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地税公告2012年第1号-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晋地税发[2007]54号)
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公告
2012年第1号
山西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修改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根据省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要求,现对《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通知》(晋地税发[2007]54号)相关内容进行如下修改:
将第一段“为了加强和规范我省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针对全省地税大调研发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2006]31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现将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修改为: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省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针对全省地税大调研发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现将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公告。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附件:
山西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通知
晋地税发[2007]54号
各市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一分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省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针对全省地税大调研发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现将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根据《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2年第1号》(关于修改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公告),该段修改为“为了加强和规范我省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针对全省地税大调研发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现将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是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重要性,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作为落实企业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具体工作来抓;要从推进依法治税、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和统一性的高度出发,认真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政策规定,不折不扣地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收入企业所得税征收工作,不得随意变通,少征税款,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努力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倡导的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重要措施。各级地税机关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契税征管为把手,积极探索将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纳入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逐步理顺管理机构,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切实解决多头管理造成的信息不畅通、管理不到位、政策掌握不一致的问题,真正从体制、机制上为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三、加强管户管理,夯实征管基础。各级地税机关要抓住征管软件全面上线的契机,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管户清查工作,认真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要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业特点,推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得税管理制度,逐户按项目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档案和管理台账,按月份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管户管理的各类信息,动态跟踪所得税缴纳情况。在此基础上,加强征、管、查信息传递,严格对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定期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比对,开展纳税评估,发现异常及时与企业进行纳税约谈,对重大偷漏税问题,要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四、规范票据使用,加强源泉控管。今后,在全省范围内,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房产时必须使用由地税机关监制的《山西省××市地方税务局统一收款收据》(以下简称《统一收款收据》),坚决杜绝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自制收据收取预售房款逃避税收的现象。同时,严格不动产销售发票的管理,纳税人在办理产权手续时必须凭地税机关监制的《统一收款收据》换取不动产销售发票。对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的行为,依法加大惩处力度,实现以票管税,从源头上遏制房地产开发商隐匿收入,逃避税收的行为。
五、加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力度,堵塞管理漏洞。对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各地地税机关应当按规定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济适用房的应税所得率不得低于3%;非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位于太原市城区和郊区的,应税所得率不得低于15%;位于其他地级市城区及郊区的,应税所得率不得低于10%;位于其他地区的,应税所得率不得低于7%。经济适用房项目必须符合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4〕77号)的有关规定,必须出具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六、各级地税机关要主动争取工商、建设、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规划、房管等有关部门配合,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源泉控管制度和信息传递、反馈机制,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实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从注册登记到开发产品的计划立项、项目实施、预售批准、竣工决算、产权转移等环节的跟踪管理,堵塞漏洞,提高税源监控水平。
七、认真贯彻税收管理员制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各级地税机关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中要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规范管理程序,明确
管理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要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认真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政策或不正当履行规定职责造成漏征漏管和少征税款的,要严格按照《山西省地方税务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的规定追究责任,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七日
第二篇:河北地税国税公告2012年第1号-明确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公告2012年第1号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关于明确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公告
现将有关企业所得税业务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高尔夫球场取得终身会员费如何确认收入的问题
