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全)

时间:2019-05-12 12:1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全)》。

第一篇: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全)

普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进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意见》和省、州质监局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就我局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哪个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越发达,哪个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就越高,社会就越稳定越发展。县局各股室、所要按照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强学习,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局党组织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在各项业务工作的前列。各股室、所每半年必须书面上报落实本《意见》的实施情况,确保本《意见》得到充分落实。

(三)转变思想观念。加快非公经济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正做到在认识上放胆、政策上放宽、比例和范围上

放开、规模上不限、机制上放活、政治上放心。清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偏见和歧视观念,研究制定促进发展的办法、措施,全力形成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合力和“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行政审批及收费项目的清理和改革工作

(一)依法进行审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抓好县局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整理工作。对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

(二)规范收费项目。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不得向非公有制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对必须的行政收费项目,一律按下限收取。对依法核准的预算外收费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制度。

(三)杜绝乱罚款、乱摊派。对非公有制企业罚款时,必须开具由国家或省财政统一印制的票据;所有罚款,一律专户上缴财政;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职权安排非公有制企业接待或报销不应由非公有制企业开支的费用;严禁强制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收费性质的业务培训班。

三、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名牌战略

培育名牌产品和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免检。认真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鼓励并扶持非公有制企业争创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积极引导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以进一步促

进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质量信誉,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培育更多的名牌企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组织企业培训,宣传国家免检申请程序、时间、条件以及免检工作遵守的科学、公正、公开、自愿、不增加负担等原则,鼓励产品质量稳定、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企业申报国家免检。

四、积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

(一)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对非公有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工作,要给以技术上的鼓励和支持。

(二)支持企业做好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对标准化工作体系健全、质量稳定、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的扶持和宣传力度,为企业进行贴心服务、培养标准化人才。

(三)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紧抓我县烟草标准化种植工作,保证广大烟农的种植愿望

五、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

(一)及时调解产品质量投诉。对符合产品质量投诉、申诉、争议调解等基本条件的,即时办理;对质量争议的调解,自收到所需书面材料之日起由原30日缩短为20日内调解终结。

(二)缩短办理代码证时间。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1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缩短标准备案时间。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在受理材料后由原来1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并决定是否予以备案。

(四)缩短计量审核发证时间。对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

证考核和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考核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提出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安排考核,经考核合格的,6个工作日内审批发证,特殊情况应向企业说明。计量器具检定由3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到现场检定服务项目,6个工作日内出具证书。

六、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

(一)积极做好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在做好非公有制企业质量普查和建立质量档案工作中,要严守企业机密,要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得收费,不得将普查和建档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处罚的依据。

(二)加强服务。对名牌产品企业,产品质量免检企业,质量信得过企业实行自主管理、不告不查,即:没有举报不对企业检查;对执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不规范,而产品质量仍合格的企业,第一次免于处罚,应以教育、责令整改为主;对无证、无标准生产和产品质量不合格,被处罚的企业实施跟踪督查制度,主动帮助企业整改,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黑窝点;严厉查处屡次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意扰乱生产和市场秩序的不法企业。

(三)减少检查。严格控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检查,对同一企业的同一违法行为不能重复查处。除特殊规定外,禁止对企业进行重复检查,同一部门对同一企业的例行检查一年不能超过一次;严格执行质量监督工作计划,除举报、投诉外,严禁重复监督检查。

第二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余心声:论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前不久,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大力推进我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强调环境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营造良好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是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准确把握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环境立省”战略的具体落实,是站在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高度,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明确要求。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今,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发展环境,已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生产要素是流动的。哪里发展环境好,“梧桐树”长势喜人,哪里就对各种资源吸引力强,就能聚集更多资本、技术、人才,就会持续“有凤来仪”,迎来“百鸟争鸣”。

可以说,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环境则起着催化剂作用。环境越好,发展越快;反之,则越慢。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决定发展;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

只有明媚的阳光才能哺育争奇斗艳的百花,只有宽松的氛围才能催生卓尔不群的思想。同样,只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贵州高原涌流,让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勃勃的活力。

