产业和地方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也在伴随自己所支持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得到较快成长。面对全国近8万个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我们会发现他们中间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既有像北京、上海这样能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驾齐驱的个体,也有不少仅局限于地级城市范围的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为此,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话题,即各个农村信用社在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如何明晰出一条有别与其他银行的成长路径,以改变在战略层面上相互照搬与完全模仿带来的“趋同困境”。

一、农村信用社战略发展模式。

金融发展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城市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战略因此要适应当地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满足经济发展战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战略应该与所在地的经济战略重点相吻合,这样才能不断夯实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化解风险中生存,在风险控制中壮大,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创新推出了一大批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需要、地方经济需求,特点突出、深受百姓欢迎的金融产品。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产和负债分别

为12.3万亿和11.6万亿,居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二位;存贷款分别为9.7万亿和6.6万亿,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二位。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农村信用社具有的特点有:

(一)市场反应相对较快。无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面临着决策链较长、分支机构决策权日渐上收的问题。相比之下,农村信用社对于客户需求可以给出最为快速的反应。对于资金需求频繁而急迫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样一种快速的反应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资源集中优势。大型银行面对全国的市场,在政策制定、产品开发、资源配臵上很难完全照顾到不同地域市场的需求差别,在金融产品与服务上也表现出标准化、批发式的特点。而农村信用社对所在区域的市场需求信息把握得更为细致准确,也更容易集中优势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

(三)地方政府的关系优势。农村信用社一直秉持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服务城市居民”的理念,在经营发展中也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扶植,获得一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

二、郑州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

郑州市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金融机构,在自身的发展战略中注重了抓好几个方面的“契合”,以发挥好地方银行已有的一些特色和优势。其一是地处省会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机遇;其二是郑州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重大趋势;其三是郑州城市

框架拉大带动的巨大经济效益。郑州市农村信用社制定的自身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理事会的正确决策领导下,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以下可喜的变化:第一,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进一步保证了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第二,经营业绩显著提升,业绩增长处于银行性金融机构队伍中的先进水平。第三,按照银监会的指引,成功解决了农村信用社发展普遍面临的“包袱”,即贷款不良率高,资产质量差。第四,精细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增强。随着基础管理年、合规管理年举措的开展实施,郑州市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能力及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五,业务流程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信贷业务流程更新。第六,产品与业务创新的探索不断加强。针对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出了适应这类企业的系列产品,对传统的信贷审批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改革。

三、郑州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战略思维。

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要摆脱采用与国有银行发展趋同的老路,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战略部署,力求形成自身的竞争力:

(一)银行管理体系的不断再造。制度是效率的源泉,没有制度的变迁和转型,任何其他改革的努力,虽然也能带来一时效率的提高,但不会从根本上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农村信用社应该不断改革自身的管理体系,使自身既有资源和优势被最大限度的动员起来,才能够实现向现代银行的实质性转变。要以价值链管理的科学观念推进银行管理体系的再造,推行完善的价值创造观

念,形成自身特色的管理文化。

(二)不断培育具备特色的商业营运模式。一是要坚持特色化战略定位。要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地方一级法人、地缘优势突出、运行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等优势,突出地依托地方经济,以服务涉农、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推进零售业务发展为基础,努力发挥自身核心竞争资源。二是要在业务经营的制度设计和流程规范中维护特色。如切实落实中小企业客户设立专门的客户授信、信贷审批机制,形成区别于传统授信管理的制度方法,强化竞争能力。三是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要寻求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避开与市场强者的直接竞争,寻找自己的“利基市场”,即要在某一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并用金融产品创新、特色的金融文化等基础来寻求某一特定市场的绝对优势。四是要不断创新已有的特色产品,保持生命力,寻求不同于别人的金融服务之道。

(三)制定特定区域的业务发展战略。要更深入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形成区域性金融平台,与地方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四)坚持不懈的品牌战略。要通过金融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在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促进企业形象的清晰表达和不断强化。

(五)不断创新的科技战略。将信息技术与业务拓展、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系统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总之,建立在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战略决策是指导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重要基础,只有立足于地方经济实际才能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从而走出趋同困境。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你怎么看待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问题?