对于企业收取的一次交费终身受益的会员费,按企业经营期限和土地使用期限孰短的原则确认分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二、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收入的处理问题
福利企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收入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
三、企业在汇算清缴结束后取得的相关票据如何处理问题
企业当年应扣未扣的成本、费用,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取得相关票据,可在汇算清缴期间进行纳税调整;未取得的,在取得后调整其所属应纳税所得额。
四、企业应付未付利息的扣除问题
企业计提而未实际缴纳的“五险一金”、应付工资等各项法定应付未付事项,在汇算清缴期前缴纳或支付的,据实扣除;如未能在汇缴前缴纳或支付,在缴纳或支付时调整相应的应缴应付所属的应纳税所得额。法定事项中包括未支付的银行利息。
五、核定征收企业允许享受的税收优惠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64号公告的有关精神,核定征收企业中按收入核定应税所得率的企业可以执行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两项政策。
六、项目经理部使用总机构账户可否视同提供工程款拨付证明问题 根据企业实际采购合同及相关付款凭证证明企业使用的是总机构账户,可以视同提供工程款拨付证明。
七、非营利组织会费免税收入的认定问题由于相关部门已取消有关收费标准,纳税人在当地财政部门备案后,已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会费收入即可确认为免税收入。
八、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确认的有关问题
对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因政府部门的原因造成不能按搬迁规划之日及时搬迁的,其搬迁日按实际搬迁开始计算。对搬迁企业在搬迁过程中产生的租赁费用已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的,不再从搬迁收入中列支。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如因政府部门的原因,原企业不能注销,而在搬迁安置地新建一个企业,原企业可享受搬迁政策,搬迁收入扣除新建企业的购建支出后的余额,合并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
九、企业不需支付利息借款的税务处理问题
企业收到的不需支付利息的借款,必须提供合法的借款合同,对不能提供合法借款合同的,不作为企业借款处理。对提供借款的纳税人视同独立交易的原则,按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收所得税。
十、企业一次性支付的独生子女费的列支问题
企业一次性支付独生子女费的,在支付一次性从企业福利费中列支。
十一、铁路建设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减免税备案类型问题 铁路建设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作为企业减免税项目进行备案。
十二、查补的收入可否作为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基数问题
对纳税人在稽查、检查过程中查补的收入,可以作为所属企业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基数。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5年。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福建地税公告2012年第1号-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有关问题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公告
2012年第1号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2011年第25号,以下简称《公告》)规定,现就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若干具体问题,公告如下:
一、清单申报
企业发生资产损失,按照《公告》第九条规定应实行清单申报的,应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附报《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清单申报汇总表》(以下简称《清单申报汇总表》,附件1)。
实行电子申报的纳税人,应按照《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做好对外服务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闽地税函〔2007〕176号)规定报送纸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清单申报汇总表》。
《公告》第八条所指企业留存备查的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包括:记账凭证、与取得资产有关的原始凭证、买卖金融产品的交易单据、与存货正常损耗相关的企业内部核销管理制度、销售、转让、变卖、处置非货币资产取得收入的相关票据、《公告》规定的其他内部、外部证据材料。
二、专项申报
企业发生资产损失,按照《公告》第十条规定应实行专项申报的,应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附报《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汇总表》(以下简称《专项申报汇总表》,附件2)。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应报送的纸质资料及要求如下:
(一)纸质《专项申报汇总表》。纳税申报采用电子申报的企业,应在5月31日前报送纸质《专项申报汇总表》。
(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请报告。按《专项申报汇总表》列示的大项分别提交,详细阐述大项、小项、逐笔资产损失发生时间、会计损失处理时间及核算科目、发生损失具体原因、保险理赔、责任人赔偿、残值或处置变价收入、清理费用等情况。涉及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的,应说明以前及本纳税纳税调整情况。
(三)对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进行整理汇集,与上述《专项申报汇总表》、《申请报告》一并装订成册,封皮标示企业名称、申报时间以及“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材料”字样,所附资料均需按顺序编排页码。应附送的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包括:记账凭证;与取得资产有关的原始凭证;处置非货币资产取得收入的相关票据;《公告》规定的其他内部、外部证据材料。会计核算资料以复印件报送的,须加盖“与原件相符”印戳。
企业发生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金额,占该类(大类)资产计税基础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亏损额10%以上,或发生自然灾害、永久或者实质性损害导致资产损失证据灭失,不能在专项申报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的(资产损失证据灭失之前告知主管税务机关),应在专项申报时提供中介机构的鉴证报告。
三、汇总纳税企业资产损失申报
实行汇总纳税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分支机构),最迟应在4月30日前按《公告》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纸质《清单申报汇总表》、《专项申报汇总表》及其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签章后,上述《汇总表》应在5月5日前由分支机构报送总机构。二级以下分支机构资产损失由二级分支机构汇总办理申报。
总机构纳税人应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根据所属分支机构经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签章的《清单申报汇总表》、《专项申报汇总表》,据实汇总并与纳税申报一并填报《汇总纳税企业所属分支机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汇总表》(附件3)。实行电子申报的总机构纳税人,与纳税申报一并附报相关《汇总表》(附件1~3)后,应就本部及不纳入就地预缴范围的分支机构发生的属于专项申报范围的资产损失,按《公告》第二条规定报送纸质《专项申报汇总表》及其他申报资料。
四、资产损失专项申报受理、流转程序
主管税务机关或办税服务厅综合服务岗受理专项申报纸质材料后,应对企业申报资料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初步审查,主要审查:资料是否完整、印章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报送的资料为复印件的,是否加盖“与原件相符”印戳。经过初步审查,申报资料符合规定的,即时盖章受理办结。对企业提供资料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场一次性告知纳税人补正或重新填报;企业拒绝改正的,不予受理。
税务机关受理企业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纸质材料后,《专项申报汇总表》一份退还企业,另一份与其他申报资料及时移交税务管理岗进行评估、核查、归档。
五、申报期限
企业资产损失申报税前扣除,应在终了五个月内完成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纳税人按期申报确有困难或者因不可抗力,需要延期申报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适当延期申报,但最迟不得超过终了后六个月。