发展环境,是影响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

硬环境,是区位、是交通、是能源、是资源、是生态„„是影响发展的一切外部物质条件;软环境,是政策、是服务、是效率、是公正、是秩序„„是影响发展的所有人文社会因素。

硬环境与软环境,本身也同为发展的内容。硬环境是发展的基础,软环境是发展的关键。当硬环境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软环境之优劣,就会对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样的硬环境,匹配不同的软环境,综合环境质量便相迥异。谁能营造更好的软环境,谁的硬环境就能加快改善,优势就能得到更充分发挥。软环境不尽如人意,硬环境建设就会受到拖累,硬环境优势就会被打折扣。

在硬环境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软环境尤显重要。硬件不足软件补。我们在以后来居上的态势,超常规地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更应重视软环境建设。

实践一再证明,公有制经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家安全,非公有制经济关系民众生计、关系和谐社会的建立,是发展的生力军。二者比翼齐飞、双轮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势不可挡、一路笑傲。

放眼神州,一个普遍现象是:举凡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人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地区,几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活跃、非公有制经济占当地生产总值比重较高的地区。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我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大发展;不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就难以做大做强全省经济;只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加快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与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经济更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经济,兴衰皆在于环境。环境对非公有制经济,就像阳光对生命体一样宝贵。

扎扎实实改善环境、提升竞争力,从而赢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机,上海、深圳、苏州„„中国经济版图上一颗颗璀璨明珠,莫不因此放射夺目光芒。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一瓶小小贵州辣椒酱的辉煌,折射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由小逐渐变大、由弱逐渐走强的历程。

这一历程,与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也更印证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创建“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试验区”,率先大胆探索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到90年代省委、省政府推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不限”政策;从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突破口”,到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出台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从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生态立省”战略,进而提升为“环境立省”战略,我省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思路更为清晰,措施日益有力。

——改善硬环境

我省紧抓各种机遇,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跨越发展,水利建设高歌猛进。随着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市(州、地)、周边省会城市和全国主要经济区的快速通道加快形成,我省将再次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优化软环境

全省上下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法制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成效明显。“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及“四在农家”、“整脏治乱”、“满意在贵州”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使贵州的文化影响力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多彩贵州”、“生态贵州”、“信用贵州”„„日渐成为人们对贵州的新认知。

“有一点阳光就会灿烂,有一点土壤就会发芽”。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造就了老干妈、神奇、百灵、益佰、同济堂、华城科技等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非公有制企业。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我省竞争性行业主力军,壮大了全省经济总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推动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营造环境,我们已经尝到“甜头”。

纵比的成绩,不能遮蔽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特别是与发达省份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2008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4%,而云南为38.5%,陕西为47%,四川为51.3%,江西为53%,湖南为56%,重庆为57%,全国平均为65%,沿海发达省份则普遍在80%以上。

数据的对比,引人深省,催人奋进,昭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营造,尚大有可为,须奋力而为。我省深处内陆,山岭纵横,过去长时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经济发展滞后,财力薄弱,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欠账不少。硬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尤显突出。主要表现为:

有的职能部门存在“疑私、防私、怕私”的思想倾向,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冷淡消极、瞻前顾后,“设高门槛”、“装玻璃门”。

有的职能部门执法观念陈旧,“官”、“管”意识严重,在如何管住、卡住上办法多,在呵护、扶持上用心少,在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上措施欠缺。

有的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责任心、主动性,衙门习气十足,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塞责等现象。

有的不讲诚信,只“承诺”不“践诺”,说了就算做了,引进来了就算交差,个别的甚至“开门招商、关门诈商”,令投资者心寒。

有的为政不廉,徇私枉法,把公权当特权,把企业当“唐僧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

上述现象虽属少数,但如同带刺的篱笆墙,隔离了党委、政府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地方信誉,给发展环境造成道道硬伤。

各级党委、政府倘不下硬功夫实现软环境大改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这,绝非危言耸听!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思想要先行。思想认识上种种障碍的破除,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能。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理念。在“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环境就是抓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等认识上,应形成高度一致。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平等相待的理念。非歧视待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

济,以平等的条件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用法律、政策上的平等保护形成经济上的平等竞争,各种所有制经济就能和谐共生、相互促进。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悉心服务的理念。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对非公有制企业,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设卡,多协调少掣肘。

我们还需要牢固树立不拘一格的理念。提倡开动脑筋做加法,反对思想僵化做减法。只要是法律、法规无禁止性规定的事情,就要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公正的法治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发展环境的营造,重在多管齐下、综合推进。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安全、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难掀全民创业之潮。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废、改、立,完善法律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执法,减少行政干预,严格收费纪律,严控各类检查,严禁“吃拿卡要”;必须重拳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挠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