企业文化不可或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企业可以生机勃勃地健康发展。企业文化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员工提供激励。这种激励是多维度的,能够提供物质所不能带来的巨大力量。

作为企业文化具体操作者,你有哪些好的经验?以及遇到哪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不少企业都能够摆脱对自己企业建设认知的“混乱”。对企业文化有了相对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比较重视。很多企业开始着手提炼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往往会比较的片面。具体表现在:

1、文化没有个性

有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方式,比如“以人为本、团结、拼搏、创新”等这样的企业理念。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存在两家文化完全一样的企业。

企业文化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创业者个性、行业特点、企业历史、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对自身成功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和提升,因此,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索尼的先驱精神”,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松下“造人先于造物”,惠普之道,迪斯尼“想象力与魔力文化”,这些卓越的公司都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提炼和宣扬自己的文化,非常富有个性。

2、缺乏核心理念

也有些公司在提炼公司理念时,从愿景、使命、价值观、哲学、精神,一直到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研发理念、竞争理念等,但往往让员工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包括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高准则。

使命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比如索尼公司在自己刚创业,根本没有什么知名度时,就立志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低价”的形象;强生在1886年创立之初,就以“减轻病痛”为理想,到1908年,这个目标逐渐成为一种企业的哲学,并把顾客服务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长生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公司深信不疑、笃定遵守的最高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区别于一般价值观,通常只有3到6条。小罗伯特.约翰逊写下强生的信念时并不是基于一种信念和利润的理论,而是因为他内心深深拥护、希望保存这样的价值观“顾客第一”。

3、企业文化不一致

这个阶段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往往给人比较散的感觉,也就是说可能理念与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并不统一,理念倡导的是创新,可公司实际上可能比较的保守,不允许失

败。

安然公司2000年年报上所陈述的公司价值观是沟通、尊重、诚信、卓越,但安然公司的所作作为显然严重违反了诚信的原则,它一直强调收益增长和个人主动性,加之缺乏通常的公司制衡机制,使企业文化建设从推崇进攻性战略转变为日益依赖不道德的投机取巧。安然雇佣了一批律师和会计师,使安然成为违背法规而不被抓住的行家。这种建立在不良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公司,轰然倒塌是必然的。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些片面阶段都是普遍存在的,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完善中才能发展得更好。企业领导在督导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要兼顾全面让企业文化更好地发展下去。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昌河开始关注并研究企业文化是80年代末的事,特别是“九五”以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昌河的企业文化建设都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比如说制定了“昌河文明公约”和《职业道德规范》,制订了视觉识别系统,加强了企业环境建设等等。由于企业文化的外延很广,几乎渗透到企业的所有方面,因此本文笔者仅就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企业文化要有特色

关于这一点本来无可争辩,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什么才是特色?所谓特色,就是要有独特的风格,个性鲜明且富有魅力。独树一帜又要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不能游离于所处的环境之外。外显的东西虽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看内涵。就如同一个人,穿的是奇装异服,说的是怪话连篇,能不能说有特色?恐怕不能说有特色。即使打扮得体,富有新意,但没有品位,这样的特色也会黯然失色。另外,同一件事物,有的人认为有特色,有的人认为没有特色,这与每个人站的角度、知识面、眼界有关。比如说一项技术,如果自己与自己比,可能已经很先进了,但是与别人一比,与国外一比,才发现其实还很落后。所以说特色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为什么在企业文化塑造的初期最好引入专家,要土洋结合,内外结合,就是因为专家见多识广,能够比较的对象多,使企业少做无用功。

二、注意把握几条原则

1、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公司经济建设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发展历程之中,而又作用于企业现实的方方面面,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历史与现实的良好结合,是与企业相伴始终的。所以,公司在考虑短期、中期、长期企业发展目标时,都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其中,进行通盘考虑。