符合《公告》第六条规定的实际资产损失,需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延长追补确认期限的,企业应于每年2月15日前将申请报告、会计核算资料及相关证明资料上报所在地县(市、区)税务机关,经县(市、区)税务机关审核后,于3月1日前上报省局。
六、后续管理
主管税务机关税务管理岗接收企业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后,应建立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台帐,详细记录资产损失类别、税前扣除时间、会计科目、金额、纳税调整情况等,进一步加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管理。对资产损失金额较大或案头审核发现存有疑点、异常情况、涉及纳税调整的资产损失,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其中对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亏损额10%以上的,要求逐户逐项(或逐笔)开展评估。对有证据证明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不真实、不合法、不符合《公告》规定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进行处理。
七、其他事项
福建地税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模块、网上申报系统、介质申报将添加《汇总表》(附件1~3),纳税申报实行电子申报的纳税人,应附报相关《汇总表》。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闽地税发〔2009〕 153号)同时废止。
附件:1.《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清单申报汇总表》(略)2.《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汇总表》(略)3.《汇总纳税企业所属分支机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汇总表》(略)
二O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青岛地税公告2010年第1号-青岛市地方税务局亏损企业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规定
青岛市地税局公告 2010年第1号
青岛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发布《青岛市地方税务局亏损企业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规定》的公告
现将《青岛市地方税务局亏损企业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规定》予以发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
附件:青岛市地方税务局亏损企业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规定
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青岛市地方税务局
亏损企业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亏损企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堵塞征管漏洞,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所得税在青岛市地方税务系统管理且查帐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亏损企业。
第三条 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将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第四条 亏损企业按其亏损年限可分为:当年亏损企业,连续两年亏损企业,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下同)亏损企业。
对于亏损年限不同的企业,主管地税机关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第五条 亏损企业企业所得税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对亏损企业不能只限于审核其财务会计报告和纳税申报情况,而要多方获取信息,深入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
(二)宏观联系的原则,即要将亏损企业置于所处行业环境、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大环境中进行剖析,并结合企业自身特殊因素,深入分析其亏损的具体原因及真实性;
(三)提前介入的原则,即对预缴申报时应纳税所得额小于零的企业,要及时了解原因,实施跟踪管理;
(四)纵横比对的原则,即对亏损企业要与同行业及其自身历史经营等情况比对分析,寻找差异。
第六条 主管地税机关对亏损企业要依据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和市局的要求开展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全面、及时、准确地采集企业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来自第三方的涉税信息;根据行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征管特点,建立行业评估模型;充分运用预警分析、同行业数据横向比较、历史数据纵向比较、与其他税种关联分析、投入产出法等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评估。
第七条 对预缴申报应纳税所得额小于零的企业,主管地税机关要加强日常税收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第八条 对当年和连续两年亏损的企业,由主管地税机关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企业,由主管地税机关组织进行交叉评估。
第九条 亏损企业汇算清缴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财务会计报表和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和完整,各项资料所反映的相关数据是否一致,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二)申报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纳税调整、优惠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等的计算是否正确,与主管地税机关日常掌握的征管情况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三)企业如有境外投资项目,是否已经按照规定申报境外所得并先弥补亏损,境外所得税款的计算是否正确;
(四)企业是否发生关联交易,其转让定价、成本分摊等是否合理;
(五)主管地税机关认为其他需要评估的内容。
第十条 亏损企业汇算清缴评估工作可分为初评、审核、确认和抽查四个环节。其中,初评、审核、确认工作应当在每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结束后至当年9月底前完成;抽查工作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
第十一条 亏损企业汇算清缴评估工作流程:
(一)初评。汇算清缴期结束后,评估人员应按照纳税评估的有关规定对亏损企业进行评估,并出具初评报告。
(二)审核。评估人员在完成上述初评工作后,应将初评报告报本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并形成审核意见。
(三)确认。审核工作完成后,评估人员应根据本部门负责人的审核意见对亏损企业的评估结果进行处理。
评估结果与企业申报存在差异,需要重新确定企业亏损数额的,报经批准后,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处理:
1.对不属于编造虚假计税依据或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造成的差异,评估人员要对企业进行约谈,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属于企业申报有误的,主管地税机关应要求亏损企业重新申报,确定准确的亏损数额,并依法进行处理。
2.对属于涉嫌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虚报亏损或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造成的差异,需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的,管理部门应按规定程序移交稽查部门。稽查部门检查后,如发现企业确有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虚报亏损或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对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管理部门。
(四)抽查。亏损企业初评、审核、确认工作完成后,主管地税机关应组织抽查上述工作的完成情况,抽查面不低于10%,并将亏损企业的评估及抽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11月底前报送市局。
第十二条 经主管地税机关确认的亏损数额,企业可在以后依法进行弥补。
第十三条 企业依法弥补以前亏损,应当在提交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中做出专项说明。
第十四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建立亏损企业定期约谈询问制度,对当年首次出现亏损的企业,主管地税机关应就其亏损情况进行约谈,掌握亏损的原因,对企业进行跟踪管理。
第十五条 存在连续三年以上亏损、长期微利微亏、跳跃性盈亏、减免税期满后由盈转亏等情形的企业,主管地税机关要深入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并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和分析监控的重点。