政策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政策有多开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会有多顺畅。我们要按照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的要求,抓紧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消除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要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打破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在国企和外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格局,取消歧视性限制规定,破除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凡是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对国企的扶持措施,都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以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平等市场主体的地位。

舆论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激励政策,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贡献,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消顾虑、强信心,理直气壮创造财富,使全社会形成重商、亲商、爱商、惠商、护商的氛围,形成时时、处处、人人都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要有硬举措、敢于动真格,确保思想认识、领导力量、工作责任、政策措施、纪律约束“五到位”。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不断形成改善发展环境的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出实招、见实效。

抓环境建设,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敢于、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亲自过问、迅速处理重要投诉,决不推诿。

环境建设涉及面广,相关部门需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各级党政领导抓、纪检监察部门查、企业和群众评、新闻媒体等监督的工作机制。要明确责任机构、责任人,使环境建设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要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使环境建设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环境建设的好政策一经制定,就要坚决执行。要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政令统一、令行禁止,消除“肠梗阻”,取信于民、取信于商。

对破坏软环境的行为,无论涉及到哪个部门、涉及到谁,都要“谁碰谁触电”、严肃追究责任,并曝光典型案件,达到查一案、规范一线、教育一面的目的。

非一朝一夕之事,当只争朝夕而为。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路在脚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越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越需要加强环境建设,努力实现促进环境优化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无缝契合。

一个创造源泉涌流、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将使贵州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沃土、干事创业者的乐园,呈现万商云集、万众创业的繁荣图景。

我们信心百倍期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第三篇: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截至2012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4549户和350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7亿元和12.5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6877人和1342人。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147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65户。一类行业有170家(包括批发零售、仓储邮政、食宿餐饮、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二类行业有157家(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和体育娱乐),三类行业有23家(包括采矿业)。

二、非公有制企业总体经营发展情况

从总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为增强我县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贡献税收,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活跃市场,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

三、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是非公经济规模偏小、质量有待提高。我县非公经济在现有的经济格局中还处于劣势,具体表现在:企业规模偏

小,有很大一部分非公企业才刚刚起步,在探索前进阶段,规模上不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缺少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是非公经济实体自身素质偏低。我县非公企业大多数是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创新理念没有纳入企业管理体制,再加没有参加过各级培训,故而大部分非公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是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融资渠道狭窄,贷款困难是非公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大力营造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三是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难题。建议加强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简化贷款的抵押和担保条件。可通过政府出资担保、企业互相联保、龙头企业出资担保等多种途径成立担保公司和建立担保资金。

四是努力提升民营企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五是加快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与大专院校联合,促进专业对口人才的培养,提升经营者的管理素质和决策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企业需要的外向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第四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一)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

(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三)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四)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六)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

(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八)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四)鼓励金融服务创新。

(五)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三、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

(一)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

(二)积极开展创业服务。

(三)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

(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五)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五)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五、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三)完善企业组织制度。

(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六)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一)改进监管方式。

(二)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

(三)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行为。

七、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

(一)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

(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第五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条意见

东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文件,就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精神,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十条意见。

一、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务环境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多评合一、合并评审;压缩审批时限,力争4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15个工作日内完成竣工验收。推行区域化评估评审,对规划功能明确、产业项目相似的地块实行区域化总体评估评审,入驻企业直接使用评估评审结果。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简化企业名称登记审核流程,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建立完善电子化商事登记平台,推广登记全程电子化。

(二)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加强中介机构管理,规范招投标程序,培育形成公开公平、竞争有序、服务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围绕我市传统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市县两级产业基金,支持各类产业功能区和园区建设,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向功能区和园区集聚。

(三)支持产业集群开展转型升级示范行动。对评选认定的省级支柱、主导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利用3年时间,每个分别给予3000万元、1000万元和500万元奖励。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各级产业发展基金优先给予支持。

(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敢亲”“真清”。严厉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和隐性变相“吃拿卡要”等行为,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

二、畅通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五)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落实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

(六)尊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备案制,推进核准范围最小化。凡是企业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以及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要求由市级及以上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投资事项,一律下放到县级。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基础上,制定东营市产业发展“禁、限、控”目录,目录以外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前置条件。

(七)鼓励支持一批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对参与混改新成立的“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同级财政3年内给予奖励。支持民间资本通过股权合作进入军工领域,对军民融合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工程与应用示范,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综合支持。对申报取得“军工四证”的,各级财政给予800万元奖励。