2、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由集团公司统-规划、统一部署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必须由集团公司规范为统一的准则,各分(子)公司不允许各行其是,各出各的方案,从而保证集团公司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最终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实现昌河企业文化的特色化。

3、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长远有目标,每年有安排,近期有打算。这就是积细流以成大江,汇大江以成汪洋。

三、必须澄清几个认识误区

1、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有些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2、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不少人在谈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或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宣传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建设。

3、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有些人认为,在办公楼或工作现场,悬挂或张贴一些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就是企业文化。

4、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识。许多人认为,建设企业文化,主要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厂徽,穿上一套整齐的厂服,悬挂--面鲜艳的厂旗,唱响一支雄壮的厂歌。

不可否认,上述几种观点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他们或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载体,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实际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

四、正确把握几个关系

一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范畴,而企业文化则发源于企业管理用之于企业管理,属于管理范畴。企业文化是直接指导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及员工行为的管理方法,而思想政治工作虽然长期以来也一直强调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做,但它的重点是从党的方针政策、“三德”、“三观”教育出发,围绕如何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而开展工作的。企业文化建设涉及企业的风格、体制、政策及企业形象等各方面的管理实务,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思想建设及作风建设。

企业文化只属于本企业,甲企业的文化不一定适应乙企业的需要。企业经验是可以学习的,但是企业文化是不能照搬的。企业文化是自己的孩子,必须自己生自己养才能长大。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等却可以适合于每一个企业。

企业文化有明确的规范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它要求员工必须按照统一的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进行工作和社交。比如海尔对员工在企业内部行走时应靠路的哪一边都有规定。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求重在启发觉悟,要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一般不带强制性。

因此,两者的正确关系是,不能互相代替,却必须有机地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的极好途径和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同时,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应当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来推动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二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关系。

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四个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但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互动的。当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可以把要倡导的新文化“装进”制度之中,来加速员工对这种新文化的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会催生新的制度。

文化的认同度决定着制度的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比如说交通管理,有警察监督时司机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不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说明制度对司机来讲没有变成一种文化,其制度成本就高;反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也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制度已经内化在司机心目中,变成一种文化,制度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永远是并存的。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企业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企业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到行动的协调一致。

三是企业文化与CI战略的关系。

现代CI战略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IBM开始,主要强调视觉识别即VI,70年代日本人将它与企业文化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提出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于是CIS战略正式诞生了。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三个层次是与CI战略重合的,因此,实施CI战略是优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但是CI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区别的。CI强调的是识 别,即外界怎样通过CI系统所传递的信息将一个企业从众多企业中区别开来。同时CI战略往往从企业外部导入,并且请专家进行策划,CI专家有可能以自己的爱好,企图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赋予企业形象特殊的意义,从而忽略了企业内部本身固有的优秀企业文化传统,结果专家一走,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就被搁在一边,剩下徒具形式的视觉识别系统。因此,实施CI战略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企业文化在塑造初期可以以导入CI系统为突破口。

下载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维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维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问题

    企业文化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员工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 集......

    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当前企业文化建没存在的误区 1.传统和共性有余,时代和个性不足,文化塑造趋同化,缺乏特色 企业持续创新是一个集体的事业,企业创新不可能只依靠某些研发人员及创新专家,企业本身应......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家 企业管理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理念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较短,近几年来逐渐被企业家、学者所重视。企业文化在本土企业中存在着盲目照搬硬套、形......

    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1、处理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有机结合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又不能相互取代。正确认......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企业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关键词:获利 发展 企业文化 教育 培养当今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获利能力以及有利的资金流动状况,其决定因素不是财务成本的如何殷实,而是......

    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合集五篇)

    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方法/步骤1.在企业文化设计中怎样把握和体现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和要素?从目前状况来看,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企业文化设计的主要内涵和要素是价......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答辩序号:1516053 目 录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 1 二、企业文......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摘 要 保险企业具有社会保障管理的功能,因此应该在社会繁荣发展、经济快速增长、风险不断衍生的形势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