第十六条 经主管地税机关评估、检查,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亏损企业,应当按规定将其征收方式调整为核定征收。
第十七条 连续三年以上亏损且无正当理由的企业,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对其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1日。
第五篇:企业所得税国、地税征管归属的几次调整
企业所得税国、地税征管归属的几次调整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机构分设实施分税制以来,国家对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归属进行过明确和调整,大致分为三段。
第一段:2004年1月1日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组建在各地的直属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局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3〕87号)明确:
一、国税局征收管理范围具体包括:
(一)中央各部门、各总公司、各行业协会、总会、社团组织、基金会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上述企事业单位兴办的预算内、外的国有企业的所得税。
(二)不实行所得税分享的铁路运输(包括广铁集团)和金融保险企业的所得税。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合作银行、城市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及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保险公 司及其分支机构、保险经纪人公司、保险代理人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证券交易中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融资公司、融资中心、金融期货公司、信用担保公司、典当行(公司)、信用卡公司等从事资金融通业务企业的所得税。
(三)军队包括武警部队所办的国有企业的所得税。
(四)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包括3%的地方所得税。
(五)海洋石油企业所得税。
二、地税局征收管理范围具体包括:
(一)地方各级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所得税,包括地方各部门、各总公司、各行业协会总会、社团组织所属企事业单位及其兴办的国有企业的所得税。
(二)集体企业所得税,指除金融保险企业外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所得税,包括中央各部门、各总公司、各行业协会总会、社团组织、基金会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在地方兴办的集体企业的所得税。
(三)私营企业的所得税。
第二段:自2002年1月1 日~2008年12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通知》(国税发[2002]8号)根据国务院国发[2001]37号文件精神,将国、地税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明确如下:
一、2001年12月31日前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的企业所得税,以及按现行规定征收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仍由原征管机关征收管理,不作变动。
二、自2002年1月1日起,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开业)登记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但下列办理设立(开业)登记的企业仍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
(一)两个以上企业合并设立一个新的企业,合并各方解散,但合并各方原均为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的;
(二)因分立而新设立的企业,但原企业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
(三)原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办理设立登记,但原事业单位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
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仍由原征收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三、自2002年1月1日起,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新登记注册、领取许可证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律师事务所、医院、学校等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其他组织,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
四、2001年12月31日前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但未进行税务登记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2002年1月1日后进行税务登记的,其企业所得税按原规定的征管范围,由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分别征收管理。
五、2001年底前的债转股企业、中央企事业单位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和联营企业,仍由原征管机关征收管理,不再调整。
六、不实行所得税分享的铁路运输(包括广铁集团)、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
其间,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企业改革出现的新情况,下发了《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3]76号),对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作了进一步明确,从2003年7月1日期执行:
一、原有企业凡属下列情况者,即使办理了设立(开业)登记,其企业所得税仍由原征管机关征管:
(一)原有企业整体转让出售(拍卖),原有企业仍继续存在并具备独立纳税人资格的。但如原有企业整体转让出售(拍卖)后成为收购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且纳入收购企业合并纳税范围的,则整体转让出售(拍卖)企业的所得税应当由负责收购企业的所得税征管的税务机关征管。
(二)企业采用吸收合并方式合并其他企业(被合并企业注销)而存续的。
(三)合伙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且改组时没有吸收外来投资的。
(四)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规定应当办理变更登记的,如企业扩建、改变领导(隶属)关系、企业名称、企业类型、经济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期限、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股东、股东或公司发起人姓名(名称)、注册资本、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以及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等有关事项的。
二、原有内资企业改组改制为外商投资企业,并按规定征收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不论企业办理何种工商登记,应当一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范围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4号)中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管理权限的规定确定征管范围。
第三段:2009年1月1日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号)和《关于明确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50号)明确规定:
以2008年为基年,2008年年底之前国税局、地税局各自管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作调整。2009年1月1日起新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应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管理;应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税局管理。同时,2009年1月1日起下列新增企业的所得税征管范围实行以下规定:
(一)企业所得税全额为中央收入的企业和在国税局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管理。
(二)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管理,除上述规定外的其他各类金融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地税局管理。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 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企业所得税(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其他非居民企业)仍由国税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