三、建立健全融资新机制

(八)设立扩大主导产业发展基金。3年内设立总规模500亿元市级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参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组改制、军民融合、上市融资、“一带一路”建设等,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九)支持发展地方金融组织。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法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或向市内农商行、城商行、村镇银行投资入股,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等地方金融组织。

(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应急转贷机制,扩大应急转贷资金规模,引导企业采取担保公司替代、调整担保人、置换抵(质)押物等方式,有效“破圈断链”。推广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强化债权人委员会风险处置主体责任,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作,避免个别银行机构单独行动而加大企业债务风险。对有技术、有市场、有品牌,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拖欠源头企业,引导其统筹运用盘活资产、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等手段化解风险。

(十一)降低融资成本。严肃查处以贷转存、存贷挂钩、借贷搭售等变相提高融资成本、加重企业负担行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设立市县两级大型融资担保机构,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由此减少的收益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偿。

(十二)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差异化信贷管理,放宽创新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率。按照小微企业需求,创新质押方式,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动产质押融资。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基金,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

(十三)合法合规开展“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对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单户最高贷款为1000万元,期限最长为2年,贷款利率在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最高不超过50%;采取借款人自愿投保的方式,加大保费财政补贴力度,按照固定费率基数3%计算保费,财政按照50%给予补贴;贷款本金损失责任银行承担20%,政府财政承担30%,保险公司承担50%。

(十四)鼓励一批企业上市挂牌。对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补助600万元;对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补助400万元;对通过借壳、买壳、吸收合并等资产重组形式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将注册地迁至我市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补助600万元。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补助200万元。对在省政府批准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并直接融资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补助10万元。

(十五)培育民营企业发债主体。鼓励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各类债券,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债券融资后备企业库,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发债条件的民营企业,分类建立企业债券融资后备资源库。组织具有承销资格的金融机构与后备资源库建立定期对接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尽早启动发债程序。

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创造

(十六)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引进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与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大学等合作,在我市成立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独立研发机构,引入核心技术并配置核心研发团队的,市财政对其购置的研发设备、招聘的科研人员、实施的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补助。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财政给予10万元奖励。对入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国家和省奖励的,市财政给予奖励。

(十七)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开放共享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市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获批准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财政给予50万元奖励。

(十八)加快培育“四新”企业。对认定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独角兽”企业、全国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新评选认定的“瞪羚”企业,在省财政奖励基础上,同级财政可按1:1的比例给予配套奖励。对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政策、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的民营企业,在省财政奖励基础上,同级财政可给予奖励。对在我市新设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总部、地区总部、结算中心或职能型总部机构的,同级财政可给予奖励。

(十九)加强“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对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在3年孵化期内,每成功培育1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省财政奖励基础上,同级财政可给予奖励。

(二十)促进“互联网+”融合发展。建立“云服务券”财政补贴制度,凡民营企业“上云”的,市财政给予补贴。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提升管理水平,以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为突破,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国家认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贯标试点企业,可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入选国家、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可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二十一)支持民营企业品牌创建。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的企业,市财政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的企业,市财政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同级财政给予10万元奖励。对主持和主要参与制定并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市财政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制定多项标准的,每按照最高标准奖励一项。

五、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十二)推动民营企业规范化改制。落实全省民营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我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具备对接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2018年完成100家企业改制,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制任务。

(二十三)落实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优惠政策。改制企业在办理不动产更名时,投资主体、经营场所、经营范围不变的,免收不动产登记费。改制企业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其中涉及的货物、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不征收增值税。改制企业承担的相关税费,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对改制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二十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为“个转企”提供工商注册专人帮办服务;推动“个转企”无负担过渡,对“个转企”小微企业前5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代理记账费给予财政补助。鼓励个人独资企业转型升级为公司,企业名称原则上可保留字号和行业特点,直接增加“有限公司”;申请人可凭工商部门出具的转制证明到相关部门办理原企业许可证、批准文件及房屋等财产证明文件的名称变更手续。支持中小微企业跃升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建设,加强“专精特新”产品的研发,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先进技术的“高精尖”中小企业。对新认定的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市财政给予50万元奖励。对首次“小升规”工业企业,市财政给予5万元奖励。

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二十五)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投资主体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因违约毁约侵犯合法权益的,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企业和投资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依法予以适当补偿。把政务履约和践诺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加大对政务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二十六)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建设。全面对接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尽快建立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各部门、各单位信用信息系统与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建立健全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建立异常信用记录、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市场主体诚信档案,扩大联合惩戒范围和领域,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约束机制,对失信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联合惩戒,让守信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实惠。

七、合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二十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通报制度,对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可以追溯享受,追溯期最长为3年。

(二十八)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按照省要求,及时编制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清单,不允许在清单之外设置收费项目。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管理,健全完善收费公示制度,畅通企业举报渠道,坚决取缔违规收费项目。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清理强制企业付费参加的考核、评比、表彰、赞助、捐赠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九)降低用能成本。落实国家输配电政策,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支持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参与直接交易,协商电价;支持天然气用户与上游供气商直接交易,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进程;研究开展工业供热市场化改革,鼓励供热企业与工业用户直接交易。

(三十)降低用地成本。实行新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期制,推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非公有制企业取得土地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约定在2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纳比例不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对属于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在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的前提下,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对现有工业项目不改变用途前提下提高利用效率和新建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超过国家、省、市规定部分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八、培育高素质非公有制企业家队伍

(三十一)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和培训机构,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体系。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全面增强企业家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依托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创业者和初创期小微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加大党校等机构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

(三十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加大各类园区、商圈、楼宇等领域组建党组织力度,推动应建尽建。市县两级建立党建工作专项经费,非公有制企业党费全部返还。建立充实党务工作人才库,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机关、街道、城市社区等党群服务阵地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放。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动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非公有制企业章程。

(三十三)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发展信心、守法诚信经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

九、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

(三十四)鼓励支持一批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民营企业真实合规开展对外投资,参与“一带一路”投资贸易和产能合作。对资源保障、科研合作、产业链布局、销售网络建设等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出口的重点项目,同级财政给予奖励。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境外资源,建立资源利用型、农业产业型、商贸流通型和科技研发型园区,同级财政给予奖励。

(三十五)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境外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活动,对重点展会参展企业展位费给予80%、单个标准展位不超过5万元的补助。对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取得注册商标的申请人,每件商标每指定1个国家补助2000元(在指定地区取得注册商标的,按照指定地区的国家数量计算),每件商标每年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4万元,每个企业最高补助50万元。对民营企业取得境外专利、产品认证等国际市场开拓活动,按照相关支出最高50%给予财政补助,属于开拓新兴市场的,补助比例最高到80%,每个企业最高补助50万元。鼓励、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缴纳的保费,在省财政补助基础上,市财政再给予补助。

(三十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外贸新业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对认定的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实训基地等给予支持。(三十七)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国合作。综合运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股权投资、产业引导基金等财政扶持方式,鼓励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支持培育对外经贸服务机构。对通过建立“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或专业合作联盟,为企业提供涉外法律、税收、投资环境等服务的机构,同级财政给予奖励。

十、精准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

(三十八)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认真解决产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

(三十九)合理处置民营企业不规范问题。充分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特点,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的界限,防范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对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融资活动中的经济行为,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禁止外,不以违法犯罪对待。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在新旧法之间从旧兼从轻等原则,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四十)从严规范涉企案件处置程序。涉企案件调查中,慎重选择办案时机,严格区分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企业法人责任,慎重发布影响企业声誉的信息;对涉及企业和企业人员的举报,经查证失实的,及时澄清事实,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影响。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对涉嫌违法的民营企业和人员的财产处置规则,依法慎重决定是否采取相关强制措施。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和处置涉案财物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严格区分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

(四十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加强对商业秘密、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窃取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侵权行为。

下载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2007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36条”)和《贵州省人民政......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一、2005年及"十五"期间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十五"期间,在国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指引下,贵阳......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初探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初探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把建设“民营岳阳”作为加速非公经济发展的九大工程之一,加大非公......

    高陵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高陵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高陵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属西安城北近郊县,面积294平方公里,辖4镇4乡2个管委会,88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高陵县非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以县......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2005年7月14日) 2003年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现场会以后,我县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文件 海政发„2009‟22号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关于修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

    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施意见(范文大全)

    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 指导意见 2012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进一步加强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努力提升非公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充......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意见(模版)

    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县委扩大会议和全县“爱保定、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总结部署会议精神,落实我县主要领导提出的“高效、快捷、公开......